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乘雅》:补骨脂,骨者形之一,肾之合也。盖形之所徭生,必先骨髓始,次及筋肉血脉皮毛曰五形,即藏之所徭生,亦必先肾之肝,肝之脾,脾之心,心之肺曰五藏。藏茂神,形载气也。肝者筋之合;脾者肉之合;血脉者心之合;皮毛者肺之合。合则神与藏俱,气与形俱矣。第肾独有两,左曰水,右曰命门火;水即髓之源,火即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五藏五形,皆通乎生气。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此寿命之本也。固色黑从肾,宜归于左;辛温从火,又当偏向于右矣。是以两藏咸交,驱水火之精气,宰裨骨髓。髓者,骨之脂也。复从骨髓,淫气于骨,散精于肾,次第森荣,互为变化,则凡五藏化薄,致五形离决,而为劳为伤;五形化薄,致五气消亡,而为极为痹,仍可使之次第森荣,互为变化。

《药性解》:破故纸,味苦辛,性大温,无毒,入肾经。主五劳七伤,阳虚精滑,腰痛膝冷,囊湿肾寒。恶甘草,忌羊肉、羊血、芸苔。

按:破故纸苦能坚肾,且性大温,故专走少阴,然气燥不宜多用,命门有火及津枯者忌之。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大温,性燥而降。能固下元,暖水脏,治下焦无火,精滑带浊,诸冷顽痹,脾肾虚寒而为溏泄下痢。以其暖肾固精,所以能疗腰膝酸疼,阴冷囊湿,缩小便,暖命门小腹,止腹中疼痛肾泄。以其性降,所以能纳气定喘。惟其气辛而降,所以气虚气短,及有烦渴眩运者,当少避之,即不得已,用于丸中可也。

《本草备要》:破故纸一名补骨脂,燥,补命火。

辛苦大温。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元阳,缩小便。亦治遗尿。治五劳七伤,五脏之劳,七情之伤。腰膝冷痛,肾冷精流,肾虚泄泻,肾虚则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胃,脾胃虚寒,迟于运化,致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呕涎泄泻,如鼎釜之下无火,物终不熟,故补命门相火,即所以补脾。破故纸四两,五味三两,肉蔻二两,吴茱一两,姜煮枣丸,名四神丸,治五更肾泻。妇人血气,妇人之血脱气陷,亦犹男子之肾冷精流。堕胎。得胡桃、胡麻良。恶甘草。唐郑相国方:破故纸十两,酒浸蒸为末,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研,蜜和,每是酒调一匙,或水调服。白飞霞曰:破故纸属火,坚固元阳;胡桃属水,润燥养血,有水火相生之妙。忌芸薹、羊血。加杜仲,名青娥丸。

《本经逢原》:补骨脂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使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固脱也。胡桃属水,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补骨脂,有水火相生之妙,故《局方》青娥丸用之。孙思邈言补肾不若补脾,许学士言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令人痞满少食,譬如釜底无火,虽终日不熟,阳衰则饮食亦不能消化。《济生》二神丸治脾肾虚寒泄泻,用补骨脂补肾,肉豆蔻补脾,加吴茱萸以平其肝,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若精伤尿赤涩痛者,去木香易五味子。腰膝酸疼,肾冷精流者,用之屡效。凡阴虚有火,梦泄溺血,大便闭结者勿施。

《本草求真》:[批]温肾逐冷,涩气止脱。

补骨脂即破故纸,专入肾。辛苦大温,色黑。何书皆载能敛神明,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因而元阳坚固,骨髓充实,以其气温味苦,涩以止脱故也。时珍曰:按白飞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止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水火相生之妙,故语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凡五痨五痨:曰志痨、心痨、思痨、忧痨、瘦痨。七伤七伤曰阴寒、阴痿、里急精枯、精少、精清、下湿小便数,临事不举。因于火衰而见腰膝冷痛,肾冷流精,肾虚泄泻,及妇人肾虚脱滑,用此最为得宜。许叔微学士《本事方》云: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虽终日不熟,何能消化。《济生》二神丸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仓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若认症不真,或因气陷气短而见胎堕,应用参芪。水衰火盛而见精流泄泻,应用滋润,兼以清利。妄用补骨脂止脱,则杀人惨于利器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配本草》:得胡桃、胡麻良。恶甘草。

