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承载

《金刚经》白话译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原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译文]
  注:自觉觉他。第十品与第十一品和说“如来境界”。
  
  须菩提,如果有像恒河所拥有的沙粒数那样多条的恒河……你注意了,现在就要有问题来问你了,对于下面我所提出的问题,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呢?像那样多条恒河所共有的沙粒数,你认为是不是已经非常多了呢?
  须菩提非常恭敬地回答:真的是非常非常地多啊世尊。仅仅像这样多条的恒河,其数量尚且巨大得常人无法计算,更何况其中所共有的沙粒,那真是难以计量其数量之大啊。
  须菩提,我现在将如理所示之实际的、本质的内容,明确地告诉你。
  如果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用奇珍异宝装满像上述所说沙量恒河所拥有的沙粒数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以此来布施,这样所获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非常恭敬地回答道:这样布施所获得的福德真的是非常非常多啊世尊。
  佛祖如来庄严地告诉须菩提:如果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对于此经哪怕仅仅只是四句偈,虔诚接受它、学习它并践证见证它,且广为众生传诵宣说,开示此经如理。那么这样所成就的智慧是无边无量、无涯无始、不生不灭的啊。因此而成就的功德和获得的福德,远远超过、远远胜过以难以计量的、巨大数量之珍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译文]
  进一步地说,须菩提啊,如果于所到之处遍讲此经,哪怕仅仅只是四句偈。应该知道这样所传到的地方,就好像如来呈现之道场,所有世间天人及人、阿修罗,都会恭敬地供养。何况有人能够全然地接受学习、奉持践行此经之如理。
  须菩提啊,你要知道这样的人,成就了此最上乘第一等稀有的觉悟之法。只要是这部经典根本之真义所传到的地方,即如来现前;只要能够谦卑诚信并践行此经之如理,则为佛的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译文]
  注:讲破相的方法。
  
  这时须菩提向如来请教:世尊,应当如何命名此经呢?我们这些修行人,应该怎样按照经名之根本涵义来尊奉、接受学习并践证此经之本义呢?
  佛祖如来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典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永恒的智慧即彼岸,你们可以依照这个经名之根本内涵来奉持、接受学习并践证此经本义。
  对此须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须菩提啊,如来所说般若波罗蜜,是开发永恒智慧的如法,实际上没有所谓的般若波罗蜜这样的概念,只是称其为“般若波罗蜜”而已。
  须菩提,我要向你提问了,对于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理解呢?如来有没有教授觉悟之法呢?
  须菩提尊敬地回答说:世尊,如来什么都没有教授。[注:全然否定,实际是以否定来肯定,肯定如来之如法。]
  须菩提,那么对于我所要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你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三千大千世界所拥有的微尘,是不是很多了呢?
  须菩提回答说:真的是非常非常多啊,世尊。
  须菩提,这么多的微尘,如来说其本为客观存在,无任何概念可言,只是当主观反应它时,称其为“微尘”而已。如来所说世界,实际上也为客观存在,无任何概念可言,只是当主观反应它时,称其为“世界”罢了。
  须菩提,那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又会怎样认为呢?可不可以把见到三十二相,当作如来法身呈现呢?
