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999|回复: 98

[大德开示] 海涛法师说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0.仁慈的树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想为自己建造一座王宫,他对大臣们说:「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树,我要用一棵最好最大的树来建造我的宫殿。」   在森林深处,大臣们总算找到这样的树。这棵树高大茂盛,周围有很多小树。大臣向国王报告:   「陛下,我们已经找到您要的树。明天我们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树。」   国王听了很高兴,心想:「我美丽的宫殿就快有着落了。」   那天晚上,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树神走到他面前,对他说:   「国王,请您大发慈悲,不要摧毁我的住所。」   国王回答:「你是森林中最好的一棵树,我必须用最好的树来建造皇宫。」   「您这么做,每砍一斧,我就痛苦,还会令我死亡,希望您手下留情。」树神不断恳求。   「既然我是国王,我的皇宫必须要用最好的树来建造,我无论如何都要把这棵树砍下来。」国王坚决地说。   树神无奈的说:「好,您可以砍,但请您不要像平常砍树那样,一次从树下面砍断。希望国王可以叫臣子爬到树的最上面,逐渐往下,一枝一枝、一节一节地砍,最后再将整棵树砍完。请您答应我最后的请求!」   国王听了树神的请求,很惊讶地问:「这样不是比一次从树根处砍下更令你痛苦吗?」   树神回答:「您说得不错。这样一来,我会更加痛苦。但是,您知道我是一棵很大的树,如果一次就砍倒,将会压坏周围的小树。小树被压坏,很多小鸟和昆虫都会失去住所,还可能会杀死许多小动物。只要您一块一块砍,我对它们的损伤就可以减少。」   国王听到这里,就醒来了,坐在床上一边思考树神的话,一边说:   「那树神宁愿自己挨数百次痛苦,却不要让旁边的小树和动物受苦,是多么勇敢和仁慈!相反的,我砍树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是多么自私!」   国王越想越后悔,马上改变主意:「我不要砍这棵树了,反而要对树神表示尊敬。」   第二天,国王立刻去森林中,向这棵树献花致敬。   从那天起,国王变成一位仁慈、公正的统治者,再也不会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1.婆罗门的诡计   从前有个国王,名叫干夷,他为人忠厚,聪明能干,乐善好施,对百姓的疾苦更是关心,常常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因此干夷王受到众多百姓拥护,方圆百里的人纷纷来投靠他。   邻国有个修道的婆罗门,生性狠毒、心胸狭窄,他嫉妒干夷王获得这么多人的爱戴,千方百计想要害死他。   一天, 他来到干夷王住的宫殿,对国王说:   「陛下!您的恩泽遍及四方,您是否能满足我的愿望呢?」   国王回答:「当然!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帮忙你。」   婆罗门见国王欣然同意,狡诈地笑了笑,接着又说:   「陛下乐善好施,总是有求必应,现在我有一事相求。我要举行一次祭祀,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只差一颗人头,希望求得大王的头,来实现我的愿望。」   国王问:「难道我的头有什么特别的,一定要它才能完成祭祀?没有头我就活不成了,我是一国之君,我的性命关系到国家的人民。这样吧!我有很多宝物,你要什么宝物,我就给你什么,要多少给多少,行不行?」   婆罗门摇头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只要大王的头。大王!刚才您已答应过要满足我的愿望,您应该讲信用,遵守诺言,否则您就是个失信的国王。」   国王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的请求,更不想当个失信的国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殿外,把头发缠在树上,说:「好!