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674|回复: 76

[其它] 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一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1
  诸位同学,我在往年每一个新的道场建立,第一部经一定是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为什么要讲这一部经?佛法的建立不能离开硬体的设施,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一定要有土地、要有房舍、要有建筑。有了硬体设施之后,我们修道才有一个场所。可是修道要依据什么?我们必须要知道。修道必须要依据「心地」,《地藏 经》就是我们第一个课程。有了硬体设施之后,软体最重要的是心地法门。所以我们第一部一定要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做为我们修学大乘的基础。如果不懂得心地法门,不知道从心地修起,最后决定是一无所成。换句话说,无论你怎样用功、怎样努力、怎样发愤、怎样精进,你依旧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所修的无非是有漏的福报而已。在中国大乘表法是以四大菩萨,第一位就是地藏 菩萨。从地藏 菩萨再发展出来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地藏 是孝敬。
  今天佛法为什么这么衰?修学的人为什么不能有像过去那一种显著的成就?大家把根忘掉了,不孝、不敬。这种修学就是李老师以前常常讲的玩弄佛法,他不是在修学佛法,也不是在弘扬佛法。是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没事干消遣消遣,拿佛法来消遣。确实如此,李老师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消遣佛法?也在玩弄佛法?修一点有漏福报而已。而这一点福报决定不在人间享,到哪里享?到畜生道享、饿鬼道享,恶道去。为什么不能在人道享?你作人的资格没有,所以修的福不在人道享,我们要清楚。做人都懂得孝亲尊师,《观经》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才能得人身,你所修的福报才能在人天里享。如果这四句做不到,你所修的福报决定在恶道享,恶道也有福报很大的。这些理与事我们都明了,可是我们就是转不过来,换句话说,明了,可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说实在话,对於这些事理了解得不够透彻。真正透彻了,决定他能够忏除业障、回头是岸。所以道场新成立,《地藏 本愿经》是决定不能够缺少的,一定要讲。
  诸位同学到这边来参学,我们今天把这个课程列为主要的课程,时间虽然不多,重点我们一定细说。其次的部分,古德有详细的注解,圣一法师有通俗的讲话,可以帮助大家做参考。将来诸位在国内、国外弘扬佛法,凡是到一个道场应当先讲《地藏 本愿经》,再说《无量寿经》,劝他念佛往生,这个是一定的规矩。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是前清灵椉法师写的,他是康熙年间人,清朝早期的,注得非常之好。我们读他的注解,要细心去体会,要用现代的言语来表达,用现代人的观念来说明,大家就容易接受。他前面有《纶贯》。
  第一个部分:《纶贯》就是在未讲经文之前,先将全经大意做一个概略的介绍。《纶贯》里面包括了五重玄义,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教我们怎样观法,也就是教我们学习这一部经,如何把观念转过来。
  第三部分是介绍全经大意,他的《纶贯》写得很长,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在玄义部分完全依照天台的方式,说明解释经题。辨体,体是理论的依据,佛根据什么讲这一部经。我们明白之后,对这一部经、对佛的说法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心。所以第三部分是明宗是讲修行,换句话说,如何把这些道理、这些理论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
  第四部分是论用,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得到些什么样的功德利益。
  末后一个第五部分是讲教相,那是说世尊教学的方式、教学的仪规。
  法师在这五个科目里面都用「不思议」这三个字。经题是以不思议人、法立名,「地藏 菩萨」不可思议,「本愿」不可思议;地藏 菩萨是人,本愿是法。在辨体里面他说不思议性识为体,「性」是真如本性,诸佛如来之所证;「识」是九界凡夫的用心,九界凡夫在迷,迷了的时候就不叫性,就叫识;性是真心,识是妄心。换句话说,他是讲真实的心地跟九界众生妄心的心地,做为立论的基础,这太好了!佛讲这一部经,依据什么?依据诸佛如来自己的真心,再依据九法界众生的妄心,为我们说这一部经典,这个经典立论的依据,可以说是太真实了。性地不可思议,我们讲地藏 ;性地是真心不可思议,九法界众生那个妄心也不可思议,不思议性识为经之体。又以不思议行愿为宗。本经的宗旨,地藏 菩萨的大行大愿都不可思议。又以不可思议的方便为用,这个在全经里面很明显的能看到,让我们知道如何来学习。最后是以不可思议开显无上菩提为教相。如果以古大德这五种比喻,比喻教相,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来表佛法的五个阶段。地藏 本愿是无上大法,基础是无上大法,成就的当然是无上的佛果。这个是玄义的总纲领。
  今天我们在此地讲这部《地藏 本愿经》有两个用意:一个是应九华山仁德老法师的邀请,我答应他在地藏 菩萨圣诞之前为大众介绍地藏 菩萨本愿的大意。我们预定九月一日启讲,九月二十日圆满;二十日正是农历的七月三十,地藏 菩萨的圣诞日。第二个意思,新加坡净宗学会这个道场建立,我们还没有在这个地方正式讲过一部经,今天为新道场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符合我们多年为新道场讲经的惯例,所以有这双重的意思。先在净宗学会的报恩堂为诸位同修说这一部大经。
  在玄义中当然最重要的先要介绍经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七个字,前面六个字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佛所说一切法都称之为「经」。别题里面又分为人、法,这七种立题我们就省略掉了,圣一法师在讲记里说得很清楚,诸位可以做参考。
  『地藏 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这个题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佛在经上说这个经可以用三个经题,这三个都是佛说的。第一个就是「地藏 本愿」,在这个法会当中世尊为我们宣说的「地藏 菩萨本愿」。也可以说是「地藏 菩萨本行」,行愿相资,有愿一定有行。行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地藏 菩萨的生活、地藏 菩萨的修持、地藏 菩萨之处事待人接物,这些都是他的本行。又称「地藏 菩萨本誓力经」,「力」是显示出他殊胜的能力。现在我们看的这个经题,是翻译的人他在三个题当中选「地藏 本愿」,因为这个本愿里面包含了本行,也包含了本誓力,意思都在其中。
  「地藏 」这个「地」,在事上讲是大地。大地是一切万物所依赖生存的,任何一物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在中国对天跟地看得很重。在八卦里头它的相是坤卦,其德为母,《易经》里面说:「至哉坤元。」至是到了极处。这是形容大地万物孳生,一切万物都从大地而生,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载、能生的意思。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心地确确实实具足这个意思。以佛法讲,住持的意思、生长的意思、荷担的意思。「住」,一切万法依真性而住,一切万法皆从真性而生,《华严经》里面所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九界众生所住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性地里面变现出来。性是能变,万法是所变。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的无量本来具足。
  佛法的教学其目的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为什么以此为目的?明心见性之后,什么问题自自然然都得到解决了。而且这个事情是决定可能的,决定可以办得到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每个人皆有真性,这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来的,未必能办得到,自性本具哪有办不到的道理?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恢复自性。其实自性哪需要恢复,今天我们的性德上面有障碍,只要把这个障碍去掉,性德自然就现前,所谓是拨开云雾,阳光就普照。阳光比喻我们的性德,云雾比喻障碍;障碍是假的,阳光是真的。离了妄,真就现前,所以真性不需要去求;你求,那就是虚妄,毋需要去求,离了妄就是真。
  佛告诉我们,真心里面具足三德。法身是我们真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这个东西。可惜我们无始以来起心动念、妄想执著,把我们自性的光明、德用障碍住了,现前这个作用受了很大很大的亏损。一百分的作用,我们现在所能感受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九十九分的德用不能现前,你说这不是可惜!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迷失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广。佛看到我们才生起怜悯之心,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这要讲求修行了。「因修万行,果圆万德」,修行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方法当中,有方便法、也有不方便法,佛都说了。所以佛为众生演说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佛要说无量法门?众生根性不相同,众生的根性也是无量无边。顺著众生根性去教学,学习就容易成就;如果不顺著众生根性,他的修学就会感到困难。而在一切法门当中,第一方便、第一稳当、第一容易,无过於念佛法门。佛在这个经里面就是教给我们念佛,至心称名,跟《无量寿经》上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一个道理、一桩事情。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法门、疑惑这个法门,佛再给你开其他方便法门,这真的是佛教人第一个法门。
  为什么说这个法门是第一个法门?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根本原理原则,我们就能想通、就能体会到。佛告诉我们,诸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八个字是根本;宇宙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的道理,都说尽了。又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解释「唯识所变」。心能现相,相起变化是心的作用;这个心就是识,识心,就是我们讲的念头。我们懂这个原则,佛说念佛,我们就明白,我们就点头。为什么?念佛就作佛,就直截了当。为什么去念阿罗汉证阿罗汉,再念菩萨就成菩萨,最后再念佛成佛,这不是罗嗦吗?拐弯抹角。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去念佛?而在佛里面,这是世尊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诸佛里阿弥陀第一。念阿弥陀佛就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成阿弥陀佛,何必再念其他的佛。其他的佛跟阿弥陀佛比又要次一等,为什么不直接去念圆圆满满的阿弥陀佛!我们通过这些道理,才肯定念阿弥陀佛是第一。真的明白,真的懂得,心里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佛法门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圆满具足。你不会犯戒、不会破戒是道共戒。得禅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不如念佛具足圆满戒律、清净戒律。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所以在这个法门里面,佛教导我们至心称名、念诵;念诵就是读诵大乘。在读诵大乘经里面,是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我们在讲解的时候跟大家分析过。这个分析我们没有能力,隋唐时代的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一切经最后都归《华严》,《华严》归《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归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十八愿。现在有人提倡本愿念佛,本愿里面特别著重在第十八愿。完全依照十八愿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遵照,决定得生!只是提倡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守戒律,可以胡作妄为、可以造作罪业,到临终的时候念佛还能往生。这话说得没错,临终你有把握念佛吗?你仔细观察一些临终的人头脑能清楚吗?如果临终的时候是糊里糊涂的,别人帮他念,他也听不进去。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佛号听不进去,甚至於听了佛号生烦恼;我亲自见过这种人,一生念佛到临命终时不念佛,贪生怕死,不能放下。本愿在理上讲没有问题,在事上讲,难,太难太难!那是怎么样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要清楚。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极,为我们分析得很清楚、很详明,劝勉我们不可以存侥幸之心,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努力的修学,临终才有把握。侥幸的人,最后一定落空。所以提倡本愿,舍弃戒行,这是走险道。这些论调表面看好像是有道理,佛在经上是这么说的,你细细分析没有道理,是他把佛的意思完全错解、曲解了,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
  世尊当年在世,《无量寿经》肯定是多次的宣讲,每一次宣讲这个法门,听众不一样。经上所记载常随众是这么多人,除常随众之外,一般与会的听众不相同。所以佛对於净宗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也有详、略不一样,所以后来集结经典,经典内容悬殊就很大。像最明显的,我们现在看五种原译本里面四十八愿,有的经典里面二十四愿,有些经典里面四十八愿,还有经典里面三十六愿,这是最明显的差别。如果是佛只讲了一次,不管翻译的人是什么人,这个数字一定是相同,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别,由这个地方证明佛是多次宣讲。我们要对於西方极乐世界认识、明了圆圆满满,就必须要把佛多次介绍的统统要读过。
  在古时候佛经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将这五种原译本都能看到,那是大福报、大因缘。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人福报够大,当然也得佛力加持,他在五种本子里面只看到四种;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王龙舒居士就没有看过。所以《大宝积经》里面「无量寿会」,这一部分里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话,其他四种本子里头没有。王龙舒居士也实实在在了不起,知道一般人很难有机缘看到这么多的本子,所以他开始作会集本。会集本就是集原译之大成,将佛在各种本子里面所说,都会集在一起,看到这一个本子,就等於各种版本统统都看到,这是好事情,大慈大悲!
