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道和仙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仙种。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循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阿难你要知道,当那些枭鸟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冥顽之类;当显示吉凶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怪异畸形之类;当狐狸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平庸谄媚之类;当毒虫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凶狠之类;当蛔虫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卑微之类;当为人所食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柔弱之类;当为人毛服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劳苦之类;当应时迁徙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小有文采之类;当能预示吉凶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聪明之类;当驯循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练达之类。”
“阿难,所有这些情况,全部都是在宿债偿还完成之后而转生的人道,都是因为从无始以来所累积的恶业,颠倒不清真理,相互生杀而下地狱、附畜生,之后再成为人的,也是因为他们没有遇到佛陀,没有听到佛法,才会在这样的客尘苦难之中自然轮转不休的。这些人实在是太可怜了!”
“阿难,所有的人道众生,也并不是全部都不懂得修行,还是有部分人愿意修行的。只是往往有人没有明白真正正确的修行三摩地正定的方法,而是强化修炼自己的妄念,并且为了能够强化妄念的修炼,就会遁迹山林之中,存想固形,希望自己能够长寿永驻。像这样远离人间的修仙之人有十种不同的情况。哪十种呢?”
“阿难,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服用各种药食,通过药食养生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当他药食养生的修炼成功的时候,就会食道成就,成为快速行走于陆地的地行仙人,但是他并不能飞身在空中行走;”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服用各种药草,并不加工成为药丸,如此进行养生锻炼,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当他坚持药草养生的修炼成功的时候,就会药道成就,轻身飞举,成为自在行走于空中的飞行仙人;”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锻炼金石,然后通过金石丹药来进行养生,经过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之后,成功的时候,就会丹化之道成就,成为游行仙人,化形易骨,游戏人间;”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进行身体规律地动静锻炼,如此坚持不懈地进行修行,当他最终成功的时候,就会气道成就,成为自在空行的空行仙人,履空犹如平地;”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吞服津液而进行养生锻炼,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就会润德成就,成为天行仙人,自在行走于天空,毫无人间烟火之气;”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吸日月之精,吞云霞之色,以此作为养生锻炼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就会吸淬圆满,成为通行仙人,获有异见,通世物情;”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持戒诵咒,以此作为养生修行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术法成就,而成为道行仙人,驱妖降怪,济世利人;”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思维念想,以此作为养生修行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观想圆成,而成为照行仙人,神照自在,妙用无方;”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交媾,而认为这才是养生修行的正确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感应圆成,感应道交,而成为精行仙人,外男女阴阳、内坎离阴阳交会融融;”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种种幻变,以此作为养生修行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觉悟成功,而成为绝行仙人,通晓一切世间物化之理,自在世间。”
“阿难,上述十种所谓的仙人,都是在所有众生中,希望能够进行修炼者,只是因为没有明白正确的修炼方法和门径,虽然也可以证得比普通众生更加健康更加长久的身体寿命,驻世千岁万岁,结庐静坐在深山大川之中,或者深海孤岛之上,和一般众生相互隔绝。但是他们也仍然处于轮回之中,仍然属于妄念作用下的轮转之中,并不是真正的三摩地正定,只要他们没有明白真正的修行道路,就一定会在此生的果报完结之后,再次进入种种道中轮回不尽。”
以上讲述的属于比一般的人间众生强一些,但是仍然归属人间层次的所谓的仙人类别,只是这些仙人,并不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理解的佛道两条路上齐头并进的那个意思上的仙人,那种意思里面的仙人,其实指的是下面将要讲述的天界的众生,也就是所谓的天人。
而这里的仙人,也仅仅是妄想坚固一些,身体健康一些,寿命长久一些,功力作用强大一些的普通人道众生而已,没有什么值得钦佩的。他们也都是没有明白解脱正道的凡夫而已。他们的福德威能,如果和天界的天人来相比的话,那简直就是萤火遇到了日光,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可是,这十种仙人的修行方法,在普通众生中的影响力、诱惑力还是蛮大的,因此在我们所能够观察和了解到的范围内,随时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修炼者、修行人,甚至很多进入了佛门的人,在学习着佛法知识和见地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实际见地和行动上面,应当是属于这十种仙人的修炼范畴的,因为相当一部分的学佛人,也并不清楚真正正确的三摩地正定的修行道路,并不真正明白耳根圆通法门的入手层阶,也并不知道首楞严的真正含义,因此,这些人,不论怎么努力,在见地没有改变清净的前提下,最多能够成为十种仙人而已,都还只是人道的众生,都还只是轮回中的一个小小的众生而已。
