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肉  苁  蓉(《本经》)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原植物为寄生植物,寄主为梭梭和白梭梭等,喜生于沙漠环境。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临床用名有肉苁蓉、淡苁蓉、甜苁蓉、淡大芸。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情气,多子,妇人癥瘕。

《名医别录》:味酸、咸,无毒。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本草拾遗》:强筋建髓,苁蓉鲜鱼为末,黄精酒丸服之,力可十倍。

《药性论》:臣。治女人血崩,壮阳日御过倍,大补益,主赤白下。补精败,面黑劳伤。用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切细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

《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开宝本草》:味甘、酸、咸,微温,无毒。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咸酸,无毒。

《本草》云: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癥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液》云:命门相火不足,以此补之。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而有水与火。峻补精血,骤用反致动大便滑。

《本草经疏》:肉苁蓉得地之阴气、天之阳气以生,故味甘酸咸,微温无毒。入肾,入心包络、命门。滋肾补精血之要药。气本微温,相传以为热者,误也。甘为土化,酸为木化,咸为水化,甘能除热补中,酸能入肝,咸能滋肾。肾肝为阴,阴气滋长则五脏之劳热自退,阴茎中寒热痛自愈。肾肝足则精血日盛,精血盛则多子。妇人癥瘕,病在血分,血盛则行,行则癥瘕自消矣。膀胱虚则邪客之,得补则邪气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则肥健而轻身,益肾肝,补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岂滑以导滞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说也。软而肥厚,大如臂者良。

简误:泄泻禁用。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

《本草蒙筌》:味甘、酸、咸,气微温。无毒。忌经铁器,切勿犯之。治男子绝阳不兴,泄精尿血遗沥;疗女人绝阴不产,血崩带下阴疼。助相火补益劳伤,暖腰膝坚强筋骨。丹溪云:虽能峻补精血,骤用反动大便。

《本草乘雅》:柔红美满,膏释脂凝,肉之体也。燕休受盛,外发夫容,肉之用也。具体及用,名肉苁蓉。喜生西地,外被鳞甲,藉土金相生,诚培形藏之上品药也。故主藏室倾颓,致藏形之劳与伤者。用强体阴之精,以益阳生之用,则凝者释,释者凝矣。何患症瘕寒热者哉。

《药性解》:肉苁蓉,味甘酸咸,性微温,无毒,入命门经。兴阳道,益精髓,补劳伤,强筋骨,主男子精泄尿血,溺有遗沥,女子癥瘕崩带、营寒不孕。润而肥大者佳。

按:苁蓉性温,为浊中之浊,故入命门而补火,惟尺脉弱者宜之,相火旺者忌用。多服令人大便滑。

《药鉴》:气温,味甘酸咸。属土而有水与火。峻补精血,骤用反致动大便,脾泄者不宜用。酒洗用之。阳事不举,必须用之,不可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岳全书》:味甘咸,微辛酸,气微温。味重阴也,降也,其性滑。以其味重而甘温,故助相火,补精与阳,益于嗣,治女人血虚不孕,暖腰膝,坚筋骨,除下焦寒痛;以其补阴助阳,故禁虚寒遗沥泄精,止血崩尿血;以其性滑,故可除茎中寒热涩痛,但骤服反动大便。若虚不可攻而大便闭结不通者,洗淡。暂用三四钱,一剂即通,神效。

《本草备要》:补肾命,滑肠。

甘酸咸温,入肾经血分。补命门相火,滋润五脏,益髓强筋。治五劳七伤,绝阳不兴,绝阴不产,腰膝冷痛,崩带遗精。峻补精血。时珍曰:补而不峻,故有苁蓉之号。骤用恐妨心,滑大便。

《本经逢原》:甘咸微温,无毒。

肉苁蓉与锁阳,总是一类,味厚性降,命门相火不足者宜之。峻补精血,骤用反动大便滑泄。《本经》主劳伤补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气之本虚也。治妇人癥瘕者,咸能软坚而走血分也。又苁蓉止泄精遗沥,除茎中热痛,以其能下导虚火也。锁阳治腰膝软弱,以其能温补精血也。总皆滋益相火之验,老人燥结,宜煮粥食之。但胃气虚者服之,令人呕吐泄泻。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

