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我来了

[佛教文化] 329个佛经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子佛法

影子佛法
从前,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城里,有四个居士对于道人的修行十分景仰,他们固定到寺里请法,并且各自供养一位道人。

平日,四位道人分别前往不同的地点弘法度众,一人到帝释天宫,一人至海龙王宫,一人到金翅鸟居住的地方,另一人则在世间的王宫中。四位居士常目睹道人们带回的奇珍异品,对于道人们弘法的处所更是向往不已。这一天,他们相互谈论着自己的志向。一位说:‘我希望将来能生到帝释天宫。’一位则说:‘我希望成为海中的龙王。’另一位说:‘我希望以后成为金翅鸟王。’还有一位说:‘我希望在人间成为国王。’

果然,四位居士往生后都实现了各自的心愿,成为四个地方的领导者。由于过往的薰习,他们仍不忘精进修行。有一天,四位不约而同来到了摩竭王的后花园,他们各自在园中的树下静坐,专注地思惟法义。经一日一夜后,四位聚在一块儿讨论了起来,他们谈心得、聊近况……此刻,摩竭王正好来到后花园,当看到这四位‘贵客’时,他惊讶又好奇地上前一探究竟。四位向摩竭王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又继续着被打断的话题──谁的工夫最好。

人王说:‘我所坐的位置最接近花园外,虽然外头有吵杂的响声,但我仍不为所动,所以我的工夫第一!’天王一听,跟着说道:‘我在天上住着七宝宫殿,纵使有貌美的天女、歌舞妓乐的享乐,我却一点都不想念,而能在此专心用功,所以应该是最有工夫的!’金翅鸟王说:‘我最大的喜好是食用龙肉,这对我而言更甚于五欲的享受,但今天我却能与龙王共处,而且丝毫不起恶念,我的工夫才是第一!’最后,龙王不甘示弱地表示:‘龙肉一向被金翅鸟视作美味,我们龙类只要看到金翅鸟就惊恐不已,然而,直到现在我仍然毫无畏惧之意,我坚定受法的心早已超越生死,可见得我应该是第一!’

四王各自坚持己见,谁也不服谁,摩竭王便说:‘大家别再争了,我的国内有一名智慧很高的臣子,请他来裁决看看谁才是第一,各位意下如何?’于是,他们接受了摩竭王的建议。大臣听过四王的见解后,挂起了青、黄、白、黑四种不同颜色的丝带,并且问四王:‘这四条丝带在空中有何不同?’四王异口同声答道:‘颜色不一样啊!’大臣又问:‘那么,地上的影子有颜色的差异吗?’四王一下怔住了。臣子继续说道:‘如同这四种不同颜色的丝带,四位大王虽各有不同的色身和体验,但对法的坚定之心是一样的,就好比地上的影子,没有颜色的差别。’大臣巧妙的譬喻,撬开了四王的迷执,他们个个心开意解、充满法喜,也于当下证得道眼。

省思——

个人修为的高下,存乎一心,若于外相取着分别,则与大道相去远矣。《六祖坛经》云:‘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放下迷执,方能认清真相,进而开显本具的智慧德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忍辱仙人

忍辱仙人
从前有一位在深山苦行的行者,每天靠着野果泉水充饥裹腹。由于不断地精进用功,所以身心清净,烦恼消除,一切诸天鬼神都对他非常赞叹和恭敬,整个国家也都因此富饶安乐,风调雨顺。

有一天,国王到山里打猎,循着足迹来到了修行人的地方。国王询问着鹿群的去向,但修行人默默思惟着:‘众生无不贪生怕死,如果我告诉大王答案,不就和他一样残暴不仁;但如果不说,就是欺骗大王。’

心中正在犹豫之际,国王认为行者是在藐视他,竟敢不回答,心中不禁一股怒气上升!国王问:‘你是谁?’修行者回答:‘我是忍辱仙人。’

国王说:‘既然你是忍辱仙人,我就看你忍不忍得了!’丧失理智的大王,说着便拔出刀,砍下行者的右手!鲜血汩汩地自忍辱仙人被砍断的手臂流出。然而,忍辱仙人此时却思惟着:‘我上求佛道、与世无争,大王对我尚且忍心下手,更何况是对老百姓呢?’于是心中暗暗发愿:‘有朝一日,我成道后,一定要先来度大王,不让人民牵连受害。’

国王见他如如不动,觉得奇怪、又感愤怒。再一次问他的名字,他仍然坚毅地回答:‘我是忍辱仙人。’

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之际,忍辱仙人不但手全被砍断,连脚、耳、鼻都被砍下,血流如注,痛苦非常。

这时,忽然天地震动,众神愤慨,可以说是天怒人怨,鬼神们都想要来毁掉这个国家,以谴责国王的罪行。但,忍辱仙人却劝阻着,说道:‘这是由于往昔无数劫中,我因不奉行佛教,残害过他,所以今日才会有这样的果报,如果今日报复,冤结就没有结束的一天啊!’

