【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二十六】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能修六波羅蜜,誰為正因?"
善生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修六度万行的正因呢?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子已生惡法,為欲壞之;未生惡法,為遮不起;未生善法,為令速生;已生善法,為令增廣;修勤精進,是名精進。如是精進,即是修行六波羅蜜之正因也。"
"是勤精進,能脫一切諸煩惱界。善男子,若能受於三惡道苦,當知是人,真實能修毗梨耶波羅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緩。"
佛说,精进是修行六度万行的正因。修行人勤行精进,能坏自心中已生恶法,能生心中善法;如真实平等、不急不缓、勤行精进,是能受恶道苦的人,是精进无极限的人,是于烦恼得解脱的人。
这里的不急不缓要注意,有的人一提修行就说心里着急呀!几十年都不知做什么了,老了才知着急,光嘴上急;一提静坐念佛修苦行,那可不行,腿疼啊!又有人乱着急,有的找捷径;有的一说话如街上动怒一族等,凡此种种,多为假急,是基础不牢,功德不具。即使是真急也急不得,道须一日一日的修,一口吃不了胖子,古德有“紧了崩,慢了松”的训诫。
"精進二種:一正、二邪。菩薩遠離邪精進已,修正精進。修信、施、戒、聞、慧、慈、悲,名正精進。至心常作,三時無悔,於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學世法,及出世法,一切皆名正精進也。"
"菩薩雖複不惜身命,然為護法,應當愛惜,身四威儀,常修如法。修善法時,心無懈息。失身命時,不舍如法。若能到於六事彼岸,悉是精進之因緣也。"
佛说,精进有正邪二种。邪精进是整日里一门心思为名闻利养,不吃苦,怕吃苦,拿修行当幌子,不修功德,贪求大果报。正精进是远离邪精进,修行布施、持戒、多闻、智慧、慈悲;心行善法,所作无悔;不惜身命,又爱惜身命,身命承载佛法,身命既是自已的,又是为佛护念的;失身命时,不舍如法,不舍戒律,不失威仪;以此因缘,常行精进。
"若自讀誦、書寫、思惟十二部經,名自為法勤行精進。若能以是轉化眾生,令調伏者,名為他法勤行精進。若為菩提、修菩提道,佈施、持戒、多聞、智慧;修學世法,供養父母、師長、有德之人;修舍摩他毗婆舍那,讀誦、書寫十二部經,複能遠離貪、恚、癡等,名為菩提勤行精進。如是悉名為正精進,是名六波羅蜜之正因也。"
"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時、一切佈施,不能持戒,勤行精進,攝心念定,忍於惡事,分別善惡。是故我言,六波羅蜜因於精進。"
"善男子,有勤精進、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勤精進;有亦精進、亦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羅蜜。精進、非波羅蜜者,如邪精進、善事精進、聲聞、緣覺所有精進。有波羅蜜,非精進者,所謂般若波羅蜜。有亦精進、亦波羅蜜者,所謂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等五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羅蜜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佈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及餘善法。"
因为,为法勤行精进的人,能读诵受持十二部经;为法勤行精进的人,依法转化众生,调伏外道,制住自心邪见;为菩提勤行精进的人,发菩提心,勤修供养;为菩提勤行精进的人,严持戒律,远离贪嗔痴。所以,正精进是六度万行的正因。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也有精进,是精进善法;不是精进无极限。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勤精進是不為難,在家修進,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勤行精进,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勤行精进,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禪波羅蜜,雲何禪定?"
善生向佛请法说,行菩萨道的人怎样修禅得定呢?