《本草崇原》:马为火畜,精属水阴,苁蓉感马精而生,其形似肉,气味甘温,盖禀少阴水火之气,而归于太阴坤土之药也。土性柔和,故有苁蓉之名。五劳者,志劳、思劳、烦劳、忧劳、恚劳也。七伤者,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所伤也。水火阴阳之气,会归中土,则五劳七伤可治矣。得太阴坤土之精,故补中,得少阴水火之气,故除茎中寒热痛。阴阳水火之气,归于太阴坤土之中,故养五脏。强阴者,火气盛也。益精者,水气盛也。多子者,水火阴阳皆盛也。妇人癥瘕,乃血精留聚于郛郭之中,土气盛,则癥瘕自消。

《本草求真》:[批]滋肾润燥。

肉苁蓉专入肾,兼入大肠。甘酸咸温,体润色黑。诸书既言峻补精血,又言力能兴阳助火,是明因其气温,力专滋阴,得此阳随阴附而阳自见兴耳。惟其力能滋补,故凡癥瘕积块,得此而坚即消。惟其滋补而阳得助,故凡遗精茎痛,寒热时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谓火衰至极,用此甘润之品,同于附桂,力能补阳,其失远矣。况此既言补阴,而补阴又以苁蓉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骤,气专润燥,是以宜于便闭,而不宜于胃虚之人也。谓之滋阴则可,谓之补火正未必然。

《得配本草》:忌铜、铁。

味咸,性温。入命门,兼入足少阴经血分。壮阳强阴,除茎中虚痛,腰膝寒疼,阴冷不孕。同鳝鱼为末,黄精汁为丸服之,力增十倍。

得山萸肉、北五味,治善食中消;得沉香,治汗多虚秘。合菟丝子,治尿血泄精;佐精羊肉,治精败面黑。肾中无火精亦败。

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闭,阳道易举,心虚气胀,皆禁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经解》:肉苁蓉气温,温秉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气,入足太阴脾经;色黑而润,制过味咸,兼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浊,降多于升,阴也。填精益髓,又名黑司令。五劳者,伤劳五脏之真气也;七伤者,食伤、饮伤、忧伤、房室伤、喜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之七伤也,七者皆伤真阴,肉苁蓉甘温滑润,能滋元阴之不足,所以主之也。

中者阴之守也,甘温益阴,所以补中。

茎,玉茎也。寒热痛者,阴虚火盛,或寒或热而结痛也。苁蓉滑润,滑以去著,所以主之也。

气温润阴,故养五脏。

阴者宗筋也,宗筋为肝,肝得血则强,苁蓉甘温益肝血,所以强阴也。

黑入肾,补益精髓,精足则气充,故益精气。精气足则频御女,所以多子也。

妇人症瘕,皆由血成,肉苁蓉润而咸,咸以软坚,滑以去著,温以散结,所以主之也。

《神农本草经读》:肉苁蓉是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虚者,同气相求之义也。凡五劳七伤。久而不愈,未有不伤其阴也,苁蓉补五脏之精,精足则阴足矣。茎中者,精之道路,精虚则寒热而痛,精足则痛止矣,又滑以去著。

精生于五脏,而藏之于肾,精足阳举精坚,令人多子矣。

妇人症瘕,皆由血瘀,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瘀行矣。叶天士注症瘕之治,谓其咸以软坚,滑以去著,温以散结,犹浅之乎测苁蓉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陶隐居云:是马精落地所生,后有此种则蔓延者也。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补诸精虚之证。除茎中寒热痛,茎中者,精之道路也。精虚则有此痛,补精则其病自己矣。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五脏各有精,精足则阴足,而肾者又藏精之所也,精足则多子矣。妇人癥瘕。精充则邪气消,且咸能软坚也。久服轻身。精足之功。

