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求真》:[批]滋肾通心。

龟版专入肾,兼入心。甘咸微寒,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入足少阴肾经,兼龟性有神,故能入心以通肾。远志补火以通心阳,龟版补水以通心阴。凡心虚血弱而见劳热骨蒸,蒸及于骨,必得至阴骨药以治。腰脚酸疼,老疟痞块,老疟必有痞块。癥瘕、崩漏、泻痢、五漏、难产,小儿囟门不合等症,骨症必藉骨理。服此皆能见效。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任脉行腹。故取其腹以通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督脉行背。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养阳也。龟性治与鳖甲相类,但鳖甲色青应木,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色黑应水,通心入肾以滋阴。然皆至阴大寒,多用必伤脾土。

《得配本草》:恶沙参。

甘,平、微咸。入足少阴经血分。通血脉,疗蒸热。治腰脚血结,及疟邪成痞。

得妇人头发、芎、归,治难产;得枳壳,开产门。配杜仲,止泻痢;配鳖版烧研,治人咬伤疮。

阴虚燥热者禁用。

血虚滞于经络,得此可解。其结邪气郁于隧道,得此可通其塞。开骨节,辟阴窍,是其所能。如谓滋阴补血,则未之有得。

《本草经解》: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复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北方之神,介虫之长,性复无毒,秉阴寒之性也,入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脾统血,脾血不统,则漏下赤白,其主之者,味甘益脾也。疟而至于有症瘕,湿热之邪,已聚结阴分矣。龟甲阴寒,可以清热;气平,可以利湿,所以主之也。

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主阴户,性寒可去热,气平可消湿,所以主之也。脾主四肢,湿盛则重弱,龟甲味甘益脾,气平去湿,湿行,四肢健也。

肾主骨,小儿肾虚,则囟骨不合,其主之者,补肾阴也。

《神农本草经读》:龟甲,诸家俱说大补真水,为湿阴第一神品。而自余视力,亦不尽然,大抵介虫属阴,皆能除热;生于水中,皆能利湿;其甲属金,能攻坚,此外无他长。

《本经》云:“主治漏下赤白”者,以湿热为病,热胜于湿,则漏下赤色,湿胜于热,则漏下白色,龟甲专除湿热,故能治之也。

破症瘕者,其甲属金,金能攻坚也,阂疟,老疟也,疟久不愈,温热之邪,痼结阴分,唯龟甲能入阴分而攻之也。

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主二阴,龟甲性寒以除其热,气平以消除湿也。

脾主四肢,因湿成痹,以致重弱,龟居水中,性能胜湿;甲属甲胄,质主坚强,故能健其四肢也。
小儿囟骨不合,肾虚之病,龟甲主骨,故能合之也。

《本经疏证》:水族离水则僵,陵虫没水辄毙。惟龟常湛于水可生,终令居陵亦生,此所以能治水之病人,亦能治火之病人,并能治水火相啮而病人也。轻狡者迟重则殆,迟重者不能轻狡,惟龟背腹自迟重,首尾四支自轻狡,此所以能治中病应外,外病应中,并能治中外有病而不相谋也。衷甲者以其坚为蔽,以其里为卫,惟龟虽有甲,而纵横成理,片片可而上下紧里,无稍罅隙,此所以能治当开不开之病,当阖不阖之病,并能治开阖参争之病也。漏下白,小儿囟不合非不阖乎?癥瘕非不开乎?阂疟非开阖之参争乎?五痔阴蚀非水火之相啮乎?湿痹四支重弱,非中外病之相应乎?此本经之所胪也。若别录之所增骨中寒热,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惊恚气心腹痛不能久立,犹中外之相应矣。头疮难燥,女子阴疮犹水火之相啮矣。虽然,举本经别录所列之证,均可不别其因尽用龟甲治之欤,则非矣。夫龟生理之异,在乎无间水火,而人之一身,无不以水火为枢机,诸证者能审明水火之参差进退以为患,则又何不可知其所主之病之别耶?盖气张而体不随之开者,此能助之开;气翕而体不随之阖者,此能助之阖。火无水养而亡命奔迸者,得此能使水存于中而招火外归;水为火格而延缘游溢者,得此能使火熄于外而引水内济。以至水停关节,而火之途径难通,火燔骨干,而水之滋溉难及,均藉此以交互耸动之,曰龟甲善滋阴,亦浅视龟甲甚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新编》:龟甲,味咸、甘,气平,有毒,阴中阳也。专补阴衰,善滋肾损,复足真元,漏下崩带并驱,癥瘕阂疟咸却,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者殊功,腰背酸疼、及手足重弱难举者易效,治小儿囱门不合,理女子湿痒阴疮,逐瘀血积凝,续筋骨断绝,补心轻身,益气资智。

