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我爱布施

[大德开示] 宗镜录略讲——南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章 多闻方许叩禅关

  《宗镜录》四十三卷引用了许多佛经原文,重点在说明佛学修持不一定看经,道在自心。但反而言之,看经却又非常重要,不要认为明白道理便可以不研究经典,那是很大的错误,他已经说过理由。

  禅解相应


  如《华严经》云:欲度众生,令住涅槃,不离无障碍解脱智;无障碍解脱智,不离一切法如实觉;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光;无行无生行慧光,不离禅善巧决定观察智;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


  平常我们敲木鱼念经,或自己看《华严经》,这些文字一看都懂,实际上都没有懂。现在是白话文时代,在过去古文时代,这种古文非常美,文字晓畅,晓是明白,畅是痛快。因为翻译得太好、太明白了,反而容易看了过去。根据这许多的经验了解,文字越好,使读者越不能深入,就像现在的教育,有各种视听教材辅助,一般年轻人看了好像都懂了,实则越来越不懂,学问贫乏,只有知识。譬如这段经文,我们一读过去了,实际上有好几个层次。第一,他首先提出,《华严经》说,要想度一切众生使他们成佛悟道,第一个条件:‘不离无障碍解脱智’。

  譬如禅宗讲悟道,第一步悟道就是无障碍解脱智,要一切无障碍。在座有很多打坐的,坐起来有无障碍呢?两个腿子酸的麻的腿子障也;身体感觉忘不掉,身子障也;妄念断不了,烦恼之障也……处处是障碍。那么,你懂得空的道理吗?理论上都懂得,真解脱无障碍做不到。例如他首先叫我们忘身,忘掉这个身体,无身见,还不要说无我见,这里头有层次的,身体的感觉统统空掉都没有做到,即使身体的障碍完全空了,你还有一个空的境界,就是还有我在。以禅宗来说,初步破参就要达到这个程度,见到空性,换句话说,初步悟道就应该达到无障碍解脱智,大家仔细研究,谁能做到?
发表于 2010-2-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修证层次是反过来述说的。第一句讲‘欲度众生,令住涅槃,不离无障碍解脱智’,至于无障碍解脱智如何来呢?‘不离一切法如实觉’,又进一步了。勉强下个注解,无障碍解脱智是见到空的一面,真的空了,不是说有许多事看开、算了,那是理论上、意念上勉强空掉,那个靠不住,还是有障碍,属凡夫的空。如何达到无障碍?离不开一切法如实觉。什么叫一切法?理论上都认为见到空应该是把身体、四大,一切丢掉,一切物理世界障碍、心理障碍没有了才算达到空。其实,进一步,不然。这一切法,包括一切事、一切理,世间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如实,本来如此,用不著空它。妙有即是真空,真空也就是妙有,一切法如实觉,要悟到这个道理。换句话说,‘不离无障碍解脱智’是见空性,见空性根据何来?‘不离一切法如实觉’,亦即妙有,就是现在的境界、现有的世间,就在这个有当中自然是空的。
  那么第三步,一切法如实觉怎么到达呢?一切法如实,都实在,不需要离开。这个东西必须靠‘无行无生行慧光’,既不是智,又不是觉,是慧光,是什么功夫呢?这是功夫境界了!实际修养到,不需要再修行,不需要做功夫,不需要做功夫的功夫是无行,无生是一切念头生而不生,虽在生生不已中,当下无生。要有这个智慧的了解,这个智慧的了解不是智,也不是觉,而是慧光,自性光明,智慧的光明自然照到。这是第三步。