  他的本子收集在《大藏经》里面,入了藏等於说我们佛门古来这些大德都承认、都肯定这个作法是正确,没有错误。王龙舒这个本子流传到后世,莲池大师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大多数都采取王龙舒的会集本,这就是受到莲池大师的肯定。以后有彭际清的节校本,魏默深的会集本。王本跟魏本确实是有瑕疵,这个瑕疵就是取舍不善,不太妥善;原译的文字,他们做了修正。在他们来说,这个修正是没有问题,确实比原译本用的辞句还要好。印光大师不赞成,有他的道理,怕的是后来的人随随便便改动经文。他们开端开了例子,引起后人随便改经文,这个经典传到后来那就面目全非,决定不能开这个例子。印祖反对是这两点,一个是取舍不当,一个是改动原文,并不是说不能会集。
  到民国初年,夏莲居这个本子出来,这个本子真正是完善的版本。可是有一些人执著成见,反对这个本子,就要提倡读五种原译本。如果说反对这个本子,在五种原译本里提倡一种本子,你不就是其余四种本子里面,还有一些重要的经文,你依旧读不到。读诵大乘的目的是破疑生信,是建立信心。这个都是偏陋执,偏见、浅见,孤陋寡闻,这一些执著是错误的。又说夏老居士是居士,居士没有资格来会集经藏。王龙舒是居士,彭际清也是居士,魏源也是居士;莲池大师是出家人,是净土宗祖师。莲池大师能采取王龙舒的本子,莲池大师没有说王龙舒是在家居士没有资格会集,没有说这个话。如果说是在家人不能做这个事情,一定要出家人做,这个佛法就失去了平等,换句话说,决定不能往生净土。净土是平等法,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国土平,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平等的国土,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已经往生,印祖没看到这个本子,我相信印祖看到这个本子一定赞叹、一定赞成。为什么?过去会集本的毛病,他都改过来。它这个本子对原文一个字都没有改动,而取舍之恰当,当时慧明老和尚肯定,在当代律宗的大德慈舟老和尚也肯定。慈舟老和尚采取他的本子在济南讲过,在家的大德梅光羲老居士用他的本子在中央广播电台讲过。这个本子今天流通全世界,符合老居士临终的预言,他告诉学生,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这个话兑现了。当时大家怀疑,现在肯定了,果然如此。他又说这个经会传遍全世界,所以夏老这个会集本跟他所预言的完全相应。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定不怀疑,依教奉行,要常常读诵。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遵守。这样念佛发愿往生,我们这一生才能成就,我们要相信佛的话。
  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里面的原文,如果你有疑惑的话,诸位可以把五种原译本拿出来对照看。我过去曾经印过,这个本子的题目叫《净土五经读本》。里面五种原译本,四种会校本,《无量寿经》总共九种版本都印在里面,大家可以对照。《弥陀经》三种译本,这三种本子是:罗什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的译本,夏老居士的会集本,统统印在一起。印出这个本子目的无非是坚定同修们的信心,不能轻易被人动摇,坏了我们这一生大事因缘,那就太可惜了。
  我们一定要懂得读诵大乘,皈依《无量寿经》,恭敬阿弥陀佛,懂得认真修供养法。我们在讲席当中跟诸位都做过详细报告,怎样供养?「供养如来、供养众生,如教修行供养」,这是真供养,这种供养就是真正供养地藏 菩萨摩诃萨。我们总结这个经里面的意思,如果我们真能够至心称名、读诵大乘、皈依恭敬供养,这个人他的功德不可称量。他必定得到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不仅是地藏 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威神加持,必然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
  佛在这个经里面告诉我们,地藏 菩萨在过去无始劫以来,以无量无边的化身放光说法,普度众生,常住幽冥法界。幽冥法界怎样讲法?我们怎么学习?我们是不是要钻到地狱里去?一定要懂得经文里头字字句句表法的义趣。幽冥法界意思就是讲我们放低姿势,为善不需要让人知道,不需要去表扬,这个就是幽冥法界。默默的去做,认真努力去做,舍离一切名闻利养,就是在幽冥法界,成就自己真实功德,念念之中利益六道众生。这个经里面给我们说,我们与诸佛菩萨的关系、我们与六道众生的关系,凡夫无知,真正是所谓弱肉强食,残害一切众生。这些众生也都是凡夫,也都是迷惑颠倒。迷惑颠倒,报复的心就不会消灭,你伤害它,它那个怨恨之心永远含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遇到它有机会怎能不报复!这种报复就是今天世界上的灾难,大灾难!佛在经上讲刀兵劫。往后的刀兵劫就是核子战争。
  刀兵劫的因是什么?食众生肉。佛说得很清楚,要想免除世间的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这个刀兵劫才能够化解。年轻的时候无知,不吃它,也杀害它。蚂蚁,我们看到很多人,自己也造过这个罪业。蚂蚁爬到家来,讨厌,烧一锅开水一下就把它烫死。我们看到许多人这样做,我们也曾经做过,对这些小动物任意的杀害。以前不知道,这才晓得自己犯下了重大的过错。佛教我们「发露忏悔」,我们今天明白了,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认真修行,每一天念诵、供养、修学一切功德,回向这些冤亲债主。这个功德我们自己不敢享受,希望把这些冤结统统化解,我们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否则的话,常常说到业障现前,业障怎么会不现前?这些被你伤害的众生,如何能够轻易饶过你?不可能。
  我们要学地藏 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真实心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心如大地一样,一切法、一切众生,赖以住持、生长、荷担。所以经上说:「心如大地,能安一切。」这是把地比作心、比作识。我们今天看到大地,脚踩到大地,要知道回光返照。地是我们的心地,心地平等,载荷诸法,载荷一切众生,你喜欢的、爱的人也住在这个地上,你讨厌的、怨恨的人也住在这个地上,地不分亲怨、没有好恶,我们要学大地。我们心地原来跟大地是一样,现在在里面起心动念,分别好恶,分别好丑,这是错误的。地不分别,换句话说,真心不分;妄心在分,妄心是错误的。知道妄心在分,就知道众生心;知道大地不分,就知道真心。所以本经的立论就是真心跟妄心。这是说「地」这一个字。
  第二个是「藏」,藏是藏,含藏的意思,我们世间人讲仓库、宝库。世间人一些珍宝都要好好的收藏起来,这些财富可以保障他生活的安全。如果自己失去了财宝,他就感觉到恐惧,生活没有保障,所以世间人,人人都希望收藏这些珍宝、这些财富。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自性里面有宝藏那就是「三德秘藏」,我们真心自性里头。「法身」是真身,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法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第二个「般若」,般若是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无量无边的智慧,此界、他方,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是「所知」。所知现在不知道,不知就变成有障碍。所知是本有的,现在有个障,障住了我们的所知,这叫「所知障」。所知障跟烦恼障立名的用意不同,烦恼就是障碍,所知不是障碍;障碍所知的那个障就叫做所知障。
  如果我们从佛法名相来说,妄想、分别、执著,执著是烦恼障,完全是烦恼;分别里面一部分是烦恼,一部分是所知障;妄想里面完全是所知障。有人问,无明从哪里来?无明怎么来的?其实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讲得好清楚、好透彻,读《楞严经》的人也是囫囵吞枣,就这么含糊过去了。佛讲得很清楚:「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什么叫知见?「知见」就是所知,所知就是般若智慧。你在所知里头还要立一个知,就错了,头上安头,那就是无明的根本。你不要在所知上再立一个知,你的智慧就现前;你偏偏要立一个知,那有什么法子!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个你们看清楚了,我们用这个比喻,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所知,这是知见。偏偏说:「法师手上拿一本书」,完了,马上堕到无明里去。这个东西叫书吗?这个东西叫手吗?手是你建立的,书是你建立的;你要建立这个叫书、这个叫手,你就完了,这就是无明。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人也很聪明,老子就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说个名已经错了,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事实真相。所以你在知见上立知,你就堕到无明,你就是起了妄想,妄想里头又有分别、又有执著,一大堆东西麻烦来了,一连串都来了。
  佛给我们说法,佛说「我」,但不执著我,这个高明。六祖问永嘉:「你还有分别吗?」永嘉答得很好:「分别亦非意。」我分别就是没有分别,心里头真没有分别,干干净净的。分别什么?为大众分别。所以「说就是无说,无说就是说」,你要说是「说」,你不懂得「无说」这个意思,你也不懂得佛的意思。如果「说」跟「无说」分二截,「说」也错了,「无说」也错了。「说」是什么?分别、执著;「无说」是无明,都堕在两边了。要知道「说」跟「不说」是一不是二,「说即无说,闻即无闻」,你通了,障碍都没有了。你能在这上面体会,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大白了,你真正入了不二法门。世间人可怜活在相对里面,相对就是二,对立。说「大」对面有个「小」,说「空」那边就有个「有」,总是在相对;说「我」对面有个「人」。几时你能够一下觉悟到,我跟人不二,空跟有不二,性跟相不二,理跟事不二,事跟事也不二,你才入佛法,你才懂佛法。所以佛法之难,难在哪里?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永远放不下,只要放不下,你就入不了大乘之门,大乘跟你绝分。你修学大乘,是修学一种皮毛常识而已,真正大乘是什么样子,你根本不能够体会。这是跟你讲般若。
  还有一个秘藏,「秘」是秘密,「藏」是含藏在自性里面的。「解脱」,就是大自在,就是《华严》里面讲「事事无碍」,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来具足的。这是「藏」的意思,这个叫「三德」,自性里面的三德。为什么叫「秘藏」?秘是好像很秘密,一般凡夫不能够觉察,六根接触不到;不能觉察就好像很秘,就好像藏在那个地方,「藏」,没有被人发现。换句话说就是众生不能明了、不能理解,称之为秘密。而心性里面确确实实包含无量无边的一切法,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用之不尽,这是「藏」的意思。好比我们世间的金矿一样,这个金矿里头含藏著金非常丰富,你去取、你去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金矿在哪里你不知道、你不晓得,那就变成秘密。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心地的宝藏。大地含藏跟心地比,那不成比例,我们心地里含藏的宝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佛法,一切众生无量的世法,都含藏在其中。你只要开发心地宝藏,给诸位说,世间法、出世间法全都通达,全都没有障碍。
  佛法的教学是开发自性的宝藏。自性宝藏要用什么东西开?那个工具一定要称性,不是称性的工具,你就没有办法开发自性宝藏。称性的工具是什么?就是「孝」跟「敬」,所以《地藏 》称为佛门孝经。《地藏 经》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它就是孝道跟师道,「孝亲尊师」就能开发自性的宝藏。如果你不能孝亲、不能尊师,你永远在佛法门外,换句话说,你学小乘也许能够有一点点成就,学大乘没有分;大乘是开发自性,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在事相上,换句话说,它还是世法。小乘之间出世法你也得不到,换句话说,你纵然修学小乘,你也只能停留在初果、二果这个境界里头,四果是证不到的。要想证得小乘的四果,小乘最高果位还是要孝亲尊师。这是真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例外的。
  世尊在《观经》三福里面说,这三种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话说得多清楚、多明白,我们提起来,诸位同修都能够记得,也都能说,可是就是不肯去做,那就没法子。「说」,一天说一千遍、说一万遍也没用处,「说食数宝」有什么用处?一定要自己认真去做,去做到!把孝顺父母的心推广孝顺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确实是这么修的。一切众生就是我们自己的父母,不是别人,一切众生就是我们的老师,读了《华严》,你应该相信。不但一切人是老师,昨天我们讲树,树木、花草哪一样不是老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的是一微尘、一毛孔,我们触目都能够醒悟,那就是老师。昨天看到树,种子是信心,根是慈悲,身是智慧,枝干是五度,在在处处只要见到了,心里面都开智慧。正是惠能大师所说,惠能见五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怎么不常生智慧?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开悟,这就是常生智慧。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生烦恼,顺自己意思贪爱,贪爱是烦恼;不合自己意思讨厌,讨厌生烦恼。人家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不生烦恼,这就是凡圣不一样,起修不相同。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肯定我们自性本来具足万法,具足一切法,这个是宝!像大地里面含藏一些矿物宝藏一样。大地含藏的宝藏用得尽,我们心性里面含藏的宝藏用不尽,为什么不懂得开发!这四大菩萨就是开发自性宝藏的四个法门。这四个法门要同时用,地藏 菩萨的「孝敬」,观音菩萨的「慈悲,文殊菩萨的「智慧」,普贤菩萨的「落实」,四大菩萨教我们开发自性宝藏。这四个法门缺一个都不可以,像一张桌子四个腿,缺一个就倒下来,它就站不住了,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佛在一切大乘经里面所说,千经万论不外如是。诸佛菩萨明白了,就落实了,他得到受用,他得的是大自在、大圆满。我们众生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胡作妄为,所以搞六道轮回,生死流转,永无出期。
  但是我们的性德无论在觉、无论在迷,它并没有改变;悟,没有增加一丝毫,迷,也没有损失一丝毫。佛为什么尊敬一切众生?连蚊虫、蚂蚁都尊敬。他为什么尊敬?蚊虫、蚂蚁也是众生,它的性德也是圆满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只是它迷,它变成这个样子,它不懂事,胡作妄为,搞成这个样子。虽然搞成这个样子,它的性德依旧是圆满的,没有缺损一丝毫,所以诸佛如来对它平等的尊重、平等的礼敬,也平等的供养。在十大愿王里面佛对它们不赞叹,可是恭敬、供养是决定平等的,慈悲一切!
