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大德开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于何等」:无论在什么地方,「村城国邑」:或者在村庄,在城里头,在国里头,在一个小乡下,「空闲林中」:或者在空闲林里边。「若有流布此经」的那个地方,「或复受持」:或者有人受持读诵这「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我们保护这个人,令他得到解脱,一切的苦难都没有了。

    「诸有愿求」:他想求什么,「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或者有疾病的时候,「求度脱者」:想要这个疾病好了,「亦应读诵此经」:也应该念念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以五色缕」:就用五色线,「结我名字」:拴成我的名字。「得如愿已」:得到遂心满愿了之后,「然后解结」:然后再把它解开。

    这个是一种咒法,这咒法不一定是密宗,密宗它故意神乎其神地那么取一个名字叫密宗。其实这咒呢,就是一种咒愿;这咒愿也就是一种祈祷、求愿。那么用五色线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代表五方,这五方有五魔,所以五色线结成一条索,这叫罥索。有这条索,那么不安稳的呢,它就会安稳了,这是一种表法。所以在这儿,这药叉大将他发这个愿,人如果用五色线结他的名字,那么求愿就会遂心满愿。

    遂心满愿之后,那你请神又要送神,所以又要把它解开,就不再要它了。你若再要,还保存它呢,那个药叉大将总要在这个地方,他不能到旁的地方去,所以他很不自由了。你不要贪,你这个遂心满愿了,就令这个药叉不自由了,那也是不对的,所以他说你还要把它取消了。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当这药叉大将说完了前边所发的愿,拥护药师琉璃光如来,报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恩德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赞叹这个药叉大将,说「善哉善哉」:很好、很好!你们能以这样地发心,这样地来拥护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甚难稀有的。所以就说,「大药叉将」:你们这十二位药叉大将,「汝等」:就是你们这十二位,「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因为你们还没有忘了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恩德,你们要报答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恩德,所以才发愿拥护这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和道场。你们「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你们应该时时刻刻地,都不忘了你们这个愿力,你应该要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尔时」: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个话,赞叹这十二药叉大将军的时候,「阿难白佛言,世尊」:在这个时候,这位庆喜尊者,他对世尊就说了,说「当何名此法门」:也就是说应该叫一部什么经?这个法门是个什么法门?这个经的名字应该叫什么呢?「我等云何奉持」:我们大家应该怎么样来受持读诵这一部经典?

    「佛告阿难」:佛听阿难尊者这样地说,于是乎就很慈悲地来告诉阿难了,说「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这一部经的名字,叫做说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往昔所发的一种愿力的功德经。「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也就是说这十二个药叉大将他们怎么样利益有情,「结愿神咒」:能把这一切的冤怨都解开。他们所发的愿,这个神咒就是〈药师灌顶真言〉,也就能把这一切的冤业都解开了。「亦名拔除一切业障」:也又有个名字叫拔除一切的业障,无论什么业障,都可以拔除去。「应如是持」:你应该受持这一部经,很虔诚地来受持它。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的另外一个名字,「说是语已」:说完了这话之后,「诸菩萨摩诃萨」:在这法会大众里边,一切的菩萨中的大菩萨,「及大声闻」:和这个修四谛法──苦集灭道的大阿罗汉、大声闻僧,「国王」:这国家的国王,「大臣、婆罗门」:国王的大臣,和这个婆罗门,是尊贵的贵族,「居士」:和这有十种德行的居士,还有「天、龙」:天上的龙,和「药叉」,还有这个「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就是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迦楼罗和这个摩睺罗伽,就是天龙八部,这天龙八部鬼神等,「人非人等」:人和非人。等,就是等于其它的非人。「一切大众」:在这个法会里的所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闻佛所说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之后,「皆大欢喜」:大家都欢喜,「信受奉行」:对佛所说的这个法门,都信而不疑,那么终身奉行而不停止。

