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板蓝根   页码(空缺)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   黛(《药性论》)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四川、广东、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地、林缘潮湿地方或水沟边,以及水旁草丛中。味咸,性寒。入肝经。功效清肝凉血、解毒。临床均水飞研细生用,名称青黛。

【本草汇言】

《药性论》:君,味甘,平。能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并水研服之,并摩傅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本草衍义》: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利鱼、松脂、黄丹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政散,日三服,分败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本草衍义补遗》:能收五脏之郁火,解热毒,泻肝,消食积。青黛杀恶虫物,化为水。又《宫气方》小儿疳痢羸瘦。

《本草纲目》:去热烦,吐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本草经疏》:青黛,外国蓝靛之英华也。禀水土阴寒之气以生,故味咸寒而无毒。甄权谓其甘平。以其得土气之厚也。故可解诸药毒,及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并水研服之。亦磨傅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简误:青黛既禀阴寒之气而生,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之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医师宜详辨之。

《药性解》:青黛,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肝、脾二经。除郁火,解热毒,止下痢,杀诸虫,治小儿疳虫消瘦,惊痫邪气,唇焦口渴,上膈稠痰,疗伤寒赤斑,面黄鼻赤。

按:青黛色青属木,味甘属土,宜入厥阴、太阴,以理诸热之证。

《药鉴》:气寒,味苦甘,无毒。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能收五脏之郁火,能消膈上之热痰。泻肝火,止惊痫。消食积,杀诸恶虫尽化为水。又治小儿疳痢羸瘦,毛焦烦热。歌曰:烦热毛焦口鼻干,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白赤黄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欲看。忽然泻下成疳积,又且浓浓一团团。唇焦呕吐不乳哺,壮热憎寒卧不安。此方便是青黛散,取效犹如服圣丹。

《景岳全书》:味微咸而寒,性与靛青大同。解诸热毒虫毒,金疮热疮,或干掺,或以水调敷。若治诸热疮毒,或用马齿苋加青黛同捣傅之;若治天行头痛,瘟疫热毒,及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并水研服之。

《本草备要》:泻肝,散郁火。

咸寒,色青泻肝。散五脏郁火,解中下焦蓄蕴风热,《衍义》曰:一妇患脐腹二阴遍生湿疮,热痒而痛,出黄汁,二便涩。用鳗鲡、松脂、黄丹之类涂之,热痛愈甚。其妇嗜酒,喜食鱼虾发风之物。乃用马齿苋四两研烂,入青黛一两和涂,热痛皆去,仍服八正散而愈。此中下焦蓄蕴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风内痔,妇人能禁酒物,果仍发痔。治伤寒发斑,吐咯血痢,阴虚火炎者忌用。合杏仁研,置柿饼中煨食,名圣饼子,治咯血。小儿惊痫,疳热丹热,敷痈疮蛇犬毒。

《本经逢原》:青黛乃蓝淀浮沫,搅澄掠出收干。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尿白垢、冰片,吹口疳最效。

《本草求真》:[批]大泻肝经郁火。

青黛专入肝。系蓝靛浮沫,搅澄,掠出取干而成。味咸性寒,色青,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衍义》曰:一妇患脐腹二阴遍生湿疮热痒而痛,出黄汗,二便涩。用鳗鲡、松脂、黄丹之类涂之,热痛愈甚。其妇嗜酒,喜食鱼虾发风之物。乃用马齿苋四两,研烂,入青黛一两,和涂,热痛皆去,仍服八正散而愈。此中下焦蓄蕴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风内痔,妇不能禁酒物,果仍发痔。故凡小儿风热惊痫,疳毒丹热痈疮蛇犬等毒,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毒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作丸为衣,或用为末干渗,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如圣饼子治咯血,用青黛同杏仁研置柿饼中煨食。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即云功与蓝等,而止血拔毒之功,与治膈化蛊之力,似较蓝而更胜也。和溺白垽、冰片,吹口疳最妙。取娇碧者,水飞净石灰用。蓝靛兼有石灰,敷疮杀蛊最奇,蛊属下膈,非此不除。