或谓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神灵变化,凡入药中,勿令中湿,则遂其变化之性,而成癥瘕于腹中。先生制龟之方,乃用水煮,万一生瘕,奈何?曰:用滚水煮熟,安能作崇,况又用桑柴以制之乎。然而用龟以补阴者,正取其有神也,盖方中多是补心之药。夫心藏神,而龟性有神,借其气以相通,心肾两接,水火有既济之妙也。

《本草分经》:咸,寒,至阴。通心入肾,补阴清热,治一切阴虚血弱之症。能通任脉。

《本草思辨录》:水族离水侧僵,陆虫没水辄毙。惟龟常湛于水固生,终令居陆亦生,所以能治水火相啮之病。轻狡者迟重则殆,迟重者不能轻狡。惟色腹背自迟重。首尾四肢自轻狡,所以能治中外不相应之病。衷甲者,以其坚为蔽,以其裹为卫,惟龟虽有甲,而少罅隙,所以能治当开不开,当阖不阖、并开阖参争之病。漏下赤白、小儿囟不合,非不阖乎?癥瘕非不开乎?疟非开阖之参争乎?五痔、阴蚀、小儿头疮难燥,非水火之相啮乎?湿痹四肢重弱,非中外之不相应乎?盖人之一身,无不以水火为枢机。水与火相违,则气张而体不随之张,气翕而体不随之翕,此能助之张助之翕。火无水养者,此能滋其水。水为火格者,此能熄其火。以至水停幽隐而火之途径难通,火善萌动而水之滋溉不及,均藉此以增损维系之。此邹氏之论,自来注家无此精当,为略更数字而存之。
龟甲所治之水,非流动之水;所治之火,非披猖之火。邹氏所论之水火,正须善会。张氏云:龟甲能引阳气下归,复通阳气上行。可与邹说并参。惟阴阳以理言,水火以证言耳。

凡人静则明生,龟居四灵之一而静镇不扰,故能收摄嚣浮而灵明自浚。诸家谓为滋阴,原非不是,要不知《别录》资智二字品题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龟甲有滋阴作用,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2. 龟甲对甲亢有显著疗效。

3. 龟甲能增加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4. 龟甲具有防止环磷酰胺所致巨细胞减少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毒副反应有一定的保护或减轻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鳖   甲(《本经》)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的干燥背甲。主产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原动物生于河流、湖泊、池塘、溪潭中,性胆怯,喜安静,杂食性。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功效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临床用名有鳖甲、制鳖甲。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治心腹徵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药性论》:使,能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但烧甲令黄色,末,清酒服之方寸匕,日二服。又方诃黎勒皮,干姜末等分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治症癖病。又治痃癖气,可醋炙黄,末,牛乳一合,散一匙,调可,朝朝服之。又和琥珀,大黄作散,酒服二钱匕,少时恶血即下。若妇人小肠中血下尽,即休服。又白头血涂脱肛。

《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癥结,恶血,坠胎,消疮肿,并扑损瘀血,疟疾,肠痈。头烧灰疗脱肛。

《开宝本草》:味咸,平,无毒。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本草衍义》:《经》中不言治劳,惟《蜀本·药性论》云治劳瘦、除骨热,后人遂用之。然甚有据,亦不可过剂,头血涂脱肛。又,烧头灰亦治。

