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逢原》:酸涩微寒,无毒。生者多食,破人心肺。

白矾专收湿热,固虚脱,故《本经》主寒热泄利,盖指利久不止,虚脱滑泄,因发寒热而言。其治白沃阴蚀恶疮,专取涤垢之用。用以洗之则治目痛,漱之则即坚骨齿。弘景曰:《经》云坚骨齿,诚为可疑,以其性专入骨,多用则损齿,少用则坚齿,齿乃骨之余也。为末,去鼻中瘜肉。其治气分之痰湿痈肿最捷,侯氏黑散用之,使药积腹中,以助悠久之功,故蜡矾丸以之为君。有人遍身生疮如蛇头,服此而愈。甄权生含咽津,治急喉痹,皆取其去秽之功也。若湿热方炽,积滞正多,误用收涩,为害不一。岐伯言久服伤人滑。凡阴虚咽痛,误认喉风;阴冷腹痛,误认臭毒,而用矾石,必殆。

《本草崇原》:矾石以水煎石而成,光亮体重,酸寒而涩,是禀水石之专精,能肃清其秽浊。主治寒热泄痢白沃者,谓或因于寒,或因于热,而为泄痢白沃之证。矾石清涤肠胃,故可治也。阴蚀恶疮者,言阴盛生虫,肌肉如蚀,而为恶疮之证,矾石酸涩杀虫,故可治也。以水煎石,其色光明,其性本寒,故治目痛。以水煎石,凝结成矾,其质如石,故坚骨齿。

《本草求真》:[批]逐热痰,下泄上涌。

白矾专入脾。气味酸寒,则其清热收热可知。何书又言燥痰,若于寒字相悖;书言能治风痰,若于收字涩字相殊,不知书之所云能燥痰者,非其气味温热,而可以燥而即化,实以收其燥湿初起,使之下坠,不使留滞而不解也。泄即是收。且其酸而兼咸,则收涩之中,尚有追涎逐降之力,非即不燥之燥乎。所谓能治风痰者,其酸苦涌泄,兼因风邪初客,合的皂类等味研服,则能使之上涌,岂其风热历久,深入不解,即可以上涌乎。是以风痰泄痢崩带,用此以收即愈;收。诸血脱肛阴挺,肝火。崩带风眼,痰饮疮疡,用此以涩即效;涩。喉痹痈疽、蛇伤蛊毒。用此酸寒以解即除。酸。治虽有四,然总取其酸涩寒咸为功,以为逐热去涎之味,但暂用则可,久服则于精血有损。宗奭曰:损心肺却水故也。水化书纸上,干则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却水,李迅《痈疽方》云:凡人病痈疽发背,不问老少,皆宜服黄矾丸,服至一两以上,无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动脏腑,活人不可胜数。用明亮白矾一两,生研,以好黄蜡七钱溶化,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热水送下。如未破则内消,已破即便合。如服金石发疮,以白矾末酒服即效。古言服损心肺伤骨,义根于是,岂正本求源之治欤。

《得配本草》:矾石即白明矾,甘草为之使。畏麻黄,恶牡蛎。

酸、咸,涩,入肝肺二经。燥湿,解毒,杀虫坠浊,追涎化痰,除风去热,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险痼热在骨髓。治惊痫喉痹、风眼齿痛、鼻中息肉、脱肛漏下、阴挺阴蚀、疔毒恶疮、瘰疬疥癣、虎犬蛇虫咬伤。

得肉桂,治木舌肿强;得皂角末,吐中风痰厥;得甘草,水磨,洗目赤肿痛;得朱砂,敷小儿鹅口;得铜绿,泡水,洗烂弦风眼;得蓖麻仁、盐梅肉、麝香,杵丸,绵裹,塞鼻中息肉;得细茶叶五钱,生白矾一两,蜜为丸如梧子大,治风痰痫病。一岁十丸。配黄丹,搽口舌生疮;配好黄蜡,溶化为丸,治毒气内攻,护膜止泻,托里化脓;配盐,搽牙关紧急,并点悬壅垂长;配牡蛎粉,酒下,治男妇遗尿;配黄蜡、陈橘皮,治妇人黄疸。如经水不调,或房事解犯致此疾者,用调经汤下。研生白矾,吹喉痹肿闭;蘸石榴皮,擦皮癣。