此以形质为治也,苁蓉象人之阴,而滋润黏腻,故能治前阴诸疾,而补精气。如地黄色质象血,则补血也。

《本经疏证》:阳翳于阴,其气终伸,阳蛊于阴,其气则挠,何也?翳阳之阴,冽而易摧,蛊阳之阴,柔而难破也,然蛊于阴而不化于阴,则其性常欲伸,惟伸者自伸,蛊者自蛊,故推其源为阴蛊阳,究其实已阴随阳矣。于此而有物似焉,其入于人身,能不伸阴中之阳,而挠阳以毓阴耶。河西(今甘肃)最寒,八月已冰,二月未泮,大木间及土堑垣中,又日光所不届。适当其时,在地之阳奋然欲出,上无所引,旁有所挠,于是生苁蓉,质柔而属阳,气温而主降,乃火为水制,故色紫黑而味甘酸咸,阳不遂其升,阴方幸其固,乃不直伸而横溢,故形广扁而皮有鳞甲,须阴干者,炙之以火,恐阴消于阳也,必浸去酸咸味者,欲全阳之用也,夫然故味酸可去咸可去,而甘不可去,色紫可去黑可去,而殷不可去,遂可知其义,取于阴蛊,其用,惟在阳伸,去其阴之蛊,正以佐其阳之伸。五劳七伤者,或因用力而劫阳于外,或因用心而耗阴于内,俾阳就阴范,阳供阴使,是为补中,因其衰而彰之之治也。茎中阳盛,而阴为所迫,则热且遣,阴盛而阳不相下,则寒且痛,助其阳即以和其阴,而痛自除,因其重而减之之治也。阴阳相浃,精气相抱,斯藏精而不泻之五脏自安,五脏既安,而精何能不充,阴何能不强,而施化遂非浪举矣,妇人症瘕亦阴不柔而阳遭困者方宜。

黄帝问五劳七伤于高阳负。负曰:一曰阴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阴消,五曰囊下湿,六曰腰(一作胸)胁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蒸,远视泪出,口干腹中鸣,时有热,小便淋沥,茎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谓七伤。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尤劳,五曰疲劳,此为五劳(见千金石韦丸下)。孙真人曰,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想劳,三曰尤劳,四曰心劳,五曰疲劳。七伤者,一曰肝伤善梦,二曰心伤善忘,三曰脾伤善饮,四曰肺伤善痿,五曰肾伤善唾,六曰骨伤善饥,七曰脉伤善嗽。凡远思强虑,伤人;尤恚悲哀,伤人;喜乐过渡,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顾,伤人;憾憾所患,伤人;寒暄失节,伤人,故曰五劳七伤也(千金肾脏门补肾论),其述五劳略同,七伤则有异。即孙真人之论,亦有两端,苁蓉所主,究以何者为是。夫此固不必深求其合,第别其用力用心可矣。且苁蓉须补中者乃可用,设中气自旺而不必补,则非所宜,如善饮善饥等候,何尝不蒸腾有力,运化不权,犹可以味甘性温之物与之乎?与之是使渴者益渴,饥者益饥也。然则宜补中者果安在,夫苁蓉之生精固优,故能挠夫气,气固旺故不致汨于精。五劳七伤,名目虽多,约其归不越伤气伤精二种。伤气者如烛之然,芯尽而膏亦竭也;伤精者如舟之行,水涸而棹难鼓也。是故或精枯于下,而火浮于上,或火炽于上,而引精自资,中央者须火下畜,其气乃生,生乃固,火既违顺,容纳自拙,得此以气致精,藉精行气之苁蓉,使火迥精聚,则在中之生气,又何能不受益耶?就使善饮善饥亦难保无精竭火离,仍须补中者。是故谓补中于五劳七伤,仅得治法之一节则可,谓苁蓉于补中犹有所隔阂则不可;谓苁蓉之补中,仅得施于五劳七伤则可,谓凡补中者皆得用苁蓉则不可。以本经固云主五劳七伤补中,不云补中主五劳七伤也。苁蓉之用,以阴涵阳,则阳不僭,以阳聚阴,则阴不离,是其旨一近乎滑润,一近乎固摄,别录所谓止利者为取其滑润耶,抑取其固摄耶。夫别录固不但云止利,而云除膀胱邪气腰痛止利,是亦可识其故矣。诚分而言之,则利有泄泻肠澼,腰痛有气血痹阻,膀胱邪气有淋浊畜血,为寒为湿为热,均无不可,若遽与苁蓉,是使阳锢而终难伸,阴敞而终难化,可治之疾不反致难治欤。惟合而言之,则因其气之本相连属,欲就阴而阴不容,遂转橚于阳而还攻夫阴,阴复不受,则或乘势累坠下迫,或痛甚不止,故曰除膀胱除气腰痛止利,不曰除膀胱邪气腰痛下利也。此病不常有,惟久病久利始见之,千金方冷利增损健脾,凡治丈夫虚劳五脏六腑伤败受冷初作滞下,久则变五色赤黑如烂肠极腥秽者,中用苁蓉,可证矣。其不利者亦必腰痛而小便有,故方与之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草新编》:肉苁蓉,味甘温而咸、酸,无毒。入肾。最善兴阳,止崩漏。久用令男女有子,暖腰膝。但专补肾中之水火,余无他用。若多用之,能滑大肠。古人所以治虚人大便结者,用苁蓉一两,水洗出盐味,另用净水煮服,即下大便,正取其补虚而滑肠也。然虽补肾,而不可专用,佐人参、白术、熟地、山茱萸诸补阴阳之药,实有利益。使人阳道修伟,与驴鞭同用更奇,但不可用琐阳。盖琐阳非苁蓉可比,苁蓉,乃马精所化,故功效能神;琐阳,非马精所化之物,虽能补阴兴阳,而功效甚薄,故神农薄而不取。近人舍苁蓉,而用琐阳,余所以分辨之也。至于草苁蓉,尤不可用。凡用肉苁蓉,必须拣其肥大而有鳞甲者,始可用。否则,皆草苁蓉而假充之者,买时必宜详察。