  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把见到三十二相当作如来呈现。
  这样说是什么缘故呢?如来所说三十二相,“相”其实只是当主观反应客观存在时,所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并由此形成的应象而已,本没有所谓相之概念可言,只是称其为“三十二相”罢了。
  须菩提啊,如果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用恒河沙那样多的无数世的身命来布施,(获得如此之大的福德)。如果又有人,对于此经哪怕仅仅只是四句偈,以如法践行受持,以如法为众生开示、宣说传诵,这样所成就的功德和获得的福德,远远胜过以无量身命布施所得之福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译文]
  此时此刻,须菩提受教于此经之如理如法,已经深刻地明了个中义理妙谛。于此情此景中涕泪悲泣,敬对如来说:最伟大、最稀有的世尊啊,如来您教授了这样使人获得解脱的高深玄妙如理之经典,自从往昔我获得慧眼以来,从未曾得以听到、看到、学习到如此无上智慧的究竟觉悟之经典。[注:“悲”,既是无上的欢喜,又是悲心的流露]
  世尊,如果再有这样的人,得以听到、看到、学习到此经之如理,挚诚笃信,一念清净,当下即生如来实相——“道”。应该知道像这样的人,成就了第一等无上稀有之功德。
  世尊,成就如来实相,其实并没有所谓如来实相的概念,也没有成就的概念可言,因此如来说只是称其为“实相——道”而已。
  世尊,现在我受教于这样能使人明了自性、走向觉悟之经典,挚诚笃信,深刻理解并如法践行,这样做并不难。如果到了后世,再过五百年,那时有众生,听到、见到、学习到这部经典,挚诚笃信,深刻理解并如法践行,这样的人即是第一等稀有之人才。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须要认识呢?我相,其实并没有所谓这样的概念可言;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没有所谓这样的概念可言。这又应该怎样来理解呢?不执著于一切相——一切思想、观念、观点,哪怕是一个念头,当下放下,无论是谁,即可成就,名圆满觉悟智慧之人——“佛”。
  佛祖如来郑重地对须菩提说: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如果又有人听到、见到、学习到这部经典,不惊乱、不恐慌、不畏惧,要知道像这样的人,是非常罕见稀有而珍贵的。
  这里有什么问题须要你注意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无上智慧,实际上根本没有第一波罗蜜这样的概念,只是称为“第一波罗蜜”罢了。[注:第一波罗蜜即寂态、清净土]
  须菩提,忍辱智慧,如来说本没有忍辱智慧的概念可言,只是称为“忍辱智慧”而已。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呢?
  须菩提,打比方说,如来我于往世被歌利王肢解割截身体,在那一刻便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于那时遭到分肢截体的时候,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便会产生瞋怒怨恨了。
  须菩提,再回忆如来我于过去五百世中,曾号为“忍辱仙人”,修行忍辱功夫。在那时候,已经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了。因此,须菩提。修行大乘的人,应该不执著于一切思想、观念、观点,哪怕是一个念头,而发大彻大悟觉悟之心。不应该生“住色”心——即不应该执著于一切有形有象的事物及现象和境界上,不应该生“住声香味触法”心——即不应该执著于一切所能听到(声)的、闻到(香)的、品到(味)的、感觉到(触)的、意识到(法)的事物及现象和境界上;应该生不停留、不执著这样的“无所住”心。
  如果“心”有所谓的境界可住、可停留、可著,即根本上是“住”无所住的。[注:住即非住,非住即住;离住,离不住,一切离也离]
  因此,如来说行大乘法的人,“心”不应该执著于有形有象的事物和境界,而要这样的行在当下放下。
  须菩提,修行大乘的人都要以众生获得解脱觉悟为本愿,以济他、觉他、度他作为“本心”。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应该这样行于布施——不住于相,行在当下放下。
  如来所说一切相——一切的各种各样的概念、观点、念头,实际上本没有所谓的概念、观点、念头可言,也没有所谓“概念、观点、念头”的概念可言。又说一切众生,实际上根本没有“众生”的概念可言。
  须菩提,如来真实义之如法,是对自然而然、自自然然的事物的描述(真语),是对真理的客观认识的描述(实语),是不被任何存在所占有的这样的描述(如语),是没有虚假的、不欺骗的描述(不诳语),是对不与客观存在规律相违背、不与道相违背的描述(不异语)。五语者,皆“道语”者。
  须菩提,如来见证并教授的觉悟之法,此法无实无虚,非谛非妄。
  须菩提,如果行大乘法的人,其“心”执著于固有的固定的观念、观点、念头以及理论和方法来布施,就如同一个人置身于黑暗中,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无法呈现。
  如果行大乘法的人,其“心”不执著于固有的固定的观念、观点、念头以及理论和方法来布施——当下放下。就如同人眼之视觉功能,于太阳光明朗照射下,可以映现出各种有形有象的事物、世间万象万缘。
  须菩提,等到了后世,如果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能够学习、践行并广为宣说传诵此经如理,便是如来呈现。以佛无上正等正觉之智慧,完全能知道有这样的人,也曾亲见并完全能预见,像这样的人皆得以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和智慧,达到圆满觉悟之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原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于上午时分,用恒河沙那样多的诸世己身来布施;于中午时分,再用恒河沙那样多的诸世己身来布施;于下午时分,也用恒河沙那样多的诸世己身来布施。像这样无量无数劫世,皆以己身来布施,获得如此之大的福德。