    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经,今天晚间很简略地讲圆满了。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家都有没有什么意见?若有什么意见,你不要尽听我说,你们也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来研究研究,互相交换一点意见和智能。从开始到现在,其中有没有什么疑问,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见,可以提出来说一说。

    药师琉璃光如来和阿弥陀如来,一位在东方,一位就在西方。东方就是阿閦佛,也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西方是阿弥陀佛,是净土法门的教主。这两位佛,一位就是金刚部,一位就是莲华部;金刚部就是降伏法,莲华部就是摄受法。降伏法又叫折伏。那么摄受就是用这个慈悲心来摄受一切众生;降伏呢?这是用喜舍心来折伏一切众生。怎么说这个金刚部是喜舍呢?虽然降伏天魔外道,可是他并没有嗔恨心,他用这个喜舍来反面地教化众生,用一个相反的方面,令众生舍邪归正,了生脱死。用慈悲摄受,喜舍降伏,这都是佛的四无量心的功用,来教化众生。所以这个金刚就怒目着,怒目金刚;可是他怒目而他心里不怒,所以说是喜舍。那么说菩萨低眉,低眉就是不发脾气。阿弥陀佛对众生就不发脾气,没有一点这个折伏的心,总是慈慈悲悲来接引众生。

    在《禅门日诵》上,有一个咒叫〈二佛咒〉。这〈二佛咒〉是这么说的,说:「二佛演化在娑婆,东阿閦,西弥陀,十三条大戒犯波罗,怕阎罗,勤忏悔,罪消磨。」波罗是这个波罗夷罪,本来造这种罪的是不通忏悔,可是你若能真忏悔、勤忏悔,罪也能消灭了。那么这〈二佛咒〉在佛教里,是属于一个勾召法门。假如有这个魔障病的,有邪鬼上身的,你一念这〈二佛咒〉,那鬼就会上身来,这叫勾召法。可是没有什么人会用的,因为大家都不会念这个咒。这个咒是很灵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还有那〈普庵咒〉,在佛教也是一个降伏法的。据说这个普庵祖师以前是个杀猪的,以后修道了,不杀猪了,他就把他十二把杀猪的刀,炼成飞刀了。一念〈普庵咒〉,他这个杀猪的刀子就满天飞,于是乎这一切邪魔外道也就都害怕了,所以这〈普庵咒〉也是降伏法。

    本经的〈药师灌顶真言〉,在〈二佛咒〉里头也有。这〈药师灌顶真言〉,它能解除一切的毒,能消一切的罪。有的人若中毒了,你念这个咒,也会给他把那个毒解去了;可是要诚心,不能敷衍了事,不能马马虎虎的。那么本经这《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在这经里头,这个咒是很主要的。这部经这么长,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念,于是乎就找一个扼要的法门、短的法门,那么就是诵这个〈药师灌顶真言〉,所以叫拔除一切业障的经。我们大家有缘,能遇到这个法门,我们应该把这〈药师咒〉常常地持诵。常持诵就一切的灾难都消除,增长一切的善根。

    我也应该听听你们的了,也有老年人,大家要轮着讲法,而不是我讲,座位这儿空着,互相到上边来讲法。美国这儿,没有那么样子,不过我们也应该大家自己努力用功,不要尽自己落到人后边,要争先恐后来研究佛法,替一替我讲讲话。这个有这个经验,那个有那个经验,互相这么一交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经验,很多体会到佛法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你们每一个人,以后不要怕出来讲话,这个讲话是很公开的,就是大家开门见山,开诚布公,这么互相说一说在道场里头的心得;这是很好的嘛,就像大家谈这个家常一样,不要拘束。我们无拘无束,无罣无碍,能这样子就能接受佛法的这种妙处了。

    不过世界是一个万苦交煎的世界,也是万恶充满的世界,所以在《弥陀经》上,才给它起个名字叫「五浊恶世」。这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叫五浊恶世。

