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679|回复: 1

[大德开示] 转帖:南怀瑾老师:工夫来找你才算数,等工夫自然上身你才明白其中的妙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0 2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养到了,工夫自然上身。做修养工夫的人,平常打起坐来,都是在用心寻找工夫,等待着工夫的变化。一旦程度真的到了,工夫自然来找你,这是很妙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底什么叫工夫自然来找你?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我在此只能点到为止。



《孟子与公孙丑》

-----------



修道家的、修佛家的,做工夫有一句话,叫做“工夫还没有上身”,儒家叫做气质的变化还太慢。这个气质是科学哦,这个气质就是生命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筋骨的变化。所以修养到了的,孟子讲“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充塞于天地之间”,那是真的哦!那不是普通练气功哦!



工夫一步一步到了,气质变化了,叫“有诸己”,这个“己”是自己,到身上来,工夫上身了。譬如我们讲,打坐不算什么,打坐是生活的一个姿势,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不要看和尚道士闭眉闭眼打坐,那是吃饱了饭没有事。我说人生最好是打坐,这个事情呢,两个腿是自己的,眼睛休息了,坐在那不花本钱,人家来还拜你,说你有道,你看这个生意多好嘛!一毛钱不花,冒充大师。可是真的工夫就难了,要上身才行,身心才有变化,所以说“有诸己之谓信”。



《南怀瑾讲演录》

-----------



“中宫之基”是什么呢?简单拿儒家的话说,就是诚意正心,这个时候心绝对的正!在座的许多朋友修道学佛都有几十年经验,你在某一种时候瞎猫撞到死老鼠,不是你的工夫到了,可以说是工夫碰上了你。偶然那一下,心念很清净,身体也很端正,非常宁静舒服,那个时候正是中宫土归位,是真意,没有杂想没有妄念。可惜是工夫找上了你,不是你做到的工夫。如果你做到了“十二时辰意所到皆可为”,都在这个境界中,那你这个修道做工夫就快了。

*****



“开舒布宝”,“开舒”就是开展、舒畅,就是密宗、道家所谓气脉通了。“布宝”,不止气脉通了,我们生命的内部更显现自己生命之宝。这个生命之宝也是本有的,就是长生不死的丹药。不过平常不知道,当生命结束时,就默默无闻地跟着结束了。“开舒布宝”的道理,最好的说明是孟子,他对这个养生养气之道说得清清楚楚,就是《尽心篇》里“可欲之谓善……”这一段。他工夫做得很细密,而且程序讲得最清楚。第一句话“可欲之谓善”,一般人都喜欢修道,这是好事,有时候做做工夫,做了几个月工夫不干了;想想不对,又回来搞了;过几天事情忙又耽误了,这些都是可欲阶段,是走上一个善的阶段。



真要到“开舒布宝”,是要到“有诸己”工夫上身了。过去听到老前辈讲,道要上身,这个是有效验有征候的。工夫有没有到,自己才知道,这个是正信,不是迷信。这是个科学,不是乱讲,道不是空洞的。“有诸己”,自己的确有个东西来才有些消息。到唐朝神仙吕纯阳,跟孟子相距有一千多年了,他讲的“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就是“开舒布宝”这个境界,也就是孟子讲的“有诸己之谓信”。后面一步一步工夫越来越高了,六个秩序清清楚楚。孟老夫子这几句话,无法做别的解释,而是实际的工夫境界。

*****



孟子《尽心篇》讲得很清楚,“可欲之谓善”,喜欢修道只能讲善行开始,不一定要有基础工夫;到了第二步“有诸己之谓信”,是工夫要到身心上来,自己知道。我不晓得你们诸位见过多少真正修道家的人,像我们当年所看到道家的老前辈们,有时候正在跟我们谈话,忽然不讲了,把眼睛一闭,什么都不理。我们也懂得就走开了。过了半天再去看他,拿佛家的话说,他慢慢地出定了。不是他去找工夫,是工夫找上门了!

像这一种情形,到那个时候身心自然地非进入那个境界不可,就如孟子所讲“有诸己之谓信”。“信”有两个解释,一个自己确信不疑了,另一个解释就是“消息”,工夫来找你,不要你去找工夫。我们大家修道找工夫,找那个境界找不到;等它自然来找你时,自然清净了,自然要进入那个定境。

“精满不思婬,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到了这三种境界我们也不要把他看得很高,在我看来基本上等于孟子所讲的“有诸己”,在道家来讲道已经上身体了。我们普通修道不管你气脉通了也好,别的什么也好,道还没有上身呢!只能说“可欲之谓善”,只是喜欢做这件事而已。



《我说参同契》

-----------



我观察你们都没有深入。什么叫没有深入啊?学理跟工夫没有上身,没有到身心上面来。这是中国道家过去的一句老话。我看到过去老一辈做学问修道的,一边谈话,一边说,哎呀!我不跟你们讲话了,大家同学问为什么?他说工夫上身了。他自己眼睛一闭就打坐了,这是真工夫,这是实验。所以你们学了多少年,学佛修道做工夫没有上身,做事业倒是蛮上身的。有些朋友官也做得好,生意也做得好,非常用心。只要讲到修养就不相干了,那是搞着玩玩的,这就是世法与出世间法的差别了。



所以我说老同学们跟我很久的,理论都会讲,工夫没有上身,都是空洞理论,对自己并没有用。一定要学理工夫上身才算。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发表于 2019-5-2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南师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4-4 06:40 , Processed in 0.27368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