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不思议

[佛经佛典] 《解深密经》白话翻译——唯识宗必读经典(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05 编辑

原典
  善男子!若诸有情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熟相续,无多胜解,未集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常安住自见取中。
  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不能如实解我甚深密意言说,亦於此法不生信解,於是法中起非法想,於是义中起非义想,於是法中执为非法,於是义中执为非义;唱如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作此解已,於是经典诽谤毁骂,拨为虚伪,以无量门毁灭摧伏如是经典,於诸信解此经典者起怨家想,彼先为诸业障所障,由此因缘,复为如是业障所障,如是业障初易施设,乃至齐於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无有出期①。
  善男子!如是於我善说善制法毗奈耶最极清净意乐所说善教法中,有如是等诸有情类意解种种差别可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诸法皆无性,无生无灭本来寂,
  诸法自性恒涅盘,谁有智言无密意。
  相生胜义无自性,如是我皆已显示,
  若不知佛此密意,失坏正道不能往。
  依诸净道清净者,惟依此一无第二,
  故於其中立一乘,非有情性无差别。
  众生界中无量生,惟度一身趣寂灭,
  大悲勇猛证涅盘,不舍众生甚难得。
  微妙难思无漏界②,於中解脱等无差,
  一切义成离惑苦,二种异说谓常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05 编辑

注释
  ①无有出期:慧景认为这一段经文辨别了四种人对佛陀「无实体性」教法的态度,其说较善,今录之如下:「前二不迷。第一人者,谓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闻如是法如实解了,乃至现等正觉。第二人者,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乃至未能积集上品资粮,其性质直,虽无力思择而不安自见取中,乃至唯是微细详审明智所知,我何能解,自轻而住。第三人者,谓诸有情乃至未能积集上品资粮,非质直性,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住自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於我甚深密意言说无力解了,虽生信解,随言执著,谓一切法决定无性不生不灭,由此获得无见无相见,拨一切相是无相,拨遍计所执依他圆成实相,依彼二性施设遍计所执,既拨无二性故,亦拨无遍计所执等者,此如三论学者,著於空见,名恶取空,虽於我法起於法想者,亦信无性之教法也,而非义中起於义想者,俱遣遍计所执不空余之二性,而於余之二性不空义中起於空想;乃至虽於教法生信故,福德增长,然於非义起执著故退失智慧;次明其人有二弟子,初其一同师见,第二弟子过其师见,於其教法亦拨不信,谓闻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等便生恐惧,言非佛语,是魔所说、作此解已,於诸圣典诽谤毁骂等。第四人,若谓众生未种善根乃至性非质直,住自见取,彼闻是法不生信解,起非法想,起非义想,乃至拨为虚伪。」
  总起来说,第一种人不仅信仰佛陀「无实体性」的教法,而且运用理性如实通达了这一教法;第二种人信仰「无实体性」的教法,同时承认自己理性能力的浅薄,不足於评判这一深奥教法;第三种人错误地运用了自己的理性能力,导致对「无实体性」教法的重大误解;第四种人是自我偏见极其强烈的人,他们根本不相信这一教法是佛所说,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信仰佛陀的任何其他教法。
  ②无漏界:完全解除了痛苦烦恼、绝无错失缺陷的最高生命境界。漏,漏失之义,即指由於生命行为上的错误,导致生命漏失到痛苦烦恼的世俗状态;无漏,则指彻底消除了生存行为上的错误,生命再不致於漏失而流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06 编辑

译文
  当时,胜义生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诸佛富於意蕴的教法语言的确奇特、少见,它是微妙的,它是一切言说中最微妙的:它是深刻的,它是一切言说中至为深刻的:它是难凭知性去透彻理解的,在人类的一切语言系统中,佛的语言是最难用知性来理解的。
  世尊!根据我的体会,您这些说法的真正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物质聚集体」这样一 类事物,包括「物质聚集体」的自身特性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物质聚集体」的产生、消亡、以及物质聚集体所引起的痛苦烦恼之解除与详细知识等等,包括这些事物的自身特性以及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那么,这些以语言概念来描述的事物特性,一旦被意识执著为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後,就被称为「意识之外独立实体的存在样态」,您就是针对存在的这一样态来成立「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的。那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本身,就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来成立「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以及「超越的存在本性」方面之学理:根据我现在理解到的佛陀教法之真实意蕴,我敢说,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处处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存在之一切活动中都彻底排除了「实体」的任何存在性,这个绝对没有任何实体的存在状态,而在一切生命活动中突破实体执著後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作为净化後的精神结构之认识对象,就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超越的存在本性」的另一方面的学理。
  对於「物质聚集体」的理解是这样,对於构造有情生命的其他几个成分聚集体也应这样理解:对於构造身心的各类成分的理解是这样,对於构造认识活动的十二个因素及其他方面也应这样理解;同样道理,对於生命流转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及其各方面也可作类似的观察:对於四种资生方式以及每一种资生方式中的各方面也可作类似的观察:对於构造有情身体的坚硬物质元素、流动物质元素、湿润物质元素、燥热物质元素以及空间框架、心识活动等六项事物以及每一样事物的各方面也都可以作类似的观察,广而言之,对於构造宇宙万象的十八种事物以及每一种事物各方面也都可以据此类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06 编辑