我将头布施给你。」   婆罗门立刻抽出腰刀,快步走向大树。正当婆罗门举刀朝国王的头砍去时,有一根很粗的树枝,猛力向婆罗门的脸颊抽打一下,抽得他踉踉跄跄、连连倒退。原来这一切都被树神看在眼里,心中恨透了这个无耻的婆罗门,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树神不停用树枝抽打婆罗门,他被打得晕头转向,连刀也掉落在地上,无论他怎么尝试,就是无法接近大树一步。婆罗门心知不妙,连刀也顾不得拿,就仓皇地逃走了。   国王得到树神的保护,安然无恙地回到宫中。全国百姓听到这件事,都感到庆幸不已。   ※本文依《六度集经》卷一《干夷王本生》改编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2.猎人与弥猴   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的力量,更有着出众的智慧,同时心中时时怀着普济众生的悲愿。   有一天,猕猴爬上树梢采集果子,远远看见有个猎人被困在深谷中,不停发出哀号求救。猕猴听到这声音,悲伤地流下眼泪,说:「我曾经誓愿成佛,就是为了要济度众生,今天我如果不搭救这个人,他必定只有饿死的份。」   因此,猕猴攀着崖壁到谷底,将猎人背负在身上,沿着草藤丛生的崖壁攀爬上山,踉跄移到平缓的坡地,然后慈悲诚恳地规劝他:「你为了捕杀生灵,不小心跌入山谷,现在好不容易获救,希望你能藉此得到教训,改过自新,千万不要再捕杀动物、屠害生灵了。」   饥寒交迫的猎人躺在草地上喘气,完全没把猕猴的劝言听进去,心里头不停盘算着:「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简直饿得快受不了。现在我虽然被救起来,不吃东西也只有饿死的份。不如我将猕猴杀来吃,就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想到这里,猎人立刻拿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往猕猴的头顶砸过去!   猕猴吓了一大跳,来不及躲避,顿时头顶破了一个大洞,血流遍地,快要昏死过去。受到攻击的猕猴心中毫无悔恨,反而更加怜悯猎人不知悔改的举动,并为他感到悲伤难过。猕猴慈悲地说:   「我今日无缘度化此人,但愿他来世能时时蒙受佛菩萨的慈光加被,信受佛法而得度。」说完便倒在树旁,一动也不动了。   这篇故事当中的猕猴,就是佛陀在修菩萨道时的前生,而山谷中的猎人就是提婆达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3.净儿的慈悲心   有一户人家以屠杀羊只为业,家中蓄养的羊将近上百头,事业之大可以算是全镇数一数二的。夫妻俩到年老才得一子,将他取名为「净儿」。他们对净儿宠爱有加,希望孩子快快长大,能够把家业托付给他。   长大的净儿不但一表人才,心地更是慈悲柔软。夫妻俩看到孩子长大成人,心中十分欢喜,商议之后,决定带净儿去参观家中的屠宰事业,顺便将这些技术、家业都托付给他。   「净儿,我老了,没力气了。我一直希望能有个帮手。现在你要仔细看着,学着如何持刀、如何分解羊只。这可是一门学问呢!」老父信心十足地说。   然而,当净儿看到羊只临死前的挣扎与哀鸣,心中有如刀割,忧愁地恳求着老父:   「亲爱的父亲,这些羊跟我们一样有感受、有生命,它也会觉得痛苦,我们停止这个屠宰的事业,换成其它工作好吗?」   「开什么玩笑?我们有上百只的羊,还是镇上屠宰业中最成功的,怎么可能说转行就转行!」老父生气地说。   净儿心里很难过,直接跟父亲说:「父亲,我实在下不了手啊!」   老夫妇这下可担心了!丈夫说:「怎么办呢?难道这么大的家业没有继承人吗?不行!一定要让净儿有勇气持刀宰羊!」 这天,他们将净儿和一头羊、一把利刃同时锁在屋内,并恐吓净儿说:   「如果不把羊杀了,就不让你出来,也不让你吃东西!」   就这样过了三天三夜,老夫妻心想:「净儿一定把羊杀了吧!」但是,当他们把门打开时,万万没想到──羊仍然活着,净儿却已经死了。   他们发现地上留了一封遗书,里面写着:「亲爱的父母,我如果将羊杀了,便终身要操刀从事杀生的行业,我怎么能够因为爱惜自己的性命,而杀害难以数计的无辜生命?所以,我决定持刀自杀。