  我们要认识心地,肯定宝藏。知道我们的真心,这个「心」从般若上讲就是「大菩提」,从法身上来说就是「大涅盘」。大涅盘通常也称为「大灭度」;「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灭度」。如果就这三个字来说:「大、灭、度」,「大」是法身的意思;「灭」是灭烦恼,灭妄想、分别、执著,就得大自在,大自在是解脱;「度」是明了、是觉悟,就是般若智慧。菩萨修六度,这六条是智慧,他们过的是高度智慧生活,他们过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生活。我们今天过的是烦恼苦日子。
  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是自性本具的三德,一一都具足「常乐我净」。所以常乐我净,我们称为四净德。「常」是永恒不变。「乐」是离一切苦,我们世间人讲苦乐,苦乐是相对的,所有一切相对的苦乐统统没有了,统统断尽了。「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得大自在。「净」是清净,一尘不染,心地空寂。真心里面不能有一物,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要知道本来无一物,你要在里头加一物进去,错了。一个念头就是一物,不能加。所以参禅的人,念一声佛号就被染污了,要漱口三天。本来无一物,怎么会有一个「佛」进去!佛也没有。佛都没有了,我们要不要念佛?要念。怎么个念法?「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正确了。如果你「有念」,你就有一物,错了。你「无念」也有一物,有什么一物?有个无念,你也错了。换句话说,念错了,不念也错了。
  怎样才不错?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不错;两边不住,中道不存。「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就像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里面,示现种种身,从事种种事业,他无念、无生。无念,他没有离念,无生,他也没有离生。他在六道里头舍身受生,跟众生示现是一样的,他是「离即同时」,所现的相没有自己,现的相是「慈悲应现」,觉悟众生的。虽然觉悟众生,没有觉悟众生这个念头,就像《金刚经》所说,虽然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他没有起念。经上常常用云来做比喻,比喻什么?无心、无念,在佛法里讲无作、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作而无所不作,这样与自性体、相、用,与自性法身、般若、解脱就相应,与「大方广」就相应,这是菩萨行,这是菩提心。
  我们今天在凡夫位,我们有严重的迷惑,我们有深重的业障,我们也很想契入菩萨的境界。从哪里下手?一定要从断贪瞋痴下手,佛法、世法都不贪染。顺境不贪,逆境不瞋,从这儿做起,从这里下手;顺、逆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痴。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断恶修善,断什么恶?断贪瞋痴;修什么善?修不贪、不瞋、不痴。从这里下手,恢复我们自性的宝藏,因为贪瞋痴在所有障碍里最严重;最严重的要先下手,我们今天不能成就,就是不能断贪瞋痴。你无论怎么样修学,你都是不得其门而入,搞一辈子都是有漏的福报。如果要不修孝敬,你这个有漏的福报还不在人间享,在饿鬼、畜生道里面去享,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
  「菩萨」这两个字是印度话,它的意思古人有两种翻译:一个翻译叫「大道心众生」,这是古译的;玄奘大师以后翻作「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两种翻的都好。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华严经》应当传授给什么人?大心凡夫。诸位要晓得,「大心凡夫」就是大道心凡夫,虽然没有给你说是菩萨,你只要发大心,你就是菩萨。如果说你是菩萨你会吓一跳:「我不是菩萨,我不敢当!」如果说你是大心凡夫:「可以,我是个凡夫,我发大心就行!」殊不知大心凡夫就是菩萨。觉有情也好,我们是有感情的众生,感情就是烦恼,有情就是有烦恼;虽有烦恼,他觉悟了,这个行。觉悟了,就是我所说方向对准了。虽然还没有入佛的境界,但是你这个心、行、方向,确实是成佛的方向,角度没有偏差;像航海、航空一样,我们罗盘对得很准确,方向很准确,虽然还看不见彼岸,但是知道决定可以达到彼岸。这是「菩萨」的意思。
  菩萨是人,千万不要误会,菩萨不是神、菩萨也不是仙,菩萨是人。如果说得更明白一点、清楚一点,菩萨是个明白的人,凡夫是个糊涂的人,这个大家就好懂了。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它的业因果报,我们常讲因缘果报,那你就称之为菩萨。如果你不了解,对人、对事、对物都不了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这就叫做凡夫。地藏 菩萨的名号,我们就简单介绍到此地。
  下面还有「本愿」两个字。「本」是根本,在此地的意思是说,他这个愿不是这一生才发的。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有过去生,也有未来生,所以讲三世。地藏 菩萨在过去生中就发这个愿,过去还有过去,过去无始,无始劫来生生世世都发这个愿,我们称这个愿叫本愿。所以这个愿是有根本的,不是这一生当中才发的。「愿」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希求,这个希求、希望能够得到满足,这就称之为愿。如果意思说得更深一点,「本」就是真如本性,而「愿」是从本性里面发生的,这才是大乘法里面讲「本愿」真正的意思。
  菩萨,如《华严经》上所说的法身大士,已经断掉了妄想、分别、执著,这已经断尽了。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确确实实契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虽然入得不够深,但是已经进入,已经是明心见性,这个时候的愿,是从自性里面发出来。没有见性的人,是从识里面建立的愿心。我们讲有过去世,过去世中还有过去世,多生多劫都发这个愿,这是从识心里头说的;明心见性之后是从本性里面说的,这两个意思都可以说之为本愿,本愿的意思浅深有差别。
  但是在相用上很接近。在事相上,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有这个愿,他这个愿力很强,也不容易被外面境界所移。纵然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他很快会回头,他会觉悟、他会回头,他能忏悔。如果这个愿是这一生才发的,或者是过去一生、两生所发的,他这个力量浅,很容易被外境迷惑;迷了之后,不容易回头,不知道忏悔,我们就晓得他这个愿力深度不够,也就是他没有「本」,如果有本一定肯回头。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阿闍世王造的种种罪业,到自己得到这个果报,病苦现前、地狱相现前,他能够悔过、能够自新,这个说明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持有力量,他的愿力很强,虽然一时糊涂、一时迷了,到紧要的关头他还能觉悟。这都是从事相上看的。
  如果是法身菩萨从自性里面发的愿,那才是真真实实的本愿,决定不会为外境动摇。即使在这个大时代,佛在经上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也会如如不动,不受影响。这是本愿一点的意思。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二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2
  昨天讲到经题,介绍了「地藏 菩萨」,今天我们接著再介绍「本愿」。题目对我们修学关系太大了,必须要很清楚的理解。许许多多的同学们不能说他不用功、不能说他不精进,为什么得不到成就?实在是因为对於心地宝藏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世间人在过去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尤其是读书人,佛法更是不例外;世法里面重视立志,一个人没有志向,他的一生奋斗努力没有目标,当然不会有结果。佛法讲发愿,发愿跟世间人所讲立志是同样的意义,一定要发大誓愿。我们的愿为什么发不出来?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佛常常在经上做比喻,譬如一个植物,种子为什么它不能够发芽、不能够生长?是这个种子没有放在地上。我们把种子放在桌子上、放在茶杯上,它永远不会发芽成长。所以愿一定要有个依靠,依靠什么?依靠大地、依靠心地。心地不明,愿怎么能生得出来?一定的道理。树木要依靠大地它才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
  诸佛菩萨的大愿都是从心地上建立,所以地藏 两个字就很重要。为什么说修学大乘从「地藏 」开始?你的愿心是从地藏 建立,你的「行」也是从地藏 建立。心地里面含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你才能发挥得出来。如果不明心地本具的德能宝藏,你怎么样苦修都不会有成就。在此地讲愿是种子。《华严经》里头把信心比喻种子,也非常有道理。你不信,你的愿从哪里生?
  「愿」称之为「本愿」,上一堂跟诸位略略提过。「本」有两个意思:从事上讲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曾经发过这个愿,发这个愿,你为什么没成就?愿是发了,不是从心地上发,不是从真心本性里面发的。从哪里发的?从意识心里面发的,妄心里面发的;妄心是生灭心,所以你那个愿会灭。如果从真心里面发的,这个愿就不会灭,真心不生不灭,这个愿发了之后,不会退转;从妄心里发的会退转。缘消失了,愿就没有了,这一生再投生到人间来,又遇到佛法,把从前的愿心又勾引起来,就这么回事情,所以称之为本愿,这个意思浅。
  深一层的意思,「本」就是真如本性,从真如本性发的大愿这叫本愿。诸位要晓得,果真从真如本性发的大愿,你就不是凡夫,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因为你会用真心,用妄心是凡夫,用真心是菩萨。你们都学过《百法明门》,法相唯识入门的一个课本。《百法明门》里面给你讲「同生性、异生性」,这两个都是此地讲「本」的意思。异生性就是用妄心,「异」是不一样,跟佛菩萨不一样,用的心不一样;佛菩萨用真心,你用妄心,你跟佛菩萨有差异就叫「异生性」。哪些人是异生性?十法界都是异生性。别说六道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跟十法界里面的佛,像天台家所讲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异生性。
  哪些是同生性?「同生性」就跟诸佛如来用同样的真心。如果用相宗的话来讲:「转八识成四智」,这就是用真心,那就是同生性。「同」是跟诸佛如来相同,跟佛用的是同样的心,用真心。佛的心好比十五的满月,如果你会用同生性,你好比是初二、初三的月牙。月牙虽然跟满月的光不一样,但是都是真的,都是真正的月光,不是假的。异生性,古人把它比喻水里面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那个叫异生性,那个不一样,不是真的。虽然是月牙,像初住菩萨、十住菩萨真的是月牙,到十行、十回向、十地,慢慢在增加它的光辉,到如来果地上那就是满月,统统用的是真心。从真心里面建立的信心,从真心里面发起的大愿,这是本愿。这样的愿力,古德讲,经得起考验,什么样的狂风大浪,他也不会动摇;无论什么样的顺境、逆境,他决定不会为境界所动。为什么?他那个愿是从真心里发的,他是依真心。如果不是依真心,是妄心发的愿,这个愿力不强,愿力很弱,很容易被境界所转,很容易迷失方向,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
  真心就好比是大地,真心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就好比是根,立愿就是本。然后你的行持,我们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好比树木的枝干、枝条、花叶、果实,自然就茂盛,所以愿要从真心里面发。真心必须要肯定自己心地宝藏,与十方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你要肯定。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从这个地方发起大愿。我们虽然在经教里面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可是在生活当中依旧还是妄心作主,一妄一切都妄,不会说我发的心、发的愿是真的,其他的生活是妄的,没这个道理,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虚妄的习气改掉,要不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不叫做修行,那是假的,假修不是真修。真修,不仅仅是宗门里面著重提倡从根本修,所以禅宗成就快,根本是心地,教下又何尝例外,净宗也不例外。净宗如果用真心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不会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可是净宗的确是个方便法门,其他任何宗派、任何法门,如果不用真心就决定不能成就。但是净土宗好处就在此地,妄心也能生凡圣同居土,这个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烦恼习气断不尽的人,如果能够依照净宗经论所讲的道理、方法去修学也能成功、也能往生,这是净土无比的殊胜。
  所以发愿,你是根据什么发的,你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我们不能不晓得。我们再说落实到事相上,事相里头有通、有别。通是共同的,一切菩萨、一切诸佛共同的大愿,这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通愿。这个愿从什么地方建立?发生起来的?是从自性里面的般若跟慈悲,你没有智慧发不起来,没有慈悲也发不起来。因为有智慧、有慈悲,见到众生苦,特别是六道里面众生,无始劫以来堕落在六趣流转,没有办法出离。佛菩萨见到,所以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是从这个地方发的。
  在四谛里面依「苦谛」而发的,我们发愿是不是依这个?现代的众生比古时候众生的苦,不晓得要加多少倍。不觉悟的人,他的心思愚昧,观察世法含糊笼统,看不清楚。科技是给我们带来生活上一些方便,今天的声光化电,古时候没有,可是你有没有想到我们享受科技的方便,付出多少的代价!你要仔细去思惟,那是古人所讲得不偿失。我们得到的受用很小,时间很短暂,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成比例。换句话说,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明白一点,把我们在六道受苦的时间加长了,在六道里面受的苦难加重,你说值不值得?为什么是这个现象?这种物质文明的生活,增长我们的贪瞋痴慢,远远不如古代;古代这种生活一般人贪瞋痴慢的意念有,比现在薄。换句话说,他轮回的时间可以缩短,六道里面受苦可以减轻,我们今天不然。不要说很久了,半个世纪之前,还没有听到人说地球病了,生态环境不平衡了,没有听说过;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没听说过。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没有!哪有这些名词。
  现在科技的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可是带来的灾害,你就没有想到。如果这些科学家要豁然觉悟了,这负面的灾害太大,我想他这个科学技术就终止,不再发展、不再去做了。一个头脑很清楚、很冷静的人,才能观察得出来。所以众生苦,物质文明虽然进步,众生比从前生活得更苦。物质上享受有一些方便,可是精神上的痛苦,人人都不能够避免。你今天在这个社会上,你有很多的财富、有很高的地位,依旧不能避免。哪有古时候的人那种生活悠闲自在。我们在古文里读过很多,从前做官的人、做地方首长的人、领导的人工作不繁忙,每天一、两个小时事情就办完了,其余时间读书、写字、画画、游山玩水,过的是诗情画意的生活。哪里像现在人过的是分秒必争,这个日子有什么过头,这么紧张、这么痛苦。明白事实真相还愿意到人间来投胎吗?他不会来了。觉悟的人只有佛与大菩萨来,来救度这些苦难的众生,实在讲,四弘誓愿里这一愿才叫真正的本愿。
  要发愿度众生,自己一定要能给众生做榜样、做模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德行。众生为什么受苦?因为烦恼不断,见思烦恼天天在增长、天天在扩大,这个事情果报就不可思议。所以佛菩萨要做一个好样子,断烦恼。世间人犯了错误,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增长贪瞋痴慢,不择手段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不知道因果的定律。世间人常讲损人利己,其实这个话是错的,依旧不了解事实真相;明了事实真相,我们知道损人决定不利己,没有这个道理。只有利人才会利己,这才是一定的道理,损人哪能够利己?可是他们迷惑颠倒,以为自己的利益一定是建立在别人损失我们就得利益,这是妄想,这是造极重的罪业。所以《了凡四训》我们要推广,让这些人多念念,然后才晓得每一个众生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用不正当手段夺得来的,依旧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没有,你试试看,你去抢人家,看看你能不能抢得到?你命里头没有,你还没有动手,已经被警察抓去了。换句话说,你能够偷得到、你能够抢得到、你能够霸占得到,统统是命中所有,不用这些手段也能得到,那你何苦!所以明白人常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这个话就是说你一生的福报是你前世修的,你命里头有这个福报,任何力量挡不住,你决定会得到,你决定丢不掉,何必用这些不正当的手段,错了!