辛、苦,大温。入命门、手厥阴经。暖肾脏以壮元阳,补相火以通君火。治肾冷精滑,带浊遗尿,腹冷溏泄,腰膝酸疼,阴冷囊湿。

得肉果、大枣为丸,治脾肾虚泄。或加木香。得山栀、茯神,治上热下寒。配茴香、肉桂,治血瘀腰疼;配胡桃、杜仲,治风寒腰痛。

暖上焦,酒炒蒸;暖肾,盐水炒。恐其性燥,乳拌蒸,胡麻、胡桃伴蒸亦可。恐其热入心脏,童便浸蒸。

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运气虚,怀妊,温燥气降。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

怪症:玉茎不痿,清滑不止,时时如针刺,捏之则脆,名肾漏。配韭子各一两,每三钱,水煎,日服三次,至愈而止。

气不归肾,动用破故纸纳之。岂知气之上泛,由精水之不足,水虚则生火,破故纸补命门之火,以火济火,真水益涸,虚火益炽,火有余便是气,其气更浮于上而不下。且此动胞络之火,君相火炽,烦而且躁,其病未有不危者矣。莫若重投熟地,佐以茯苓、磁石,加砂仁为使,则气自归元,乃至稳至当之剂也。

《本经疏证》:骨髓、肾精皆水属也。凡水遇寒则凝,得热斯流,今日肾冷精流,于理已不合,加之骨髓伤败而冠以风虚冷,风虚冷者果能使骨髓伤败肾冷精流乎?夫惟风虚冷乃能为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固也,然有二义焉。一者风冷而水遂涸也,一者风虚而水不涨也。风冷而水遂涸,验之于四时之序,风虚而水不涨,验之于潮汐之候。夫风从西北者为冷风,风从后来者曰虚风。一岁之中,热则水涨,寒则水消,一潮之上,东南风则水涨,西北风则水不涨。盖凝则成形,释则成气者,阳也;凝则成气,释则成形者,阴也。故曰阳化气,阴成形,此水所以盛于夏减于冬也。至阴之气,当冬令闭密严尤,则水凝为寒也,转瞬春融,不必霖雨,水自能盈,则寒释为水也。天气且然,何况人身。当五劳七伤之余,遭萧索飘零之局,髓之充于骨,精之藏于肾者,何能不化而为肃杀严万以应之,于是静而不动者为之伤败焉,动而不静者为之流散焉。于斯时也,得不以温和之气踞于水中,转冷风为融风,自然伤败者复完,冷流者复聚,此则必有取于花紫而实黑且味辛气热即伏其中,则辛之通热之行,直如风自东南来,解冻泽物,转寒气为温气也。妇人血气堕胎者,承上之词,亦以血气虚冷伤败,而不能系胎元也,此物当与天雄之治阴寒精自出,巴戟天之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互参也。

《本草新编》:补骨脂,即破故纸也。味苦、辛,气温,无毒。入脾、肾二经。治男子劳伤,疗妇人血气,止腰膝酸疼,补髓添精,除囊涩而缩小便,固精滑而兴阳事,去手足冷疼,能定诸逆气。但必下焦寒虚者,始可久服。倘虚火太旺,止可暂用,以引火归原,否则,日日服之,反助其浮游之火上升矣。古人用破故纸,必用胡桃者,正因其性过于燥,恐动相火,所以制之使润,非故纸必须胡桃也。

或问补骨脂既不可轻用,而青娥等丸,何以教人终日吞服,又多取效之神耶?不知青娥丸,治下寒无火之人也。下寒无火者,正宜久服,如何可禁其少用乎。命门火衰,以致腰膝之酸疼,手足之逆冷,甚则阳痿而泄泻。苟不用补骨脂,急生其命门之火,又何以回阳而续命乎。且补骨脂尤能定喘,肾中虚寒,而关元真气上冲于咽喉,用降气之药不效者,投之补骨脂,则气自归原,正藉其温补命门,以回阳而定喘也。是补骨脂,全在审其命门之寒与不寒而用之耳,余非不教人之久服也。
或问破故纸虽善降气,然亦能破气,何子未言也?曰:破故纸,未尝破气,人误见耳。破故纸,乃纳气归原之圣药,气之不归者,尚使之归,岂气之未破者而使之破乎?惟是性过温,恐动命门之火,火动而气动,气动而破气者有之。然而用故纸者,必非单用,得一、二味补阴之药以济之,则火且不动,又何能破气哉?

