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1|回复: 0

转帖:20130822 证严上人开示《法华经》 能仁定慧 悲智双运 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佛要悲智双修,慈悲、智慧是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时时运用心,如何进人群中将众生所欠缺,我们拥有的来普施众生。众生欠缺的莫过于精神和物质,最重要的是精神。

心满足则生活可很简单、纯朴,物质享用有限。心不满足则物质再多丰富,享受也无止境。

佛陀慈悲,普及人人满足心﹣通彻道理,佛陀施教、设教﹣满足众生所需求的法,此也是学佛要施行的道理。

慈悲﹣「能仁」﹣悲愿不舍,坚持慈悲的愿力。

释迦牟尼﹣「能仁」﹣慈悲普及众生,与众生结好缘,三大阿僧祇劫专修的行﹣培养慈悲心,悲愿不舍﹣三大阿僧祇劫累积的心愿,众生苦难,虽顽固刚强、难调难伏,佛仍悲愿不舍。

定慧﹣心要定,还要有智慧。

智﹣分别智,分别「是」「非」,对的,坚持做;不对的,有毅力拔除。

慧﹣平等慧,众生刚强,用柔软耐力调伏。定、慧、智力,调教众生不可缺少。

能仁 悲愿不舍 定慧 智力普施



众生堪忍苦中苦 能自度度他乐中乐 堪为人天大良福田

人世间为人群付出很辛苦,要忍耐,堪忍苦中之苦。

众生辛苦六道轮回,迷茫不醒。诸佛菩萨甘愿入人群苦中之苦,现相跟大家说苦。大家知苦脱苦,了解道理、脱离苦的方法,如此做、如此走,自然能离开苦的境界,到达解脱、无障碍的环境中逍遥自在。

如何修行?舍亲割爱,心无挂碍、无爱欲,去除贪嗔痴。

接受佛所说道理,接受后心无挂碍,无烦恼牵绑,此境界再告诉别人﹣自度度人。

走入乐中之乐,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烦恼、无贪嗔痴慢疑、人我是非争端等。

苦中苦,乐中乐,要看我们的生活态度。

成佛要具足十号,这十号如何名副其实,要好好学习。

人身难得,得遇佛法,在天人间开辟一块大福田。运用智慧、能仁、定慧,借苦难众生设法让富贵人间天人接受、启发爱心,付出为苦难人,接近佛法的初阶﹣引导人人为苦难人付出,为苦难人种大福田。

苦难﹣精神空虚或物质不足,在人群中做大福田,是学佛的重要一环。



演说正法 初善、中善、后善 其义深远 其语巧妙 纯一无杂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初善:佛陀成佛之时,定中夜堵明星,心与天空中那颗星会合起来﹣小乾坤和大乾坤忽然会合。

没觉悟前,只是个体。修行一段时间,身心定静下来﹣静寂清澄的境界,超越了自我小乾坤,化小为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很辽阔。

心与境界会合起来,第一个觉悟:「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都可成佛,都有圆明一性的本能。

佛陀很欢喜,想把此境界与大家分享,十方诸佛菩萨集会﹣「华严海会」境界,天龙护法也涌现﹣境界很殊胜。佛陀将体会到的宇宙真理讲出来,除诸佛菩萨能体会,天龙八部听不懂、无法体会,一度佛陀沮丧,想取入灭

过去诸佛安慰释迦牟尼佛,要运用定慧,悲愿达成﹣众生难调伏,但心要定,要发挥智慧。

佛陀自修自得之道,人天不知,佛陀很泄气。佛心人心,是同样的心,人心有佛心,佛心有人心。



大家发心修行,必定要悲智双运,悲愿、能仁、智慧。悲愿就是不舍众生烦恼重重,虽很辛苦,甘愿在苦中苦,施行乐中乐,让大家接受佛法,将快乐用在日常生活中,必定要得法,得法乐,才有法喜的心境。时时多用心。



静思语分享:志要坚、信要定、心宽爱大,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叫做自在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4 12:50 , Processed in 0.23596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