  如果又有人听到、看到、学习到此经如理,产生诚挚信念和决心——谦卑而诚信,不诽谤、不动摇、不违背地践行。这样所成就的功德和获得的福德,远远胜于以无量无数劫世之己身布施所得福德。
  何况有人书写抄传、接受奉持、学习践行、广为宣说传诵并为众生开示此经之如理,其因成就此功德而获得的福德更是无以计量、无法比拟的啊。须菩提啊,从根本上来说,受持此经之如理有不可思议、不可限量、无边无际的功德。
  如来为发证道之心、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人,而开示此经如理;为挚于开发最上上等无上智慧的人,而开示此经如理。
  如果有人能够接受奉持、学习践行、广为宣说传诵并为众生开示此经如理,如来之无上正等正觉智慧,完全能够知道有这样的人,也曾亲见并完全能预见,像这样的人皆得以成就不可限量、不可称量、无边无际、不可思议之无量功德和智慧,达到圆满觉悟的境界。
  像这样的一类人,就如同如来呈现,能够继承、担负如来开发般若智慧之责任,传承、发扬如来之如理妙谛,展现无上正等正觉之智慧,以普度众生。
  那么还须要注意什么呢?须菩提啊,贪迷于修行小法术的人,便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的见解见地,以此为障。对于这部无上智慧之经典,不能够听懂、学懂,不能够接受奉持践行、宣说传诵并为众生开示此经如理。
  须菩提啊,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无上正等正觉智慧之经典,并传诵、开示此经如理,一切世间天人及人、阿修罗,一切众生,都会恭敬供养。
  要知道这样的地方,就是如来呈现之道场,众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谦卑恭敬地围绕诵持,进行顶礼膜拜,用鲜花和什物来供养。这些诚心修行的人所得之成果,也会像花香一样四处散布传扬。
  
  注:(一)“见”:我们平常所说的“见”,即自己所学习的、了解的、认识的文化知识、教育知识、人生经验、生存经验等等,由此产生、总结出的观念,而形成了参照事物的思维模式标准。“见地”,即我们所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文化,与人的人生经验(包括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反应客观存在的经验)相结合,通过自己行为行动的实践所证明、证实了的观念。原文中的“见”的涵义,既是平常所谓的见,又涵盖见地的内容和涵义。
  “我”、“我相”、“我见”都是因执著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这个“我”而反映(应)所产生的结果,还包括“我的存在”。
  (二)供养如来,即供养自性。所有进行供养的众生,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供养自己之自性。因为自性与如来本是同一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译文]
  进一步地说,须菩提,假使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接受奉持、学习并践行此经如理,若因此被他人轻视污毁,那是因为这样的人于前世造有罪业,应该堕入恶道。以今世其因受持读诵此经,被他人轻视、污毁这样的缘故,前世所造罪业就因此会自然而然地消失灭除,则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得入正道。
  假使有人听闻、学习到此经之如理,而不能产生谦卑和诚信,那是因为这样的人前世累劫所造罪业深重,障碍了“真心自性”的呈现,应堕于恶道受报;所以一时难以接受这部大觉悟大智慧之经典,或不信轻视,或半信半疑。若其应随机缘,产生悔悟之念,能够发愿并全然受持此经如理;那么前世所造罪业,都会在其起念发愿之时得以消除。通过受持积累功德,则可脱离恶道轮回之苦,证得觉悟智慧,得入正道。
  须菩提,如来我回忆过去往世历过无量无边世劫,在跟随燃灯佛修行而开悟以前,缘遇过八百四千万亿之无数无量大彻大悟的觉悟者,都挚心供养尊奉,没有错过任何一位;生生世世全然受持,从来没有停止过修行。
  假使还有人,于后世末法时代,能够接受读诵、学习奉持并践行此经如理,这样所成就的功德,如来我当初供养受持于无数无量大彻大悟觉悟者的功德与其相比,不及他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甚至于无法以任何数字、数据衡量比喻与其功德差距之大。
  须菩提,如果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于后世末法时代,接受读诵、学习奉持并践行此经如理,这样所能成就的功德之大,远远超乎众生所能想像之极限,我如果确切详尽地描述出来,也许就会有人听到以至心里即生狂乱,而对此经开发大智慧大觉悟之如理如法产生深深怀疑,难以相信。
  须菩提,要知道此经如理之义不可限量,不可思议;读诵此经、受持此经如理所得的果报之殊胜,也是不可限量、不可思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译文]
  注:究竟无我:“究竟”,意为归根结底的,最根本的;“无我”,即是道之实相的境界;“究竟无我”最根本之道的实相境界。
  
  此时须菩提向佛祖如来请教:世尊,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了悟人生、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心应该怎样安住呢?应该怎样来修正好自己的思想意识活动的内容,使其证得圆满觉悟,了悟人生呢?
