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这种魔叫什么名字呢?就是叫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他使令他的眷属,他的眷属是谁呢?‘如遮文茶’:遮文茶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奴鬼’。怎么叫奴鬼呢?就是做奴隶的鬼神,又叫‘嫉妒鬼’。这个鬼专门妒忌人的,你有什么好事,他就妒忌你。你要学佛嘛,他就不叫你学;你要学好嘛,他就往这坏的地方拉你。所以很坏的,这个鬼!可以说是个坏鬼。

这个住世自在天魔,他叫这种鬼去扰乱这个修定的人。‘及四天王,毗舍童子’:和这四天王的毗舍童子。这个毗舍童子也就是‘毗舍遮’,又叫‘毗舍舍’。这个鬼是专门吃精气的鬼,吃五谷的精气和人的精气。好像男女行性行为这个时候,有一种精气流出来,他都去吃的。所以就在男女性行为那时候,很多鬼在旁边那儿等著吃这个精气哪!很危险的。

‘未发心者’:没有发心的这些个人,‘利其虚明’:贪图他这种虚明,‘食彼精气’:他也不知道毗舍遮童子等,就贪人这个虚明,贪人这种灵性,食彼精气,就吃人这种精气。

‘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或者他没有师父,这个修道的人,就亲自观见了。观见什么呢?‘称执金刚,与汝长命’:他说他就是金刚护法,是金刚神。‘我来干什么来了?我现在就给你长寿了,教你活长年纪。’说完之后,‘现美女身’:就变一个美女,‘盛行贪欲’:这个盛行,就是行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没有完那么多的次数。什么呢?就是这种贪欲、淫欲。

‘未逾年岁,肝脑枯竭’:没有过一年,你说怎么样啊?肝脑枯竭,这个脑枯竭了,可以说是精脑枯竭,他的精、气、神都干了。为什么呢?这太厉害了嘛!

‘盛行’这两个字,这就非同凡响了,不是泛泛的,不是普普通通那种正常化了。所以这盛行贪欲啊,这个要点就在这个地方!

这个美女一定就说:‘啊!男女的事情,你做得越多就越长寿,你的寿命就长了。’谁不知长寿长寿,贪这长寿,变成短寿了,没有过一年,就肝脑枯竭了!

‘口兼独言’:这时候,这个人口里自己和自己讲话,其实他不是和自己讲话,他是和这个魔鬼讲话。‘听若妖魅’:旁人听著,他就好像妖魅说话似的,其实他不是对自己讲话,他就是对著魔鬼讲话,不过你旁人看不见这个魔鬼。这种的魔鬼我都遇著过。

我遇著一个人,天天晚间就有一个女人来找他,白天没有。这个女人一来的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听得见这个女人走路的声音,好像穿著高跟鞋似的,一走,喀登喀登的,踩得楼板响,但是旁人只听见这个响,看不见这个人。那么他呢,这个女人一来了,他也不管有人没人,把衣服脱了,就上床乱来一顿,这就是这种的鬼。

以后,我那边有一个古大神,就是巫医。这个巫医就去到他家里,给他治这种魔病。一治这魔病,这个魔鬼就来了,告诉古大神说:‘好了!你现在不是来给他治病吗?这里这个病人从今天开始就好了。可是,我现在就到你家里去,就要和你来斗斗法!’

果然,从此之后,就到古大神、古巫医的家里去了,他的哥哥也一天到晚有这个魔鬼来,和他有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啊!这个魔,你说怎么样啊?喔!厉害啰!这个魔真厉害!

‘前人未详,多陷王难’:前人也不知道这种情形,所以也多数受王法的限制。‘未及遇刑’:也没来得及拷问、审问,‘先已干死’:已经在狱里干死了,他精、气、神都没有了,所以干巴死了。‘恼乱彼人’:他恼乱这个人的定力,‘以至殂殒’:乃至于到死亡的这种程度上。【注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阿难,你应该先觉悟、先明白这种的道理,‘不入轮回’:如果你能觉悟这种魔的境界,就不会上魔的这个圈套,而到魔王的眷属里边去。‘迷惑不知’:如果你若不觉悟呢?那就毫不客气,‘堕无间狱’:一定要堕落到无间地狱去的,一点人情都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

‘阿难当知’:阿难!你应该要知道‘是十种魔’:在前面讲的,想阴所发生的这十种阴魔的境界。‘于末世时’:尤其在这个末法时代,‘在我法中’:就是在我佛法里边,‘出家修道’:或者他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者这个魔王附到人的身上。‘或自现形’:或者他自己现出来自己这个魔王的神通,现出种种的形像,或者现佛身,或者现菩萨身,或者现阿罗汉身,或者啊,现天人的身。这魔王什么身他都可以现的。

所以‘皆言已成’:他们都说他已经成了什么呢?‘正遍知觉’:正遍知也就是佛。觉,有正知,有遍知。什么叫正知呢?知道心包万法,这是正知;也知道万法唯心,这是遍知。有真正的正知正见,这是佛,叫正遍知。可是这个魔也冒充佛,说他也是正遍知了。

那么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的时候,佛就叫魔王来,吩咐魔王说:‘你呀,规规矩矩的啦!你以后都要守规矩的,不要不守规矩。’

魔王说:‘我守规矩?守你的规矩?好!到你末法的时候,我就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往你那饭锅里头屙屎,在你那里边来破坏你的法!’