"善男子,禪定即戒,慈、悲、喜、舍,遠離諸結,修集善法,是名禪定。善男子,若離禪定,尚不能得一切世事,況出世事,是故應當至心修集。"
"菩薩欲得禪波羅蜜,先當親近真善知識,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謂戒戒,攝諸根戒,斷於邪命,如法而住,隨順師教,於善法所,不生知足,修行善時,心無休息。常樂寂靜,遠離五蓋,心樂思惟,觀生死過,常修善法,至心不廢。具足正念,斷諸放逸,省於言語,亦損眠食,心淨、身淨,不親惡友,不與惡交,不樂世事。知時、知法,了知自身,觀心數法,若有喜相、愁相、嗔相、軟相、堅相,知已能除,猶如金師,善知冷熱,不令失所。樂甘露味,雖處世法,身心不動,猶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正念堅固,亦見知覺有為、多過。若人樂修如是三昧,不休不息,當知是人能具足得,譬如鑽火,以不息故,火則易得。"
佛说,禅定是戒,是慈悲喜舍,是远离诸烦恼束缚,是修行诸善法的结果。如果修行人离开禅定,不修禅行,世间诸法修行都不圆满,根本谈不上修行出世间法和出世间。修禅定一定要持戒;否则,就像远航的船,无法到达彼岸。要想持戒,修行禅定彼岸无极限,必须亲近善知识,修定得三昧,常寂有乐,才能成就。如果不亲近善知识,不闻法修行;即懵懂传懵懂,一问两不懂;最后就是师父进地狱,徒弟往里拱。观一切烦恼是怨敌,通过修禅定把这些破除掉。
佛说,修行禅定,得三昧乐,在三昧中才生起智慧。禅定是瞬间静寂的灵感;这种灵感是入定和入睡的区别;入睡是意不知不觉,入定是心了了不动,一念不起。久修禅定的人,才能于定中得三昧,在三昧中才能观诸法实相,诸法空性,宇宙人生真相等。声闻缘觉只能观三界之内诸法,而不能观出世间诸法。只有菩萨行人才能观世间与出世间诸法。有些法师讲法,讲到出世间法只能靠经书或猜着讲;因为,没有观到十方诸佛世界实相;所以,只能讲些有想有相的法。修行禅定的人,善行心无休息,一切言行如法行作,具足正念思维,断诸放逸懒散,经常省言少语,既少睡眠又少饮食,多是过午不食或一日一食,少睡少食是自然得而不是勉强为;身心清净,亲善友而远恶交。对世间诸事物、诸是非无有乐趣,知时间宝贵,知佛法宝贵,知自戒法体宝贵,知念起念落是善又无善相,知世法有为多过。
"善男子,若離三昧,欲得世法、出世菩提,無有是處。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緣,應當攝心,如人執鏡,則見一切善惡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莊嚴也。"
"受身心樂,名為三昧;不增不減,名等三昧;從初骨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名三昧。"
佛说,如果不修行禅定,远离三昧,不能得证世间菩提的声闻果、缘觉果,更不可能得证出世间菩提的佛果。有人会问,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有没有禅定!准确而又负责地说,一定有!因为,一切定中三昧,是一切善法根本,是摄心、行善、止恶的因缘。所以,修行人说自己心善如何无人相信,身体无有转化,不得定中三昧的人,其心不坚,是靠不住。得定中三昧的人,是身心受乐,乐无时日,乐无可比,才知不枉人间走一遭,才知人生真谛,才知禅悦为食真谛。
"是三昧有四緣:一者從欲,二者從精進,三者從心,四者從慧。是四緣故,得無量福,增一切善。"
"複有三種:一者從聞,二者從思,三者從修。從是三法,漸漸而生。複有三時:所謂生時、住時、增時。"
佛说,修行禅定,得三昧的人是怎样得无量福德,增长无量善慧的呢!有七因缘、三时。七因缘为,一是从欲因缘;从修行开始,欲求无上佛道相伴生,为证菩提才修行禅定得三昧。二是从精进因缘;只有真精进的人,才肯苦行;肯苦行才修行禅定,得三昧乐。三是从心因缘;自愿自觉修禅,无怨无悔行作。四是从慧因缘;从听经闻法而开智慧,开智慧则明法眼,知修行禅定,又在三昧中证得智慧。五是从闻因缘;闻法后听善知识教,趣入心要。六是从思因缘;闻法受教后能善思维,悟入正道。七是从修因缘;正思维后启修,专注一心,无有间杂。三时为;一是生时,有善因缘不生邪见之家;生到信佛行善之家,从小能受法益。二是住时,成年后在家与出家,都有机缘受三皈戒法,听善知识教,如法修行。三是增时,修行一段时间后,福慧增长,依法而行。
"善男子,欲界之中,有三昧子,是子因緣,得三菩提。是三昧者,有退、住、增。若在四禪,性則堅固,從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上地勝下,次第如是。根本禪中,則有喜樂,非中間禪,六通亦爾,在於根本,不在餘處,是三昧,名菩提莊嚴。因是三昧,能得學道、及無學道、四無量心、三解脫門,自利利他,無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調眾生,無量智慧,五根三昧,轉鈍為利,斷於一切生老病死,能得成就一切種智,見諸法性,如羅彀視。"
