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经解》:淫羊藿气寒,秉天冬令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辛无毒,得地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阴者,宗筋也,水不制火热,则筋失其刚性而痿矣,淫羊藿入肾而气寒,寒足以制火,而痿自愈矣。

绝伤者,阴绝而精伤也,气寒益水,味辛能润,润则阴精充也。

茎,玉茎也;痛者,火郁于中也,热者清之以寒,郁者散之以辛,所以主茎中痛也。

小便气化乃出,辛寒之品,清肃肺气,故利小便。肺主气,辛润肺,故益气力也。气力既益,内养刚大,所以强志,盖肾藏志也。

《神农本草经读》:淫羊藿气寒,秉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味辛无毒,得地之金气而入肺,金水二脏之药,细味经文,俱以补水脏为主。

阴者,宗筋也,宗筋属于肝木,木遇烈日而痿,一得气寒这羊藿,即如得露而挺矣。

绝伤者,脉络绝而不续也,《金匮》云“脉络者,阴精阳气所往来也。”羊藿气寒味辛,具水天之气,环转运行,而能续之也。

茎,玉茎也,火郁于中,则痛。热者,清之以寒,郁者,散之以辛,所以主茎中痛也。

小便主于膀胱,必假三焦气化而出,三焦之火盛,则孤阳不化,而为溺短、溺长之症,一得淫羊藿之所寒味辛,金水相函,阴气濡布,则小便利矣。

肺主气,肾藏志,孟夫子云“夫志,气之帅也”,润肺之功,归于补肾,其益气力强志之训,即可于孟夫子善养刚大之训、悟之也,第此理难与时医道耳。

叶天士云:“淫羊藿浸酒,治偏风不遂,水涸腰痛。

《本经疏证》:诸疏本经家类视阴痿为阳不充,淫羊藿之性偏寒,则难于置说,以故改寒为温,辛温之物治阴痿固当矣,不知于阴痿绝伤,茎中痛,小便不利,亦有当否耶?夫绝之训为过。阳过盛阴不得与接,阴过盛阳不得与接之谓也。阳道断不得至其处,阴道断不得至其处之谓也。假云阴过盛阳不得与接,则茎中痛,云阴道断不得至其处,则小便不利,有是理乎?阴痿绝阳,茎中痛,小便不利者,阳盛于下,阴不能与相济也。阳盛则吸水以自资,故小便不利;阳壅则溺道阻塞,故茎中痛。淫羊藿为物妙能于盛阳之月开白花,是致凉爽于阳中也。其一茎之所生必三枝九叶,是导水联木以向金也。(一水数三木数九金数)导水以接火则火聚,联木以生火则火安,致金以就火则为火动而停者,皆应火金融液而下流。火聚则阴不痿,火安则茎中不痛,停火之物下流则小便利,不可谓无是理也。益气力强志,正与志之强志倍力对。彼则阳为阴翳,此则阳盛格阴,彼去翳而阳光舒,此阴入而阳光敛,阳舒则力宽裕而优厚,故曰倍,阳敛则力宛展而不衰,故曰益,本经之所主,皆有理可通。若云性温主真阳不足,纵使有说能辨,亦决不得一线贯注如此。即如别录所载瘰疬赤痈能消,下部有疮能洗出虫,又岂性温补真阳者可为力哉?是以丈夫久服令人无子,必更为有子而后可通矣,明者自能稔之。

《本草新编》:淫羊藿,一名仙灵脾。味辛,气温,无毒。云寒,误。用不必羊脂炒,亦不必去刺。入命门治男子绝阳不兴,治妇人绝阳不产,却老景昏耄,除中年健忘,益肾固筋,增力强志。补命门而又不大热,胜于肉桂之功,近人未知也。夫男女虽分阴阳,而五脏七腑正各相同,并无小异。男子命门寒则阳不举,女子命门寒则阳不容,非男子绝阳不能生,女子绝阳尚可产也。《本草》言女人绝阴不产者,乃讹写也。淫羊藿补阳而补阴,取补男女之阳,则彼此之化生不息。阴中有阳,则男子精热而能施,女子亦精热而能受。倘谓补其阴绝,则纯阴无阳,何以生育乎?此等药,中年以后之人,正可朝夕吞服,庶几无子者可以有子。而《本草》又戒久服有损,想因命门有火而言之也。命门有火者,初服即不相宜,又何待日久始有损哉。