  佛菩萨在世间给众生示现最好的榜样,你们用不正当手段得到,我用正当的方式,我也得到。为什么要干这些害人害己的事情!为什么不多做一些利己利人之事!佛菩萨做这个样子,所以才有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最重要是断给别人看,一定要为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建立自己的德行,才能被社会广大的群众敬仰。你这个人有道德,他才愿意跟你学,你劝他,他才会听;自己德行要有亏欠,你说的真正是好话,人家听了怀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所以未度众生,先要示现德相。
  德行的标准也没有一定,要看现前的状况,这一个时代、这一个地区一般众生犯的是哪些毛病?针对於这些病态下手,才能收得到效果。现在众生贪心重,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菩萨示现首先就要放下名闻利养,舍弃五欲六尘,就得从这个上面下手,这叫自利利他;成就自己,感化众生。如果光是讲经说法,自己不能够身体力行,别人听了会有疑惑;你自己说得这么好,你自己为什么不肯做?换句话说,你就收不到度众生的效果。所以一定要自己做到、说到,先要把它做到,然后你再说,大家才没话说。其次的是我先说到,然后我自己也能做到,要兑现。
  现在众生烦恼重,现在众生忘本,连儒家都明了「本立而道生」,本忘掉了,这怎么得了?「本」是什么?地藏 本愿,本是「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本。所以我们要提倡孝道,要提倡「知恩报恩」,不仅是口头说,我们要做到。现代人与人的关系只看利害,今天给我有利,我们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结你;明天没有利了,就是路边人,不相识了。如果有利害上冲突,那是敌人,这是什么社会?如果叫这个社会不乱,不可能!
  提倡孝道、提倡纪念祖先,现在佛门还在做,清明祭祖、中元祭祖、冬至祭祖,一年三次重大的祭祀节日,提倡孝道。我是一生福薄,前生没修福,这是佛经里头说「修慧不修福」,可是我还没有落到「罗汉托空钵」,我还没有落到这个程度,还能勉强维持温饱。我如果有大福报,给诸位说我不建寺庙,我建祠堂,提倡孝道。这个话我说了几十年,希望能建祠堂,建百姓宗祠,每年这三个节日举行重大的祭祀,在这里头宣扬孝亲。现在祭祀完全落在形式,很遗憾。譬如说我们清明、中元、冬至祭祀,祭祀节日应当是七天。前面几天是讲解孝道、表扬孝道,最后这一天才举行仪式,这个就有意义。否则的话,徒具形式,什么叫孝?孝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这很难收到效果。
  我们国家将孔子的诞辰订为教师节,这是纪念老师,一年有一次。凡是祭祀现在都应当是七天,要把为什么要修孝道?为什么要重视师道?给社会大众讲清楚、讲明白,这个祭典才有意义,才不至於仅仅落到形式上。就连我们平常佛门里面一些仪规,譬如净宗学会成立之后,馆长提倡三时系念的佛事,所以我们把三时系念详详细细讲过一遍。做三时系念之前,一定要把三时系念讲过。要拜梁皇忏,一定要把梁皇忏从头到尾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大家去拜忏,这个心才相应,才能收到效果。对於里面的理、事、境界一无所知,照那个模式去做,收不到效果。所以古人这种忏悔,确实有不思议的力用;现在人我们修这个忏悔见不到效果,道理在此地。如果人人对这些理论、境界都清楚,那不必讲解,来修这个仪式,行!现在人都不懂,对这些仪规都不了解,所以必须预先要上课。
  世出世间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儒家以孝道为基础,所谓是《六经》,皆是《孝经》的注脚。同样一个道理,大乘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可以讲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是《地藏 经》的注解。诸位真正能深入,你就能体会到这个意思。
  这两愿是观察四谛而建立。能观察四谛是智慧,能发起这个大愿是慈悲;智慧、慈悲都称性,从性地上建立,这叫本愿。就像菩萨一样,菩萨用什么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菩萨用「道」、用「灭」。这个道,诸佛如来过去也是凡夫,他是从凡夫修成的;诸佛如来从凡夫修成佛道,这个途径,这个道路,成佛之道。他怎么样修成的?将他们的经验,将他们的方法传授给还没有发心的这些凡夫,迷惑颠倒的这些凡夫,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菩萨先做出修学的榜样给大家看,告诉大家这是正路,这是真理,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让他觉悟,让他跟你一起学习。
  从哪里学起?从孝亲尊师学起,世出世法都不例外。现在这个世间孝道没人提倡,渐渐的消失、淡忘了。而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他不懂得孝道,他怎么会懂得尊师重道?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学生不敬老师,不足以为怪,你要责怪他,你自己就错了。要把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看作正常的现象,现在是这么个时代。如果看到有一个懂得孝亲尊师的,那是很不平常,换句话说,那不是凡人。谁教他?没人教他自己会,那不是再来人是什么?他不是凡人,换句话说,佛菩萨再来应化的,凡夫是决定做不到的。凡夫你去教他,他都不能接受,他怎么会自动做到!
  今天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是生大慈愍心,不但你不敬他,还要毁谤他、还要糟蹋他、还要侮辱他,这都是大风大浪,佛菩萨应化在其中,如如不动,为什么?他的本愿是从真心本性建立的。无论你怎么样糟蹋,佛菩萨示现到后来,总会有一天你会觉悟,你会悔过,这个要用长时间来感化众生。佛菩萨晓得一切众生必定会受感化,因为他的业障习气太重了,不是短时间他能够体悟,需要一段长时间,需要一段深化,他才能感动、才肯回头。然后认真努力去学习,达到续佛慧命,帮助众生、成就众生的教学目标。
  「孝亲尊师」这四个字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行。你要是明心见性,你一定会做得圆圆满满;你做不到,是你没见性,你在迷惑颠倒。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一定要性修才能够见性,现代人修学见性就难了。倓虚老法师在《念佛论》里面跟我们讲,他说,他一生当中没有见过明心见性的人,不但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他说参禅得禅定的人,他见过。参禅得禅定,果报是生四禅天,这个很了不起,但不能出三界。参禅要明心见性才能出得了三界,如果不能明心见性,出不了三界。这就是他老人家讲,在我们这个时代参禅不如念佛,念佛能带业往生,往生是出了三界;不但出了三界,而且出了十法界。他是天台宗的祖师,他是念佛往生的,往生的时候坐著走的,很难得。天台宗历代的祖师念佛往生的人很多,大概是受智者大师的影响,智者大师是念佛往生的。后来他们的祖师统统都念佛,虽修止观,不舍念佛,真正得力还是念佛。可是止观的修学,可以提升他往生的品位,这是真的。我们古人常讲「禅净双修」,天台宗确实如是,它真的是禅净双修。
  所以孝道就很重要,很重要!过去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孝」这个字,这个符号就是代表我们真心本性。中国文字之完美是世界上罕见的,这个字的形相、样子是会意,叫你看到这个字,体会里面的意思,这个符号的意思。这个符号「孝」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是「子」,这两个集合起来称之为「孝」;这是说明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这孝字的本意在此地。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从竖的说。有竖当然就有横,所以这个符号实际上代表什么?佛法里面所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十方、三际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十方、三际是一个自己,这不就是佛法讲的法身!法身就是讲十方、三际是一不是二。「孝」这个字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法身理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体生的,都是从孝生出来的,不孝怎么行!
  孝就是一心,孝就是一真,孝就是法界,我们修学大乘人对这个不能不懂。所以修学以它为根本、以它为基础,从它这里面生出大慈大悲,就是观音法门。大家晓得观音千手千眼,表什么?表眼到、手到。看到众生有苦了,立刻就去帮助他,千手千眼表这个意思。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文殊菩萨是不是千手千眼?普贤菩萨是不是千手千眼?我们佛堂里面两旁边供的是文殊、普贤是千手千眼,地藏 菩萨也是千手千眼,任何一尊佛菩萨都是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代表眼到、手到,表这个意思,不是真的一千只手、一千只眼,实在就是我们世间人常讲双手万能,观察入微双手万能,表这个意思。这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去学习的。
  对众生,帮助众生终极的目标,一般讲目标有三种。最下等的目标是解决众生现前的困难,帮助他一生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下等近程的目标。中程的目标,是要帮助他来生还要得福,不能说这一生享福,来生堕三恶道,那就可怜、那就错误了。这一生享福,来生继续还要享福,更希望来生的福报比这一生还要大一些,比这一生更殊胜一些,这是中程度生的目标。远程、大的度生的目标,是要帮助他圆满证得无上菩提,换句话说,帮助他成佛,这个目标才真正是达到圆满。佛菩萨教化众生,为什么特别赞叹净宗法门,净宗法门这三个目标统统都含摄在其中,实实在在说这是大圆满。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尊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就是他教化众生、他度众生,三个目标都圆满。而且确确实实净宗教人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
  《观经》的净业三福,一开端就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前人懂得,所以作父母教儿女哪一桩事情最重要?「尊师重道」,他不是教别的。老师教学生第一重要的课程就是「孝顺父母」。所以一个小孩从小接受这个教育,少成若天性,从小灌输、从小教导,在他心地、在他阿赖耶识里面根深蒂固,永远不变,他能够尽孝。孝里面包含一切世出世间法,在此地不能细说。在家能孝亲、能友爱兄弟,这就是「悌」;能报效国家,就是「忠」。所以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是个根本,其余七个都是孝表现在不同事相里面,给它建立的名相,其实就是一个「孝」字。
  在佛法里面三学、四摄、六度,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一个「孝」字,世出世间的正法决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个道场的建立,大众在一起薰修,为什么第一部要讲《地藏 经》?道场硬体的设施建立了,建立之后我们得到这个硬体,要在这个地方建立软体,就是心理的建设。心正则行正,与道就相应,与心性相应,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
  《地藏菩萨本愿经》特别殊胜之处,孝是从度母亲做起,一个人在世间最亲密的是母亲,父亲还次一等。一个婴儿出生下来,时时刻刻不离母亲的怀抱,受到母亲的关怀、照顾,恩德无与伦比,所以讲孝亲第一个是母亲。这个经里面我们看到地藏 菩萨,地藏 菩萨就是修学地藏 法门的这个人,地藏 菩萨不是一个人。凡是修学孝亲尊师的这个人就是地藏 菩萨,凡是修学慈悲救一切众生苦难的这个人就是观音菩萨,这个意思我们要懂。我们要以一生具足一切菩萨才能圆成佛道,这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真正的意思。我们要学地藏 的孝敬,要学观音的慈悲,要学文殊的智慧,我们现在讲理智,要学普贤菩萨的落实,这不是一个身具足了四大菩萨。四大菩萨再要细分,就是无量无边一切菩萨,这叫法门无量誓愿学。
  从这个地方诸位也就能体会到,《华严》、净宗经典里面所讲「一即一切」,一个法门决定含摄一切法门。地藏 孝敬,孝敬里面当然有慈悲,孝敬里面有理智,孝敬落实,一个地藏 就具足观音、文殊、普贤,不是统统具足了!普贤菩萨实践,实践里面必定有孝行、必定有慈悲、必定有智慧,那不是一个菩萨又具足一切菩萨!所以才给你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法圆融,法法无碍,你才真正懂得佛法的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他是为母亲发心,这比什么都亲切。教给我们孝顺心怎么样生起?度母亲。母亲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德,无论我们在哪一个地方、在哪一个时候,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是在心上,为报母恩,不但我们不可以做错事,连一个恶念都不能生起,为什么?对不起母亲,这不是母亲对儿女的期望。每年举行一次祭祀,那是提倡孝道、扩展孝道,用意是在此地,是利他的。「念念断恶、念念修善」,这是孝母亲的这个心约束我们必须要这么做。你说这个孝的力量多大!推动我们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
  从孝母亲使我们联想到教导我们的老师,没有老师,我们怎么会懂得孝道,所以老师的恩德不能忘。朴老提的「知恩报恩」,这四个字是世尊在《大般若经》里讲的,二地菩萨修学的法门。二地菩萨在《大般若经》里所说的主修有八个科目,知恩报恩是其中的一个科目。在这个时代特别值得提倡,现在社会忘恩负义的人很多,忘恩负义是罪行、是过失、苦报;知恩报恩是正行、菩萨行,果报是乐报,不一样。今天社会这些大众犯些什么过失,我们要针对过失来加以辅导、来加以帮助,这样就对了。是因母亲发心,这太亲切了,这样的教学使我们体会到,世尊高度智慧、圆满智慧,极其善巧方便达到了极处,让我们听到、接触到,不能不信,不能不学。所有一切善法、所有一切善行,都是从孝顺母亲、救度母亲而衍生出来的,这真正是根本。我们在菩提道上的正行、成就愈是殊胜,对母亲的孝敬就愈是圆满。所以我常说孝道做到究竟圆满的只有一个人,成佛;圆教的佛果,达到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道还欠缺一分。
  我们为什么要发心度众生?为什么要发心断烦恼?为什要发心学法门、成佛道?为报母恩。我们不这样做,对不起父母,特别是母亲。如来的正教大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愿、本愿。地藏 菩萨特别以无比的悲心偏向受苦的众生,众生受的苦难愈多,菩萨的悲心愈重,所以经上称他「永做幽冥教主」。幽冥是地狱,菩萨的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悲心到了极处。地狱这个苦难的地方,一般人不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去的,他去;别人不愿意吃的苦头,他肯吃。在地狱里面一定要现地狱同类身,不现同类身,怎么能教化众生!要修同类行,地狱众生受哪些苦,菩萨在里头也要示现受哪些苦,不能特殊,不可以例外,这才能够感化地狱众生觉悟、忏悔、回头。所以是忍苦忍难,大慈大悲,这是地藏 菩萨的本愿,让我们修学大乘初发心的人要学地藏 菩萨。我昨天给诸位提示,「幽冥」另一个意思就是「谦虚卑下」,永远在别人下面,认真努力修学教化众生,名闻利养种种一切享受,奉献给别人,自己永远处在下位,这是幽冥的意思。经题的别题就介绍到此地。
  末后有个『经』字,「经」是通题。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我们都尊称为「经」。这个称呼是顺著中国人的习惯,佛法没到中国之前,中国人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训都称之为「经」。像儒家有《十三经》,道家老子尊称为《道德经》,庄子尊称为《南华经》,对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这样称呼。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人对它尊敬,同样也称之为经典。根据经典里面的解释,梵文原文称为「修多罗」。修多罗它的本意是线,因为过去佛经是用贝叶写的,写好之后两边打洞用绳子穿起来,所以叫做线。中国人对这个线不尊重,中国人尊称为经。
  修多罗里面,通常讲有五个意思。
  第一个是「涌泉」的意思,像泉水从地上往外面冒出来,这是取佛所讲的义趣无穷;我们现在讲很有摄受力,愈读愈有味道。不像世间人的文字,世间文字诸位要是看报纸、杂志,看一遍不会想再看第二遍,为什么?一遍的味道就尽了、就没有了,这个味道很淡,不浓。世间好的文学作品,大家喜欢看、喜欢读,可是如果读到十遍、二十遍、三十遍,就不再想看了,它这个味道就比报纸、杂志浓得很多,它可以让你看个十几遍、几十遍。可是经典就不一样,经典的味道永远不会衰退,我们可以做个比较。在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四大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是中国著名四大文艺小说;你能看多少遍?看个十遍、二十遍,不想看了。给诸位说,我看过十几、二十遍,那是我做学生时代。那么大的书,我告诉诸位同学,这本书我从头到尾看一遍顶多一个星期。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中国古典文艺小说,我看到初中一年级以后就不看了,这东西没味道了。可是《四书》、《五经》、《古文》,你从小学念到胡须白了还有味道,还是津津有味,不一样,意味无穷。佛经的味道就更浓了,诸位如果能够契入到佛的大乘经典,世间的典籍不再想看。我过去在初学的时候,对於心理学很有兴趣,找了不少心理学中国、外国的名著,没看完。以后接触到佛法,接触到佛法的法相唯识,这一看世界上所有的心理学跟法相唯识来做比较,那差得太远了。佛法的味浓,像泉水往外涌。
