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讲记-----于晓非教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具福德大海宝藏 ,平息众生痛苦忧伤

礼敬大药王,祈请药师琉璃光佛


“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
   怛侄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愿法界的一切父母早日遇到殊胜佛缘,学习般若,身体康健,没有任何灾难病苦,定登极乐。也愿我这世父母能早日遇到殊胜佛缘,学习般若,身体康健,没有任何灾难病苦,定登极乐。

愿十方诸佛护持法界的一切父母早日遇到殊胜佛缘,学习般若,身体康健,没有任何灾难病苦,定登极乐,也愿十方诸佛护持我这世的父母能早日遇到殊胜佛缘,学习般若,身体康健,没有任何的灾难病苦,定登极乐。

回向给所有的亲人、师长及一切因缘众生,愿他们业障消除,健康安乐,早日学佛,发愿往生西方世界,临终时得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往生西方净土。

回向给国家,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回向给地球,愿世界和平,大众素食放生,永离杀戮,不受刀兵劫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们就开始读这部经正文。每一部经呢,大概都可以分为三部份,叫序分,叫正宗分,叫流通分。这是过去的分法。现在划出的,序分就是前言,正宗分就是这部经的正文,流通分就是最后,它的结束语。佛陀付嘱诸大菩萨,这部经在后世怎样去流通。基本上佛经都是这三部份。
那么作为这个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呢,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到第三页倒数第二行为止,是这部经的序分。最后第七十七页,也就是倒数第二页第四行,尔时具寿阿难陀。即从座起礼佛双足,一直到完是这部经的流通分。就是最后的结束语。那么中间都是它的正宗分,它的现在我们开始读正文。也就是这部经的序分。在佛教里边呢,一部完整的佛经呢,开头都是「如是我闻」这四个字。那是一部完整的佛经呀。
所以有人经常问我,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至般若波罗蜜多时,开头就没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呀。大家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哎,这没如是我闻呀,注意,它不是一部完整的经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藏地有本子,完整的,那开头一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裡……。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这部大经里的一品,它是中间节录出来的。那作为一部完整的佛经呢,开头都是如是我闻。为什么是这样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佛陀的遗嘱。释迦牟尼佛快涅槃的时候,当时大家都很伤心,阿难也很伤心,直哭,哎呀要涅槃了。这时一个长老叫阿弥罗多比丘,就给阿难说,你不要伤心,赶快有什么要问的,这提醒了阿难,阿难就到了释迦牟尼佛前,在佛陀涅槃之前,请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你老人家灭度之后,诸比丘等以何为师呀?那你老人家在世,以你老人家为师,那老人家涅槃了,我们这些比丘以谁为师呀?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诸比丘以何住?我们依靠什么而住呢?第三个问题:恶性比丘,云何共之?就是那些坏和尚,我们怎么能和他们住到一块?云何共之呀?第四个问题:一切经首置何字?就是这个。你老人家涅槃之后,把你老人家的教诲编成经典,首,经首置何字?这个经的开头是用什么字呀?阿难问了这样四个问题,那么释迦佛老人家在他马上就要陀涅槃了之前,给阿难回答了这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诸比丘等以何为师呀?佛陀说以戒为师。戒就是戒律。第二个问题:我们诸比丘以何住?