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乐

慧律法师阅读全集之————六祖坛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今天的听众不一样,所以昨天我们发给诸位的这张单子,我过去有发过一个愿,就是在我闭眼以前,佛教一定要大兴才行,一定要大兴。那么因为过去许多大专佛学社团,都一直写信来索取录音带和书籍,由我们讲堂所印的书籍和录音带,师父所送出去的,那时用几百万,千万来计算的,但是因为长期性的就没有办法,因此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们人在世只要有三餐可吃,死后也不能留下任何东西,只有留下我们的德行,我们的慈悲。我希望这些录音带能送到大陆的出家人手上,像老和尚来说,大陆的出家人真的很穷,上次香港有人写信来,希望透过香港送到大陆,当然大陆地方太大了,因此这次我是非常有决心,过去募捐都是说一说,宣布一下而已,这一次我非常有决心,一定要将录音带送遍穷乡僻壤,贫穷的人,不过不要紧,一个月二百元而已,那不是很大的数目,你不要烦恼,还是尽管来听经,二百元而已,不要听到每个月都要钱就吓到了,不会,不是很多,二百元而已,我把这张念一遍给你们听,发大善心,一定会得善报,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卷录音带送给他,他听了或者能开悟,或者听了之后了解了人生这也是很难说的。佛教只有这样带动,不然没办法。我过去化缘都是很随意,但是这一次是非常有决心,每个月时间一到,我就会提醒你们,该缴二百元了。因为收来的钱不是我负责的,蔡淑芬她是总负责人,一厘一毫我们都有记账,我们是绝对负责因果的。近年来佛教界听录音带变成一种风气了,那么我赠送的对象,全台湾省大专院校至少有五十间,那么五十间需要的量很大,非常的大!师父送出去的已经几百万了,还是不够,没办法,太多人想要了。变成一种风气,佛教因此大大兴盛。但是可惜有一些经费比较欠缺的大专佛学社团,贫穷的大陆出家人,监狱,没有能力购买的人,他就无法享受到佛法智慧的滋润。所以像净心佛教文物流通,净心,我就很赞叹,为什么呢?他是采取出借的方式,你不需要费用,你只要参加会员,你参加会员,一个月一百元,我录音带就借给你看,录音带出借,看完就还,听完就还,我就非常敬佩。我这里要是成立这种服务,因为人手不够,这种服务要有专门照顾图书馆的人,所以只能说,因为有人建议我,师父你这里为什么不能建立让人出借的。若是能出借,大家就都不肯买了。说真的,我也顾虑到很多方面的事,大家都不买的时候就要全看我了,我也是顾虑到很多人的立场,不然这个要作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一直不敢做这个事情,当然我也有我的立场跟苦衷。所以对于一些监狱或是大陆的出家人,或是一些很贫穷的人无法买得起的,那么我们只要两百元,就能让法宝流通。那么我现在要成立赠送录音带基金,希望每一个人,每一个月能缴两百元。这两百元只要说,譬如女众去菜市场时少买一件便宜的衣服就省下来了,两百元而已,也不是说很多,对不对?像有些人当老师,一个月薪水两万多,才两百元而已,他也不肯出,我就不相信。而且希望能够长期性的,当然能力够的人就要多出一些。现在你就这样想,台湾省若是因为我出这两百元就多一个大学生学佛,多一个大学生学佛,佛法很快就兴盛了。所以我现在要拜托蔡淑芬拟稿,要刊载在慈云杂志上,凡是全国大专院校需要录音带,需要慧律法师的录音带者,需要盖佛学社团社长的名字,经查证事实是这样,马上寄给这个社团。我的愿力就是一直要带动大专院校学佛。佛教要兴盛,唯有这样而已,我过去在做都是随意,这次就不一样了,一定要扩散到全世界。在来,希望能长期性的护持,但是我们这个没有设会员,不是说,你来,我就一张单子给你,因为我们没有这样作,所以要每一个月宣布,因为我们的会员已经是每个月缴两百了,也已经有证件了,我是认为又多次一举很麻烦,也许两百元能使众生成佛,这也是很难说的。诸佛菩萨,诸大祖师都是不惜一切生命、财产而行布施,能大施舍,即名诸佛。我这次非常有决心。因为昨天听经的对象和今天听经的对象不同。而且,第二点就是说,你们家中,若是有听了很久的录音带,还没有送出去的,拜托你请回来。就是说你们已经听完了的,你寄给师父,请来师父这里,我来帮你们处理,我帮你们处理之后,送给全台湾的佛学社团、图书馆,放在那里出借,让人一直来借。你不推动不行,不然佛教不会兴盛。只有向诸位拜托拜托,投我一票。你们若是不支持我,我就要去当国大代表了,我要去国会开会,跟人家打架了。希望你们能每一个月都护持。这一张帮我宣传一下。你们若是有录音带、录影带送来,反正我们就是交流录音带。至于缴钱呢,因为这个是不属于常住的东西,这个经费跟常住要分开。交费在佛学书局,交给玉清,你要缴对地方,不要缴错地方了。两百元交给玉清小姐,差不多啦,叫小姐可以啦,总负责人就是蔡淑芬。交给这位小姐也可以。蔡淑芬就要准备拟稿,发出通知,全国大专院校需要录音带的,还要刊登在慈云杂志上,再来就是团体。譬如我们这个讲堂信徒中,你们若是有团体,经济困难的,你们那个团体真的很喜欢停录音带、录影带的,来,不要客气,你来跟我报告。真的,譬如说公司的行号啦,譬如说中钢,像我们法性师的中钢,中钢、中船、中油,没关系!我们自己的信徒,那个团体,像我们二马,二马师兄,中油,来,我现在成立这个录音带基金。二马,这五万买录音带,你把它拿去中油,放在那里供人家来借,佛教要这样做才有办法,不然只是靠一个个来买是无法扩展得,要团结大家的力量才有办法。而我也不疲不厌,每个月的时间一到,蔡淑芬你要帮我记得,告诉我,师父时间到了,又要宣布了。我每个月就会提醒你们:二百元,二百元。从前有个电视演员叫做二百块。二百元,缴钱时间到了。等一下休息时间,你们记得去缴二百元。当然你若是没有钱就不用了,换我给你二百元。来,不要拖延太久的时间。来,十九页中间,还没有先念佛号,先等一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十九页中间,【释功德净土第二】,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功德,什么是净土,第二品。【次日,韦刺史】第二天,姓韦的这个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就是过午不食,中午大家吃素,过午不食。【斋讫,】用斋之后,【刺史请师升座,】刺史请六祖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与这些当官的人,士庶就是一般的众生,肃容就是整容,整理一下服装、容貌,庄严威仪,再向六祖顶礼。【问曰:弟子闻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的宗旨乎?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现在有一些疑问,【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初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就是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时,正当梁武帝在位的时候。这个梁武帝后来是被困在城墙上饿死了。梁武帝的下场最后很不好。他一生当中度了很多出家人,帮助很多人出家,建造了很多寺庙,照理来说是功德很大,可是他不了解功德的真正的意义,梁武帝因为度了几万个出家人,这个【度】的意思是允许他出家,没有障碍他,鼓励他人出家的意思称为【度】,又兴建了很多寺庙。【帝问云:】朕:这个朕就是我,过去演歌仔戏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过去在演歌仔戏时会唱:寡人今日龙心大悦,赠爱妃一人一件往生被,然后就把往生被拿出来,一人分一件给她们,只是不晓得有没有这样?赐她们一人一件往生被。五百元耶!也是值不少钱的。【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造这么多寺庙,布施设斋有什么功德吗?【达摩言实无功德。】一点功德也没有。这个若是一般人听到就一头雾水了。这么大力地帮助佛教却是一点功德也没有,实无功德。刺史说:【弟子未达此理,】我不了解这个道理。为什么做这么多的事却没有功德呢?【愿和尚为说,】为我解答疑问。二十页,【师云: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先圣就是达摩祖师,不要怀疑达摩祖师的话。【武帝心邪,】为什么?贪求功德嘛,功德应该是向本性求的,他不知正法。【不知正法,造寺布施设斋供养,名为求福,】要注意听!这叫做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为什么呢?福不能救你的生死,要记得师父的话,福不能救你的生死,只能使你生生世世比较有福报,不愁衣食住行而已。这个福若是用智慧无所执著地布施出去,那么就变做功德。简单来说,福如果架构在智慧的三体轮空的施舍,就变成功德,就不只是变做福了。所以说:名为求福。不能将世间人施舍金钱,就当做佛陀本性中的功德。若说布施是功德来说,那么今天造船公司的人都很有钱,那个王永庆拿几个亿来布施,很快就做佛了,因为他有钱呀,所以福不是功德。下面要开始划,用线划起来,下面这段非常棒!划直线啊,我都拿一支红笔来划,因为最后整本经听完,就知道哪里是重点了。开始划啊,【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法身的旁边写个:要无相无所求,与空相应。简单来说,你们要真正得到功德,你内心就不能有【取】有【舍】,有【求】有【著】,不能有这四个字。功德在法身中求,法身是无相啊。空,无相,无作法。简单来说,真正的功德,一定要在空,无相,无作,你才能得到功德。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见性:明心见性。见到我们的本性才真正有功。【平等是德,】六祖说话实在很了不起,把功德解释得这么清楚。若是要论功德,简单来说,只有明心,见到本性的人,他才真正有本来的功德。简单来说,功德是由本心流露出来的,不是由外在施舍求出来的。下面,【念念无滞,】每一念都没有障碍,每一念都没有安插自己的见解,都以平等心,无所障碍。【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也就是一定要见到我们本性真实的妙用,名为功德。过去有一个人参访禅师。去参访禅师时他就说:禅师,禅师,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禅师说,你从多远的地方来?他说很远的地方。禅师说,有心就不远,你有什么问题?他说,请问禅师,什么叫做明心见性?禅师说,明心见性,你说了就不是。他说,明心见性是什么东西?禅师说,不能说是什么东西。拿得出来吗?拿不出来。那么要如何了解什么是本性呢?禅师说,现在作用的即是。简单来说,所以的行住坐卧,在作用当中,不要夹杂任何的我见,我执,那就是本来面目。我们当下这个肉身,当下这个清净心,有无量的妙用,白天所有的运用都是本性的东西,只是你自己不了解而已。所以说,本性不隔一丝一毫,没有离开我们一丝一毫,完全没有,你本来具足的东西,结果你不会运用。我们所运用的都是无明,都是透过无量劫来错误的习气,我见,我执,都以我为中心,都是假设对立性的东西。现在我们放下这个见解,错误的看法。真实的妙用简单来说,也是不能离开这个烦恼的色身,所以我们现在要转过来,转成如何呢?一切言语、一切行住坐卧都与空相应,人的心地若是与空相应,我们就没有对立,我们说话就不会冷嘲热讽,我们心中就没有仇人,我们就不会牢骚、不会抱怨,与空相应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所以在坐的诸位!修行若不从此处着手,你绝对无量劫不受益。简单来说,每一个人,全台湾省这么多人大家都在修行,可惜真正由心地上下手的,实在是寥寥无几!懂得心地法门的,而去真正的,不只是讲经说法哦,是要真正遇到境界来时无怨无悔,不抱怨,没有任何的敌对,完全能包容别人,宽恕别人,真实的妙用就显露出来了,因为他无我嘛。这个妙用就建立在无我之上,你既然无我,运用出来的都是平等,你有我,你运用出来的就不平等,你无我运用出来才平等,因为你无自私嘛、无私心嘛。在这个世间,无私心的人很少,世间上,无私心的人实在很少。有啊,但是我还没有见过啦。说真的,一定是这样。所以真实的妙用才是真实的功德。简单来说,众生怎么会有真实的妙用呢?没有啊!有人问大珠和尚,请问和尚,忏悔能够消除业障吗?大珠和尚回答,亦能亦不能也。奇怪了,他又问:和尚!和尚!佛陀不是常常劝别人,要拜八十八佛,要求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不是这样吗?大珠和尚的回答实在了不起!大珠和尚说,明心见性者忏悔就能灭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再怎么忏悔就是不能灭罪。了不起!非常的了不起!为什么呢?你明心见性,你与空相应,就是清净心,一忏悔就与本性相应,平等,就是这样。他就说,就象是用一点点火苗就能烧尽所以的木柴,若是明心见性,用一点点的智慧发出的平等心,所有的烦恼就灭除,烦恼灭除才是真正的忏悔。而世间人就没有办法了,世间人是今天做错了就求忏悔,明天情绪又有变化,明天的情绪又有高低潮,所以今天求忏悔,明天就又忘记了,只是一直的忍,一直的忍。最后他会对你说一句话,没有一个的忍耐能像我这种程度,你要适可而止哦,我已经忍耐你很久了。他不能达到无相。若是明心见性的人,他连这个忍的观念都没有,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他没有在忍耐呀。所以这个和尚,这个大珠和尚实在是伟大!他说,大彻大悟的人忏悔,能灭一切罪。本来的东西。你没有大彻大悟的人,在事相上没有理观的功夫,没有空性的东西,你只是拼命一直拜佛,一直拜佛……不能得到妙用。情绪会有变化,会有高高低低。今天忏悔,明天烦恼又现前。所以常常有人说,师父,我要改过自新了,我都笑笑说,带有气喘的人,偶尔还是会咳嗽的。没办法啊,改不过来。很难改,很难改。这就是没有大彻大悟。所以说下面,【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这句话很多人都误会了,内心谦下,他现在解释成,内心谦虚是功,外面对众生有礼貌叫做德。完蛋了。经典若是没有听师父解释,你就根本不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以为,这是在选国大代表,拜托拜托,登记第二百五十号,这是我乱编的啦,请大家投他一票。大家来提议他,他才会长大成人,不是这种谦虚的话。或是说,我很没有用。以为这是谦下,不是!这句话的意思,内心谦下叫做随顺众生,是要永远地不跟众生起冲突,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般是想,内心谦虚,我讲话很谦虚啊。这大家都作得到,那一个人讲话不谦虚。我不行啦,我是凡夫。这个大家都会说,但是真正的功夫就不是这样的了。什么是功?恒顺众生叫做功,这没有那么简单!简单来说,所谓一合相,就是说行、住、坐、卧都与众生相应,都能令众生欢喜,讲话都不会伤害到别人,永远都在恒顺众生,这是多难做到的事情,你想想看!要做到恒顺众生,没有那么简单。普贤菩萨才真正堪称谦下,不是你随便说几句话,我很没用啦!所以经典很多人在看,但是他搞不清楚,他认为:这样很简单啊,这样我也有功德了,不是,绝对不是这样!你今天讲话态度诚恳,这才是真的。外行(xing)于礼就是说,你对人非常地诚恳,没有虚伪。这个礼就是直心,非常地直,很诚去透达本性,透过我们的本性,外在现出很慈悲的相,不与众生计较,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我教诸位一个办法,你听我的话,我告诉你,假使你现在活得很痛苦时,你看到那个人很讨厌,或是说你目前来说,我今天告诉你,你今天回去马上就很好过。假使说你今天四周围的人,包括你先生,你公公,你婆婆,或者是包括你太太也好,任何人都好。你现在:或是今天来时刚好又阻碍你,或是过去有一段恩怨,你现在听我的话,你现在回去,你永远沉默。第一点你先学这样,第二点,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若是有因缘来找你,你就对他很好。你不要抱怨,你也不要抱怨给别人听。因为抱怨会传话出去,你抱怨给别人听,别人又把话传过去给对方,他就会误解你的意思。你只要默然,学这一门沉默,你也不要抱怨,也都不要对别人诉苦,你跟这个仇人保持一点距离,你对他非常好,我告诉你,他撑不了多久,再过一年你看他如何,两年后你的日子很好过,他的日子也很好过。你不要牢骚,你不要抱怨,你都不要埋怨,就当做他再成就我们,你先学这样,不得了!看你要从何烦恼起?我们得烦恼是从何处来的呢?一直气愤,一直不满,摆不平。人家都讲,不平则鸣啊,你不平就会呱呱叫。鸣,心里不平,他就会呱呱叫啊,就会牢骚、抱怨,而我们人又很会传话,话一乱传,他的误会就愈来愈深,就是因为乱传话。寄钱会少,寄话会多,都是这样。因此第一个所要涵养的,这张嘴要保持沉默,不牢骚、不抱怨,众生想做什么都不要紧,我永远保持这样,他误会你也没有关系,你就是对他很好,时间一久,就会慢慢感化他。若是遇到不能感化的众生,那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至少你能够活得没有烦恼,我没有对不起你,你再怎么牢骚抱怨都与我没有关系,那是你的修养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我对待你这样,已经非常有良心了,不得了,不得了了。但是众生就没有办法。所以说,如果能够体谅众生的,叫做佛菩萨。而众生就是一直不能体谅对方,一直抱怨,那就叫做凡夫。所以你跟人家争,你不如人家,人家跟你争,他不如我们。你要记得师父这句话,他跟我争,他不如我,你小事情跟人家争,你不如人家,非常简单!所以你跟众生在斗争那些小事情,那你也是凡夫啊,你说他不好,你跟他也差不多。他一来你就一往,这样岂不是化友为敌了?这样就变成敌人了,这样的日子怎么会好过呢?我告诉诸位,所以我现在都用一招 ,很厉害!我知道那个人在背后批评我,我就跟他保持一个距离,我还是对他很好。经过三个月,五个月,一年,我都当做不知道,其实我完全知道,我都当做不知道,完全没有听到,看你想怎么样,你若是不改,那是你的烦恼,不是我的。我没有对不起你,没有话讲,日子很好过,你用我的方法试试看,你跟他保持一个距离,那一种人,你就是不要接近他,一接近我们就会起烦恼,不要接近他,我还是对你很好,我们也不要牢骚抱怨,不要讲话传来传去,这样就没有第二句话,你试试看,虽然你没有明心见性,你若是用师父的办法,我告诉你,你每天都会很轻松,你不管他要说什么,你要记得!就算把话传遍每一个人,或是全忖都知道,都对你不满,你也没有关系,你若是有这种修养,你就入道了,与道相应。师父教你们的方法,拿来用看看,真的很管用。可是有些人会说什么呢?但对方正是我的婆婆呀,那么很简单,你该侍奉她的就要打理好,她若是会牢骚、抱怨,她有权利牢骚、抱怨,你有权利不要听,你要记得师父的话,你刚好是人家媳妇,你怎么做,婆婆都不满。她有权利一直唠叨,你有权利不要听,你唠叨你的,对不对?但是你不要去左邻右舍诉苦,你去向左邻右舍诉苦,她又跑去告诉你婆婆,你反而是死路一条,会更凄惨。你愈牢骚抱怨,你会愈凄惨,事情就会愈严重!忍耐。佛祖在看,人在做,天在看,你在做,佛祖在看,看得很清楚。临命终时,我们是要往生的,我们不要跟他们计较,是不是?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这个太好了,我们的本性建立万法,因为我们的本性是无一法可得,无一切妄想,那么所发出来得就变成清净心了,就是建立万法,所谓建立万法,就是一切时间、空间的交汇点,我们都用这种心。【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都用这种心,用什么心?慈悲心、平等心,都用无所著的心,称为建立万法。不然要如何建立万法?简单来讲,用空的东西,天地万物绝对无法障碍他,心量如放大,大如虚空一般,将五蕴之身看得开,用智慧明心见性,用本性的功夫打破五蕴皆空,那么还有哪一样你放不下?别说是金钱,就是生命你都看得开,这个生命是不清净的东西,无常的东西,痛苦的东西,你一直执著,它也得死,你一直做功德,它也会死。既然同样会死,不如我在世时我就用它去做更大的功德。把心量放开,因为同样会死啊。我现在已经能温饱了,为什么我一直要贪着这些小钱做什么?对不对?所以说,贪着破坏清净法身,放下圆满清净的法身。我常常说这句话,今天我们是一个人,在百年之后这段人生就象是一间银行,今天若是明理的人,就会拼命一直施舍,一直施舍,就等于把钱存起来,存在银行。把钱拿去存在银行,福才会具足。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今天要圆成这个佛道,我一定要有很大的福报,就要从今天起开始去做。我那一天去翠莲她家,翠莲讲一个故事给我听,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我跟明钲一起去的。她现在说的这件事情,算是她亲戚,是个嘉义有名的富翁,非常的有钱,钱多到实在无法形容。他过去是靠弟弟提携发财的,虽然弟弟曾经提携他,等他弟弟落魄时,要来向他借四万元,竟然被他骂回去了,不肯借他。他临死之前一直很痛苦,等他死了之后,因为嘉义地区有一种礼节。就是说要跟邻居借个脸盆水来擦脸,当地有这种礼俗。人死后要向邻居借盆水来擦亡者的脸,结果连续问了十几家都没有人肯借给他。为什么都没有人肯借他,会凶恶到这种程度,这么严重呢?