或问肉苁蓉既大补,又性温无毒,多用之正足补肾,何以反动大便?不知肉苁蓉肉,乃马精所化之物,马性最淫,故能兴阳。马精原系肾中所出,故又益阴。然而马性又最动,故骤用之多,易动大便,非其味滑也。

或问肉苁蓉之动大便,恐是攻剂,而非补药也?夫苁蓉,乃有形之精所生,实补而非泻。试观老人不能大便者,用之以通大便。夫老人之闭结,乃精血之不足,非邪火之有余也,不可以悟其是补而非攻乎。

或疑肉苁蓉性滑而动大便,凡大肠滑者,可用乎,抑不可用乎?夫大肠滑者,多由于肾中之无火,肉苁蓉兴阳,是补火之物也,补火而独不能坚大肠乎。故骤用之而滑者,久用之而自涩矣。

或疑肉苁蓉,未必是马精所生,此物出之边塞沙土中,岁岁如草之生,安得如许之马精耶?曰:肉苁蓉,是马精所生,非马精所生,吾何由定。但此说,实出于神农之《本草》,非后人之私臆也。肉苁蓉不得马精之气,而生于苦寒边塞之外,又何能兴阳而补水火哉。

或问王好古曾云:"服苁蓉以治肾,必妨于心",何子未识也?曰:此好古不知苁蓉,而妄诫之也。凡补肾之药,必上通于心,心得肾之精,而后无焦枯之患。苁蓉大补肾之精,即补心之气也,又何妨之有。

《本草分经》:甘、酸、咸,温。入肾经血分。补命门相火,润五脏,益精血,滑肠。功用与锁阳相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肉苁蓉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2. 肉苁蓉有补肾助阳作用,能抗寒、抗缺氧和抗疲劳。

3. 肉苁蓉对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肉苁蓉对神经递质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能提高小鼠的智力、记忆力和性功能。

5. 肉苁蓉具有促进排便作用,能够改善肠肌功能,并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6. 肉苁蓉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脂质的生成,有明显抗衰老、抗自由基损伤、清除自由基作用,还能延长动物寿命。

7. 肉苁蓉有降压作用,其中的甙类对小鼠有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8. 肉苁蓉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在体内有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仙   茅(《海药本草》)

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主产于西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原植物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下草地或荒坡上。喜温暖气候,稍耐干旱和荫蔽。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热;有毒。归肾经。功效温肾壮阳、祛寒除湿。临床用名仙茅。