百姓们知道了这件事情,都非常痛恨大王的暴行。

忍辱仙人却说:‘虽然大王这样待我,但其实我内心却是十分哀愍他,就如同慈母怜念自己的孩子一般,我的心中对他不曾怀有怨怼。若我所说真实不虚,我的身体将即时平复!’

当下,忍辱仙人的身体真的回复如往昔一样,毫无损伤。众人对于其德行,莫不称叹钦仰。

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的前身。

原公案出自《六度集经》卷五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忍辱太子

忍辱太子
在毗婆尸佛时候,婆罗奈国的国王,聪慧贤能,很受国人尊敬。可是国王没有子女,这使国王很忧郁。后来经过十二年不懈地向天神祈祷,王后终于生了一个男孩。

这男孩生来心地慈善,相貌和悦,具备大人物的面相。国王欢喜异常,召集群臣为太子占卜凶吉,并给他起名叫忍辱。

忍辱太子逐渐长大,乐善好施,对众生尽施仁慈之心。当时国内有一个奸臣看到太子如此贤德,很是嫉妒,总想除掉他。这时国王突然患了重病,危在旦夕。国中上下都为国王的性命担忧,忍辱太子召集父王的群臣说:“父王的病情非常危险,我们应当想办法,挽救他的生命,众人有何办法呢?”

众大臣回答道:“灵丹妙药难以得到,国王的生命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

看到众人都没有挽救的办法,太子悲痛得晕倒在地。

那个奸臣看到这一切,心中暗喜,心想:这正是除掉太子的好机会呀!于是当太子苏醒过来之后,便向太子献计:“要想治好国王的病,需要一种药,不过,这种药太难得到了。”

太子连忙问道:“是什么奇妙的药呢?”

奸臣回答道:“是无嗔之人的眼睛和骨髓,如果能得到这种药,国王的病必然会痊愈的。”太子听后若有所思,自语道:“我好像就是这样的人。”

太子回到住所,立即去向母亲辞别,然后召集所有的大臣宣布说:“父王病重,危在旦夕,可国家的百姓不能失去他的统领。所以我要贡献自己,使父王得以康复。”说完便叫来旃陀罗,命他将自己的身骨砸碎,取其精髓,并剜取双眼,给国王治病。

众大臣看到这一切,更加佩服太子,深为他舍身救父的行为所感动,急忙将骨髓和双眼捣在一起,捧给了国王。国王服后,病果然即刻痊愈了!

吃过药,国王问众大臣:“这是什么药,怎么如此奇妙?竟能这样迅速地解除我的病痛!”

众大臣回答道:“这药是太子制做的。”

国王这才想起太子并未在他的身旁,忙问众臣道:“太子现在何处呢?”

大臣们悲声答道:“他在自己的住所,身体已经损伤不堪,想是活不了多久了。”国王听后放声大哭,立即赶往太子的住所。可是,太子已经逝去了。

王后此时也赶到太子的住所,一进门便扑到太子的尸体上,抱住他懊悔地哭道:“我有宿罪,应当丧失性命,怎么让我的儿子替我去死呢?”

于是,国王便用牛头檀香木建筑阁楼,将太子的尸体保护起来,将他的遗骨,分别放在七座宝塔中。
发表于 2011-4-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1-4-2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1-4-2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看完了,感恩楼主师兄!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hoenixxxx 于 2011-4-29 11:10 发表
全部看完了,感恩楼主师兄!
阿弥陀佛!随喜师兄!呵呵,全文还没有发完呢,欢迎师兄继续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忍辱度无极