就是因为凡是有人把东西放到他门前,他就把东西扫走,反正他的门前不能让别人放东西,所以他死之后,连要借个脸盆水都没有人肯借给他。一个人若是要做到这种程度,也是没有那么简单了。一个人能做到死后没有一个人肯借个脸盆水给他,这也没那么简单了。你看看他的凶恶、吝啬到了什么程度。你看看!财产那么多,听说在死后托梦来告诉子孙,说他现在很痛苦。去阎罗王那里又回来托梦,说他很痛苦,要他家人为他做功德,他一直哭诉着。他在世是因为吝啬,不仁不义,致使今天这么痛苦。我说这就是太过痴愚,今天他有三餐可吃,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他还对别人那么吝啬,对别人那么苛刻呢?只想留下钱财给子孙。结果这些钱留给女婿,嫁女儿时,拿五百万给女儿做嫁妆,又开一家珠宝行交她经营。结果他女婿好赌,把他的钱财全输光了。而且他还是被他女婿气死的。女婿又叫子婿。所以说人就是很奇怪,我常常想,身上已经有钱了,三餐都不用烦恼了,为何他一点都不肯施舍要留到百年之后呢?百年之后他也用不着了,他也用不着,也是死路一条,你看!所以人会不会打算差别就很大了!大家都想要急急忙忙地把钱拿来做功德,我们三餐没有问题,并不是很困难呀。你若是真困难,这两百元你就不用出了,换我两百元给你,但是台湾地经济现在不会有这个问题的。你看像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是急急忙忙地来做功德才对,还是说一直贪着不舍?这是很简单地道理啊。你收着财产到死,你也是一样都带不走啊。愚痴,真是愚痴啊!下面,【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心体离念就是离开一切妄想,这就是德。【不离自性是功。】不能离开我们的本性,平等心称为本性。【应用无染是德,】这个无染就是不起无明,应用无染。应用就是妙用现前,一切没有执著,没有污染外境,外境对我们的本性完全没有作用。简单来说,名啊,利啊,色啊,男女的情执啊,对他都没有用。因此我希望诸位要把心量放得很广大,一点小事,你不要跟别人计较,你自然就有福。俗话说,有量就有福。【若觅功德法身,】若是想要找到功德法身,【但依此作,】要按照以上说的,所以说应用无染是德。这里是重心点。【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哦,这个很重要!不轻就是永远不轻视别人,永远不会看不起别人。虽然这个众生现在被业障覆盖,很无知,但他还是非常尊重这个人。【常行普敬,】常常恭恭敬敬地,对他依然很尊重。或是说这个人不持戒,或是说这个人下贱,或是说这个人卑鄙,要是我,我绝对做到这样,包括你是很富有,你很贫穷,我也都是这样,就算今天,说一句比较不好听的,你就是妓女来,来向师父顶礼,我还是对她一样。我第一句话就会问她,最近生意好吗?别来无恙乎,对不对?我一定恭敬她,为什么恭敬她?皮肉钱也是很难赚的,你也是诸佛菩萨,将来你也是会成佛,对不对?我今天若是看你不起,万一我若是堕入三恶道,来世换你上升,对不对?就换我要靠你们救度了。在我心中,不管你作什么行业,你就算是作流氓,勒索绑架,我会同情,我很同情你,这个行业是不应该的,但是我不敢看不起你。你以杀生为业,当然这是很不好的,但是我还是对你恭恭敬敬,但是我会告诉你,这个行业不好,要改。常行普敬,如果心常常看不起别人,【心常轻人,】也就是轻视别人,【吾我不断,】那么这个我,这个【吾我,】两个都是我,我我不断,连续的我不能断掉。这个我,这个我相不能断掉,【即自无功,】既然我相不断,当然你所夹杂的就是我执,我见啊,当然你就没有功德。你没有见本性,你如何有功德呢?【自性虚妄不实,】没有这种功夫,你见不到本性啊。所谓自性虚妄不实就是没有悟到本性的意思。【即自无德,】所谓虚妄不实,这要倒装回来,这句要这样念,虚妄不实自性,就是说他虚妄不实自,他根本对本性完全渺渺茫茫。,他对这个本性完全没有感受,感受那个本性的东西,不能感受那个本性的东西,即自无德。我举个例子来说,今天从本性下手的修行人,与不从本性下手的修行人,真是有天壤之别。我现在举个例子,十年前,我还是在家人的时候,我曾经见过一个比丘尼,这个比丘尼脾气很不好,有一次我去中部讲课时,又去找这位比丘尼,她还是这样,我调查清楚,了解一下,才知道这十几年来,她并没有改变,虽然剃发出家了,但是她用的是意识的心,告诉她,她也不听,也不高兴,虽然她很精进,很想来作佛教的事,很有心,可是她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临命终时就很危险,非常的危险,为什么呢?十年前跟十年后完全一样,因为你根据的是无明啊,如果你用本性,你流露出来的,你昨天是无明,但是你今天了解了,你彻底见到本性了,你从明天起你就不再用无明去造作了,你是用本性,这样你才有觉悟的一天,你不改变自己,你所用的都是无明的心嘛,今天你不改变自己,我告诉你,你明天也得改变啊,修行是漫长的路,什么时候你放弃无明,你什么时候见到本性,你什么时候放弃你的执著,你就什么时候轻松,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看你到民国几月几日,你若是聪明的人,你今天听到,我马上放下,什么恩怨都没有了,长伸两脚卧,今天你回去以后你就很轻松了,不得了了!两脚一躺就很好睡了,师父说的呀,没有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业呀,没有什么好埋怨的,这就是本性的功夫,就应用出来了,你想想看,昨天无明,今天听到佛法,马上一念之间就放弃一切的恩怨,你是何等的境界啊?这样你就有智慧了,用这种心继续继续……我告诉你,由无明流露出来的都是无明,有本性流露出来的统统都是平等清净心,就看你要不要作而已,你要!就很简单,所以我告诉你,修行并不是很困难,你偏偏就认为很困难,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可是你放不下,你就是很困难,你到死还是一样。你如果不改变你自己,我告诉你,你十年前修行到二十年后还是一样,因为从你心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无明的种子。你不改变自己嘛,对不对?所以说,迷者千万劫,悟者刹那间。迷的话千万劫都迷,悟的话就在一念间而已。所以一贯道的就不了解一点即得道是什么。一点即得道就是说,我们人得本性,要有人为我们启发。这一念若是经过善知识为你点破,那么你就能开悟。可是一贯道不是,他现在去点在这么(法师以手指指印堂),以此叫做一点即得道。得道不是靠点的,这不是有形相的东西,所以完全扭曲禅宗的意思,完全扭曲了,所谓一点得道就是说这个人的功夫差不多了,被禅师一点马上开悟。就象惠明法师,一路追赶六祖。袈裟放在石头上让他拿,他竟然拿不动。惠明说,我为法而来,不是为衣而来。六祖就教他,你既然是为法而来,你先冷静,万念不思。惠明法师以前是四品将军,从前是很莽撞的人,现在听了之后,冷静冷静……六祖就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一刹那间大彻大悟。惠明言下大悟。你想想看,一念之间而已!他就悟得了本来的东西。而一贯道就是没有办法。讲师当习惯了,你叫他来听经,他听不下去。因为他是讲道给别人听的,很难要他低声下气,他明明知道他的不究竟,他也知道他讲的根本绕不出圈子。一贯道所讲的就是《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讲的意思根本不符合经义,那根本就不是那样子啊,一点得道,就不是你讲的那样子啊。一点得道就是说,他的根器已经接近开悟了,为他拨转一下,马上悟道,这才是一点得道,对不对?所以说一贯道就是可怜,只能这样说而已,没有别的话可以说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了解。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自性虚妄不实就是没有明心见性,即自无德,你根本没有什么德,一定要改变自己,在坐诸位,一定要改变自己。【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我慢,看不起一切人。【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每一念都要观照,每一念都是平等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坛经(6)
上慧 下律 法师主讲
--------------------------------------------------------------------------------
慧律法师  加入时间:2007-11-16 10:30:08  点击:461
第6集
【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我慢,看不起一切人,善知识! 【善知识!念念无问是功,】每一念都要关照,每一念都是平等心。下面: 【心行平直是德。】六祖把功德讲得很清楚了,念念无间就是每一念都是善念,由清静心流露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功。心行平直,平等、直心,直心就是不丑化别人,不扭曲别人的用意,我们人有一个坏习惯,我若是恨这个人,不论这个人对我说什么,我若是传给别人听,我就会把它扭曲,我们人的心,说真的实在是很坏,我要是恨一个人,这个人若是对我好,他就会想:他一定有把柄被我抓到了,所以他现在才会对我这么好。这个人若是对我很不好,我就会这样想,扭曲别人:你看!我说得没错吧,我说这个人没救了,果然如此。对他好也很凄惨,对他不好也很凄惨,所以常常扭曲别人、误会他人的是不可救药,这种人就不可救药,常常丑化别人、扭曲别人的意思,这种人就是无可救药,对方真的是很诚心诚意的要和他做朋友,他现在却一直害怕,为了保护自己,他怕对方是用虚伪的脸孔来对待他,他不敢坦诚相待、坦诚布公啊,人家若是一直接近他就会想:他想要从我身上探听什么,一定要利用我。世间就是有这种人,你也拿他没办法,他为了想保护自己,怀疑别人,很槽糕!所以心行平直是德。 【自修性是功,】修我们的本性是功, 【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就是从我们的本性见, 【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这句话要划起来,你要做功德,功德要在布施当中见,不是你布施供养之所求。有些人问:师父!可是我们若是布施,一些出家人都会说功德无量啊。我说那叫做方便说,方便说是功德无量。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福德还是停顿在人天,六道轮回生死,功德是本性的东西。 【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你看! 【阿弥陀佛】这里就有注音丫,有没有看到?阿弥陀佛。 【愿生西方,】 【请和尚说得生彼否?】请和尚说明这样是不是能往生极乐世界呢? 【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你要好好的听,也就是对韦刺史说:你要好好的听。 【惠能与说。】我来告诉你: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引导度化, 【经文分明,去此不远。】离开裟婆世界并不是很远, 【若论相说,】 【里数有十万八千,】的诸佛国土,所谓十万八千,为什么距西方有十万八千个三千大千世界呢?也就是说我们身中有十恶,杀、盗、淫、妄等等……..身三、口四、意三,意,贪、真、疑:口,四种业:身体,杀、盗、淫,这十种恶,指的就是十万。八邪就是八正道的相反,叫做八邪。十万八千,所谓八邪,第一、邪见,邪见,邪知邪见,自己不懂又为人演说,这才是最凄惨的!我常常告诉你们,不是讲经给别人听就叫做功德,讲经若是知见错误:不用自己的意见来说,这是正确的,你若是用佛的知见来讲课,这样才对啊,你若是用自己的知见来讲,都是用自己的意思,这样就违背正理,所以这叫做邪见,邪见,必须要依法不依人。再来,邪思,就是说他的思想跟别人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思,也就是邪思维,思维,邪思维。第三、邪语,所说出来的法不依法说,对众生没有利益,都是称为邪语,邪语就是说,因为知见错误,所说出来的话就不一样,所以邪见就会产生邪语,邪语。再来,邪业,所造的都是恶,称为邪业。邪命,邪命,邪命就是说他的职业不好,不好,职业不好。再来,邪方便,邪方便就是说邪精进,他虽然很精进,但是精进的方向偏差、歪曲了,没有正知正见,所以他也是很精进,可是他精进的方向错误,出家、在家都是这样,大家都想:我要自己到山上修行。你的知见还没有理清楚,你应该如何用功都还不知道:你要从何处下手也不知道,你要怎么修行呢?只想精进,想精进拜佛,你拜佛也要有基础啊,也要有智慧啊,要住山也不要紧,你若是拥有智慧:譬如师父今天要去住山,那会有什么困难呢?对不对?而刚刚学佛出家,或是在家居士,动不动就说要闭关修行,闭关不是只把人关起来,是关闭恶业啊,你搞清楚!关闭你内在的邪念啦、邪见啦、邪思维啊,那才是真正闭关,若只是把人关起来就叫做闭关,那么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被关在监狱、去绿岛的人,一囚禁起来就是一辈子,大家岂不是都大彻大悟了?他们都比你更精进了,你只闭关三年,他们要关一辈子,你会关的比他更久吗?根本不是这样子的,若是这样叫做闭关,我告诉你,关在这个四大身中,就已经够大了,不用再去关在大房间里了。对不对?你要闭关是没错,但是你一定要有基础啊,你一定要有相当的功夫跟功力啊,加上身体要强壮,你要有本钱啊,你才能够闭关,知见要正,看经典无所障碍。对不对?再来就是邪念,邪念、邪念,第七、邪念,每一念都不正确。邪定,虽然他有定,但是他的定知见错误。简单来说,邪见是最厉害的,你只要邪见一出来,邪思维、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统统延后。简单来说,学佛的八正道,第一个叫做正知正见,所有的修行一定是正知正见最重要,为什么?知见正确、方向正确,那么就像太空船一发射出去,绝对能够达到目的地,你今天你要是出家人、在家人要修行,你第一要有正知正见。所以《大智度论》中说,很不幸亲近恶知识,将无量无边的众生引导入三恶道,为什么呢?他现在为了拥有自己的信徒,他又邪知邪见,一开始讲经就诽谤三宝、诽谤出家人,他就诽谤出家人,尤其一贯道,他没办法啊,他一定要诽谤,他不诽谤,他就担心信徒会跑掉,这样是很凄惨的,我也不敢诽谤一贯道呢,只是说一贯道的道亲,你为什么不冷静,听我慧律法师的劝告,你冷静,不要为了面子、拉不下这个脸,不要这样子,你冷静!不要为了面子,先来听我说,录到录音带上比较一下,请你比较一下,要是我讲得真的没道理,你再去信一贯道那也不要紧,或是天主教、基督教,冷静比较再去信仰,那都不要紧,你不用怕:我听慧律法师的录音带,我就会被他度走了。这样就表示你没有真理的存在,你才会害怕啊!对不对?你若是有真理存在,你怎么会怕听我的录音带呢?可是有些讲师就是怕这样,怕听了之后就被度走了。怕人家说:这个人从前是我们的讲师,现在怎么变成慧律法师的徒弟了?怕丢脸、难为情。但是这不是面子的问题,这是生死的问题,你是为面子而来,还是为真理而来?对不对?所以说这个邪见一产生就完了,这个人就没救了,他讲话就一定要诽谤,因为他怕信徒跑掉啊,怕信徒跑掉啊。人家问他:我去慧律法师那里听经好不好?不要啦!那里是非很多,是非多得不得了!就开始胡说八道了:人家是怎么诽谤他,他是怎么攻击回去,你不知道吗?那里也是一团混乱。就乱编一套给他听,听得人就说:真的这样?那我还是别去了!没办法!所以说邪知邪见,为了保护自己,你变成不得不造业啊,不得不造业,组碍他人不要来听经,断人家得慧命,就是这样才是凄惨,邪知邪见实在是很凄惨!所以这十恶八邪就是阻碍我们,变成有十万亿佛土之遥,就是因为我们十恶八邪未断。 【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 【说远为其下根,】 【说近为其上智。】有智慧的人,所以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 【迷悟有殊,】 【见有迟疾。】有的人较快,有的人较慢。所以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迷的人,像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我们没有大彻大悟,没办法,所以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他说:假使这个东方的人,【但心净即无罪。】你只要心清净就无罪,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这句要注意听!这句的意思就是说当下你就是佛,你就是净土,不必求东求西,但是因为这是禅宗所说的,禅宗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所以他一定要这样讲,意思就是说,你的心若是有罪,不论你到任何一处,你都不能解脱的意思。这句话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意思就是说,不了解当下就是净土,那么西方人若造罪要求生那里呢?意思是说反问你:表示说你不懂得当下,愿东愿西,这样就不识本来的面目。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问难,东方人造罪,念佛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造罪,念佛要求生那里呢?那里就是极乐世界,他还要跑去那里呢?意思就是说,他当下悟道,那也没有东、也没有西,所以念佛求生那里啊?【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有时候发愿要去东方,( 【愿东】)东方琉璃世界,有时候发愿去西方,( 【愿西。】)极乐世界,【悟人在处一般。】悟人在处,悟了的人即是当下,在那个地方就是他的净土,悟人在处一般,就是在那个地方,的确没有错!我才常常告诉徒弟:你若是没有悟到本性,你只是一直换环境,换来换去的,我请问你:你是叫那个道场的人来适应你:或是你去适应别人的道场?你在我这里有得吃、有得穿,好好的安住,又有师父教导,你待不住?这种条件你还待不住?你的意思是怎么?我希望要求其他的环境,你的本性若不改变:你的习气若不改变,任何一间道场你也待不住,你有多会找地方?我听法性说,像我有一个徒弟跑到外面,接收了别人一间茅棚,那里是缺水又缺电,这么大一间道场他情愿不住,要去那个缺水缺电的地方,要大便时也没有厕所,想大便时就挖个洞,排泄之后再埋起来,就像猫在大便一样,这也很不可思议!我就是想不通,我就想不透!有一个师父一直要成就我们,我也没有在管徒弟的,我这个人很不喜欢管别人,我也很不喜欢让别人管,我认为人都是佛,不需要给人难堪。我的个性很不喜欢让别人管,我也很不喜欢管我的徒弟,你问我的徒弟,我没有在管他们的,这样还待不住?奇怪!你的心若不改变,你有多会找地方?你去那一间道场,那一间道场,能像我对你这样?对不对?没有这样子的!所以说,众生就是愿东愿西,摆平不了你的心,你就算走到那里都是一样。我心情不好,我想到国外走一走。你就算走到美国、太空,烦恼是如影随形,不是说我到外太空,就没有烦恼了。你说:我今天很烦恼,我想去瑞士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心情就会好,那回来的时候怎么办?是不是都别回来了,干脆去瑞士住好了;要是去瑞士遇到烦恼,岂不是又要跑回台湾了?对不对?所以我们人摆不平自己,你到那里都不平,那是不能解决事情的。所以学佛的人在在处处都是幸福的,幸福幸福,真的!学佛,学佛的人大智慧,悟得的人在处一般,就是在你那个地方,就像海水一味,海水都是咸的,你若是尝一口,就知道全体都是咸味。我们人若是悟了也是一样,你若是悟得本性,走到那里都是一样。 【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你看看!太棒了!悟到我们的本性,拥有大智慧,随所住处,你住在任何一处,你都是非常的快乐。假使说,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你的心与佛的心完全相同。【使君但行十善,】你只要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你若是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因为你与佛不相应啊。【若悟无生顿法,】悟到我们的本性,【见西方只在刹那。】所以我才告诉诸位,若是悟到本性的人在念佛,念一句佛就是一句佛,是念实在的佛,不是念虚浮的佛,没有悟到本性的人在念佛,事相念佛,就是念虚浮的佛,也不能说没有用,只有这样而已,因为他无法悟入,对不对?年纪大的人会说: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一句也听不懂!听不懂你念佛就行了,你要不要去极乐世界啊?有啊!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很好了!你要去极乐世界做什么?扫地、沏茶啊!去啊!也没关系啊!你尽管发愿,只有这样而已,不然你要叫老菩萨怎么悟?对不对?没办法!年纪大了,不过也不是年轻人就一定能悟,有些老人家功夫也是很好,智慧也是很高的。【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你不悟,你只是一直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路遥如何得达?