怪症:遍身生疮,状如蛇头,此热毒郁于内,寒气包于外,久之从皮肉攻出,故外形如此。用蜡矾丸服之自愈。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酸,寒。矾石味涩,而云酸者,盖五味中无涩,涩即酸之变味,涩味收敛,亦与酸同,如五色中之紫,即红之变色也。主寒热,寒热为肝经之疾,酸能收敛肝气。泄痢白沃,亦收涩之功。阴蚀恶疮,味烈性寒,故能杀湿热之虫,除湿热之毒。目痛,制火精金。坚骨齿。敛气固精。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

此以味为治,矾石之味最烈,而独成一味,故其功皆在于味。

《本草分经》:酸、咸,寒,性涩而收。燥湿涌涎,化痰除风,止血,通二便,杀虫,除痼热在骨髓。生用解毒。多服损心、肺,伤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白矾有广谱抗菌作用。

2.  白矾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流量。

3.  白矾具有降低高脂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

4.  白矾具有抗癫痫作用。

5.  白矾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蛇  床  子(《本经》)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地。原植物喜生于低山坡、田野、路旁、河边湿地。味辛、苦,性温。归肾经。功效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临床用名蛇床子。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治颠痫,恶疮。

《名医别录》:味辛、甘,无毒。主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藏热,男子阴强,久服好颜色,令人有子。

《药性论》:君,有小毒。 治男子女人虚湿痹, 毒风2痛,去男子腰痛,浴男女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差。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日华子本草》:治暴冷,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扑损瘀血,腰胯疼,阴汗,湿癣,四肢顽痹,赤白带下,缩小便。

《开宝本草》:味苦、辛、甘,平,无毒。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好颜色,令人有子。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好颜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蛇米。恶牡丹、巴豆、贝母。

《本草纲目》:蛇床乃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之药,神农列为上品,不独补助男子,而又有益妇人。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本草经疏》:蛇床子味苦平,《别录》辛甘无毒,今详其气味,当必兼温燥,阳也。故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恶疮。《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令人有子。盖以苦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寒湿既除,则病去身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

简误:蛇床子性温燥,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辛、甘,气平。无毒。所恶之药有三:牡丹、巴豆、贝母。入药取仁炒用,浴汤带壳生煎。治妇人阴户肿疼,温暖子脏;疗男子阴囊湿痒,坚举尿茎,敛阴汗却癫痫,扫疮疡利关节。主要胯肿痛,祛手足痹顽。大风身痒难当,作汤洗愈;产后阴脱不起,绢袋熨收,妇人无娠,最宜久服。

《本草乘雅》:蛇虺性嗜蛇床,故一名蛇粟、蛇米。床者,喜卧于其下也。蛇性窜疾,独居处隐僻,禀风木善行数变之体用耳。蛇床功用,靡不吻合。设非气性相似,宁为蛇虺所嗜。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正厥阴隐僻之地,气闭不通所致。蛇床宣大风力,鼓舞生阳,则前阴疏泄,窜疾自如。并可伸癫痫之气逆于藏,与关节之壅塞不开,痹则身轻,肝荣则色其色矣。真堪作把握阴阳,维持风色之良剂也。风性不离动静,窜疾即动性,隐僻即静性耳。