因此,不论如何,首先就要闹懂的就是首楞严清净见,这是一切道法的基础,是解脱成就的基础。
第十章 欲界六天《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讲解完了人道和仙人的情况之后,佛又紧接着讲述开了天界,首先就是欲界六天。
佛说:“在人世间,有些人一点儿都不追求上述十种仙人那样的长生不老,也不去追求真正的解脱轮回,因为他们一直都割舍不下妻妾夫君的鱼水恩爱之情,但是他们也能够在正常男女欢爱的范围内把持,并不会有不正常的淫乐之事,因为心不追求不正常的淫乐,因此就会澄明剔透,焕发光彩。当这个众生在人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成为相邻于日月天子的天界众生,而此类人就称作四天王天了。”
按照《起世经》中所说,在须弥山的半腰,离地四万二千由旬,日月经行之处,东西南北四座山峰之上,有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所居宫殿。东西南三天王的宫殿全部都是“纵广正等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复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悉以七宝而为庄饰。所谓金银瑠璃颇梨赤珠砗渠玛瑙等之所成就。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却敌台观园苑诸池。有诸花林种种异树。其树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有种种鸟。各各和鸣。其音哀雅。甚可爱乐。”
只有北方天王的宫殿“三大城郭。其三者何。一名毘舍罗婆。二名伽婆钵帝。三名阿荼盘多。咸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和鸣。”而且“毘舍罗婆、伽婆钵帝二宫之间。为毘沙门天王。出生一池。名那稚尼。纵广正等四十由旬。其水调和。清凉轻软。其味甘美。香洁不浊。其池四边。七重砖砌。七重宝板。间错分明。七重栏楯。七重铃网。亦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乃至砗渠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阶道。亦以七宝之所庄饰。池中多有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陀花。奔荼利花等。自然出生。其花火形火色火光。乃至水形水色水光。花量大小。皆如车轮。光明所照。至半由旬。香气所熏。满一由旬。有诸藕根。大如车轴。割之汁出。色白如乳。食之甘美。味如上蜜。” 而且“伽婆钵帝、阿荼盘多二宫之间。为毘沙门天王。立一园苑。其园名曰迦毘延多。纵广正等四十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乃至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略说如前。乃至七宝之所成就。”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四大天王以北方多闻天王而为统领,北方天王需要有足够的地方来召集其余三大天王率领属下前来集会,因此北方天王的福报享用要比其他三大天王优越许多。
以上介绍的就是距离人世间最近的四天王天,也就是天界最低一个层级,四天王天的人情欲念,几乎和人世间没有什么两样,差别的就是福报寿命享用而已。
佛接着说:“如果有众生,不但没有任何不正常的淫欲,就连正常的夫妻之事也都比较寡淡,并不十分贪恋闺房之乐,但是因为终究还是有淫欲的存在,因此也就不会在清净宴坐的时候得到全部的净味。这种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在比日月经行之处更高的天界,也就是处于须弥山顶的位置了。此天的名字叫做仞利天。”
仞利天,又称作三十三天,由帝释天率领三十二天王掌管,故称三十三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帝、天主、玉皇大帝了。在《起世经》中说:“须弥山王顶上。有三十三天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城壁。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七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砗渠玛瑙等。其城举高四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城壁四面相去。各各五百由旬。于其中间。乃开一门。一一城门。悉皆举高三十由旬。阔十由旬。其门两边。并有楼橹却敌台阁轩槛辇舆。又有诸池花林果树。其树各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有种种鸟。各各和鸣。其音调雅。甚可爱乐。又彼诸门。一一门处。各有五百夜叉。为三十三天昼夜守护。诸比丘。于彼城内。为三十三天王更立一城。名曰善见。其城纵广六万由旬。七重城壁。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绕。杂色可观。亦以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乃至玛瑙。其城亦高四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城之四面。亦各相去五百由旬。于其中间。便开一门。诸门亦高三十由旬。阔十由旬。一一诸门亦有楼橹却敌台阁水池花林种种奇树。其树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种种众鸟。各各和鸣。如是诸门。门门皆有五百夜叉。为三十三天昼夜守护。” 而且“三十三天善见城侧。为伊罗钵那大龙象王。立一宫殿。其宫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墙壁。七重栏楯。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和鸣。” 而且“善见城内。有三十三天聚会之处。名善法堂。其处纵广五百由旬。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乃至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却敌台观。种种杂色。七宝所成。其地纯是青琉璃宝。柔软细滑。触之犹若迦旃邻提衣。当其中央有一宝柱。高二十由旬。于宝柱下。为天帝释。别置一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杂色可观。乃至砗磲等。