《汤液本草》:气平,味咸,无毒。

《本草》云:主心腹癥积,寒热,去鼻中息肉,阴蚀,痔恶肉。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衍义》云:治劳瘦,除骨中热极佳。

《本草衍义补遗》:补阴。《药性》云:治劳瘦,除骨热,酽醋炙黄用。又治心腹徵瘕、坚积,尤效。

《本草纲目》:鳖甲乃厥阴肝经血分之药,肝主血也。试常思之,龟鳖之属,功各有所主。鳖色青入肝,故所主者,疟劳寒热,痃瘕惊痫,经水痈肿阴疮,缘厥阴血分之病也。玳瑁色赤入心,故所主者,心风惊热,伤寒狂乱,痘毒肿毒,皆少阴血分之病也。秦龟色黄入脾,故所主者,顽风湿痹,身重蛊毒,皆太阴血分之病也。水龟色黑入肾,故所主者,阴虚精弱,腰脚酸痿,阴疟泄痢,皆少阴血分之药也。介虫阴类,故并主阴经血分之病,以其类也。

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痘烦喘,小儿惊痫,妇人经脉不通,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草经疏》:鳖甲全禀天地至阴之气,故其味咸平无毒。润下作咸,象水明矣。本乎地者亲下,益阴何疑?甲主消散者,以其味兼乎平,平亦辛也。咸能软坚,辛能走散,故《本经》主症瘕坚积寒热,去痞疾、息肉、阴蚀、痔核、恶肉。《别录》疗温疟者,以疟必暑邪为病,类多阴虚水衰之人,乃为暑所深中,邪入阴分,故出并于阳而热甚,入并于阴而寒甚,元气虚羸则邪陷而中焦不治,甚则结为疟母。甲能益阴除热而消散,故为治疟之要药,亦是退劳热在骨,及阴虚往来寒热之上品。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皆阴分血病,宜其悉主这矣。劳复、女劳复为必须之药。劳瘦骨蒸,非此不除。产后阴脱,资之尤急。

简误:鳖甲,妊娠禁用。凡阴虚胃,阴虚泄泻,产后泄泻,产后饮食不消,不思食,及呕恶等证,咸忌之。

《本草蒙筌》:味咸,气平。无毒。散痃癖癥瘕,及息肉阴蚀痔疽;除劳瘦骨蒸,并温疟往来寒热。愈肠痈消肿,下瘀血堕胎。

《本草乘雅》:鳖无耳,以眼听,故其目不可瞥,识精于明,复识精于聪也。不唯精专肝窍,胆亦异众而味大辛,穹脊连胁,胁亦少阳胆府所属,此木金交互,故得声色叠用,而肝为胆藏,取决更相亲耳。以余参之,若以胆开聋瞽,必色斯明,声斯聪,彼施诸房术者,风斯下矣。味咸走血软坚,为厥阴肝,少阳胆、血分之气药也。盖肝藏血,设所藏非精,所守非神,致阴凝至坚,为症瘕痞积、息肉恶肉、阴蚀痔核者,软之,决之,亦藉胆断使去者也。

《药性解》:鳖甲,味咸,性平,无毒,入肺、脾二经。主骨蒸劳嗽、积聚癥瘕、膍肉阴蚀痔疽、疮肿瘀血,催生堕胎,妇人五色漏下。九肋者佳。

按:丹溪云,鳖甲属金与土,肺脾之所以入也。须生取之,煮脱者不堪用。肉性大冷,过食伤脾。癥瘕勿食,恐益其疾。同鸡食成瘕,同鸡子食能杀人。同苋菜食生血,鳖同芥子食发恶疾,不可不慎。

《景岳全书》:味咸,气平,此肝脾肾血分药也。能消癥瘕坚积,疗温疟,除骨节间血虚劳热,妇人血癥恶血,漏下五色,经脉不通,治产难,能堕胎,及产后寒热阴脱,小儿惊痫,斑痘烦喘,亦消疮肿肠痈,扑损瘀血,敛溃毒,去阴蚀痔漏恶肉。