  再进一步,无行无生行的慧光怎么来的?要打坐做功夫——不离禅定,不是普通的禅定,是不离禅善巧决定的观察智。譬如禅宗叫大家参话头、天台宗修止观、听呼吸……,为什么大家搞了半天没有成功?功夫与智慧配合不起来,理论与事实不能合一。所以,做功夫要注意善巧,一切法要善于应用,即使如普通说做人,仁义道德是绝对的原则,仁义道德用之不当则害人害已,善性还要晓得善巧,可哥善巧之重要。功夫理论那么多,真一考试,理论完全没有融会贯通,可见智慧没有善巧。把经典理论用之于修证功夫上更不成了!为什么无此本事?智慧没有善巧运用。比如参话头也好,念佛、修密宗念咒子观想也好,你不会善巧运用,夜里听呼吸听久了睡不著觉,睡不著不是坏事,因为你气充满了!如果要睡觉,赶紧换方法,这是方法问题,要善巧运用。
发表于 2010-2-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同学跟我说:‘老师,这样实在不行,我们在老师这里听的太多,这样那样,不晓得哪样好?’我只好说:‘你笨蛋,我办了一桌菜端上来,你胃口不好少吃两样菜喝碗汤算了嘛!能够吃就多吃,还有什么办不了的?怎么办?我说凉“拌”!那有什么不好办!’这就是不懂得善巧。八万四千法门,千万不要弄成死法,都是善巧,有些用在这里对,有些用在那里对。比如吃饭,饭好不好吃?吃多了出毛病。你说我今天吃不下,可是老师端来我就吃,我看会吃又端上来,非把你肚子撑破,吃不下不吃嘛!
  所以永明寿禅师说,要达到这个境界要不离禅的善巧,善巧什么?决定性的能够观察。这个观察是经典上的名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参啊!要观察,但是有许多人学佛听经看经,哪里有经都去听,结果听不听?都不听,他没有观察研究,因此听完了讲些什么?‘嘿嘿,不知道!’我们这里也经常有,昨天讲什么?不知道,是不是都悟了道,听而不听,见而不见?‘老师讲的好哟!’但你问他看到哪一行,还要我找一下,都是这样,没有观察智。没有观察智一切都白学的。
发表于 2010-2-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多闻方许叩禅关


  好了,禅善巧决定观察智怎么来的呢?‘不离善巧多闻’,要学问渊博。多闻就是要渊博,眼睛多看经典,耳朵多去听,然后把听的理论吃进去,融会贯通,研究一下,这个对我有没有用?或者我现在是不是这样?要对证。所以,永明寿禅师引用这一段《华严经》引用得非常好。

  大家反省一下,平常都觉得自己看了经书,不要说看佛经,看平常书籍也一样,每一个字、每个句子都要慎重地想,留意怎么深入,站在两个不同的立场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解书中的问题。结果看书的人一晃就过去,没有深入,以为自己看懂,其实没有懂,像永明寿禅师引用的这段经文,你把它反转过来看就了解了,学佛第一先从理论下手,理论即多闻,然后从多闻求证、修定,在修定中,把理论与事实配合来观察,然后再发展智慧自性的光明,使你悟道而得真正大解脱的般若智慧。因此,经典怎么不重要!非常重要!

  接下来是结论:

  是以因闻显心,能辩决定观察之禅。


  这是永明寿禅师的文章,我们刚才用现代话一打散重新组合而了解其意。在宋代当时,因风气不同,文章理路与我们写作的方法稍稍不同,同时那个时代观察事物的思想习惯也与我们现在不同,当时这些句子都是很美的文章,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两者在方式、形态上的不同。西方哲学靠思辩、逻辑的分析、推理而认识一个东西;中国哲学讨厌得很,靠文学境界,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大概,就是那个样子,东边起火,恐怕那边也冒烟吧!想著想著烟就来了。而西方思想方法:东边起火,那边冒不冒烟再去求证,两者不同,各有理由。

