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大德开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假若有一类众生,淫欲特别多。有的人一边学佛,一边生淫欲心,学的佛法越多,其欲心也越增越大,一天到晚总打淫欲的妄想,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这是最坏的一种思想,行为和表现!那该怎么办呢?你不要忧愁、不必担心。你只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可是,单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还不够,尚要拿出真诚的恭敬心,向观音菩萨多顶礼叩拜。顶礼佛菩萨是一种最恭敬的表现。然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外道的人,看见人家礼佛就猖狂批评说些瞎话:‘这都是偶像、木刻泥塑的东西,拜它做什么?’因为自己没有慧眼,看不到佛光普照之境界,反而生大我慢,甚至把自己看得比佛还大,故说何必要拜佛!这真是犯大错特错到极点的愚人!若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的淫欲心就自然会脱离了。有人说:‘那可坏了!我就喜欢淫欲,现在没有了,该怎么办呢?’你若欢喜有,也不必担心,还一样可以有的。若不欢喜有,就可以没有。你若喜欢有,又何必念观世音菩萨?就照常保持它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什么叫嗔恚?嗔恚就是脾气,就是烦恼,也就是无明。嗔恚有如火那么厉害。所谓:‘星星之火,可烧功德之林。’古人也说:‘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砍了一千天的柴,但只需一点火就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柴都烧尽。这是形容我们在平时所作的善业功德,虽然修持多时,可是你一发脾气,生了无明火,就把所积的种种功德都烧尽了。什么样的人欢喜发无明火呢?就是阿修罗。每一个人都有他所趣向之一道。有的属佛道,其性格多数是慈悲。属仙道者爱好清闲。属人道者就和每一个人都有缘。属鬼道者多数是性奸滑,不愿吃亏,为人不老实,总是鬼鬼祟祟的。鬼祟,就是和鬼做祟。祟,也就像前面所讲的罗刹鬼,总想‘欲来恼人’。属畜生道者其贪欲重,无论什么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贪得无厌。属修罗道者就好发脾气,这种人动不动就生起火来,大发脾气。像这一类人该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呢?这部妙法莲华经,已详详细细把这法门告诉你。就是要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并且要时时刻刻念,毫不间断。常,谓之不断。每到某一庙上去,凡有供佛的地方,或供观世音菩萨的地方,便应该恭敬地叩头顶礼。也不要今天拜,明天不拜;今早顶礼,晚间就不叩头了。若能虔诚恒常敬礼诸佛菩萨,久而久之你的脾气毛病就没有了,连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们若不相信,我把自己一个经验说出来让诸位作为借镜。我以前也是脾气很大的人,说打人就打人,说骂人就骂人。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欢喜打架,无论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就要听我的指挥。不听我指挥,我就打!死了也要打,打到你降伏为止。这叫什么?这就是一种修罗的行为。以后我学佛了,才觉悟这种恶脾气是不对的,也就改过自新,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所以现在做了师父也要修忍辱行。有时徒弟来欺负师父,先发脾气,可是我低声下气,忍耐到他慢慢明白,知道自己错了。以前我发人的脾气,现在被徒弟来欺负我,这可说是一种报应吧!有人问:‘那一个徒弟欺负你呀?’那一个欺负我就是那一个。没有对我发脾气也就不算,你有发过我的脾气就会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前面所讲的是贪和嗔,现在讲到痴,这叫三毒。这三毒把人的佛性,都毒得昏昧如睡觉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觉悟,一生都在醉生梦死中?就因为有这三毒。贪,就是淫欲。本来这淫欲对自性上,为害最大,可是一般人却认为这是一种最高的享受,所以尽做出颠倒的行为,这尘垢一天比一天多,因此你自己的佛性光明就不显现了。这是贪毒的厉害。嗔毒也和贪毒一样,为害甚大。

现在讲的是痴毒。什么叫‘愚痴’?愚痴就是觉得自己不愚痴,这便是愚痴。认为自己是很聪明有智慧的人,实际上你问他:‘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将来你到什么地方去?’他不知道。来不知来,去不知去,你想这样的人最聪明吗?但他可不承认自己是个愚痴人。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在这世界上,求名求利虽是件小事,可是人就一天到晚为这个奔波劳碌,甚至去害人、杀人放火都是为这个‘利’。不是为‘利’就是为‘名’。在这世间上所有的国家和人类是数不尽那么多,可是合起来讲,就只有两个人。怎样说呢?一个是求名的,另一个不是求名,就是求利。名和利把所有人类都支配得颠颠倒倒,可是还不觉悟。从生到死都在挣扎。有的贪求做官,有的求发财,有的求男女以及求心理所倾向的快乐。一生渴望等待种种快乐,可是没有享受多久,就死了。死后到什么地方去也不知道。活时总自命不凡,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我是最有智慧,聪明的人。甚至在学校读书,我年年都考第一名,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出人头地,都比人高一等。自以为异常聪明,其实连自己本来的面目也没有认识,你就再聪明都是假,这是假聪明。如果你真正有智慧,就不会觉得自己有智慧。那么说觉得自己是愚痴吗?也不自觉是愚痴,更不自觉有智慧。虽然表面上看来和一般人是同一身体形状,但是你所抱有的思想观念是明白的。明白什么呢?明白一切一切,如幻如化。知道所有一切是假的,你就不会贪著梦里的荣华富贵,贪图美色、争人我、争是非、争第一、争名夺利,而会明了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金刚经上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有为法。就像梦幻,水泡似的。大海里的水泡你说是真?是假?说是真的,它又会化为乌有。说是假的,它却有个水泡。虽然有水泡,可是不实在,没有真实的体性。影,也是虚幻的。又像露水似的,早晨有露水,可是太阳一出来它又消逝了。电,也是有的,可是电光石火转眼即逝,也非真实。若能作这样观想一切事物,又有什么可执著呢?没有所执著,才是真明白。也不会想东想西,更不会想南想北,把一切尘劳妄想都放下了。放下了尘劳妄想,那时候你不想成佛也不可以了,想没有智慧也不可以了,自然就有了。