或疑淫羊藿,温补命门之火,故能兴阳,然男子有阳道之势,服之翘然兴举,故知其兴绝阳也,若女子,又从何起验之乎?曰:女子亦未尝不可验也。女子无阳,则小腹寒而痛,服淫羊藿则不痛矣。然此又无形,不足以验也,更有有形之物,可以相验。女子无阳,则玉户之内有一物如含花之蕊者,必升举而不可以手指相探。服淫羊藿,则含花之蕊必下降,而手指可探矣。此蕊,即胞胎之门户,受精之口也,寒则缩,而温则伸,犹男子寒则痿,而温则坚也。以此相验,断不多矣。而予更有说,无阳者,无命门之火也。夫命门之火,原在肾之中,而不在肾外,淫羊藿补命门之火,亦在肾之中,而不在肾之外,亦何必求验于男女阴阳之物哉。

或问补命门之火者,宜于男子,而不宜于妇人,妇人火动,又安可救乎?夫妇人之欲火盛,非命门之火旺,乃命门之火衰。命门火衰,无以安龙雷之火,而火必越出于肝中,以助肝木之旺。旺木旺,则欲火之心动矣。木能生火,又何制哉,往往有思男子而不可得者矣。治方泻肝木之火,乃一时之权宜也。肝木既平,仍宜补命门之火,龙雷而下安于肾宫,而火无浮动之虞。可见妇人亦必须补命门也。妇人既宜补命门之火,安在淫羊藿但宜于男子,而不宜妇人哉。况淫羊藿妇人用之,又不止温补命门也,更能定小腹之痛,去阴门之痒,暖子宫之寒,止白带之湿。岂可疑止利于男子,而不用之于妇科哉?凡用药之权宜,实非一途可论定也。

或疑淫羊藿助子之阳,多用之于丸内,未闻用之于汤剂,不识汤剂中亦可用之乎?曰:凡药用之于汤者,即可用于丸,岂用于丸者,而独不可用于汤乎?世医之不用于汤剂,以体轻而不便入箱中。

《本草分经》:辛香甘温。入肝肾。补命门,益精气,肾筋骨,治绝阳不兴,绝阴不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淫羊藿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使阳虚模型小鼠血浆中分子物质降低、巯基升高,发挥助阳作用,能增强下丘-垂体-性腺轴及肾上腺皮质轴、胸腺轴等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

2. 淫羊藿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3. 淫羊藿能增加冠脉流量,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淫羊藿可提高大鼠耐缺氧能力,减慢大鼠心率,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有阻断作用,有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抗心室颤动,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有降压作用。

5. 淫羊藿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及降低全血粘度作用。

6. 淫羊藿能促进核酸的形成,对骨生长有促进作用。

7. 淫羊藿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

8. 淫羊藿有一定的镇咳、祛痰作用。

9. 淫羊藿有中枢抑制作用。

10. 淫羊藿有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作用,并有明显降血糖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   仲(《本经》)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原植物耐寒性较强,喜生于温暖湿润、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和树林中。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名有杜仲、厚杜仲、绵杜仲、炒杜仲、焦杜仲。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名医别录》:味甘,温,无毒。主治脚中酸疼痛,不欲践地。

《药性论》:味苦。能治肾冷膂腰痛也。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暖,治肾劳,腰脊挛伛,入药灸用。