忍辱度无极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一户堆满稻草的人家里,一声响亮的啼声划破这万籁俱寂的长夜。‘哇!哇……!’一个新生的男孩降临人世。可惜,这是一个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的贫穷人家,新生的男孩未曾添加这个家庭任何喜悦,孩子的双亲垂着头低声商量着:‘把这孩儿送走吧!这孩子跟着我们不会幸福呀。’母亲捂着脸,泪水从并合的指间渗出、流下,哽咽地说:‘好吧!那只好将他置于街道旁,希望善心人士能将他带回抚育成人。孩儿,妈不是故意的啊!只是家贫,无奈……’皎白的月光从半掩的窗户泄进房间,映照在孩子纯洁无染的双颊上,童贞的孩子无邪的面颊,尚带着一丝微笑,丝毫不觉至此将展开的乖舛人生。

收养孩子的富豪名为四姓。然而四姓心思反覆,在收养孩子的数月后,妻子有了身孕,便萌生恶念,仅以单薄的布包裹养子,将他弃置坑中。所幸,孩子的福泽深厚,竟感得羊只前来哺乳。当牧羊人早晨见到这孩童时,不禁欣喜地叹道:‘上天怎会将孩子遗留在此呢?’于是将孩子带回抚养。这件事不久即传入四姓富商的耳中,四姓不禁怅然,悔恨交加,于是将孩子要回,继续抚育。

好景不长,数月后,富商的妻子产下了男孩。富商再度心生恶念,将养子弃置于车辆往来的道路当中。隔天,一位商人驾着数百辆的牛车路经此地,由于这养儿的宿世善根福报,所有的牛就在养子被弃置的处所前停了下来。任凭商人如何鞭鞑也不肯前进,商人因而感到怪异便下车查询原由。当商人一见到孩子时,惊呼道:‘上天怎么会将天子留在这呢?’于是抱起孩子,万分爱惜的将孩子带上车。途中,一位孤独无依的老妇人请求商人将孩子交给她抚育,商人便将孩子托付给这位老妇人。没想到,心思不定的四姓富商知道后,又心生悔恨,懊悔交加地以奇珍异宝将孩子换回。

数年后,养子日渐长大,和四姓富商的孩子比较起来,养子较富商的儿子聪慧灵敏,富商渐渐地又萌生杀害养子的念头。然而,孝顺的养子从不因父亲三番两次的恶心而生仇恨,反而更加孝顺富商。再一次地,富商设计欲杀害养子,于是请养子带一封家书至冶金师处所。家书上写着:‘自从这孩子来到我家之后,导致家中疾疫横生,财宝耗尽。见此书后,请遵照占卜师的嘱咐,将他投入火中。’养子持家书走在路上,忽然遇见富商的亲儿子。富商的亲儿子正因之前一场豪赌危及家产,踌躇门前不敢回去,一见养子,高兴地将养子手中的家书抢去,交待养子替其将赌输的钱财赢回,便急忙地替养子将家书送至冶金师处。待富商得知后,赶忙骑上快马欲追回儿子。然而为时已迟,儿子早已被冶金师投入火中,化为灰烬。富商因过度悲愤,身染恶病,日后又一次欲杀害养子失策后,便因极度气愤而死亡。孝顺的养子,反而因富商的亡逝而悲伤不已,孝顺地追慕在坟侧,并且经营产业,清偿债务,安养照顾家眷,侍奉养母丝毫不敢懈怠,他的孝行、不念养父不义的心量,因此在全国传为佳话。

原公案出自《六度集经》

省思——

忍辱能除嗔恚,故事中的养子不因养父三番两次的加害而心生恶念,总能以柔软心、慈悲心来面对,因而感召后来的美誉。

在利害交关时,一般人尚且能忍,何况修行学佛,以智慧慈悲为念之行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得一时之辱,苍穹依旧云淡风轻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忍辱的水牛

忍辱的水牛
久远以前,有一只与众不同的水牛王,它有着庄重的姿态,禀性仁慈善良,富于同情心,品高德重,因此有很多水牛,都纷纷前来归附。一日,水牛王与它的眷属来到一条河边,在这地方有青翠的草可食用,并且地方宽广,能有足够的空间让它们行走,因此便在此安住下来。

河边的另外一旁,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猕猴来到水牛住的地方,见到水牛王气宇不凡,行止安详,又有众多眷属,于是心怀嫉妒,对着水牛王破口大骂,并拿起地上的石头朝着水牛王不停地丢,最后对水牛王说:‘快点离开,这里是我的范围,你赶快带着水牛们离开这里。’水牛王看到这情形,不但没有以恶攻恶,心当中也没有起一点嗔心,态度依然安详自在,默然受之而不加以报复。