【本草汇言】

《海药本草》:味甘,微温,有小毒。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藏,强筋骨,消食。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延年,益寿,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益房事。

《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

《本草图经》:齐给事守晋云日,少气力,风疹继作,服之遂愈。八九月采得,竹刀刮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捣筛,熟刻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饮任便下二十丸。忌铁器,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减药力。

《本草纲目》:沈括《笔谈》: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疏黄,莫知纪极。观此则仙茅盖亦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若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张杲《医说》云:一人中仙茅毒,舌胀出口,渐大与肩齐。因以小刀嫠之,随破随合,嫠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朴消与服,以药掺之,应时消缩。此皆火盛性淫之人过服之害也。皆不知服食之理,惟藉药纵恣以速其死者,于仙茅何尤?

《本草经疏》:仙茅禀火金之气,然必是火胜金微,虽云辛温,其实辛热有毒之药也。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厥阴经。命门真阳之火,即先天祖气,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真火一衰,则虚劳无子,阳道痿弱,老人失溺,风冷外侵,为腰脚不利,挛痹不能行,冰不能生土,以致脾虚腹冷不能食。此药味辛气热,正入命门补火之不足,则诸自除,筋骨自利,皮脉自益也。命门之系,上通于心,相火得补则君火益自振摄。故久服能通神强记也。长精神明目者,言真阳足,阴翳消,肝肾俱补之极功耳。

简误:凡味之毒者必辛,气之毒者必热。仙茅味辛,气大热,其为毒可知矣。虽能补命门,益阳道,助筋骨,除风痹,然而病因不同,寒热迥别,施之一误,祸如反掌。况世之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疾者,百无二三。辛温大热之药,其可常御乎?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与鬼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有毒。西域多有,蜀浙亦生。叶青似茅。故此为誉。忌两般牛肉牛乳。主心腹冷气不能食,疗腰足挛痹不能行。丈夫虚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益肌肤,明耳目。助阳道,长精神。久久服之,通神强记。传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亦表其功力尔。误服中毒舌胀者,急饮大黄朴硝数杯,仍以末掺舌间,遂旋愈也。

《本草乘雅》:仙茅阳草,足厥阴中治,足阳明气化荣也。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厥阴之中,相火治之。设阳明标虚,厥阴中失者,则宗筋纵,挛痹不能行,及心腹冷气,腰脚风冷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矣。仙茅主益阳道,润宗筋、束骨崦利关机,为力甚易。阴平阳秘人,久服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耳目聪明,通神强记,诚驻形久视所必需物耳。倘壮火炽然,少火食气者,不堪饵服。以功齐雄附,而雄附但起贞下之元,此更长淫业之毒,慎之慎之。

《药性解》:味辛,性温,有毒,入肝、肾二经。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足挛痹不能行,丈夫血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强阳道,补精血,明眼目,坚骨髓。忌牛肉、牛乳。

按:仙茅性温,本入肾经,而肝者肾所生也,故兼入之。传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盖表其功耳。中其毒者,令人舌胀,急煎大黄朴硝汤饮之,复以末掺舌间即解。素有火症者勿用。

《药鉴》:气温,味辛。足少阴剂也。益肌肤,明耳目,强阳事,壮精神,久服大有奇功。惟气温,故能除心腹冷气不能食。惟味辛,故能疗腰足挛痹不能行。合气与味,又能治大人虚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忌牛肉、牛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岳全书》:味辛,温,有小毒,阳也。能助神明,强筋骨,益肌肤,培精血,明耳目,填骨髓,开胃消食,助益房事,温利五脏,补暖腰脚。此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明皇,服之有效,久秘而后得传。许真君书云:仙茅久服,可以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然仙茅性热,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大能动火,不可不察。

《本草备要》:燥,补肾命。

辛热,有小毒。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治失溺无子,心腹冷气不能食,温胃。腰脚冷痹不能行。暖筋骨。相火盛者忌服。

《本经逢原》:辛温,有毒。

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惟阴衰精冷,下元痿弱,老人失溺无子,男子禀赋素虚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按《医说》云:一人中仙茅毒,舌胀出口,渐大与肩齐,以小刀剺之,随破随合,剺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芒硝与服以药掺之,应手消缩。此皆火盛性淫之人过服之害也。然川产者少,伪充者多,不可不辨。