《得配本草》:咸,寒。入足厥阴、太阴经血分。除郁火,解热毒。杀小儿疳虫,散时疫赤斑,消膈痰,止血痢。

配川连,洗风热眼。佐薄黄,治重舌胀。冷水调服,治内热吐血;入四物汤,治产后发狂;入马齿苋,捣敷瘰疬未穿;合黄柏末,掺耳疳出汁。

阴虚火炎者禁用。

《本草新编》:青黛,即靛之干者。《本草》辨其出波斯国者,始真转误矣。味苦,气寒,无毒。杀虫除热,能消赤肿疔毒,兼疗金疮,余无功效。他书盛称之,皆不足信也。惟喉痹之症,倘系实火,可以内外兼治,而《本草》各书反不言及。大约此物,止可为佐使者也。惟杀虫可以多用,止消一味,用至一两,研末,加入神曲三钱、使君子三钱,同为丸,一日服尽,虫尽死矣。他病不必多用。盖青黛气寒,能败胃气,久服,则饮食不能消也。

或问青黛物虽至微,仲景公用以治发斑之伤寒,何子未之言及?曰:吾前言赤肿,即发斑之别名,非满身肿起为赤肿也。青黛至微,而能化斑者,以其善凉肺金之气。肺主皮毛,皮肤之发斑,正肺之火也。然而发斑,又不止肺火,必挟胃火而同行,青黛又能清胃火,仲景公所以一物而两用之,退肺、胃之火,自易解皮肤之斑矣。

《本草分经》:咸,寒。泻肝,散五脏郁火,解中下焦蓄蕴风热,敷痈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青黛有抗肿瘤作用。其有效成分靛玉红对大鼠W256实体瘤、小鼠Lewis肺癌和乳腺癌有抑制作用。青黛及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有破坏作用。

2.  青黛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提取物色胺酮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石膏状小孢子菌及红色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浸剂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3.  青黛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靛玉红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吞噬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青黛有保肝和促凝作用,还能减少溃疡面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酸度,具有较好的抗胃溃疡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蚤   休(《本经》)

蚤休为百合科植物蚤休(七叶一枝花)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茎。我国分布甚广,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原植物生于山坡林下或阳坡杂林下。喜冷凉阴湿环境,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临床用名有蚤休、重楼。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

《本草纲目》:蚤休,足厥阴药也。凡本经惊痫、疟疾、瘰疬、痈肿者宜之。

去疟疾寒热。

《本草蒙筌》:味苦,气微寒。有毒。年久发三四层,上有金线垂下。故又名金线重楼,俗呼七叶一枝花也。主惊痫摇头弄舌,除湿热发肿作疮。下三虫,解百毒。或摩酒饮,或摩醋敷。

《本草乘雅》:蚤休,阳草也。一茎独上,茎当叶心,叶必七,花瓣亦七,重台或一或三,或五或七,正阳数之生,火数之成也。味苦气寒,生深山阴湿处,是阴以阴为用矣。对待阴以阳用,致热在中,若风自火出,而弄舌摇头,及阳蹈阴中而痫,阴越阳中而惊,此皆阴阳舛错,越动静之尝故尔。所谓发扬蹈厉之已蚤,使之休止休息也。

头为诸阳之首,舌乃心火之苗,盖动摇名风,若风之自火出也。

《本经逢原》:蚤休,足厥阴经药,能治惊痫疟疾,瘰疬痈肿。详《本经》主治,总取开结导热,而惊痫摇头弄舌之热邪自除,元气虚者禁用。醋磨,敷痈肿蛇毒,有效。

《本草崇原》:一者水之生数也,七者火之成数也,三者一奇二偶,合而为三也。蚤休三层,一层七叶,一花七瓣,禀先天水火之精,故主治惊痫,摇头弄舌。惊痫而摇头弄舌,乃小儿胎惊胎痫也。胎惊胎痫,乃热毒之气得于母腹之中,故曰:热气在腹中。