所以,当自己没有智慧,不要以为自己有智慧。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不要生出一种骄傲心:‘在一般人中,我最聪明,生得最美丽,我是一般人中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我是与众不同的!’你若有这种思想,就是著相。相本来就是个臭皮囊,就如梦幻泡影。你一天到晚给它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尽心为它设备享受。可是到它要走的时候,它可不管你了。有人就专为这臭皮囊,又吸烟、又饮酒、又吃肉。一天到晚总在填这无底深坑,填了又漏,漏了再填,永远填不满。可是人就这样除旧换新、新陈代谢,为自己忙来忙去。

我为什么一天吃一餐?就因为怕麻烦,所以少吃一点,省了很多麻烦。一般人认为吃好东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却认为是麻烦的事。怎样解释呢?若吃多了,肚里不舒服。吃少了又生出贪心:‘这么好吃,再多吃一点吧!’若不吃好的东西,就不会生出贪心,肚皮也不受罪了,所以这都是麻烦的事情。为什么人会有这些烦恼?就因为自己太愚痴了,才贪享受、求富贵、求名利、求快乐,种种无非都是颠倒。你贪这贪那,结果又怎样?到时候还一样要死去。死的时候,一点把握也没有,这岂不是愚痴吗?如此愚痴该怎么办?依照法华经上的方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愚痴就跑了,智慧就来了。谁能知道自己是愚痴,那才是真正认识自己。已经有了智慧才觉得自己是愚痴。你若自己没有智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痴,就越跑越远。自己本来是愚痴,而自以为很聪明,岂不是愚痴上又加上愚痴?本来一个愚痴还不够,变成双料的愚痴。现在我们若想不愚痴,那就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这是一个最妙、最灵的方法,绝对是如假包换,妙不可言的。

讲到愚痴和智慧。什么是愚痴?什么是智慧?我讲一个你们不相信的道理:‘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为什么这样讲?在心经上有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境界说明真色是从真空生出来的,真空是从真色而有的,所以二而不二。那么愚痴与智慧是同样的道理。你若会用时,就是智慧,若不会用便是愚痴。愚痴和智慧也不是两个,就看你会用不会用?你若会用,愚痴也变成智慧;若不会用,智慧就变成愚痴。你若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颠倒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释迦牟尼佛讲过以上的经文后,又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前面所说的救七难、解三毒的种种威神力量,他还有很多很多饶益众生的神通妙用,所以众生心里应该常常念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大家都要特别注意呀!‘常应心念’:不是口头上念而心不念。若能心念口不念亦可。总之要念玆在兹,永远记得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若有女人设欲求男’:假如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想要求一个儿子。怎样求法才能如愿?就依照法华经上所说的法门,即是要礼拜,并以香花水果等,供养观世音菩萨,自然会得到一个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孩。若求女孩子,就会生一个相貌端正,鼻子长得像鼻子,眼晴长得像眼晴,耳朵像耳朵,嘴巴像嘴巴的女孩。那么说难道眼晴还有不像眼晴的道理吗?若不信,试看有的三角眼,更有的鹰钩鼻、小耳朵、大嘴巴,甚至有的鼻子、眼晴、嘴巴、耳朵都长在一起。你说像这种相貌丑怪,教人见了都骇怕,这就叫不端正。‘宿植德本,众入爱敬’:为什么会生端正、庄严好看的相呢?这都是因为在前生,或者买过香花,用种种庄严具供养诸佛菩萨。由于往昔供佛积聚功德,故感生生相貌圆满,庄严好看,人见人爱。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昔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释迦牟尼佛讲完观世音菩萨以上的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之后,现在又说:‘无尽意!这位观世音菩萨有如以上所说的力量。若有众生能以恭敬观世音菩萨,发心礼拜观世音菩萨,他的福报,一定会存在的,不会空过。因为这个缘故,所有众生都应该受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你若能心里常常持念观世音菩萨,所得福报功德是不可思议,微妙难测的。

佛再叫一声:‘无尽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里的沙数,那么多的菩萨的名字。不只念诵,又能尽形寿以香、花、灯、果,或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三宝。在无尽意你的意思认为怎样?这一位善男子、善女人,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佛问完后,无尽意菩萨就回答说:‘这个功德是很多的。’佛听了无尽意菩萨回答后,又说:‘设有另外这样一个人,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要说他尽形寿供养,就是能在最少的一段时间里,来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两个人的福报是一样的。在于百千万亿劫,这种福报也不可穷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你能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得到像前面所说的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么多的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听佛这样说,于是又向佛请问:‘世尊!这位观世音菩萨,他是怎样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怎样为众生说法?他教化众生的方便因缘、方便力量,其事情是怎样呢?’