那根本是很远的路线。所以师父讲这本《六祖坛经》就是要让你悟到本性,要让大家了解本性的东西,至少要让你;让你修养非常好。要记得师父一句话,永远跟你的仇人保持一个距离,永远不要回头看你的敌人,因为没有时间,永远不要回头看你的敌人,永远跟你的仇视的人保持一个距离,你要听我的话。【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要让诸位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大众顶礼说: 【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你若是坐在这里能看见西方极乐世界,你何必往生呢? 【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世间人;这段我待会再来讲好了,休息五分钟。最近一些信徒,都会写信来,也有问说生了双胞胎,要师父为他们取名字。昨天还有一个人很紧急,打了一通电话来,很紧张,结果问她什么事,也不肯说,就一定要接师父,一接起来之后竟然是说:她得预产期已经超过十一天了,生不出来啦!我说:那我怎么会有办法?我是不是要去帮你挤出来,不然该怎么办?连这个也在问师父?唉哟!你若是说本性的东西、教礼不懂来问我,我还稍微懂一些,连生不出来也找我?我岂不是要拿一双大剪刀去:躺好、躺好吧!不然怎么办?真是糟糕!他将法师当作是万能的,样样都通,不能这样的啦!对不对?二十一页,【师言:】六祖说:【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就是眼、耳、鼻、舌, 【内有意门。】有这个意, 【心是地。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下面这句话要划起来,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你想要成佛作祖,你一定要怎么样呢?你一定要由你的本性去做,要由本性造作,你先要无求无著,不要向身外,希望别人能使我们解脱啦,向别人祈求快乐,这样得不到快乐,要自己放下,要自己自观自照,自觉自在,不然没办法!你若是放不下;有些人多有趣你知道吗?有一次在半夜的时候,差不多是在一点半了,我刚好爬起来上厕所,电话是一直响,听到电话一直响,我就想:我若是不接,又怕会吵到别人。因为我房间里是不会响,但是我在外面听到电话响了,我房间里的电话,要拿起来按40才接得通,若是不接呢,电话又一直响,好吧!我就接起来听听看。电话一接起来,对方就开始哭泣了,她说:你是谁?我也说:那你是谁?我没有问你,竟然换你先问我了?她说:我现在心情很糟,我想跟慧律法师讲话。我说:我师父谁著了,睡很久了,我师父都十点就睡觉了。她说:不然告诉你也行啦。好啦!不然我也行,那将就将就吧!我师父在睡觉了。她说:你的声音怎么那么像师父?对啊!大家都这样说啊!她说:我想问她问题,你能够回答我吗?我说:先通过我这一关,再叫我师父,一点半了,怎么现在还还打电话来?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她说:我心情很糟、很痛苦!我问:那你有没有拜佛啊?有啊!有啊!我也有在拜佛,就是因为生了几个小孩不争气,把我气得要死,而且我先生常常把我揍得半死,我真想去寻死了断算了,可是想一想,这样也不能解决事情,想去跳淡水河,淡水河又那么冷,怕没被淹死,冷得受不了又爬上来了。反正她就是一直想死,她现在心情不好,就是一直想找师父讲话,她现在一直希望师父能使她快乐。我说:你觉悟了,你这样错误,你今天一直跟我讲,讲到明天天亮了,想看得开,还是要你自己放得下才有办法,就算我说得死去活来,还是没办法!她说:师父!有时候你为我开示一下,我比较能看得开。我说:若是偶尔没有人为你开示时怎么办?我为你开示时你看得开,那只是暂时得;我若是没有为你开示时,你得烦恼还是会再起来啊!所以众生就是有一种依赖,他是认为师父有大能力,可以救度众生,这样讲也不能说错啦,但是不靠自己救自己,是无法得救的。这就是这句话,他痛苦的时候就一直想找人说话,【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你本来就是佛。【自性迷即是众生。自觉性即是佛。】很奇怪,我这样讲话很吃力!自性若觉:这样好,这样对!自性若觉就是佛,【慈悲即是观音。】你若是慈悲,你就是观世音,【喜舍名为势至。】我们常拜观世音菩萨,你的心若是慈悲,你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喜舍名叫做势至,【喜】把笔拿起来,这个【喜】不是欢喜的意思,这个喜就是净,清净心的喜舍,清净心,这个喜是净的意思,就是说施舍时,以欢喜心、以清净心。【能净即释迦。】你的心若是清净,你就是释迦,【平直即弥陀。】下面就是要说反面的, 【人我是须弥。】【人我】把笔拿起来,什么叫做人我?人我,蒋光超从前演了一部戏叫做【你我他】是不是?蒋光超。人我。我看报纸报导,蒋光超的儿子在美国开车发生车祸被撞死了,不知道是或不是,我不知道有没有记错?等一下蒋光超来找我算帐,报纸上好像是这么写的。人我是须弥,人我就是斗争不断的意思。这个 【人我】很厉害,我们不要小看这二个字,人我是须弥,如须弥山的高低不平,人我就是分得很清楚,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没有一点协调感。 【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邪心是海水,我们的烦恼就是我们这个心的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因为鬼神出没无定嘛,所以他是属于虚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因此若是都加一个 【心】字,邪心是海水;烦恼心是波浪;毒害心就是恶龙;虚妄心就是鬼神;尘劳心就是龟鳖,为什么讲尘劳? 【尘劳是龟鳖。】呢?因为尘劳没有一时一刻休息的,就是畜生的意思,龟鳖就是畜生。【贪嗔是地狱。】贪嗔的心就是地狱,【愚疑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你若是常常行十善,天堂就到了。【除人我,须弥倒。】【须弥】大部分都是描述我慢,我慢高山,不留德水。须弥山就会倒,你若是除掉这个人我执,也就是无我,这个我慢德须弥山就会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都是说我们本性的东西。【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能破六欲诸天,意思就是说,我们本性的觉性放大光明,照著六门,六门就是六根,六根清净,就能够破除六欲诸天,欲就是一种束缚,我们所有的欲望,都透过六根来追求,眼耳鼻舌身意嘛,所以这个欲就是束缚,六根若是清净,我们就不会受六欲诸天,因为诸天也是一种束缚。自性若内照;所以这个佛法讲;内典研究班,我们讲内典研究班,内典研究班,佛教是专门开发我们本性的东西,开发我们本性的东西。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一时消灭,内外即明彻,【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与西方没有什么两样。【不作此修,如何到彼?】你若是不这样修行,你要如何到彼岸呢?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我们若是想修行,一定要改变,一定要由心地下手,心地的功夫,我们若是没有心地的功夫,不管你多么会修行,任你跑到天涯海角,你也绝对无法成道,因为人我执破不了,缺少那种包容、那种慈悲,看到别人的缺失,就一直伤害别人、一直攻击别人。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所以六祖也是佛再来的,了然,这样一说,大家就明心见性了。 【悉皆礼拜。俱叹善哉,】都非常赞叹,【唯言:】他就这样说了:【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你看祖师讲经圆满后,就会发一个愿:希望法界众生都能悟解,能觉悟了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出家亦得, 【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所以因为六祖说这句话,是指本性得道理上来说,所以许多人,一直认为说不必出家,就是误解了六祖得意思,你注意看这一句哦!所以一贯道会误解,也同样是这样,道在俗,不在僧,道在俗家,不在庙,道在俗,不在庙,你就是看这段,这就是误解了六祖得意思。六祖的意思是说,若是能悟得,意思是说,你出家若是没有悟得,也是没有用;你在家若是悟得,就与出家相同,重点是要悟啊!对不对?所以说若要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不一定要在寺,一贯道,就拿这一句大作文章,其实就误解了,误解六祖的意思。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地善;在寺庙若是不修行,如西方人心恶。对不对?就是说要修,问题是在家好修、难修呢?你有没有悟呢?在家若是有悟的人举手,没有啊!没见到有人举手的,所以没有人悟啊。【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你的心若是自性清净,你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拜托你教导我们。【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无相颂。 【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倒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心若平等,你不用持戒,这句话,大家也有很多误会,有很多误会,我的心平等了,也不用持戒了,任何坏事都胡作非为了。不是这个意思,心若平,意思就是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没有一个所谓持戒的相,持戒是外表啦,一定要心平。这句话反过来说,心平自然就是持戒,经典的意思要会看,而不是常常说:我心地平和,不用持戒。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意思就是说,心地完成了平等心,你所谓的外在的持戒、威仪一切,都完成了持戒的次第。简单来说,心地如果平,就是一切持戒清净。【行直何用修禅,】行直,就是说不要扭曲别人;不要丑化别人,要很诚恳的通达我们的本性,行直,这个 【直】就是通达本性,这个 【直】照理说是通的意思,通。你若是行,通达我们的本性平等心,那么那有什么禅可修呢?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的行有没有直呢?我们总是扭曲别人,众生都很会扭曲别人,都是用意识心来修行,所以他怎么会有本性的功夫呢?行直何用修禅。下面, 【恩则亲养父母,】什么是恩呢?要如何报恩呢?要亲养父母,好好的来孝养父母。什么叫做人情义礼呢? 【义则上下相怜,】怜就是扶持其患难饥寒,帮助困难的人,若是有一碗饭吃,就帮助那些没有一碗饭吃的人。所以我们十一月、十二月份,我们最近基金会要做一百十万的施舍,就是要做慈善,慈善。我们每年基金会都会做慈善,一百一十万。人情义理上下相怜,在上之人,能体恤这个在下的人;在下的人,能恭敬在上之人,扶持其患难饥寒。 【让则尊卑和睦,】我告诉诸位,这句话,这个【让】字,你要好好的去做,前面所说的都不难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字你不可缺少,这个 【让】字你把它圈起来,你一直看这个字,你的修养就会很好了,让!不论任何时间、不论任何空间,我都退步,让你赢,让你赢不代表我输,辩论,让;斗争,我让,对啊!别人占据我们差一、二千元,我退让。很奇怪!有忍辱、能退让的人,很奇怪!天地自然将他保佑得清清楚楚。但是这个让要用智慧,要用智慧,这个让你不能说变成完完全全不了解这个智慧的让,不了解智慧的让会变成如何呢?变成增长众生的恶业,增长众生的恶业。譬如说这个徒弟很恶劣,做师父的人想:我让。这样就完蛋了!这徒弟就得寸进尺的想:干脆慧律法师你退位,换我当主持吧!这个让是说拥有大智慧,对任何的根性他都能运用得当,这个让也没有那么简单,透过智慧心,处理的事情处理得恰倒好处。让则尊卑和睦,和睦就是恭敬,尊就是上辈,卑就是晚辈,和睦。一间道场若是有让,那么不得了了!所以这个道场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有斗争,【忍则众恶无喧,】无 【喧】就是争吵,你若是有忍耐,透过本性的忍耐,一切恶就不会争执。【若能钻木出火,】把笔拿起来,比喻修行不怠,怠就是一个台湾的 【台】底下一个 【心】懈怠得 【怠】比喻修行不怠,必定见性,叫做钻木出火。钻木取火就是要再继续再继续……就是不能停,就是说我们内在密密关照,密密关照……随时都关照我们的起心动念,这是真的精进。二十四小时都一直关照我们的起心动念。人家问师父:师父!怎么修行?我说:注意你的念头,随时注意你的念头,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是不是?若能钻木取火,钻木取火需要时间啊,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就是说要继续,见到这个烟还不能停止,不能停止,我们已经有一点消息了,他不能停止,再继续关照,再继续关照。你若是修行不懈怠,必定见性。 【淤泥定生红莲。】把笔拿起来,淤泥就是烦恼,红莲就表示菩提,在烦恼淤泥,就像掉入泥沼中,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人就是陷在烦恼当中,就像深陷于泥沼中,掉在里面了,掉在里面爬不起来。这个烦恼的淤泥,你若是有这种密密关照,你定生红莲,红莲就是赤色的莲花,叫做红莲,就是我们所谓的菩提。不怕烦恼,就怕你不觉悟。 【苦口的是良药,】 【的】就是的确,那个不能念作 de 。哦,苦口的是良药,的的确确是良药,是良药、好药,的确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逆耳一定是忠言,就是说要听他人的劝告。 【改过必生智慧,】所谓能言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你会说也要尽量去做,那么要改过,你才会产生智慧。护短,把笔拿起来,【短】就是过失,你一直,一直为了要保护自己的过失,这不是一个贤能的人,不生改过之心嘛。 【护短心内非贤。】你有过失,还一直想要强词夺理、强辩,那么那不是一个贤能的人。【日用常行饶益,】每一天都活在宽恕中,饶益、宽恕。所以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很了不起的,恕道,宽恕,就是这个耶酥讲的,要爱,要爱,要原谅人家, 【成道非由施钱,】你想成道,不是光布施钱就行了。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何必向外在求呢?求玄呢?玄就是说不可知的东西,搞这个一些希奇古怪的东西叫做玄,何劳向外求玄,菩提就是向你的心中找,你在外面一直找一直找,搞这个玄妙的东西,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啊。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听说;你听、讲,更要按照这样来修行,天堂就在我们眼前而已。 【师复曰:善知识!】 【总须依偈修行,】 【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这个 【法不相待】有几种意思,佛法不是对立的东西,佛法不是对立的东西,意思就是法不相待,就是说不二门的意思,法是不二,烦恼当下就是菩提。还有一种意思就是警惕大家,法不相待,一切法它不等待你,为什么?它无常嘛,这也可以这样解释。【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定慧一体第三】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划起来,六祖大师以什么为本啊?以定慧为本。 【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要认为定与慧是不同的,定与慧是同一体的东西, 【不是二。】我告诉诸位,明心见性是不二法门, 【定是慧体。】定是智慧之体, 【慧是定用。】智慧是定之用, 【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要记得!定慧等学才能明心见性,如果说,我们只有悟明道理,但是习气还是难断,那么这就是没有定,道理都了解,慈悲啦、喜舍心,但是你定力不够,这样就还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连习气都没有。【诸学道人,】二十四页,【莫言先定发慧】不要说先有定力才发智慧,或是说 【先慧发定各别。】各别就是将它分开。【作此见者,】作这种见解的人,【法有二相。】法有二相,变成定与慧不相同,所以又变成二个阶层。 【口说善语,心中不善,】嘴上虽然说善的言语,可是心中不善,因为你不能入不二法门嘛。【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虚有这个定慧,空有定慧就是虚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你的心是这样,口也同样是这样,你嘴上会说,心照著去做,这才叫做真正的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这也很重要!这句话要划,你自己好好修行,不在于诤,在座诸位!这是很平凡的字眼,但是意思就是说,你今天若是在这个道场修行,你就不要讲是非、斗争,二个人不要吵架,不要意见不同,若是有任何事情要慈悲、包容,慢慢的讨论,就是不要斗争。下面那一句要划起来,【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你学佛学到今天了,还老是有一个脾气在,还在争先后,还在争这个小事情,那你跟迷人没有什么两样。再继续划下去,【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你不断这个我赢你输;我老大你老小;我对你错;那么你就无法成就,你永远就是会痛苦,你也就不见本性。不断胜负,继续,【却增】就是继续,反而,反而,反而增加这个我法二执,不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善知识!】划下来,【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划到这里。什么叫一行三昧?把笔拿起来,唯专修一行,修习正定,专门修一法,那么六祖教我们专修的就是什么呢?行住坐卧,保持这个直心,通达本性的心,就是平等心、喜舍心、慈悲心、清净心,就是这种心,无求、无取无舍、无所著的心,常行,永远这种心,这就是一行三昧。你想想一个人行住坐卧都保持这种心,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如净名经云:】就是《维摩诘经》所以这部《维摩诘经》我们把《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讲完之后,我们就是要讲《维摩诘经》。所以《净名经》这样说: 【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谄行曲,】谄曲就是为了巴结人家,为了巴结讲虚伪的话,曲就是扭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不照著去做, 【但行直心,】下面划起来, 【于一切法勿有执著。】你只要行直心,于一切法不要有执著,就是有一丝毫执著都不行。 【迷人著法相,】执著法相, 【执一行三昧,】 【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错误!执著一行三昧的人,认为坐著不动、妄想不起,以此为一行三昧,那么起身之后怎么办?行住坐卧怎么办?坐著时才有定,才叫做一行三昧,那么起身之后怎么办?所以有些人说:师父!我若是打坐时,心情就很轻松。我说:若是起身之后怎么办?大彻大悟之人行住坐卧,或坐或立或躺皆在三昧中。 【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就是如草木、石头,跟草木一样了,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这样就会障道,障碍我们的道。【善知识!】这个太重要,底下这个要划起来,【道须通流,】道,什么叫做道?道就是通达无阻,没有任何障碍,你的心若是有障碍,你就象水不通一样,执著就是不通,你若是放下,完全放得无所求、无所著,【何以却滞?】你怎么会有滞疑呢?下面再继续划下去,【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划到这个地方,太棒了!六祖就是六祖,非同小可!跟佛讲得完全一样,非同小可,所以说大彻大悟的人说出来得话,句句都是本性的东西。心不住法,绝对不能执著一法,因为一切法不可得嘛。道即通流,所以一贯道说:得道,先得而后修,什么叫做得道?无所得才叫做得道,为什么就一定要点在这里呢?我就问他了:上次有一个一贯道的来,他说:他已经点道,他得道了。我问他:道是什么?他说:道就是无形。我说:你会讲不会做,道既然无形,那你点道点在哪里啊?他说:点在这里啊。这里是有形还是无形?有形啊!那就完了,讲来讲去都充满矛盾。你也了解道是无形啊,他们也常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嘴上会说,既然道是无形的,智慧心就是道,我们的智慧心就是道,你为什么要点在这里?或是点在这边行不行?还是要点在那边?这是有形相的东西,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本性,为什么一定要点在这里才叫做得道?对不对?或是说,死后灵性从这里出来,对不对?说死后灵性从这里出来,他的观念就是这样。所以说不懂佛法的人,听到他们这样说,好像很有道理,再听到正知正见的法师讲,才知那真是差太多了!但是他没有那个因缘,没有办法啊!而又继续讲道给人家听,继续讲道给人家听,在他的观念是说他在度众生,在佛的观念,这叫做造业,因为破佛的知见嘛,知见错误嘛,而知见错误,你就愈讲愈离谱,造业愈严重,断众生的慧命,他所说的是没有正见的东西,虽然有些人讲经是真的在做功德,譬如祖师大德这样,所说的完全依法,你不依法,你就是在造业,造这种业就不得了了!你去杀人、放火的罪,尚不及说邪法德罪重,说邪法的罪,是会断众生的慧命,直入地狱呢!你叫人偷盗、杀人,还能够忏悔,有时候还不致堕地狱,罪还不会那么重。邪法是断慧命;杀人是断性命、身命,二者所断的不同,拿刀杀人罪比较轻,用嘴杀人罪比较重,你拿刀顶多是杀死他的生命而已,你只是断他的身命,用口说邪法是断人慧命,无刀能杀人,杀人不见血就是这个意思,不必用刀。拿刀杀人又时候罪还比较轻,就算被国家判死刑,也是杀死他的色身而已,并没有断他的慧命。你今生灌输他邪法,使他变成邪知邪见,邪知邪见常常留在心中,这是生生世世的,生生世世的,他听到正法也不肯进来,听到正法也不肯进来,完蛋了!生生世世都邪知邪见,习气一直保存下来。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名为自缚。所以一贯道说,度众生度愈多,地狱有除名,天堂有挂名,他说要度更多众生,