佛陀说以四念而住。哪四念呢?叫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身就是念身体,要观我们这身是不乾净的;受就是我们的感受,叫受念,叫观这个受为;第三是观我们的心,叫观心无常;第四叫观诸法,叫观法无我。就是依这四念而住。这是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回答第三个问题,恶性比丘,云何共之?佛陀说,以默摈之。就是说如果出了恶性比丘,坏和尚,大家怎么办呢?大家都不理他,就是全都不跟他说话,叫以默摈之。大家也看到,佛陀很慈悲,不是说是杀,是剐呀,而是说大家都不理他就完啦。这是回答的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一切经首置何字?佛迦牟尼佛回答说,如是我闻。就这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怎么理解呢?我不谈玄说妙,如呀,如若不动等等,谈玄说妙我不会,我们讲要把握住他的真正地精神,为什么要说是如是我闻?这是佛迦牟尼佛的遗嘱呀。这四个字是释迦佛的教诲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佛迦牟尼佛要把每部经的开首都要置这四个字呢?我们每天诵经,打开经,首先映入我们眼睛的就是这四个字,这佛迦牟尼佛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呀?我们应该很好的参究这个问题,佛当年说法,没有记录,都是靠他的弟子记忆,是佛涅槃之后,这些大比丘们聚积到一起,把当年佛迦牟尼佛的教诲背诵出来,结集起来,那么开头就置这四个字如是我闻。如果说从字面上理解呢?就是说我们这些结集佛陀教诲的后世弟子们,佛陀当年是怎么说的,我们是怎么听的,我们现在就如实地把他记录下来。而这些佛陀的弟子们,没有自作聪明地给佛陀教诲增加或删减点,没有。大家注意,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这样。就是我们这些结集佛经教法的弟子们,是如实地结集的。我们当年是怎样从佛迦牟尼佛那里听来的,我们就如实地、一字不漏地把他结集起来。我们没有自作聪明地认为这该增加点,那该删减点,如是我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这样。那么对于我们后世弟子呢?首先第一个作用就是信成就。
有人一讲经,开头就叫六六成就,第一这如是我闻就是信成就。这后世学佛的人一看如是我闻,那一定是佛陀弟子如实地记录了佛迦牟尼佛的教诲,那么我们这些学佛的,就可以对下面的文字我们可以去信受,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这是信成就。但是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佛陀也说,我的教法只能够如是我闻呀。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在我们所能认识的文明史当中,只有佛迦牟尼老人家是佛。大家注意,只有他老人家是佛。只有他老人家化现为佛陀到这个世界来度化众生。只有他老人家是佛,也就是说,只有他老人家一个人是彻底地,圆满地亲证了真实,彻底地解脱了。别人跟他老人家相比,你再高明再高明,你就是弥勒,你也是菩萨,你也是法王子,而不能是法王。大家注意,所以佛陀所说的法,那是从最清净的法级等流的,是彻底地离了二我执的,佛说的法是经,是亙古不变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佛陀的教法,在后世有没有可能被我们的后人把它发展了,提高了?现在经常听到我们的佛教一些会议上,啊,这个佛教呀,到大乘佛教时期,被印度的诸达论师把佛陀的教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而佛陀的教法传到中国,我们中国人又把佛教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以示来标榜我们中国的佛叫了不得。甚至有些日本佛教徒都说,佛教从中国传到日本以后,又被我们日本人进一步发展了,丰富了,提高了。这种言论在现在很多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如果他是一个做佛教文化研究的人,他说这样的话嘛,我们姑且不说。但是他做为一个佛教徒讲这样的话,那就是不折不扣地谤佛、谤法。罪业深重呀。你说你能把佛陀的教诲给发展了,丰富了,提高了。那么就说你比佛陀还高,对不对?佛陀所亲证的诸法真实,即便就是到你成佛的那一天,你无非亲证的也不过就是这个,佛陀所亲证的真实是圆满具足的,它是不存在后人去发展,丰富,提高它的可能性的。