或问补骨脂治泻有神,何以脾泻有宜有不宜乎?不知补骨脂,非治泻之药,不治泻而治泻者,非治脾泄,治肾泄也。肾中命门之火寒,则脾气不固,至五更痛泻者,必须用补骨脂,以温补其命门之火,而泻者不泻矣。若命门不寒而脾自泻者,是有火之泻,用补骨脂正其所恶,又安能相宜哉。
或问补骨脂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然否?嗟乎。破故纸何藉于胡桃哉。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不必胡桃之油润之,始能入心入肾也。盖破故纸,自有水火相生之妙,得胡桃仁而更佳,但不可谓破故纸,必有藉于胡桃仁也。

或疑破故纸阳药也,何以偏能补肾?夫肾中有阳气,而后阴阳有既济之美。破故纸,实阴阳两补之药也,但两补之中,补火之功多于补水。制之以胡桃仁,则水火两得其平矣。

或问破故纸补命门之火,然其气过燥,补火之有余,恐耗水之不足。古人用胡桃以制之者,未必非补水也。不知胡桃以制破故纸者,非制其耗水也,乃所以助肾中之火也。盖肾火非水不生,胡桃之油最善生水,肾中之水不涸,则肾中之火不寒,是破故纸得胡桃,水火有两济之欢也。

《本草分经》:辛、苦,大温。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元阳,能纳气归肾。

《本草思辨录》:按《开宝》补骨脂主治,以五劳七伤冠首而踵以风虚冷,是风虚冷由五劳七伤而致也。再继之以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又由风虚冷而致也。夫肾家之风,有因热而生者,如天麻丸之用萆解、玄参、生地黄也。此则因虚冷而生风,故宜以味辛大温之补骨脂拯之。虚冷生风之候,喻西昌所谓两肾空虚,有如乌风洞,惨惨黯黯,漫无止息者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补骨脂具有强心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2. 补骨脂中多种成分有抗肿瘤作用。

3. 补骨脂有促进皮肤色素增生的作用。

4. 补骨脂对多种细胞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加黑光或长波紫外线照射下,其抗菌谱更广,作用更强。

5. 补骨脂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6. 补骨脂对组胺引进的气管收缩有明显舒张作用,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 补骨脂有较明显的抗早孕作用及较弱的雌激素样作用,也具有明显的兴奋离体子宫的作用。

8. 补骨脂有明显的杀虫作用。

9. 补骨脂有抗衰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益  智  仁(《本草拾遗》)

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及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原植物生于林下阴湿处。喜温暖湿润气候,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功效温脾开胃摄唾、暖肾固精缩尿。临床用名有益智仁、盐益智仁。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止呕哕。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馀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

《药类法象》:气热,味大辛。

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

《汤液本草》:气热,味大辛。辛温,无毒。

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

《象》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勿多服。

《本草》云:主遗精虚漏,小便遗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同煎服,有神效。

《液》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足少阴,本是脾药。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

《本草发挥》:洁古云:气热味辛,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

《本草纲目》:益智大辛,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直指方》云: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火能生土,当使心药入脾胃药中,庶几相得。故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上中益火也。洪迈《夷坚志》:秀川进士陆迎,忽得吐血不止,气蹶惊颤,狂躁直视,至深夜欲投户而出。如是两夕,遍用方药弗廖。夜梦观音授一方,命但服一料,永除病根。梦觉记之,如方治药,其病果愈。其方用益智仁一两,生朱砂二钱,青橘皮五钱,麝香一钱,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灯心汤下。

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诸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草经疏》:益智子仁,得火土金之气,故其味辛,其气温,其性无毒。入足太阴,足少阴经。惟辛故所以散结,惟温故所以通行,其气芳香,故主入脾。其禀火土与金,故燥而收敛,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虚则气虚,二脏失职,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下行。宜东垣用以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及人多唾。王好古谓益智本脾家药,主君相二火。故用以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刘河间又谓益智辛热,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皆以其香可入脾开郁,辛能散结,复能润下,于开通结滞之中,复有收敛之义故也。

简误:益智乃脾肾二经之药,其用专在脾,所以亦能入肾者,辛以润之之故也。然其气芳香,性本温热,证属燥热,病人有火者,皆当忌之。故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由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温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无毒。主君相二火,入脾肺肾经。在四君子则入脾,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凤髓膏则入肾。二经而互用者,盖有子母相关意焉。和中气及脾胃寒邪,禁遗精并小便遗溺。止呕哕而摄涎唾,调诸气以安三焦。更治夜多小便,入盐煎服立效。

《本草乘雅》:五藏有七神,脾土舍其两,曰意与智。意者,脾土之体;智者,脾土之用。益智子,益脾智之土用,因名益智耳。顾茎发中央,缀子十粒,具土体之位育,土用之成数,昭然可徵矣。尚书土爰稼穑。缘土以生物为用,而爰生稼穑。最得土气之真,即拈以徵土体之脂瘠淳暴,寒暖优劣之为性也。是知益智,既益土用之智,应与上中晚禾,互为丰凶者以此。其为乐以治水,亦有故焉。盖水体润湿,水用动流,所赖挟持,不致逍滥者,维土体用,用作提防,提防疏泄,则为漏为沥,为遗为滑,甚则为崩为溃,为泛为滥矣。味辛气温,功齐火热者,脾以阳为用也。于是上中下焦,亦得藉之以验丰凶。