根据我现在对佛陀教法真实意义的领会,那么,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第一条真理,生命是痛苦的]  以及关於生命痛苦现象的「详细知识」等等事物,或者指谓其各自的特性,或者指谓其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这样假借语言概念所成立的事物,一旦被意识当作认知对象予以实体化之後,就叫做「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您就是根
  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下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的。那被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本身就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以及「超越的存在本性」之一个方面的。根据我现在对於佛陀教法真实意义的体会,我敢说,在意识执著的独立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如果能彻底消除虚构实体的存在性,这个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样态,这个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彻底突破主宰性实体观念後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作为净化後的精神结构之认识对象,它就叫做「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超越的存在本性」的另一个方面的。
  像对「生命是痛苦的」这一真理所作的理解那样,对於其他三条真理也可类似理解,像对佛陀教法中「四条真理」所作的理解那样,对於「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培养意志力的方法」、「引发未来一切善行和智慧的心理品性之涵育」、「五种良善心理品性的发掘」、「良善心理品性的深化和提高」、「智慧决择能力的开发」、「通向真理的八条正确生活道路」等等,对於上述种种修行观念,也应在三种存在本性 的学理框架下得到领会。
  根据我现在对佛陀一切教法的理解,那么,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假借语言概念成立「使意识集中的方法」、「使意识集中的方法之功能」、「使意识集中的方法所消除的身心毛病」、「如何从精神分散状态过渡到精神集中状态」、「如何使精神集中的修行状态得以稳定」等等这一类事物 ,包括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它们区别於其他事物的特性,这样成立的事物特性一旦在意识中被实体化後,就叫做「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存在样态」,佛陀就是根据这一样态成立「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的。意识虚构执著的独立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本身就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佛陀就是根据这一样态成立「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以及「超越的存在本性」这一方面的学理。根据我现在对佛陀教法的理解,那么我敢说,假若在意识处处计较处处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彻底排除独立实体的存在性,这个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样态,及在一切生命现象中突破实体执著後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作为净化了的精神结构之认识对象,就叫做「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佛陀就是根据这一存在样态成立那「超越的存在本性」的另一个方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08 编辑

原典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密意语言甚奇,希有乃至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
  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於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①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或自性相,或差别相,假名安立为色蕴生、为色蕴灭、及为色蕴永断、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於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如於色蕴,如是於余蕴皆应广说;如於诸蕴,如是於十二处,一一处中皆应广说;於十二有支,一一支中皆应广说;於四种食,一一食中皆应广说;於六界、十八界,一一界中皆应广说。
  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於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苦谛,苦谛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衣②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於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如於苦谛,如是於余谛皆应广说。如於圣谛,如是於诸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中,一一皆应广说。
  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於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正定,及为正定能治、所治,若正修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於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注释
  ①行相:生命活动现象。
  ②「衣」,他本作「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08 编辑

