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了义经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是表述时侧重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我们刚才从《妙法莲华经》转到《金刚经》,从《金刚经》又跳到《华严经》,不论是般若部的经,还是华严经,还是《妙法莲华经》,甚至《大般涅磐经》,都是讲的这个道理,即不住于相而行一切善法,这就是成佛之大道。所有了义经都得归到这句话上,没有第二句话,当然表达的词可以换一下,不住相也可以叫心无所住,或住于自性,住于本性,住于空性,或通俗地称为平常心和直心。行一切善法,以布施为代表,也叫行布施等一切善法。刚才讲到了,他们问妙音菩萨行的哪些功德,妙音菩萨做了什么功德呢?一开始就是以殊胜的宝物供养佛陀,以这些财物布施,财供养,来供养佛,能供养出来就不简单,做到了,心力就增强了。妙音菩萨是以这种难舍能舍的财布施做为基础,而修成了今天这样的万德庄严,庄严超过了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因为他修了如此这般巨大的财布施,所以有了现在的庄严之身。当然还不仅仅于此,他能修成菩萨肯定还有度众生其他的善行,他现在还在干什么呢?还在处处分身说《妙法莲华经》。
“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自在天身,或现大自在天身,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比沙门天王身,或现转轮圣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或现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诸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众难处,皆能救济,乃至于王后宫,变为女身,而说是经。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前面说了妙音菩萨做财布施,现在他又在干什么呢?跟观世音菩萨一样,现种种的身为众生们说法。实际上菩萨度人的过程是很复杂的,不是说你呆在家里坐着,突然他就来了,跟你说了一段法,然后就从窗口飘走了,不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现种种身,更多的是要经历那里众生生命生活的一个整套过程,那就得先找父母投胎,投胎以后跟大家一样地长大,长大了以后修行,再看哪儿有缘就在哪里度众生。只是他可以分身无数,在无数的世界同时出现。更真实的度众生,是在众生的环境中以四摄六度法陪伴着他们。人的转变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所以真正地度人,每一个分身在那个世界里面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给众生们的转变留下充裕的时间。但是每一个分身示现之后所面对的因缘是不一样的,在天界可以是梵王身,也可以是玉皇大帝,转轮圣王或者身份不高的小王。在人间可以是为人尊敬的长者、老者,也可以示现在家的居士,或者官场里面的宰官,示现做官的,也可以示现婆罗门,婆罗门是古印度的一个宗教。可以示现其他宗教里面的信众,或者示现在佛教出家人里面的比丘比丘尼,或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在各种身份里面不一定只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可以是女居士,也可以是女当官的,或者童男童女,或者鬼神天龙夜叉,各种人非人等,即一般说的鬼神。并不一定表现为仙女一样的才叫菩萨,可以现为各种各样的身,乃至于王后宫中以女人的身份而说此《妙法莲华经》。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实际上释迦牟尼佛知道妙音菩萨和娑婆世界非一般因缘,妙音菩萨此时此刻就还有很多的分身在娑婆世界,以《妙法莲华经》度着娑婆世界的众生。而净华宿王智佛国土中的妙音菩萨仅是他的分身之一,以他这个分身从遥远的地方过来,经过了很郑重很隆重的一个过程,也显得是对《妙华莲华经》极度的重视和支持,使所有在场得遇的人都生起稀有的震撼和感慨。妙音菩萨在那个净土如此庄严,经过所有的国土时,发生六种震动,场面非常宏大,让所有的人把目光都凝聚在了他的身上,一起来观看他是怎样真诚地拥护赞叹这个弘扬《妙法莲华经》的大法会。