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88|回复: 2

佛教的人生观:阿赖耶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乘佛法的法相宗中,把我人这一颗对境攀缘的妄心,分析为八个识,这八识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中的前六识,系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发生。六识中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五识,只能了知自己界限以内的东西,不能代表别种识发生作用。而第六意识,则是由前五识所引,助它们发生作用的。譬如眼之见色,只能了知是色,至于这色是黑是白,则有赖意识的分别计度。耳之听音,只能了知是音,音之含意也赖于意识的分别计度。所以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此外,意识尚能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沆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即研究到此前六识为止。但在大乘佛法上的分析,尚有七、八二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第七末那识,译为意,但因恐与意识相混,故保留末那的译音。末那识的作用,是执定阿赖耶识中的见分为我,而恒审思量之,所以它的特点,是‘执我’和‘思量’,因为执我,所以与我痴(因无明故,不自知我相的真理曰痴),我见(执五蕴假合的我为真我),我慢(因我见而有倨傲自高的心理),我爱(于所执我而生之贪爱)这四烦恼常相应不离。末那识属於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著自我这一个念头,所以就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识所执著的我是什么呢?就是八识中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又名藏识,它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也是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的根本。此识中含有生灭,及不生不灭二义;不生不灭者,是觉,是真如,是本性;生灭者是不觉,是妄心。
  梵语阿赖耶,意为无没,我国译为藏识。称无没者,是因它历劫生死流转,永远不灭坏;译为藏识者,因它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它是一切业力——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一切众生,每有起心动念,或发为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结果受报之前,都寄藏在此识中薰习,所以有能藏义。前七识的心心所法,算是能薰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的所薰所缘,故有所藏义。第七识恒执定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在八识生起的顺序上说,此识最先生起。为诸识之首;但若由末归本而言,则排居第八。此识为识之总体,亦为一切善恶业力之所寄托,故众生死亡后,前七识俱灭,惟有此识受善恶业力之所牵引,在六道中再去投生受报。众生死亡前七识虽灭,但它们的功能仍存在于第八识中,所以受生之后,依然又起惑造业,使业种继续积存,因此阿赖耶识也就在六道中生死流转,永无出头的一天
了。
发表于 2010-1-3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1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19:13 , Processed in 0.21032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