过了没多久,另一群牛也来到此处,猕猴看见了一样辱骂,并一把抓起地上的小石头,掷向它们,这群牛看到了水牛王宽大为怀的表现,心中生起尊敬之心,并且效仿水牛王忍辱的精神,也不对猕猴起嗔恨之心,只是安静地离去。

不远处,有一只脱队的小牛,正赶着要追上群牛,它看到了这幕景象,因而当猕猴对它毁骂并也以石砾丢打时,虽然心中怀恨,很想对这只猕猴报复,但是心里想:‘前面的大牛们,遇到猕猴态度如此恶劣,却忍心不动,亦不加以伤害对方,我身为小牛,应该跟大牛学习它们的忍辱精神,不跟这只恶猕猴一般见识。’于是小牛决定不理会猕猴,继续赶路。

水牛王前行不久,经过一片树林,一位游居其中的树神好奇地问水牛王:‘我看到猕猴如此不讲理,对你又骂又打,依你的力量,对付它一定没有问题,而你为什么不还手,给它一点教训,反而默然不应呢?’水牛王回答:‘世间上所有事情皆有因果,猕猴对我谩骂,同样也会对其他动物做出这样的行为,等到恶因缘现前,它的恶报就会现前,看到它不识因果,而不断造恶,对它起慈悲心都恐有不及,怎么忍心加害于它?况且若我真的动手,依我力量如此大,一下子就将它致命,那自己将来也会遭受恶报,所以忍辱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保障。’这只水牛王即是释迦牟尼佛修菩萨行时之化现。

由于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中常行忍辱、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最后终能圆满佛果。

省思——

忍辱能熄灭心中嗔火,产生定力和智慧,况且他人看到自己能忍的德行,亦即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大众正面的影响,无形当中就是在行菩萨道,不仅自利,又能利他。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胎六年

怀胎六年
释迦牟尼佛在未出家这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悉达多。太子的父亲是净饭王,即迦毗罗卫国的国君。净饭王宽厚、仁慈,全国臣民十分爱戴他。

净饭王的妻子摩耶夫人,具有很高的智慧,她具备所有的美德,且才华横溢,性情温和,纯洁无瑕,深受人民的尊重。

摩耶夫人在恬静的环境中,由右胁生出太子悉达多。太子的降生给全国增添了福德与欢乐。但太子出生不久,王后摩耶夫人便离开人世,升入天界。

王后的亲妹妹波者波提将悉达多太子抚养成人,国王又立波者波提夫人为王后。

悉达多自幼智慧超人,国王敬请全国最好的老师教太子武艺、哲学、数学、医学、工巧及其它知识。太子文武全才,他的才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人。

悉达多太子长大成人后,力挫群雄,以其无可比拟的才华战胜诸国太子,得以迎娶绝世佳人耶输陀罗公主为妻,立为太子妃。

悉达多太子有两位夫人。一名够毗耶,一名耶输陀罗。够毗耶是宝女,所以不曾怀孕。耶输陀罗则从悉达多太子修菩萨行,出家之夜起,便觉自己已身怀有孕了。

耶输陀罗太子妃怀身孕六年不产,众人都议论太子妃,说道:。太子出家修菩萨行,太子妃怎么会怀孕呢?难道太子妃品行不端吗?”

耶输陀罗公主面对众人的议论,义正辞严地宣誓:“我无他罪,我所怀子确实是太子遗留之体!”

诸家族人都说:“那为什么久不生产,太子离家六年,你才怀孕呢?”

耶输陀罗太子妃回答说:“这不是我所能明白和说清的。”

诸释迦众人聚会商议此事,都诽谤太子妃与他人不轨而怀胎,想禀告净饭王,并狠狠地治耶输陀罗的罪。

够毗耶太子妃便向净饭王说:“我经常与耶输陀罗共住一室,我为她做证,她确实无罪。众人议论皆属诽谤。等待她生下孩子,看孩子与悉达多太子相似否,到时再处置她也不晚呀。父王,您一定要分清是非啊!”

净饭王素知儿媳品格高贵,行为端正,故相信公主是被诽谤,净饭王宽厚处之,众族人也就不敢再有所举动。等到悉达多太子成佛之夜,罗睺罗诞生了。

净饭王因太子出家,非常悲哀,时时思念出家苦行的儿子。净饭王见到刚刚出生的孙子,极像他的父亲悉达多太子,爱怜孙子如珍宝,以至忘记了因太子出家给他带来的忧伤。

净饭王告诉群臣说:“我的儿子出家至今未归,今得其子与父无异。耶输陀罗,我的儿媳品行端正,为国生子,其功莫大,以后再不可诽谤太了妃!”