你想这不是执法,那是什么呢?对不对?度一个人是什么;度二个人又是什么,《金刚经》你也会讲;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你现在为什么又拼命度众生?执著一个度众生的名?对不对?所以说佛也是随缘、随能力度众生,他也不执著这个度众生。心若住法,名叫做自缚。 【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把笔拿起来,宴坐就是静坐,静静的坐在那里,脑筋里什么都不想,就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就像死人不动,静静的坐在那里。宴坐林中。这就是有一次舍利弗在静坐,坐在树下,唯摩咭居士就走过来了,走过来了,舍利弗正是坐得很定时,坐在树底下,唯摩咭居士就走过来问了:舍利弗啊!你在这里做什么?他说:我在打坐修定啊。你是怎么修的呢?他说:我就静坐著修定啊。唯摩咭居士就问他:你是以什么心来坐?是以过去心来静坐?或是以现在心来静坐?或是以未来心来静坐?若说以过去心来静坐,过去心已经过去了;若是用现在心来静坐,现在心不住啊;若是用未来心来静坐,未来还没有到,你到底以什么心来静坐呢?舍利弗顿时哑口无言,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唯摩咭居士又问:你是有心静坐,还是无心静坐?你有心静坐,与凡夫妄想心一样;你无心静坐,与草木、石头一样,你是以什么心静坐呢?舍利弗又默然了。很惨!每一句话都答不出来。所以说不二法门,这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却被唯摩咭诃。】诃就是责备。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有人教我们坐,看心观静,把笔拿起来,这个就是神秀大师教弟子,前面是根据《唯摩咭经》现在是说教坐看心观静,看我们的心,关照要如何才能停止这个妄想, 【不动不起,】不动不起,就是说像死人固定在那个地方,念头不要起来、不要起来,一动念就是妄想、一动念就是妄想,不要紧!六祖说:你念头尽管起来,只要无所著,你念头尽管起来,这就是妙有啊,就像师父,现在为你们讲经一样,我一直讲经,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是本性的东西,它会作用啊!只要你的语言当中,不夹杂任何的我执、我见,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啊,本性的东西就是无量的作用才是。他现在则不是,教你看心,注意观照你的心;观静,坐照时:我要怎样才能去掉妄想?我要怎么才能去掉妄想?一直想压制它,不动不起,硬是压制住念头。六祖说: 【从此置功。】用这样去下功夫, 【迷人不会,】迷的人不明白,【便执成 。】就以为这样就是修行,【如此者众。】这种人是太多太多了,【如是相教,】这样教来教去,【故知大错。】完全错误,完全错误了!这样教根本不对,就像死人不动的坐著,怕这个妄想起来,对不对?怕这个妄想起来。九点半了,要记得缴二百元。这我都不会难为情,只要不自私都是这样。你们到佛教书局缴给玉清姑娘,或缴给我们蔡淑芬小姐,明天我们再继续上课,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定跟慧就像什么东西呢? 【犹如灯光。】就像灯光一样,【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这是将定跟慧借著灯与光来比喻,其实以这样来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让你比较容易了解,缺点是你现在会执著本性是一种会发光的东西;本性是一种有形相的东西,你现在会执著我们的本性是一种可追寻的东西,因为他是用可见的物质去比喻,所以你现在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本性就是一种可以指陈的地方,其实不是!本性无形相,智慧心即是,智慧心是于行住坐卧随时起妙用,并不需要有一个体,以及有一个光,不是这样。本性的东西,当下智慧心就是作用,作用当下,就是空寂的东西,不必透过种种的比喻、有形相的东西,而产生错觉,但是在不得已之下,你若是用这样比喻,才能慢慢去体会。所以说用比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让你比较容易了解,缺点是变成会认为本性是一种可指陈的东西,可以指得出来的东西,不对!本性是一种大智慧,智慧当下就是作用,你若是要论所有的作用,却又没有、又看不到,若说没有,它又清清楚楚;若说有,你又指不出来,就是这样。所以说: 【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也是一样。【善知识!本来正教】就是指我们佛教,佛、所教化,【无有顿渐,】没有顿根的人,也没有所谓渐教,【人性自有利钝。】有利与钝,根基利者悟性较快,根基钝者悟性则较慢,【迷人渐契,】契合,契就是合,契就是慢慢的合,契就是合,合这个本性。就是说烦恼较重的人,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教导他。【悟人顿修。】因为他一悟即可直超如来地,直接就悟入本性的东西。【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自己若是悟得本性,自己若是见到本性,于一切就没有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其实法是无顿渐,迷悟有差别,迷根悟的差别而已。 【善知识!】划起来,【我此法门,从上以来,】从过去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划到这里,何谓无念为宗呢?他最重要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若是要修顿法,第一,你要以无念为宗,作为我们的宗旨。所谓无念一定要记得,不是没有念头,是没有妄念,而不是没有净念,你要弄清楚!这个无念不是像死人一样,像枯木死灰一样、像石头一样,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众生有念,所以他要说一个无念,而你若是执著无念就是什么都没有,那你就失去妙有的作用,那又完蛋了,又落入这个断灭的顽空,这样又错误了!这个无念是对众生法、世俗法来说,因为世俗人他念念便起邪见,念念便起邪见,所以他为了破除众生的妄想,他只有告诉你,修禅、修顿悟法门,一定要先无念,无念就是万念俱息,要先停止这些。但是不是说什么念头都没有,他有清静念,如果说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他什么念头都没有,那跟死人一样了。有些人说:请问师父!佛陀是不是没有分别心?我说:对!佛陀是不是无念?我说:对!那么佛陀在吃饭时,不知道能不能分出那些是豆包、空心菜,或是知道那些是菱角吗?居然问这种问题,意思就是说,无分别心就像死人不动枯坐著。他不是这个意思,他无分别心、无念,就表示没有世俗的这个十恶八邪之念,所生起来的都是正念,都是本性之念,若是无念,那么我们的本性就完全失去作用了。所以我们的本性不失去作用以上,所产生的作用就是讲有念,有念也对,是指清静的念,无念是破除众生的妄念,你讲无念也不对,为什么?它有妙有,怎么讲无念呢?但是就众生位来说,就是要这样讲,一定要这样讲,如果说佛陀无念,那么他要如何度众生?佛陀为什么能了解过去无量劫来之事,那还是要念啊,念没有关系啊。所以要了解这个无念是什么意思,是没有妄念,而不是没有净念。其实妄是对净讲的,净是对妄讲的,是不得已的,其实连净、连妄,都是虚妄的东西。简单来说,无念当体就是空,当体就是妙有,只能这样讲,对不对?再来,无相为体,无相为体,你就可以合一切境界,无相为体,你就能于一切境界完全没有障碍,你往住坐卧、任何身口意当中,你以无相为体,你走到天涯海角,你都不会跟人起冲突,因为一切相不可得嘛!你内心存有大智慧,一切相不可得,既然一切相不可得,得失、善恶、是非、对错、人我全部没有,无相为体就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所到之处都与空相应,无相为体就是所到之处全部与空相应,无所障疑,不论任何一种境界,都扰乱不了他,犹如虚空一样,无相嘛,既知无相他就能离相,他既然了解这个世间一切法皆是无常,刹那间在变化,没有一个永久性的东西,当然他就了解这个无相。这个无相若是再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于一切相透视,而不执著一相,叫做无相,而不是否认,否认。无相就是说我看到这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本来就无常,我不要移动它,我不用去分析它,我马上就知道这个不是永恒的东西,执著这个就是一种错误,连续的悲剧就会产生。金钱也是同样的意思,看到金钱,你也不必排除它,佛说这个钱是毒蛇,那是对下根器讲的啦,所以要远离,这是因为根基不够,那菩萨看这个金钱,那很可爱了!为什么?他不是为了贪嘛!所以你也不必舍弃金钱、也不必增加金钱,不管你有多少,都是空性的东西。简单来说,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交会点,你完全进入透视,完全透视,不即不离,即心即佛。你也不要离开它;也不要执著它;也不舍弃它;但也不要取著它,也不要求它、也不要执著,无求无著,不取不舍,即心即佛,就是这个东西,不离当处就是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无相为体,就完成了佛道,完成了佛道。无住为本,住就是执著,所到之处,包括行住坐卧一切生活,都不能动到念头,不能有一丝毫执著,那么你想了解佛是什么意思,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想了解佛的境界是什么?他于一切法无所著,所以说:无住为本,无所住。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独对一切相,当下就离开对一切相的执著。【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就是说每一个念头生起,就了解每一个念头无所著,所以称为无念。没有世俗执著的念,你于念念当中,而没有世俗八邪十恶之念,完全都是净念。讲净念也不对,为什么?净本身无念,但是不得不讲净念。佛本身无念,但是你讲本身无念,变成失去作用,所以念而无念,就变成无念而念,无念变成体,念变成作用,虽生念,但是每一个念头都是空性,称为无念,虽然每一个念头是离相无念的东西,但是作用又清清楚楚,所以变成没有办法的形容,变成只能说: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把无念当作是本体的话,那个念就是妙用,只能这样说明。所以简单来说,透过文字的形容,某一些道理总是会有偏差,没有办法的办法,也只有这种办法,慢慢去体会,慢慢去体会。于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独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这句话要画线,还是要画线,我们人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的面目,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善;对于世间的恶、好坏、好丑;乃至冤家或亲家;或是语言;独刺就是外境的一切,包括别人欺负我们、包括斗争,并将为空,就是全盘放下,不思酬害,没有报复的心,不能有报仇的心,不思酬害,我不会动念害你,保持这个如如不动的清净心,那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六祖坛经(7)
80年12月 (文殊讲堂) 上慧 下律 法师主讲
--------------------------------------------------------------------------------
慧律法师  加入时间:2007-11-16 10:30:43  点击:457
第七集
不思酬害,我不会动念害你,保持这个如如不动的清净心,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因为前境是记忆的残影,一分钟变成我们的记忆,就算现在也留不住,未来还没有到,其实我们就知道说,不应该思前境,也不应该执著现在,现在不可得,也不应该执著未来,就是这样。以无著心住于空,就是真住。若有所住,即为非住。你若是有所住,你就不是真正安住于本性的东西,本性是无所住的东西。念念不住,念念见性。念念有所住,就象石头障碍去路。所以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前境就是记忆的残影,我们记忆的幻影、回想。所以我们人很愚痴,非常愚痴。自己拿一本相册来翻翻看看,自己边看还边流眼泪,自己还不禁流眼泪,疯子,跟疯子一样,回忆哭泣,感情用事。所以我们人不能放下前一妙钟以前的事情,就开始思维,然后越想越生气,最后被无明覆盖。【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紧缚】你看,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你若是每一念放不下,这个痛苦就会连续。所以师父告诉你,你什么时候放得下,你什么时候完成佛道。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完成佛道不是看时间的长短,是你愿意不愿意而已。我若是愿意,放下这一念,痛苦心马上停止。所以有人说:请问师父,明心见性的人心境是什么?很简单,每一天都在过年,不必等过年才能穿新衣,从前小时候要过年才有新衣穿。我从前过年时每一年一定都很难过。为什么?除夕夜一定跑去赌博,玩到第二天五点,一定输个精光,然后一定从六点睡到七点、八点睡到中午,中午一定是吃鸡头、鸭头。每一年赌博我从来没有赢过。前世是修行人,赌博怎么可能会输?每一年都输,不过都是输一些小钱,但还是很气人,从来没有赌赢过。过年的压岁钱都是二十元、三十元,要是到初三、初四还没有花完,就又被父母收回去了,只让你图个吉利。所以说,我们念念这个念头,你若是什么时候放下,你就什么时候解脱。明心见性的人,他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他就是这样。为什么?明心见性的人,他知道什么叫做随缘,他就真正了解什么叫做随缘。而我们不是,我们随缘就昏迷颠倒,就随缘执著。而明心见性的人的随缘就是洒脱、自在,就算他看到再恶的事,他也是一样,对他都是一样,或是看到好的事情,他也是同样如此,不思善,不思恶,那一种清净,每一妙都是在安祥当中,每一分都过得非常幸福,非常知足,非常的超越。不论他的病苦有多严重,像师父这样,病苦再严重,我都很欢喜地接受,它就拿我没有办法。我造的业,我本来就该偿还的。有一天,一个禅师眼睛疼,他的徒弟问,师父师父,你不是明心见性了吗?师父说,嗯,怎么样?师父,明心见性的人也会眼睛疼吗?他师父说,眼睛疼跟明心见性有什么关系?意思是说明心见性的人不会眼睛疼,还是会一样,因为还是受四大支配啊,明心见性的人不就都别打喷嚏,别感冒了。地水火风的肉体本来就是这样,正常的生理状态,他也是要大便小便,也是都和常人一样的,只是他的心永远解脱啊。这个心永远解脱时,这个磁场,地球的磁场拿他也没有办法。这个地球磁场就没有这个吸引力。我们今天会有吸力,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我们永远摆脱不了,因为我们的执著不断,执著不断,业就不断,既然不断,地球的磁场就紧紧把你吸住,产生强大的吸力,你没有办法,离不开,没有办法。一个人一断掉这个烦恼,对这个世界他无所著,既然无所著,他就进入另外一个世间,死后他就进入另外一个世间,现在他就进入另外一个世间。在座诸位!你现在注意,听师父告诉你们一句话,你从这个时候,或者是明天你试试看。你整天都保持一颗欢喜心,欢喜心就是说,我听到佛法我很知足,我有大智慧,一切相不可得,你就会发现,你在另外一个世界看一切众生,你现在马上可以进入极乐世界,看着斗争的众生可怜,你就站得高高的,看众生斗争。你把心境生华,把物质现象降低到最低点,随时知足,把精神领域生华到最高点,这就是佛!一切境界你都安住,你随时进入一个不同的空性世界,你想想看,这世间是什么?多么幸福!没有斗争,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对立,没有一切无常,没有念念执著的东西,你当然在百年之后摆脱这个色身,你要进入的世界当然就是随业而转,随念而转,随着你的习气而转。你想想看!你难道不会进入极乐世界吗?因为你现在住的世界已经跟这个世界不一样了,对不对?你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高阶层的空间了,高阶层的空间。所谓n次方,n的阶层,所以我们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因为这个物质现象粗细的不同,我们分成二十八层天,其实不止,分成二十八层天就是二十八个阶层,二十八个时间跟空间不一样,二十八个时间跟空间不一样都离不开这个执著,你若是离开这个执著,变成n的无量次方,所有的生命你都可以适应,但是底下的生命不会了解上级的生命。佛就是无量无边的n次方,任何一个人或畜生,譬如说厕所里面的粪虫,它就不能了解蚂蚁,蚂蚁不能了解蟑螂,蟑螂不能了解猫,猫不能了解狗,狗不能了解鱼,鱼不能了解人,人不能了解菩萨,菩萨不能了解佛。每一种阶层看底下都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下面的阶层看上面的生命看不清楚。简单来说,就是时空,几度空间的不同,所以产生人类的能力有限,而为什么摆脱不了这个无量空间的束缚?因为我们都落入有量,我们都落入这个数量观,我们都落入这个数量观的时候,就卡死在这个意识观念里面,所以说一个有主观意识形态的人,他有保容心,他变成客观。一个有客观心态的人,他执著,他变成主观,所以主客二观没有一定的道理,因此这个世间的斗争是不可能避免的,你也不可能避免别人对你没有误会,没有办法,因为n次方的看法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站得高高在上,而众生骂佛,印度当时的人也都骂佛,说佛很残忍,断人后嗣,都劝人出家。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是罪人啊。为什么?因为在底下的人他不能了解上面的心境,所以诽谤、攻击、伤害这一定会发生,这种事情绝对会再发生,这个没有办法。他的能力只有到这个地方,他的认知只有到这个地方,死在那里面,你叫他如何开放呢,没有办法。所以说在上面的人伟大,他就包容一切底下阶层的人。所以二十八层天为什么不能跳出三界?