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粗茶一把

煮茶人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发现有个人好像极其的坏,原来我就是那坏透了的末法根器,总是懈怠着啥也不肯做,还盯了看着并在心里说我啥也不做又能把我怎么样,工作拖拉,一切的事情都拖拉着,以前那个急性子的人忽然的变成了拖拉先生,又能怎么样?还能怎么样?最多就是被开除,从哪开除?单位还是家庭还是法界还是从轮回里面被踢出去?我一直以为总有一天我也可以找到一个很牛的善知识把我从轮回里面踢出去的,可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么?身心本不相代,没有谁能代替我自己的努力吧,绕巴了一圈,我还得靠自己,你看看多可怜,大家都在找啊找的,找个依靠,原来没有,还得自个,你说多凄凉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以为读经就是修行,毕竟是把佛陀的嘱托又读了一遍,以前我以为放生就是修行,毕竟有众生得以被救,然后我因为这样的看法开始变成老公眼里不务正业的人了,因为我整天晃荡着,不好好做家务了,好像也不好好工作了也不好好的承担做人的义务了,我认为那个地扫不扫的都一样,干净了还会脏,而人生那么的短暂,一忽悠就过去了,还扫地干嘛,反正它还会脏,于是我变成只剩个嘴吃东西眼睛看人的人,吃东西是为了还能苟延残喘的活着,读读经书放放生,让我自己感觉我好像也在某条路上挪动着,哪知道有人不开心了,他觉的我不误正业了,你说我招谁了,我以前可努力的务所谓的正业呢,又怎么样呢。可现在我觉得我挺好的啊,为啥要不满呢,原来我不懂生活,我根本就是嘛也不懂,干嘛跟我一般见识,笨,又不是一天了,早干嘛去了,不知道这个人死心眼么,好不容易找着个可以懒惰不做家务的理由,还给扣个帽子,难道读经和扫地之间相等么,或许在觉悟的圣者看来是相等的,而在我看来是不相等的,如果人生还有一秒,那么用来扫地还是读经呢

前几日某师兄感慨说学佛的人认为他不精进,不学佛的人认为他痴迷,他好像还因为这个苦恼了,真的是个受夹板罪,里外不是人,其实想让人没想法,做的到么?好像挺难,反正就是些喜欢把嘴巴长别人身上的人,你还能怎样,就这么混着吧


谁是末法根器?谁是正法根器?谁是根器?

修行究竟是啥哩?修正自己的言行么?往哪个方向修?就是为了让周围一堆贪婪的众生满意么?曲意逢迎他们,让他们开心么?

前几天拒绝了一个朋友请唱歌,然后一个人躺床上睡大觉,朋友委屈的说请人都请不到,告诉她等我学会了唱歌再去陪她,哼,等我能把某个咒语唱的让好听的时候再去哪让我感觉乌烟瘴气的地方呆着,我很自私,讨厌到我不喜欢的地方。曾经为了女儿学跳舞,我不得不面对那骨子里极厌恶的拉丁舞曲,因为我一听那舞曲就心里翻腾的不舒服,但为了孩子总得去面对,于是只好用了地藏圣号对抗,送了女儿学了舞蹈,我也学了在音乐声中念地藏圣号,虽然心不再翻腾的难受了,但依旧不喜欢练歌房舞厅这样的地方,我总认为那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好好的人到那去找啥乐子,不如在家睡觉,这个时候我甚至认为扫地都比去练歌房有意义了,所以我的生活被认为是粗燥的没乐趣的,我就不能明白放着觉不睡去唱歌跳舞的动力是什么?还有我那喜欢在麻将场驰骋的朋友们,她们的动力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的自个挺损的,好像心眼极小,又那么穷凶极恶的,后来在某个法会上被那些老师兄唱的百字明所震撼,感觉简直是太好听了,想着学习,据说还要什么传承,又害怕给自己找套,于是坏人的心眼开始运转,在某一天,那个坏人跪那求十方三世一切的佛菩萨灌顶,她害怕盗法的罪名,其实我都遇到了,网上到处都可以下载,哪是人家盗的,要算盗的话也得先治个管理不力的罪过,于是终于学会了那个百字明,我自以为是的认为我念叨了以后可以变的心量大些和慈悲些的,于是我总那么的哼唧着,在骑车的时候甚至是炒菜的时候,那天我去抱了老公一下,告诉他我跟他吵架是因为心眼太小慈悲不够,我以后念这个咒可以变慈悲包容些的,他那么纳闷的说你怎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有点不对劲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白天带孩子到湖边玩,儿子也闹着在湖边玩水,哪知道儿子坐在湖边的木栈台涮脚的时候咚的掉下里去了,他自己又爬了上来,裤子都湿透了,带了他们回头,路上孩子们还把几个竹竿扔水里去了,并闹腾说没去月亮湾的沙滩趟水,没玩够,跟他们说让他们等爸爸回来带他们去玩,他们说那个老爸是有力气,可是却是个惧水的男人,就这么一路一直高喊着惧水的男人发泄,女儿对了我说女人要像水一样的柔里带钢,滴水就能穿石,跟女儿说我可不是水,我刚着呢