《开宝本草》:味辛、甘,平、温,无毒。脚中酸疼,不欲践地。

《药性赋》:味辛、甘,平,性温,无毒。降也,阳也。其用有二:强志壮筋骨,滋肾止腰痛。酥炙去其丝,功效如神应。

《汤液本草》:味辛甘平温,无毒。阳也,降也。

《本草》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肾筋骨,强志,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脚中酸疼,不欲践地。恶蛇蜕皮、玄参。

《日华子》云:暖,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本草衍义补遗》:洁古云:性温,味辛甘。气味俱薄,沉而降,阳也。其用壮筋骨及弱无力以行。东垣云:杜仲能使筋骨强。百思仙治肾冷暨腰痛。患要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温,味辛、甘。气味俱薄,沉而降,阳也。其用壮筋骨,及足弱无力以行。

《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少年新娶,后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铃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拆,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全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本草经疏》:杜仲禀阳气之微,得金气之厚,故其味辛,气平无毒。《别录》加甘温。甄权言苦暖。应是辛苦胜而苦次之,温暖多而平为劣也。气薄味厚,阳中阴也。入足少阴,兼入足厥阴经。按《本经》所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者,盖腰为肾之府,经曰:动摇不能,肾将惫矣。又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经虚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五脏苦欲补写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俱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强志者,肾藏志,益肾故也。除阴下痒湿,小便涂沥者,祛肾家之湿热也。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故久服能轻身耐老。其主补中者,肝肾在下,脏中之阴也。阴足则中亦补矣。

简误: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平、温。凡为丸散煎汤,最恶玄参蛇蜕。补中强志,益肾添精。腰痛不能屈者神功,足疼不能践者立效。除阴囊湿痒,止小水梦遗。

《本草乘雅》:杜仲,从土从中,其色褐,为土克水象,坚之用药也。腰本肾府,湿土为害,必侵肾水,而腰先受之,据名据色,可以疗也。若象形,能使筋骨相着,又一义矣。

杜,牝。仲,次,合阴,合耦,合象太阴这始生。自上而下,从外而内者也。皮络如绵,皮理如革,合至阳沦肤始尽,至阴容平始平也。平则转出为降,降则中实,中实,遂成入令矣。入则精志益,筋骨强,藏精而起亟矣。何患老之将至,余沥之有;又何患藏阴之形未充,致奉生者少,转为痿厥,及木用不及之有。既容且平,又何患长夏之土化未攘,与秋金骤敛,中含润湿之有。

至阳沦肤始尽,所谓夏三月,此谓蕃莠,至阴容平始平;所谓秋三月,此谓容平。至阳,即太阳;至阴,至太阴。

《药性解》:杜仲,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肾经。主阴下湿痒、小便余沥,强志壮筋骨,滋肾止腰疼。恶蛇蜕,玄参。

按:杜仲降而属阳,宜职肾家之症,然精血燥者,不宜多用。

《药鉴》:气平温,味辛甘,气味俱薄,降也,阴也,无毒。补中强志,益肾添精。腰痛不能屈者,同芡实、枣肉丸之神方。足疼不能践者,入黄芪、苍术煎之灵丹。除阴囊湿痒,止失精梦遗,故大造丸、补阴丸皆用之也。

《景岳全书》:味甘辛淡,气温平。气味俱薄,阳中有阴。其功入肾。用姜汁或盐水润透,炒去丝。补中强志,壮肾添精,腰痛殊功,足疼立效。除阴囊寒湿,止小水梦遗。因其气温,故暖子宫;因其性固,故安胎气。内热火盛者,亦当缓用。