《药性解》:味苦辛甘,性平,有小毒,入肺、肾二经。主风寒湿痹、诸恶疮癣、妇人阴中肿痛、胃子阴痿湿痒,久服驻颜轻身,令人有子。恶牡丹皮、巴豆、贝母。

按:蛇床理风湿,宜入太阴;补虚痿,宜入少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景岳全书》:味微苦,气辛,性温。乃少阳三焦命门之药。辛能去风,暖能温肾,故可温中下气,和关节,除疼痛,开郁滞,疗阴湿恶疮疥癣,缩小便,去阴汗,止带浊,逐寒疝,漱齿痛。治男子阳痿腰疼,大益阳事;女人阴中肿痛,善暖子宫。男妇阳衰无子,小儿惊痫扑伤俱可服。去皮壳微炒用之。凡治外证瘙痒,肿痛风疮,俱宜煎汤薰洗,亦可为末掺敷,俱宜生用。

《本草备要》:补肾命,去风湿。

辛苦而温。强阳益阴,补肾祛寒,祛风燥湿。治阴痿囊湿,女子阴痛阴痒,湿生虫,同矾煎汤洗。子脏虚寒,产门不闭,妙热熨之。肾命之病,及腰酸体痛,带下脱肛,喉痹齿痛,湿癣恶疮,杀虫止痒。风湿诸病。煎汤浴,止风痒。时珍曰:肾命三焦气分之药,不独补助男子,而且有益妇人。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贵耳贱目乎?恶丹皮、贝母、巴豆。

《本经逢原》:蛇床辛香性温,专入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本经》列之上品,不独助男子壮火,且能散妇人郁抑,非妙达《本经》精义,不能得从治之法也。但肾火易动,阳强精不固者勿服。

《本草崇原》:蛇床子气味苦辛,其性温热,得少阴君火之气。主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禀火气而下济其阴寒也。除痹气,利关节禀火气而外通其经脉也。心气虚而寒邪盛,则癫痫。心气虚而热邪盛,则生恶疮。蛇床味苦性温,能助心气,故治癫痫恶疮。心气充盛,故好颜色。

蛇,阴类也。蛇床子性温热,蛇虺喜卧于中,嗜食其子,犹山鹿之嗜水龟,潜龙之嗜飞燕,盖取彼之所有,以资己之所无,故阴痿虚寒,所宜用也。

李时珍曰:蛇床子,《神农》列之上品,不独助男子,且有益妇人,乃世人舍此而求补于远域,且近时但用为疮药,惜哉。

《本草求真》:[批]补火、燥湿、宣风。

蛇床子专入命门。辛苦性温,功能入肾补命,祛风燥湿。故凡命门火衰,而致风湿内淫,病见阴痿,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蜜丸酒下。囊湿及女子阴户虫蚀,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频洗。子脏虚寒,取蛇床子仁为末,入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少许,和匀加枣,绵裹纳之。产门不闭,暨腰酸体痹,带下脱肛,脱肛,以蛇床子、甘草为末服,并以蛇床末敷。与夫一切风湿疮疥等病,蛇床子一两、轻粉四钱,为细末,油调抹。服之则阳茎举,关节利,腰背强,手足遂,疮疥扫。至于大疯身痒难当,作汤浴洗。产后阴脱不收,用此绢袋熨收。但性温燥,凡命门火炽及下部有热者,切忌。

《得配本草》:恶牡丹、贝母、巴豆。伏硫黄。

辛、苦,温。入右肾命门、手少阳经气分。开郁滞,祛风湿,疗疮癣诸痹。煎汤洗浴,立除皮疮及大风瘙痒。

得乌梅,洗阴脱阴痛;寒气散也。得川连、轻粉,吹耳风湿疮。配白矾煎汤,洗妇人阴痒。能杀虫。佐菟丝子,疗阳痿。寒湿去也。

若作汤洗疮,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神农本草经读》:蛇床子气味苦辛,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除痹气。其性温热,得少阴君火之气,秉火气而下济其阴寒也。除痹气,利关节,秉火而外通其经脉也。