释迦牟尼佛听见这话,就忧愁落泪了,说:‘我真是没有办法你呀!你使这个方法是最毒了。’这所谓‘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狮子身上的虫子,它吃狮子身上的肉,这就是表示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魔王最多了。所以我们修道的人,切记要小心!什么叫魔王呢?这魔王就是与人不同的,你看他那个样子魔里魔气的,就是个魔王,他很特别的,这也是魔王的表现。【注三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

‘赞叹淫欲’:怎么能分别出他是魔呢?他不赞叹正修,赞叹淫欲,公开宣布这个淫欲。‘破佛律仪’:他说佛这个戒律都没有用的,不要守佛的戒律,那是给小乘人守的。我们都是大乘菩萨、大乘佛,我们既然已经成佛了,所以不要守戒律了。

‘先恶魔师’:前面讲的那些恶魔法师,‘与魔弟子’:和魔王的弟子,‘淫淫相传’:互相宣淫,互相赞叹淫欲说:‘啊!这是最好的、是最妙的一个法门了,真空妙有就在这里头啊!就是这个道理。’

‘如是邪精’:像这一类的邪精,哪一类呢?就赞叹淫欲的这个邪魔。‘魅其心腑’:因为有邪魔迷住他的心窍,所以他就贪图淫欲,也就公开宣淫。就是因为魔入他的心窍,被魔魔住了。

‘近则九生’:往近来说,就是九生。什么叫一生呢?说人由生到死是一生?不是的。这一百年算一生,这九生就是九百年。‘多逾百世’:往多了说,就超过一百世。多少是一世呢?这一世就是三十年,三十年算一世。那么这一百世就是三千年。那个九生就是九百年,这个百世是三千年。

‘令真修行,总为魔眷’:要是往近来说就是九生,这个修道人就会做魔的眷属了;要是往远了来说,就要一百世以后,才做魔的眷属。因为他被魔迷住了,虽然迷住了,都要经过多几个生生世世,这么,时间久一点,他才能正式参加这个魔的眷属。若不够这个时候呢,他的性还没有完全变成魔的那个魔性。你知道魔是什么变的?魔也就是这些个不正当的人去做的。他们不正当就会做魔的,但是没有那么快。那个魔王追他、跟著他、迷他,近就是九生,远就是百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

‘命终之后’:这个等到九生,或者一百世,他命终了之后,‘必为魔民’:必成魔民,他不能做魔王去,因为这魔王就一个。你到哪儿做魔王去?没有那么多。只可以做个魔民,做魔王眷属的老百姓。

‘失正遍知’:他失去这正知正见,就变成邪知邪见,他就随著魔王去行事去了。‘堕无间狱’:将来他魔福享尽,寿命终的时候,还要堕无间狱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是随身的善知识  (转)

文:徐足之

“妙高山顶,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颠,诸祖略容会话。”

虚云和尚116岁那年的许多开示,指示用功途径,行门法要,言言亲切,句句指归,和盘托出。

其中对于以《楞严经》为善知识,最是无私教诲。

1955年8月的一个开示最后说:

“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经》。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如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修。”
   

末法时期,学佛人当以《楞严经》为善知识。

老和尚谦虚地说:

“我不过比你们痴长几岁,弄到一个虚名。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长处,以我为宗就苦了。我比《楞严经》所说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师更不如。所以每每叫你们参学的,要带眼识得人,又要有双好耳,听法能辨邪正。然后将所见所闻的,放进一个好肚里,比较它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不上伪善知识的当。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读熟《楞严经》,胜于阅全藏。

老和尚说:

“本来一法通时法法通,不在乎多看经典的。看藏经,三年可以看完全藏,就种下了善根佛种。这样看藏经,是走马看花的看。若要有真实受用,就要读到烂熟,读到过背。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欲知如来密因,常读开悟的楞严。

老和尚说:《楞严经》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
   

方便有多门,净戒为根本。

老和尚说:“了脱生死,门路很多。《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就有二十五法门。门路虽多,总不出宗、教、律、净。宗是禅宗,教是讲经,律是持戒,净是念佛。这四法最当机。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若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1993年年2月,台湾高雄,元亨寺,讲台下面是出家的和在家学佛的听众,净空法师在讲台上宣讲《楞严经·清净明诲章》,话题宛而转之:大家能遇上净土法门,佛说是善根深厚者,无量劫来都在修行。但回头想想,为什么到现在还在六道中轮回。读了《楞严经》,才恍然大悟,原来淫心、杀心、盗心、妄心这“四心”都没有断掉。所以没能证果成佛。由此可知,佛在《楞严经》上说了真话。
   

净空法师指出,“断”有两种,一为“灭断”,一为“伏断”。灭断太难太难;伏断就是大石压草,一句阿弥陀佛,功夫得力,不令“四心”起作用。参禅念佛,能否做到断其一二或全部,愿不愿意断其一二或全部,都是可以理解和允许的,但决不能因为难以做到而否定《楞严经》讲的真话。
   

学佛人可能终生都断不了淫杀盗妄之心,但常常熏习《楞严经》是必要的!