《本草备要》:补腰膝。

甘温能补,微辛能润。色紫入肝经气分,润肝燥,补肝虚。子能令母实,故兼补肾。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能使筋骨相差。皮中有丝,有筋骨相着之象。治腰膝酸痛,经曰:腰者肾之府,转移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将惫矣。一少年新娶,得脚软病,且痛甚,作脚气治不效。孙林曰:此肾虚也。用杜仲一两,半酒半水煎服,六日痊愈。按腰痛不已者,属肾虚;痛有定处,属死血;往来走痛,属痰;腰冷身重,遇寒即发,属寒湿;或痛或止,属湿热。而其原多本于肾虚,以腰者肾之府也。阴下湿痒,小便余沥,胎漏怀孕沥血。胎坠。惯坠胎者,受孕一两月,用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断丝,续断二两,酒浸,山药六两,为糊丸,或枣肉为丸,米饮下。二药大补肾气,托住胎元,则胎不坠。

《本经逢原》:杜仲,古方但知补肾,而《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等病,是补火以生土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故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但肾虚火炽,梦泄遗精而痛者勿用,以其辛温,引领虚阳下走也。

《本草崇原》:杜仲皮色黑而味辛平,禀阳明、少阴金水之精气。腰膝痛者,腰乃肾府,少阴主之。膝属大筋,阳明主气。杜仲禀少阴、阳明之气,故腰膝之痛可治也。补中者,补阳明之中土也。益精气者,益少阴肾精之气也。肾筋骨也,坚阳明所属之筋,少阴所主之骨也。强志者,所以补肾也。阳明燥气下行,故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愚按:桑皮、桑叶有丝,蚕食桑而结茧,其色洁白,其质坚牢,禀金气也。藕与莲梗有丝,生于水中,得水精也。杜仲色黑味辛而多丝,故兼禀金水之气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草求真》:[批]温补肝气,达于下部筋骨气血。

杜仲专入肝。辛甘微温。诸书皆言能补腰脊,为筋骨气血之需,以其色紫入肝,为肝经气药。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故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痈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新娶后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拆,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全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胎滑梦遗切要。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戏春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能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之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如古方之治三四月即坠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断丝,续断二两,酒浸山药六两,为末糊丸,或枣肉为丸,米饮下。固肾托胎之类,绣见今时医士,不审虚实,用此安胎甚多,殊为可惜。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无已。[批]讱刃庵书言:杜仲、续断可以安胎,少此一段义理疏出,以致贴误后人。故凡用药治病,须察脉症虚实,及于上下之处,有宜不宜,以为审用。若徒守其一曲,胎动症类甚多,若不细心揣摩,安得不守一曲。以应无穷之变,非为无益,且以增害。不通医士,多犯是弊,可惜可惜。

《得配本草》:恶玄参。

辛、甘、淡,气温。入足少阴经气分。除阴下之湿,合筋骨之离,补肝气而利于用,助肾气而胎自安。凡因湿而腰膝酸疼,内寒而便多食沥,须此治之。

得羊肾,治腰痛。配牡蛎,治虚汗;配菟丝、五味,治肾虚泄泻;配糯米、山药,治胎动不安。佐当归,补肝火。入滋补药,益筋骨之气血;入祛邪药,除筋骨之风寒。

治泻痢,酥炙;除寒湿,酒炙;润肝肾,蜜炙;补腰肾,盐水炒;治酸疼,姜汁炒。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肾中之气不足,因之寒湿交侵,而腰足疼痛。用杜仲温其气,燥其湿,而痛自止。故合破故、胡桃为蟠桃果,治腰膝酸疼之胜药。若精水不足,内多虚热者,用此治之,水益燥,火益盛,其痛更甚。如略用钱许,为熟地之使,则又能理气而使之不滞。

《本草经解》:杜仲气平,秉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润泽之金味,专入手太阴肺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腰者肾之府,膝者肾之主也,杜仲辛平益肺,肺金生肾水,所以腰膝痛自止也。

中者阴之守也,辛平益肺,肺乃津液之化源,所以阴足而补中也;初生之水谓之精,天一之水也。杜仲入肺,肺主气而生水,所以益精气,精气益,则肝有血的养筋,肾有髓以填骨,所以筋骨坚也。