愚按:蚤休一名河车,服食此草,又能辟谷,为修炼元真,胎自长生之药,故主治小儿先天受热之病,学者得此义而推广之,则大人小儿后天之病,亦可治也。

按《日华本草》言,紫河车治胎风手足搐。故隐庵解热气在腹中,谓热毒之气得于母腹之中云云,然即谓摇头弄舌,由小儿内热所致,不必作深一层解亦可。苏恭曰:醋磨敷痈肿蛇毒甚效。

《得配本草》:治惊痫癫疾,疟疾寒热,及阴蚀痈肿,瘰疬蛇毒。

研末冷水服五分,治小儿胎风,手足搐搦。

洗净焙用,磨醋,敷痈肿蛇毒甚效。

此系毒草,不可轻服。

《本草分经》:苦,微寒。专理痈疽,除虫蛇毒,兼治惊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蚤休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试管试验表明,100%重楼制剂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化脓性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黄连。1:10000~1:100000浓度可抑制甲型及亚洲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并能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京科68-1株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仙台株。是所试验的122种中药中抗病毒作用最强的一种中药,其所含的丹宁酸与抗病毒作用有关。

2.  蚤休乙醇提取物及重楼总皂甙均有较强的平喘、镇咳作用。

3.  蚤休有镇静、镇痛作用。

4.  蚤休对右旋糖酐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有对抗作用。

5.  蚤休有收缩子宫作用。蚤休能兴奋大鼠及人的离体子宫或家兔在体子宫,使节律加强,幅度加大,肌肉张力增高,且随剂量增大而作用增强,其作用持续较久。其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在于其苦味部分。

6.  蚤休有止血作用。

7.  蚤休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从蚤休中分离得到类固醇甙,在标准培养液中,可使培养小鼠的胎鼠心肌细胞搏动停止,但搏动数没有变化。在低钙培养基中可使降低的心肌搏动数得到恢复。本品还可减少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面积,具有降血脂作用。

8.  蚤休还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杀精子、抗蛇毒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土  茯  苓(《本草纲目》)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块茎。主产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原植物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林缘或山坡阴处。耐干旱和荫蔽,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均宜生长。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临床用名土茯苓。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类有数种,治则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二经,而兼乎他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皱裂,遂成废痼。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骨利,故诸证多愈。此亦得古人未言之妙也。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而愈。服轻粉而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惟忌茶、肉、法面,房劳。盖秘方也。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本草乘雅》:土茯苓者,九土之精气所钟也。一名禹,续平水土,有如神禹;言余粮者,食之当谷不饥耳。味甘淡,气平和,性无毒。故主调中止泄,黄中通理之为用乎。若健行不睡,强筋骨,治拘挛,利关节,此阴以阳为用,应地无疆,自强不息矣。若疮痈肿,侵淫筋骨,以耽淫人,火炽水涸,水位之下,藉土承之,承则化,化则肾火归,而肾水溢矣。

《景岳全书》:一名仙遗粮。味甘淡,性平。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分水道,止泻痢,治拘挛骨痛,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尤解杨梅疮毒,及轻粉留毒、溃烂疼痛诸证。凡治此者,须忌茶、酒、牛、羊、鸡鹅,及一应发风动气等物。

《本草备要》:通,祛湿热,补脾胃。

甘淡而平。阳明主药,胃、大肠。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利小便,止泻泄。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杨梅疮,古方不载。明正德间起于岭表,其证多属阳明、厥阴而兼及他经。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劫剂,其性燥烈,入阳明劫去痰涎,从口齿出,疮即干愈。然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养,变为拘挛痈漏,竞致废痼。土茯苓能制轻粉之毒,去阳明湿热,用一两为君,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争,名搜风解毒汤。瘰疬疮肿。湿郁而为热,营卫不和,则生疮肿。经云:湿气害人,皮肉筋脉是也。土茯苓淡能渗,甘能补,患脓疥者,煎汤代茶,甚妙。忌茶。