什么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文,翻为中文意思是‘堪忍’,也就是堪能忍受。言其这世界是最苦的,不容易忍受。

释迦牟尼佛听见无尽意菩萨这样问,回答说:‘善男子!假使在这三千大千世界内的国土中,有这样一个众生,应该以佛身来度他,才可以成佛。观世音菩萨在这个时候就示现佛身,来为这个众生说法。’

讲到这里有人问:‘观世音菩萨他是菩萨,没有成佛,怎可以现佛身而为众生说法呢?岂不是冒充佛吗?’不是的。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早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成佛之后,因为不忘众生,所以他再次来此世界,把佛身隐起而现出菩萨身相来救护众生,这叫隐大示小。罗汉是回小向大;观世音菩萨是回大向小。他由佛身又倒驾慈航,这有如世人所说的:开倒车往回走似的,目的为了接引我们这一切苦恼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虽然外现菩萨身,其实是内秘诸佛行。秘里是诸佛之行愿、诸佛之行为。这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现化佛身为众生说法的缘故,并非是冒充佛来欺骗众生。

接著释迦牟尼佛又说:‘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辟支佛在梵语原叫‘辟支迦罗’,中文的义译是‘缘觉’。‘缘觉’又分有两种: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缘觉’。生在无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独觉’。在有佛出世时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他观察怎样会有无明?无明又怎样会有了行?又怎样有识?又有名色?有六入?怎样又会有了触?然后有受?受然后又有爱?有爱就有取?因为有个‘有’,也就有‘生’?有了来生,也就有老死?就整天如是来回反覆去观察这十二因缘,知道一切无非是苦、空、无常、无我的,所以把一切都放下,也就开悟了。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故叫‘缘觉’。生在无佛的时候也是修这十二因缘,并且春天观看百花齐开,秋天万物凋零,观察种种自然的变化状态,所以就觉悟到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种种情形无一不是无常的,也就因此而觉悟了,这叫‘独觉’。缘觉和独觉之分别,是在有佛与无佛出世的时候,故有不同的命名。

观世音菩萨因有天眼照见、天耳遥闻,知道某一个众生是应以辟支佛身得度,就现出辟支佛身来为他说法:‘你不知道无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就是从你一念不觉那儿来的。因一念不觉,故在你的如来藏性中就生出了无明。有了无明,接著就生出“行”来,.....’就这样对这位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说法,令他开悟觉道。然后再启示他发菩萨心,回小向大。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什么叫做‘声闻’?声闻也是罗汉之一,缘觉也是罗汉之一,这是二乘人。声闻者,声是声音,闻是听见,也就是听见佛的声音而悟道。佛说的什么声音?说的四谛法,闻此声音而悟道,故叫‘声闻’。什么又叫做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释迦牟尼佛当初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当时憍陈如还未出家,佛为他说法后,才出家做比丘。佛到鹿野苑对他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说这个苦是有强烈逼迫性的,令人受不了。苦,有苦苦、坏苦、行苦。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八种。所有的这些苦把人逼迫得动弹不得,喘不过气,令人终日烦烦恼恼。一切问题都由苦生出来,故说苦是逼迫性的。

‘此是集招感性’:集,是集聚累积。什么集聚在一起呢?烦恼集聚在一起。为什么会有烦恼?就因为有个‘苦’。先有苦,被苦压迫受不了时,就生出烦恼,就大发脾气。所以说这烦恼是一种招感性,是由集聚而成的。也就是从‘苦’而有‘集’。

‘此是灭可证性’:灭,就是寂灭,寂灭烦恼无明,这种寂灭的快乐,涅槃的妙果,是可以证得的。

‘此是道可修性’:这个道是人人都可以修的,没有一个人说是不可以修道的。任何人都可以修道,任何人都打以证到涅槃的理体。这是第一转法轮。

释迦牟尼佛只是现身说法,为这五比丘讲此四谛法,接著又说第二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说是‘这个苦,不是单单我成佛才知道,你也应该知道这个苦。你也应该断除集谛,应该求证涅槃之妙果,也应该修行这种菩提觉道。’

佛说第三转法轮:‘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这个苦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集我已经断了,我知道这个苦就不会再被苦所迷。我把烦恼断尽,也就没有集谛了。这个灭我已经证得了,我已得到真正的寂灭之乐。这个道我已经修行了。