    怎么叫劫浊呢?就是这个时代很不清净的,是一个染污的时代。这时间既然是染污了,那么空间也跟着就染污了,所以现在这空气染污了;空气一染污,我们每一个有血有气的众生,也都跟着染污了。因为我们每一个有血有气的众生,都要呼吸空气;空气既然染污了,所以你再讲卫生的人,也没有法子收拾干净了。这空气不容易收拾干净,所以现在到处这个空气里头,都充满一种毒气,充满一种死气,所谓死气沉沉。没有哪一个地方是一个安乐土,到处都是暴力、恐怖、杀人、放火、强抢、偷盗,充满了这种气氛,就是因为这种毒素,把人都毒得发狂了。就有一些个没有发狂的,也没有什么快乐,在这个世界天天都是醉生梦死,不知道在做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见浊,因为这个空气也染污了,时间也染污了,于是乎我们所见的、所闻的,也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所见的这一些个杀人、放火、强抢、偷盗、吸毒、贩毒、赌博,这一些个又什么黄色电影,这种种的东西,都是在这儿染我们这个见,把我们这个见弄得分不清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因为分不清的关系,于是乎就同流合污,也就合而流了,随着这种恶劣的行为转了。

    转了之后,怎么样啊?就有了烦恼了,烦恼浊就生出来了。这样不如意,那样不遂心,那样不顺利,所遭所遇的环境,令我们生种种的烦恼。譬如本来想赌钱去,因为合而流了,看人家赌钱有的赢得很多钱,发财了;可是输得很多钱那个人,他就没看见,他不记得有的输的比那个赢的更多。到赌博场,都是输的多,赢的少,可是他就看见那个赢的了,看不见那个输的,这就叫随这个境界转了。随这个境界转,于是乎他又去赌钱去了,一赌怎么样啊?他就掉下去了,越赌就越输,越输就越赌,总想赢回来,可是总也赢不回来了,这烦恼了!倾家荡产,烦恼生出来了,这是一个赌钱。

    再拿做生意来讲,看人家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做得一本万利,喔!我也去做去。一做,怎么样啊?他只看见那个赚钱的,没有看见那个亏本的,没有看见那个赔钱的生意,于是乎他就做生意了。做生意就赔钱了,这一赔钱,就骂老天爷了:「你这个该死的天主,真混账!人家做生意都赚钱,怎么我做生意,你不保护着我?你是万能的,为什么你不教我赚钱?」把天主也骂了,迁怒到天主身上了,这烦恼浊就生出了。这一生烦恼,不管你是天主、地主、是人主,我都要怨了!这时候就怨天尤人。你看!一样地做生意,看着人家赚钱,自己不赚钱,就生了烦恼了。可是啊!越生烦恼就搞得自己这个命运越蹭蹬了,越不顺利了。

    这个命,「啊!这是我的命不好!」命运不好了。那么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有了烦恼浊,然后就骂天主,天主也不出声;骂地主,地主也在那儿忍耐着;骂人主,也听不见,于是乎就迁怒到众生的身上了,就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对,东邻西里都有了麻烦了,这众生浊就生出来了。这众生浊,你和谁都没有缘了,和谁都弄得有一种染污了,邋邋遢遢的,于是乎这命运也就不会好了,命浊随着就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按着世间法,来讲这个五浊恶世,这五浊令我们人种种麻烦来了。总起来是五浊,要是详细说,那每一浊里又有无量浊,说不完那么多。所以因为这个,释迦牟尼佛就看见娑婆世界众生这么苦,这么颠颠倒倒、烦烦恼恼、争争吵吵、坏坏好好,于是乎他觉得真没有意思。真没意思就想要出去散散步,到郊区去走一走,因为他生在皇帝家里头,在皇宫里头总也不到外边去。这一天,他就要到郊外去游一游。

    到郊外去游嘛,教他的随从同他一齐出去,想要到东门外边去看一看。可是走到东门那儿,他就看见一个奇怪的事情。什么奇怪的事情呢?看见那儿有一个妇女在生小孩子,那小孩子就在那儿吵吵,一出生就说:「苦啊!苦啊!苦啊!苦啊!苦啊!」