《本经逢原》:土茯苓古名山牛,入胃与肝肾,清湿热,利关节,止拘挛,除骨痛,主杨梅疮,解汞粉毒。时珍云:杨梅疮起于岭南,风土炎热,岚瘴熏蒸,挟淫秽湿热之邪,发为此疮。今则遍行海宇,类有数种,治之则一,属厥阴、阳明。如兼少阴、太阳、阳明,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发于头角。盖相火寄在厥阴,肌肉属于阳明,若用轻粉劫剂,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结毒,遂成痼疾。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忍冬、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人参、当归各七分,日服三次,忌饮茶、烧酒,及牛、羊、鸡、鹅、鱼、肉、麸、面、盐、酱,并戒房劳百日,渴饮土茯苓汤,半月痊愈。

《本草求真》:[批]消水除湿,尤解杨梅结毒。

土茯苓专入胃、肝,兼入肾、肠。甘淡气平,功有等于萆?,治能除湿消不,去清分浊,然此尤解杨梅疮毒。盖杨梅疮多由岚瘴熏蒸,与淫秽湿热之邪交互而成。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蓄积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证多属阳明胃、厥阴肝,而兼及他经。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发于两角。若用轻粉劫剂,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骨挛拘,发为结痛,遂成痼疾。时珍曰:水银性走而不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骨失其所养,营卫不从,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痼疾。须用此一两,外用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人参、当归各七分,日服三剂。时珍曰:用此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健,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症多愈。又云,此名搜风解毒汤,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忌饮茶、酒、肉、面、盐、醋,并戒房劳百日,渴饮土茯苓汤半月方愈,取其湿热斯除,而浊阴得解矣。

《得配本草》:忌铁器、发物及牛羊鸡鹅鱼肉、烧酒、法面、房劳。

甘、淡,入足阳明、厥阴经气分。理浊分清。去风除湿。专疗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恶疮,即杨梅毒疮。

《本草分经》:甘、淡,平。去阳明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泻。治杨梅疮毒。误服轻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轻粉之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土茯苓有解毒作用,土茯苓可拮抗汞毒性及祛汞作用,又对棉酚毒也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粗黄酮类。

2.  土茯苓有抗肿瘤作用。

3.  土茯苓有利尿作用。

4.  土茯苓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情况下,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因而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  土茯苓有镇痛作用。

6.  土茯苓有β-受体阻滞样作用。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预防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并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在豚鼠左房肌条实验显示,其可使异丙肾上腺素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其作用形成与普萘洛尔相似。

7.  土茯苓有保护心肌作用。赤土茯苓甙给小鼠灌胃,可降低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改善心肌超微结构。

8.  土茯苓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9.  土茯苓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影响。土茯苓水提物在抗原致敏后及攻击后给药均明显抑制Pi-Cry Chloride(Pc)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的足趾反应,其中攻击后给药作用较强。土茯苓还明显地抑制二甲苯所至的耳壳及蛋清所至的小鼠足趾炎症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鱼  腥  草(《名医别录》)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均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福建、贵州等地。原植物生于沟边、溪边或潮湿的林下。喜温暖湿润的低地,忌旱、耐寒、怕强光,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临床用名有鱼腥草、鲜鱼腥草。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

《本经逢原》:鱼腥草方药罕用,近世仅以煎汤熏涤痔疮,及敷恶疮白秃。又治咽喉乳蛾,捣取自然汁,灌吐顽痰殊效。《别录》主蠼螋尿疮,又云多食气喘,患脚气人勿食。《千金》言:素有脚气人食之,一生不愈。时珍云: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痁疾,解硇毒。合上诸治,总不出辟诸虫毒疮毒,即治痔疮,亦是湿热生虫之患,专取秽恶之气,以治秽恶之疾,同气相感之力也。

《本草分经》:辛,微寒。泻热解毒,治疮,断痁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鱼腥草有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作用。鱼腥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杆菌、施氏杆菌、福氏杆菌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肝病毒、亚洲甲型京科68-1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ECHO11病毒(孤儿病毒)的细胞病变。鱼腥草蒸馏液对HSV-1、流感病毒和HIV有直接抑制作用。从鱼腥草提取出一种油状物质,对许多微生物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特别对于酵母菌及霉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  鱼腥草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鱼腥草煎剂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外周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3.  鱼腥草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4.  鱼腥草有抗过敏和平喘作用。

