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不思议

[禅修]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於此法、律中乃有此等八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到這些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吉祥經[1]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答林給孤獨園。
當時,在深夜,有位容色殊勝的天人照亮了整座揭答林,來到世尊之處。來到之後,禮敬世尊,然後站在一邊。站在一邊的那位天人以偈頌對世尊說:
“眾多天與人,思惟諸吉祥,
希望得福祉,請說最吉祥。”

[世尊說:]
“不親近愚人,應親近智者,
  敬奉可敬者,此為最吉祥。

居住適宜處,往昔曾修福,
自立正志願,此為最吉祥。

博學技術精,善學於律儀,
所說皆善語,此為最吉祥。
奉侍父母親,愛護妻與子,
做事不混亂,此為最吉祥。

佈施與法行,接濟諸親族,
行為無過失,此為最吉祥。

遠離.離惡事,自製不飲酒,
於法不放逸,此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虛,知足與感恩,
適時聽聞法,此為最吉祥。

忍耐與柔順,得見諸沙門,
適時討論法,此為最吉祥。

苦行與梵行,徹見諸聖諦,
證悟於涅盤,此為最吉祥。

接觸世間法,心毫不動搖,
無愁.無染.安,此為最吉祥。

依此實行後,各處無能勝,
一切處平安,是其最吉祥。”



[1] 大吉祥经 (Mahàmaïgalasuttaü):译自《小诵5》、《经集2.4》。为南传上座部佛教最受欢迎及最主要的护卫经之一。
在经中佛陀教导了三十八种吉祥事。这三十八种吉祥事是在家众和出家众的行为准则与身心指南。直至今天,这些教导仍然对提升现代人(无论他是否佛教徒)的道德品质、心灵素养和生活品味有很大的帮助。传统上,念诵该经作为祈愿吉祥、祝福之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寶經[1][世尊說:]
凡會集此諸鬼神,
無論地居或空居,
願一切鬼神歡喜,
請恭敬聆聽所說。

故一切鬼神傾聽:
散播慈愛給人類,
日夜持來獻供者,
故應保護莫放逸。

所有此.他世財富,
或於天界殊勝寶,
無有等同如來者——
此乃佛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離貪.不死.殊勝,
得定釋迦牟尼證,

無有等同彼法者——
此乃法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最勝佛所贊清淨,
謂為無間三摩地,
不見等同該定者——
此乃法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為諸善士稱讚者,
他們乃四雙八輩,
善至弟子應供養,
佈施於此得大果——
此乃僧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以堅固意.善用者,
苟答馬教中離欲,
彼達利得.入不死,
無償獲得享寂滅——
此乃僧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猶如帝柱依地立,
四面來風不動搖;
我說譬如善男子,
決定見諸聖諦者——
此乃僧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凡明瞭諸聖諦者,
由深慧者所善說,
即使他們極放逸,
亦不再受第八有——
此乃僧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彼成就見之同時,
實已斷除三種法:
有身邪見與懷疑、
戒禁取乃至其餘;
他已解脫四惡趣,
不可能造六逆罪——
此乃僧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即使他造作惡業,
由身或語或心念,
不可能將它覆藏,
謂見道者不可能——
此乃僧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猶如熱季第一月,
花開林中樹叢上;
譬如所示最上法,
導向涅盤至上利——
此乃佛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最勝者知..持勝,
無上者教示勝法——
此乃佛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已盡舊者新不生,
于未來有心離染,
彼盡種子不增欲,
諸賢寂滅如此燈——
此乃僧之殊勝寶,
以此實語願安樂!

[沙咖天帝說:]
凡會集此諸鬼神,
無論地居或空居,
天人敬奉如來佛,
我等禮敬願安樂!

凡會集此諸鬼神,
無論地居或空居,
天人敬奉如來法,
我等禮敬願安樂!

集會在此諸鬼神,
無論地居或空居,
天人敬奉如來僧,
我等禮敬願安樂!






[1] 宝经 (Ratanasuttaü):译自《小诵6》、《经集2.1》。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最主要护卫经之一。
该经共有十七首偈颂,前面两首是佛陀吩咐诸鬼神应认真聆听此经并保护人类。中间十二首偈颂为称颂佛、法、僧三宝的功德,透过称颂三宝功德的真实语来祝愿一切有情安乐。最后的三首偈颂为沙咖天帝(Sakka devànaminda,帝释天王)所说。传统上相信念诵该经能起到驱除疾疫、灾难和非人之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應作慈愛經[1]善求義利、領悟寂靜境界後應當作:
有能力,正直,誠實,順從,柔和,不驕慢;

知足,易扶養,少事務,生活簡樸,
諸根寂靜,賢明,不無禮與不貪著居家;

只要會遭智者譴責,即使是小事也不做。
願一切有情幸福、安穩!自有其樂!

凡所有的有情生類,動搖的或不動的,毫無遺漏,
長的或大的,中的、短的、細的或粗的,

凡是見到的或沒見到的,住在遠方或近處的,
已生的或尋求出生的,願一切有情自有其樂!