(是因为)落入数量里面,落入这个阶层里面,受时空支配,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因为时空的交会点不同,因此我们人间五十年,在四天王天那里是一天,人间一百年,忉利天一天,人间二百年,第三层天一天。人间的四百年,兜率天一天。为什么?因为时空交换不一样啊,对不对?我们地球十二年,木星、土星才一年,时间空间的标准点不一样,所有任何的交会都是假设的东西,只要一种假设就不是如实知、如是见,就没有佛的知见,没有佛的知见就落入这个意识的观念,所谓意识的观念,就是无量的执着、排斥,无量的对立,任何的假设点都是错误。人生就是一幕幕连续的悲剧,人生就是一幕幕错误,每一天都过在错误里面,错觉里面,执著里面,永远这样错下去,要早日觉悟!所以我们若是了解无相法,念念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马上完成佛道。为什么?因为你不落入这个阶级,你临命终时,这些对你都没有什么用,男女感情都对你没有作用,名闻利养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痛苦对你也没有作用,别人的侮辱对你也没有作用,一切法都对你没有作用,这些阶层啊,这些三界里面任何一种状况,都没有办法把他假设,把他束缚掉。当然一下子就跳出三界了,这些都没有作用了,你已经不是凡圣同居土的人。所以要摆脱念力的束缚,你虽然想修行, 你只是一直拼命拜佛,你不能斩断这个内在里面对法的执著,对我的执著,你绝对跳不出去,你一定跳不出去,那就是一条绳子。所以禅宗有一句话说:修行者下手需是铁汉。这句话,大修行人下手就是铁汉,就是一定要把它斩断。下手需是铁汉,你看禅宗说得对不对?而我们是不是铁汉呢?你肯做,你也行啊。我就是不要烦恼,你有资格诽谤我、攻击我,我也有资格不听,当他是疯子,他一点拿你都没有办法。所以说,你若是念念相续不断,名为束缚,就是这样,而我们从无量劫来已经束缚到今天了,何其有辛听到,,,,人家在讲这个《六祖坛经》,差一点自称七祖了。【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在诸法当中念念不住,你就没有束缚。【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这段太好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你若是以无相,你永远不会感到你委屈,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很自卑。【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心不污染,这就称为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要离开一切诸境的执著。【不于境上生心,】生心就是生出妄想执著之心。你明天试试看,或是等一下就试试看,你冷静,看到任何事情都任它来,任它去,自己生,自己灭,不关你的事,犹如秋风扫落叶,让它自己随缘,让它随缘而来,又随缘而去,这样试试看。下面,【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若是说,各种事情都不去想,将念空尽,除去。【一念绝即死,】 一念绝即死就是说一气不上来马上就死亡了,死就是继续去轮回呀,【别处受生,】继续六道轮回,一念绝即死,表示继续轮回。这口气不来,念头当然没有啊,到别处去投胎。【是为大错,】这样就错误了。【学道者思之,】若不懂法的道理,【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所以你自己错误只是你自己一个人的因果而已,【更劝他人,】你又劝导他人,【自迷不见性,】不见本性,【又谤佛经,】又诽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不要以为讲经就一定叫做功德,有时候是无量的罪恶,讲错嘛。【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嘴上自称明心见性,可是遇到境界,事事都起心动念。难调难伏。【念上便起邪见,】因为念念都产生执著,执著就产生落入主观,主观就对立,就变成邪见了,与空不相应,【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邪见故。【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物?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二相就是没有对立,什么叫无二相?无善恶相,我们平时看到善人就称赞,看到恶人我们就很气愤,疾恶如仇,这就是对立,人、我、是、非,二相,这就是二相,人、我,完成了佛道就是无二相,不二相就是不二法门,空跟有一体的,你也不必排斥恶的境界,你只要稳住你的心态,恶境自然没有,所以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 无诸尘劳之心就是没有妄想心,【念者,念真如本性,】所以这句话简单来说,真如本性也是有念,师父刚才就告诉诸位,念真如本性,为什么念真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性?真如本性本来就是有作用啊,你把那个念当做清净的作用,那就对了,真如本性就是有清净的作用,你说要念也对,你说无念也对,念跟无念,所以师父上次就说过,若明心见性者,讲念跟无念都是明心见性,如果不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讲念跟无念都是迷糊,都是执著,都是无明,什么叫念,什么叫无念都搞不清楚,因为明心见性是如实知、如实见的东西,不是透过语言的东西,所以说智者念跟无念都是大智慧的人,你怎么讲都对。而愚痴的人,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你讲念,讲无念,讲真如本性,讲明心见性,统统不知道,搞不清楚,真如就是念之体,念就是真如的作用,这个要划起来,【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划到这里。【真如自性起念,】所以我才告诉诸位,真如本性起念,就是清净的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真如有本性的东西,【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鼻舌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意思就是说,本性不离六根,六根当中若会运用本性,见有见性,闻有闻性,平等心、智慧心产生,六根不污染六尘,就是这样,本性时常在作用。什么是本性?现在说话的就是,现在在吃饭的就是本性,现在在睡觉的就是本性,行住坐卧都是本来面目的东西,所以说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不要污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能善分别,善分别就是用清净念头,虽分别而不作分别想,名叫做善分别,虽然有分别心,但是他确实是无分别,虽分别而不作分别想,善分别就是妙有现前,一切妙有分别诸法相,但是对中道、理性、第一义谛的中庸,第一义谛就是我们的本性,第一义,就是不可思议的中道,不可思议的明心见性的境界,于第一谛而不动。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的心分别千万种诸法,但是诸法当下就是空性的空性的东西是不离一切有,一切有当下就是空,所以是空有圆融的东西,所以不即不离,即心即佛。
教授坐禅第四,一般人对坐禅都搞不清楚状况,认为说,盘起双腿,老是静坐着才称为坐禅。来,我们现在来看六祖教我们如何坐禅!【教授坐禅第四】【师示众云:】六祖开示大众:【善知识!何名坐禅?】你若是说,摆得出坐禅姿势的人,才能开悟、才算是修行,那么双腿粗大,体重七、八十公斤的人,双腿根本盘不起来,那想要明心见性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像沈殿霞这种体型的人怎么有机会会开悟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沈殿霞看起来比我还胖,双腿粗大的人根本无法盘坐,那么你要叫他如何明心见性呢?所以坐禅的定义不是这样,下面注意看!【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你看六祖所说的坐禅,根一般所说的盘起双腿的坐禅完全不同,什么叫做坐禅?外于一切善境与恶境心不起动念,这才是真正是【坐】,坐者不动,如如不动叫做【坐】,是名真坐,不是盘起双腿摆好姿势就称为坐。心如如不动,不随一切善恶境界而转,这才真正称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于内看到自己清净的本性不动,名叫做禅,你若是心动,你就不名坐禅。【善知识!何名禅定?】什么叫做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这个一针见血!外在一切事相,你眼睛所见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攀缘的境界,完全不被它影响,那么你就不需要找善知识了,善知识就是你。内不乱,此名为定,内不乱,这就叫做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你执著这个相,当然你的内心就乱。像我们有一次,忏公有个徒弟叫做彻因,骑着机车从水里到台中,在途中被车子撞死了,出事后被送进了医院,我赶去看他,我去见他最后一面,我跟体慧师一起去看他,送到医院时已经装上助呼器了。这些比丘大家都没有碰到过这种事,同为比丘,现在他被车子撞死了。那是因为心立法师在路上看到车祸时心想:被撞的这个人很像彻因。结果一看,还真的是彻因。他是坐公路局客运车经过,看到彻因连人带机车被撞到在路边,就赶紧把他送医院,是心立法师在路上看到的。送到医院时,所以的法师都去看他,结果还是没有办法,已经装上助呼器在急救了。打电话给忏公,希望他赶紧下山来。忏公说:医生若是宣布没救才能推出来,不然不能动他,要急救到没救了为止,否则不能把他推出来,但是现在又急着要助念,忏公不准!一定要急救到没希望了才允许推出来。他完全如如不动。从晚上就开始打电话给他,接着往生之后,已经搬运到太平间了,我一直为他助念……他的业障也算是很重,被撞得全身血淋淋的,我就帮他擦干净,死后开始引来一大堆蚂蚁,蚂蚁全来了,爬满了整个身体上,在送进急救室时,身上连一件衣服也没有穿,我在想,彻因的业障也时很重。听说他家里是经营鱼场,饲养鱼苗的,你们当中,若是有人在饲养鱼苗,回去干紧把它结束掉,捕鱼的也一样。我就在医院为他助念,忏公很沉稳,他也不会紧张,就是这样慢慢的,人死了就死了嘛,他就慢慢的来,慢慢的来,他照常拜他的佛,修他的行。因为人往生了嘛,紧张也没有用,他完全不被外境所转,完全没有关系。以后我的徒弟死的时候,打电话给我的话,我也是这样,不要紧,死了就死了嘛,我也不用为他们烦恼了。忏公都这样如如不动了,我们也要默默的学,打电话来说人死了,死了就死了嘛,我就为他加持,其余的也没有办法。所以禅定的工夫也是要靠长时间修行。不然我们遇到有人死亡时,往往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外若离相,心当然就不乱。【本性自净自定。】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是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被境界扰乱即乱。【若见境界心不乱者,是真定也。】所以我告诉诸位,境界没有好坏,境界本无好坏。为什么我们见到总统,我们就会拍马屁呢?或是看到妓女我们就看不起她,看到残障的人,我们就看不起他,要我都不会这样。任何人都一样,男人、女人都一样,只要你不扰乱我就好了,完全一样。所以这才真正是定。【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才是真正的禅定,所以要注意看,六祖所说的禅定是什么定义。【《净名经》云:即是豁然,还得本心。】《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即是豁然,豁然就是开通,一下子他就开悟,还得本心,得到他本来得面目。还得本心就是恢复,就是恢复到本来的面目。原来是我们本来具足的东西。【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善知识!于念念重自见本性清净,】 看到自己的本性清净。你若是不著一切相,就是你本来的东西,你说来说去,也是不能离开本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还是说一个【自】。【然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不著心,【亦不著净,】也不能执著有一个清净,因为心跟净都是一个念头、一种观念,【亦不是不动。】也不能说是不动,若是不动,就像死人一样了。【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是说著清净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不是执著它才产生清净。意思就是说,你不必造作,【若言著净,】认为还有一个清净心可以执著,不必!镜子本来就会反光,你不必叫它反光,它就会反光。这样你了解意思了吗?镜子本来就有这个能力反光了,不必告诉它:反光吧,反光吧!增加一层力量。所以说,若言著净就是说,希望加一层力量使它清净,叫做无明,这就变成无明了。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东西,它怎么需要任你的造作呢?不需要,无功用行嘛,本来就是清净的东西,不要加一层力量。【人性本净。】我们人的本性本来清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我们的本性自然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净妄,【清净】又变成一个妄的分别心,这个妄就是说,加一层分别心于净,就变成虚妄的东西。再说一遍,起心著净,你若是起心动念,说有一个清净心让我们执著,那么就变成净妄,清净里面变成产生一种虚妄的分别,又变成无明,卡死在里面。【妄无处所,】虚妄是无处所的东西,【著者是妄。】你若是有执著才是虚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变成有形相的东西。【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你认为有一个清净的心可修,你认为有一个清净的本性可以执著,错了!但放下。简单来说,扫除乌云自然见日,扫除乌云不必讲见日,乌云就如同我们的妄想,你只要放下这个妄想,不必追求,也不能追求清净的本性,你若是有求,就变成虚妄的东西。【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什么叫做如如不动?【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什么叫做不动?你只要在见一切人时,不会去见一切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所以我上次,一开始还为演讲《六祖坛经》的时候,我就制定戒律,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等等,结果有些人说 :那文书讲堂的是非是不是很多?不然为什么要这些戒律呢?你凡夫俗子当然需要这样,凡夫俗子当然要这样,你若是悟到本性,当然你就不用制定戒律了,你的自性就是清净心,你就不会去看他人的 善恶、过失了。对不对?当然你从事相上本来就是要 这样说,因为大家并不是明心见性的圣者。因此我们若是想了解本性的东西,先保持这个清净心,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迷惑的人身体虽然不动,就是虽然没有去造业,但是一开口就是说人坏话,这个人是怎么坏又怎么坏啦,反正全世界、全台湾省,在他口中没有一块好的,没有一处优点,说得 一无是处,若是让他形容起来,那真的是坏到极点了,说得一无是处。【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却障道也。】这样就变成障碍、障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香忏悔第五】,【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士庶就是一些绅俗,一切世俗人,【广】就是广州,【韶】就是韶州,【洎】就是以及,当时六祖看到广州还有这个韶州,以及四方来的人士太多了,【骈集山中听法,】太多人了,应为六祖太伟大了,也可以说是佛了。【于是升座告众曰:来!善知识!】这件事,参禅这件事,【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每一个时间你都要清净我们的念头,所以我才说:保持秒秒安详,真观照,你要好好的去观照,保持每分、每一秒的安详,【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为什么见自己的法身?因为法身是无相的,你每一念摆脱这个执著,当然你就见到你自己的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所以六祖的了不起,而六祖字字句句都是由本性出来的东西,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而其它经典有时候会先从外在要如何修说起,再慢慢引导我们悟入,而六祖所说的是直接道出什么是我们本性真心的东西,自戒,我们自己就能约束自己,始得不假,到此,这样才不至白费,【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既然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一会于此】也就是才不会可惜,才不会白费心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大家集合在这一处,【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就是长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传五法分身香。二十八页,【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大家长跪。【师曰:】现在要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持戒?在坐诸位,你们这些法师,什么叫做真正持戒,你注意看下面那一句,真正持戒的人是到什么境界,不是你现威仪外在,搭衣持钵。走路安详、举止,以为这就是持戒,你来看下面六祖所说的,什么叫做真持戒人?【一戒香。】持戒的名闻就会遍十方,叫做戒香。香就是一种表法的,你持戒,人家就会赞叹。【既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劫害就是残忍,不残害众生,你心中看到一切众生只有怜悯,你不残害,不报复,这就是没有劫害,【名戒香。】你看看!这跟我们所说的持戒实在是完全不一样,我们所说的持戒:不杀生啦、不偷盗啦、不邪淫啦、不妄语啦、不饮酒,对不对?而六祖在讲戒就不是这样了,都是从本性出来的,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无嗔、无劫害,这才是真正的持戒,彻底的讲到我们本性的戒。【二定香。】定,【既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看到善跟恶,自己的心不被惑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尊重我们的长辈,我们的师父,我们的父母。念下,怜悯下辈之人,矜恤就是怜悯,矜恤就是怜悯孤单的人,【矜恤孤贫】,贫就是贫穷,这句话说得没有错,确实如此,我们家也是贫穷得很彻底。【孤【倒是没有,孤是单独一个人叫做孤,贫也是很可怜,穷也是很可怜。贫和孤若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就很悲惨了!上次电视上有做了一个报导,报导香港有一些可怜的人,都是从越南或是从中国大陆跑过来的,因为没有房子住,最后没有办法就在贫民区搭设一个地方,一个人只有一张床位,一张小小的床位又分上下铺,男众睡一间、、女众睡一间。有一个男众很可怜,带有严重的咳嗽,身上又没有钱,也没有儿孙来看他,整天就是一个人孤单的这样躺着。身体不舒服时又咳嗽,邻床的人就抱怨:整晚都在咳嗽,害我睡不着。因为吵到对方睡觉,但是对方没有想到,他也不想整天咳嗽啊,他也不愿意啊。既没有钱看医生,也没有亲戚朋友来照顾他,完全没有钱。你看人生到这种程度。上次我看到香港这个报导,等到他一死之后,邻床的人就急急忙忙把他抬走,赶紧抬去火化了,死后连一个替他上香的人都没有,人若是到了这种程度也是很凄惨,生生世世没有修福,出生在这种环境中,【名慧香,】智慧之香。【四解脱香。】什么叫做解脱呢?