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69|回复: 0

转帖:读诵《法华经》能得到普贤菩萨的守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9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贤菩萨在《法华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法华三昧忏法以普贤菩萨为忏悔主,其由来即源于本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劝发品〉。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菩萨驾狮子侍在释尊的左侧,普贤菩萨则乘白象侍在右侧。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有特殊的表义。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普贤菩萨乘白象,即比喻菩萨性善柔和而有大势。《摩诃止观》卷二上:“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所以,普贤菩萨往往是乘六牙白象现身加持行者。




经文说到,普贤菩萨自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来此娑婆世界,听佛陀说法,请问释尊灭后,如何奉持《法华经》。佛说成就诸佛护念、植众德本、入正定聚和发救众生之心等四法,当得此经。于是,普贤菩萨发愿当乘六牙白象王现身供养守护受持《法华经》者,攘其外难,教其内法,覆以神力。

其一,攘其外难是说普贤菩萨能护持读诵《法华经》者令避免恶鬼的恼害侵犯,如经云: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稳,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着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

普贤菩萨立大誓愿,守护后五百岁五浊恶世受持《法华经》行者,能防止恶魔、魔民、鸠槃荼等的扰畏。此为下品所获现利益。

其二,教其内法是普贤菩萨能教行人忆持《法华》的经文句偈,并令得各种智慧陀罗尼,如经云:

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

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此明中品所获现利益。所得三昧即普贤三昧[1],若成就此三昧,则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示现于道场。三种陀罗尼之义见上节所述。

教其内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读诵法华者,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安慰其心。二是思惟经义,则蒙菩萨教示其经。三是得三昧及陀罗尼,开发无碍慧解,说法顺逆自在。三昧陀罗尼等种种功德,历代受持者皆有明显感应。《弘赞法华传》卷九转载《大智度论》关于读诵法华感普贤菩萨现身的故事:

昔天竺国阿兰若比丘,大读摩诃衍,其国王常布发,令蹈上而过。有比丘语王言:“此人摩呵罗,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如是?”王言:“我一日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往到其住处。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见一金色光明人骑白象合手供养,我转近便灭。我即问大德:‘以我来故,金色光明人灭。’比丘言:‘此即遍吉菩萨。遍吉菩萨自言:若有读诵《法华经》者,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读法华经故,遍吉自来。’”遍吉,《法华》名普贤也。

又据《法华传记》卷七载,唐法海寺释僧安有写经漏字,普贤来告的感应:

释僧安,不知何处,住法海寺。自手写《法华》、《般若》等诸部大乘。梦普贤乘白象王,现其人前,云:“汝经‘说佛智慧故’等二句脱落。”觉见新经,如梦告矣。

僧安书写《法华》等大乘经典,感普贤菩萨乘象前来,为其纠正脱文。所谓“新经”,当是隋代所译《添品法华经》。

其三,覆以神力是说普贤菩萨能现身示教利喜,令行者得佛菩萨的亲自加持。如经云: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唯愿世尊,听我说此陀罗尼咒。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阿檀地。檀陀婆地。檀陀婆帝。檀陀鸠舍隶。檀陀修陀隶。修陀隶。修陀罗婆底。佛驮波(羊+亶)祢。萨婆陀罗尼阿婆多尼。萨婆婆沙阿婆多尼。修阿婆多尼。僧伽婆履叉尼。僧伽涅伽陀尼。阿僧祇。僧伽婆伽地。帝隶阿惰僧伽兜略。阿罗帝波罗帝。萨婆僧伽地三摩地伽兰地。萨婆达磨修波利刹帝。萨婆萨埵。楼驮憍舍略阿(少+免)伽地。辛阿毗吉利地帝。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此明上品所获现利益。此中,普贤菩萨所护持的行人,除了五种法师外,又加上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等的行持。持经要行,在正忆念,忆不正,则杂思变乱;念不正,则邪习混扰,欲成深行难矣,故此特明正忆念行。真能受持修行之人,即行同普贤,以受普贤劝发故,亦为如来所摄受,摩顶印证。又由普贤之咒,一切时处,化凶为吉,转罪为福,随心满愿,乃至成圣成贤,其利大矣。

上中下三品利益,古之行者感应颇多,据《弘赞法华传》卷七:

高齐时有僧,失其名。在灵岩寺东林诵《法华经》,每精诚恳到,中表洁净。焚香礼佛,以求证验。初有大蛇及雉鹿等,俱来立听,诵讫乃散。中时即山神将食,自来供养。后忽见光明从东山而下,有大菩萨乘六牙白象,大众围绕,直至其前。僧望光礼拜,庆悦深至。疑义阙文,皆为敷释。余众但闻异香,经久方隐。

普贤菩萨护持的条件中,三七日读诵是法华安乐行及法华三昧的修持依据之文。被称为《法华经》结经的《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对三七日行法有较详细的说明,增加了忏悔法门,逐条忏悔六根罪业,以获得六根清净,成为后来智者大师撰写《法华三昧忏仪》的依据。

由于普贤菩萨的愿力是现身加持法华行者,故在慧思大师撰述的《法华经安乐行义》中,将法华三昧分为“无相行”和“有相行”两门,其中的“有相行”是依〈普贤菩萨劝发品〉立,亦即以散心诵念《法华经》,不入禅定三昧,于坐、立、行中,皆一心精进诵念《法华经》之文字,于此行法成就时即心眼顿开,能见乘六牙象之普贤菩萨给予证明。同时见释尊、过去七佛及十方三世佛,不但消除罪障,亦可证得三种陀罗尼门。

普贤菩萨具足无量行愿,担任着一贯以来的行愿角色,担当了《法华经》流通的劝发者、守护者,在《法华经》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1]为普贤菩萨之修法,有显密二法。就显教而言,即依《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及《法华经》所说,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谛观诸法实相中道之理,忏悔六根之罪障。就密教而言,即依《普贤金刚萨埵念诵仪轨》所说,若身口意之三密与佛相应,则现成普贤之身,称为普贤三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4 20:11 , Processed in 0.16787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