凡夫有禅有定,禅行间杂;初至四禅有退、有住、有增,禅行有退而禅定之力不退,禅行有住是定力保持不动,禅行有增是定力可证入圣道;圣人禅有住、有增、无退。因为,三禅有粗乐,四禅有轻安,圣人禅有乐。所以,一切道心与解脱,一切种智与见法性,一切神通与自在,都来源于禅定三昧功德。
"善男子,智者應當作如是觀:一切煩惱,是我大怨。何以故?因是煩惱,能破自他。以是因緣,我當修集慈悲之心,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得無量純善法故。若有說言:離於慈悲,得善法者,無有是處。如是慈悲,能斷不善,能令眾生離苦受樂,能壞欲界。是慈若能緣於欲界,名欲界慈。"
佛说,得定三昧的人,一定是修行慈悲的人;修行慈悲的人,一定是能得善法的人;一定是破一切烦恼大怨的人,一定是能利益一切众生的人,一定是能断一切不善的人,一定是能度众生离苦得乐的人,一定是让有烦恼众生得安稳的人,一定是得无量功德的人。修行慈悲的人,能于有怨众生施慈缘;能于有亲众生施法缘;能于不怨不亲众生,既施慈缘,又施法缘。
"善男子,眾生若能修集慈心,是人當得無量功德。修慈心時,若能先于怨中施安,是名修慈。"
"善男子,一切眾生,凡有三聚:一者怨,二者親,三者中。如是三聚,名為慈緣。修慈之人,先從親起,欲令受樂,此觀既成,次及怨家。"
"善男子,起慈心時,有因戒起,有因施起。若能觀怨作子想者,是名得慈。"
"善男子,慈唯能緣,不能救苦;悲則不爾,亦緣、亦救。"
"善男子,若能觀怨一毫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病苦,能往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須,當知是人,能善修慈。"
"善男子,若能修忍,當知即是修慈因緣,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樂因緣。若能修慈,當知是人,能破一切驕慢因緣,能行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法修行。若人修定,當知是人,修梵福德。得梵身故,名梵福德。若人能觀生死過罪、涅盤功德,是人足下所履糞土,應當頂戴。是人難忍能忍,難施能施,難作能作。是人能修四禪、四空及八解脫。複作是念:一切眾生,身、口、意惡,未來若受苦惱報者,悉令我受;若我所有善果報者,悉令眾生同我受之。如是慈悲,緣廣故廣,緣少故少。"
佛说,慈由戒得,慈心由布施得;慈能结缘,悲能救苦。依戒修慈的人,只观有怨众生之善,而不见其恶;依施修慈的人,有怨众生遇困难与病苦,能帮助所需,宽心慰问。依戒修忍的人,是慈因缘;依施安乐的人,是修慈心因缘。
"慈悲三種:謂下、中、上。複有三種:一者緣親,二者緣怨,三者緣中。複有三種:一者緣貪,二者緣眾生,三者緣非眾生。如是緣者,悉名三昧。悲、喜、舍心,亦複如是。"
"善男子,有禪、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禪;有亦是禪、亦波羅蜜;有非禪、非波羅蜜。是禪、非波羅蜜者,謂世俗禪,聲聞、緣覺所有禪定。是波羅蜜、非禪定者,所謂施、戒、忍辱、精進。亦是禪、亦波羅蜜者,謂金剛三昧。非禪、非波羅蜜者,謂一切眾生、聲聞、緣覺,從聞、思惟所生善法。"
修行慈悲喜舍心的人,有上等、中等、下等之分;上等为诸佛和诸大菩萨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中等为诸菩萨的平等慈悲喜舍;下等为声闻缘觉的世间慈悲喜舍。慈悲喜舍的对象是亲因缘众生,是怨因缘众生,是无亲无怨因缘众生,是有贪求因缘的众生,是有善因缘的众生,是有法因缘的非众生。因为,声闻缘觉修行禅定为世俗禅;所以,为下等。菩萨修行禅定得金刚三昧,为出世间禅;所以,为中等。诸佛与诸大菩萨已证得神通自在,能度诸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为上等。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于淨禪,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修行清净禅,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行清净禅,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般若波罗蜜品第二十八】
善生言:"世尊,菩薩雲何修淨般若波羅蜜?"