译文
  世尊!我想用几个比方把您以上教法的真实意蕴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比方说「毗湿缚」这种药物吧,它可以配在一切普通的药方和珍贵的药方中,它的性能中性平和,能调节其他各种药物的药性,使它们能很好地合作,对病人产生理想的医疗效果。佛陀关於「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存在实体的存在本性」等等阐释真理最圆满的教法可以放在其他任何说理下圆满的教法经典中,它们不仅不会和後者相悖反,而且可以调和後者的教理性格,使之更能与真理相契合。
  世尊!再拿画彩画来说,人们要在地上画彩画时,先要用粉彩粉刷地面,这一粉彩的底色调将会充满在一切被画成的事物中,调和它们,使各种用笔各种图像拥有某种共同的意蕴:同时,人们对青色、黄色、红色、白色等诸种底色也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精心选择,这是因为,具体底色的选择作为整个画面的衬托,将使彩画成的事物在性格上表现出差异性。世尊!您那「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乃至於「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等这些说理圆满的教法,就像是作画时的底色调,把它们放在其他一切说理不圆满的教法经典中,能调和後者,使之更能与真理相应:同时,参照圆满的教理陈说,我们对那些说理不圆满的教法就能获得更好的理解,因而更能把握住这些教法的特殊性格,包括它们的优点和缺陷。  
  世尊!我想再打个比方。人们都熟知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在一切菜肴中添加一点熟酥之後,那将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同样道理,佛陀把「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乃至於「一切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等这些说理圆满的教法放在其他一切说理不圆满的经典中,那么那些说理不圆满的经典就会与真理更加契合,修行人从中也就能获得更大的喜悦和享受。
  世尊!最後我想提出虚空这个例子来,我们知道,虚空存在於一切地点、一切事物之中,一切地点、一切事物之中都运转著同一个虚空,同时,虚空又不妨碍在它范围之内的存在的一切发挥、活动和作用。同样道理,您关於「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乃至於「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等圆满教法,它们所揭示的隐密意蕴事实上就包含在一切说理不圆满的教法经典之中,它们能调和这些说理不圆满的教法经典,使之更具佛教理念的共通性、普遍性,同时,这又不妨碍人们或者通过修学四种真理摆脱生命活动、或者通过沈思流转生命过程而解脱生命、或者在济生利众的无尽实践中达到最高度的生命自由等等这些具体修行生活的独特性。
  当时佛陀赞叹胜义生菩萨说:好啊,太好了!胜义生!你现在的确已经很好地把握了一切真理教法的深刻蕴味,更难得的是,你还巧妙的借助现实生活中人人习见的平常事例把抽象的教法道理形象化、平实化了。你所举「毗湿缚药」、「杂彩画地」、「熟酥调味」、「虚空覆物」这四个例子都极精彩地道出了圆满教法与非圆满教法二者之间的真实关系。你的理解完全正确,你就应该这样来接受三种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13 编辑

原典
  世尊!譬如毗湿缚药①,一切散药仙药方中皆应安处。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於一切不了义经皆应安处。
  世尊!如彩画地,遍於一切彩画事业皆同一味,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复能显发彩画事业。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於一切不了义经皆同一味,复能显发彼诸经中所不了义。
  世尊!譬如一切成熟珍羞诸饼果内,投之熟酥,更生胜味。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了义言教,置於一切不了义经,生胜欢喜。
  世尊!譬如虚空遍一切处皆同一味,不障一切所作事业。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於一切不了义经皆同一味,不障;切声闻、独觉及诸大众所修事业。
  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叹胜义生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善解如来所说甚深密意言义,复於此义善作譬喻,所谓世间毗湿缚药、杂彩画地、熟酥、虚空。胜义生!如是如是,更无有异,如是如是,汝应受持。