这五比丘听佛演说三转四谛法轮后,当时立刻就开悟了。因听佛声而悟道,故叫‘声闻’。声闻和缘觉又叫二乘,也叫小乘。有大乘也有小乘,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根本没有一个大,也没有一个小,只因为众生心里有大、有小。本来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不过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用自己本有的如来藏性。有的只用一小部份,有的就用大部份,有的就用了全部,诸佛就能用于全部,因已返本还原了。能用多一部份的是菩萨,因为菩萨的智慧大,所以在他本有家珍的如来藏性也就多用一点。小乘所知道的很少,故也用得少。所以观世音菩萨遇到应以声闻身得度的机缘,也就现出声闻身来对他说四谛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梵王,就是大梵天王,他是作大梵天上的皇帝。‘梵’者是清净的意思。他住在天上做王觉得很自在,观世音菩萨也就现大梵天王身来为他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帝释,在弥陀经上称为释提桓因,在道教称为玉皇大帝。这位帝释不只是一个,而有很多很多位。我们所看见知道的这个天叫忉利天。忉利天的帝释,也就是一般人所信仰的天主。在楞严咒里有一句:南无因陀啰耶,‘因陀啰耶’也就是天主的另一个名称。天上所有的事情都由这位帝释统领与管理,所以他的能力非常广大,权力也大,神通也大;可是他只能住在天上,而天人之寿命,将来还是有穷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看见这一类帝释身的众生机缘成熟了,于是就化现帝释身为他说法。为什么要化现帝释身去为帝释王说法呢?因为同类的就容易接受劝导。就像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无论是那一行就和那一行的人容易做朋友。做生意的人就和做生意的人做朋友,读书人就找读书人做朋友,学佛的人就和学佛的人做朋友,赌钱的人就找赌钱的人做朋友,打劫的就与打劫的人做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朋’,同类者为朋。因为这种关系,所以观世音菩萨常现出与众生同类的化身,示现方便令众生容易接受度化。可是观世音菩萨不只用神通变化来现身说法,并不一定循声救苦才应化,他甚至分灵来到这世界上做人,也修学佛法,然后才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譬如对于学士们,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一个教授为他们演说佛法,谆谆善诱,渐渐地使一般学者对佛学感到兴趣,去疑增信,进而发心皈依,受持一戒、二戒、五戒,乃至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然后再依照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去修行,又变出一个观世音菩萨来,观世音菩萨又多了一个化身。