       晚上带女儿逛书店采购指定的阅读书籍,女儿不知道想起什么,下电梯的时候忽然的说老妈也是水,是暴躁的洪水和海啸,是把本性忘了的水。这小孩还分析说不过没有人会一直发脾气的,也还是会平静的。一直发脾气,谁做的到啊,那不累死了,其实脾气之后就是平静了,就如我发完飙之后自己再收拾残局,洪水和海啸,有意思,估计也没有永远的洪水和海啸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以为我有个敌人在那,分析来分析去,却忘了我也有平静的时候,哪有个敌人呢,风浪扰动的时候,我就是洪水和海啸,可过去好像也挺温顺的,跟女儿说我没有敌人 ,女儿说你没有敌人就天下无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快乐回来了,原来我一直都是快乐的阿Q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没有打击,本来没有压力,本来没有峰回路转,本来就是阳光一片,保持单纯的心态可以趟过所有的河流。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无我  12:01:39
五、佛云何说法 以何教之
第(5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若有诸外道出家来问汝言:阿难!世尊何故敎人修诸梵行?如是问者,云何答乎」?阿难白佛:「世尊!若外道出家来问我言:阿难!世尊何故敎人修诸梵行者,我当答言: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世尊敎人修诸梵行。为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敎人修诸梵行。世尊!若有外道出家作如是问者,我当作如是答」。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我实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敎人修诸梵行。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敎人修诸梵行」。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实践无我     12:06:37
五十经、白话参考
阿难经:外道来问修梵行的所以时,就回答:对于五受阴修厌离。都是为灭尽欲,而得解脱之故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说:「假若有外道的出家人,来问你说:『阿难!世尊为甚么缘故教人修诸梵行呢?」像如是的问你时,你要怎样回答他呢?」阿难白佛说:「世尊!如果外道的出家人来问我而说:「阿难!世尊为甚么教人修诸梵行?」我当会回答说:因为对于色,修厌离,是要欲贪能灭尽,而解脱,而不生之故,世尊才会教人修诸梵行。对于受想行识,修厌离,将会使欲贪灭尽,而解脱,而不生之故,才会教人修诸梵行的。世尊!假若有外道的出家人,来问此事的话,我就会作如是之回答。」
佛陀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应该要作如是的回答的。为甚么呢?因为我实在对于色,修厌离,欲使人的欲贪灭尽,而解脱,而不生之故,才教人修诸梵行,对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使人的欲贪灭尽,而解脱,而不生之故,才会教人修诸梵行!」
佛说此经后,尊者阿难,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实践无我     12:06:54
第(20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罗亩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已,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修持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观察罗亩罗心,解脱慧未熟,未堪任受增上法。问罗亩罗言:「汝以授人五受阴未」?罗亩罗白佛:「未也,世尊」!佛告罗亩罗:「汝当为人演说五受阴」。

尔时、罗亩罗受佛敎已,于异时为人演说五受阴。说已,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为人说五受阴,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复观察罗亩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亩罗言:「汝为人说六入处未」?罗亩罗白佛:「未也,世尊」!佛告罗亩罗:「汝当为人演说六入处」。