心气虚而寒邪盛,则癫痫;心气虚而寒邪盛,则生恶疮,蛇床子味苦性温,能益心气虚,故治癫痫恶疮。

心气充盛,故好颜色。

蛇,阴类也。蛇床子性温热,蛇虺喜卧于中,嗜食其子,犹山鹿之嗜水龟,潜龙之嗜飞燕,盖取彼之所有,以资己之所无,故阴痿虚寒所宜用也。李时珍曰:“蛇床子神农列为上品,不独助男子,且有益于妇人,乃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且近时但用为疮药,惜哉”。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辛。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皆下体湿毒之病。除痹气,利关节,除湿痰在筋骨之证。癫痫,除湿痰在心之证。恶疮。亦湿毒所生。久服轻身。湿去则身轻。

蛇床生阴湿卑下之地,而芬芳燥烈,不受阴湿之气,故入于人身,亦能于下焦湿气所归之处,逐其邪而补其正也。

《本经疏证》:蛇粟蛇米蛇床者,以蛇虺喜卧于其下,且喜食之气,蛇性窜疾,独居隐僻,禀风木善行数变之体用,与蛇床子用靡不吻合,设非气性相似,讵得为其所嗜耶?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正厥阴隐僻之地气闭不通所致。蛇床宣大风力,鼓舞生阳,则前阴疏泄窜疾自如,并可伸癫痫之气逆于脏,与关节之壅闭不开,真堪作把握阴阳之良剂也。

六气惟湿最蹇滞,惟风最迅疾,蛇床子生阴湿地而得芬芳燥烈之性味,是为于湿中钟风化,能于湿中行风化,则向所谓湿者,已随风气鼓荡而化津化液矣,男子之阴痿湿痒,妇人之阴中肿痛,何能不已耶?至于肌肉中湿化而痹气除,骨骱中湿化而关节利,肤腠中湿化而恶疮已,皆一以贯之,无事更求他义也。惟治癫痫一节,则似正病乎风,而更助以风药者,殊不知风因痰生,人因风病,若变因痰而生之风,如湿中所钟风化,能鼓荡湿气,化津化液,则此痰此风,早将变为氤氲流行之生气,尚何癫痫之足虞?以是知化病气为生气,原非臆说也。

《本草新编》:味苦、辛,气平,无毒。治阴户肿疼且痒,温暖子宫,疗男子阴囊湿痒,坚举尿茎,敛阴汗,却癫痫,拂疮疡,利关节,主腰膝胯痛,祛手足痹顽,治产后阴脱不起,妇人无娠,尤宜久服,则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若欲修合丸散,用之于参、芪、归、地、山茱之中,实有利益,然又宜乎阴寒无火之人,倘阴虚火动者,服之非宜也。

或问蛇床子外治实佳,内治未必得如外治。不知蛇床子内、外治无不佳也。吾言其内治之,益绝阳不起,用蛇床子一两、熟地一两,二味煎服,阳道顿起,可以久战,大异平日,非内治之尤佳乎?以之修合丸散,尤有久力。可见,蛇床子煎丸并用,无不佳妙。不可谓外治佳,内治不佳也。

或问蛇床子除熟地同用之外,何药更可并用?曰:蛇床子同黄芪各一两,兴阳倍于用熟地,推之而当归可并用也,推之而白术可并用也,推之而杜仲可并用也,推之菟丝子可并用也。或健脾,或安神,或益血,要任人善用之何如耳,安在不可出奇哉。

或疑蛇床子乃外治之药,可妄言内治乎,试之杀人之咎将安归?曰:蛇床子实可内治,而世人以外治,而掩其内治之功,予所以表其奇也,岂好异哉。

《本草分经》:辛、苦,温。强阳补肾,散寒,祛风燥湿,杀虫,治男妇前阴诸疾及子脏虚寒、疮癣风湿之病。为肾命三焦气分之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蛇床子对滴虫性阴道炎有治疗作用。

2.  蛇床子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使卵巢及子宫重量增加,并能影响睾丸类固醇代谢,进而促进睾酮生成。

3.  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激活平滑肌和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单位,使肌肉松弛,因而有平喘作用。