不要有人欺騙他人,不要輕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不要以忿怒、瞋恚想,而彼此希望對方受苦!

正如母親對待自己的兒子,會以生命保護唯一的兒子;

也如此對一切生類培育無量之心!

以慈愛對一切世界培育無量之心,
上方、下方及四方,無障礙、無怨恨、無敵對!

站立、行走、坐著或躺臥,只要他離開睡眠,
皆應確立如此之念,這是他們於此所說的梵住。

不接受邪見,持戒,具足徹見,
調伏對諸欲的貪求,確定不會再投胎!



[1] 应作慈爱经 (Karaõãyamettasuttaü):译自《小诵9》、《经集1.8》。缅文版作《慈爱经》,为上座部佛教最受欢迎及最主要的护卫经之一。
 本经只有十首偈颂。开头两首半偈颂教导善巧于修行利益者应具足的十五种素质,中间六首半教导散播慈爱的各种方法,最后一首教导以慈心禅那为基础修观乃至证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0-22 23:36 编辑

Sikkhàpadavaggo




學處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第一節、皈戒淺釋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1]的傳統,要成為一位在家弟子,必須受持三皈依以及五戒。
皈依,巴厘語saraõa,直譯為庇護所,避難所。佛弟子皈依的對象有三種,稱為“三皈依”(tisaraõa)或“皈依三寶”。三寶:佛(buddha)、法(dhamma)、僧(saïgha,僧團)。皈依三寶是指以佛、法、僧作為皈依處或庇護所。
對佛、法、僧三寶生起淨信心的男女信眾必須求受三皈依和五戒,如此才算正式成為佛教徒。


[1] 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àda由印度本土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的佛教,也简称“南传佛教”。因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àëi-bhàsà)又称“巴利语系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坚持传承和保守佛陀的原本教法,只相信和崇敬佛、法、僧三宝,传诵与尊奉巴利语律、经、论三藏,依照八圣道、戒定慧、四念处等方法禅修,大多数人致力于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证悟涅槃。
传统上,南传上座部佛教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持三皈依和五戒的在家男眾稱為近事男(upàsaka,優婆塞),或淨信男,清信士。女眾則稱為近事女(upàsikà,優婆夷),或淨信女。
同時,三皈依也是一切戒法的根本,無論是在家的五戒、八戒、十戒法,還是出家的沙馬內拉[1]十戒法,皆是在念誦三皈依完結時成立的。甚至在佛陀尚未授權僧團可舉行授具足戒甘馬[2]接納新成員之前,想要在世尊正法、律中出家的善男子也是通過念誦三皈依受具足戒成為比庫的。



[1] 沙马内拉:为巴利语sàmaõera音译。是指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持十戒之男子。汉传佛教依梵语 ÷ràmaõeraka讹略为“沙弥

[2] 甘马巴利语kamma译,意为业,行为。以译音出现时,则专指僧团的表决会议。汉传佛教依梵语karma音译为“羯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皈依三寶,表示一個人在信仰上接受佛教,以佛、法、僧為唯一信仰。而作為一名在家佛弟子,最基本的行為規範是五戒。

戒,巴厘語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
  《清淨道論》中解釋:“以什麼意思為戒呢?以戒行之義為戒。為何稱為戒?正持(samàdhànaü)——以身業等好習慣的無雜亂性之義;或確持(upadhàraõaü)——以住立於善法的持續性之義。這兩種意思實是通曉語法者所允許。但也有人以頭義為戒,以清涼義為戒,用如是等方式來解釋其義。”(Vm.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將“戒”片面地理解為消極的禁戒,認為受了戒就不自由,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然而,從“戒”的原意來看,它卻是主動地培育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善的品德、素養。故此,“戒”也是“學處”的同義詞。
學處,巴厘語sikkhàpada,或譯作學足。sikkhà意為學,學習,訓練;pada意為足,處所。學處亦即是學習規則,戒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戒(pa¤casãla),即五條學處,五項行為規範。它們通過遠離、避免五種不良的行為來達成,即遠離殺生、遠離不與取、遠離欲邪行、遠離虛妄語和遠離放逸之因的諸酒類。
這五戒是一切在家佛弟子都應當遵行的。如果一名居士故意違犯了五戒中的任何一條學處,則該學處將成為無效。如果他想繼續持守完整的五戒,則必須重新再受三皈依以及五戒。[1]



[1] 正如在受皈戒时在家居士主动表达其愿意接受这些行为规范:我愿遵守避免杀生等这些学习规则。假如他后来故意违犯了这些学处,即意味着他已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这即是导致其戒失效的原因。上座部佛教并没有要求在家人在违犯学处后必须忏悔的做法,若他想继续接受这些训练规则,只需再次表达受持五戒的意愿即可。为此,我们在后面将为居士们提供自己在家中受持三皈五戒及八戒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9 03:35 , Processed in 0.23291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