【即自心无所攀缘,】也就是全部放下,【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知见就是一种妙用,妙用、作用。解脱那是指比较消极的方面,知见那是提起来,提起来是比较属于积极的一个角度,解脱是指比较无碍,但是解脱还要继续在菩提真性上继续跟人家作用,待人处事就必须要解脱知见,运用于行住坐卧、生活,就要有解脱知见。【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不可以沉迷在这个空性里面,守住这个寂静之处,不行,位什么?虽然说这样解脱没有错【即须广学多闻,】还是要学习啊,还是要学习,像师父到现在也仍然在学习啊,也是一样,不能说,我们已经悟到本性了,我们已经了解这个不生不灭的东西了,就可以不必要学了,世间法就不必学了,不行!不学要如何了解众生?所以很多人在说:奇怪!师父还没有结婚,怎么会样样都知道?怎么可能不知道?有哪一样我不知道?知道啊怎么会不知道?不知道要怎么样当法师?对不对?一定也是继续要学。【识自本心,达诸佛理,】了解我们的本性,达诸佛理。【和光接物,】和光接物是出自老子,和光就是和其光,接物就是同其尘,表示说生活共同在一个光线之下,共同在一个境界之下。和光就是和一切的光,譬如说太阳照射下来,共同在一个太阳下生活。接物,同样在这个五欲六尘里面打转,叫做接物,什么叫做和光接物呢?表示同样生活在一个时间空间之下,不能离开,不能离开。意思是说,虽然了解空性的东西,但是你要生活,不能离群独居,你要发出菩提心,要来救度众生,和光接物就是慈悲心,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名和光接物。【无我无人、无我相、无人相,直至菩提真性不易,】没有改变,【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境。】这种香要由我们的内心来观照, 不能向外在寻找。【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跟随六祖这样说:【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前念就是过去,从过去:今念就是现在:以及后念就是未来。这句话可要念对,你不要读成:从前、念今、念及、后念,这个师父真差劲,怎么会教你这种念法?不是这样念的,逗点也是很重要的。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每一个念头出来,不要被愚痴牵引。所以你看学佛的人有多快乐,他已经定位了,他已经无相了、已经清净了,就算他走到哪里,听到什么事情,那个地方有人在斗争,拼得头破血流,他完全无碍,所以我才会说,明心见性的好处,就是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会感觉寂寞,你们不认识我是你们的事,我认识我自己,明心见性就是认识自己,没关系,对不对?有缘的话我就度,无缘的话就退隐下来,隐居深山,采果实充饥,但是现在还算有缘,你看!整屋子还是座无虚席。所以念念不要被愚痴迷惑、污染了。【从前所以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这个很重要!娇,大家都有憍慢,我常常在说:阿娇、阿娇,这就是隐喻这个【娇】字,【憍】就是把自己提得很高,就是最脆弱、最危险的人。憍的意思就是不平等,就是强化自己的自尊心,而诳,这个诳就是死要面子叫做诳,欺骗众生,粉刷墙壁气象新,就一直掩饰、掩饰……明明没有这种能力,他也要说谎,这种人就很凄惨了!说一句虚妄的话、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你想想看,所以说谎话的人,永远要编织美丽的谎言,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说话,没有就没有,这也没有办法阿!有人说:师父!听说你会帮人算命?我说,我不会!不会就不会啊,对不对?连怀孕的事也来问我:师父你用神通帮我观察,我的产期是什么时候?我说:你还是去问医生吧,我哪会知道呢?去照扫描。还有人说:师父!人家说你有神通。我说:那是神经病,疯子!我几时告诉你我有神通?我口口声声都是告诉你,我是凡夫俗子,我一点也不通,只有在拉肚子时才说得上比较畅通,不然有哪一样能通?早就告诉你了,我是凡夫俗子。对不对?根本没有这回事,没有就没有啊,事实上我也没有神通,只是说学问还稍微可以,看书体悟到得,我就为你们介绍,这也不是我的境界,是六祖的境界,我也没什么境界,也是很惭愧,该夸赞自己的我就会说,可是没什么值得夸赞的,我也不能乱说,所以我也算是老实人,憍诳。【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这个很厉害、很厉害!嫉妒,男众,我们这些男众,嫉妒的习气要改,我们男众的业障比较重,所以我们的嫉妒要改,这些学佛的女众,尤其是我们讲堂的女众,很少看到有这种情形,说到嫉妒,女众是比较少啦,所以男众说起来业障是比较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永不再起。我很不喜欢嫉妒别人,我要是听到一些大法师,我就非常赞叹,只要对佛教有贡献的,我都很赞叹,只要有流通处,我都赞叹,不管他赚多少钱,他钱赚得越多,就代表佛教愈兴盛,听懂了吗?这是很简单得道理嘛!听到流通处赚钱,我就最高兴了,赚钱就代表佛教兴盛嘛,没赚钱就很凄惨,代表佛教就要衰微了。最好是赚一亿,你想想看。一亿的录音带有多少卷?对不对?还有念珠啦、其它的,客人买念珠就表示他要念佛啊,所有我常常赞叹流通处,就是这样,我不会嫉妒,我也没有抽佣金,我没有抽这些钱,没有在抽佣金,完全没有,我没有这样做,真的!我对金钱都是随缘。【善知识!己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为忏?云何为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的错误,前愆就是以前的过失。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完全忏悔尽了,【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所以简单来说,忏就是改过,就是说忏悔包括改过。【悔者,悔其后过。】以后不再造作。【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就是说以后不再造作,【以不悔故,】因为他不改过以后的过失,就是说从今以后不犯,【前愆不灭,】因为继续造作嘛,【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不改过,怎么叫做忏悔呢?【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自己的自心,这个众生就是指无量无边的烦恼,叫做众生。一直生起来很多:很多的烦恼生起来叫做众生。是不是很不一样?第一次听到这种定义。我们自己的心中,无量无边的烦恼一直生起来,度,要把它化消,超越它,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愿度是第一个过程,断就是证悟了哦。【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我们的本性有无量的智慧,我们的本性就是无量的法门。【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我们的本性就能成就无上的佛道,【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凭么道,】怎么说?【且不是惠能度。】凭么道就是说:怎么说呢?且:并不是我惠能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邪迷心就是知见错误啦,【诳妄心,】诳妄就是自己没有能力,死要面子,讲虚妄的话啦,【不善心,】恶业,【嫉妒心,恶毒心,】恶毒心也就是污浊心,【如是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悟则能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要注意听,正法有两种,第一、世俗的正法,就是文字三藏。第二、胜义正法,就是无漏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个叫做正法。再说一遍,常行正法,正法有两种,第一、就是世俗正法,世俗的正法就是文字、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个叫做正法,是因为透过文字,透过文字的正法。第二、胜义正法,就是用无漏的智慧,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在理上来讲,这时胜义正法。所以正法有两种,世俗正法、胜义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下心就是说,把自己压得很低。【行于真正,离迷离觉,】离开这个迷,离开这个觉,就是没有一个觉,因为加上一个觉,就变成妄觉了,本性自有觉性,【常生般若,】常常生这个般若得智慧,【除真除妄,即见佛性,】真也要除,佛性里面没有真没有妄,加一个真就变成妄的东西了,这样就见到我们本来的本性。【即言下佛道成,】当下佛道就成。 【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常常说修行这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我们现在常说的三归依、三归依。【善知识!现在要说真正的三归依,这一断要注意听!我们常说三归依,或是问:你归依了吗?我归依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我们本性的觉性,向我们的觉性归依。【归依正,】正,正法,正就是发啦,就是所谓的真理啦。归依正法的真理,你只要悟到正法,【离欲尊。】你就能离开一切欲望的困扰,因为欲望对你没有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归依净,】为什么我们说归依僧呢?因为净就是僧,所谓僧的定义,大众僧是六和合,是清净嘛,所以归依净,你归依你自己清净的心,这就称为【众中尊。】大众当中,所有人当中最为尊贵的。而我们现在所归依的都是归依外在,外相三宝,事相的三宝,六祖所说的归依,是归依我们本性的三宝。所以在此的三宝,六祖所说的是自性三宝,一般世间人所说的,是说有一个外在的佛、佛像;有经典,三藏十二部经典;有出家人、僧,这叫做事相三宝,【从今日去,】从今以后,【称觉为师,】我们的觉悟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觉性就是我们的老师。你有没有觉?你若是没有觉,你就是没有老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为什么不能归依邪魔外道呢?没有正知正见啊!【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常常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再来,【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性归依觉,】你若是有觉、觉悟,你邪知邪见、无明;迷就是无明,就能去除,【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你就能离开财和女色的诱拐,【名二足尊。】【自性归依正,念念悟邪见。以无邪见故,】当然就没有我们人我的斗争,人我就是斗争。无邪见就会如何呢?没有这个贪爱、没有这个执著,【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完全没有,【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众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这才是真正的自归依。所以我们大家每天在唱诵:自……每天三归依时都会念:自啊归啊依……台湾调都会多一个【啊】字,其实这个【自】一般都解释为:自从归依佛,自从归依法,自从归依僧,这是不对的,是指要自性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你的自性就是有大道,对不对?再来,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深入我们自性的经藏。自归依僧,统领大众,一切无碍,我们能统领大众,就是指我们我们内心所发出来无量无边恶烦恼,你都能够将它摆平,自性三宝。下面六祖就要来说凡夫的情形了,【凡夫不会,】不了解,凡夫不了解,【从日至夜,受三归戒。】每天都在拜佛,【若言归依佛,】六祖问你,【佛在何处?】佛在哪里啊?啊?在哪里?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你根本没见到佛,你归依什么人呢?归依佛,佛在哪里?没有啊!对不对?凭何所归?归什么?归到哪里呢?【言却成妄。】那就表示你这样是错误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就算你念阿弥陀佛,虽然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要接引我们,将来你也是要开发自己本性的佛,也是一样,你也是要完成佛道,你现在虽然藉着阿弥陀佛的愿力,你将来也是要三归依,自佛不归依,你无所归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对内调伏我们的心性,调伏平直。【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性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一体三身,自性就是佛,就是说我们自性的佛,法身、报身、应身同时,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随我这样说:【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我们这个色身,即是清净法身、千百亿化身、圆满报身。下面说:【善知识!色身是舍宅,】就像我们所住的房子,【不可言归,】我们这个身体就像我们暂时居住的房子,有一天也是会毁坏,不能说是可以归依,因为归依这个色身,是无常法的东西。【向者三身再自性中。】三身是在我们本性当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向外求法身、报身、应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注意听,【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从本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万法由本性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只是因为被乌云遮蔽,【为浮云盖覆】就是被乌云遮蔽,【上明下暗。】太阳同样的普照,上层一片光明,下层因为被乌云遮蔽,所以就显得昏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光线就透得出来了,【万象皆现。】万象皆能显现。【世人性常浮游,】浮游就是不定向,我们人就是这样,早上说好,明天说不好;今天说好,明天又说不好;前一分钟说要怎样怎样,后一分钟不要了,世间人性常浮游,浮游就是不定。【如彼天云。】天上的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要记得,日是普照白天,月是普照夜晚,若是有日、月的日子,表示说路面都能看得很清楚,表示智慧随时充斥在我们任何一个生命当中,我们就不会走错路。【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内外都很清楚,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心归依我们的本性,这叫做归依真佛我们的心若是归依我们的自性,这才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骄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心、邪见心、贡高心,】一切除去,【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完全除去,因为这个在这个前面都解释过了,这段文字很简单,就不再重复解释。【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六祖光是在这本《六祖坛经》上,说到你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要见自己的过失,就重复说了将近有十次,教你二十四小时当中,都要见自己的过失,不要见他人过失,这就已经说了将近十次。【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低下,低声下气,【即是见性通达,】这样就无障无碍,【更无滞碍,是自归依。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你若是不思,【万法性本空。】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若是想作佛,很简单!你从现在开始出了这个门,一踏出去,你一切万法皆空,无所罣碍,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都是我们心的作用,意思都是指我们的心。【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非常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就是转一念善,【智慧即生。】我们若是转过来,就在一念之间而已,【次名自性化身佛。】你看!意思都是教我们要转念头,转我们这个念头,自性即化身佛,千变万化,只要将念头转过来,你就是化身佛了。【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念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不要向过去,【已经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要明心见性,【自见本性。】【善恶随殊,】善恶虽然不同,【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就是不二。善性跟恶性虽然是不同,善恶的差别当然很大,但是本性无二,善是空性的、恶也是空性的,善的究竟处也是觉、菩提,恶的究竟处也是觉,只是说因为业障的深、浅,迷、悟的差别而已,本性不二,本性不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在我们本性当中不污染善恶,这就称为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会灭除万劫之善,【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之间,不失本念,名为报身。善知识!从法身思量,】思量是从智慧心思量,而不是凡夫心的思量,在这里很重要!从法身思量,既见:既然见到法身,法身是无相的,当然法身的思量是透过智慧的思量。意思就是说,法身的思量,意思就是说从智慧心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色身是暂时借我们居住的,【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散身,】法身、报身、应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迷惑的人只想修福,布施金钱而已,不修道,为什么?不见性嘛,当然没有道可谈,道指解脱嘛,你没有见性,当然就不能解脱,哪有道可谈?只有福啊,只有福而已,你只是布施外在的钱财,这只是福而已。【只言修福便是道,】你若说福就是道,这样就错误了!【只言】就是误认为,一般人是误认为,修福就是修道,只言就是一般人认为,认为修福就变成修道,是错误的意思。【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布施虽然是福无边,但是你心中的贪、嗔、痴未除。【拟将修福欲灭罪,】拟就是预备,如果拟拿这个修福要来灭这个罪,这样就错误了!【后世得福罪还在,】你的贪嗔痴并没有除,后世得福,罪仍然存在,所以说:【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心中真忏悔。】你要从你的心中除罪,贪嗔痴一切,就像刚才所说的:骄慢心、诳妄心、还有轻视心、我慢心、嫉妒心,同时都放下,但向心中除罪,把这些完全放下,各自心中真忏悔,这才是真正的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坛经(8)