“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妙音菩萨在娑婆世界也是以种种变化的智慧,明照娑婆世界。这里释迦牟尼佛就点透了,妙音菩萨跟我们的娑婆世界很有缘,跟娑婆世界的缘份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是无以计数的时间,年代久远了。他分身无数,以他的慧光照耀着娑婆世界,已经度脱了很多娑婆世界的众生,“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妙音菩萨神通广大,除了娑婆世界外,在其他的世界也分身无数,以《法华经》开显行菩萨道,究竟成佛的奥妙,所以叫“亦复如是”。
“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现声闻形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现辟支佛形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形得度者,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应以佛形得度者,即现佛形而为说法,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而为现形,乃至应以灭度而得度者,示现灭度”,在无量他方世界,他同样在度众生,这些众生的因缘是什么样,他也现什么样。以罗汉的身份出现方能见效的,他就现罗汉的样子;如果这个人只认可、喜欢佛陀三十二相的样子,那就现佛的样子为他说法;甚至有众生需以佛的示现灭度方有感悟,那么妙音菩萨就示现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修炼成功,灭度彻底不再来凡世间的效果。为了让众生起信,需要的话,妙音菩萨就会模拟整个释迦牟尼佛成佛弘法的过程,到最后也会走不动了,起不来了,该说《大般涅槃经》了,最后以三昧真火而自火化,示现涅槃,然后大家去分佛的舍利子来供养。可见,菩萨在八地以上就和佛在凡世间的示现难分彼此了,你说他到底是菩萨还是佛?实际上很多佛也是以菩萨的样子来示现,包括我们熟悉的观音菩萨,他也是在久远以前就成佛了,又示现成菩萨的身份,出现在佛的左右,更容易和众生去亲近;还有文殊师利法王子,诸佛之师,也是以菩萨的身份辅佐佛的弘法。我们看西方三圣像中,观音菩萨比阿弥陀佛低了半头,我们会想,菩萨就是功德不够,比佛低。我们是人,人就是人的念头,人不会是佛的念头,所以佛菩萨的示现是随着人的经验在走的,随着凡夫的观念在走的,随着妄念在走的。所以他现这些样子,有生与灭,有增与减,有垢和净。在什么样的地方就必须得有什么样的示现,让众生好理解,否则的话,众生自己不理解就会认为你格格不入,菩萨就没有办法和众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更不会让人觉得菩萨是对的,按照菩萨的教法去学去修。所以妙音菩萨以各种形式而现身,甚至可以以佛身示现成道转*轮再涅槃的过程来度众生。菩萨摩诃萨可以示现佛陀法化世间的过程,佛也可以示现菩萨的身份再返回世间而不被凡人们知道。所以在八地以上的菩萨摩诃萨与佛陀在世间的显现往往是分不出来的,这种区分只是凡人们在概念上的理解上的区分。
释迦牟尼佛告诉华德菩萨,妙音菩萨在从前修行的时候,以种种难舍能舍的财布施供养诸佛,一直到成道以后,也在分身无数讲《妙法莲华经》,同时在娑婆世界和十方他方世界,以各种各样的分身济度一切的众生。“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深种善根,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华德菩萨很感兴趣,妙音菩萨如此毫无障碍的想分什么身就分什么身,甚至示现佛身,示现佛的转*轮和涅槃之相,到底得了什么样的智慧三昧而有此大神通力?“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释迦牟尼佛告诉华德菩萨,这个三昧名字叫现一切色身,包括一般人不敢想的现佛身,现佛的涅槃,这个三昧就叫现一切色身三昧。妙音菩萨的境界就是住于此种三昧中,而能释放出这些稀有的大方便来饶益无量众生的。