善生向佛请法说,行菩萨道的人怎样修行清净无极限的智慧呢?
"善男子,若有菩薩持戒、精進、多聞、正念,修於忍辱,憐湣眾生,心多慚愧,遠離嫉妒;真實了知諸善方便,為眾受苦,不生悔退,樂行惠施,能調眾生,善知所犯輕重之相,勤勸眾生,施作福業,知字、知義,心無驕慢,親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寶、諸師、和上、長老、有德,於身菩提,不生輕想。能觀菩提深妙功德,知善惡相,知世、出世、一切聲論,知因、知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當知是人,能得智慧。"
佛说,修行布施、持戒、精进、多闻、正念、忍辱、禅定、怜悯众生,心多忏悔,远离嫉妒,知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相,知因果根本的人,能修行并证得彼岸无极限的智慧。修六度万行的目的是什么?为的是圆满福德,增长智慧,功德圆满才最后成佛。
"如是智慧三種: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修生。從字得義,名從聞生;思惟得義,名從思生;從修得義,名從修生。"
"能讀如來十二部經,能除疑網;能讀一切世論、世事,能善分別邪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別十二部經,陰、界、入等因果字義,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惡、無記、及四顛倒,見道,修道。能善分別如是等事,是名智慧。"
"善男子,有智之人求於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親近佛,及佛弟子。世無佛法,樂在外道出家修學,雖處邪道,樂求正要。常修慈、悲、喜、舍之心,及五通道。得五通已,觀不淨想,及無常想,能說有為多諸過罪,為正語故,教諸眾生,令學聲論。能令眾生,離身心病。樂以世事,教於他人。所作事業,無能勝者,所謂咒、方、種種醫藥。能善求財,得已能護,用以道理,如法惠施。雖知一切,不生驕慢;得大功德,不生知足。能教眾生信、施、持戒、多聞、智慧。知善、不善、無記、方便。善知學行因緣次第。知菩提道,及道莊嚴。知諸眾生上、中、下根。知外聲論,心不存著。知眾生時,隨宜調伏。知眾生世,及國土世。知從具足六波羅蜜。"
"善男子,有是智慧、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是智慧;有是智慧、是波羅蜜;有非智慧、非波羅蜜。是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世間智慧、聲聞、緣覺所得智慧。是波羅蜜、非智慧者,無有是義。是智慧、是波羅蜜者,所謂一切六波羅蜜。非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聲聞、緣覺、施、戒、精進。"
"善男子,若人有勤修如是六波羅蜜,是人名為供養六方,能增財命。"
智慧有从闻生,从思生,从修生三种情况。从闻生是文字智慧,从思生是意识智慧,从修生是证得智慧。特别要知道,不修不生智慧。只有修智慧,才能成就自己的真智慧。智慧也是这六度中指导前五个的。修行人要注重目的,修禅定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增长自己的智慧。智慧足才能反作用于福德,不修福德也得不到智慧,有智慧指导增加福德。要知道,六度是相互融会贯通的,不能分开,只修一个不行。把佛经当中某一句话拿出来,说我就修这一句话,也不行。佛法是圆融无碍的,要知道圆融,再一门深入,才能修成。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智慧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修行清净智慧,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行清净智慧,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說是法時,善生長者子等,千優婆塞,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心已,即從坐起,禮佛而退,辭還所止。
佛说此法时,善生等一千人发菩提心,礼佛而退。
讲几句话作为结束语。我于定中无数次去过地狱,观地狱之苦无以言表,惨烈剧痛无法形容。世间人生之苦总加在一起,不如一地狱之苦惨烈,剧痛无期。世间无所不能忍,万万守戒持戒,不可破戒犯戒;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一堕地狱,万悔不及!仅以此语,与诸位共勉!
感谢诸位拥护道场。 回向 天仙不坠,国主清宁。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圆成,同证佛境。 讲于佛历二五五零八年正月 公历二零零八年二月 释智慈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