《药性解》:益智,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肾三经。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和中止呕。

按:益智辛温,善逐脾胃之寒邪,而土得所胜,则肾水无凌克之虞矣,遗精诸证,吾知免矣。

《药鉴》:气热,味大辛。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也,故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又治多唾,当于补药中兼用之,不可多服。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凤髓丹则入肾,盖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之义也。惟其温也,能治虚漏,遗精遗沥。益气安神,又安三焦。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煎汤,服有神效。兼以女贞实、川萆?更妙,乃补不足之剂也。惟其辛也,能调诸气。能散诸郁,能止诸疼。群乌药、木香甚捷,又为辛散之剂也。

《景岳全书》:气味辛温。能调诸气,避寒,治客寒犯胃,暖胃和中,去心腹气滞疼痛,理下焦虚寒,温肾气,治遗精余沥梦泄,赤金带浊。及夜多小便者,取二十余枚,研碎,入盐少许,同煎服之,有奇验。此行阳退阴之药,凡脾寒不能进食,及三焦命门阳气衰弱者皆宜之。然其行性多,补性少,必兼补剂用之斯善。若单服多服,未免过于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备要》:燥脾肾, 补心肾。

辛热。本脾药,兼入心肾,主君相二火。补心气、命门、三焦之不足,心为脾母,补火故能生土。能涩精固气,《本草》未载。又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味辛能散。温中进食,摄涎唾,胃冷则涎涌。缩小便。肾与膀胱相表里,益智辛温固肾。盐水炒,同乌药等分,酒煮,山药糊丸。盐汤下,名缩泉丸。治呕吐泄泻,客寒犯胃,冷气腹痛,崩带泄精。涩精固气,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本经逢原》:益智子,辛温,无毒。

益智行阳退阴,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精,胃虚多唾,女人崩漏。治心气不足梦泄,液多小便,及冷气腹痛,于土中益火也。《集验方》缩泉丸,治脬气不足,方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与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粉为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七十丸。丹方治夜多小便,取二十四枚,入盐同煎,服之有验。按:益智功专补火,如血燥有火,湿热暴注,及因热而遗浊,色黄干结者,不可误用也。

《本草求真》:[批]温胃逐冷,温肾缩泉。

益智专入脾、胃,兼入肾。气味辛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藏纳归源,气逆因寒而起,故以益智散寒为敛,非收敛之敛也。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涎唾由于胃冷,收摄亦是温胃,不当作甘补收敛看。脾虚而见不食,脾虚亦是脾寒,不食不可作中空宜实补看。则用此温理。只是散寒逐冷。肾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盐炒,与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粉为丸,盐汤下,名缩泉丸,以投。以温为缩,与夫心肾不足而见梦遗山崩带,则用此以为秘精固气。以温为固,非以收涩为固也。若因热成气虚而见崩浊梦遗等症者,则非所宜。今人不审寒热虚实,妄用益智固精,昧甚。此虽类于缩砂密,同为温胃,但缩砂密多有快滞之功,此则止有逐冷之力,不可不分别而审用耳。

《得配本草》:辛,温。入足太阴经气分。能于土中益火。兼治下焦虚寒。开郁散结,温中进食,摄唾涎,缩小便。治冷气腹痛,呕吐泄泻,及心气不足,泄精崩带。

得茯神、远志、甘草,治赤浊。配乌药、山药,治溲数;配厚朴、姜、枣,治白浊腹满。同山药,补脾胃。

盐拌炒,去盐研用,或盐水炒亦可。

怪症:腹胀多时,忽泻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用益智仁二两,煎浓汁服之,立愈。

《本草新编》:益智,味辛,气温,无毒,入肺、脾、肾三经。能补君、相二火,和中焦胃气,逐寒邪,禁遗精溺,止呕哕,摄涎唾,调诸气,以安三焦。夜多小便,加盐服之最效,但不可多用,恐动君相之火也,然能善用之,则取效甚捷。大约入于补脾之内则健脾,入于补肝之内则益肝,入于补肾之中则滋肾也。

《本草分经》:辛,热。脾药,兼入心、肾。温燥脾胃,涩精固气,补心气、命门之不足。又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温中进食,摄唾涎,缩小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益智仁能抑制Na+-K+-ATP泵,具有强心作用,还有扩血管作用。