  ‘因闻显心’,修道的人求明心见性,必须先通教理,多闻渊博,才能显出明心见性之相是什么。

  ‘能辩决定观察之禅’,教理研究清楚才能辨别自己用功的情形:为什么今天用功腿子麻?容易昏沉?昨天打坐好一点什么理由?都有个理由的!大家不从这里观察,光问老师。你要自己观察好了再来跟我研究,那还差不多!结果我们这些人学禅不合逻辑,也懒得用脑筋,没有观察智。昨天为什么不好?昨天气候不好?你在哪里坐?吃了些什么东西?睡了多少时间?有没有感冒?都是问题,不去研究,因为一研究,他马上有个观念:这不是妄想嘛?那么你不要妄想好了嘛,不要妄想做不到,那就要想清楚,你来问我干什么?你做不到难道叫我替你做啊?真没办法!自己不晓得用善巧决定观察。‘因闻显心’,因此要教理通,才‘能辨决定观察之禅’。
发表于 2010-2-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因禅发起无行无生之慧,因慧了达诸法如实之觉,因觉圆满无碍解脱之智。


  修禅定,定久生慧,不过这个定是方便说,其实本文这里现在只讲禅不讲定。老实讲,大家不大容易了解禅是什么,为表达只好说修定,但定是什么也不懂,只好讲打坐,其实打坐不过是定与禅的一小部分,一个形态而已!这一点千万注意,听过后不要又忘记了,然后硬把打坐当禅、当定,那就错了,所以特别申明这一点。他说,必须因禅发起无行无生之慧,因慧再通达诸法如实之觉,最后‘因觉圆满无碍解脱之智’。

  斯皆全因最初多闻之力,成就菩提。若离此宗镜,别无成佛之门,设有所修,皆成魔外之法。


  修道开始还靠多闻,亦即渊博的学问。

  永明寿大师一再强调这本著作的重要。他说,现在帮助大家把多闻——经典修持成道的精华语句都搜编成册,写成这本《宗镜录》,有多闻才能够成佛道,成就菩提。那么,要想走这个路子,离开这本《宗镜录》,可以说,另外再无成佛之门,如果你不从这本集中许多教理的书来对证自己做功夫,不研究教理乱做功夫,‘皆成魔外之法’,不是外道就是魔障,走错误的路子。这是他所强调的道理。讲到这里,他又要引经据典佐证其言,免遭乱舌之说。他引用龙树菩萨所著《大智度论》的句子。

  《大智度论》偈云: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有目无所见。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


  ‘《大智度论》偈云: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有目无所见。’有智慧的人,比方在绘画,作文章或教学,或研究电机等各方面有天赋的人,如果只有天才而没有学问的培养,没有和。‘是不知实相’,永远达不到实相般若智慧的体。这样就等于在黑暗的房间,有眼睛却看不见。注意!不要说学佛,我经常发现很多青年同学犯一个毛病,靠自己的聪明浮动,不肯彻彻底底沉下来研究,你叫他研究、读经,他不干,做不下去。既聪明又肯踏实研究,不管做什么都成功。聪明人往往是浮的,包括我在内,我也自认是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有天才不力学,何用?等于黑暗的眼睛起不了作用。

  ‘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相反的,光做学问,没有天才智慧,永远是个书呆子,充其量变个两脚书柜,头脑装得很多,你问哪里都懂,到达没有?证到没有?没有。等于有亮光的房间中没有眼睛,亮光白照空房间。
发表于 2010-2-3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且如有慧无多闻者,况如大暗中有目而无所见,虽有智眼而不能遍知万法,法界缘起,诸识熏习等。


  ‘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这是龙树菩萨说的,有人学问渊博,智慧敏利,听了我说的道理,马上了解接受了。又没有智慧,又不肯努力研究学问,虽是人身,却是牛的脑袋瓜。龙树菩萨骂人骂得非常艺术。

  ‘且如有慧无多闻者,况如大暗中有目而无所见,虽有智眼而不能遍知万法,法界缘起,诸识熏习等。’有人有智慧,不肯多闻,在黑暗中虽然有眼睛但是看不见,虽有智慧的眼睛,而不能遍知万法皆从法界缘起,皆从诸识熏习而来。注意这两个要点,万法是从‘法界缘起,诸识熏习’而来。这八个字讲起理论很繁琐的,可以引进一堆佛学的经论。