《本草备要》:补阴退热。

咸平属阴,色青入肝,治劳瘦骨蒸,往来寒热,温疟疟母,疟必暑邪,类多阴虚之人,疟久不愈,元气虚羸,邪陷中焦,则结为疟母。鳖中能益阴除热而散结,故为治疟要药。腰痛胁坚,血瘕痔核,咸能软坚。经阻产难,肠痈疮肿,惊痫斑痘,厥阴血分之病。时珍曰:介虫阴类,故皆补阴,或曰:本物属金与土,故入脾肺而治诸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逢原》:鳖色青,入厥阴肝经及冲脉,为阴中之阳,阳奇阴偶,故取只肋为肝经之向导。其所主者,痎疟疟母,虚劳寒热,癥瘕痞疾,经水阴疮,不出《本经》主治也。凡骨蒸劳热自汗皆用之,为其能滋肝经之火也。与鳖甲同类,并主阴经血分之病。龟用腹,腹属肾,鳖用胁,助属肝,然究竟是削肝之剂,非补肝药也。妊妇忌用,以其能伐肝破血也。肝虚无热禁之。煅灰研极细末,疗汤火伤,皮绽肉烂者并效,干则麻油调敷,湿则干掺,其痛立止。其解火毒,疗骨蒸,杀瘵虫之功,可默悟矣。鳖头烧灰酒服,疗小儿脱肛,妇人阴脱下坠,取其善缩之性也。生血涂尤效。

《本草崇原》:鳖生池泽,随日影而转,在水中必有津沫上浮,盖禀少阴水气,而上通于君火之日。又,甲介属金,性主攻利,气味咸平,禀水气也。主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者,言心腹之内,血气不和,则为癥为瘕,内坚结而身寒热。鳖禀水阴之气,上通君火之神,神气内藏,故治在内之癥瘕坚积。又曰去痞疾者,言癥瘕坚积,身发寒热。若痞疾,则身无热寒,而鳖甲亦能去也。夫心腹痞积,病藏于内。若息肉,阴蚀,痔核,恶肉,则病见于外。鳖甲属金,金方攻利,故以外之恶肉阴痔,亦能去也。

《本草求真》:[批]泻阴分积热,除劳嗽骨蒸。

鳖甲专入肝。味咸气平,色青。书虽载属补肝,青入肝。与龟载属补肾黑入肾。各别。然究皆属除热削肝之品,介虫皆属阴寒,故能除热。非真滋肝药也。凡厥阴血分积热,而见劳嗽骨蒸,寒热往来,温疟疟母,及腰腹胁坚,血瘕痔核,经阻产难,疡痈疮肿,惊痫斑痘等症,服此咸平,能以消除。诸症皆就阴虚邪入而论,故用鳖甲入阴除热散结。若肝虚无热切忌。

《得配本草》:忌薄荷。

咸,平。入足厥阴经血分。治劳疟,除胁坚,祛腰痛,疗斑痘。凡暑邪中于阴分,出并于阳而热,入并于阴而寒者,得此治之,自无不愈。

得青蒿,治骨蒸。配牡蛎,消积块。佐桃仁、三棱,治奔豚气痛;调鸡子白,敷阴疮。

消积,醋炙;治骨蒸劳热,童便炙;治热邪,酒炙。宜煎服,不宜入丸。如误服甲末,久则成鳖瘕。

令劳癥瘕人不宜服。其性燥,血燥者禁用。

《本草经解》:鳖甲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咸无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肾经。气味俱降,阴也。

心腹者,厥阴肝经经行之地,积而有形可征谓之症,假物而成者谓之瘕,坚硬之积,致发寒热,厥阴肝气凝聚,十分亢矣,鳖甲气平入肺,肺平可以制肝,味咸可以软坚,所以主之也。