    释迦牟尼佛说:「怎么这样的呢?这怎么回事?」

    随从就说:「啊!这是生小孩子呢!」

    那个大人就流血,小孩子就在那儿哭。他一看,扫兴了,「啊!真没有意思!」于是乎就回去了。那么到东门外边的这个旅行就结束了。回来了又想:「东门有这小孩子哭,明天到南门去看看。」

    第二天,于是乎又到南门去看。出南门,看见一个老年人在那儿,鸡皮鹤发,行步龙钟。在那个地方走路颤颤危危的,那么哆哩哆嗦的,牙也掉了,耳朵也聋了,眼睛也花了,那种苦不可言的样子。

    他一看,就问随从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怎么变得这个样子?」因为他在皇宫里没有见过这个。

    这随从说:「这个人是老了,因为年纪太大了,所以这个身体不帮他忙了,眼睛也罢工了,耳朵也罢工了,这个鼻子也罢工了;舌头虽然没罢工,但是吃什么东西,因为没有牙了,它也没有味道了,嚼不碎了。那么这个身体每一个部门,每一个 department 都罢工了,都在那儿停止工作了!于是乎他就苦得这个样子,手也不会拿东西了,脚也迈不动步了,行步龙钟的,头发也白了。啊!腰也弯弯了。」

    释迦牟尼佛说:「噢!这是真太苦了!」于是乎他到南门外边去走一走,大约没有到达那个打球的地方,就不到南门去了。他本来想去看打球,看这个人间那儿有练武术的,或者去参观参观,结果都不去了,就回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后,第三天,说到西门去看看,东门有这么个生小孩子的,南门有老的,到西门看看!于是乎到了西门,在西门外边一看,看见一个病房,大约是个疗养院,参观疗养院去了。参观疗养院,看见人都在这医院里躺着,哼哼叽叽的,这个说:「哎呀!好痛啊!」那个说:「哎呀!我真是受不了了!」那个说:「啊!怎么办哪?我死了都比这么好啊!」啊!个个都是哼哼,在那个地方呻吟不已。那么很多病人在医院里头,所以才参观医院,也觉得很扫兴的,就又回来了!

    回来啦,觉得北门没有去过,到北门去看看。于是乎就到北门去游玩,到北门一看,吓!看见殡仪馆、棺材铺,他问:「这棺材是干什么的?」

    说:「这装死人的。」

    又到那个殡仪馆一看,那个地方又有很多人都躺在那儿,也不喘气了,也不睁眼睛了,都死了!于是乎他更扫兴了,说:「这做人有什么意思?人生都有生老病死苦,这怎么办呢?」

    在这时候,就有一个毗沙门来了。毗沙门就现出一个比丘相。那么来了,他说:「咦!这个是干什么的?」这个沙门就穿著出家人的衣服,搭着僧衣,在那儿走。

    这个随从说:「哦!这个你问问他啦!」

    他就问说:「你是干什么的啊?」

    沙门说:「我啊,我是比丘。」

    说:「你做比丘干什么啊?」

    说:「比丘要了生死,要没有生老病死苦,想把这个生老病死苦停止了。」

    他说:「这个不错的,能了生老病死苦,我也试试!」于是乎就决意自己要出家做比丘了。

    那么因为这个,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弃国荣,把这皇帝的位子都不做了,来出家修行。在雪山修行六年,每一天一麻一麦,在那儿修苦行,就想要成佛。他的目的就想要成佛,所以受人所不能受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做人所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这个皇帝位置不容易舍,他也把它舍了;一麻一麦这种饥饿,吃了还是一样饥饿,他也能忍。所以能忍、能让,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基本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各位想一想,我们哪一个是国王的太子?都不够资格。释迦牟尼佛以国王太子的尊贵,都要修行了,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舍不得?放不下东,放不下西,放不下南,放不下北;等临死了,东西南北什么也拿不去。释迦牟尼佛能以把国也舍了,把这个城池──那个舍卫大城也舍了,把他太太也舍了,所谓国城妻子、身外之物都舍了,就到了雪山去修道。