4.  蛇床子总香豆素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5.  蛇床子有抗菌、抗真菌作用。

6.  蛇床子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7.  蛇床子有局麻、镇痛作用。

8.  蛇床子有抗变态反应、抗诱变作用。

9.  蛇床子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

10. 蛇床子有抗骨质疏松作用。

11. 蛇床子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12. 蛇床子能改善脑功能,促进实验性肾阳虚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露  蜂  房(《本经》)

露蜂房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巢,或连蜂蛹在内的巢。我国各地均产,南方地区尤多。味甘,性平;有毒。归胃经。功效攻毒、杀虫、祛风。临床用名有露蜂房、炒蜂房。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

《名医别录》:味咸,有毒。主治蜂毒,毒肿。又合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丁肿恶脉诸毒皆差。

《药性论》:亦可单用,不入服食。能治臃肿不消,用醋水调涂,干即便易。

《日华子本草》:微毒,治牙齿疼,痢疾,乳痈,蜂叮,恶疮,即洗煎,入药并炙用。

《开宝本草》:味苦、咸,平,有毒。疗蜂毒,毒肿。

《本草图经》:煎水,洗热病后毒气冲目。炙研,和猪脂,涂瘰疬成瘘。

《本草纲目》: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本草经疏》:蜂性有毒,螫人则痛极,以其得火气之甚也。故蜂房味苦,气平,性亦有毒。《别录》言咸。当作辛咸。辛散苦泄,咸可软坚,故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等证也。疗蜂毒、毒肿者,取其气类相从,以毒攻毒之义也。苏恭以乱发、蛇皮,三物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治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大明煎水漱齿,止风虫疼痛,洗乳痈,蜂疔恶疮。皆取其攻毒散邪杀虫之功耳。

简误:蜂房主惊痫瘈疭,及诸痈疽恶毒,正取其攻散邪恶,以毒攻毒之意。若病属气虚,无外邪者,与夫痈疽溃后元气乏竭者,皆不宜服。

《本草蒙筌》:味苦、咸,气平。无毒。恶芩芍牡蛎,及干姜丹参。主癫疾蛊毒鬼精,治惊痫瘈疭寒热。蜂毒乳毒并解,赤痢白痢总除。水煎汁服治齿疼,酒调灰服主阴痿。瘰疬作孔,研和猪脂涂瘥;痈肿不消,磨以酽醋敷效。热病后毒气熏目,可煎水频频洗之。

《本草乘雅》:黄蜂露处于显,其房倒垂而旋覆;显者密之,蜜蜂退藏于密,其房横列于四隅密者显之,动者静,静者动,开者阖,阖者开,枢机之为用乎。故主气上而惊,气下而痫,倒置开阖而瘈疭,乖错阴阳而寒热。阳重者狂,阴重者癫,有阴无阳者鬼精,有阳无阴者蛊毒。显者密而密者显,行布不碍圆通,圆通不碍行布矣,至若肠澼为痔,通因塞用,蜂肠百穿,象形对待法也。

《景岳全书》:味微甘微咸,有毒。疗蜂毒肿毒。合乱发、蛇蜕烧灰,以酒服二方寸匕,治恶疽、附骨疽、疔肿诸毒,亦治赤白痢,遗尿失禁,阴痿。煎水可洗狐尿疮、乳痈、蜂螫恶疮,及热病后毒气冲目。漱齿牙,止风虫牙痛。炙研,和猪脂,涂瘰疬成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备要》:宣,解毒杀虫。

甘平有毒。治惊痫瘛疭,附骨痈疽,根在脏腑。和蛇蜕、乱发烧灰酒服。按附骨疽不破,附骨成脓故名,不知者误作贼风治。附骨痈痛处发热,四体乍热乍寒,小便赤,大便秘而无汗。泻热发散则消,贼风痛处不热,亦不发寒热,觉身冷,欲得热熨则小宽,时有汗,宜风药治之。涂瘰疬成瘘,音漏,炙研,猪脂和涂。止风虫牙痛,煎水含漱,时珍曰:阳明药也,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敷小儿重舌,烧灰酒和敷舌下,日数次。起阴瘘,烧灰敷阴上。治痈肿醋调涂,洗疮煎用。