尔时、罗亩罗于异时,为人演说六入处。说六入处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为人演说六入处,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观察罗亩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亩罗言:「汝已为人说尼陀那法未」?罗亩罗白佛言:「未也,世尊」!佛告罗亩罗:「汝当为人演说尼陀那法」。

尔时、罗亩罗于异时,为人广说尼陀那法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复观察罗亩罗心,解脱智未熟,广说乃至告罗亩罗言:「汝当于上所说诸法,独于一静处,专精思惟,观察其义」。尔时、罗亩罗受佛敎敕,如上所闻法、所说法,思惟称量,观察其义。作是念:此诸法,一切皆顺趣涅盘,流注涅盘,浚输涅盘。

尔时、罗亩罗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于如上所闻法、所说法,独一静处,思惟称量,观察其义。知此诸法,皆顺趣涅盘,流注涅盘,浚输涅盘」。尔时、世尊观察罗亩罗心,解脱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罗亩罗言:「罗亩罗!一切无常。何等法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如上无常广说」。尔时、罗亩罗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尔时、罗亩罗受佛敎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纯修梵行,乃至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心善解脱。佛说此经已,罗亩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实践无我     12:16:49
二○○经、白话参考
罗睺罗经:本经叙述罗睺罗欲求得阿罗汉果之法,佛知其机未熟,故先示以五阴、六入处,尼陀那〔因缘〕,使其思惟。到机熟时,即说无常等法,使其得阿罗汉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罗睺罗(密行第一,佛未出家前之子),往诣佛所,行礼如仪后,退坐在一边。他向佛而说:「善哉!世尊!请为弟子说法,弟子我听法后,会独自在一静处,专精思惟,会住于不放逸里。弟子在独一静处,专精思惟,安住于不放逸后,会作如是之思惟:所以一位豪族之姓之子,剃除须发,由于正信而为没有家庭的出家人,而去学道,去修持清净的梵行,到了彻见法源而自知已作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这时,世尊观察罗睺罗的心,知其解脱慧并未成熟,还未能堪任纳受增上法(更深的涅盘之法)。因此,而问罗睺罗说:「你能授人以五受阴,或未能作到呢?罗睺罗说:「还没有的,世尊!」佛陀告诉
罗睺罗说:「你应为人演说五受阴!」(叫他为人演说,即需自己有把握方能作得到。故等于是教他观察五受阴,使其悟入五阴聚合当中,并没有常、一、主宰之义)。
这时,罗睺罗受佛教诲后,在于异时(经过一个时间),为人演说五受阴(五取阴。教人知道众生在于五阴取我、我所有为不是之理。)他经过演说此义后,还诣佛所,行礼如仪后,退住在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我已为人演说过五受阴的教义,唯愿世尊您,为弟子说法!弟子听法后,会独自一人,在于静处,去专精思惟,而安住于不放逸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这时,世尊又再观察罗睺罗之心,其解脱智并未成熟,不能堪任纳受增上之法。因此,而问罗睺罗说:「你是否能为人演说六入处了吗?」罗睺罗白佛说:「还没有啊!世尊!」佛陀告诉罗睺罗说:「你应该为人演说六入处」。(叫他为人演说,即是教他先予充实自己。使自己彻知眼、耳、、舌、身、意之六内入处,与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外入处,为产生六识、六触、六受、六想、六思、六受的因缘。使人悟入六入处中并没有常、一、主宰)。
这时,罗睺罗,乃在于异时(经过一段时期),为人演说六入处。他为人广说六入处后,来诣佛所,行礼如仪后,退住在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我已为人演说六入处的教义,唯愿世尊为弟子说法,弟子听后,当会独自一人在于静处,去专精思惟,会住于不放逸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这时,世尊又观察罗睺罗之心,其解脱智并未成熟,不能堪任纳受增上之法。因此,而问罗睺罗说:「你是否能为人演说尼陀那(因缘)法了吗?」罗睺罗自佛说:「还没有啊!世尊!」佛陀告诉罗睺罗说:「你应该要为人演说尼陀那法」。(尼陀那法就是因缘法。彻
见五阴、六处为相因、相缘之法。也就是审察因缘所生之法,就是空、无常之法。由此而观察精妙,而悟入缘起、无常、无我)。
这时,罗睺罗在于异时(经过一段时期),为人广说尼陀那法后,来诣佛所,行礼如仪后,退住在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愿为我说法,我听法后,会独自在一静处,去专精思惟,会住于不放逸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这时,世尊又观察罗睺罗之心,其解脱智并未成熟,……广说,乃至告诉罗睺罗说:「你应当对于上面所说的诸法,独在于一静处,去专精思惟,去观察其义」。
这时罗睺罗受佛的教敕后,就依照上面所听到之法。所说之法,去思惟称量,去观察其义。他曾作此念:「这些诸法,一切均为顺趣于涅盘、流注于涅盘,最后安住于涅盘之法。」这时,罗睺罗就又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于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弟子已经对如上所闻之法,所说之法,独自在一静处,去思惟称量,去观察其义了。弟子已知道这些法均为顺趣于涅盘、流注于涅盘,最后安住于涅盘之法」。
这时,世尊观察罗睺罗之心,其解脱智已成熟,堪任纳受增上法(更深的涅盘法)。因此,告诉罗睺罗说:「罗睺罗!一切均为是无常的。甚么法为无常呢?所谓眼无常,由于色境与眼根、眼识而生的眼触等,也是如上广说的为无常」。
这时,罗睺罗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就礼谢佛陀后退去。
此时,罗睺罗受佛的教敕后,就独自在一静处,去专精思惟,安住于不放逸里。他这样的思惟:所以一位族姓之子,剃除须发,身着袈裟。由于正信,而为离开家庭的出家人。而学道,而纯修清净的梵行,乃至见法,自知作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而成为阿罗汉,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后,罗睺罗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实践无我     12:19:33
第(909)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调马聚落主,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调马聚落主:「调伏马者,有几种法」?聚落主答言:「瞿昙!有三种法。何等为三?谓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种法,马犹不调,当如之何」?聚落主言:「便当杀之」。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无上调御丈夫者,当以几种法调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聚落主白佛:「瞿昙!若三种调御丈夫犹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聚落主,三事调伏犹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法中不应杀,而今说言不调伏者亦当杀之」?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聚落主!然我以三种法调御丈夫,彼不调者,不复与语,不复敎授,不复敎诫。聚落主!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敎授,不复敎诫,岂非杀耶」?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敎授,不复敎诫,真为杀也。是故我从今日,舍诸恶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佛说此经已,调马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座起,作礼而去。