“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和妙音菩萨一起来的有八万四千位菩萨,他们听了释迦牟尼佛介绍妙音菩萨的这些功德善行,包括介绍他随各种各样的地方而变现色身说法的功德以后,因释迦牟尼佛及法会的加持,这八万四千人立刻得到了现一切色身三昧的境界,入于了现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听法的娑婆世界的菩萨们,他们也在释迦牟尼佛和法会的加持力下,立刻得证了现一切色身三昧。“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妙音菩萨到释迦牟尼佛这里带了无数的珠宝,先是供养了释迦牟尼佛,再跪拜,然后立于一旁,听佛的开示,那么现在,他观见此行目的已达到,回去的因缘已到,所以就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华,作百千万亿种种技乐”,他回本土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的国土,经过的所有的佛国也是现种种的瑞相,大地震动,搞得大家把目光又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都问这是怎么回事,知道的就告诉不知道的,这是净华宿王智佛那里的妙音菩萨,去参加释迦牟尼佛的《妙法莲华经》法会去了,然后再告诉他们详细的经过。妙音菩萨途经这么多的国土,引发了那么多人的关注,实际上是为了度这些人,不是像我们一样招摇过市,让大家知道地球上还有我这么个人存在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换取大家的注意,留意记住自己,这当然是在图一个虚名,是个妄念。而妙音菩萨所做的一切,也是以众生经验当中熟悉的有形有相的方式在进行,仅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好像和我们也差不多。其实不然,菩萨所做的一切,首先肯定都超过阿罗汉的境界了,不会给自己制造被迫轮回的业,不存在造业一说,因为他们的心是归于清净自性的;再说,在众生生命的广泛性和延续性上,种下了未来法解脱的因缘。比如,让刚才不知道妙音菩萨赴法华会的人再去打听这件事,等于把法会的过程又重温一遍。更何况这个过程被永久地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人世间的人们经过了两千多年后,还能进入当时的场景,重温当时法会的盛景,聆听佛菩萨之间的对话。所以佛菩萨走到哪里,现种种瑞相,大地震动,天雨散花,绝不是为了个人的虚名浮利,而是为了唤起众生们对法的尊重,制造机会让众生去了解法义,然后生起羡慕之心,稀求之心,欢喜之心,使众生因此因缘而种下了无边殊胜的大福德。
妙音菩萨回到了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他走的时候要请假,回来的时候也得去汇报一下,他就给净华宿王智佛汇报了:我去娑婆世界,饶益众生,也见了释迦牟尼佛,见了多宝佛,对他们礼拜供养了,还见了文殊菩萨、药王菩萨、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我这种变现一切色身形象的能力,跟着去的八万四千菩萨也证得了。也怪,这八万四千菩萨整天跟在身边都没有得此智慧三昧,去娑婆世界走了一趟就得了。这说明有时候环境变了一下,到了那种情况下,受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和诸位菩萨功德的加持和触动,策发了他们更深的善根慧力和大愿,从而当场证到了“现一切色身三昧”。“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在说《妙音菩萨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天子就是天人,听法的天人肯定有善根功德,但是没到菩萨的层次,法会的加持使他们得无生法忍,就是证到了一地菩萨的智慧境界,从此成为了圣位菩萨。而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法华三昧是什么?就是不住相而行一切善法的大菩萨境界。
这就是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妙音菩萨从净华宿王智佛这里离开,到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法华会上走了一趟,使得那么多的众生受了益。实际上这样的法会对于佛来说,对于这些菩萨摩诃萨来说有和没有一样,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可是他们这么走一趟,说说话,表表法,关键是让周围没达到这个水平的人获得了好处,让很多菩萨又百尺竿头进了一步,让那么多的天人证得了无生法忍,成为了圣人,包括经过的路中间,很多佛国里面的众生也得到了巨大的受益。通过有这个过程,即是对《法华经》的一个肯定,表面上看是在赞叹妙音菩萨,实际上整个过程是围绕着法华法会在展开的。同时佛与菩萨们互相支持,互相赞叹,也是在赞叹法华盛会。我们也懂得了妙音菩萨之所以能过来,是因为他本身也在历生历劫地弘扬《妙法莲华经》的根本成佛法门,在不断度脱很多人成佛。说他在各种地方现一切色身的神通三昧只是个陪衬,他现一切身靠近众生,到最后是为了弘扬《妙法莲华经》,令众生能够最后成佛。