七宝成就。柔软细滑。触之如前。其座两边。各有十六小天王座。夹侍左右。七宝所成。杂色可观。柔软细滑。触之如前。诸比丘。此善法堂。诸天集处。有帝释宫。其宫纵广一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诸比丘。此善法堂诸天集处。东西南北。四面皆有诸小天王宫殿住处。其宫或广九百由旬。或复纵广八百由旬。或复七百六百五百四百三百二百由旬。其最小者。犹尚纵广一百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又善法堂诸天会处。东西南北。各有三十三天诸小天众宫殿住处。其宫或广九十由旬。或复纵广八十由旬。或复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由旬。其最小者。犹尚纵广十二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 而且“此善法堂诸天会处。东面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波娄沙。纵广正等一千由旬。略说乃至。七重垣墙。皆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各有楼橹。杂色可观。乃至玛瑙七宝所成。诸比丘。波娄沙苑中。有二大石。一名贤。二名善贤。皆天玛瑙之所成就。并各纵广五十由旬。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衣。” 而且“此善法堂诸天集处。南面亦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杂色车。其苑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玛瑙之所成就。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杂色可观。乃至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彼苑中。亦有二石。一名杂色。二名善杂色。天青琉璃之所成就。并各纵广五十由旬。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衣。诸比丘。此善法堂诸天集处。西面复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曰杂乱。其苑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七宝之所成就。四方诸门。皆有楼橹却敌台阁。并七宝成。此杂乱苑中。亦有二石。一名善现。二名小善现。皆天颇梨之所成就。亦各纵广五十由旬。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衣。” 而且“此善法堂诸天集处。北面复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曰欢喜。其苑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玛瑙等七宝所成。四方诸门各有楼橹却敌台阁。亦为七宝之所庄严。” 三十三天的人情欲念,较之四天王天,显得微薄明净一些,而福报寿命享用则更加殊胜。 “还有一类众生,心中的欲念更加微薄,并不会主动地生起欲念之心,仅仅会在妻妾亲就的情况下,逢场相做而已,事后并不会再三回味,又生欲情。因此这类众生在人世间绝对是属于静多动少之人,也是属于情少想多之人。因此,这类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到更加高超的虚空之中,朗然安住,虽然日月光明并不能照耀到此,但是这里的天人却能够自带殊胜光明。此天的名字就叫做须焰摩天。” 焰摩天的天人,已经不再需要男女身体的交合了,只要两人相互执手,就可以得到情欲上的满足,但是仍然会和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一样地有类似于人间的人情世故,只是此处的光明和福报寿命享用等更加优越了。 “还有一类众生,在人世间的任何时候,都会安静宴坐,已经没有了情欲之念,但是当欲触来临的时候,还是会有乐触产生,事后当然也不会念念不忘。像这一类的众生,就会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转生到必虚空更加精微的上层天界,和前面的三层天界根本就不相交通,一直可以安住到劫末世界的毁灭,那恐怖的三种劫灾都不会波及到这一层的天界。这个天界的名字叫做兜率陀天。” 兜率天,又称知足天,有内外二院,外院为普通天人所居,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补处菩萨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此天的天人,只要相互对视一笑,就能够满足心中的欲念了。 “还有一类众生,在人世间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欲念之心,但是为了应机做事,还是会有淫欲的行为,只不过并不会感觉到淫欲之乐,而是会味同嚼蜡。这种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到更加高级的天界,成为乐变化天的天人。” 乐变化天,属于自己依靠天生神通力,随意变化五欲享受的天界。此界天人,只要相互熟视,就可以满足欲乐了。
“还有一类众生,在人间的时候,虽然身处人间,但是心中却没有任何人间的事务作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完全都是心超物外的样子。这类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会转生到超越了变化和不变化境界的更高级的天界,而这层天的名字就叫做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简称他化天,此天不用自己变现乐具,假下天化作,自在游戏,故名他化自在,居欲界六天之顶,为欲界之主。此天男女,只要相互一看,既可以满足欲乐。
“阿难,以上者六层天界,虽然在行动上一层比一层更少地有淫欲,但是在心中,还是免不了淫欲的念头,因此从他化自在天以下,都属于欲界。”
至此,第八卷的内容就宣告结束。
在第八卷的内容中,主要讲述了正式进入修行之后的修行三阶段,然后就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干慧地、十心、十行、十住、十回向、菩萨十地、等觉、妙觉等修行阶段次第,然后就开始详细的讲解了之所以会感召地狱苦难的十种根本因,以及地狱六种果报的发生机制。
紧接着又结合十种根本因,讲解了十种鬼道众生的出现过程;十种畜生道众生出现的过程;十种人道众生出现的过程,十种人道中错误修行妄想长久住世的仙人的出现过程;以及欲界六天的出现过程。
并且释迦牟尼佛在每一次的内容中,都会反复强调:所有这一切,全部都是来源于最根本的虚幻的妄想,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并不是自然的出现,而是如梦如幻的假象,只要能够明白其根本虚假性,就有可能回归到本来清净圆满的无上菩提真性原始界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