亲爱的父母,请你们不要难过,净儿为了救护这些羊群而死,心中很安乐,没有一丝怨恨或后悔。也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照顾自己,并且停止屠宰的工作。」   老夫妻悲痛万分,再也无心做杀羊的工作,后来就把屠宰业结束了。   净儿因为这样舍身护羊的善行,死后成就得生天上的善果。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4.舍己救人   从前,在阎浮提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好心人名叫勒那阇耶。   一天,他经过一座树林,看见一个人准备上吊自杀,勒那阇耶抢步上前,一把抱住那人,把他救下来,问说:   「你这是干什么?为什么要上吊自杀呢?」   「你为什么不让我死?这种日子我没办法过下去了!」那人反过来责问。   「你一定受了委屈,一时想不开。我可以帮你什么吗?」勒那阇耶说。   「唉!为了养孩子,我到处借钱,欠了一大笔债,这些债主每天上门逼债,又吵又闹,还拚命打我,可是我实在没有钱还,我想只有死了,才能摆脱这种受罪的日子。」那人一边说着,一边又去拉绳子。   勒那阇耶说:「别这样!快把绳子解下来!不瞒你说,我还有一些钱,可以帮你清还债务,你跟我走吧!」   那人高兴地跟着勒那阇耶回到城中。到了那人家门口,勒那阇耶当众宣布:   「这人所欠的债务全部由我代为偿还。」   一时间,大家都跑来跟勒那阇耶要钱,即使根本没借钱给那人的,也都跑来要。勒那阇耶变卖所有的家当,用光所有的积蓄,还不够抵债,于是他决定出海赚钱。   等办好船具,勒那阇耶来到船上,当众宣告:   「我就要出海去了,有谁愿意跟我一同出海的,可以免费搭船!」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到船上和勒那阇耶一同出海。但是他们的运气实在糟糕透了,船驶到半途,遇到一埸大风暴,船上的人纷纷落入海中。这时,有五个人游到勒那阇耶身边,挣扎着说:   「我们都是随你出海的,本来想赚些钱好好过日子,没想到钱没赚成,命反而要赔上。你是个好心的人,设法救救我们吧!」   「别急!我为你们想办法。我听说大海不会留住尸首,你们紧紧地抱住我!」勒那阇耶说完,就抽出佩刀,自刎而死。   海神知道了,深受感动,吹起一阵风,把勒那阇耶的尸体吹送到岸边。那五个人因为紧紧抱住勒那阇耶的身体,顺利回到岸上,保住了性命。至于善良的勒那阇耶,死后被海神收留在龙宫,做了龙宫侍卫。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5.狮象大战毒龙   从前有一对兄弟,两人都是菩萨行者,经常一起修行。他们只要听说有不知道佛、法、僧三宝的国家,就发心去开导,并教化他们行六波罗蜜。   当时有一位国王很喜欢修行,却误入旁门左道,连全国百姓也承习了这个风气,全部信仰外道,导致招来一条毒龙,经常杀害人民。 两位菩萨看到这个国家的情况,纷纷摇头。   哥哥说:「这个国家信仰外道,使得毒龙常来侵扰,害百姓不得安宁。我们应该要想办法解救这里的人民。」   弟弟说:「佛法戒律中,杀生为极大的罪恶,而慈悲是以救生为首。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拯救众生呢?」   哥哥想了想,说:「众生不能过安定的生活,是我们的罪过。为了圆成佛道,我们一定要除去这条毒龙,让它不再继续造罪。这样吧!弟弟你变作一只大象,我变成一只狮子。我们两人不惜牺牲生命,一定要拯救全国人民。」   狮子和大象一起来到毒龙的住所,展开激烈的打斗。难缠的毒龙强壮凶猛,狮子和大象用尽全力,两面夹攻,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打垮毒龙,但兄弟两人却因筋疲力竭而死。   「这一定是活菩萨!才会如此慈悲,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救全国人民。」百姓看到毒龙已经被消灭,抱着狮子及象的尸体大哭。   菩萨的弟子们,看到师父舍身济众的慈悲,哀恸地称扬师父的德行,也宣扬师父的化导,国王和臣子百姓才知道原来有佛法的存在。   全国百姓不断赞扬菩萨的大慈悲行,并举行隆重的殡葬典礼,国王随即下诏:以佛法为国教,鼓励全国居民行六波罗蜜。   自此以后,上千人出家修行成为比丘,而国内的在家居士也都修清净梵行,国家渐趋太平。