《妙音菩萨品》也叫《妙音菩萨来往品》,一来一往,就这么一来一往,让我们更重视《妙法莲华经》了。同时,也知道这些佛菩萨所展现的很奇妙的功德瑞相是修来的。我们在赞叹的同时也知道福气是修来的,所以要进一步关心、研究是怎么逐渐地修来的。还以妙音菩萨为例,先从基础的善法做起,行布施,再到真正悟道以后行法布施,法供养,不是像我们把经摆到那,就以为在法供养了。出资印点经书是对法有一种尊重,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供养。真正意义上的法供养是如法修行,不离菩提,广布众施,难舍能舍,难忍能忍,这是行法供养。法是有内涵的,不是简单地念念经就叫法供养,而是严格地按照法去想去做才叫法供养。一些学佛人的品德甚至连社会上没学佛的人都不如。很多社会上没学佛的人起码都有作人的良知,人的品德和责任感,看见谁有问题了、不好了,会伸出手帮一帮、扶一扶。今天有什么事做得对不起社会或别人了,晚上觉都睡不着。可是一些学佛人都不这样了,很可悲的一种现象。可能是因为这些人把念念经误认为,人世间正义的事都让自己给做完了,其它的好事太初级,太小菜了,念经抱住佛腿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为所欲为,佛他老人家也不会见怪。可见,一些人入佛门不是因为本来有多么高尚多么智慧才入进来的,只是为了保佑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才入的佛门,而后更主要的是没有继续深入经藏,更没有实修实证,只是把阿弥陀佛当老爸在心里供着。这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真正的学佛人能根据法去思去想去做,这才值得夸赞,才会超出社会上的善人。如果很多好事看见了就是不做,还推卸责任,连一点人的品德都没有,这就连社会上的善人都不如了。
法里面教了那么多的修法,以布施为基础,都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不能只是说共生极乐,同登彼岸,皆成佛道,每天当成回向文念念,忘了念还得补一下。如果生活当中连人与人互相的关心帮助都做不到,功德从何而起。整天只问该看什么经,该念什么经,而不去规范自己,那就纯属形式化了。看经没有入进去,心发不起来,行为做不出来,功德怎么生起来呢?当然我们说看总比不看要好,但是如果灵知麻木了,不该做的也开始做了,不敢干的又敢干了,行为上反而放得更开了,这样的反差下来,真不知是功大还是过大。最可怕的就是白菜把心都烂了啊,那就没得救了!所以刚皈依的人前二三年还有纯真的热情,过了三年以后就没热情了,只是保留一点形式上的仪规,知道顶礼手该怎么放,上香该怎么插,佛经该怎么念,哪个字该怎么读,这些是知道了,但不要以这些为满足,更不要以这些麻痹了自己,而放弃了真正的修行,连社会上的一般善人都不如了,这不是解脱,而是更加危险了。佛门里的一些道理既然已经知道了,起码在耳根已经经历了一遍,而还去做不该做的,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这就不属于不知者不怪了,这是明知故犯。
这些菩萨能修到这么好,我们就得从皈依开始就发愿成佛嘛!那都是修出来的。菩萨也都在请佛开示该怎么修,做何行善,而能出现如此的功德庄严和自在。菩萨们都知道福是修出来的,所以热切地关心该怎么修,然后他们也去修。这些好的东西他们不会去嫉妒,把没有的东西修出来,自然就有了,所以互相都是赞叹,不是嫉妒。这一部经里面内容挺丰富的,这部经妙音菩萨一来一去的,感觉像演电影一样,带点情节,也比较生动。所以我们从里面很生动地看出了好多道理,福报功德都是修出来的。他们能修成,我们也能修成。起码要有正信和正愿,也愿意达到这种境界而去不断地赞叹,那我们就是未来的佛子了,也就朝着这条路在积聚功德了,有了正确的愿,我们所做的小事也都是在做大事了。
所以《妙法莲华经》侧重介绍了很多菩萨摩诃萨的善行,特别侧重了菩萨不忍舍弃一切众生的慈悲心。这里面结合了他们的种种方便说法,普度众生,还有自己为了度众生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孜孜以求,从而获得了很高深的智慧能力,然后才具备了这种慈航普度的法力。好,《妙音菩萨品》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