痞者,肝气滞也,咸平能制肝也软坚,故亦主之。

息肉、阴蚀、痔核、恶肉,一生于鼻,鼻者肺之窍也;一生二便,二便肾之窍也,入肺肾而软坚,所以消一切恶肉也。

《神农本草经读》:鳖甲气平,秉金气而入肺;味咸无毒,得水味而入肾。

心腹者,合心下大腹小腹,以及胁肋而言也,症瘕坚硬之积,致发寒热,为厥阴之肝气凝聚,鳖甲气平,可以制肝,味咸可以软坚,所以主之也。

痞者,肝气滞也,咸平能制肝而软坚,故亦主息肉、阴蚀、痔核、恶肉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疏证》:鳖无雄,以蛇为匹,蛇迅疾善窜,鳖则蹒跚不前而色青,是敛风于木也。鳖无耳,以视为听,是并水于木也。夫热不以风不清,风不以雨不息,以热生风者因雨而遂和,以其性谓之水之化。肉者柔也阴也,甲者刚也阳也。以肉裹甲,此其形为柔中有刚,阴中有阳。水木之化,乃钟于柔中有刚阴中有阳之内,是故癥瘕坚积之在心腹者可除,痞疾之外有寒热者可去。凡窍之能开能阖者属阳,口目是也;不能开阖者属阴,耳鼻前后阴是也。鼻生息肉,后阴生痔核,前阴遭蚀腐,非柔中有刚阴中有阳而何?故亦能去之。

仲景用药,在处宗法本经,又在处别出心裁,扩充物理精奥,以启悟后学。如病于外,根据于内者,用鳖甲煎丸,煮鳖甲令泛烂如胶漆,然后同诸药熬令成丸,是化刚为柔法,欲使刚者不倚严附险,随柔俱尽也;邪盛于中,达于上而不得泄,用升麻鳖甲汤,则鳖甲与诸药不分次第,一概同煎,是以刚摧柔法,欲使柔者随刚通降也。何则?虽结为癥瘕,所苦仍在疟之不止,则可知昔日之有外无内,今日之重外轻内者,他时必至重内轻外,有内无外也。故于外仍不离桂枝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之治。其葶苈石韦瞿麦之通水,四虫桃仁紫葳牡丹之通血,犹不过随行逐队,去其闭塞,未有能使内者仍外,分者仍合者,故主以坚硬之物,煮令稀稠,统率众品,并归于外之寒热,寒热遂亦差也。热毒壅结,无论在阴在阳,皆咽与喉俱痛,惟验其面发赤,斑斑如锦文,且唾脓血者为在阳,目青,且身痛者为在阴,立用升麻鳖甲汤治之者,以其病虽由于气不得升降,其源实由于血壅结不行,升麻之通,通其气耳。故必以水木并化,自下而上,直通于目之鳖甲以并之,且其味咸性平,清血热而主降主开,但得喉中之结解,则上下通和,邪热自然透达也。于此更可悟血以热结不通,热以血阻更增者,并宜鳖甲主之,推之后人所谓补阴补气除癖行瘀,莫不由此矣。

《本草新编》:鳖甲,味咸,气平,无毒。醋炙用之。散痃癖癥瘕及息肉、阴蚀、痔疽,除痨瘦骨蒸、并温疟往来寒热,愈肠痈消肿,下瘀血堕胎。

肉,性亦不冷,项下有软骨,亦不必检去。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但宜研末调服,世人俱炙片,入汤药中煎之,则不得其功耳。

或疑鳖肉补阴,鳖甲攻坚,一物而相反,恐未必然之说也。夫鳖原阴物,以阴补阴,又何疑乎?君之所疑者,以鳖甲之攻坚也。不知鳖性善藏,凡小有隙地,鳖必用甲以钻入之。是其力全在于甲,故用甲以攻坚,原有至理,非私臆也。