《本经逢原》:露蜂房,阳明药也。《本经》治惊痫疾,寒热邪气,蛊毒肠痔,以其能祛涤痰垢也。疮疡齿痛,及他病用之者,皆取其以毒攻毒,杀虫之功耳。

《本草崇原》:蜂房水土结成,又得雾露清凉之气,故主祛风解毒,镇惊清热。仲祖鳖甲煎丸用之,近医用之治齿痛,褪管,攻毒,解毒,清热祛风。学者以意会之可也。

《本草求真》:味苦咸辛,气平有毒,为清热软坚散结要药。是以惊痫蛊毒,痈疽瘰疬,痔痢风毒等症,得此则除。时珍曰:蜂露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杀虫之功耳。以其辛能散结,苦能泄热,咸能软坚,且取其气类相从,以毒攻毒之义也。有同乱发、蛇皮三物合烧灰酒服,治恶疮、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者。又以煎水漱齿,止风虫疼痛。洗乳痈、蜂疔、恶疮者,皆以取其攻毒散邪杀虫之意。并得阴露之寒及蜕脱之义耳。但痈疽溃后禁用。

《得配本草》: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

甘,平。有毒。入足阳明经。驱肝风毒犯于胃,治外疡毒根于脏,兼使痘粒分窠,能疗惊痫痢疾。
得蛇蜕、发炭,酒下,消疔肿。填鼠粘子煅炭,酒五,治乳痈;烧布料炭和酒,敷重舌;入盐煅炭,擦虫牙。

贼风感者,用之无效。痈疽溃后禁用。

《本经疏证》:巢氏云: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大致与温热相似而有小异,或挟伏热,或挟宿寒所致,若不歇则变为惊极重者变痫,或摇头弄舌,或睡里惊掣,数啮齿,是欲发痫。其已发者,或口眼相引,目睛上摇,或手足掣纵,或背脊强直,或颈项反折,十岁已上为癫,十岁已下为痫。潜夫论贵忠篇:哺乳太多,则必掣纵而生痫。由是而言,瘛疭即掣纵也。(说文瘛疭小儿病)掣,收引也;纵,弛放也。瘛疭者热甚而手足一掣一纵,相连不已也。素问玉机真藏论:“疝瘕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名曰瘛”,则瘛为收引,又何疑焉?以是知本经露蜂房所主惊痫瘛疭,小儿伏热宿寒之所为也。寒热邪气癫疾,成人受邪郁伏之所为也。是皆得于气血素盛之人,其以露蜂房主之之故,则有说焉。夫蜂房纵风摇而能常安常定,遇酷暑而偏以生以育,且其界限分明,秩然有序,其孔一直到底,并无歧互,似经脉经筋所容之隙,是其于酷热之中,反钟生气,不畏生风,能约束一身秩然有序之孔道,使经脉间气血不至横溢,经筋自无引纵弛缩之患矣。虽然,巢氏不又云风癫者由血气少则心虚,精神离散,魂魄妄行,因为风邪所伤,故邪入于阴成癫疾乎,则是物必又能于阴中拔出风邪也。夫蜂灵迅飞扬,色黄且赤,其物固应属阳,其所营之房,己却不能入内,惟生子于其间,迨子能成蜂,亦即出而不能入。风本阳邪,恰似蜂之飞扬不定,而钟其气于艰入难出之阴中,仍涵煦淹育,使其所钟还象己之飞扬,外出不能复入,可不谓于阴中拔出风邪之验耶。要之蜂性自阳,蜂子自阴,故本草载诸蜂子皆言性凉。癫痫等疾,其根钟于内者属阴,其发见于外者皆阳。素问大奇论曰: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又曰: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可见惊病于上,痫病于下,今之所主,原因惊致痫,为由外而内,用露蜂房之意,在内则使之外出,在外则使其出有序而不得乱行列也。