  举例而言,在座许多人用功,今天境界好,昨天境界不好,或者昨天夜里打坐睡不著今天拼命想睡,刚才说过,都是因为自己理论不清楚,又不观察研究,盲修瞎练,不要被龙树菩萨骂我们是人身牛,那就惨了!各种事物变化的道理何在?法界缘起,有个原因来的的,为什么这一堂好那一堂不好?要观察缘起。

  譬如好多同学前几天非常用功,我说当心白坐,这两天会生病,为什么?空气中的湿度太大,平常六十二、三度最舒服,前几天梅雨季湿度达到八十四度,不得了,像我房间摆一部除湿机,昼夜除湿,水一桶一桶倒。外在环境湿度大,而你的饮食又吃得好,粽子什么的……毒品装一肚子,外面湿气一进来,再加上生活上许多事不注意,不病倒才怪呢!如果不病倒,那才叫佛法无灵,病倒是应该。你想,在这种情况下,做功夫的人,空气要注意,饮食要注意,没有哪一点不是法界缘起。当这许多因缘极不合适时,你怎样去调整它,去解脱这个环境?结果我的话蛮灵,其实是佛法有灵,不是这个鼻子塞了、那个头痛,再不然感冒,在家里大病一场。很多原因不注意嘛!佛法不离世间法,这就是法界缘起,一切都是缘生的。

  所以这两天同学送来很多粽子,同学好意要老师吃,我说对不起,一口也不要,我受不了,如果吃了,算不定接著第二个缘就要吃药,都是吃,但是何苦多麻烦受罪呢!这些是什么道理呢?法界缘起。有些看到好吃的不吃,叫他好好保养,多穿衣服,他说不要紧,还觉得热。第二天找老师拿药,叫你围一下你不围,你看我老头子包的好好的。这叫菩萨畏因,一切事情因一动就害怕;凡夫畏果,我们是人身牛,果不来不知道害怕。人身牛不是我讲的,是龙树菩萨说的。

  许多人不晓得我们修行,主要是要把心意识熏习的习气、生活的习气整个三百六十度地转弯,转弯还是要大转弯,才能把自己改过来。我们人的习气大得很,不光是这一生习惯,有许多习惯是前生带来的。经常看一个刚生下的男孩有女孩味道、女孩有男孩的味道,也是前生习气带来的,这个习气有三世因果。学佛、修养做功夫要转这些东西。这八个字我们这样讲比较明白一点。我不是佛学家,也没得学问,喜欢讲土话。照佛学家、学问家就不是这样讲,这么讲要打手心的,‘法界缘起’,引经据典,学问是学问,同我不相干。那么,现在把学问的理论打碎了,磨成粉,吸收后体会,也许会比较清楚。

  所以,要遍知法界万法缘起,是诸识熏习等等道理,要确实去了解,不要犯大毛病,学问是学问,行为是行为,对佛学所懂的道理与身心修养配不起来,那学问等于白费,做个学者,教教书、讲讲理论还可以,我们不希望做成这样,学问要能够用的。
发表于 2010-2-3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佛遍送醒眼乐


  如处大暗之中,一无所见。是以实相遍一切法,一切法即实相,未曾有一法而出于法性,若不遍知一切法,则何由深达实相,故云亦不知实相。


  一肚子学问有什么用?等于在黑暗的房间,什么都看不见。

  这就是学佛。大家喜欢讲明心见性,假使我们问,学佛修证、悟了道的、明心见性的人如何呢?能够遍知一切法。你说我只是明心,其他不知道,那你拿经典来对对看,算不算明心?可以说一点明心悟道、一点空性都不是,那都是意识所造的境界。真的有所悟,要遍知一切法。不能遍知一切法,‘何由深达实相’?哪里能说是悟道?这是这个,那是那个,什么这个、那个?这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智慧之体,你见不到。‘故云亦不知实相’,所以说,也不知道实相为何。实相即般若的实相,拿现代话说,就是智慧的体、形而上的道,也就是我们拼命想修道的‘道’,那个东西叫实相。实相是佛学名词,实相无相。