  佛祖如来郑重地告诉须菩提: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了悟人生、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应该得生这样的心念——我应该度化一切众生使其得以解脱,离苦得乐常寂。像这样度化解脱了所有的、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是因我的帮助而得到解脱的,实际上本无众生得度,亦本无众生可度。
  这样说是什么理由呢?须菩提,如果发心修行的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真正行道心的修行人。
  由此可以认识到什么问题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的观念、观点、念头及理论和方法,包括所谓的觉悟之法,可使人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每个人都是自觉自性、自性自度的。
  须菩提,对于我下面所提的问题,你会怎样理解呢?如来昔在燃灯佛那里开悟时,先天自性发愿的一刹,有没有任何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呢?
  没有啊世尊。根据我所能够理解的如来您教授的内容及所示之如理来看,如来您在燃灯佛那里开悟时,先天自性发愿的一刹,并没有任何所谓的大彻大悟的觉悟之法可以使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无所得,而得现如来。
  佛祖如来说:是这样,就是这样的啊。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智慧。
  须菩提,假使如来我开悟时,先天自性发愿的一刹,认为有这样的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作出这样的预言:你到了来世,就会成为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无上智慧之如来,佛号为释迦牟尼。
  这正是因为没有任何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缘故啊!因此燃灯佛给我授记,作出这样的预言:你到了未来世,就会成为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无上智慧之如来,佛号为释迦牟尼。
  这样说是什么缘故呢?
  所谓成就如来实相,如来所说之法:在众凡而不减,处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净不垢,是谓“诸法如义”。假使有人说、或是执著地认为: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了无上智慧。我告诉你须菩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观念、观点和念头,以及理论和方法,还包括所谓的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无上智慧。
  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所成就的无上智慧——所谓道之根本,实际上都是无实无虚、非妄非谛的。所以如来说,一切法——一切的观念、观点和念头,以及理论、方法,包括践行之中的一切过程和内容,都是可以使人大彻大悟的觉悟之法。须菩提,所谓一切法,实际上本没有所谓的一切法之概念可言,只是称其为“一切法”而已。
  须菩提,这就好比人身形高大一样。
  须菩提恭敬地说:世尊,如来所说人身形高大,实际上本没有身形高大这样的所谓“大身”之概念可言,只是称其为大身而已。
  须菩提,诚心修行的人也应该如此啊。如果这样认为:我应当度化解脱无量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常寂。哪怕是执著于一丝毫、一丁点儿这样的念头,就不可能是真正的行道心之修行人了。
  那要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所谓“法”之概念存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见地,才能够成为名符其实的、真正行道的修行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缘由,如来说在行一切法的过程中,都应该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存在的。
  须菩提,假使诚心修行的人这样认为:可以用自己修行所成就的功德,来使佛土更加庄严。执著于这样的念头,就不是真正行道心的修行人了。
  这样说又是什么缘故呢?如来所说庄严佛土,本没有所谓庄严之概念可言,只是称其为“庄严”佛土而已。
  须菩提,如果有诚心修行的人,能够持之以恒地精进,并能够了悟通达以“无我”之无为法当下进入,以“无我”之无为法精进。如来对此定义为:真正的行道心的修行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译文]
  注:俱备智慧德相。
  
  须菩提,对于下面我所提的问题,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如来有没有与常人一样的、可以看见有形有象的万事万物的肉眼呢?
  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与常人一样的肉眼。
  人之肉眼观事物,反应客观存在的现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时为“我”随物转之境界。
  须菩提,对于下面第二个问题,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如来有没有洞彻十方大千世界的天眼呢?
  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此等天眼。
  人之天眼观宇宙自然大千世界,反应客观存在的现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时为“我”随境转之境界。
  须菩提,对于第三个问题,你又会怎样认为呢?如来有没有现诸相皆空的慧眼呢?
  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此等慧眼。
  人之慧眼对宇宙自然存在的认识,反应其客观存在的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时之我为“空”之境界。
  须菩提,那么关于第四个问题你的见地如何?如来有没有观万法平等、万缘平等,观空即有的法眼呢?