肺主气,辛平益肺,则气刚大,所以志强。阴下者,即篡间,任脉别络也,湿痒者湿也,杜仲辛平润肺,则水道通而湿行也。小便气化乃出,有余沥,气不收摄也,杜仲益肺气,气固即能摄精也。
盐水炒则入肾,醋炒则入肝,以类从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其质坚韧者,其精气必足,故亦能坚定人身之筋身气血也。除阴下痒湿,补皮利湿。小便余沥。坚溺管之气。久服轻身耐老。强健肢体。

杜仲,木之皮,木皮之韧且厚者此为最,故能补人之皮。又其中有丝连属不断,有筋之象焉,故又能续筋骨。因形以求理,则其效可知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疏证》:杜仲之治曰主腰脊痛,别于因风寒湿痹而为腰脊痛也。曰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以能主腰脊痛而究极言之也。盖木皮之厚无过于杜仲,犹人身骨肉之厚无过于腰脊,木皮皆燥,独杜仲中含津润,犹腰脊之中实藏肾水。肾者藏精而主作强,此所以得其敦厚津润以补其中之精,并益其精中之气,而痛自可已。然敦厚津润,气象冲容,魄力和缓,何筋骨之能坚,志之能强?殊不知味之辛,即能于冲容和缓中发作强之机,而于敦厚津润中,行坚强之势,且其皮内白丝缠联,紧相牵引,随处折之,随处密布,是其能使筋骨相著,皮肉相帖,为独有之概,非他物所能希也。虽然,坚筋骨强志,皆腰脊以内事,谓之补中益精气可矣。阴下痒湿,小便馀沥,腰脊以外事,何又能除?夫肾固主收摄一身水气,分布四藏,以为泣为涎为汗为涕为唾而伸其变化云,为是之谓作强,是之为技巧,假使所居之境,所治之地,而渗漏不已,关键无节,又安得筋骨之能坚,志之能强!故惟能除阴下痒湿,小便馀沥,而后筋骨可坚,志可强,实皆腰脊以内事,不得云在腰脊外也。即别录所注脚中酸疼,不欲践地,尚是腰脊以内事,盖惟下一欲字,已可见其能而不欲,非欲而不能也。夫脚之用力皆出于腰,设使欲而不能,是脚不遵腰令,今曰不欲,则犹腰之令不行于脚,故曰尚是腰脊以内事。

《本草新编》:味辛、甘,气平温,降也,阳也,无毒。入肾经。补中强志,益肾添精,尤治腰痛不能屈伸者神效,亦能治足、阴囊湿痒,止小水梦遗。此物可以为君,而又善为臣使,但嫌过燥,与熟地同用,则燥湿相宜,自然无火动之忧也。

或问肾恶燥,而杜仲性燥,何以入肾以健腰?吾子加熟地尤宜,然亦似熟地之滋肾,终非杜仲之益肾矣。曰:补肾原不必熟地,余用熟地者,不过取其相得益彰也。夫肾虽恶燥,而湿气侵之,腰即重著而不可俯仰,是肾又未尝不恶湿也。杜仲性燥,燥肾中之邪水,而非烁肾中之真水也。去熟地而肾中之燥不相妨,用熟地而肾中之湿亦无碍,盖杜仲自能补肾,而非借重于熟地之助也。

或问杜仲非燥药也,而吾子谓是燥药,何据而云然乎?曰:论杜仲之有丝,其非燥药也。然而杜仲之燥,正有有丝之不肯断,其中之柔软为何如,而独谓其性燥者,别有义也。杜仲不经火则湿,经火则燥。不断之丝,非火炒至无丝,则不可为未非受火气迫急而为燥乎。肾恶躁。而以燥投燥,遽入往往动火,我所以教人与熟地同用也。至于肾经中湿,不特宜同熟地并施,且宜生用为妙,并不可火炒。盖肾既有湿,得熟地则增润,反牵制杜仲。一加火,则失其本性,但补而不攻,而湿邪反不得遽散。夫杜仲不炒则湿,何反宜于治湿。盖杜仲燥中有湿,湿非水气之谓也。邪湿得真水而化,生用,正存其真气耳。