大家注意,所以佛教的教法是不容得后人去发展,丰富,提高的。它根本不存在被后人去发展,丰富,提高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大家注意,看看每一部佛经开头都是如是我闻,看看每一部佛经最后的四个字是什么?类有差别,但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信受奉行。你读完这部经呀,你相信它吧,你受持它吧,你一直去做不就完了。这就是佛教徒。
你说不行,我要把它发展发展,提高提高的,丰富丰富。如果是做为佛教徒的话,那就是不折不扣地谤佛、谤法。当然有人不赞成我这,哎,这,不能发展?如果我退一步讲,我不讲发展,那佛陀的教法会不会发生某种变化呢?可以,什么变化呀?能诠的变化。能诠与所诠,所诠就是佛陀所说的这个教法的意叫所诠。佛陀所说的这个教法,这个所诠的意,是根本不容得后人去发展的,去提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佛陀的教法还能够有所变化的话,那就是能诠可以变。比如说,早期的佛教是巴利文,是巴斯文,那巴利文可以翻成泰国文,翻成缅甸文,现在,我前些天还跟到斯里兰卡留学的比丘说,我们发心把巴利文的经典翻成汉文,这是语言变化啦,注意,这是能诠。能诠,这个语言形态变了,这个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说,在印度所存在的大乘经典都是梵文,那我们中国人要学习,得有玄奘法师,义净法师他们把它翻成汉文。西藏人要学习,得要把梵文翻成藏文,这语言形态可以发生变化,但这语言形态的变化,绝不是发展,绝不是提高,绝不是丰富。而且这种语言形态的变化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看你的这个语言变化是不是严格地遵从了原来的这个教义。如果你变化的本身把原来的意思都给变了,那你这个变化本身就有问题了。你比如说,巴利文的这个经典,日本人一百年前都翻译成日文了,那么现在一些台湾的佛教学者,就又从日文把它翻译成中文了。那我的意见就是觉得不可靠,所以我现在就发心,和一些从斯里兰卡留学回来的比丘,共同合作,我们直接从巴利文直接往汉文译,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在从巴利文往日文译的时候,他是用大乘佛教,我们汉传佛教的思想去理解巴利语的这个南传佛教的,他译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遵从原意,而我们再从日文过一道手,这恐怕出入太大啦,所以我们发心直接从巴利文直接往汉文译。这个能诠是可以变化的。但是所诠,所表达佛陀的那个意,那是绝对不能变化的,所以,大家可能有人不理解,那么不理解就慢慢去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我讲这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佛教徒都不理解。这佛教难道就不能发展啦?当然是不能发展啦。你有能力去发展,那你比佛陀高明,你才能发展,才能提高。但是只有佛陀,因为我们佛教徒相信,只有佛陀他老人家在我们这个文明史是唯一的成佛的人,所以刚才也讲,佛陀说的法叫经,佛陀说的戒律叫律。那么后世佛陀弟子以及后世佛陀所授记的那些诸大菩萨为开显佛陀的教法所着的着作,只能叫论。所以经、律、论三藏。既然佛教是不可以发展的,不可以丰富的,不可以提高的。
那么我们后世的佛教徒就要时刻地告诉自己,要提醒自己,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可依指的。经常有些学的朋友到我这来,跟我讨论问题,开口就是某某某师父说的,某某某居士说的,他怎么怎么说的,我说这样一些法师呀,居民士呀,他们说的可能很多都是对的,正确的,但是大家注意,只可供为参考。最后,学佛学到最后都是某某某老师说的,某某某居士说的,他从来不问问佛陀是怎么说的。所以我经常讲,我们现在的后世的弟子呀,我们忘却了佛陀。我们忘却了佛陀。总是遵从后世的某位师父,而忘却了佛陀。只有佛陀说的经、佛陀说的律,特别是佛陀所授记的,佛陀所预言的,印度的诸达问士所写的论,那是彻底的,不折不扣地,可供我们依指的,别人写的那是可供参考的,大家这个界线一定要划分清楚。可供依指的和可供参考的,这个之间差别是很大的。这就是我们怎么学佛。所以从如是我闻四个字,我就有这一段感叹。这是我对如是我闻四个字的理解,谈玄说妙我就不会了。我们每天都翻佛经,每天都读到了释迦佛这个遗嘱,如是我闻,我们都要问一问自己,如是我闻了没有?我们是不是如是我闻。