上慧 下律 法师主讲
--------------------------------------------------------------------------------
慧律法师  加入时间:2007-11-16 10:31:29  点击:580
第8集
同时全都放下,但向心中除罪,把这些完全放下,各自性中真后悔,这才是真正的后悔。【忽悟大乘真后悔,】真正悟入大乘,这才是真正的后悔。【除邪行正即无罪,】除去邪的行,行若正,这才是无罪,所以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学道之人常常由本性关照,放下一切不善心,【即与诸佛同一类。】所以你说成佛作祖很困难,我却说很简单就是因为这样,很简单嘛!【吾祖惟传此顿法,】祖师大德都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下面,这个要划起来,这二句要划起来,【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这二句要划起来,你若是想当来见到法身,一定要离诸法相,所以你看六祖所说的跟佛讲的完全一样,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看!六祖也是说:离诸法相心中洗,洗就是让它清清楚楚,好好的历练。【努力自见莫悠悠,】莫悠悠就是不可以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努力自见,要好好的真正去关照,不要一天空过一天,到死时是一样也没有成就。【后念忽绝一世休,】把笔拿起来,忽绝,你到最后,后念就是你将来忽然间,绝就是死亡,你到那个死亡的境界现前,今生今世就完蛋了!一世休,就什么都没有了。后念忽绝,忽然间死亡,一世休,这一生就没有了。【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你若是悟入大乘,能明心见性,虔诚恭敬,合掌至心的求。【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次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如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你好好的去吧,好好的去吧!【一众闻法,靡不开悟,】大家都开悟,【欢喜奉行。】欢喜奉行。说到这里已经一半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声)【参请机缘第六】我们前面都是说到六祖因为受到徒弟的启请,所以来开示,那么现在则是行人来参请六祖,所以【参请机缘】就是说十方之士都来参访六祖,六祖一一为他们开示,使个个大彻大悟。【师自黄梅得法,】也就是六祖由五祖之处得到衣钵,接到法之后回来,【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一般人不知道有这件事。【有儒士刘志略,】有一位读儒家思想的人,也就是学孔子道理的人,名叫做刘志略。【礼遇甚厚。】他对六祖非常恭敬供养。【志略有姑为尼,】这个刘志略有姑,父亲的姊姊、妹妹,我们要称为姑姑。简单来说,刘志略的姑姑也出家为比丘尼,【名无尽藏,】无尽藏比丘尼【常诵大涅磐经。】《大涅磐经》分成两种译本,一般是以四十卷为主。【师暂听,】六祖一听,【即知妙义,】【遂】就是因此,【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执卷问字,问六祖经中的文字。【师曰:字即不识,】但是涅磐经的道理【义即请问。】所以说字即不识,但是这个《涅磐经》的义理,《涅磐经》的道理,你就尽量问没关系。【尼曰:】无尽藏比丘尼就这样说:【字尚不识,曷(he)能会义?】这个【曷】跟【人】跟一个【可】一样的意思,曷能会义?怎么能够了解它的道理呢?曷能会义?怎么能了解它的道理呢?字都不认识了,又怎么能了解经中的道理呢?【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与文字一点关系都没有,字是我们人创造的,妙理是我们本性的东西,这是两码事情。这比尼丘非常震撼,【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遍告村里当中的人,耆德就是七十岁以上称为【耆】德高望重之人叫做耆德,年纪大,德高望重之人叫做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这是有悟道的人,不是那么简单的,【宜请供养。】有这个晋武侯玄孙,【有晋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兢来瞻礼。】所以这个赞歌,赞钦三宝,能令众生起欢喜心就是这样,所以这位比丘尼只是这样赞叹说:此是有道之士,大家应该供养。所以赞叹能令众生起欢喜心,产生信心,所以大家都来向六祖顶礼,因为这样而来听法,又能度化一个人了。所以我们赞叹一定是造善业,不会造恶业。【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这个隋朝经过三个皇帝,总共三十八年,隋朝很短,三十八年而已,三主历三十八年。隋末兵火,经过战争,这个寺庙已经荒废了。【遂于故基重建】故基,就是在本来的基础上,但是已经毁坏了,就好好的来重建,毁坏之后,再就著从前的地点重建。建这个【梵宇,】梵宇就是佛寺的别名,梵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佛寺。【延僧居之,】也就是宝林古寺,那么又重建,请僧伽来安住。【俄成宝坊。】【俄】就是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宝坊】这是根据给孤独园长者黄金铺地,所以以后凡是弘法利生的地方、僧伽修行的地方,都称为宝坊,简单来说宝坊就是寺宇的意思,寺宇。【师住九月余日,】九个多月,【又为恶党寻逐。】这些恶党、坏人又追上来了,要来杀害六祖,恶党。凡是有党就不离黑,你看那个【党】字,底下就是一个【黑】中国人在创造文字很不可思议,有党就不离黑。这句话,是立法院秘书长告诉我的,只要有党就不离黑,不管是什么党,【党】的底下就是一个【黑】字,都不是很干净的。【师乃遁于前山,】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遁】就是隐蔽,六祖就隐蔽于前山,【被其纵火焚烧草木。】要压死、烧死他。你看人心有多恶,祖师也很难为,幸好我不是祖师,否则我也早被烧死了。所以要做一个祖师,也要跑得快,体力也要很好,要是跑不快,早就被烧死了,所以祖师也很难为。师隐身挨入石中,这个【挨】就是勉强挤进去,勉强挤进去,可能是石头缝隙很小,六祖情急之下没办法,因为恶人要烧死他,还是要勉强躲起来,不然法要如何传下去呢?【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冤。】幸好没有被烧死。【石于是有师跌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为六祖钻入石缝中,没有被火烧死,所以这石头上面,有六祖趺坐,就是结跏趺坐,结跏蚨坐又名吉祥坐,又名降魔坐,这都称为趺坐,又这个膝盖得痕迹。叫趺坐膝痕,因为我们坐着时,膝盖要弯曲起来。以及衣布之纹,可能是披袈裟在上面打坐,不然就是把袈裟放在旁边。这个纹路是表示圣人留下的痕迹,就像佛陀双脚踏过的脚印,脚印,现在在印度还保存着,佛的脚印,佛的一个脚印,用我的脚一比较之下,差不多有我八个脚掌那么大,,用我的脚来比较,踩在脚印里面,刚好是我八个脚掌得面积,若是被他踹到;要是佛陀生气起来,被他踹到,马上飞出去,你看佛的一双脚有多大!当然这是圣人所留下来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因名避难石。】所以避开了这场难,灾难。【师忆五祖】这样交代,【怀止会藏之嘱,】到怀集县的时候要停止,那么到四会县的时候你要藏起来。说:命如悬丝。【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就是怀集县,【会】就是四会县,怀集,集就是集中营的【集】,会就是四会,一二三四的【四】四会县。所以六祖就想到:遇到怀集县就停止,若是遇到四会县,那么就是要赶快隐藏起来。【遂行隐于二邑焉。】所以因此他就躲起来,躲藏起来,反正恶人一直想害死他,他就躲起来了。再来,【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就这样问六祖:【即心即佛,】希望你慈悲,指谕,【谕】就是皇帝的命令的意思,【垂】就是长辈对晚辈的慈悲,所以说:【愿垂指谕。】你有什么指示没有?有什么开示,什么叫做既心即佛呢?【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前念不生,而我们众生是前念都连续一直生起,回味无穷,我们众生就是一直回想,而且这个恨、贪、嗔、疑的念头,一直无法断。所以前念不生,若是要用一句现代话的名相,就是说不留恋过去的一切相,不留恋过去的一切相,过去的念头他绝对不去想,不管任何的恩怨、善恶、是非、对错,完全不生,就是心,前念不生就是我们的心。后念不灭,为什么呢?你若是前念不生,妄想就去除,后念不灭,就是妙有、清净心不灭,灭就如同死人一样,灭就像死人一样了,所以说后念不灭,清净心不灭,我们不可思议清净本性的妙有不灭,这就是佛。简单来说,不论你是何时学道,你从现在开始放下以前,完全放下,自自然然清净的本性,佛性就现前了。佛性不能追求,不能取、不准舍,无一法可得,妄想放下,清净心、智慧心自然显露出来,拨云即得见日,不必追求阳光,无明灭,自性就显。所以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你若是看得懂这一句,一下子就大彻大悟了,这句话就能让你受用不尽了。人不要活在一种记忆的幻影里面,因为过去心不可得,我们人都是这样,想起过去的事情,就把照片拿出来看一看,然后就忍不住的哭泣,边看还边拭泪,不然就是二人在说话,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尤其是【男众、男众】,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有时候我看到他们在哭,我也很难过,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感觉委屈的东西,何必这样做什么呢?很喜欢哭,真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老是觉得很委屈?下面说: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什么叫成一切相呢?唯识学里面说:一切唯心造嘛,你今天在任何一个时空的架构上,一切相中,都是唯心所造的东西,所以我也是告诉诸位,你也可以将一件事情放得开开的,你要不要放下,都在于我们的心而已,都在于我们的心而已,难道不是这样吗?成一切相就是我们的心。为什么讲成一切相呢?因为一切相不离心。那么离一切相即佛,你若是于一切事相中,当下不起心、不动念,放下,这就是佛,这就是佛。因此,【吾若具说,穷劫不尽。】简单来说只是几个字,只有几个字而已,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我们就是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心】就是当下不起念,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面目叫做慧,慧的旁边:能照一切境名慧,智慧心能照一切境,就是说一切境界都建立在智慧当中,所以说:即心名慧,即心就是不起念的那个心,即心,当体即空的那一个放下的心,当体就是空性的,遍一切处的清净心,不起念头的那个心,即心。名慧,这样就遍布一切境界,那就是我们的智慧。【即佛乃定,】即佛乃定,前面要加四个字:【离一切相】就是佛,不能够真正的大定,所以即佛乃定,就是离一切相这就是佛,这就是定,你若是不离一切相,你就无法修行,不先离开一切相,即相离相,你于一切相起心动念,你就算修行无量劫都无法成佛,犹如煮沙成饭,沙非饭因,你用执著的因要归成正果,那是不绝对可能的事,心中必须没有贪、嗔、痴,没有恩怨、没有嫉妒,包括没有圣人的观念,没有我在修行的观念,所以《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也没有感觉我趋向涅槃,涅槃不可趋,因此离一切相即佛,这才是真正的大定。而世间人就是很奇怪,他就是被这个见覆盖,被这个见覆盖,在无始劫以来心地上的流程,他都夹带着一个我见,所以这是很难破除的东西,很难破除的东西,很难突破!他无形当中,他动不动就批评别人;无形当中、言谈当中,他就批评别人;无形当中、言谈当中,他就保护自己,论起别人来则是样样都错,总而言之就是不了解人家的状况是什么,所以就攻击、伤害,就自我保护。所以说太过于保护自己的人,变成不懂得保护自己。你说耶稣基督,他为什么这么伟大?你看!人家要钉死耶稣时,耶稣还原谅他,他说:主啊!你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晓得他们在做什么。所以最后他被钉死了。所以愈想陷害别人的人,就愈显得恶劣,愈是别人陷害的人,就变得愈伟大,愈伟大!祖师大德个个都是被恶人追赶得走投无路,对不对?你看六祖,恶人要放火烧他,六祖也没说:有一天被我抓到,我就打死你!他也没有这样啊,有一天被我抓到,被我打死,经上并没有这样写啊,他顶多是逃跑而已,这种祖师,就是任凭他人怎么陷害,他也没有恨,他没有这个念头啊,他没有这种念头。所以我才说:我们人不必学祖师太多东西,你只要学这一句:没有恨,那就不得了了!没有恨、没有恨,我就是没有恨,你对我怎么样,我都没有恨,我做再大的牺牲,都没关系。对不对?所以这个即佛乃定,一定要先离一切相,而这个不能离一切相,由四个根本烦恼所产生,就是我见、我慢、我爱、我痴,我们人都是由这四种大根本烦恼而产生障碍。你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因为我见,自己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呢?因为我慢、骄傲、狂妄、自负啊。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呢?我爱,占有、拼命地占有,什么都是自己的。我痴,为什么?你不能离一切相,愚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金刚经》早就告诉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但是也没听进去,整天都在诵《经刚经》也不晓得讲到那里去了?每天都在诵经,但是不会运用。所以我们人用功得很多,而真正用功得没有,你听清楚哦,用功的很多,而真正用功的没有,用功的很多,就是只会使蛮力、拼体力,就是著力于早课、晚课,一直拼命诵经,而真正用功的,真正在心地上下功夫的没有,心地为什么找不到?他也不晓得怎么用功啊,不懂啊!用功的很多,而真正用功的没有,因为不会用功,不知从何处下手?下面【定慧等等,】就是定与慧,这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定就是体,慧就是我们的妙用,就像灯光一样,灯光,有灯就有光,灯就有光,所以定慧是平等法。【意中清净。】我们的六识当中都转为清净心,你若【悟此法门,有汝习性,】这个要注意哦,这个习性,不是习气的意思,是过去所研究而修成的本性,叫做习性。悟此法门,你若是悟入这个无生法门,本性的法门,【由汝习性】,因为你过去就是一直研究啦,那么【用本无生,】为什么叫做无生呢?因为定是寂嘛,慧是照嘛,定慧均等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个【寂】就是不生嘛,【照】就是不灭嘛,寂,一个人的心若是定,你就一切法不生,一个人若是有智慧,一切法不灭,因为清清楚楚,怎么能灭呢?智慧心就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所以它就能照一切天地万物,所以定慧均等叫做无生,定,能离一切相不执著。简单来说,定就是前念不生,慧就是后念不灭,定就是离一切相,就是定,成一切相就是慧,这是同样的意思。所以定就是寂,寂静的【寂】,慧就是照。所以定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生,虽然无生但是有妙用,因此寂就是不生,照就是不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无生。【双修是正。】就是要定慧双修。你看!【法海言下大悟,】我若是出生在六祖的时代,他也会写;【慧律言下大悟】同样会这么写,我就不用搞十几年了,我就不用搞这么久了,只可惜生不逢时,没办法!【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们的心就是佛,离心无别佛,你好好的体会这句话好不好?心即是佛,简单来说,你起心动念就是决定你的一切,遇到天大地大的事情,我都告诉自己没有事,因缘和合,暂时发生的而已,暂时发生的而已,因缘和合,自性本空,本来无生,你看!就是心。我若是放不下,我一直执着、我一直想报仇,恨,这也是我们的心。所以你好好的体会这一句:即心元是佛,我们的心就能决定一切,心就是佛,这就是开关。一般人每天都在念: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大家都在念,但是不知道这句话是么意思啊,心就能解决你的一切,看你的心要浮现什么观念出来,你的心若是浮现善的观念即善,浮现恶的观念即恶。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你若是浮现善念,你就是善。因此我们自己本身,都以清净心、以无所著的心、无住的心、离相的心,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不悟而自屈,你不悟到我们自己的本性,你自己屈辱了自己的佛性,自屈就是说自己屈辱你的佛性,侮辱你的本来的面目,你就是佛嘛,不悟而自屈,你自己屈辱了你自佛,这是自屈。你自己就是佛,为什么你不悟呢?以后不悟的人都要抓去撞墙:你为什么还不悟?你为什么还不悟?师父我悟到了!悟到什么?头上撞出一个包了!这种人就算撞死了,也拿他没办法,没办法!始终不能悟,悟门打死结了,没办法!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知道定慧之因,这样我知道了。因为法海言下大悟,双修离诸物,双修就是定慧同时,没有戒、定、慧的次第,那是大乘人所修的,最上乘人修的,定慧同时存在。双修离诸物,离一切相的意思,诸物就是一切相。简单来说,总而言之,离一切相你就是佛,不执著一切相即是。再来,【僧法达。】所以法海、法达,这二个人都是我的徒弟,我取的名字六祖门人中也有。【洪洲人。】洪洲就是江西南昌县,洪洲就是今日的江西南昌县,江西南昌。【七岁出家。】很不得了!这跟星云大师一样,星云大师可能也是七岁就出家了,七岁就出家,我刚好多了二十年,二十七岁。【常诵法华经。】法达常常诵这个《法华经》,来顶礼六祖,【来礼祖师,】【头不至地。】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头没有触地,只有像这样而已,并没有触地,【师诃曰:】六祖就呵责:【礼不投地,何如不礼?】你顶礼,你的头却不恭恭敬敬的五体投地,头不触地,你干脆不礼就好了嘛,不要顶礼就是了嘛。六祖讲话也很有意思,你看下面那一句:【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一样东西,这一样东西就是让你置疑、让你放不下的东西,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执著的意思,称为:你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执著一样东西,你顶礼时才会头不著地。【蕴习何事耶?】蕴就是积集,也就是说:过去你到底是从事什么事啊?为什么来顶礼时,你竟然头不触地,这样是什么意思呢?所以【蕴】就是从过去到现在,你累积一直在做些什么,【蕴】就是积集、累积。简单来说,蕴习什么,就是你一向过去到现在,你一向到底在做什么?你是从事什么工作啊?修何种行呢?【曰:念法华经以经三千部。】这个法达也很不简单,念《法华经》已经念三千部了,《法华经》是很大部的经典,要念三千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天若是念一部,三千部是很惊人的,以一天念一部《法华经》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将近八年的时间,八、九年的时间才念得完。但是念这么多遍也没有用,六祖一句话就楞住了!【师曰:汝若念至万部,】让你念一万遍的《法华经》【得其经意,不以为胜,】你若是念一万部《法华经》已经念一万部了,你若是得到《妙法莲华经》真正的意义、道理、妙义,但是自己也不会感觉很殊胜,有可殊胜的地方,不以为胜,没有拿这个作骄傲别人;没有拿这个当作是可以胜别人的念头,表示说我念一万遍,了解这个《妙法莲华经》的道理,而且不感觉赢过别人,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那么你就是跟我同行,你就是跟我一样,因为圣者是无我慢的。