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承载

[大德开示] 诵持《普贤行愿品》的殊胜果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如果没有普贤行愿的法力,我们忏罪的心量很小,顶多是做了杀生,就发誓以后不杀生,想不到尽虚空遍法界的心量,想不到从现在乃至于未来际,念念相续的修学随顺普贤大行,想不到发起恒河沙数的种种善根。如果造了五无间罪,罪业像太平洋那样深广,假如用一个箩筐装沙来填大洋,什么时候才能填满呢?因为器量小的缘故,很难填满。可是我们换一个量,以十方刹海来看,那整个太平洋就像微尘那么小,所以我们应当称合大方广的心性发起德遍法界的普贤大愿,这样就能很快对治严重的罪业。所以大家发大心来念修普贤愿王,这就是在修大忏悔的法门,因为这个心量太大的缘故,连五无间罪也能“一念速疾皆消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所以造罪,就是因为没有智慧,现在如果能以信心受持普贤行愿,这就是大智慧。由此行者将会尽未来际展开无穷无尽的普贤大行,以这样的普贤大善还愁不能对治罪业吗?比如前面杀了一个人,后来以很深的信心来受持普贤的大愿,这样他所作的行为都是饶益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时间是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念念都是把心开放到全法界,以这样的普贤大善根,又何止是能酬补杀一个人的罪,应当是“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
不懂得这个普贤大愿王,我们凡夫心很狭窄,顶多只是我去利益一百个人,我做三十年善行来将功补过,在这以外的方面就想不到了,就是这样只能在一个有限的时空范围之内以有限的善事来对治,很难想到称合自性发起广大无尽的善根来进行对治,所以净罪的能力很有限,净罪的效果也不迅速。
以前,我们不了解自己还有净罪的无上功能,还有极强大的恢复能力,实际上,能称合自性,不单是一种罪业,甚至佛刹极微尘数的一切恶业都能消除。这是用的什么呢?就是用我们自性普贤的力量对罪业进行一次大摧毁。为什么这种量不是其他可比呢?原因就是以分别执著,量就变得很狭小,发不起灭罪的大力量,比如说欠人一万块钱,如果只有一百块,那就只有绝望,被债务牵着走,如果你有一亿块,那就可以很轻松地还债。我们每个人要觉醒,自己的自性是普贤,一定要好好随着《行愿品》来发愿,从这个里面发出自己的大善根来,从今往后好好地追随普贤菩萨,永无疲厌地做一切有利益于法界众生的事,以这样来悔过自新。普贤行愿是一个圆顿法门,不是一点一点的小对治,只有这种大心力真正发出来之后,才能速疾消灭五无间罪,消除身心苦恼,远离一切魔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单举读诵这一个法行来广大显明修学《行愿品》的众多功德。首先讲五种果——增上果、等流果、异熟果、士用果、离系果,然后是显明殊胜果报。在通名五果当中,第一是讲增上果。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以读诵普贤行愿的功用力,这个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没有障碍。所谓障碍不是在外面,而是在心上。心上有烦恼障、所知障,哪怕跑到天边也是有障碍;心上无烦恼障、所知障,就是进入地狱也没有障碍,所以障碍在心不在境。我们的心量没有打开,所以无法自在地遍入一切世间界,而把普贤大愿受持在心里,最终就会消除一切阻碍心性显发的人执和法执,因此是行于世间没有障碍。也就是一个人如果奉行普贤行愿,悭贪、傲慢、嫉妒、嗔恚、懈怠、散乱、愚痴等等的烦恼障都会远离,内外、自他这种对立的二取执著都会远离,这样行于世间还会有什么障碍呢?这种境界以比喻来说,就像是虚空当中的一轮明月,从云翳当中脱出,是纯一的清净皎洁,光明遍照,因为是这样的圆满、清净,所以十方诸佛菩萨都共同赞叹,这是最值得赞叹的。一个人成就了世间功名或者成就了天人果位,并不值得赞叹,唯独有人能够念诵普贤行愿,诸佛菩萨决定是真正欢喜真正称赞的,为什么呢?因为称合佛性、随顺菩提的缘故。