当然,有一些搞佛教文化的人,有一些学者,说通过学佛以后,他构造一套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他说他要把佛陀的教法什么发展,丰富,提高,那他去做,那不是佛教徒。那是搞佛教文化,或者是想创立他自己思想哲学的,他自己想成一个哲学家,这个可以,但是这不是佛教徒。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庙子里读经,那就在教言教,应该怎么样的教法,那我们就应该怎么讲这个教法,这是如是我闻。
下面两个字,一时。这是每部佛经都遇到的,一时,就那个时候,他没有说某年某月某日,一时,这个不好办。对不?一时,但是这也有深意呀,为什么呢?如果说的是某年某月某日,后人就会说,哦,那是那天说的,恐怕在那天管用吧,在今天就不管用了。我要把它改变改变,发展发展吧。佛陀这个佛经,那些弟子记得是一时,佛陀说法是一时,今天依然是一时。有人说佛陀依然在说法,对的佛陀的应化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时寿80年,涅槃了。但是佛陀的报身,在色究竟天依然在说法呀,那时是一时,今天也是一时呀。所以一时当中也还有不变意。
下面薄伽梵,这是梵语bhagavant,音译过来的,他不好直译,因为他有吉祥王,大威猛,极尊贵等等很多意思,当时说挑不出一个恰当的意思,那么就叫薄伽梵。那么薄伽梵是什么呢?也有人译了,就是世尊。佛教讲的世尊bhagavant。,就是世间极其尊贵的,名世尊bhagavant。但是他不单单有极尊贵意,他还有吉祥王的意,有大威猛的意,所以暂且译作世尊。那么这个世尊,是十方诸佛的通称,十方诸佛都是薄伽梵bhagavant。但是在这部经里,薄伽梵bhagavant。是专指释迦牟尼佛。一时,释迦牟尼佛游化诸国,他老人家在各国之间游行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化诸国,在这些印度的诸小国当中游行说法。那么这个时候至广严城,广严城就是一个城市的名字,在吉达婆经里叫毗夜离,毗捨离,这是译音。翻译过来叫广严城。为什么叫广严城呢?这个毗夜离这个城呀,在中印度,是当时印度最富饶,最安乐的地方。这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好的地方。而且在毗夜离这个城市周围所管辖的土地广阔呀,文化,物质水平都极高极高,人民的生活都非常安乐,舒适。它这城市的建筑楼阁都很庄严,所以它叫广严,非常广博,庄严。所以它叫广严城。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来到这个广严城。在这个城外有片树林子,在乐音树下,这片树林子有个特点,微风一吹呀,这树叶花啦啦一响呀,它就会发出非常清净的音乐,清净的音声,犹如奏乐一般,这个树林子很微妙,所以在乐音树下,注意,它不是在菩提树下,是在乐音树下,大家注意,你听你坐在一片林子里面,微风一吹,这个树林的声响都是非常清净的音乐一样,那你说我们坐在这树下清净不清净,舒适不舒适?安乐不安乐?那一定是最清净、最舒适、最安乐的。你看佛陀到了印度最富饶的地方,又到了这么微妙,这么美好的一个地方住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大家不要小看了这经前面的这些序分呀,它是跟这部经的法义是相合的。药师法门是讲东方的法门,这个法门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首先是立足于众生的现生安乐,这个我在前言里提到了这个问题,它首先是立足于众生的现生安乐,当下的安乐,继而引导众生去入究竟的解脱,他出世而不离世间,这是药师法门非常殊胜的地方。所以这个序言我写是弘扬药师法门,建立人间净土呀。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整个国家都跟广严城一样,我们的自然环境都像乐音树下一样的美好,人间净土。所以这部药师经所讲的药师法门,它是立足于当下,立足于现生的。所以你看佛陀来到这个地方多么美好,跟这部经所讲的道理,法义恰恰是相合的。药师法门首先要建立一个当下美好的国土,一个幸福安乐的生活,要让众生都具有无上的福德,而后才来学习佛法,才得到究竟的解脱呀,这是这个法门最无比殊胜的地方。所以说你看,佛陀说这部法的地方与他说这部法的法义是相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06:27 , Processed in 0.124587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