5.  鱼腥草有抗炎作用。

6.  鱼腥草有利尿作用。鱼腥草能使蟾蜍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

7.  鱼腥草还有镇静、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射   干(《本经》)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草原、田野旷地、杂林林缘。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临床用名射干。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名医别录》:微温,有毒。主治老血在心肝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气,久服令人虚。

《药性论》:使,有小毒。能治喉痹水浆不入,能通女人月闭,治疰气,消瘀血。

《日华子本草》:消痰,破癥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瘕,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

《开宝本草》:味苦,平、微温,有毒。疗老血在心肝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久服令人虚。

《本草衍义》:今治肺气、喉痹为佳。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咳逆上气,喉闭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

《衍义》云:治肺气喉痹为佳。

仲景治咽中动气或闭塞,乌扇汤中用。

《时习》云:仲景射干汤用之。

《心》云:去胃痈。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而有水与火。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便毒,此足厥阴湿气因疲劳而发。取射干三寸与生姜同煎,食前服,利三两行,效。又治喉痛,切一片含之,效

《外台》云:治喉痹甚捷。

《本草发挥》:洁古云:射干苦,阳中阴也。去胃中痈疮。

《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千金》治喉痹有乌扇膏。仲景《匮》治咳而止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癥瘕自除矣。

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

寒,多服泻人。

《本草经疏》:射干禀金气而兼火,火金相搏则辛而有毒,故《本经》谓其味苦平有毒,平亦辛也。《别录》微温。保升:微寒。二说一义,并无异云。洁古:味苦。阳中阴也。入手少阳、少阴、厥阴经。苦能下泄,故善降,兼辛故善散,故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胸中邪逆。既降且散,益以微寒,故主食饮大热。《别录》又主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甄权:主疰气,消瘀血,主女人月闭。日华子主消痰,破癥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寇宗奭:主脉气喉痹为佳。洁古:主胃中痈疮。皆此意也。丹溪:主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足厥阴湿气下流,因疲劳而发为便毒。悉取其泄热散结之力耳。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简误:射干虽能降手少阳、厥阴相火,泄热散结,消肿痛,然无益阴之性。故《别录》云:久服令人虚。凡脾胃薄弱,脏寒气血虚人,病无实热者,禁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微温。属金、有木与水、炎。阴中阳也。无毒。散结气旋平痈毒,逐瘀血竟通月经。止喉痹刺疼,驱口热秽臭。去因劳而发之湿热,溃硬肿殊功;行太阴厥阴之积痰,消突核甚捷。仍治胸满气胀,更疗咳急涎多。

《本草乘雅》:冬至射干生,为阳气始生,律名射出也。药对云:立春射干、木兰先生。为柴胡、半夏使,合入足少阴、少阳,枢机之气分药也。故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及不得消息,此少阴不能转阖与开也。主结气腹中邪逆,及食饮大热,此少阳不能转开与阖也。但气味苦平,君相二火为化者,莫不相宜,以苦待化,以平从枢故也。

少阴枢化曰君火,少阳枢化曰相火,平固从枢,苦则待化。

《药性解》:射干,味苦,性微温,有毒,入肺、肝、脾三经。主咳逆上气、咽喉诸证,开胃进食,镇肝明目,消痈毒,逐瘀血,通月经,行积痰,使结核自消。又肝经湿气,因疲劳而发便毒者,取三寸与生姜同煎服,利两三利效。

按:射干温能下气行血,宜入肺肝;苦能消痰,宜入脾经。久服令人虚。

《景岳全书》:味苦,微寒,有毒。阴也,降也。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疼,散结气不得息,除胸腹邪热胀满,清肝明目,消积痰结核,痃癖热疝,降实火,利大肠,消瘀血,通女人经闭。苦酒磨涂,可消肿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3 03:28 , Processed in 0.29735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