  第二个意思是「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的善法。所以佛经读了之后,你的心善,你的行善,自自然然就善,把你的性德引发出来,这个善不是学的。
  第三个意思是「绳墨」,绳墨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标准,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的一个决定的标准。绳墨是比喻,大概在中国现在还有,木匠锯木头用个墨斗拉一条黑线,然后跟著锯;现在西洋人已经不用这个东西,它的意思就是标准。
  第四个意思是「显示」,它能够显示真理。
  第五个意思是「结鬘」,结鬘就是贯穿诸法,要用我们现在讲就是科判,就是章句之学;它的文字组织自始至终一脉相承,有条不紊,取这个意思。文字结构严整,它思想体系就很清楚。修多罗有这五个意思。
  还有多意,是像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就讲十个意思,《华严》是以十代表圆满。可是我们通常解释经的意思多半是用「贯摄常法」四个字来解释,普遍也讲得很好。「贯」就是贯穿,结鬘的意思,佛的说法很有条理、很有层次,有条不紊,这就是科判之学。中国在后期学术界里面有所谓章句之学,实在讲章句之学就是从佛经科判之学变过来,佛法对中国学术界影响很深。拼音也是从华严字母里面学到的。这是贯的意思。
  「摄」是摄受,就是刚才讲涌泉的意思,这里头其味无穷,能摄受人心,让你接触到、读到之后欲罢不能,你会非常欢喜,它有这个力量。而且这种法味永远不衰,愈深入愈浓厚,这是世间任何书籍都办不到的,它有这么浓厚的摄受力。「常」是说它所讲的理论方法永远不变,超越时空。古时候三千年前,遵循这些理论、方法修学得成就,现在三千年后的现代人,用这个方法、用这个理论,同样能成就,超越时间。古时候印度人用这个方法能成就,现在中国人用这个方法也能成就,超越空间。超时空的作品,这是真理。「法」就是法则、规矩,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决定成功。经典具足「贯摄常法」四个意思。经题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合起来这个经的题目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我们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修学,成就自己地藏 法门。以这个为基础,才能建立一切大乘佛法,建立净土的佛法;离开这个基础,给诸位说,无论什么佛法统统不能建立。所有大乘法、净土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离开这个基础就没有佛法,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真正学佛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有成就,这个法门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认真去修学。古德在讲经之前还有玄义,里面的内容也非常之美满,我们限於时间,这个部分就把它省略,好像我过去曾经讲过。是不是留著有录音带,我也记不清楚,留的东西也很多,如果有,诸位可以找出来做参考。
  下面我们看人题,就是翻译本经的人。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经里面翻译的人很重要,也是让我们生起信心。佛经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是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所说。拣别它不是伪造的,它不是驾乩扶鸾、神仙来降的,那个不能够令人生信。扶鸾这桩事情,我很小的时候,好像是念小学的时候,在福建,我看到福建扶鸾的风气很盛,我看他们那个作法我有信心。因为扶鸾的人,扶鸾在沙盘上,那个也很考究。鸾笔,也叫扶乩,叫乩笔;他们刻一个龙头,龙的舌头撑下来的时候就是那个笔杆。用一个小畚箕,也装潢得很美观。扶鸾的人多半是在街上找一些挑水、卖柴的,那个时候在抗战之前,一般家里面没有自来水要买水,专门有人挑水卖的,这些人不认识字;还有卖柴的。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就在马路上随便找他们来,请他们来扶。所以沙盘上写的字我们在旁边都认得,他写的是规规矩矩的,一点都不潦草,一笔一画写出来,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能够写几十个字,再把它记录下来。我对那个很相信,因为他们自己本身不认识字,尤其不是固定的人,随时找来的,我很相信它。可是我在台湾看到那个扶鸾,我就不相信。为什么?扶鸾的人是固定的一个人,而且乩盘一开动的时候,那个里面动的我们怎么看一个字都看不出来。而且他口里念的,半个小时念一、两千字出来,所以看到那个我不相信。那个大概是伪造的,不是真的。佛经不是这些鬼神鸾笔所写,确确实实是从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所以有翻译的年代、有翻译经的场所、有翻译的人,足以证明它的真实性。
  「译人」这个题里头,朝代是代表时间,这是唐代,唐朝的时代。翻译的法师,我们也要知道。古时候的译经不是一个人,有译场是国家建设的,就是译经的场所。参加译场工作的人很多,它里面的执事也分配得很细。译人是译场的负责人,好像译经院他是院长,所有这些翻译的都用他的名字,他负责任;像一个机构里面的长官一样,做这个工作可能是他底下人做的。里面法师、居士都很多参加译经的工作;经译成之后,用他的名字,他负责任。正如像政府组织一样,政府的长官,一个市长发布所有这些文件、公告,都是他底下秘书、科员、科长替他拟的草,他看过发布,他盖印,署他的名,他负责任。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不一定是他自己翻的。
  这位法师是『于阗国』的人,于阗在我们现在的新疆,在唐朝时候是西域的一个小国。这是说明法师的籍贯,他是哪里人,他出现在什么时代;唐是代表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于阗国是代表他的籍贯。『三藏沙门』是代表他的学历。通常称为三藏法师,他老人家客气,不敢称法师,称沙门。沙门是个很谦虚的称呼,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是在学习的,不敢称师,称为学生,地位跟大家是平等的,我们是同学。「三藏」,这是一定要冠上去的,如果不通达三藏就没有资格翻经,翻经的法师一定是通达三藏,才有资格翻经;经、律、论三藏他都通达。「沙门」是梵语,古印度凡是出家人都称沙门,不一定是佛教。其他宗教里面出家修行的,像婆罗门教、瑜伽、数论,只要出家修行的都称为沙门。沙门这个名称传到中国来之后,就变成佛家出家人的专称,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称之为沙门。这是法师谦虚的称呼。
  『实叉难陀』也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称为「喜学」,欢喜学习。『译』是翻译,这就不多说了,是实叉难陀大师译出这部经。法师在中国还有一部就是现在大家所读诵的《八十华严》,八十卷的《华严》也是他老人家翻译,所以对於中国佛教很有贡献。我们在此地读经,对於传法的人这种大恩大德,我们也不能够忘记,没有他翻译,我们就读不到这部经典。没有祖师大德代代相传,我们也没有缘分见到这部经,所以对於历代祖师我们都以感恩的心来看待。感恩一定要报恩,报恩就要认真的学习,这才是真正的「上报四重恩」;能报恩,必定能「下济三途苦」,所以报恩、度苦是一桩事情。你这个报恩之行,让众生看到之后,能够生起感发,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能够改过自新,就收到度化众生真实的效果。
  本经经文一共十三品,第一品是序品,但是它的品题叫《忉利天宫神通品》。在这品经里面佛为我们说明,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他在这个世间示现修学、成道、教学,所谓转法轮、度众生。教化众生的缘分,快要到终结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要示现灭度,在这个之前,特别为我们示现报母亲之恩。我们在经典里看到,世尊出世之后,他的母亲就过世了,母亲生在忉利天,所以一定要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在忉利天住了三个月,为母亲说法,就是说的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这一次的法会非常非常殊胜!世尊为我们说出地藏 菩萨过去因地当中,度母亲的这些公案因缘,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故事」。希望我们听了之后能够感发,学习效法地藏 菩萨,奠定大乘修学的基础,这是这一品经的义趣。
  现在我们看经文。经文一开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这跟其他经典开端有一点不相同。『如是我闻』这四个字简单的讲,是集结经的人他说的,阿难尊者说的。「如是」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我」,我是阿难尊者自称,亲自听佛所说的,不是传闻。就像李长者在《华严经》里面所说,阿难尊者为我们复讲这一部经,字字句句如佛所说、是佛所说,决定不敢掺丝毫自己的意思在其中,这是「如是我闻」这四个字的意思。『一时』,实在讲这个时候是非常非常的清楚,佛在灭度之前的三个月。但是还是用「一时」好,「一时」有感应道交的时候,师资道合的时候,所以一时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浓,非常非常的圆满!如果记载年、月、日、时,这个法门就算是过去了,不会再来;一时是个活的,它不是死的。像过去天台智者大师,他老人家读《法华经》,不知不觉当中他入定,定中他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在那里坐了,听了一会儿。出了定之后告诉别人,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法会没散。真的,就如世尊在《法华》里面所说:「世间相常住。」
  近代爱因斯坦也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现在问题在哪里?过去跟现在跟未来,这个时间如何把它突破?现在科学家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但是没有法子突破。如果要突破了,你就能回到过去,也能够进入到未来,换句话说,过去、未来什么事情你都知道、你都清楚。他们不晓得用什么方法突破,想用科学机械。而实际上我们佛法用禅定的功夫,你的定力愈深,你突破的面愈广。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智者大师的禅定可以能够突破两千年,他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一千四百年的样子,距离释迦牟尼佛应该差不多不到二千年,大概一千七、八百年的样子。他能够突破这么大的一个时段,能够看到世尊依旧在灵鹫山说法,现在人所说的时光倒流,他能够回到过去,这证明「一时」有味道。「一时」是一心不乱的时候,一心不乱就是禅定。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够走到过去?不能够走出未来?我们的心杂乱,妄想、分别、执著太多,所以这个能力就失掉了。诸位要晓得,这个能力是本能,应该有的;应该有的本能,现在没有了,失掉了。所以佛教我们修禅定,净宗法门教我们念佛,一心不乱。你得一心不乱,实在讲你能够得事一心不乱,这三千年前跟三千年后没有问题,你决定知道。如果得理一心不乱,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的事情,你统统都晓得,你的能力就跟诸佛如来差不多。所以「一时」是正确的,这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3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在这段里面我们讲到「一时」,一时的意思还必须要加以一点补充。佛法里面讲时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讲「刹那际」,佛说这是「实时」,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时间的真相。另外一个名词叫「三摩耶」意思是「长时」,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相续相。《金刚经》上所谓「如露亦如电」,露是露水我们晓得它的时间也很短,早晨落下露水,太阳出来之后就蒸发掉。拿这个来比喻长时,比喻相续相;用闪电来比喻真实的时间。真实时间,《华严经十定品》讲的刹那际,这才是真的。
  而刹那际的观念,我们很难体会。现代科学昌明,利用科学仪器的观察,我们能稍稍多体会一些。而实在说,刹那际就是一般经上常讲的「生灭同时」,因为它生灭的时间太短,决定不是我们六根能够感触得到的。我们六根能够有感触,换句话说,要相当长的时间。一刺激立刻就反应,虽然说「立刻」还是要很长的时间。如果说是刹那际的生灭,我们可以说是完全感触不到。不但我们六道凡夫,天人比人聪明多了,感应灵敏多了,他也感触不到,乃至於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能够见到阿赖耶,要八地那样深的定功,才能够感应到刹那生灭。刹那生灭,佛常常在经上用「不生不灭」来形容。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是废话,那有什么意思;说不生不灭,实在讲它确实是有生有灭。可是它才生就灭了,几乎生灭同时,所以称为不生不灭;这个话讲得就有意义,生灭同时,时间极其短暂。这种短暂,说实在话,绝对不是现在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时间已经是很长了。
  这是佛在经典里面讲的「一时」,这一句完全是讲真话,我们要能够细心去领会。你懂得一时,你就懂得一切法不生不灭,对於生死的恐怖你就离开了,你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相是不生不灭,这才是真相,我们见不到,八地以上的菩萨见到了。「一时」在此地,要是把它落实在事相上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种说法也非常圆满,一切经都用这个字样,佛说这一部经的因缘成熟了。
  这一次因缘非常特殊,讲经的处所也很希有,『佛在忉利天』,不是在其他地方。「佛」是主成就,这个法会里面主讲的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字非常之好,特别是从事相上说的。说「在」这也都是说真话!我们世间人许许多多的错觉,一个错误的观念,错了一辈子自己都不能够觉察。我们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早晨起来洗脸,脸要洗吗?你们说脸要不要洗?洗脸,错了,洗去脸上的肮脏,不是洗脸。洗衣服,衣服要洗吗?也是洗衣服上的那些灰尘。你们仔细想想看我们多少错误观念,在教室上课擦黑板,黑板要擦吗?把黑板上粉笔灰擦掉,哪里是擦黑板,黑板应该一擦,那个黑就把它擦掉了,那叫擦黑板。你就晓得日常生活当中,诸位细细想想多少错误的观念,错得太离谱了,大家都错了,就以为是对的。佛有的时候给我们说真的,我们都觉得怪怪的。
  「在」这个话是说真的,说你「住」是假的,你怎么住?今天搬这里,明天搬那里,哪里在住,只说这个身体现在「在」哪里,这个意思就对了。所以「佛在」。我们实在讲也是「在」,今天「在」新加坡,现在「在」净宗学会,晚上「在」居士林,这是在。「住」是在那里不动,这叫住;常常移动,这是「在」。佛法里面讲住,「住」是什么?心安住。你住的宫殿楼阁,佛在此地说宫殿楼阁是慈悲,心安住在慈悲,心安住在正觉,这个叫住,永远不离开叫住。身常常在动,叫「在」,所以从事相上讲叫「在」。
  佛这一次在哪里?在「忉利天」,欲界第二层天。世间人知道有天,知道有天神,对於天神也很恭敬,称他们为上帝,中国人称他叫玉皇大帝,大概都是忉利天主。不知道天外还有天,他就不晓得。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层天,每一层里面数量也是无量无边,由下到上二十八层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欲界就是还有饮食男女之欲,这个没有断,但是愈往上面去他愈淡薄。到色界,这个欲没有了,我们常讲财、色、名、食、睡,色界天人统统没有。色界天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永远是清醒的;不需要饮食,禅悦为食,但是他还有色身,有色相。到无色界这是六道里面最高级的凡夫,他连这个身体都不要了。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位大智慧的人,老子。老子告诉人:「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有这个身体,是个累赘、是个麻烦。他有这个觉悟,老子可能生到无色界天,因为他讨厌这个身体,讨厌这些色相。无色界天,色相没有了。我们一般人常讲灵界,大概就是称无色界天,这个里面是最自在了,连色相都没有。这是大分,分作三界二十八层天,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一个范围,有这么大。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生死?给诸位说,没有。应化的,他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以应身出现。我们看到他有生、有灭,其实他灭了,是到其他的星球,到其他的地方又出现去教化众生,这个是显示大自在。佛告诉我们这个「身」说法很多,《华严经》上说有十种身,通常我们讲三种身;三种详细说有十种,十种归纳起来是三种。第一种「法身」是真身,所有一切身都是从它生起。所以它是最基本的一个身,能生一切万法,能现我们的身相,能现国土之相,山河大地,一切身相都是法身变现出来的。第二种是「智身」,我们也叫做「报身」,报身是智慧之身,也就是说他智慧开了、智慧现前了,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第三种叫「应化身」,实在讲应化是两个意思。「应身」是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佛到人间来,到任何一道来,他是没有障碍的,自由自在,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来去自由。