怎样会有‘千百亿化身’?就是你模仿他,向他学习,就变成他的化身了。所谓‘法无定法’,这个‘法’是无定的,不要执著。你若想执著一定的话,试问你自己一定可以不死吗?你若能一定不死那什么事情都可为定。你说:‘我不能,是必定要死的!’那就没有一定之法可言。故佛法也是无有定法。所以‘千百亿化身’这个道理并不困难,只要你有恒心、毅力去学习观世音菩萨,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你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百人学他就有一百个化身,有千人学他就有千个化身,只要有人肯仿效他弘扬佛法,观世音菩萨也就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化身。这是按照事上来说;若按照理性来讲,你若是成佛了,也真正地具足千百亿的化身。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什么叫自在天身?即是天魔外道。我坦白地对大家说,这自在天身就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主。大自在天王也是属于这类的宗教。他们的贡高我慢简宜不可思议,他们说没有佛、没有法,也没有僧,毁谤三宝。自认自己是最高无上,不可一世。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他们太自在了、太快乐了,的确是自在天身!但观世音菩萨并不见怪这类的众生,他们的机缘成熟了,一样为他们讲解佛法,令他们转迷成悟,归本还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这‘天大将军’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天上做大将军。还有一种说法是天上的天神,他的天福享尽了,转到人间做大将军。观世音菩萨知道他们的因缘已宜度化,则现将军身为他们说法,破除迷津,觉悟无常,放下一切世间的快乐,发心修行,求证无上真正的快乐。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毗沙门,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名字,也就是北方北俱卢洲的天王。四大部洲各有一位天王,即东天王、西天王、南天王和北天王。应以毗沙门身得到佛法度化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北方的天王身为他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小王身即指管理一国之王,仅仅在一国称王。应以小王身得度的,那么观世音菩萨就现小王身来为他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什么叫做‘长老’?在楞严经上说,凡是有道德、有智慧、有名望、姓也贵、年也高的人,长辈的人无不欢喜他,晚辈的人无不恭敬他。为什么人人都对他好呢?就因为他心地慈悲、平等,对谁都一视同仁,热心帮助所有人,所以大家公认他为‘长者’。如果有应该以长者身得度的人,观世音菩萨就现一个大富贵、大丈夫的长者相来为他说法。在大悲咒里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大丈夫相,其相长有几尺的胡须,端然正坐,威风凛凛,这就是所谓的大富长者相。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一个居士身来为这人说法。居士者,即居家之士,也就是在家信佛、守持五戒、奉行十善的人。什么叫做五戒?就是戒杀、盗、淫、妄、酒五种大戒。什么叫做十善?十善就是十恶的反面。十恶者即是身有三恶:杀生、偷盗、邪淫。意有三恶就是贪、嗔、痴。口有四恶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所说的话尽是一些很不正当的邪语,专门讲男讲女令人想入非非。‘妄言’就是打妄语。‘恶口’就是粗口骂人。‘两舌’是一个人有二个舌头。一个人怎会有两个舌头?并不是这人长了两个舌头,而是以一个舌头却说出两种不同的话,对某甲他就说某乙如何不好,对某乙他又说某甲如何不好,互相挑拨离间,所以叫两舌。口的四恶在十恶业里几乎已占了一半,身意恶业各有三种,口却有四种恶业。身有三恶、意有三恶、口有四恶合起来就是十恶。把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嗔、不痴、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你不做恶也就是善了。做居士的一方面要奉持五戒十善,一方面才能护持三宝、拥护佛法、提倡佛教,使佛教一天比一天兴盛,这是我们每个做居士的责任。出家人的责任就是弘扬佛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宰,即宰辖万化,就是做宰相或其他大官职。应以做官的这种因缘得度者,观世音菩萨也就现为一个做官或宰相身来为他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该以一种在印度的旁门外道,志修清净梵行的婆罗门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这婆罗门的外道身来为这众生说法,令他明白佛法,依教奉行,将来好成佛道。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懂婆夷身而为说法。
比丘,是梵语,译为三种意思:(1)怖魔:因为有人出家修道,受具足戒则魔眷减少,故令魔王恐怖。(2)乞士:出家的僧人,上乞法于诸佛以资法身;下乞食于众生以养色身。(3)破烦恼:出家修道,依教奉行能破除无明烦恼,见性成佛,故名破烦恼。比丘尼,即出家受具足戒的女众。优婆塞、优婆夷是梵语,译为近事男和近事女。近事者,即亲近事奉,言其常常亲近三宝,时常到庙里来拜佛、听经、打扫、供养事奉三宝、做功德求福报的男女居士。这种善男信女叫做优婆塞、优婆夷。观世音菩萨看见这一切众生,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的机缘众生,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这一切众生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长者也包括长者的太太,居士也包括居士的太太,宰官也包括宰官的太太,婆罗门也包括婆罗门的太太。长者也有女长者,居士也有女居士,宰官也有女宰官,婆罗门也有婆罗门女人。所以若有应以种种妇女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这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等的妇女身来为她们说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即应当,也即是说:他的机缘,应该在他的童年时候就明白佛法修道。好像韦陀菩萨,他在往昔发愿生生世世要做童男。又如龙女菩萨,她在过去生中也发愿生生世世为童女,不愿结婚。所谓童男童女,在人的生理上来讲,就是没有破坏身体。一旦男女异性相接触;其身体便不完整了。在中国的文法上叫做‘破身’,即是把身体破坏了。若没有经过这种男女的性行为,就是一个完整的身体。在中国有一种打拳的功夫叫童子功,这童子功也就是其身体必定要是完整,没有被破坏过。这种功夫一旦练成了则刀也砍不入,枪也刺不进,刀枪不入。为什么能刀枪不入呢?就所谓‘内练一口气’:因他们凭著内里的一股正气没有受到破坏,‘外练筋骨皮’:在外锻炼其筋骨和皮肉。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在佛教里这童男童女身,是为最清净,没有污染的身体,若修道或参禅打坐,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很快能开悟,得到天眼通。所以童贞入道是最宝贵的。童男属于干,干,就是属纯阳。童女是属于坤,就是属于纯阴。一个纯阳,一个纯阴,所以在道教上来讲,这是最清净的身体。那么观世音菩萨观因缘,某一个人若是应以童男童女身得道修行的,观音菩萨就现一个童男童女身来为这个人说法,令他发菩提心,很快就成就佛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龙,有很多种类:有天上的龙,有海里的龙,有守藏的龙。天上的龙是在天上做护法。海里的龙是住于龙宫里,做鱼、鳖、虾、蟹的首领;又叫降雨龙。守藏龙,就是保护宝贝的龙。或有人把很多实贝值钱的东西,埋到地里面,因而把龙的贪心引出来,龙就跑到那地方去看守珠宝,给藏住了。在古时有很多很多的龙,现在一般人没有看见过,就说没有这种动物,其实龙是很多的。在六祖大师那时候有一条毒龙。这毒龙专门喷毒、吐雾。人一旦中了这雾里的毒,就会生病,甚至会不治而死。当时在南华寺禅堂内的那个地基,原来就是一个毒龙潭,此龙潭的面积大约有一亩地,谁也不知这龙潭有多深?里面却住了一条龙,这龙不是个好龙,而是条毒龙,专门害人,它把南华寺所住的出家人弄得常常生病,不能修行。有一次六祖大师来到那龙潭,它就现了一个大身,用自己的龙身把一亩地的潭都盖满了。六祖大师一看就笑起来,说:‘嘿!你只有现大身的本事,却不能现小身,单能现大身,这还是没有多大的本领!’这龙听了六祖大师这样说,于是就把自己的大身隐没了,又现出一个小身,大约有一寸那么长,在水里游来游去。六祖大师说:‘哦!你是有点本领,能大又能小,但是你却不会跳到我这个钵里来,你可不敢跳进这锌里。’这时,龙在水里听了之后,‘噗通!’一声跳进六祖大师的锌里去时,大师便说:‘哦!这回你自动进来,可出不去了!’这龙使出浑身解数,想往外跳,可是怎样也跳不出去,这回上了个大当。大师向它说:‘你不必挣扎了,你今生何以会变成龙身?你前生本来是个修行人,也有善根,曾闻过佛法,不过你的嗔恚心太重了,脾气很大,这叫乘急戒缓,所以你现在才堕落为龙身。你不要以为自己本事很大,能变大变小,变有变无。哈!你现在到我这钵里来,可出不去了吧?’龙听了这番话,也就被降伏,不再往外跳了。于是六祖大师为它说法,它闻法明白后,即时脱了龙身。这条龙的尸首曾在南华寺保留很久,以后因为战争兵火的关系,把龙尸也失去了。这是六祖大师在南华寺降伏毒龙的一段因缘。