《本草求真》:[批]补火散寒,除痹暖精。

仙茅专入命门。辛热微毒。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而精自尔厥逆不温,溺亦自尔失候不禁矣。此与附、桂、硫黄、胡巴、破故纸、淫羊藿、蛇床子、远志同为一例,但附子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风冷;蛇床子则能以祛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寒结;破故纸则能以理火衰肾泻;远志则能以除火衰怔忡。虽其所补则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补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见,用之不离附桂,余则视症酌增,然亦须视禀赋素怯则宜。《沈括笔谈》云: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此禀赋素怯则宜。若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张果老说》云:一人中仙毒,舌胀出口,渐大与肩齐,因以小刀剺之,随破随剺,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朴硝服之,无害也。

《得配本草》:忌牛肉、牛乳,并忌铁器。

辛,温。有毒。入足少阴,兼足厥阴经血分。助相火,除风冷,强筋骨,益肌肤。

得杞子、茴香,治腰脚挛痹。配焦术、甘草,治冷气不食。

阴虚相火动者禁用。

中其毒,则舌胀出口,急煎大黄、芒硝饮之,复出。芒硝、大黄末敷舌即解。

《本草新编》:仙茅,味辛,气温,有毒。入肾。治心腹冷气,疗腰膝挛痹,不能行走,男子虚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益肌肤,明耳目,助阳道,长精神,久服通神强记。中仙茅毒者,含大黄一片即解,不须多用大黄也。此种药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载其能助阳也。然全然不能兴阳。盖仙茅气温,而又入肾,且能去阴寒之气,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阳,焉能如此。而子独谓全不兴阳者,以仙茅之性,与附子、肉桂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闭精,则精不易泄,上溺,则气不外走,无子者自然有子,非因其兴阳善战,而始能种玉也。子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闭其精者,用之以固守其精。而元阳衰惫,痿弱而不举者,不可惑于助阳之说,错用仙茅,归咎于药之不灵也。

或问仙茅闭精,而不能兴阳,其说甚创,然子论之甚辨,岂亦有试之而云然乎?曰:余论其性耳,何试为然,而余亦曾自试之矣。予平日之阳,亦未甚衰也,服仙茅半年,全然如故。余不得其意,后遇岐天师之指示,而始爽然自失也。仙茅闭精,而不兴阳,实身试而有验,乃阅历之语,非猜度之辞也。

《本草分经》:辛,热。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暖筋骨。治失弱、心腹冷气。精寒者宜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仙茅对细胞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还能使小鼠血中IgG及总补体含量增高。

2. 仙茅不但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使小鼠心、脑中脂羯质含量明显降低,使肝脏中脂褐质也有明显降低趋势。

3. 仙茅能抑制血栓形成。

4. 仙茅可使动物生成期延长,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5. 仙茅有一定的镇静、抗惊厥作用。

6. 仙茅对小鼠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7. 仙茅有明显的抗缺氧及抗高温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淫  羊  藿(《本经》)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或心叶淫羊藿的全草。主产于陕西、四川、湖北、山西、广西等地。原植物喜生于山坡阴湿处或林下。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临床用名有仙灵脾、淫羊藿、酥炙淫羊藿。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寒。主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名医别录》:无毒。主坚筋骨,消瘰疬,赤雍,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甘,平。主坚筋益骨。

《日华子本草》:仙灵脾,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人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卷,中年健忘。

《开宝本草》:味辛,寒,无毒。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有子。

《本草纲目》: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

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真阳不足者宜之。

《本草经疏》:淫羊藿本得金土之气,而上感天之阳气,故其味辛甘,其气温而无毒。《本经》言寒者,误也。入手厥阴,为补命门之要药,亦入足少阴、厥阴。可升可降,阳也。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强志。茎中痛者,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辛以润其燥,甘温益阳气以助其化,故利小便也。肝主筋,肾主骨,益肾肝则筋骨自坚矣。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温能通气行血,故主瘰疬赤痈,及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者,因阳旺则阳道数举,频御女而精耗伤,故无子也。一名仙灵脾。柳文作毗。毗者,人脐也。脐为命蒂,故主入命门。