  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是业报身,一点都不自由,完全受业力的控制。说受业力的控制,大家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受命运的控制、受命运的支配,大家就好懂,所以说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说这个多苦。命是什么?命就是业,业报。过去造善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善报,过去造作恶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就是不善报,所以一生一切的受用,谚语里头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这个道理,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可是佛菩萨到这世间来,他也来投胎,他也示现死亡,他的生死自在,他不是业力,是愿力。在这个世间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住多少年,他就住多少年,他生死自在。什么时候想走,想到哪里去,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来去自由,这个叫愿力受身;他是愿力,不是业力。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然后才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佛,如何把我们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诸佛菩萨的本事就在这此地。他能转我们也能转,从哪里转起?要从心转起,心转了之后,身就转;如果说从身转,心不转,没用处,怎么转也转不像,一定要从心转。
  心就讲「住」,那就不是「在」。《华严经》上菩萨有十住,那就是讲住了,那是「心住」不是「身住」。菩萨住佛之住,这就对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住处有四种,这四种都是正确的。前面两种还是在六道里头,没出六道。所谓「天住」,就是你来生一定能够生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天,往后我们会简单给诸位做个介绍。天住就是心安住在十善业道,布施、持戒,修十善业道,你来生决定生到天界,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多了,享天福。第二种「梵住」,梵住是修禅定、修清净心,一切的欲念淡薄,对於五欲六尘看得很淡,心里面充满了慈、悲、喜、舍。「慈」是与人之乐,给人快乐,帮助人快乐;「悲」是拔人之苦,众生有苦,帮助他解决苦难;「喜」是看到别人得福,得到好处,决定没有嫉妒心,生欢喜心;「舍」是万缘能够放得下。心常安住在慈悲喜舍,生色界天,这个「住」在三界里面算是正当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人不一样,现在的人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贪、瞋、痴、慢,这个不得了!安住在贪、瞋、痴、慢,安住在杀、盗、淫、妄,果报在三途。所以他不是天住、不是梵住,是鬼住、地狱住、畜生住,他搞这个东西去了。我们对这些理跟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晓得心安在哪里,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非常可怕。
  第三种「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圣者有小乘: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虽然不同,他有个共同点,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三昧,这是个共同点。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萨位。真正学佛一定要安於佛住,佛住在哪里?「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无作。如果落实在净宗里面,安住在「念佛三昧」,我们对於其他的境界深广无际,我们很难体会,不如依照佛的教诲,我们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这个比较容易学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实在是无比的希有殊胜。这是讲「在」跟「住」这两个字的意思。
  今天「佛在忉利天」,在忉利天做什么?『为母说法』。要依照《增一阿含》里面所说,这一次法会是帝释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启请的。忉利天主很聪明、很有智慧,他说过去一切诸佛,都曾经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报母亲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当然也不能例外。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启请,到忉利天开这次法会。这个因缘很深,故事也很长,讲故事就耽误讲经,所以我们把这个故事就省略掉,可是也不能不晓得。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实在说也是大权示现,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每个人在因地上发愿不一样,她发愿,愿意生生世世做个女子的身分,要作佛的母亲,她发这个愿。所以他的儿子是佛,母亲福报就大了,这都是表演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最大的福报,完全是依福能够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不行。诸位你们看看佛门里面讲超度的佛事,梁皇忏非常殊胜。「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启请宝志公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忏」。他的妃子在世的时候,造作恶业堕在恶道。宝志公是个得道的高僧,宝志公是谁?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你看这还得了!观世音菩萨亲自主持这个法会,主持这个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诸位要晓得,诸佛如来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没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所以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有生之年要认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别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过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个凡夫来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说做比不做好。有什么效果?很难讲。你在今天哪里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萨再来人。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我们自己才真正把时光掌握住,一寸光阴,一寸命光,要认真努力。
  作佛的母亲这么大的福报,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净心,清净心成就真实功德。那个功德少、微薄,欲没有断,欲的念头没有断,生欲界上面四层天,佛家讲「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禅,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禅;第三禅要九十分,二禅要八十分,初禅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没分。可是你有,你禅定功夫可以有个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这个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没有修,你专修福,修十善业道,修布施、持戒,没有定功,没有舍弃情欲念头,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点定功,心地有一点清净,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层比一层的福报大,一层比一层寿命长,真正是享福无尽。可是寿命再长,也有报尽的时候,也就是有享尽的时候;享尽之后,又要随业流转。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总不如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是无量寿,换句话说,永远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能为比。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这一句经文「为母说法」,虽然这个法会是帝释天主他来启请,但是意思很深。第一个是为了避免世间有一些人,对佛法产生一些误会。学佛,尤其是发心剃发出家,好像从此以后也不再顾父母,世间人以为是不孝。尤其是中国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靠你传宗接代,你一出家传宗接代就断掉了,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祖先!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也是做一个榜样,给学佛的四众弟子:出家、在家,男众、女众这四众弟子,启发他们的孝思,让他真正去体会「三福」里面第一句「孝养父母」。佛门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於不顾,没这个道理。可是孝养的形式不一样,认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诲去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父母;父母能得诸佛护念,善神保佑,这才是真孝。世间人孝顺父母,请几个佣人照顾他生活,佛弟子是让天龙善神去照顾父母,比你请的那个人照顾周到多了。可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修持,天龙善神不保佑你,瞧不起你。你真正修行,有道有德,感动天神自然去照顾;你不必去求他,也不必去通知他,自然照顾。为什么?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所以有这个意思在。
  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一段经文是本经的发起序。本经一共十三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没有说序品,它这个题是《忉利天宫品》,实际上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序分里面意思非常的周圆,前面六种成就,这是「证信序」;从这段经文以下,是本经的「发起序」。发起序里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含摄著有「教、理、行、果」,科注里头这一段是「果因集赞」。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佛说法先把果报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依著这个果报生起信心。然后再给你解释果报怎么形成,再给你说因,你就很认真去听,你很想知道它。这个是说法的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所以说「果因」,他不说「因果」。
  一开头展示什么?教你看看参加大会这些人物,这是「果」。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动这么多人来参加集会。佛在讲经之前现瑞,现种种光明,这个瑞相是「理」。文殊菩萨见到这个现象生起疑惑,这是表「行」。世尊跟菩萨这一问一答,文殊问,世尊给他解答,这是「教」。所以在序文里面我们看到是教、理、行、果,这个集会是果报。就像《华严经》一开端在没讲经之前,先说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果报摆出来让你看。
  这个地方呈现不可思议,你们在哪一部经里面看到过这样的经文。『尔时』,佛升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你们在什么经上看到佛讲经一切诸佛都来听经?没见过。这个场面还得了!《华严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量寿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比的希有!不能含糊笼统就这么看过。通常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是诸佛化现为声闻、缘觉、菩萨来帮助佛弘化;这个地方不是的,诸佛,佛身来的。释迦牟尼佛今天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切诸佛都参加来听讲,人数是「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这个「大菩萨摩诃萨」是诸佛带来的,是跟著佛一起,随从佛而来的。诸佛不可说不可说,那菩萨数量更多了,『皆来集会』。这段经文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你要仔细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谓讲经三百余会,没有一会有这么殊胜。这是参加集会的人,是「果」,这经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们为什么来?没有一尊佛不报母恩,今天释迦牟尼佛不是讲别的法,是讲地藏 法。说明一切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这是根本。地藏 表什么?表「孝亲尊师」。所以说孝亲尊师之法,一切诸佛一定自己要来参加,诸佛来当影响众。忉利天王在这一会当中作功德主,他福报可修大了;请佛到忉利天讲《地藏 经》,这个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到齐,一尊不漏,无比的希有因缘!来做什么?提倡孝道。跟佛一见面,就赞叹释迦牟尼佛,赞叹此意也是圆满到极处。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这个话不容易说出来,若不是诸佛如来亲口说宣,给诸位说,菩萨都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不入这个境界,他怎么说得出来!释迦牟尼佛出现是什么时代?『五浊恶世』。到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五浊恶世」,几乎是最愚昧无知的凡夫都已经能感触得到。在从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浊恶世这种现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觉得到,一般人感觉不到;世间不错,很好,我生活得很快乐;他没有感觉得浊恶,「浊」是污染。半个世纪以前,我们没有听说哪里有什么环保,换句话说,环境的污染还能忍受。等到提出环境保护,换句话说,环境污染已经令人感到难受,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换句话说,这个浊恶到了相当严重的状态,才会有这个名词出现。
  「五」是五大类,五大类的严重污染,佛经里面称之为「五浊恶世」。五浊,第一个是「劫浊」,「劫」是讲时间,我们现在讲年头不对了,是从时节因缘上说的。实在讲,时间哪有什么染污!这是一个严重染污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而实在说染污的时代是后面四种污染。「见浊」,见是见解,思想、见解错误了,佛家讲邪知邪见,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看错了,就是见解上的污染。其次讲「烦恼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上的污染。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所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东西严重!由於心理、精神上的污染,必然会连到生理跟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那叫「众生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今天地球生态失去平衡,气候反常,灾难频多,都是属於众生浊。「命浊」,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是生理的污染。五浊用现在的话大家好懂,前面两种见解的污染、思想的污染,合起来就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众生浊是生活环境的污染;命浊是生理的污染,这叫「浊」。
  「恶」是「十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一切众生不干好事。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就是不讲实话欺骗别人;「两舌」,就是挑拨是非;「恶口」就是说话粗鲁;「绮语」就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造这个口业;意业,心里面存著是什么?「贪、瞋、痴、慢」,搞这个,这叫恶。浊、恶,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么一个时代。