人们可能活不到一百岁,但追求健康长寿是必要的。念佛人可能往生的品味不高,但力求上品上生是必要的。

欲取上者而得中,欲取中者而得下,欲取下者一场空。

常熏《楞严经》,乃取上者之法,至少可获中者、下者之利。

忽视《楞严经》,极易习气当家,乃取下者之策,所获必定微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阿难!你现在先不要入涅槃,你要在这世界上替我教化众生的。‘纵得无学’:你现在纵然是得到无学这个果位了。现在阿难证到二果,还没正式得到无学位;可是这种修行的道路,他是明白了,所以他现在是已经可以列到无学的位上了。

‘留愿入彼’:你要保留你这种慈悲的愿力,到那个地方去,什么地方呢?‘末法之中’:到将来正法已过,像法已转,末法的时候,‘起大慈悲’:你要发大慈悲心。阿难发大慈悲心干什么呢?‘救度正心’:救度一切正心的众生。

‘深信众生,令不著魔’:你要度众生,令众生深信你,使令他们不被魔王所迷,不让魔王得其方便。‘得正知见’:你令这一切末法的众生,就是你、我现在这些众生,不是旁人,自己要警惕自己,自己要有正知正见。

‘我今度汝’: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度你阿难‘已出生死’:你把这生死已经了了。现在你证到二果,将来证四果阿罗汉,你也都明白了,你的生死可以说是了了。

‘汝遵佛语’:你现在听佛的话,佛吩咐你做什么事情,你不要忘了,你要遵秉佛所吩咐你的语言,‘名报佛恩’:这就是报佛的深恩了。

什么是报佛恩哪?你只要听佛的话,就是报佛恩了。我们现在想报佛恩,也就是听佛的话。阿难报佛恩,阿难要听话;我们报佛恩,我们也要听话。我们听释迦牟尼佛的话,听法师讲经、讲这个道理,你们也要听话。所以最初我对某个弟子说:‘你要听话。’现在都要听佛的话。我不是佛,但是我也要听佛的话,你也要听佛的话,我们千万不要不听佛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阿难,像上边所说,这十种禅那静虑的功夫现境,你用功用到这种境界上了。‘皆是想阴用心交互’:这种的境界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都是从五阴里边的想阴而变化逼拶出来的。你用功用到极点了,就有这种的现境。有这种的现境,你不要认贼作子,不要被这种境界所转。

在这个时候,这是用心交互,在坐禅的时候叫用心。你用心,在想阴里头这种阴和你用功这种功夫的力量,互相交战、作战,就好像打仗似的。

这一打仗,如果你的定力胜了,把想阴就打败了;想阴若胜了,你的功夫若不存在了,散失了,没有定力了,你就著到魔的境界上了,‘故现斯事’:所以就有这种的事情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顽迷’:就说众生有一种执著心,顽固不化,愚痴无智。‘不自忖量’:不自己给自己想一想,不自己量度一下自己,‘逢此因缘’:遇到这种魔的境界来了,‘迷不自识’:最要紧的要迷不自识,要是你能识了,就不被境界转。

识就是认识,认识就是觉悟,觉悟就是不迷。所以你若是明白了就不迷,你不明白就迷了。迷就是不认识,不认识反而怎么样呢?

‘谓言登圣’:就说,‘哦!你知道吗?我现在已经成了佛了。我这成佛非常容易的,连两块豆腐那么多钱都不需要用,我就成了佛,你看这太容易了!’自己就说自己成佛了,又说自己得道了,又说自己开悟了,又说自己破本参了。本参,就是他参的那个话头,他说他明白那个话头了。

好像今天来的这个美国人,和前几天那个‘美国的六祖’是一样的。既是一样,所以他佛也不拜,塔也不礼。前边不讲过不礼塔庙?他也不拜佛,也不听法,在这儿吃饭,完了就走了。你说为什么他走呢?就是那个魔牵著他走了。学得周身魔气,想在这地方再多停留一分钟,他心里都觉得不舒服,所以吃饱饭就跑了!就是这一个样的,你这要认识他!他的意思就是他已经成佛了,所以不要拜佛的。

‘大妄语成’,‘堕无间狱’:将来是要堕无间地狱的。你别看这暂时暂时的,这少则九生,多则百世,他就做魔的眷属了。

为什么他不听佛法?就因为他有一股魔气在身上。他想要听,可是周身都不安乐,在这地方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本来我对你们每一个人都讲过,你们都要注意的,以后到任何的庙上,或者佛堂,一定要遵守人家庙上的规矩,看大家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自己到那地方,好像人家拜佛,我在那儿一站,这是最不好看的一件事;并且这个样子,是到处学不到佛法的。学佛法一定要卑躬折节,谦恭下气的,要这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3 04:21 , Processed in 0.151632 second(s), 12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