实践无我     12:24:49
九○九经、白话参考
调马经:本经叙述调马聚落主说调马法。世尊即说调伏丈夫之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有一位调马的聚落主,来诣于佛所,恭敬问讯后,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告诉调马聚落主说:「调伏马时,有几种方法呢?」聚落主回答说:「瞿昙!有三种法。那三种呢?所谓第一就是用柔软之法,第二就是刚强之法,第三就是柔软刚强兼施之法。」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果用此三种法时,该马也不能调伏的话,当如之何呢?」(该怎么办呢?)聚落主说:「便当杀之!」调马士说后,就向佛请教说:「瞿昙!无上的调御丈夫者,当用几种法去调伏那些丈夫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我也是用三种法去调御那些丈夫的。那三种呢?第一就是柔软,第二就是刚强,第三就是柔软兼刚强。」聚落主白佛说 :「瞿昙!如果用三种法去调御丈夫时,犹然不能调伏之时,将如何呢?」
佛陀说:「聚落主!如果用此三事犹然不能调伏的话,便当杀之!为甚么呢?因为不可使我之法,有所屈辱之故。」调马聚落主白佛说:「我曾听说瞿昙之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之法当中,不应该有杀生,而今却说:『不调伏者,亦当杀之?』」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你所说:『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生。』然而聚落主啊!我用三种法去调御那些丈夫时,如那些人不能被我调伏的话,就不再和他言语,不再教授他,不再教诫他。聚落主啊!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再与他语,不再教授他,不再教诫他,这岂不是杀他吗?」调马聚落主白佛说:「瞿昙!若调御丈夫不再与语,不再教授他,不再教诫他的话,真正就是杀他的了。因此之故,我从今天起,要舍弃诸恶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此为真实要紧事!」
佛说此经后,调马聚落主,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即从座起,作礼后离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2 21:33 , Processed in 0.480598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