或问杜仲补肾,仲景公何故不采入八味丸中?不知杜仲补肾中之火,而有动肾气,动则桂、附不安于肾宫,恐有飞越之虞,故用桂、附,而不用杜仲。然则固不可用乎,肾中有湿气,正宜加用于八味丸中,取其动而能散湿也,又不可拘执不用而尽弃之耳。

或问杜仲补肾,世人竟以破故纸佐之,毋乃太燥乎?杜仲得破故纸,而其功始大,古人嫌其太燥,益胡桃仁润之,有鱼水之喻。其实,杜仲得破故纸,正不必胡桃仁之润也。盖破故纸温补命门之火,而杜仲则滋益肾中之水,水火有既济之美,又何必胡桃仁之润哉。虽杜仲得胡桃仁之相助,亦无碍其益肾之功,然而,杜仲实无借于胡桃仁也。或云胡桃仁滋破故纸之燥也。夫破故纸用之于他药之中,未见用胡桃仁之助,何独入于杜仲之中而加胡桃仁也。谓非因杜仲而入之,吾不信也。

《本草分经》:甘,温,微辛。入肝经气分。润肝燥,补肝虚,又兼补肾。能使筋骨相着,补腰膝。

《本草思辨录》:《本经》杜仲主腰脊痛,脊有误作膝者,注家即以腰膝释之。不知杜仲辛甘色黑,皮内有白丝缠联,为肝肾气药非血药。其温补肝肾之功,实在腰脊。性温化湿而甘能守中,不特腰脊痛可止,即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何不可已?《别录》谓脚中酸疼不欲践地。不欲之故,自在腰脊,与不能有异。总当以主腰脊痛为用是物之主脑。即后世治频惯堕胎,亦岂为脚膝事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杜仲具有使小鼠胸腺萎缩的作用,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膜稳定性,提高体液免疫功能,有较好的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2. 杜仲有强心、降压作用,对正常家兔冠状动脉及肾血管在低浓度时多数引起血管扩张,浓度过高时反而出现收缩。

3. 杜仲有促进肝糖元堆积、使血糖增高的作用。

4. 杜仲有抗炎的作用,能增加血液中皮质醇的分泌。

5. 杜仲能增强动物活动能力,抗冻、耐缺氧能力,能显著提高血液中cAMP和cGMP水平。

6. 杜仲有镇静、镇痛作用。

7. 杜仲能显著抑制大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活动,降低其频率和收缩强度。

8. 杜仲有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

9. 杜仲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10. 杜仲有抗凝血作用。

11. 杜仲能延缓衰老,对大鼠肝脏、肌肉的脂质过氧化有明显保护作用。

12. 杜仲可促进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蛋白质胶原的合成和分解,具有促进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

13. 杜仲有利尿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锁    阳(《本草衍义补遗》)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干燥多沙地区,寄生于蒺藜科植物白刺的根上。味甘,性温。归脾、肾、大肠经。功效补肝肾、壮阳益精、润肠通便。临床用名锁阳。

【本草汇言】

《本草衍义补遗》:味甘可啖,煮粥弥佳。补阴气,治虚而大便燥结者用,虚而大便不燥结者勿用,亦可代苁蓉也。

《本草纲目》:润燥养筋,治痿弱。

或谓里之淫妇,就而合之,一得阴气,勃然怒长。功力百倍于肉蓉苁也。

《药性解》: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补阴虚,固髓,润大便燥结,宜酥炙用。

按:锁阳咸温,宜入少阴,《本经》不载,丹溪续补,以其固精,故有锁阳之名。主用与苁蓉相似,老人枯闭,最为要药。大便不实者忌之。

《本草备要》:补阳滑肠。

甘温补阴,益精兴阳,润燥养筋。强筋故能兴阳。治痿弱,滑大便。便燥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鳞甲栉比,状类男阳。