  『现』是示现,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这一句就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做出一个样子给众生看,什么样子?大智慧的样子。我们现在讲「作师作范」,为社会大众的表率、为社会大众的模范、榜样。在五浊恶世里面他能够这样的示现,一切诸佛都赞叹,赞叹佛在恶世为这些苦难众生做好榜样、做个好样子。
  『神通之力』,这四个字是讲他表现在外面的,『不可思议大智慧』是里面。表现在外面,就是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说出他的能力之强。「通」是通达,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道理、因果、现象、变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神通」。神就是神奇莫测,超过我们凡人的知识。这个神通不是讲孙悟空七十二变,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完全解错了。佛样样都通达,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社会上种种疑难杂症,佛没有一样不晓得,他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难。
  『调伏刚强众生』。维摩居士曾经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刚强」是性格刚强,坚固的执著,对於佛所讲的教诲很难接受。这个在现实社会里面我们看到了,排斥佛法,障碍佛法的教学,显示刚强。他自己不肯去研究佛法,佛法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扣上一个迷信、消极、落伍,就把它丢在一边。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宝,真正能够解决五浊恶世的问题。
  末后这四个字了不起,『知苦乐法』,这四个字不容易说出来。众生苦,为什么苦?众生希求乐,为什么得不到乐?全世界的人,哪一个人不在受苦!谁不希求快乐!苦从哪里来?乐从哪里来?没人知道。怎样我们才能够离苦?怎样才能够得乐?这些理论与方法也没有人知道。释迦牟尼佛知道,释迦牟尼佛在经教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我们想离开苦得到乐,大乘经典是最好的指引,指导我们、引导我们,佛法教学的目标就是教我们离苦得乐。诸佛对释迦牟尼佛的赞叹,也是把「果」放在前面,引起人注意。这两段经文,如果心地清净、感触灵敏,看到这两段经文,没有不寒毛直竖,无比的希有!什么人开法会的时候能教一切诸佛如来都来听,什么人能够见到诸佛如来得到如此不思议的赞叹。诸佛赞叹释迦,就是诸佛互相赞叹,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佛佛道同。换句话说,只有诸佛如来他才肯到五浊恶世去示现,这正是地藏 菩萨的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是最苦。这些苦难众生,我不去帮助他,谁去帮助他!愈是苦难的地方,佛菩萨的悲心愈偏重,愈要到这个地方去教导、去帮助大家。只要这些苦难众生肯接受,佛菩萨就来了;不肯接受,佛菩萨想帮助也没法子。能信、能解、能学,佛菩萨一定出现在这个世间。
  今天我们这一会为什么会跑到新加坡来?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我们没有偏心、没有私心,也不是贪爱这个地方。完全是这个地方的缘成熟了,什么缘?这个地方的人,他能信、能解、能行;信、解、行、证这四个条件,这个地方有。这十几年来我们在这个地方弘扬净土,劝大家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多年当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个地区,念佛往生的人时有所闻,常常听到。李木源居士非常热心,许多念佛的同修在临命终时,多半是请李木源居士去助念,去帮助他料理后事,他见到的瑞相太多太多了!李居士今天这么发心,他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做得这么认真、这么热心,他那个信愿不是凭空发的,是见到事实才发起的。
  六道三途的苦乐法唯有佛知道得透彻、知道得彻底、知道得究竟,所以佛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这两段经文决定不能够疏忽,这是诸佛如来异口同音所宣的无上的妙法。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作,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的总纲领。佛出现在世间干什么?就为这个。
  赞叹之后,诸位再接著看经文: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是礼貌,佛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礼节,这也是做一个榜样给人看,「礼」不可废。人而无礼,在这个世间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现在人把礼节都疏忽了。礼节疏忽了,说实在话,佛法修学得再好,果报在哪里?果报不在人道,多半在鬼道。到后面讲这些鬼王,把鬼王的因跟诸位说明,你就晓得了。佛法修行得非常好,贡高我慢,没有礼节,感受的果报将来在鬼道作鬼王;作《华严经》里面讲的,做世主里面器世间主,山神、树神、花神、水神这一类的,就走向这些地方去。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怎么劝诸位同修要觉悟,孝亲尊师我们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极乐世界。如果这个意念没有,修学佛法走向鬼道作鬼王。如果你更殊胜的,你能走向天道;天道是欲界天,色界天都没分,必须要晓得。此地教敬,教礼、教敬。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这个地方是现瑞。『光明云』里面显理,放光。利根的众生见到光明,佛所有一切教学他都明白了,不必要言说,「光明」表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刹那际全部都展现出来,不需要长时间,刹那之间就把无量无边的智慧,展现在一切大众的面前。『是时』就是诸佛如来赞叹,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的这个时候;世尊『含笑』,放光是表法。光从哪里出来?真如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光明,佛为众生说一切法以这个为根据。佛说一切法从哪里说起?从自性本具般若里面流露出来,今天把说一切法的依据,一下表现出来给大家看。
  「百千万亿」说不尽,所以下面略举几条,细说说不尽,略举十条。虽是略举,诸位要晓得跟《华严经》一样表法,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万亿光明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我们听经闻法,讲的人如果是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就与佛的光明起感应的作用,佛光注照这个道场,就是大光明云照在这道场的上空。下面说者、听者生无量的欢喜心,不是他说得好、说得妙,不是的,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这是佛的加持、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摄受。
  别说里面第一句: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
  『大圆满』别中之总。「圆满」就是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就是性德的全体流露。一切众生为什么会起感应道交?众生心跟佛心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众生在迷,佛在觉。觉的是心性,迷的也是心性,心性没有觉、迷。一切众生里面,常说的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之外,还有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都是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圆种智就是同时成佛,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法身,同一个体性。觉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自身,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爱护,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第二句就是大慈悲光明云。必须要晓得佛如是,我们自己也如是。佛今天显现的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自性光明;我们今天所显露出来也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我们搞的是这个样子,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变成一个可怜悯的众生。所以自己要觉悟,要真的觉悟,自己要回头,要受持读诵,依教奉行,这个人才真的回头。这一回头与佛的大光明云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第二个是:
  【大慈悲光明云。】
  『慈悲』是我们发心所依靠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依什么发心?依慈悲。此地『光明云』三个字,就是表真心自性圆满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指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的,性德没有显露,光明云没有;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云。加光明云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在这一段里面显露无遗,这是事相。四弘誓愿是从这里发的。地藏 菩萨发得圆满、发得究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了极处!地狱里苦难众生他都要去度,何况其他的,这叫普度九界众生。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没有降生之前,这个当中的空档时间太长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没有佛出世,众生之苦,我们无法想像。佛菩萨难道没有慈悲心?有。怎么办?佛在这空档里面,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完全委托给地藏 菩萨。佛不在世的时候,地藏 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代表人,世尊没有委托给别的菩萨,把这个事情委托给地藏 菩萨。由此可知,世尊灭度之后,弥勒未出世之前,对於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世尊嘱咐的。地藏 菩萨受世尊的委托,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把这个责任自己承当下来,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要以「大慈悲光明云」发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众生的菩提心。
  第三句:
  【大智慧光明云。】
  这是我们修行所依据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一定要依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给诸位说,智慧决定不是记问之学。我听得多、读得多,我记得很多,那是世间的聪明,佛经里面讲「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道上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为什么?落在「所知障」里面,你那个所知成了障碍,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一定从禅定里面得来。禅定从哪里来?禅定一定从持戒里面得来,这叫「三无漏学」。大乘法门虽然不重视形式上的戒律,大乘讲心地戒法,比形式还要殊胜,要真干!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
  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在哪里做?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用功夫,我们用念佛的功夫,这个方法好。念头才动:「阿弥陀佛」,转了,转成阿弥陀佛,这个里面戒、定、慧三学同时具足。你能够转,你就守法,这是持戒。见到外面境界,顺心的起了贪爱,贪心才动:「阿弥陀佛」,转过来了,这就是持戒。见到不如意的环境,心里不高兴,「阿弥陀佛」,也转过来。你能转得过来,接受佛的教诲,佛教我们这么做,我们就这样做,这是「持戒」。转过来之后,对於一切境界不再理会,回过头来念佛,这是修「定」。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慧」在其中。所以不晓得净宗修学的殊胜,戒、定、慧三学一念完成,圆满具足。然后处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生出来,所以你修行功夫浅深没有丝毫隐瞒,都流露在你的面孔、你的音声、你的一举一动当中,你修学的功力怎么会隐藏?表里一如。修饰、隐藏是对世间愚人来说的,愚痴人看不出来会被你骗;真正有智慧的人瞒不过,一接触就明了。所以「大智慧」是我们修行之所依靠。
  第四句:
  【大般若光明云。】
  般若跟智慧意思有时候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说在一起,意思当然有差别。『般若』如《般若经》上所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我们就给它解作戒、定、慧的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定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是定一定有戒,「定共戒」,有定的人不会犯过。有慧的人叫「道共戒」,那个持戒就更高明。所以「慧」里像三层楼一样,第三层一定包括下面二层,下面这一层不包括上面,戒不包括定,定不包括慧;定一定包括戒,慧一定包括戒、定。此地的「般若」,我们就依《般若经》的说法,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也就是无分别智,实智,於一切法清楚、明白,但是里面没有分别。分别尚且没有,哪里会有执著!所以称为实相般若。实相就是真相,他明了真相,我们讲彻底究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种智慧叫「实相般若」。
  它起作用的时候,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我们用现代的话说,「观照般若」就是过高等智慧的生活,或者像果地上法身大士们,他们过圆满智慧的生活,跟光明云相应。我们凡夫能够过一个高等智慧的生活,那就很难得,你才懂得观照。观照的总纲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对於一切法相,他能够不分别、不执著,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什么都好、什么都自在,每一天生活清净、快乐无比!随遇而安,富贵有富贵的快乐,贫贱有贫贱的快乐;富贵、贫贱是事相,快乐是相等的、平等的,都生活得圆满、都生活得快乐。这是观照般若,对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就是利他的,他受用,帮助别人的。文字里面就包括言说,换句话说,观照里面包括事相,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我们今天讲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由此可知,「实相般若」是意教。身、语、意都是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但是实相里面虽然说是意教,可是没有「意」的念头;有「意」的念头那就不是真实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离相,离即同时」,这才能破除一切迷惑。
  第五句:
  【大三昧光明云。】