可以这样说,以甚深信心念诵《普贤行愿品》的意义,超过了受持一切世间文化的意义,超过了一切执相人天善法的意义,因此人间的社幷会各界人士,天宫的天王、天众,都应当礼敬这位持诵普贤行愿的行者,因为他的志愿是要随学普贤菩萨的大行,是要深入法界大海,不是追求世间名利的众生所能相比,所以值得一切人天礼敬。因为这位行者随顺普贤菩萨的行愿,将来会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因此一切众生都应当供养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二是等流果: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等是同类,所谓等流果,就是以普贤因得普贤果。因果从来不会错乱,以恶因就得苦果,以善因就得乐果,以不圆满因就得不圆满果,以圆满因就得圆满果。现在此善男子诵持普贤行愿,正是修集圆满的因,所以他是“善得人身”,因为在这个人身上会圆满普贤的所有功德。我们得到暇满人身,可以成办一切三乘的利益,现在以人身宝遇上了普贤行愿又能受持,真是如虎添翼,我们做梦也想象不到,自己竟然能有因缘乘上这艘能进入法界最深最广处的大愿飞船,这真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是以人身造杀盗淫,有的人是以人身行十善,也有人是以人身寻求自我的解脱,而今天大家竟然能以耳根听闻普贤行愿,以舌根念诵普贤行愿,以心缘想普贤行愿,在这个因缘聚合的过程当中,大家正在实现人身的大意义,所以确实是“善得人身”。所以实现人身大意义的方法,就是受持普贤行愿。通过普贤行愿,我们才了解到自己的自性有多么不可思议,我们会知道一生应当以何种方式来度过,才算是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为什么以读诵普贤行愿就能“圆满普贤所有功德”呢?因为本来是自性普贤,又受持这样的普贤行愿,当然会圆满普贤所有的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在《随念三宝经》当中说,如来色身“是福等流”,是以大悲心利益众生圆满无量福德而成就的。按《涅槃经·狮子吼品》,三十二相每一种都有它特别的成就因缘,比如脚下千辐轮相,这一相就是以对父母师长乃至畜生如法财供养的业缘而成就的;再比如以远离两舌、恶口、嗔恚心,获得四十牙齿洁白齐密的相,以自己修习十善而且教化他人,获得广长舌相等等。这样逐一各别修福,才能满足三十二相。现在如何成就色身呢?不是分开来一样一样地修集相好的因,而是一法之中遍摄一切法,在一个普贤行愿当中就摄集了一切福德,所以以普贤行愿这一个因就能快速获得微妙色身,具足三十二相。所以这是一个总集大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是异熟果: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假如下一世是生在人天,不论在哪里,都会出生在殊胜的种族当中,不会生在下贱种族,不会生在边地。如果以受持普贤行愿这样圆满的大善根,却出生在一个不行善种性低劣的下贱之家,这是绝不可能的。就像龙王出生在水晶宫一样,这位普贤行者决定会出生在尊贵的种族。以佛法来说,就是会生在佛家,行持佛法,成为佛子。
第四是士用果: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以大士的功德力必然现前这种功用。一切恶趣的因就是贪执世间八法,以普贤行愿的熏发,心量广大无限,不再贪执世间小法,所以悉能破坏一切恶趣。心中有迷乱种子,才会欢喜邪恶亲近恶友,现在以普贤行愿心心念念都是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称合法界,所亲近的是菩提、是智慧慈悲、是自性的恒沙善根,所以决定能远离一切恶友。受持普贤行愿能让人觉悟到自性的普贤,既然知道自心是德遍法界,妙用无边,就不会再去心外求法,这样就能制伏外道。这些是受持普贤行愿必然具有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是离系果: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以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一切烦恼自然会解脱,就像赫日中天,一切冰块都会融化一样,以行愿的大光明就能破除心中的一切烦恼黑暗。所谓“如狮子王摧伏群兽”,什么是群兽呢?