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34 编辑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佛对阿难说:如来今天真真切切地告诉你,那些有智慧的人,也需要用譬喻才能使他开悟。阿难!譬如说我的拳头,如果没有我的手,就不可能有我的拳头,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以你眼睛的观见,来比喻我的拳头形成的道理,其含义是不是相同的呢?
阿难说:是这样的,世尊。如果没有我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用我的眼睛来比喻如来拳头的形成,事实上是同一个道理。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佛对阿难说:你说是同一个道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比如一个没有手的人,他的拳头毕竟是不会有的,但那些没有眼睛的人,就不是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试着到路上去问问那些盲人,你看见什么了吗?那些盲人必然会答复你说,我现在眼前只是一片黑暗,再也看不见其他的东西。以这个道理来看,眼前的境界显然有黑暗的一面,但能见的体性又有什么亏损呢?
阿难说:那些盲人,眼前只看见一片黑暗,那叫什么见呢?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佛对阿难说:那些盲人没有眼睛,只能够看见黑暗,与有眼人在暗室中所见的黑暗,两种黑暗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
是的世尊!暗室中的人与那些盲人所见的黑暗,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阿难!若是一个盲人,看见全是一片黑暗,忽然恢复了视觉,又看见了眼前种种的事物,这就叫眼见,那些处于黑暗中的人,看见前面全是黑暗,忽然得到了灯光,也看见了眼前种种的事物,那么是不是就应该叫做灯见呢?假若就叫做灯见,灯能够有见,就不应把它叫做灯了,再说既然是灯在看见事物,与你有什么关系呢?因此你应当知道,灯能显现事物,这样能够看见东西的,是眼睛不是灯,眼能够显现事物,那个能见的本性,是你的心而不是眼睛!
八、借客人不住而喻尘摇,现验见性常住无动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阿难虽然听了佛所说的这些话,和在座的大众一样,口里已没有什么话可以发问了,但心里没有彻底明白,还希望如来用慈爱的音声,再进一步明确开示,于是大家都恭敬合掌,专心的等待佛慈悲的教诲。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这时世尊,伸出他的柔软如绵、金光如网的手,张开五轮指,教诲并指示阿难和在座的大众说:我最初成就佛道时,在鹿园中,为阿若多(既阿若骄陈那,又译为骄陈如,为最早听闻佛法的第子之一)等五个比丘以及你们四众弟子说,一切众生,不能成就无上的菩提正觉或者阿罗汉果位,都是因为客尘烦恼所误,谁能说一说,你们当时是因为什么而开悟,才成就今天的圣果的呢?
时骄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chù整理)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这时骄陈那(阿若多之姓氏,)起立对佛说:我身为长老(年高德重之人),在大众中独自得到了“见解第一”的称号,是因为悟到了“客尘”二字而成就果位的。世尊!譬如旅客,投宿到旅店中,或是饮食,或是住宿,食宿完毕后,整顿行装再向前行,并不想安住下来,若真是这里的主人,自然不会离开,我就这样思惟,变动不住的就是客人,长住不去的就是主人,“客”的含义就是不住。又如雨后初晴,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天空,阳光射入门户的空隙中,在透过门隙的光线当中,可以看到空中尘埃飞扬的景象,尘埃在空中飞扬飘摇,虚空始终寂然不动,我就这样思惟,澄净寂然的名为虚空,飞扬飘动的名为尘埃,“尘”的含义就飞扬飘动。
佛言如是。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说:正是如此!
即时如来在大众中,把他的五轮指屈起来,屈起来又伸开,伸开又屈起来。对阿难说:你现在看见什么?
阿难说:我见如来那长有百幅轮纹的手掌,在大众中一开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佛对阿难说:你看见我的手在众中一开一合,到底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能见之性有开有合呢?
阿难说:世尊的宝手在众中一开一合,我看见如来的手自己开合,不是我的能见之性有开有合(佛手在阿难见性之中,不住如客,而阿难见性,无有开合如主)。
佛进一步问:什么东西在动?什么东西是静的?
阿难说:是佛的手在不住地动,而我的见性,尚且连静相也不可得,又哪里会有动相存在呢?
佛说:是的,就是这样。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如来于是从百宝轮掌中,发一道宝光在阿难右边,阿难就扭头向右边看。再放一道宝光在阿难左边,阿难又扭头左边看。
佛问阿难:今天你的头为什么摇动啊?
阿难说:如来放出宝光在我的左右,我左右观看,所以头就跟着左右摇动。
佛又问阿难:你看宝光,左右摇头的时候,是你的头在动,还是你的见性在动呢?
阿难说:是我的头自己动,我的见性尚且不存在有静止的说法,又哪里会有摇动呢?
佛说:正是这样的。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泊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于是如来对大家说:假若众生以摇动的名之为尘,以不停住的名之为客。那么!你们看阿难,头尽管在摇动,然而能见之性并没有摇动,你们再看我的手在一开一合,而你们的能见之性却没有开舒与卷缩,为什么你今天总是以变动的为自身,以动荡不定的现象的为真实境界呢?自始至终,认定生灭不息的妄念,以至迷失了自己的真性,颠倒错乱行事。你所执着的心性不是真实的,只是认外物为自己,所以使你轮回于六道生死之中,自作自受,流转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