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6.孝顺的鹦鹉   久远劫前,雪山有一只鹦鹉,它的父母眼睛失明,不能外出觅食,所以它每天都会采集好的果实回来供养双亲。   有一天,鹦鹉出外采集果实,正巧经过一片美丽的稻田,田里有一位农夫在播种。鹦鹉听到农夫说:「我发愿将来这些稻谷成熟后,要与所有众生一同分享。」   鹦鹉听了农夫的誓愿,心里很高兴,想着:「太好了!这农夫真是慈悲!我父母可以吃到好吃的稻谷了。」以后鹦鹉便经常到田里采集谷子。   过了几天,农夫到田里巡视作物,发现很多稻穗被啄断了,心想:   「好好的稻子怎么被啄成这样?看来不设网子不行了。」于是便在田里设下网子。   当鹦鹉再来采食的时候,正好被网子缠住,动弹不得。它看见农夫从田埂走来,焦急地对农夫说:「好心的农夫啊!你先前发愿要将稻谷布施给大众,怎么现在反悔了呢?」   农夫看到困在网子上的鹦鹉,赶忙走过来。      鹦鹉接着对农夫说:「好心的农夫啊!田地就像母亲一样蕴育着万物;稻种就如父亲一样养育他的孩子;实话就像小孩子那么天真无邪,不欺骗别人;农夫就像国王一样爱护子民。作为子民的我,心存感恩地拥护着你啊!」   农夫听了这番话,心生欢喜的问鹦鹉:「你采这些稻谷要给谁用?」   鹦鹉回答:「是要奉养我的父母用的,它们眼睛失明,不能外出觅食。」   农夫听了后,告诉鹦鹉:   「你真是一只孝顺的鹦鹉!以后你可以自由自在的到我田里采谷,我愿意布施给你。」说完便把鹦鹉从网子上解救下来,并立刻把网子撤除。   从此,这只孝顺的鹦鹉再也不用为父母的饮食烦恼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7.罗摩国王   有一个国王,名叫十奢王,统治着阎浮提国。他有四个夫人,各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大夫人生的儿子叫罗摩,二夫人生的儿子叫罗漫,三夫人生的儿子叫婆罗陀,四夫人生的儿子叫灭怨恶。   国王年纪大了,又经常生病,于是按照祖宗惯例,把长子罗摩列为太子,准备将王位传给他;但国王非常宠爱三夫人,有一次,国王对三夫人说:   「你想要什么,只要你说出来,我都可以满足你的愿望。」   三夫人听了,撒娇地说:「真的?我要什么你都会答应我吗?」   国王说:「当然!君无戏言。」   「好!那我要你废黜罗摩,改立我的儿子婆罗陀为太子,让他接掌王位。」   国王听了,好象吃了什么东西哽在喉咙一样,咽又咽不下,吐又吐不出,实在是左右为难。罗摩英勇威武、本领高强,孝顺又贤能,是非常好的太子人选,没道理把他废了;但十奢王从小就讲信用,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办到,这该怎么办呢?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国王终于决定废掉罗摩,改由婆罗陀接掌王位。   二王子罗漫知道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气愤地对罗摩说:「这件事真是太不公平了!你受到这样的耻辱,为什么不反击夺回王位呢?」 罗摩和颜悦色地对弟弟说:「儿子不能违背父亲的意思,对付自己的父母和兄弟更是不孝。」 罗漫听了,觉得有理,就不再吭声。   不久,三夫人怕罗摩和罗漫计划抢回王位,又要国王发布诏令,把他们送到深山里居住,并规定他们住满十二年才可以回来。兄弟俩接诏后,毫无怨言,立刻收拾行李,拜别父母,到深山里居住。   这时,住在国外的三王子婆罗陀回来了,他奉诏回国,登上王位,才知道国王已经驾崩,而两个哥哥已经被放逐到深山。婆罗陀和两个哥哥的感情很好,当他知道是自己的母亲赶走两位哥哥,他生气地对三夫人说:「母亲,您的做法太不正当了!败坏我家门庭。」相反的,见到大夫人,婆罗陀立即跪下三拜。   后来,婆罗陀立刻亲自前往深山接两位哥哥回宫。没想到罗摩说:   「我听从父王的命令来到这里,要我们在这里住十二年。父王生前没召我们回去,现在怎么可以随便回去呢?如果我回宫,就成了违背父命的不孝子。」   虽然弟弟再三恳请,可是哥哥早已拿定主意,坚决不从,婆罗陀只好跟两位哥哥各要了一双皮靴,忧伤地回到京城。他将哥哥的皮靴放在御座之上,早晚对着跪拜一次,将皮靴当作哥哥那样经常问候,还常常派人到山里请求哥哥早日回宫。罗摩和罗漫听说弟弟把自己的靴子当人一样敬重,每天跪拜,不禁泪流满面,十分激动,终于决定回宫。   