在中国唐朝的时候,有个魏征,这个人虽在人间做丞相,也可以到天上去做天官。当时有条小白龙,因下错雨,玉帝叫它下一寸三的雨,它下了一尺三的雨,所以把所有的农田都给淹没。这就犯了天上的法律,天上就派魏征去斩这小白龙。但是小白龙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先去给唐太宗托梦,对唐太宗说:‘明天你应该救我,你也是龙,我也是龙,故你应该救救我这条龙。’唐太宗说:‘你我既然都是龙,那咱们是兄弟啦,你有事情我一定要帮忙的,我应该怎样做才可以救你呢?’它就说:‘我今天犯了天上的法律,因为下错了雨,明天就要受被斩的果报,而斩我的人,就是丞相魏征,明天只要你把他留住,要他陪你,不叫他做任何事情,那么他就杀不了我的。’唐太宗说:‘这很容易!我是一个皇帝,他做我的官,他一定听我的招呼。你不要担心好了!’于是,第二天,唐太宗就叫魏征来和他下棋。太宗的意思想:‘我和他下棋,他不能离开我,必定不会去斩那小白龙了。’于是两人就一起下棋,下棋下到中午的时候,这魏征忽然就睡著了。唐太宗很欢喜地想:‘他睡觉了,一定不能去斩小白龙,我这回不用担心了。’谁知道这魏征睡觉了,而他的神识却出去了,跑到天上去拿他的尚方宝剑,把小白龙杀了。然后又回来,再和唐太宗继续下棋,已过午时,才结束那盘棋。唐太宗心里自忖,小白龙对他说过,只要过了午时,魏征就不能再杀它了。于是认为:‘哈!我把我的兄弟救了,这回我的功德可不小吧!’想不到晚间时,小白龙来向他要命说:‘你说我们是兄弟,要救我,那你为什么不救我?让你这臣子把我杀了。现在等于你杀我一样,你要赔偿我这条命!’唐太宗醒来知道这小白龙要来向他讨命,吓得不得了。第二天就和军师徐茂公讨论这件事,徐茂公说:‘不要紧,我们这儿有两个人可以挡得住它,就是秦琼和敬德。你用他们在后门看守著,这小白龙就不敢来了。’秦琼是黄脸神将,敬德是黑脸神将,他脸上的颜色,黑得比现在的黑油漆还黑,黑到能发光。于是就用这两个人守门口,果然小白龙晚间就不敢来了。可是若每晚都用这两个人看守门,而他们都是国家的大将,太辛苦了也不行。于是把他们两人的相貌画成画像,贴在后门上,为唐太宗看门口,这龙也就永远不敢再来。所以中国人每到过年的时候,也把秦琼和敬德的画像,贴到门上,使这些妖魔鬼怪不敢再进来捣乱。

龙的因果乃因为它‘乘急戒缓’,修行时很用功,学佛法一学便会,但是不严守戒律。因它乘急,故得神通能变化,又因戒缓,所以堕落做畜生。这是‘龙’的浅释。

夜叉,也叫药叉,都是梵语。意思是‘捷疾’。就是跑得很快,甚至现在科学所造的火箭也追不上。这种鬼在一念间,就可以到他想到的任何地方去。

乾闼婆,译为香神,以香为食,身放香气。又译乐神,为玉帝奏乐之神,戴八角冠,手持箫笛,身为赤色,髻放焰光。西域称唱歌的人为乾闼婆。

阿修罗,是梵语,华译‘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正’,因其容貌长得很丑陋。不只生在阿修罗界的众生才是阿修罗,六道中的畜生众也有很多是属于阿修罗转生的,好像狗、马、牛等。尤其马的阿修罗性非常重,中国有一句话所谓:‘害群之马’。这种马在马群内,不是踢这只马,就是咬那只马。总而言之,它令同类的马群,都得不到平安。对群马有害的,故叫‘害群之马’,这也是阿修罗之一。还有最明显的牛,是真正的阿修罗。你看牛的头上长两只角,它这用只角是预备做什么呢?是预备和人打架的。就因往昔做阿修罗时,头上常戴著盔,身上也穿著甲,故在转生做牛时,也忘不了修罗性,头上总预备两只角来和人打架。不但牛是阿修罗,公鸡也是阿修罗变的。公鸡一旦遇到其他公鸡,就打起架来。不只公鸡是阿修罗,有一种黑色好斗的蟋蟀,两只碰在一起时,一定要互相战斗,直到有一只死了为止。中国宋朝的时候,很盛行以斗蟋蟀为赌博,谁的蟋蟀给斗死了,谁就要赔钱。其余的好像蛇、老鼠、猫等.....凡是性情好斗好杀生的动物,皆属于阿修罗。转生为阿修罗的众生,相貌长得最丑陋、最不端正!嘴巴长得像猪那么长,鼻子长得像象的鼻子,锯嘴獠牙猪嘴巴,象鼻子,牛眼睛,老鼠耳。或是人身却长个猪头,或是人身牛头,或人身马头,或人身虎头,非常凶恶。虽然男修罗的相貌极丑陋,可是女修罗却生得很美丽。修罗女可说是人见人爱,所以六欲天内的帝释天主有一次看到修罗女长得这样美貌,就向修罗王去求婚,修罗王也就答应了,把女儿嫁给玉帝。某一次这位帝释很欢喜地请他的岳父来赴席吃饭,预备了很多天上最佳美的饮食。等到用完饭后,修罗王要回去时,玉帝为了表示恭敬,就把所有的天兵天将召来列成队伍,站成两行来恭候送行,可是修罗王一看,心里就生出嗔恚,很不高兴地想:‘嘿!你用天兵天将来吓我吗?是否想向我示威?好东西!’心里发了脾气,但是玉帝还不知道。