  多闻无智慧者,况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虽有多闻记持名相,而无自证真智,圆解不发,唯堕无明。大信不成,空成邪见。


  他说学问好,没有真智慧,这其中有层次的。多闻是知识,包括佛学的经典;智慧不是知识。等于讲儒家时我提一个口号:学问不是知识。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只是学识高;学问是做人做事的真修养。换言之,引用到佛学也是一样,多闻是知识;智慧是道,天生自然的境界。

  多闻没有智慧,等于光明中有灯没有眼睛。学识渊博,‘记持名相’,一问佛学名词行得很,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八识:前五识加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答得都很对,但记持的只是名相。‘而无自证真智’,自己没有证到那个境界,真智慧没有来。刚才讲悟了道能遍知一切法,为什么你不能遍知一切法呢?因为没有自证的真智,所以‘圆解不发’,圆融无碍的见解发不起来。因此,懂唯识不懂般若、中观;懂了中观又不懂唯识,懂了佛学又不懂世间的学问,懂了世间的学问又不懂佛学,不能圆融贯通。什么原因呢?因为你没有‘自证真智’。本篇开始即言三量四分,‘自证分’要自己证到,由自证真智慧,后圆通见解才能发起。‘圆解不发’,因此‘唯堕无明’,堕在愚痴当中。

  ‘大信不成,空成邪见。’对一切信仰乱信、迷信。广义地解释,迷信为何?譬如算命的问我有没有算命这个道理?没有,一切唯心,命由人转。如果命断定你会发财,躺在床上睡个三年五年,看你发不发财?可见还是要人为地努力。然而有些人不相信算命,斥为迷信,我说你胡扯,算命看相在中国也有三千年的历史,据我所知,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第一流的头脑、第一流学问的人都还喜欢这一套,包括皇帝,你以为他笨啊!他接触的人也多得很,为什么还信这一套,去做专门研究?而且迷进去都是第一流的头脑,还不是差的。可见得算命即使是骗术,骗也有学问,你既然不懂,随便说迷信,你才迷信呢!不懂乱下批评、不知道而只相信自己的意志就是迷信。如果研究了再批评,那不是迷信,是正信。学佛还不只是正信,要大信,要自己证到才不是迷信。大信硬要自己求证过。

  所以,他说这般人学佛没有自证智,全是宗教情绪上的信仰,不是智慧上的大信,因此,大信不成,所有见解都成邪见。

  如大明中虽有日月灯光,无眼何由睹见。虽闻如来宝藏,一生传唱,听受无疲,己眼不开,但数他宝,智眼不发,焉辩教宗。


  没有真正选择佛法的眼睛,何由修成?
发表于 2010-2-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嗡玛呢呗美吽(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章 天意但随凡心转

  是以未知心佛之宝,甘处尘劳。才闻性觉之宗,便登圣地。


  一般人不知心即是佛,自性本心就是佛,自他不二。‘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时间是相对的,只在一念之间。三千大千世界,自己与他方国土都是一体的。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不隔于毫端。不知这个宝贝,而甘处尘劳,愿意在黑尘中劳碌终生。假定有人一念回过来,晓得自性就是佛,当下证到了,立刻由凡夫变成圣人。

  如《贤劫定意经》云:喜王菩萨宴坐七日。过七日已,诣佛启请:“行何三昧能悉通达八万四千诸度法门?”