注释
  ①毗湿缚药:药物名,其性平稳调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13 编辑

译文
  胜义生菩萨继续阐说他对佛陀教法真实意蕴的理解,他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最初在婆罗疽斯国的鹿野苑中只为那些要求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以「四种真理」为中心来陈说存在的真实本性。你这一教法虽然珍贵难得,我们现存的生命世界中尚无一人能像您这样讲述关於存在的真理,可是您当时陈说的教法在价值上不是最高的,在内容上不是最包涵的,在说理上也不是最圆满的,是容易引起矛盾、混乱和争论的。
  世尊!您在第二阶段的教化生活中,只为那些以同情济助众生、希望进化成佛的修行人,根据「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这一教法要领,以暗含蕴味的方式来陈说真理,虽然您这一期教法更加珍贵、更加难得,但是它仍然不是价值最高、内容最包涵、说理最圆满的,也容易引起矛盾、混乱和争论。
  世耸!您现在在第三阶段的教化生活中,同时为各种修行倾向的众生,根据「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中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些教法要领,以完全点明、完全揭破的方式来陈说真理』您这期教祛才是最珍贵、最难得的,您今日对存在本性的学理陈说在价值上最高、在内容上最包涵、在陈说的方式上也最圆满,它不会再引起矛盾、混乱和争论,从无穷无尽的过去直到无边无际的未来,世间还从未有人把真理解说得如此圆满。
  世尊!如果修学佛法的善男女们对於您依据「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中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些教法纲领陈说的圆满教法经典,听闻之後能产生信念、书写经典、保护典、供养经典、流通经典,能够读诵其语言、思考其义理,并按照圆满教法所提示的修行方法切切实实地展开自己的修行之路,这将在修行人的现实生命和未来生命中引发出多少善行呢?
  当时佛陀回答胜义生菩萨说:胜义生!此人由之引发的良善行为真是无法用数字计算、无法打比方说明,就好比拿手指上的土跟大地上的土相比,前者还不到後者的百分之一、干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乃至无穷大分之一;或者,这就好比牛蹄印中的水跟东西南北四大海洋中的水相比,前者还不及後者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乃至无穷大分之一。胜义生!我们可以这样说,那些在听闻不圆满教法之後,能够对其教法产生信念乃至於能依其方法展开切实修行,这些人所获得的福果就已经不可思议了,可是它与听闻圆满教法并按照圆满教法所揭示的方法展开切实修行所获得的佛果相比,还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干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乃至无穷大分之一!
  佛说完这些话後,当时胜义生菩萨再度禀告佛陀说:世尊!在研究深刻意蕴的佛教教法中,您以上教诲应当称作什么名字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奉行这一教法?
  佛陀对胜义生菩萨说:胜义生!这叫做「阐说真理最圆满的佛陀教法」。你们应当悉心体会为什么它是所有佛说方式中最为圆满的,并且对於此教法真切的领会奉行。
  在佛陀陈说这个最高最圆满的教法时,与会大众中,有六十万众生激发起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之心:有三十万生命能远离舍弃一切外在对象对心灵的染污,获得如实认识存在本性的正确思维能力:有十五万众生永远摆脱了邪恶情绪、生存行为、生存苦痛等种种染污生命活动的现实作用以及它们积聚在精神结构中的心理潜势力,其心灵得到自由解脱:有七万五千个大修行人对一切存在现象中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的存在实态获得确定无疑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14 编辑

原典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於一时①在婆罗疽斯仙人堕处施鹿林②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③,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於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④,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湼盘,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於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於今第三时中⑤,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如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所说甚深了义言教,闻已信解、书写、护持、供养、流布、受诵、修习、如理思惟,以其修相发起加行,生几所福?
  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胜义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无量无数,难可喻知。吾今为汝略说少分,如爪上土比大地土,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数算计喻邬波尼杀昙⑥分亦不及一,或如牛迹中水比四大海水,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如是於诸不了义经,闻已信解,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获功德,比此所说了义经教,闻已信解所集功德,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说是语已,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於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胜义生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胜义了义之教,於此胜义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胜义了义教时,於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於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永尽诸漏,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7 14:14 编辑

注释
  ①初於一时:指第一期教法。慧景曾这样概括第一期教法的特点:「此即隐密为说依他圆成二性是有,恐增主见,而不为说遍计所执性空,名不了义。」即是说,在初期教法中,佛陀的本意是要阐述因缘而起的生命现象以及存在的真实本性具有存在性。同时,他为了防止一般人陷入否定一切的错误观念中,没有直接标明意识处处计较而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这一期教法是不完善的。
  ②婆罗疽斯仙人堕处施鹿林:婆罗疽斯国又名伽翅国、迦赦国等,佛陀在世时印度十六王国之一,因其都城在婆罗疽斯,故称婆罗疽斯国。婆罗疽斯,即今印度之瓦拉那西市,为佛教和婆罗门教的重要圣地,仙人堕处,即指仙人曾堕落此地;施鹿林,即著名的「鹿野苑」,传说佛陀最初为五比丘阐说四种真理之教法即在此地。
  ③转正法轮:陈说与真理相应的教法。
  ④第二时中:指第二期教法。慧景曾这样概括第二期教法的特点:「为初发趣大乘诸菩萨众破其有执,说大般若诸法空,即是隐密为说遍计所执自性本无,恐增有见,未为说依他圆成二性是有,名未了义。」这是说,在第二期教法中,佛陀的目的是为了破斥菩萨对存在的实体执著,所以他著力阐述了「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这一教法,这就意味著意识之外的独立实体其实是不存在的,然而,他未能明确地阐述生命现象及存在本性的存在性。这一期教法也是不完善的。
  ⑤第三时中:指第三期教法,慧景概括这一期教法的特点说:「以普明了说三性三无性,转正法轮,更无有上。」即是说,第三期教法直接阐明了三种存在样态的理论 :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理论,这一期教法是把存在的不存在性与存在性放在一个圆满的框架裹予以陈说的,所以说是最圆满阐述真理的教法。
  ⑥邬波尼杀昙:数量单位,意为「无穷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0:26 , Processed in 0.23999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