天上有个仙人时常说法,因为玉帝欢喜研究哲理,就每天都到那天人的地方去听法。每次玉帝去听法时,修罗女在家里就生出一种怀疑,心想:‘他天天不在家,天天跑出去做什么?大概又出去胡混吧!找其他的女人去了!’于是她等到帝释回来后就审问他说:‘你天天到外面去做些什么事情?你是不是移情别恋,另外又有意中人呢?所以不在家里陪我!’玉帝听她这样问就回答说:‘不是的!我是到某地方去听闻仙人说法。’可是修罗女不相信,于是运用神通暗地里跟踪帝释的去处,等帝释上了宝车,她就把自己的身体用法术隐起,随著上车。到了说法的地方,帝释下车时,她也跟著下车,帝释看见了就问:‘你为什么又跟著来!’她说:‘我来调查看看你是否真的来听法,不管你怎么讲,可是我不相信!’帝释听她这样讲,也就发了脾气,摆起丈夫的架子,拿起手杖就打他太太,这修罗女就哇哇大叫。谁知这一叫把仙人的道行也给叫失了,不会说法了。因为这仙人从来没有听过女人的声音,一听了这修罗女的叫声那么娇美,也就动了淫欲心,失落道业,所以不能再讲法了。这样一来更使玉帝怒气难平,一再责怪他的太太。修罗女也发脾气,回去对父亲讲:‘这个帝释,他真不守规矩,现在外边另有女人了,所以欺负我!’又造出很多谣言,她父亲听了这谣言就大发雷霆:‘嘿!这还得了!难怪上次他那样向我示威,原来他是看不起咱们父女!不把我们父女看在眼里。’即时便发出修罗兵将去与帝释作战。帝释虽也有天兵天将,可是却屡战屡败。于是跑去找释迦牟尼佛求法子。佛便对他说:‘哦!你现在有了困难,不要紧,我来帮你忙。’乃教他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几个字。然后又说:‘你念这句咒文,也要教你的兵将都念这几个字,那么一切困难自当解除。’

帝释回去后教他所有的天兵天将,在与修罗王作战时,每人都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一念,也不知怎样的,把所有的修罗兵打败了,于是帝释得以守住自己拥有的权势。

阿修罗,总而言之,就是好发脾气,好与人斗争的众生。就像这个军火斗争的时代,正是修罗降世的时候,所以才发生世界大战。现在正是修罗权力最大的时代。那一个人常发脾气,将来都可能生作阿修罗,亦可能现在就是阿修罗。若是能把脾气改了,能修忍辱行,也就和修罗道脱离关系了。

迦楼罗,即是大鹏金翅鸟,它专以龙为食。这种鸟有多大呢?它的翅膀一伸开就有三百由旬那么大。由旬是印度用来计量里程的数目,分为大由旬、中由旬和小由旬。小由旬有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这里所说的由旬,是三百个大由旬,也就是有两万四千里那么大!它的翅膀一煽的时候,能把海水煽成两半沟,在海里应死的龙就露出。它便取龙为食;久而久之,把龙子龙孙,龙的种类都快吃完了。龙王没法子,就去向佛求救。佛把自己所披的袈裟给龙王拿回去,对它说:‘如此,如此。’龙王回到龙宫后,把袈裟拆开,让每一条龙系著袈裟的线,这样子,大鹏金翅鸟就没法子吃龙了。因为佛的袈裟是妙用无穷的,故能助龙脱险离难。可是这回又轮到大鹏金翅鸟去找释迦牟尼佛说:‘您救龙固然是好事,可是把我的鸟族都饿死了!我们只可以吃龙,现在没龙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于是佛就为这大鹏金翅鸟说法受五戒。鸟说:‘我不杀生是可以的,但我没东西可吃,岂不是要饿死了!’佛说:‘你不会饿死的,从现在起,每天正午的时候,我所有的弟子吃东西时,就会送食物给你吃。’所以以后出家佛子凡吃中饭时,念供养咒,然后就送出一点食物,是给这大鹏金翅鸟吃的。由此之后,大鹏金翅鸟受持五戒,不再杀生,并且成为佛教里的一个护法。今属天龙八部,即八部鬼神众里的一部。