他们一回来,婆罗陀就要把王位让给罗摩。罗摩执意不肯,说:   「父王已经传位给你,我不能再接受了。」   婆罗陀说:「哥哥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理所当然。」   他们俩就这样互相推让一段日子。最后,哥哥拗不过弟弟,才当了国王。   国王兄弟敦厚和睦的优良品德感动了全国的黎民百姓。顿时,讲究忠孝、团结、谦让成了全国上下的一种风尚。   罗摩国王对婆罗陀的母亲也十分尊重,小心侍奉。尽管她以前做错事,但罗摩国王没有丝毫怨恨的心。罗摩国王的尽忠尽孝,换来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阎浮提国的全体人民因而比过去富裕、强盛数十倍。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8.大龙鱼的义行   从前有一个小孩,他妈妈生了严重的病,但是家里很穷,没有钱买药医治,让小孩非常烦恼。好不容易有一位医生愿意免费医治他的母亲,医生对他说:   「我知道你很孝顺,所以愿意免费帮你母亲治病。但是你母亲的病,一定要用大龙鱼的肚子肉,配合药方炖煮,才能治好。」   「可以买到那种大龙鱼的鱼肚肉吗?我愿意努力赚钱去买。」小孩诚恳地说。   医生对他摇摇头:「可惜,这种大龙鱼只生长在长江三峡的急流里,而且要等涨潮,水势最高的时候才会出现,一般渔民是不会冒险去捕抓的。我活了一大把年纪,还没听说有人抓到呢!」   听医生这么说,小孩马上准备绳子和鱼钩,到长江三峡去钓这种七公尺大的龙鱼。   当天晚上,小孩没有回来,母亲开始哭了:   「他一定是出了意外!三峡的水流那么急,他还这么小,竟然为了救我而到那种地方抓鱼……可怜的儿子!」母亲心里很难过,哭了一整夜。   隔天早上,有一艘渔船看到一只很大的龙鱼,竟然摇摇晃晃自己游到渔船边。渔夫看了又惊又喜,立刻撒下鱼网把它拉上来,奇怪的是大龙鱼竟然没有一丝挣扎。   渔夫将这只大龙鱼带到市场,用刀将大龙鱼的肚子割开,突然,从鱼肚里滚出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众人一看,这不就是那个孝顺的孩子吗?   小孩拜托渔夫给他一块鱼肚肉,渔夫被他的孝心感动,立刻割下一块给他。等小孩走了,众人要渔夫把龙鱼分了,大家想试试从来没吃过的鱼。   刚好有一个得道的老比丘经过那个地方,看到这种情形,对大家说:   「各位!这一只龙鱼大家吃不得,它为了帮这孝顺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将他吞到肚子里,再自己自杀让你们捉起来。虽然它已经死了,大家还是不应该吃这样有灵性的动物。」   大家听了,都不敢吃这只龙鱼。后来渔夫将这只龙鱼送给老比丘,老比丘于是把它挂在佛寺。所以,如果去佛寺看到一只肚子割开的龙鱼,挂在大殿旁边,就是在纪念这孩子的大孝心,以及这只龙鱼的大义行。   后来有人把它做成「木」鱼,肚子割一个洞。我们听到木鱼的声音,是从鱼肚发出来的,那就是「大悲声音」。木鱼代表大悲、没有瞋恚,以孝顺父母之心去孝顺一切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2 编辑

59.孝子欢喜   很久以前,菩萨降生在一户穷人家里。这户穷人实在养不起他,就用一块破布把他裹好,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把他放在十字路口旁。   这天刚好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有个叫四姓的商人听到一位修行者说:「今天生的孩子,是男的将来一定富贵!是女的以后一定贤良!」四姓听了非常高兴,想养个孩子,于是派人到处寻找当天出生的弃婴,刚好找到十字路口旁的菩萨,把他取名为欢喜。   抚养了几个月,他的妻子怀孕了。四姓想:「现在上天已经赐给我一个小孩,我为甚么还要这个抱来的小孩呢?」于是,他用布把欢喜包起来,趁夜晚将他放到一个土坑里。不久,一个牧羊人发现土坑里的婴儿,就把他抱回家中,用羊乳喂养他。   几天后四姓又想到:「我妻子不知道生男生女?万一生了个女孩,我不就没有儿子可以传宗接代了?」于是他又设法找到孩子,将欢喜从牧羊人那儿抱回来。   