用露蜂房之义止两端,一者病从外入,使仍从内出,此会意也,别录同蛇皮乱发烧灰酒服,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既历节肿,出丁肿恶脉诸毒是也;一者病客于灿然排历之处,能除去之,此象形也,外台同细辛含治牙齿风早痛,肘后炙焦酒服,治鼻中外渣瘤是也。然仲景于鳖甲煎丸用之,为会意耶、为象形耶?夫亦两者皆兼之矣。疟病自经入,此为象形,而结根于内,此为会意,乌季韶云:“凡痘出点粒漫浑,颗界不明,用露蜂房”,随即颗粒秩然,痘亦从内外出之候,欲其界画显明者,即此,亦可悟其功能矣。

《本草分经》:甘,平。有毒。杀虫,治痈疽惊痫牙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蜂房各浸出物均有强心、扩张血管,引起一时性血压降低及显著的促凝作用。

2.  蜂房的丙酮提取物可使家兔离体肠管蠕动及紧张度稍有减弱。

3.  蜂房有轻度的利尿作用。

4.  蜂房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对实验动物的急、慢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5.  蜂房水提液可使小鼠正常体温降低,作用与柴胡粗皂甙或阿司匹林相似。

6.  蜂房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蜂房油可驱除绦虫。

7.  蜂房油可引起家兔、猫的急性肾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炉  甘  石(《本草纲目》)

炉甘石为天然的菱铁矿石(碳酸锌)。主产于广西、湖南、四川等地。炉甘石常存在于铅锌矿的氧化带。味甘,性平。归肝、胃经。功效明目去翳、收湿生肌。临床用名有炉甘石、甘石。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本草经疏》:炉甘石,受金气而结。味应甘辛,气温无毒,其性带涩。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甘温能通畅血脉,则肿痛散,血自止,肌肉生也。又目得血而能视,风热上壅则目为赤烂浮翳。甘入脾而益血,辛温能散风热,性涩则能粘物,故同除翳药点目翳,及治目中一切病也。

《景岳全书》:味甘涩,性温。能止血消肿毒,生肌敛疮口,去目中翳膜赤肿,收湿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本草备要》:燥湿,治目疾。

甘温,阳明胃经药,受金银之气。金胜木,燥胜湿,故止血消肿,收湿除烂,退赤去翳,为目疾要药。

《本经逢原》:炉甘石得金银之气而成,专入阳明经而燥湿热,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飞,海螵蛸、硼砂等分为细末,点诸目病皆妙。又煅过水 ,丸如弹圆,多攒簪孔烧赤,煎黄连汁淬数次,点眼皮湿烂,及阴囊肿湿,其功最捷。

《本草求真》:[批]活血脉,散风热。

炉甘石专入胃。甘辛而涩,气温无毒,其性专入阴明胃。盖五味惟甘为补,惟温为畅,是能通和血脉,故肿毒得此则消,而血自能克止,肌亦自克能生也。辛温能散风热,性涩能沾翳膜,故凡目翳得此,即能拨云也。《宣明方》,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湿洗、日三次。有用此治下疳阴湿,并齿疏陷物者,亦此义耳。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立愈。又《集玄方》,因齿疏陷,用炉甘石煅,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铜刷,久久自密。时珍常用甘石煅飞、海螵蛸、硼砂,等分为细末,朱砂依分减半,同入点诸目病皆妙。

《得配本草》:甘,温。阳明经药也。受金银之气,故治目疾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

得枯矾、胭脂、麝香,吹聤耳出汁;得真蚌粉,扑阴汗湿痒。配孩儿茶,搽下疳阴疮;配青黛、冰片,搽下疳。

凡用炉甘石,以炭火煅红,童便淬;或黄连煎水淬七次,洗净研粉,水飞过,晒干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6 11:57 , Processed in 0.29427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