【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你现在:恃就是骄傲,你现在扛著,这个负就是恃,一个【心】再一个寺庙的【寺】,自恃,自己依靠自己,自恃有用,骄傲的意思。汝今负此事业,你现在等于是扛著一个担子,你诵《法华经》三千部,你本来是应该解脱的人,你竟然扛著这担三千部《妙法莲华经》的功德,自己一直负担著,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若是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你就是有负担,这样听懂了吗?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你若是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一种负担,自己觉得很行,就是一种负担,换现在的哲学名言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平凡、不厉害。都不知过,【都】就是一向,一直到今天,你都不知道你的过错是什么东西。【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礼本折慢幢,你能来顶礼一个人,这是不简单的,本来顶礼是要折服,折就是降伏,降伏。慢幢就是要降伏这个骄傲的,这个幢就是高挂在上面的那个幢,这个慢就是我慢,它不是那个幔,我慢的【慢】、傲慢的【慢】,折慢幢。就是说我们顶礼人,本来就是要折服我们的我慢,这个幢就是高挂在、悬挂在高处叫做幢,譬如幢幡之类,幢幡。头奚,【奚】就是为什么,既然你要顶礼,你为什么头不触地呢?这样是什么意思呢?有我罪即生,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一个我,也就是我相,为什么?你有所著啊,就产生对立的东西,有我罪即生,我们的罪过就马上产生,因为有我就会造业,造业就有罪,有罪。【亡】,亡功,这个就是无的意思,无的意思。如果你没有任何的功,也就是不执著,你所做的一切,这就变成无漏的因,那么就福无比,那么你的福就无量无边,所以就亡功福无比,亡功就是无、没有,你若是忘却自己所做的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就是无漏的因。你若是执著自己在诵经,你很用功,那么这个也是一种外道啦,执著啦!【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六祖也回答得很妙:你名叫做法达,但是你何曾通达这个法呢?【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你的法号叫做法达,【勤诵未休歇,】休歇,你不曾在休息。【空诵但循声,】就是说心不悟道,口诵空名,念《妙法莲华经》但循声,什么叫循声呢?三毒不除,循声何用啊?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你内心的三毒不除掉,贪、嗔、痴不除掉,整天只是念经,只是口出声,心病不除,所以说循声,就是你内心的三毒不除,你循声何用呢?你只是一直诵经有什么用呢?【明心号菩萨。】真正明心见性的人,这才堪称菩萨,懂得心地法门的人,才称为真正的菩萨。【汝今有缘故,】你现在与我有宿世之缘,【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你要相信诸佛菩萨无言,无言就是道本无言,至理绝言,离语言相,你若是相信诸佛菩萨进入绝对真空的状态,他是不用任何语言的,你若是悟入这个不可思议的妙义;意思就是说,虽然说一切法,但是等于不说一切法,不著一切法,就是这样,你若是了解诸佛悟道本无语言,你若是了解诸佛悟道本无语言,【莲华从口发。】意思就是说:法达!如果你相信佛不曾有所说法,离言说相,而忘掉你诵经的功德,那么这个才可以诵《妙法莲华经》。莲华就是指《妙法莲华经》,那么《妙法莲华经》自自然然的就从口发出来。简单来说,你若是信一切佛,无所著,离一切相、语言相,就是忘却你自己的用功、精进,不执著你精进的功德,那么莲华就是从你的口中,真正的莲华才产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才是真正在诵《妙法莲华经》,不要执著这个音声、语言相的意思。【达闻偈悔谢曰:】法达听到这首偈颂,忏悔感谢六祖开示。【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要谦虚、恭敬一切;不论他是圣人、不论他是凡夫,都要先做到不要攻击别人,不要伤害别人。我们众生攻击别人的很多,建议别人的很多,若是自己要去做时又没有能力,【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弟子诵法华经时,不了解经典的道理,【心常有疑。】我的心中常常这样怀疑:那么和尚就是指六祖。【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这种骂人方式,也是骂得很有艺术,法达,法身上是很通达,不过你的心并未达法。【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以什么为宗呢?【达曰:】法达就这样说:【学人根性暗钝,】从来只按照《妙法莲华经》这样念这样念…….【从来但依文诵经,岂知宗趣?】怎么会知道它是以什么为宗呢?【师曰:】六祖说:【吾不识文字,】我不识字,【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你拿经典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因缘出世为宗,一大事因缘,以一大事因缘出世为宗。虽然《妙法莲华经》【从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是什么因缘呢?【经云:】【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的知见。诸佛菩萨就是为这一大事因缘,而出世于世间,就是要开、示,使我们悟、入佛的知见,【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世间人外迷著相,普天下的众生,著相,这很简单,做善他也著相,做善,他若是布施多一点,他就著相,希望来到这里,能受到特别的礼遇,所以著布施、善事也是凡夫之一,若是不著相,那就是圣者。世间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以为无法可得,空空洞洞。下面:【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这个就是开佛知见,那么开佛的知见,这样一来就没有问题了。若能于相离相,于相就是现实,面对这个现实,离相就是超越这个现实,于相离相,就是即现实又超越,即超越又现实,你面临这个现实社会,你当下就超越它,而不须要离开这个现实社会,跑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于相离相,简单来说,禅宗讲的:当相即道,当相即道,一切事相当下就是有道,道就在相里面,不离一切相而另外有道,当相即道,相的当下我们就有道,若能于相离相,在现实的社会里面,当下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于空离空,在内心执著一个无一切法的空性的东西,当下不落入无一切法的消极信念,这就是内外不迷,就是不住。若悟此法,一念心开,这是开佛知见。下面:佛犹觉也,佛就像一个睡醒的人,睡醒的人,佛就像一个睡醒的人。简单来说,众生就是还在睡觉,这个【觉】不是觉悟的觉,就是说睡醒了的意思。佛犹觉也,佛就像一个睡醒的人,就像白天醒过来了,众生则是还在睡觉,我们现在都还在睡觉,还在睡觉,只不过有些人是睡三、四个小时,有些人已经睡了三、四十个小时了,睡得很熟。听说睡眠时间长的人比较愚痴,反应较慢,自古以来的说法,智慧开通的人,大彻大悟,他的睡眠只有二、三个钟头,甚至他不必睡眠,大彻大悟,因为他不用脑部,他不用这个脑,他不用这个脑,他就没有什么负担,他就没有什么负担,只要躺着短暂的休息,睡眠就足够了,听说愚痴的人要睡很久,拼命睡觉睡眠还是不够,为什么呢?一整天都很疲劳,为什么会疲劳呢?强加的分别、强加的负担、强加他的烦恼,逼得使自己痛苦不堪,一直放不下这个烦恼,放不下这个烦恼,脑部就一直转一直转……就感觉很疲乏、很疲乏。有些人要是打电话给他时,只听他说声:喂!(日文)然后边听电话时就睡著了,你一直喊他,他也不知道,不知道,要修到这种睡眠三味,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睡眠时间愈长就愈愚痴,你若是想开大智慧,就是不要让你的脑部有所负担啦。所以说大智慧的人,平时的睡眠都是很短很短的。【分为四门。】再来,【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开、示、悟、入。开觉知见,开这个觉悟的知见,【示】就是指,指示你这个觉悟的知见是什么,有一定的方向叫做示,我们说指示标,它有一定的方向,教你从那边走。悟,就是善用你的内在的心,清静心,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入佛觉悟的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你若是听到开示,你当下就能悟入佛的知见,这样就觉知见本来真性,那么这样我们就觉知,这个本来的真性就显露出来了。【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见别人说开示悟入,别人说【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我没有希望了,我是一个凡夫,说开示悟入是佛的知见,不要这样想,不要说我们没有份,【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所以六祖一直再三的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就是佛,我们要开发自己内心的智慧,我们不要做一个可怜的人,我们要做一个大智慧的人,不要做一个每天常常要别人同情我们的人,我们自己愚痴,要别人同情,整天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解脱。所以只汝自心,【更无别佛。】你的心开发智慧,你就是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覆盖住自己本性的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贪爱这个尘境,所以禅宗说:下手须是铁汉。外境这种东西,一下子就让它清清楚楚了,一点也不需要去执著这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不能令我们生死的东西,贪爱这个六尘之境,外缘内扰,外缘就是六尘,内扰就是习气的烦恼不断,干扰我们,干扰我们,外缘内扰,因为外境会引诱我们内心的烦恼,所以就内扰。【甘受驱使。】甘受驱使,就是控制不了这个欲望,自己去推动,去做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甘受驱使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譬如说疼老婆、疼老婆,因为疼老婆,整天就看着这个老婆,整天为妻苦、为妻而劳碌,驱使,我甘愿,因为娶到漂亮老婆,老婆太漂亮了,所以要紧迫盯人,不准别的男人跟老婆讲话,也不准她出去参加舞会,驱使就是变成欢喜的接受这种痛苦的意思,欢喜接受,甘受驱使。驱使就是忙碌、忙碌,很忙,又是欢喜心的忙碌,欢喜心的来忙碌,因为我们被五欲六尘迷惑,所以我们忙碌得很快乐,简单来说就是这样。追求错误的东西,又追求得很快乐,追求得很快乐,所以我前世一定是修行人,因为我自从读高中时,我有去参加舞会,但是我没有下场一起跳,只是在一旁喝著百事可乐而已。我读大三时,我又去参加了舞会,去了之后,我也没有下去跳。高二的时候去参加一次,那是在公馆,公馆,跟同学,那次去参加舞会,舞会中有人打架,碰上农历年,因为赌博就打起来了,我就在一旁观看,因为我有练跆拳道,我也没有动手,他们跳他们的舞,我吃我的东西,因为那时还没有学佛,还没有学佛,他们没欺负我,我也就没动手,这样才有力气打人啊,要保护自己啊,不然一副矮冬瓜的模样,马上就被劈成二半,丢下去熬汤。所以他们为了女朋友吵得不可开交,驱使,甘受驱使。所以我们人很无知、很幼稚,到大学时我已经学佛了,参加舞会的心境就不一样了,参加舞会时,就带著念珠去了,带著念珠去度化众生了,去到那里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那时侯就清清楚楚了!所以我一生不曾跳过舞,不曾跳过舞,不过看他们如何摆动我就会跳了,那个很简单,也没什么困难的,我只是不跳而已,因为那也没什么意思,佛也教我们不能跳舞,所以不行。所以甘受驱使就是完全的受到欲望的引诱,内心的烦恼控制不住。【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所以要麻烦世尊由定慧三昧而起,三昧就是正定,佛入于这个定当中而起,当然佛是不起啦,只是说麻烦世尊,麻烦世尊由三昧起,【种种苦口】苦口婆心,【劝令寝息,】【寝】就是止,赶紧停止这种错误的追求。【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所以我才说,学佛的人实在是很福气、很幸福,幸福的家庭,所以学佛的人可以唱:我的家庭真可爱……..学佛的人才能唱这首歌,若是一般人唱是没有用的,唱完没多久就打架了。学佛的人若是唱:我的家庭真可爱,这就名副其实,因为人人都有智慧,这太好了!像我们这个大家庭,我虽然没有娶老婆,但是有三十几个孩子,有三十几个孩子,三十几个孩子都很乖,孩子都很乖,我这个当父亲的人,我也不必操劳烦心,所以我的家庭真可爱。我现在要叫法观,以后我们三十几个法师来唱这首歌,我们这个家庭太可爱了,大家都有智慧,大家都知道有生死,不会彼此干扰,不然你看我这里的徒弟,有哪个会打呼小叫的,你们看过吗?没看过嘛,是不是?就算吵架也不会让你们看见。所以说学佛的人,就是有这种好处。所以我一直很欢喜,我常常说,我的生命已经很有价值了,我已经活得很有意义了,我已经活得非常非常的有价值了,就算我病苦再严重,我都很欢喜、很欢喜,为什么?就听到佛法了嘛,那有什么话讲呢?看到祖师大德的这个经典,他吃的苦比我们更多。莫向外求,你就与佛无二。所以有一些信徒常会问:师父你有没有欠缺什么?我说:我没有欠缺什么。师父你想清楚,你还欠缺什么?我说:就缺你用功念佛了!就是这样而已,不然还缺什么呢?不然换我问你:我还欠缺什么?对不对?人到无求品自高啊,一个人对世间已经无所求了。【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邪就是有所求的意思,因为追求于外境,所以【愚迷造罪,】【口善心恶,】为什么说心是恶呢?【贪嗔嫉妒,】【谗佞】就是拍马屁;这个佞打得不太像,谗佞,我慢,把自己抬得很高,自尊心,把自己抬得很高。【侵人害物,】这个【侵】就是伤人,伤害人家,动不动就伤害人家,我摸摸我自己的良心,我一生一世,我从来不伤害任何人,包括害我的人,师父到今天能够做到我心里没有恨,我欢喜的接受,我能够做到这样,但是我无法做到像佛一样还要去度他,想得美!你想害死我,我还要去度你?想听就自己来,我只能做到这样而已,因为我不是圣人,没办法!你们要是有那种修养,有人要害死你,你还愿意去度他,那我就没办法,你们去,费尽心机要害死我,还要我去度你,门儿都没有!想听就自己来。【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你若能端正你的心,常常产生智慧,【关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是无所著,开众生知见就是有所著,处处有障碍。【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见。】世见就是生灭啊、错误啊。【汝若但劳劳执念】劳劳意思就是说,你若是很勤劳,劳劳就是劳而再劳,就是很勤劳的用功,诵这个《妙法莲华经》但是还执著自己的功德,这个念头还放不下,你劳劳,你一直勤劳的念经,但是一直执著你念经的功德,所以傲视别人,【以为功课者,】来当作自己的功课,以为当诵这个《妙法莲华经》当作是自己的功课,【何异牦牛爱尾。】这个牦牛我见过耶,在录影带里面见过,在喜马拉雅山上啊,这个海拔一、二千公尺,都有一种牦牛,这个牦牛这个尾巴很漂亮,很漂亮!这个牦牛就算你摸遍它全身,或是摸肚子都没关系,或是摸摸牛头也没关系,唯独不能踩到那一只尾巴,你要是踩到那一只尾巴,它一转头马上就要戳你,为什么?那只尾巴就是它的生命,尾巴就是它的生命,这牦牛啊,你摸遍它全身都没关系,就是不能摸到那只尾巴,摸到那只尾巴,就会要你的命,转头就要戳你了。所以就是执著的意思,牦牛爱尾就是很执著,很执著。【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若是这样说,我了解道理就行了,我也不必诵经了。【师曰:经有何过,】经典有什么过失呢?你诵经有什么妨碍呢?了解道理的人,诵经怎么会妨碍你呢?经有何过呢?经典有什么错误呢?【岂障汝念?】怎么会有障碍你念经呢?你念经还是照常念啊。【只为迷悟在人,】 【损益由己。】损就是不善于应用叫做损,益,由心悟道的人叫做益。所以,【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这样念,心确实按照经典这样去做,这就是转经【口诵心不行,】你只是嘴上一直诵经………心中贪嗔痴、嫉妒、我慢不除,这样就是被经典所传,【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若是迷惑,你就是被《法华经》转了,因为你在诵经,自己认为很了不起,【心悟转法华,】《楞严经》里面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若是转,你就跟佛一样,心若悟,你就转《法华》,心若不悟,你整天诵经也没有用,没有用!【诵经久不明,】诵经这么久了,道理竟然不懂,【与义作冤家】,跟《法华经》的道理相远背,作冤家,仇家就是作冤家,【与义作仇家。】与《妙法莲华经》作冤家。《妙法莲华经》是开、示、悟、入啊,而你现在是贪嗔痴具足,你却执著经典,认为你很了不起,佛是教你放下,你却是执著,这样岂不是与道理相反吗?经典是要令你悟入,不是只让你诵念的,你要诵念也无妨,你只要能悟入,诵经也无碍,与道理做这个冤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你若是无念,这个念就是正念,你若是有念,念念就变邪念,意思是说无念、无所著的念,这才是正念,有所执著的念,念念就变成邪,因为每一念你都放不下,那么你就落入生死的生灭法中。 【有无俱不计,】有念、无念完全放下,【长御白牛车。】长御,【御】就是驾著,白牛车之【白】就是本来的清净的意思,牛车就表示能够忍辱负重。那么白牛车这是出自《法华经》,《法华经》上,有羊车、有鹿车、有牛车、有大白牛车,三乘叫做羊车、鹿车、牛车,一乘的、无上乘顿悟,这叫做大白牛车,就是实相法,诸佛之本,诸佛之本,叫白牛车。这个白是诸色之本,这个白色的色彩,你要调配什么都可以,本性妙用无穷,就如同白色配任何的色都可以,白,白色是诸色之本。长御白牛车;你就永远的可以控制你本来的面目,永远的显现你清净的本性,用白牛车来比喻人的本来面目。【达闻偈,】法达听到六祖说此偈颂,【不觉悲泣,】不觉悲泣,非常感动,【言下大悟】所以大悟之人还是会哭泣的,欢喜的哭泣,得未曾有,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法达从过去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不曾转过《法华》,虽然诵经诵了一千部,【乃被法华转。】以此为我慢嘛。【再启曰:】又再请问:【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意分明,】只因你自己迷了而已,【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患】,就是错在他用这个衡量的心,因为度量简单来说就不是用本性,用什么呢?用意识,而意识是累积的经验,当然我法二执就无法断。所以一者是不可思议的本性,一者是有量的意识,那么当然是无法测度的。所以【饶伊】【饶】就是就算是他【尽思共推,】饶伊就是说就算他尽其思维去推论,【转加 远。】只会离得愈远,因为本性不是你用推测所能及的。【佛本为凡夫说,】佛本来为凡夫而说,【不为佛说。】我们在诵经也是一样,所以外道常常说他不执著文字,笑我们佛教徒诵经,经典是佛说的,你为什么又诵给佛陀听呢?不是!诵经是诵给自己听。【此理若不肯信者,】这种道理若是不肯信,【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因为你不肯信,你就退席,也就是退道,退席就是退道。你并不知道你本身你就是坐这个白牛车,意即佛乘就在你的心中,殊不知,你却不知道,驾著这个白牛车,就在你现在你就开著白牛车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0-17 14:31 , Processed in 0.163440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