2. 益智仁有抑制肠管收缩作用。

3. 益智仁有抗癌作用。

4. 益智仁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5. 益智仁可保Na+排K+,具有利尿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冬 虫 夏 草(《本草从新》)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为兼性腐生菌,生于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上,常见于海拔4000米高的高山上,尤多见于具有积雪、排水良好的高寒草甸。产于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及西藏、甘肃。味甘,性平。归肺、肾经。功效补肾固本、助阳起痿、补肺实卫、止血化痰。临床用名有冬虫夏草、虫草。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拾遗》:功与人参同。

《同川通志》云:冬虫夏草出里塘拨浪工山,性温暖,补精益髓。

《文房肆考》:迩年苏州皆有之,其气阳性温,孔裕堂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逐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愈。因信此物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用之皆效。

朱排山《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以番红花同藏则不蛀。或云:与雄鸭同煮食,宜老人。

潘友新云:粤中鸦参丸,用夏草冬虫合鸦片人参合成,乃房中药也。此草性更能兴阳,则入肾可知。

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嗽,治膈症皆良。从新味甘性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药性考》

按:物之变化,必由阴阳相激而成,阴静阳动,至理也。然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谓一阴一阳,互为其根。如无情化有情,乃阴乘阳气,有情化无情,乃阳乘阴气。故皆一变而不复返本形,田鼠化 , 化田鼠,鸠化鹰,鹰化鸠,悉能复本形者,阳乘阳气也;矿石化丹砂,断松化为石,不复还本形者,阴乘阳气也。夏草冬虫,乃感阴阳二气而生,夏至一阴生,故静而为草。冬至一阳生,故动而为虫。辗转循运,非若腐草为萤,陈麦化蝶,感湿热之气者可比,入药故能益诸虚理百损,以其得阴阳之气全也。然必冬取其虫,而夏不取其草,亦以其有一阳生发之气为贵。

《本草分经》:甘,平。补肺肾,止血化痰,治劳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冬虫夏草具多方面的免疫作用,既不影响机体造血系统的功能,又无淋巴细胞毒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调节药物。

2. 冬虫夏草可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和冠脉流量增加,有特异性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肌供血的作用,有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作用。

3. 冬虫夏草有显著的促生血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冬虫夏草有抗肿瘤作用。

5. 冬虫夏草有明显的抗诱变效应。

6. 冬虫夏草可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有催眠、抗惊厥、降低体温的作用。

7. 冬虫夏草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对核酸、蛋白质、酶、脂类代谢有影响。

8. 冬虫夏草对肾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抗肾功能衰竭、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

9. 冬虫夏草有一定的拟雄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

10. 冬虫夏草有明显扩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有祛痰平喘作用。

11. 冬虫夏草有抗疲劳、耐缺氧、耐高温、低温作用。

12. 冬虫夏草有抗衰老作用。

13. 冬虫夏草有抗炎、抗菌、抗真菌、抗病毒作用。

14. 冬虫夏草有抗放射作用,对兔离体回肠呈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蛤   蚧(《雷公炮炙论》)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有分布,主产于广西。原动物喜栖息于山岩罅隙或树洞内,怕冷、怕热、怕风雨,昼伏夜出,喜食活饵。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功效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益精血。临床用名蛤蚧。

【本草汇言】

《海药本草》:无毒。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

《日华子本草》:无毒。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开宝本草》:味咸,平,有小毒,主久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

《本草纲目》: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本草经疏》:蛤蚧得金水之气,故其味咸气平,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少阴经。其主久肺劳传尸、鬼物邪气、咳嗽、淋沥者,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则生热,故外邪易侵,内证兼发也。蛤蚧属阴,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咳嗽自除,邪物鬼气自去矣。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清,故淋沥水道自通也。

简误: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雷公曰: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恣器盛,悬屋东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

《本草蒙筌》:味咸,气平。有小毒。一云无毒。主肺虚声咳无休,治肺痿血咯不已。传尸劳疰悉逐,着体邪魅咸祛。仍通月经,更利水道。

《本草备要》:补肺润肾,定喘止嗽。

咸平。补肺润肾,益精助阳,治渴通淋,定喘止嗽。肺痿咯血,气虚血竭者宜之。能补肺,益水源。李时珍曰:补肺止渴,功同人参;益气扶羸,功同羊肉。《经疏》曰: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出广南。首如蟾蜍,背绿色,斑点如锦纹。雄为蛤,鸣声亦然,因声而名。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皮细口尖,身大尾小,雌雄相呼,屡日乃交,两两相抱,捕者擘之,虽死不开,房术用之甚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7 14:44 , Processed in 0.37297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