简误: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并忌之。

《本草蒙筌》:淫羊藿即仙灵脾,味辛,气寒。无毒。羊食贪合,故此著名。治男子绝阳不兴,治女人绝阴不产。却老景昏耄,除中年健忘。益骨坚筋,增力增志。久服有损,明载《本经》。

《本草乘雅》:羊性善群,淫关功力相似,藿则以形举也。茎高二三尺,细紧十,经冬不凋,可想见其作用矣。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具异木生成之数,助长厥阴之用,坚固淫业者也。但不可久服,以有余于用,不足于体,令人无子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性解》:淫羊藿,味辛,性温,无毒,入肾经。主绝阳不起、绝阴不育、茎中作痛、小便不利,益气力,坚筋骨。丈夫久服,令人无子。山药、紫芝为使,得酒良。一名仙灵脾。

按:仙灵脾入肾而主绝阳等症,其为补也明甚,乃继之曰久服无子,毋乃惑乎。不知此剂专助相火,令人淫欲不休,欲太甚则精气耗,经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且命门之火,乘水之衰挟土来克,生之不保,其能嗣耶。

《景岳全书》:味甘,气辛,性温,乃手足阳明少阴、三焦命门药也。主阳虚阳痿,茎中作痛。化小水,益精气,强志意,坚筋骨,暖下部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拘挛。补腰膝、壮真阴,及年老昏耄,中年健忘。凡男子阳衰,女子阴衰,艰于子嗣者,皆宜服之。服此之法,或单用浸酒,或兼佐丸散,无不可者。制法:每择净一斤,以羊脂四两,同炒油尽用之。

《本草备要》:补肾命。

辛香甘温,入肝肾,补命门,时珍曰: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治绝阳不兴,绝阴不产,冷风劳气,四肢不仁。手足麻木。一名仙灵脾。北部有羊,一日百合,食此藿所致,故名。山药为使。得酒良。

《本经逢原》:淫羊藿,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辛以润肾,温以助阳,故《本经》治阴痿绝伤等证,真阳不足者宜之,坚筋骨,消瘰疬,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强气力一味仙灵脾酒,为偏风不遂之要药。惟阴虚走精,强阴不痿禁服。

《本草崇原》:羊为火蓄,藿能淫羊,盖禀水中之天气,而得太阳阳热之气化也。禀水中之天气,故气味辛寒。得太阳之阳热,故主治阴痿绝伤。太阳合膀胱寒水之气,故治茎中痛,利小便。太阳之气,上合于肺,内通于肾,故益气力,强志。

淫羊藿禀太阳之气,而功能治下,与紫萍禀太阳之气,而浮越于肤表者,少有不同,故生处不闻水声者良。欲使太阳之气藏于水中,而不征现于外也。圣人体察物性,曲尽苦心,学者潜心玩索,庶几得之。

《本草求真》:[批]补火、逐冷、散风。

淫羊藿专入命门,兼入肝肾。辛香甘温,诸书皆载能治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且能治冷风劳气,四肢麻木不仁,腰膝无力。时珍曰: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真阴不足者宜之。盖因气味甘温,则能补火助阳,兼有辛香,则冷可除而风可散耳。至云久服无子,恐其阳旺多欲,精气耗散,无他故也。弘景曰:淫羊一日百合,盖食此藿所致。

《得配本草》:淫羊藿一名仙灵脾, 得酒良。薯蓣为之使。

辛,温。入足少阴经气分,兼入手足阳明、三焦、命门。助相火,强精气,除风冷,解拘挛。

得覆盆、北味,治三焦冷嗽。配威灵仙,治痘疹入目。君生姜、茶叶,治气胀不食。浸无灰酒,治偏风不仁。

巴戟、锁阳、仙茅、淫羊藿,均须生地汁浸透,焙干用。再重用滋阴之剂,以制其热,庶无阳旺阴亏之患。今人动以此为种子良方,服之者多致阳亢阴竭,精液干涸,反受其害,则惑之甚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7 23:08 , Processed in 0.30331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