过了几个月,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四姓又产生恶念,半夜把欢喜扔到路上,被一位老婆婆捡走。后来,四姓听说欢喜还活着,又忏悔地说:「我真是不仁不义啊!怎么会做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来。」于是又差人把孩子接回家中,决心好好抚养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视同仁。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欢喜智慧超人,才华洋溢。四姓想:「糟了!这个孩子比我儿子聪明,今后我的儿子不就处处输给他?我不能让他留在这里。」恶念一生,四姓便用布蒙住欢喜的眼睛,把他拋到深山的竹林中,没留下一点食物,想把他活活饿死。   在竹林里,欢喜悲叹自己的不幸,产生一个慈悲的念头:「今后我如果能够成佛,一定要把众生从苦海中拯救出来。」正巧,有一户人家到这里挖竹笋,看到溪水边有一个小孩子,又惊又喜,便把欢喜带回去抚养。   四姓听到传闻,又像以前一样责备自己,花了许多金银财宝把孩子迎回家中,并让他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起读书识字。   欢喜天赋很高,仁慈孝顺,经常引导教化别人,因此,人们都将他看作是圣人。这时,四姓的妒嫉心再次浮起,阴谋除掉这个深获众望的养子。他写了一封信给一位曾受过自己恩惠的铁匠,要他看完信后,把欢喜拋进火中烧死,写好后对欢喜说:「你到城里的铁匠铺替我结一下帐,把该收的钱收来,并把这封信交给他。」   欢喜走到城门口时,看见弟弟正和几个朋友在玩弹胡桃。弟弟看见哥哥,忙说:「哥哥你来得正好,赶快帮我把输了的胡桃赢回来。」 「这可不行!父亲交待的事情我还没办好。」   弟弟说:「让我替你去办。你快帮我把输了的胡桃赢回来!」便一把夺过哥哥手中的信,跑到铁匠家中。铁匠看完来信,便把弟弟拋进火中。   四姓坐在大厅里,心忽然怦怦直跳,不知怎么的想到他亲生儿子,就派人到处去找。仆人只找到哥哥,就把他带回家中,欢喜把来龙去脉对四姓说了一遍,这下可急出四姓一身冷汗!四姓立刻快马加鞭赶到铁匠家。可是,一切都已太迟了!亲生儿子早已被烧成灰烬。他呼天喊地,悲痛万分,从此更恨欢喜。   一天,四姓找来欢喜,对他说:「你到邻国帮我结算一下帐目,这里有一封信,你交给那里的大官,他是我朋友,可以帮助你。」其实,四姓在信中写的是:「见到我的养子之后,立即用大石头绑在他的腰上,把他丢入深井之中。」   欢喜在半路遇到一个经常和四姓来往的梵志,梵志邀请他到家中吃顿饭。这个梵志有个聪明的女儿,发现从欢喜身上掉下一封信,偷偷看了信的内容。她大吃一惊,自言自语地说:「居然有人用这样狠毒的手段,来残害自己的养子?」   她灵机一动,模仿笔迹重写了一封信,说:「我年迈多病,体力一天不如一天。距您国家不远的地方有个梵志,是我的好朋友。她的女儿非常贤慧聪明,可以和我儿子匹配。请你用各种绢帛和珍宝作为聘礼,为他们举行婚礼,好了却我的一桩心事。」姑娘写完信后,悄悄把信放回欢喜的行李中。   第二天清早,欢喜继续赶路,到了邻国,便把信件交到大官手中。那个大官一看,立即按照信中的要求,备好各种珍宝和绢帛,为朋友到梵志家求婚。   梵志夫妇想:「这个年轻人德貌皆备,又与女儿十分匹配,真是一门好亲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收下聘礼,拜告祖宗,通知亲朋好友。四姓一听,勃然大怒,就气病了。   尽管欢喜从妻子口中知道父亲想害死自己,但是一听到父亲生病的消息,心里仍然十分忧愁,赶紧带着新婚的妻子回家拜见父亲。 儿媳知道丈夫孝顺仁慈,所以也决定支持丈夫。她一步一拜走到公公床前,说:「我是你的儿媳,我衷心希望公公病情早日好转,可以与我们共享天伦之乐,永保长命百岁!」   左右邻居见四姓有这么好的一个媳妇,恭喜声不断,都说四姓好福气!四姓听了,妒恨在心,气堵五脏,不久就命归西天了。欢喜哀伤不已,为四姓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全国的人都称他是个「孝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1:10 , Processed in 1.34948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