在佛教里对于用食方面,早晨是天人食。中午是佛吃饭的时候。过了中午之后就是畜生吃东西的时候。到晚间便是鬼吃东西的时候。本来鬼是找不到食物的,他看见我们吃东西,他也想吃,一旦听见我们吃饭时,碗和筷子的动静所发出的声音,他就抢著来吃。可是所抢到的东西,到他嘴里就变成火,这是他的业报太重了。可是鬼的心里就以为是人用法术将他抢到的饮食变成火,不给他吃,于是他就生出嗔恚心打人,或者令人生病。所以出家人晚间不吃东西,因为这是鬼吃东西的时候。早晨是大人吃东西,若出家人在早农有吃点粥或烧饼,就送一点饮食给天人吃,或给鬼子母。这罗刹鬼子母,她本来是专门吃小孩子的。为什么叫她做鬼子母?因她有一千个鬼儿子。她就带领她一千个儿子,各处去偷小孩子来吃。人家一有小孩刚出生,就被他们偷去吃;这样子变成很多家庭都没有小孩子了。于是有人去求佛,问佛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不见了。该怎么办呢?佛知道孩子们都是被鬼子母偷去吃了。有一天,佛就把鬼子母一千个儿子中最小的那个拿来,放在钵里边扣著。鬼子母一回到家里看见自己的小儿子丢了,到处找也找不著,乃找到佛的那地方去。听见她的小儿子在钵里面哭,她就走到钵的地方,想法子把钵抬起来救出小儿子,可是她抬不动这钵,就回家又把她九百九十九个鬼儿子都带来,大家一起用力来抬这个钵,但也抬不起,丝毫都不能动弹,于是她就向佛来讲道理说:‘你为什么抢走我的小儿子,放到你的钵里去?不还我儿子呢?’佛问:‘你有多少个儿子?’她说:‘有一千个。’佛说:‘哦!你有一千个儿子,现只失去一个而已,你为什么要这样焦急呢?’她说:‘虽只失一个,但我一个也不能少的!’佛说:‘那么你把人家所有的小孩子都偷来,拿去吃了,那这又怎样讲呢?’鬼子母说:‘我不是想要吃小孩子,可是我没有东西吃嘛!我若不去偷小孩来吃,就连我这一千个儿子都要一起饿死了。’佛对她说:‘从此之后,你不要偷人家的孩子来吃了,你应该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不要再杀生了!你想,你自己有这么多个儿子,却一个也舍不得,我把他扣到钵里,你就如此焦急!那么世间上人家所有的孩子,你都吃了,人家的父母不焦急吗?你不该这样自私!’于是鬼子母就答应佛,归依三宝,受持五戒。释迦牟尼佛乃叫所有的弟子,在中午吃饭时,送出几粒饭或送点饮食的东西,给这鬼子母吃的。所以送食时念这首偈:‘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甘露,比喻吃的东西,好像甘露那么甜,无论它有多少都可以吃饱。这是中午送供的偈子。

其次就是紧那罗,也是八部鬼神中之一。他也是玉帝的音乐神;紧那罗的头上都长有一个犄角,所以又有一个名字叫疑神。

摩侯罗伽是什么呢?就是大蟒蛇,它也是很凶恶的,又叫做地龙。在中国广东省的地方,专门欢喜吃蟒蛇肉,这蟒蛇就像猪那般肥,可是有时它也吃人;因为人吃它,所以它也吃人。

在梁武帝那个时候,他的太太郗氏。梁武帝本身是佛教徒,敬奉三宝,可是他的太太就和他相反,专门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因为她不信三宝的关系,所以她死后就堕落做大蟒蛇,而这蟒蛇却能说人话。于是就回来求梁武帝超度她,便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你的太太郗氏,因为我不敬信三宝,所以死后才堕蟒身。’她这样一讲,于是梁武帝请志公禅师来超度她。本来这位志公禅师就是他太太在世时最反对的,等到她死后做了蟒蛇,便来向志公禅师叩头忏悔!于是志公禅师作了一部‘梁皇忏’。‘梁皇’也就是梁武帝,‘忏’就是忏悔,是给梁武帝拜这忏以超度他的太太。藉著拜此梁皇忏的功德,梁武帝的太太就脱去大蟒蛇身,生到天上去。摩侯罗伽在佛住世的时候,归依三宝,所以也是佛教的护法之一。

‘人非人等’:人,就是我们所有的人类。非人,是指一切的畜生。观世音菩萨若是看到应该以天龙八部得度的众生,就现出龙身,或夜叉身,或罗刹身,或乾闼婆,或阿修罗,或迦楼罗,或紧那罗、摩侯罗伽等身;或现一切人身,以及一切非人的畜生来为这一切众生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这个‘执金刚’神就是佛教的护法。金刚神的来历是在很久以前一个转轮圣王,他生了一千个儿子。他怎会一个夫人就生了一千个儿子呢?因为他的寿命长,寿命长所以有一千个儿子也不算多,可是他还觉得不够,又娶了一个妻子。这第二个太太生了二个儿子,于是总共有一千零二个儿子。这一千零二个儿子大家同心发愿说:‘我们将来修行成就了,我们一千个兄弟要按照次序成佛,就是转轮圣王也不做。我们大家一起来抽签。’释迦牟尼佛就抽到第四名,他是第四名佛,将来第五、第六都会依著贤劫千佛出世。这一千个兄弟都发愿成佛,还有那第二个夫人生的儿子也发愿,发什么愿呢?一个发愿说:‘我们这一千个哥哥,无论那一个哥哥成佛的时候,我要第一个去请他说法,恭敬供养三宝。’另一个就发愿:‘我就发愿来做护法,我每一个哥哥成佛的时候我要保护著他,护他的法。’所以他就成了护法金刚,手里常拿著宝杵来保护著佛教。每当有佛出世,他就去拥护佛法。另外又有一位是大梵天王,每次新佛出世,他是第一位请佛说法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释迦牟尼佛讲完了观世音菩萨的种种化身之后,又叫了一声:‘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成就以上如是种种功德,他以种种身形到每一个国家丢,度脱所有一切众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你们这一切众生应该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不要有两个心。若有两心,就是有一种怀疑的心。‘一心’就是只用一个信心,你若有两个心就没有感应,没有功德了。所以才说:‘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是位大菩萨,能于怖畏急难之中,布施给你无畏,令你不生恐怖,因为这缘故,所以这个娑婆世界,都称他为施无畏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07:56 , Processed in 0.25228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