  喜王菩萨,真正证了禅定功夫的人,一定是法喜充满,无比快乐。慈悲喜舍,是菩萨面孔上的招牌。假如一副讨债面孔的样子,一定与道毫不相干。什么叫宴坐?不依身(三脉七轮还是在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即连空的境界也空掉),是名宴坐,亦称不依不住三昧。反过来说,依住说是三昧,就看你有没有裁法的正觉之智,空的也对,有也不错,看你能不能。喜王问佛:修行哪一种方法,能够了解八万四千一切方法来度人超出尘劳痛苦?

  佛告喜王:有三昧门,名了诸法本。菩萨行时,便能通达诸度法门。诸度法门者,诸佛有三百五十功德,一一德各修六度为因。


  这里说,任何法门当中,有三百五十功德,成就至善的善果叫功德。所作所为,包括一切心理行为,平日做人做事的每一行为都要具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们学佛的人比普通人更要注重道德修养。帮助一个人,甚至骂一个人,出发点包涵了六度功德才可以。即心理行为随时随地,乃至梦中丧失了这个心行,已经违反学佛的基础了。这有多么严重,千万注意,不是打坐几天几夜就是宴坐。

  心理行为没有转变,是靠不住的。现在佛告诉我们了,每件所作所为,心理所起的,要具备六度之因;因还不是果,这个因发生善行,变成果了,才是一件功德。大家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念天地悬隔


  释曰:诸法本者,即众生心。若随善心,成六度门;若随恶心,作三涂道。当乐土而为苦境,皆是心成;处地狱而变天堂,悉由心转。


  什么是一切法之本?就是众生心,包括我们现在的心理行为,做人的思想心念。假使我们每个念头动的都是善心,当时就可能成就六度法门。假如我们念念习惯动恶心,马上堕落三恶道。人家对不起我们,就非杀了他不可,本身已经堕入地狱道心行中去了。

  本来人生无所谓乐苦,皆由心变。本来在幸福中,因自己观念的问题而成痛苦的环境,这是自己心理造成的。假使一个人在地狱中,心理一转变,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也是唯心所造。这里极力说明唯心的作用有这样大。

  或即刹那成佛,或即永劫沉沦,只在最初一念之力。故云“法无定相,但随人心。如天意树,随天意转。”


  不是阎王,也不是上帝使你如此,是自己形成这一股力量、业力。

  佛法讲心的行法没有固定,一念之间可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把幸福变成苦境,都在自己,一切唯心。据说色界天也有树,但可随天人的意而变,其实,人心就是天意树的根本。

  可谓变通立验,因果现前。不动丝毫,遍穷法界。如牖隙之内,观无际之空;似径尺镜中,见千里之影。有斯奇特,昧者不知。如见金为蛇,误执宝成砾。


  每天要反省自己。每天所遭遇的,都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是绝对科学性,不二的法则。

  心的作用有这样大,遍穷法界。我们的智慧如井蛙观天那么有限。我们本体心性的伟大,比宇宙还要伟大,《楞严经》也再三提到这个道理。而我们没有智慧,把这个身体当成自己,是非常渺小,非常可怜的。更愚蠢的是,在那里打坐,只管到身体里头,小之又小,可怜到极点。

  故密严经偈云:譬如殊胜宝,野人所轻贱。若用饰冕旒,则为王顶戴。如是赖耶识,是清净佛性。凡位恒杂染,佛果常保持。如美玉在水,苔衣所缠覆。赖耶处生死,习气萦不现。


  心识正题来了,刚才讲到心之体的伟大。在哲学思想中,心物一元已经很不得了了,但在佛法看来,心物一元不过是百千万法中的一法而已,又算什么?心体的功能,神而通之,超过物理、精神两方面的力量,不知还要大多少。因为人类知识所不能到达,所以拿心物一元来比方,已经很伟大了。

  这个心如此伟大,因为难以分别,所以弥勒菩萨把它分成八个部分。最后一部分称阿赖耶识,其实是心根之根。这阿赖耶识包括了心与物的作用,大家看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就知道,不必再作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4:52 , Processed in 0.202551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