  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此等法眼。
  人之法眼的智慧功夫对道与宇宙自然存在呈兼容的特性的见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时之我呈现出人我平等、物我平等而无分别的境界,达到阿罗汉道的自然而无为之境界。
  须菩提,你怎样认识这第五个问题呢?如来有没有以大慈悲、大觉悟、大智慧照见一切众生的佛眼呢?
  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此等佛眼。
  人之佛眼的般若智慧境界即是道,达到了“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的智慧功夫境界。人与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万法平等、万缘平等,对宇宙自然存在依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没有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之分别——即形式就是内容,现象即是本质。此时之我与众生皆有情,且呈现出自然而然、自自然然、无为而无不为之境界。
  须菩提,你已经明了了成就如来智慧功夫的五层面,至此对于我所提的另一方面的问题,你又会怎样理解呢?就像恒河中所拥有的沙粒,如来会不会说这是沙呢?
  就是这样的啊世尊,如来说其是沙。
  注意了须菩提,我又要问你了,关于下面的问题该怎样认为呢?假设一条恒河中所拥有的沙粒,有如此沙粒数那样多条的恒河,又有所有恒河沙粒数那样多的佛国世界,像这样数量的佛土,是不是已经非常非常多了呢?
  真的是非常非常多啊世尊。
  佛祖如来庄严而郑重地告诉须菩提:你们所处的国土中,众生有那么多种各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心——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而其“本心”同一。如来之心与众生之本心同一,如来以其大智大慧对此全部洞彻明了。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如来说所有的心——众生所有的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都本没有所谓的“心”之概念——即没有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的概念可言,只是称其为“心”而已。
  对此应该作何总结呢?须菩提,不要执著于过去之心——过去之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不要执著于现在之心——现在之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不要执著于未来之心——未来之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皆是幻想、幻相,皆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其有生有灭,与道本体之性不相符。所以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都不要执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都不可以停留在其中。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译文]
  注:法界通化:“法界”,指所反应的宇宙自然的存在,即一切事物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特性,界线分明,而又存在于同一体中。“通化”,即万事万物互通互化互合互融互离互根等等相生相合、相反相成之运化规律。“法界通化”——即“道”与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呈兼容。
  
  须菩提,对于我下面所讲的内容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如果有人拥有能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以此来布施,这样的人凭借行此布施而得因缘,由此所获得的福德和福报是不是很多了呢?
  就是这样的,世尊。这样的人凭借行此布施而得因缘,由此所获得的福德和福报是非常非常多的啊。
  须菩提,如果所谓的福德是符合道之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体性的存在,如来就不会说,所能获得的福德有多和少这样的特性。正因为福德是有生有灭的,以修行人所发之愿为“因”,以布施为“缘”,福德即是由此因缘而得到的“果”,福德的受报完成后,此发愿而行布施与获得的福德之因果即消失。因为福德具有这样的生灭特性,所以如来说福德是有可以被衡量的性质的,说其获得的福德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译文]
  须菩提,对于下面我所讲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是不是可以凭借修行所获得完美的、圆满的色身——外在身形样貌而呈现呢?[注:色身即报身,具三十二身相、八十种好。]
  不可以啊世尊。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所达到的如来境界,不应该是凭借修行所获得的完美、圆满的色身而呈现的。
  这样说是什么缘由呢?如来所说完美的、圆满的外在身形样貌——所说具足色身,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具足色身的概念,以及“具足”的模式和标准可言,只是称为“具足色身”而已。
  须菩提,下面的问题你又会怎样认为呢?是不是可以将如来境界(如来真实义)固定化、模式化——认为如来境界可以凭借修行获得所有的所谓完美、圆满的思想意识活动内容(解悟),以及所成就的理论、方法而呈现呢?
  不可以啊世尊。不应该将如来境界(如来真实义)固定化、模式化,不应该认为如来境界可以凭借修行获得所有的所谓完美、圆满的思想意识活动内容,以及所成就的理论和方法而呈现。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如来说所呈现的所有的思想意识活动内容,以及所成就的理论、方法,达到了完美、圆满的境界——所谓诸相具足,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完美、圆满——所谓“具足”的概念可言,只是称为“诸相具足”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8 18:36 , Processed in 0.17763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