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上人主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所谓修不动,不动什么呢?不是叫你坐在那儿不动,而是在动中修不动,在日用中不动。见一切人时,不要看人的是非,尽分别人的善恶,尽找人的过错,这才是自性真正不动。

迷人身虽不动,但一开口就随便讲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这种的行为是与道相违背的。你再要著心、著净,这就是障道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什么叫‘坐禅’呢?在这个法门里,是无所障碍,对外一切好、坏境界,心念均不被其所动摇,这个名字就叫‘坐’。并不是一定要坐在那个地方,才叫坐。你能内里见到自性而不摇不动,这就叫‘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什么叫禅定?即外不执著一切的相,而心里不乱打妄想,不起杂念,这就是定。若外边著相,那么里边就没有定了。若外边不著住一切相,心就不乱。本来自己的灵明觉性是自然清净,自己会生出定来的,但你就因见著这种境界,而执著到这种境界,回忆这种境界,故心就乱了。若你能在外边见一切境界而心里不乱,这就是真正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外边离开一切相,这就叫‘禅’;而心里边不乱,这就是‘定’。外边有禅,内里有定,这就是真正的禅定。在维摩经上说:即刻豁然贯通,明白自己的本心。梵网经说:我本来的自性,原是清净的。

善知识,在每一念中,自见本性是清净的。故自己修,自己行,自然就可成就佛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忏悔品第六)

宣化上人主讲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忏悔品第六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这个时候,六祖大师在南华寺见广州和韶关(即曲江),和全国四面八方知识人士和老百姓,纷纷云集到山中请法。所以就升上法座,登台说法:各方来的诸善知识,修坐禅的心地法门,要从自性中修起。无论在何时,念念都要存正念,莫存邪念,有正念就是自净其心了。此法门要你自己修自己行,旁人不能替代,要见自己的法身——即自性,你要见自己心里的真佛,自己度脱自己,自己守持戒律,这样才不辜负各位千里迢迢,来到此山。

既然大家都从远方来,聚会在此,我们都是很有缘,都是多生多劫种下善缘,今生才会聚在一起。现你们每个人都胡跪(即右膝著地)。我先传给你们自性法身五分香,然后再授与无相忏悔,所以你们各各胡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第一戒香,就是自己心里没有一切的是非,没有一切的善恶,没有嫉妒心。你欲持戒,就要没有嫉妒心,没有贪心、嗔心,没有劫害,而且没有土匪打劫害人的事,这就是戒香。

第二定香,就是观看一切善恶境界,心里不动摇,这就是定香。

第三智慧香,即是自己不要障碍自己,不要自己对自己过不去,要常用智慧灼破无明,观照自性,诸恶不作。可是要广修众善,而心不执著。像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说:‘我造寺、度僧、布施、供养有什么功德呢?’这就是有所执著,他执著说他有功德。你若做善事,做完要把它忘了,不要说我布施伍佰元、一仟元,而觉得自己功德很大,大得将天都顶破了,几乎要跑到三十三天上去。你若有这样的思想,就没有智慧,这就和梁武帝一样。对父母师长上辈,必须要恭恭敬敬,体念慈悲下面的人,周济怜悯孤儿、寡妇等辈。这就是智慧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第四解脱香,就是没有攀缘心,若有所攀缘,就是没有放下,总想著这件事,这就是邪念,而不能得到解脱。不思善也不思恶,完全能自在而无所障碍,这就是解脱香。

第五是解脱知见香,即不攀缘善也不攀缘恶,但也不可执著到空上而顽守空寂。不可说我就坐在这个地方,什么也不学,这就空了。其实这是顽空,毫无用处,好像皮球里也是空,但那个空什么用也没有。这个耽空守寂的境界,也就和皮球里的空一样。这是顽空,虽一样是空,但它和虚空的空不同。这表示一个人整天就在那里死坐,百物不思,什么也不想,到吃饭时就吃饭,睡觉时睡觉,什
么也没有做,白空过光阴,你看这可怜不可怜?

应该如何呢?即要广学多闻。现在我们听经,学习佛法,广泛地去多听多闻。有些人也想学佛法,但又不听经,也不学佛法,对佛法一窍不通,却又说都明了,这一类就是耽空守寂的人。

要识自本心,通达一切的佛理,和光接物。什么叫和光呢?如这里有个灯,那里也有灯,灯都有光,你看有没有灯和灯打架,或起冲突而说:‘你这个光比我亮,不可以的,你快把你的光收回去!’或说:‘你这灯光那么小,可以再亮一点,不然的话,你不可和我在一房里发光。’没有的。就是大家在这世界,你行你的道,我行我的道,各行其道而不相妨碍。你不障碍我,我也不障碍你,这就是和光。光就是光明,不能说你的名誉比较高,就要将你打倒,而显出我有名誉。你行你的事,我行我的事,好像有人嫉妒我,是可以的,但我不嫉妒人。你比我好,我愈欢喜;你愈成功,我愈高兴,这样就是没有嫉妒心了。有人说:‘我和他和光,但他不同我和光。’答:‘若你与他和光,就不会知道他不同你和光,你若知他不与你和光,那就表示你还未与他和光。若他不和光是他的事,不要管,只要我与他和光就好了。’
      什么叫‘接物’呢?即接引众生,接引众机。你欢喜大乘佛法,我就讲大乘佛教;你欢喜小乘佛教,我就讲小乘的四谛法;你欢喜行菩萨道,我就讲六度万行;你欢喜辟支佛法,我就讲十二因缘。这就是和光接物,应众生机而说种种法,接引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

要能无我无人才能和光接物,你不要说接了一个人就计算自己又度了一个众生,有很大的功德。不要以为说我现在度三个比丘,二个比丘尼出家,我的功德很大了。一有这种思想,连一微尘的功德都没有。要怎样呢?要无人无我,行所无事,乃至度人成佛,也不执著度众生的功德。所以金刚经上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不要早也念金刚经,晚也念金刚经,念来念去对金刚经的义理都不明了,到时还说:‘你看我如何如何!’还有个‘我’呢!什么东西都把‘我’摆到前边。那你念什么金刚经啊!金刚经所阐述的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一切是诸法空相。所以要明白真义,直至菩提。真性不易——真性也不变异,这就叫解脱知见香。连知见都解脱,无所执著,‘无人无我观自在’:谁能无人无我,就是观自在菩萨。‘非空非色见如来’: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色就是有,有色相),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就见到佛了。

各位善知识,这五分法身香是在个人法身里,故应用这种法身香在自性里边薰,不要往外驰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我现在傅授你们无相忏悔,什么叫‘忏’呢?即忏其前愆,什么叫‘悔’呢?即悔其后罪。忏悔可以灭三世罪,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的罪都可以灭的。但你要清净其心而来忏悔,使你们的身、口、意三业都能清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各位善知识,你们跟著我说,同时各自称法名。’现在六祖大师授这些善男、信女三皈依、忏悔及发四宏誓愿。

以前的念、现在的念及将来的念,念念不被愚痴所转,念念都生智慧。从前我所造的恶业愚迷等罪,就是杀盗淫、贪嗔痴等十恶的罪,我要统统悔改,并愿其在一刹那间都消灭无余,从今以后再不造愚迷的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憍’就是很骄傲,只知有己而不知有他人,目空一切,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诳’,就是诳妄自大,也可说是打妄语,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全世界我是最第一、伟大的人物,甚至世界各国领袖,都没有我大,这样子就叫憍诳。念念不被憍诳染,就是不被它所转。从前所犯的骄傲诳妄等罪,也都统统忏悔,愿其在一刹那间都消灭,再不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3:42 , Processed in 0.30454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