    那么最初有五个人跟着他,来照顾他。因为他是个太子,父亲就派两个心腹的人来照顾他,母亲也派三个心腹的人来照顾他,怕他有什么意外的时候,好知道。那么他修道呢,他愿意怎么修,就随他怎么修,不加阻止他用功,可是就防备有什么意外,也可以说是用五个护侍来护持他。

    释迦牟尼佛到雪山,一天吃一麻一麦,其中就有两个受不了,吃不了这苦头就跑了,也不护了。另外三个是很诚心,跟着他受苦。可是怎么样啊?释迦牟尼佛当时瘦得骨瘦如柴,就是皮包骨的样子,也就是广东话说瘦得像一条藤那么个样子,像个竹竿子,可是还没有死。那么以后嘛,就有天女给他送牛奶粥了。天女一早起,看他苦得很厉害,用这牛奶煲的粥,煮的这个稀饭,来送给他。释迦牟尼佛大约一方面是要应这个天女的供,一方面也或者觉得饿得太厉害了,有这两种的原因,就把这个牛奶粥吃了。这一吃牛奶粥,怎么样啊?这三个愿意跟他受苦的护侍,一看:「噢!你这怎么能成佛啊?成佛要苦修,你这牛奶粥都喝,好啦!不管你了!」于是乎也都逃之夭夭了,跑了。

    那么这五个人就跑到鹿野苑去,不照顾释迦牟尼佛了,不护持他了。你们各位想一想,以释迦牟尼佛这种的功德,都要遭遇这种的环境,人所不能受的,他要亲历其境,于是乎他自己又发了菩提心,发了愿了,更立这个坚固志了。以前大约他在雪山那儿打坐的时候,或者还经行经行,散散步,爬爬山,登高望远,有一点这个情形。现在他看这五个护侍都走了,就剩自己了,这若是一般人,或者会想:「我还是回皇宫去,做皇帝去好咯!还受这苦干什么?」

    那么他不回去,于是乎就走到菩提树底下,就发愿了,说:「我这一回,我坐到这个地方,假如我不成佛,永远永远我都不站起来,我就在这儿坐着,坐死!」他发这个愿。发这个愿在那儿坐,一坐,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我们坐了七个字(即三十五分钟),腿痛得:「哎呀!不行了,啊!痛死了!痛死了!」昨天有个人就这样。幸亏有一句话头说是:「就像死了似的!」但是他还是忍不住。那么坐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起于座,当然也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喝水咯!这可想而知了,那么连渴带饿,就是在那儿坐着。我们各位想一想,佛用功修道这种精神,我们是不是也能发这种的大菩提心?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晚间,他就夜睹明星,晚间看这个星星,触类旁通,豁然开悟了!他彻底了解这个宇宙的真理了,彻底了解这个人生的问题了,所以就开悟成佛了!开悟成佛,他就三叹奇哉,他说:「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皆堪作佛。」他说所有的众生,都有佛的性,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佛的万德庄严,和佛是无二无别的。可是怎么样啊?「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啊!」为什么不成佛呢?就因为有这个妄想。我们不要学多了佛法,就学这一句已经够了!「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我们这个妄想,噢!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想想南朝,想想北国,想想男朋友,想想女朋友,想想爸爸,想想妈妈,想想儿子,想想女儿,想想姊姊,想想妹妹,喔!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晚上睡觉还是不闲着,还在那儿做梦,都打妄想。做梦呢,又看见姊姊,又看见妹妹,又看见这个那个,那个这个,噢!不知多少,乱七八糟的,弄得自己糊里糊涂的,这怎么回事啊?都放不下这种执着。做梦是怎么样有的梦呢?就是执着。因为那个执着才做梦,你若没有执着,没有颠倒,就没有梦想了;你因为有颠倒,所以就有梦想。你想要远离颠倒梦想吗?就要破执着。执着没有了,就没有梦了。所以说至人无梦,至人就是那个没有妄想的人,也就是那个真人,也就是那个圣人,也就是那个和凡夫不同的活死人。

