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的爱

[佛化生活] 本师释迦牟尼佛 圣迹之旅——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专诚供养(精美组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菩提树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阿育王石柱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迦毗罗卫城——成长

  “喜玛拉雅山下,有一支正直的民族,是乔萨罗国的属国。富有勇气与财富,其姓氏是太阳末裔,种姓是释迦……”——《佛陀的故乡》


  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蓝毗尼,成长在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是释迦族建立的最大都城之一,迦毗罗卫也就成了释迦族部落式共和国的代名词。迦毗罗卫城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附近,从考古发现来看,大部分考古学者认定印度境内的毕波罗瓦(Piprawa)为迦毗罗卫城所在地。毕波罗瓦位于印度北方邦巴士提镇(Basti)北部的一个小村落旁。玄奘来到那里后,看到“空城十数,荒芜已甚。王城颓圮,周量不详。其内宫城周十四五里,垒砖而成,基址峻固。空荒久远,人里稀旷。”岁月风尘和战争又让这片遗址成了土丘瓦砾。

1.jpg
佛陀的家乡迦毗罗卫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释迦族的圣人——释尊(Sakyamuni)出生了!背负着三千宠爱及沉重期待的小王子悉达多,在此渡过他的童年,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然后娶妻、生子;当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世俗生活时,他也是从这里逃脱而出离,经过了多年的苦修并成等正觉后,释尊才又再次回到故乡为释迦族人说法。

  传说悉达多太子舍离世俗生活出家时,穿着华丽的服装,骑着良马——犍陟,藉由天神为其前导随侍之助力,悄悄地在半夜翻墙出诚而去……

  「虽然我年龄尚小,满头都是童子的黑发,青春正盛,刚要踏入壮年,虽然我父母都不愿意我离家而痛哭流涕,但我还是将须发都剃掉了,穿上了黄袍,离开家庭,过起无家者的生活来了……」
——中阿含柔软经


  1898年,法国考古学家佩普(W.C.Peppe)来到毕波罗瓦进行考古发掘。他在一座直径约35米的红砖舍利塔废墟中,挖出了五个装有骨灰的容器,其中一个石函上用波罗米文刻着:“此乃释迦族佛陀的舍利容器,乃有名的释迦族诸人及兄妹和妻子等共同奉祠之处。”考古学家推测,这里就是迦毗罗卫城的遗址。佛教人死后的火化叫做“荼毗”(Jhapeti),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在梵文叫Sarira,翻译为“舍利子”。供奉佛舍利象征着法脉传承和一种缅怀。在佛陀入灭火化后,释迦族人也分得了八分之一的佛舍利,然后在这里建塔供奉。这个发现轰动了当时的考古界。当年挖掘出来的石函收藏在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内。

2.jpg
迦毗罗卫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菩提伽耶——成等正觉

  比丘们啊!我忽然心生一念如下:多可爱的地方啊!不但有怡人的树林!边上有这条银色潺潺的河流,方便易达而今人愉悦;附近也有村庄可以托钵,好人家子弟有志求道,这地方可谓应有尽有!

  比丘们啊!因为那地方的一切都适合修行,于是我就在那里安住下来。
——巴利文中部经 26


  “因少食故,我的臀部如骆驼脚;因少食故,我的脊椎凹陷如纺锤之链;因少食故,我的肋骨如朽屋梁住腐蚀破碎;因少食故,如深井水光在极深处才可看见,我的眼窝瞳光也如此;因少食故,如摘取未成熟苦瓜,因风燥热皱缩凋萎,我之头发亦复如是。
  阿夷吠萨那,当时我欲摸肚皮,却摸到脊椎骨,我欲摸脊椎骨,却摸到肚皮。因少食故,我之肚皮与脊椎骨,竟然如此的贴近。”
——巴利文中部经 36


  释迦牟尼在这里进行了长期苦修,虚弱的身体让他难以行走。一位牧羊女恰好从附近路过,善良的女子让他喝了乳粥(Kheer)。然而他的五位苦修同修看到此情况产生极大误解,并失望离开了他,释迦牟尼恢复体力后,走到尼连禅河里洗去泥垢,便来到了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而坐。他发誓若不能大彻大悟,便终身不起。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到了黎明晨星升起之时,他的脑海终于清明澄澈起来。他明白了生命的真相,获得了大彻大悟,从而成了佛陀。那棵毕钵罗树,由于庇护了释迦牟尼成道,而被更名为颇有佛气的名字——菩提树。“菩提”是梵文译音,意为“觉悟”或者“智慧”。自从在那棵菩提树下恍然大悟后,释迦牟尼独自在树下徘徊37天,享受着超脱尘世轮回的快乐。佛是大智大觉之人,他的弟子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那年他才35岁。

  “造屋之人,终为所获!今此房舍,毋令再筑!屋顶已顷,梁柱已折!心离造作,贪爱尽灭!”
——巴利文法句经 154


  大约佛陀正觉后二百五十年左右,阿育王来此朝圣,他在菩提树下安置了一块金刚座,并于菩提树旁建了一座塔寺。

  公元四世纪,锡兰国王主动兴建大菩提寺,供来自锡兰的僧人使用,到十二纪世纪时,回教徒入侵时却将其破坏。直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又在阿育王的塔寺遗址上,出资护持重建。然没多久又遇洪水。直到一八六一年,印度考古研究所的总指挥——亚历山大·康宁汉(Alexander Cunningham)建议挖掘,才为大塔的重生燃起希望。一八七0年代末,在缅甸佛徒和孟加拉政-府协助下,终于将大菩提寺修复完成。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

  高耸的大佛塔据说是由3世纪时阿育王所创,由硬质砂岩构成,是一座中央尖塔式的建筑物,属于典型的北印度寺庙风格。佛塔高约52公尺,共九层;周围装饰有不同手印的佛陀雕像,塔高约50,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我们去的时候大塔正在整修,四周围着脚手架。

  摩珂菩提寺的大殿,供奉了佛陀像,是佛陀35岁降魔成道的模样,是9-10世纪用黑石雕刻的,后来被佛教徒涂上黄金,这尊大佛像法相庄严,全身散发出令人无法逼视的光芒。各国来的信徒都在这里虔诚的膜拜。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摩珂菩提寺大殿供奉的佛陀像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8:22 , Processed in 0.25311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