或问鳖甲可多用乎?曰:虽其性善攻,而其味仍补。但肉则补多而攻少,甲则攻多而补亦多也。
或问鳖甲善杀痨虫,有之乎?曰:不杀痨虫,何以能除痨瘦骨蒸。骨蒸之病,何以有虫乎?盖虫得湿热而自生,非尽由于传染,因热而得汗,因汗而又热,绝似潮汐之无差,阴阳之有准,安得而不生虫乎?且此虫又不生于肠胃之间,偏生于骨髓乎?倘止大补其阴,而不用杀虫之味,则所生之髓,止足供虫之用。然杀虫之药又多耗髓,虫死而骨髓空虚,热仍未去。热未去,而虫又生,病终无已时也。鳖甲杀虫,而又补至阴之水,所以治骨蒸之病最宜。

或问鳖甲杀骨中之虫,不知助之何,杀虫而又补髓也?曰:杀骨中之虫,止消鳖甲一味足矣,所佐之补阴者宜商。铎受异人之传,欲与天下共商之。方用鳖甲一斤,醋炙,益之地骨皮半斤,丹皮四两,熟地一斤,山茱萸半斤,地栗粉半斤,白芍、白术、薏仁各四两,玄参三两,北五味子二两,沙参六两,各为末,山药一斤,为糊,打为丸。久服虫尽死,而骨蒸亦愈。铎观其方,妙在用鳖甲为君,地栗粉、山茱萸为佐使,以攻杀其内外之虫。又妙在群阴之药不寒不热,凉骨中之热,即生骨中之精,补攻兼施,似可常服而收功者也。世不少明眼之人,必能知此方之妙也。

夫龟与鳖,虽同是阴类,而性实不同。龟性喜出,而鳖性喜入,龟性静而不动,而鳖性动而不静。故龟长于补而鳖长于攻,龟可为膏以滋阴,而鳖可为末以攻坚也。滋阴者,可以久服受益,攻坚者,可以暂用成功。虽鳖甲入之补阴之中、攻坚之内,未尝不可久用以滋阴,而终不可如龟之煎膏单用之而常服,此古人所以取龟作膏,而独弃鳖甲也。

《本草分经》:咸,寒,属阴,入肝。补阴除热,散结软坚,治肝经血分之病,为疟家要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鳖甲具有抗肿瘤活性。

2. 中华鳖多糖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和抗冷冻作用,有抗疲劳作用。

3. 中华鳖多糖能提高小鼠PFC的溶血能力,促进抗体生成,增加DTH反应。

4. 中华鳖多糖有增加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高度、延长持续收缩时间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补  阳  药

鹿   茸(《本经》)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主产于东北、西北、内蒙、新疆及西南山区,现亦有人工饲养。原动物喜生活于森林中,喜群居,善跳跃,感官灵敏,具有季节性垂直迁徙习性,食性广泛。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临床用名有鹿茸片、鹿茸粉。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角: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名医别录》:味酸,微温,无毒。主治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雍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

《药性论》:君,味苦,辛。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温洒服之寸匕。又主赤白带下,入散用。

《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杀鬼精,安胎,下气,酥炙入用。

《开宝本草》:味甘、酸,微温,无毒。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

《本草衍义》:须佐以他药则有功。

《本草纲目》:鹿是山兽,属阳,性淫而游山,复至得阴气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属阴,情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也。

戴原礼《证治要决》治头眩运,甚则屋转眼黑,或如物飞或见一为二,用茸珠丹甚效。或用鹿茸,无灰酒三盏,煎一盏,入麝香少许,温服亦效。云茸生于头,类之相从也。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运虚痢。

《本草经疏》: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故其味甘气温。《别录》言酸微温。气薄味厚,阴中之阳也。入手厥阴、少阴,足少阴、厥阴经。妇人冲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男子肝肾不足则为寒热惊痫,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肾肝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诸证,及益气、强志、生齿、不老也。痈肿疽疡,皆荣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脉,和腠理,故亦主之。日华子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酒服方寸匕。