《本草求真》:[批]补阴润燥,功同肉苁蓉。

锁阳专入肾,兼入大肠。本与苁蓉同为一类,甘咸性温,润燥养筋。凡阴气虚损,精气衰败,大便燥结,治可用此为啖,并代苁蓉煮粥弥佳。则知其性虽温,其体仍润,未可云为命门火衰必用之药也。故书有载大便不燥结者勿用。益知性属阴类,即有云可补阳,亦不过云其阴补而阳自兴之意,岂真性等附、桂而为燥热之药哉。但古表著药功,多有隔一隔二立说,以致茫若观火,究之细从药之气味形质考求,则孰阴孰阳,自尔立见,又奚必沾沾于书治功是求者乎。

《得配本草》:甘,温。入足少阴经血分。益精兴阳,润肠壮筋。

佐虎骨胶,治痿弱。

《本草分经》:甘,温。补阴,益精,兴阳,润燥,滑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锁阳能兴奋离体家兔肠,增强肠管蠕动。

2. 锁阳有耐缺氧作用。

3. 锁阳具有较好的清除羟自由基作用。

4. 锁阳能促进体液免疫功能,使降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但对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5. 锁阳对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6. 锁阳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断(《本经》)

续断为山萝卜科植物续断或川续断的根。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原植物生于土壤肥沃、潮湿的山坡草地。耐寒、忌高温。微苦、甘、辛,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临床用名有续断、川续断、酒续断、盐续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温。治伤寒,补不足,金创,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

《药性论》:君。主绝伤,去诸温毒,能通宣经脉。

《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沥,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

《开宝本草》:味苦、辛,微温,无毒。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

《本草纲目》:宋张叔潜秘书,知剑州时,其阁下病血痢。一医用平胃散一两,入川续断末二钱半。每服2钱,水煎服,即愈。绍兴五子会稽时行痢疾,叔潜子以方传人,往往有验,小儿痢,亦服之效。

《本草经疏》:续断得土金之气,而兼禀乎天之阳气以生。《本经》味苦微温,《别录》益之以辛。曾得蜀中者,尝之其味带甘,应云味苦甘辛,微温无毒。使非味甘,焉能主伤中,补不足。非辛焉能主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辛能润,苦温能散,甘能益血。故《别录》又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本经》久服益气力,伤去血生之效也。入足厥阴、少阴,为治胎产,续绝伤,补不足,疗金疮,理腰肾之要药。

简误:禁与苦寒药同用以治血病,及与大辛热药用于胎前。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微温。无毒。恶雷丸,使熟地。续筋骨调血脉,专疗跌扑折损;消肿毒生肌肉,善理金疮痈伤。乳痈瘰疬殊功,肠风痔瘘立效。缩小便频数,固精滑梦遗。亦暖子宫,俾育妊孕。久服勿厌,气力倍常。

《本草乘雅》:断者续之,因名续断。故枝茎根节,宛如经脉骨节也。是主续筋骨,连肉理,贯经脉,利乳难,补不足,益气力,续之功用大矣哉。

此以功用诠名,合大小蓟,红兰花,义意始备。

《药性解》: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肝、肾二经。主伤寒足、折伤金疮、诸痈肿、胎漏尿血,益气力,续筋骨,散诸血,暖子宫,疗腰痛,缩小便,止梦泄,利关节,调血和血,生肌止痛。地黄为使,恶雷丸。

按:肾主骨而藏精,肝主筋而藏血,续断补精血而理筋骨,宜入二经矣。胎产之证,尤为要药。

《药鉴》:气微温,味辛平,无毒。续筋骨,调血脉,能疗跌扑损伤。消肿毒,生肌肉,会理金疮痈疡。乳痈瘰疬殊功,肠风痔瘘立效。与女贞实同用,缩小便频数。与淮山药同用,固精滑梦遗。犹暖子宫,能育妊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8 06:37 , Processed in 0.25887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