就是我们心中的八万四千烦恼,有时候很狡诈,像狐狸;有时候很凶残,像虎狼;有时候很阴暗,像老鼠;有时候很愚痴,像猪牛,但是狮子王一吼,这些群兽都会溃散而逃,这个狮子吼是指什么呢?就是指我们念诵受持广大的普贤行愿。在至心诵持普贤行愿的时候,你再看看心中的群兽跑到哪里去了,它就无影无踪了。因为行愿是这样广大、是这样平等、是这样周遍、是这样无尽,既是广大就不是狭小,既是平等就不是偏执,既是周遍就不是局限,既是无尽就不是短浅,相违的两者不能并存的缘故,所以一切群兽都会远离,所以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就是“大狮子吼”,日日念诵的话,相续之中的烦恼将会没有容身之地。“一切众生”是包括全法界的众生,因为念诵普贤大愿对于全法界的众生都有利益,所以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因为念诵普贤大愿,灭一切烦恼敌,所以堪受一切众生供养。我们不能轻视《行愿品》,这确实是极伟大的法门,应当尽未来际永无疲厌地受持普贤行愿,成为永无间断的功课。
以上单就念诵这《普贤行愿品》这一项法行,讲了五种果报。通过普贤菩萨的开示,我们才知道《行愿品》的功德是这样不可思议,也才体会到大恩上师为什么那样重视《行愿品》的念诵。我们每天能如法念一遍《行愿品》,确实是对大恩上师报恩的殊胜法供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说明诵持《普贤行愿品》的殊胜果报。首先是显明行愿的功能: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经文有三段意思,第一段是讲世间有漏果报万般带不去,第二段是讲愿王不相舍离,第三段是讲引生净土。诸根散坏,这是自己的身带不去。亲属舍离,这是他身带去。一切威势退失,辅相大臣乃至珍宝伏藏无复相随,这是现世福报带不去。“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因为愿王是从心而发起,愿力在自己的阿赖耶识当中,所以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切时就是尽未来际,因为发愿时心中希愿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所以愿不虚耗,一切时会引导行人向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种大愿是称性的大愿,尽虚空、遍法界摄持一切众生,而普贤愿王和弥陀的大愿同体,我们发十大愿王就能和阿弥陀佛的愿心相应,所以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科判是“显示行愿功能”,对这个内容须要更具体地剖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是希欲,从心而发愿,以一切唯心、心作心是的缘故,决定是发什么愿就会成就什么愿的,所以说“愿无虚弃,有愿必满。”彻悟禅师在他的语录当中引过这样几则公案:
比如郁头蓝弗,在水边林下修非想非非想定,每次定快修成的时候,就被鱼和飞鸟惊动,他因此而发恶愿:“将来我要飞狸入森林吃鸟、入水池吃鱼。”后来他非想非非想定修成,转生天上,天报穷尽,果然堕为飞狸,入林吃鸟入水吃鱼,这是恶愿和自性相违,还有大力用,何况是称性的善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神僧传》上记载有一位和尚在石头佛像面前,开玩笑发愿说:“如果今生生死不了,愿我来世作威武大臣,后来果然他作了大将军。”所以戏发的愿还能实现,何况以至诚心所发的愿。
又记载有一位僧人,经论很通达,但是度众生没有人缘。旁边的僧人教他卖掉衣物买食物和旁生结缘,而且带他到森林有禽鸟昆虫的地方,把食物放在地上,又教他发愿,而且嘱咐他二十年以后才可以开法。这位僧人按嘱咐,到二十年之后开始传法,结果受他教化很多年的弟子都是当年接受食物的禽鸟昆虫。所以愿力不可思议,以他人的愿摄受虫鸟,还能够脱离恶道转入人道,自己至心发愿,为什么不能自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6:01 , Processed in 0.26716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