举国上下皆大欢喜,庆贺罗睺罗的诞生。耶输陀罗公主终于得以昭雪。

悉达多太子修行成佛以后,为度父母及本国众生,回到故国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思儿心切,已白发苍苍。闻儿子回到故土,欣喜异常。耶输陀罗公主常独守内宫,思念夫君,日日祈祷,得知太子成佛归来,更是悲喜交加。儿子罗睺罗年已七岁,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释迦牟尼佛。

佛回到迦毗罗卫国,度化众生,法轮常转,开启智慧。当时,净饭王及耶陀公主,常请佛入王宫饮食。

耶输陀罗精心准备了一百味欢喜丸欲敬献佛陀。也将百味欢喜丸交给儿子罗睺罗,让罗睺罗捧持献给父亲。

佛用神力变化为五百罗汉,个个皆如佛形象,与佛无异。罗睺罗年方七岁,从未见过父亲,却持欢喜丸径直走到佛前,奉献给佛祖。

此时佛收摄神力,又恢复比丘相,诸罗汉钵内皆空,唯见佛钵内装满欢喜丸。

耶输陀罗见儿子与夫君如此相知,想起自己曾蒙受的不白之冤,恭敬地问佛陀道:“我以前因为什么因缘怀孕六年?”

佛回答道:“罗睺罗前世时,曾做国王。当时有一位五通仙人来到王国,对国王说道,‘闻王以法治贼,请您治我罪!我总是偷用王水,用王杨枝。’

“国王说道:‘我刚刚登上国王尊位,今有水和杨枝,施于一切。’

“仙人道:‘国王虽已施杨枝与水,但我心不安,愿王治罪,不要让我以后有因果罪业之报。’

“国王说道:‘如果你一定让我治你的罪,可稍等片刻,待我从宫中返回时再说。’

“国王入宫六日方出,仙人在外饥渴难忍。仙人见王出宫,说道:‘恐怕国王是以此方法治我之罪吧?’

“国王出宫,仙人辞谢离去。由此因缘,五百世后,罗睺罗得六年在胎之果报。”

欢喜首鹦鹉

在过去久远劫前,有一只名叫欢喜首的鹦鹉,它与许多鸟兽同住在雪山对面的大竹林中。有一天,竹林里起了大火,火苗迅速地漫延开来,竹林一下子就成了一片火海。由于火势猛烈,鸟兽们都非常害怕,惊惶恐怖地四处逃窜。

眼见这一幕,欢喜首当下生起悲悯之心,勇敢地飞向前方的一处大海去取水。尽管大海距此遥远,竹林面积广大,欢喜首仍不舍林中的鸟兽同伴们,毅然决然地往大海处飞去。欢喜首飞到了海面时,将它的翅膀沾湿,再回到竹林中,用它沾湿的翅膀朝竹林的上空振动,把翅膀上微少的水滴洒向已成火海的林中,希望熄灭这场大火。就这样,它不停地在大海与竹林间往返奔波着。

‘碰!’此时忉利天宫有大震动,天主释提桓因深感惊讶: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忉利天宫发生这么大的震动?于是用天眼观察,当释提桓因看到鹦鹉正在救火的景象时,露出诧异的神情,深受感动地想着:‘这种事情,只有真正发心的菩萨才做得到啊!’

于是,释提桓因以神通力来到了欢喜首的面前,释提桓因对欢喜首说:‘这片竹林,有数千万里这么广大;你用翅膀所沾到的水也不过几滴而已,要想熄灭这场大火是很困难的!’欢喜首回答:‘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这个心愿,精进努力一定可以灭掉这场大火;如果牺牲了性命而大火仍未熄灭,为了这竹林中的一切生灵,我愿意来生再继续灭火,直到大火熄灭为止!’

释提桓因被欢喜首的悲心及精进的行动力所感动,立刻用神通力降下大雨,而这场火也迅速的被熄灭了。

省思——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国父曾说过:‘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张最美的蓝图,它让每一个人都有迈向成功的使命感。然而成功并非一蹴可几,必须靠自己一点一滴去累积,一步一脚印的努力,方能达到目的地。

难、不难?看看自己能不能精进不懈,坚持到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3:56 , Processed in 0.256157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