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龄成了真正认识佛法的障碍因素
常人社会有种说法“人到中年万事休”,“人过四十不学艺”,好象是说人的年龄一大,就是日暮途穷,日薄西山,再也无所作为。因此,有些人觉得前途无望了,对自己要求不再严格,斗志不再昂扬,进取不再勇猛;有的人对金钱、权力看淡了,对道德和心性上的要求也不高了,什么正,什么邪,什么善,什么恶都不分了,在社会上随波逐流,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特别是现在在中国有一种“五十九岁”现象,有些手握一定权力的人觉得自己就要退休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临退休之前不惜自毁名誉,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大势谋取私利,攫取财物,中饱私囊,大有“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淘天”之势。这些人眼中只有现实的物质利益,什么理想、信念、道德都是子虚乌有。这就是迷在尘世中的人不懂得作为一个人其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懂得在宇宙之中存在对人有道德和心性要求的佛法的结果。 人来在世上托个人身不容易,那是经过多少次的生死轮回,多少次的累劫才有机会托得人身,有了这个难得的人身就应该万分珍惜,利用这个人身修炼使生命得以升华。即使生命不能升华也应该多行善事,积累功德,为子孙后代积累福荫,不能为了眼前现实利益伤害社会和他人而造业,从而因为恶业太多而坠入无间地狱,甚至殃及子孙。金钱地位权力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两眼一闭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损人利已就会增加罪业,恶报就会如影随行,即使在一般人看来暂时还没有报应,那也是因为其福报还没有结束,待福报一完,恶报随之显现,有多大的罪业就有多大的报应。在这种情况下,给子孙留下再多的财富而不积德,很可能出现不肖子孙而挥霍一空甚至毁之一炬。人从来在世上到离开人世的每一秒钟都是要珍惜而不能白白浪废的。
年青人为了事业为了家庭要奋斗一番,但并不影响向善的心,并不影响按佛法来修炼自己,相反在工作中生活中遵循佛法更有利于工作顺利,身心健康。年岁大的人来日无多,更应该在有限的时光中修炼自己,清除头脑中不好的思想,归正自己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行为,把曾经造的罪业偿还掉。现在有些年龄较大的人,在人世中形成了很多顽固的观念,对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却喜欢倚老卖老,严重影响了他人正确认识佛法,影响了他人向善和行善,这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在做坏事,其罪业是不轻的。
从另外方面讲,有些年龄较大的人,一生经历许多魔难,吃了不少苦,业力消减,对人生有了比较深的感悟,他们对佛法认识很深刻。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其生命来源层次很高,自身没带什么业力,他们一听到佛法身心会为之震憾,佛法好象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佛法中的字字句句似曾相识,一生就是为此而来,所以能用佛法高标准要求自己,修炼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