《本草蒙筌》:味甘、咸。又去苦、辛,气温。无毒。入剂研细,任合散丸。益气滋阴,扶肢体羸瘦立效;强志坚齿,止腰膝酸痛殊功。破留血隐隐作疼,逐虚劳洒洒如疟。治女人崩中漏血,疗小儿寒热惊痫。塞溺血泄精,散石淋痈肿。骨热可退,疽痒能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乘雅》:鹿,阳兽也。卧则口接尾闾,以通督脉。性喜食龟,以交任脉。能取所不足以自辅,兽之至灵者也。故任病则先治督,以阴生于阳,而阳为督,阴为任也。即奇经六脉,与两手足各十二阴阳经脉,亦莫不综于任督也。礼记疏云:夏至而解角,谓消长使然。不知革故所以新,即此可见阴生于阳之妙矣。故角之力用虽广,而茸为独专。茸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任为病也。角主伤中劳绝羸瘦,诸经肉理为病也。咸不能与督脉相交所致,腰痛,吕为病也,鹿力在吕,亦即督脉所过也。血闭无子,任不通也,不得相辅于督也。胎不安,胞系化薄也,不得依循任与督也。若益气强志,生齿,不老,延年者,即仵我,阴气乃生,骨气以精之外徵耳。

《药性解》:鹿茸,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主益气滋阴,强志补肾,理虚羸,固齿牙,止腰膝酸疼,破流血作痛,疗虚劳如疟,女子崩漏胎动,丈夫溺血泄精,小儿惊痛,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状如玛瑙红玉,长三四寸,破之中有朽木者佳。连顶骨用。长成鹿角,主逐鬼邪,益神气,续绝伤,强筋骨,消痈肿,愈恶疮及妇人梦与鬼交。麋茸及角,功相仿而性更热,专主补阳。麋、鹿茸角四种,俱杜仲为使,畏大黄。

按:鹿茸,咸温之品,舍肾奚归。功效虽宏,须脉沉细、相火衰弱者,始为相宜。若有火热者用之,何异拘薪救火。其角亦然,麋者更甚。夫麋冬至解角则属阳,鹿夏至解角则属阴,其性热,所以其功捷。大凡含血之物肉易长,角难长,惟二茸不两月长大一二十斤,其坚如石,生长神奇,莫过于此。且诸兽之角,终身不易,惟此种一年一易,盖其性热,生生不已,旧者未去,新者随之,气化?密,孰能与京诸贤盛述其功,良有以也。

《景岳全书》:味甘咸,气温。破开涂酥炙黄脆入药。益元气,填真阴,扶衰羸瘦弱,善助精血,尤强筋骨,坚齿牙,益神志。治耳聋目暗,头脑眩运。补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遗精滑泄,小便频数,虚痢尿血,及妇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道家云: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血者,即此是也。若得嫩而肥大如紫茄者,较之鹿角胶,其功力为倍。

《本草备要》:大补阳虚。

甘温一云咸热。纯阳,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强筋健骨。治腰肾虚冷,《百一方》:鹿角屑熬黄为末,酒服,主腰脊虚冷刺痛。四肢酸痛,头眩眼黑,崩带遗精,一切虚损劳伤,惟脉沉细相火衰者宜之。鹿角初生,长二三寸,分歧如鞍,红如玛瑙,破之如朽木者良。太嫩者,血气未足,无力。酥涂微炙用。不酥涂则伤茸。或酒炙。不可嗅之,有虫恐入鼻颡。猎人得鹿,絷之取茸,然后毙鹿,以血未散故也。最难得不破未出血者。沈存中《笔谈》云:凡含血之物,血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二十岁,骨髓方坚,麋鹿角无两目长至二十余斤,凡骨之长,无速于此,草木亦不及之。头为诸阳之会,钟于茸角,岂与凡血此哉!

《本经逢原》:鹿是山兽属阳,性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属阴,性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元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角乃督脉所发,督为肾脏外垣。外垣既固,肾气内充,命门相火,不致妄动,气血精津,得以凝聚。扶阳固阴,非他草木可比。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传尸痨瘵,脊中生虫,习习痒痛,淅淅作声者,同生犀角、鳖甲,加入六味丸中,具有杀虫之力,与天灵盖同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8 06:38 , Processed in 0.242520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