    他没有这一切的执着,什么执着都没有了,什么妄想都除净了,就证得佛的果位。所以「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记得这一句呀,我们就要断除这个妄想执着,把这个妄想执着扫干净了,就远离颠倒梦想了,就得到究竟的涅槃。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么样一叹,然后就看因缘,说:「我成佛了,我要先度哪一个众生呢?」于是乎他就观察因缘了。有的人说:「哦!佛也打了妄想了!他也想要度人呢,那不是妄想是什么呢?」你这是以凡夫测圣智,是错误了!佛并不是打妄想,佛就是用妙观察智来观察,哪一个众生应该先得度?哪一个众生机缘成熟了?他应该先度哪一个?

    那么他用妙观察智一观察,看见那五比丘在鹿野苑的地方,都用功用得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用功用得就差一个火候就开悟了,只要他到那个地方说几句话,他们就会开悟了。甚至于不说话,见一见他们,他们也会开悟了!因为这五比丘原来是跟着释迦牟尼佛的,虽然说离开他了,但是受他的影响是很深的!都知道要求了生脱死,都不贪恋世间上的富贵荣华了。于是乎他们想自己去修行,去先成佛,或者他们自己在那个深潜意识里边,就想:「我们先修行开悟了,我们可以帮助太子也开悟。」或者有这么一个念头在里头,不过这在书本上没有记载的,这是我以我这个很愚笨的见解来测量。那么看释迦牟尼佛那么样辛苦在那儿修,他们也就着急了,说:「哎!我们和悉达太子在一起,我们也分了很多心,不容易用功,我们先去好好用用功,回来帮着太子好好用功修行。」可能是这样子。所以他们有这种的因,释迦牟尼佛先成佛了,然后就去度他们,因为他们想要帮助佛成佛,那么佛成佛了之后,也要帮助他们开悟,这也就是种因结果,如是因、如是果。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乎佛用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这四智来看因缘,看这个机缘。那么一看,在他成佛之后,憍陈如尊者应该先开悟。于是乎他就要实行他往昔所发的这个愿,要先度憍陈如。往昔发什么愿呢?因为憍陈如在往昔就是歌利王,那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就是忍辱仙人。这个忍辱仙人在山里头修行,这歌利王就带着宫娥彩女到那个山里头去打猎。那么这宫娥彩女见到忍辱仙在那儿修忍辱行,也是这忍辱仙德行的感召,也是和这一些宫娥彩女大约都有很深的因缘,她们就想要亲近这个忍辱仙,那么就围绕着他。

    歌利王去打猎,大约也没有打到多少野物,心里就很不高兴。收队回来一看,宫娥彩女都围着这么一个头发长长的,手指甲也长长的,胡子也长长的,这么一个没有见过的人。于是乎,他就生了一种妒忌心,就问他在这儿干什么,他回答说:「在这儿修忍辱的功夫。」

    歌利王说:「你修什么忍辱功夫,现在你把我这一些宫娥彩女都给诱惑得围着你,这还得了?你一定不是一个好人!」于是乎嘛,就拿着宝剑把他手也给剁去了,脚也给剁去了,问他有没有嗔恨心?

    那么这个忍辱仙说:「没有嗔恨心。」

    歌利王说:「我不相信你,岂有此理,剁你的手脚,你还没有嗔恨心,世界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人,你是打大妄语。」于是乎就问他:「你有什么证明可以证明你没有嗔恨心?」

    忍辱仙人说:「我要是没有嗔恨心,我这个手足,你虽然给我剁下,我还会长出来,还会恢复如初。如果我有嗔恨心,我这个手足就不会再长回来了。」

    说完这个话嘛,这个手足果然又长出来了。这个歌利王一看,喔!这一定是妖怪,于是乎就要放火烧山。那么这时候,护法就震怒了,于是乎就下冰雹打这个歌利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01:26 , Processed in 0.20081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