  『三昧』是梵语,就是印度话音译过来,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佛告诉我们,六道的众生种种享受不正常。种种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身有两类:有「苦受」、有「乐受」。苦也无量无边,乐也是无量无边,用这两大类就包括了。心理,我们讲精神。肉体的部分有苦、乐两类,心理这个部分有「忧」、「喜」,有这两类,这就是四大类。还有一大类,身没有苦、乐,心里头也没有忧、喜,这个很好,这个状况叫「舍受」,总共这五大类。舍受很好,但时间很短,不长,暂时身舍苦、乐,心舍忧、喜,是暂时的。如果这个舍受要能够保持下去,那就叫三昧,就是正受,所以三昧也翻作「禅定」。诸佛如来永远是舍受,所以苦、乐是相对的,忧、喜也是相对的。西方称为极乐世界,我们往往以自己的错误想法,去界定西方这个「乐」,以为西方这个「乐」是苦乐之乐,错了!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两边都舍掉,那是「真乐」!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没有,那才叫极乐世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大三昧』能破一切障碍。我们现代科学家知道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譬如他们发现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三度空间里,知道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说,他看到科学的报导,他说科学家们已经肯定至少有十一度空间存在。如果依照佛法来讲还不止,我们怎么晓得?我们知道这些不同空间是怎么来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佛说这些不同空间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我们晓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所以时空也就是有无量无边的度数,哪里只有十度、二十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三度空间里,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里面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讲三度、四度,这是讲大的,就好比我们佛家讲十法界。我们把每一个法界说成一个度数就是十度,加上一真法界就是十一度;可是每一界又有很多很多,数不清的。假如你要是得三昧,安住在三昧里面,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这个界限一切就突破。禅定功夫浅深不同,小的定突破一层、二层,大的定又能突破多一些层次,这种情形我们知道很清楚。
  世间有一些修定的人,我们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过去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在战争那个期间,他在江西那个地方有个道士,这个道士有神通,实在讲有定功。他住的那个地方比较低洼,这个道士叫他搬家,他说这个地方过几天要淹水。道士也住在附近,他就派人去看看道士有没有搬?道士搬了,然后他也搬。果然没有错,跟他讲的时间相吻合。那是一点迹象都看不出来,结果真的山洪爆发,那地方被淹了,所以他晓得道士有神通。过了没多久,那个道士告诉他,他看到有一个地方爆发战争,告诉他方向,大概距离有多远,他见到了。这个老先生是个军人,是个高级军官,他说这个道士讲的不对,没听说过,没这种消息。结果过了三个月,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跟他讲的方位、情况、距离,他三个月之前就看到。可见得这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他是小的定,不是大的定,能够突破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他能看见。他在深山自己小房子里面,他能看到几千里外的夏威夷珍珠港,这是小定。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圣经密码》,他能够看到三千年以后的,他的定力比那个道士高明多了。这个道士只能看到几个月、几年,几千里的环境,这么一个境界。三昧不可思议,能够突破一切障碍。
  如来是妄想、分别、执著断得干干净净,所以他的能力是圆满的,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佛讲的话我们相信,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他有,我们也有。我们今天这个能力失掉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定,心里面天天妄想、分别、执著一大堆,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觉悟、要明了。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四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4
  请掀开经本。昨天讲到世尊放光现瑞,这十种光明云,我们讲到第五「大三昧光明云」。现在我们从第六看起:
  【大吉祥光明云。】
  『吉祥』在中国古时候是一种通用请安、祝福之词。什么叫吉祥?古德说这是「义利」之词,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能够圆满的得到,这是吉祥。不应该得到的,你要得到了,那就是灾祸,所以说那是不义。我们以财物来做比喻,不义之财在佛法里面就是盗戒,你不应该得来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你得到的话,罪过都很重。所以吉祥是应该得到的,你都能够圆满得到,这是义利,「义」是应该。
  这一句就很明显的说,这是义利之德。在佛法里面大菩提、大涅盘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如诸佛果地智慧、功德无二无别,我们懂得这个意思。即使是自己,我们以凡夫来论,我们的性德没有开显,在这个世间,不只是这一生,生生世世我们的福报可以说是都是修得的,不是称性。见了性,你自性里面智慧、福报才能现前,那个福报是真的,像泉水往外面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称性的福报。没有见性以前这个福报是修得的,修得的用得尽,这个地方我们举一个比喻,大家好懂。性德,譬如你自己有家产、有家业,你家里有金矿,矿里面的储藏非常丰富,你生生世世都用不尽。可是现在这个金矿被土石掩埋,没有开采,你一分钱都没有,吃饭要去打工,你赚一点钱过一天生活,家里虽然是有亿万家财,你得不到受用。
  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功德、财宝,就像金矿一样,没有开采,所以现在很苦要在外头打零工,这个福报享得尽。而且一定要如理如法去打工,如果投机取巧、为非作歹,你就犯罪。犯罪不但你应该得到的得不到,反而受到法律上的惩罚,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定要明了,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决定不能取。佛家这个盗戒,「盗」的意思就是不与取,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你得到非分之财,是祸不是福,这一定要懂得。即使自己命里面有的财富,我们也要觉悟,自己在一生当中的生活受用,实在讲,很少。我们不要想到一生,想到一生很容易犯许许多多的过失。真正觉悟的人,他想什么?一天,我今天一天的受用,绝对不会想明天,想明天你就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错了,只想今天没有明天。今天生活所需还有多余的,都肯布施给别人,有福与一切众生共享。你要问明天怎么办?明天会更多。怎么会更多?他在种福,种福,福报永远往外面增长,它不会消失。世间人我们看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都能够看得到,有财富的人拼命在积蓄,拼命在增长自己的财富,对社会福利事业,看到贫苦的人一毛不拔。可是过不了几年,他出了纰漏,家破人亡,他的财产统统都消耗掉,都散掉。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稍微留心一点,现在这个世间愈来愈明显。为什么不把多余的去修福?这个就是迷惑颠倒。我们说到吉祥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性德,我们暂且不论,在修德上知道自己怎样修,怎样修得大福利,这个经上要教给我们。下面第七是:
  【大福德光明云。】
  加上『光明云』三个字都是称性的。『福德』是助道,就是菩萨行里面从布施到禅定都是属於助道。由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助缘,才能成就无漏的智慧。如果没有前面五种,纵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的,有漏的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不是般若智慧。佛为什么特别著重在修福?我们受三皈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这两种;足是圆满。成了佛,他的福德跟智慧这两种都圆满,在福德里面没有人能够相比,所以称之为最尊、最贵。由此可知,佛绝不反对人修福,而且鼓励人修福,为什么?修道是一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障道的因缘非常多,你修学、证道障碍很多;福德能够保护正法,能够真正护持你。我们讲护法天龙鬼神来护你的法,他凭什么护你的法?看到你有福、有德,你要没有福德,不修福德,天天磕头作揖,人家理都不理你,凭什么来护你法!你肯修布施,人家佩服你、赞叹你;你肯持戒,人家尊敬你。所以我们要求得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不是去天天给他磕头、天天求他,巴结他、谄媚他,办不到!只要自己认真依照佛陀教诲去做,不要去求他,不要去理他,自然护持。为什么?他尊敬你,你在广大的群众当中与众不同,别人造业,你修福,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明白。
  形式上我们做出仪规,实实在在讲是做给社会大众看,用这种方式启发大众,让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觉悟、回头,所以这些仪式做得庄严隆重,道理在此地。社会大众没有见到的,我们这个仪式做得庄严隆重,鬼神看见了。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形式是普度一切众生而为,那个是外表;有表要有里,里是真修。内心清净、平等、觉,表现在外面,六度万行,成就真实广大的福报。福报能除障,能帮助我们开智慧,世间谚语所谓「福至心灵」,这个人福报来了,他特别聪明。平常看他笨笨的,福报现前了,他忽然聪明,这话都有道理的。修定是开慧的主要原因,修福是助缘,帮助你开慧,所以要福慧双修。
  下面一句:
  【大功德光明云。】
  『功德』跟福德有差别。福德就是我们平常讲福报,福报可以与别人共享,功德就没有法子。什么是功德?「功」是你修学的功夫,修学有功夫,你必定有收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一个意思,你一定有收获。譬如持戒有功,戒修得很好,有功;禅定是得,因戒得定。戒修得再好,不能得定,功夫总是差一截。戒持得很好,为什么不能得定?古德讲得很好,自己修行得很好,用现在的话来讲:值得骄傲,这就完了!你研究经典,研究得不错,值得骄傲;讲台上讲经,讲得不错,值得骄傲,这一傲就完了,功德就没有了。傲是什么?烦恼,持戒持到最后烦恼现前。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坛经》上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持戒要持到不见世间过,就得定,你持戒就变成功德。持戒得定,是功德;持戒不能得定,是福德。所以持戒是两种,一个是功德,一个是福德。因戒得定。
  修定也是如此,修定要开智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定就变成功德,那就有功。修定而不能开智慧,这个定是世间禅定,修得再好,四禅八定。诸位要知道,四禅八定都没有开智慧,出不了三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修行之人很容易起增上慢,就是现在世间人所讲:值得骄傲,别人不如我,我比别人高一等。只要有这个念头生了,你的功德完全没有了。大功德能灭罪、能灭恶、能生善,功德是灭恶生善。如果修学恶还增长,善不能生,这就完全错误了,这是我们不能不懂得。
  佛家修行,纲领、原则著重在修观,天台家讲「三止三观」,我们念佛也没有离开修观的原则。「观」是什么?观念。修观就是把我们过去种种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叫修观。在一般讲修学有三个层次,宗门里面常讲。第一个是「观照」,什么叫观照?常常提醒一个觉悟的观念,时时刻刻提醒,这是观照。观照功夫得力了,在我们净土宗来讲就是「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决定得生净土。为什么?念念能够不迷,念念提得起观照,在我们净土宗就是一句佛号,心地才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头起了念头。念头不外乎善恶,顺自己意思起了贪心,不合自己意思起了瞋恚,会动这个念头,没有违顺的时候起无记,这都不好。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警觉性很高,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就立刻转到「阿弥陀佛」,这在宗门里面讲就是观照的功夫。古德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没有关系,要警觉得快,佛号立刻提起来,把念头换过来,这是观照的功夫。观照功夫深的时候,自自然然这些妄想、念头不起了,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这就是「事一心不乱」,在宗门叫「照住」,是得定,禅定现前了。
  到最上层的功夫是「照见」,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见」是智慧开了,从定开慧了,在我们净宗是「理一心不乱」,就照见了。「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见到宇宙之间一切法,真相是「无所有、不可得」。这两句话是佛在《大般若经》里面重复了几百遍,所以你将六百卷《大般若》浏览一遍,其他的都记不得,都忘记了,这个印象太深太深了!只要你记得这六个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世尊说法确实有他巧妙之处,重点总会让你记住。为什么无所有、不可得?《金刚经》上说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华严十定品》里面讲得更透彻,事实真相是什么?刹那际,这个才是事实真相。「刹那际」就是不生不灭,如果你真的透彻、明白,契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了不起了。为什么?你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无生法忍就是明了刹那际,一切法不生不灭,生灭同时。《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刹那际,所以是无所有,所以是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你以为有所有、以为有所得,这是妄想。十法界的众生,不要说六道,都没有离开妄想。可见得妄想这一关很难突破,突破妄想这一关,你就脱离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功德必须要修,福德也要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再看第九句:
  【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这个地方讲皈依是回归自性,这叫『大皈依』。皈依三宝,实在说佛家讲皈依三宝,理论就是依据这一句。三宝第一个是佛宝,佛宝是自性觉,自性周遍法界,所以这个地方用「光明云」来显示。凡夫迷失了自性,招来无量无边的灾难。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圆满的性相,性虽然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所现的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决定不是二。我们把自性的现相比喻作一个身体,这个诸位就好懂;身体里面有一部分是觉悟,可是有一部分在迷惑。哪一部分在迷惑?不定。身体某个地方生了疮,脓、烂了,肿起来了,就像一部分众生在迷惑。这只手长疮,烂掉了,那只手赶紧帮忙它,那只手是佛菩萨,这只手是众生,是一体的。众生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病毒,自己一个地方长疮,烂掉了,自己在受苦。所以众生受苦,佛受苦;众生得乐,佛得乐;是一体的。
  阿弥陀佛是谁?自性弥陀。毗卢遮那是谁?自性毗卢遮那,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谁知道?所以给你说真的,你吓一跳,都不相信,还毁谤佛,再造更重的罪业。所以很多真实话佛不讲,讲了你会害怕,你不会相信,不能接受。如果我们果然醒悟过来,虚空法界都是自己,你的大慈大悲,对於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都爱护,那个爱心、关怀之心、帮助之心,油然而生,分什么彼此!你恭敬我、赞叹我,我爱护你、帮助你;你毁谤我、糟蹋我、侮辱我,我还是爱护你、还是帮助你。为什么?你迷,我不迷。不迷的人知道是一体,迷的人分自、分他,就像身体上长病、长疮一样,这一部分的细胞,它迷惑颠倒,它不能跟整个身体调和,跟大家不和;和就健康,不和就出毛病。
  诸佛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出现,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这句话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这一批刚强难化众生就像身体一个部分长了脓包一样,他跟大家不和,他在这里分彼此,他自己在受苦受难,堕地狱、变饿鬼要受这些罪。本来没有,本来不应该的,他一定要造作、一定要去受,有什么法子!这没有办法。佛能够帮助的,是调教、开导、说明事实真相,我们自己要觉悟,一定要回头,回头是岸。「皈」就是回头,「依」是依靠,要依靠性德,在此地用「光明云」来表,在《华严经》用「大方广」来表。《华严经》上讲的大方广就是此地讲的光明云。诸位要晓得这一段,十句,这个光明云含摄全部的《华严经》,《华严经》含摄全部的佛法。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讲无量无边的法门,十种光明云全部包含,一法不漏,我们要体会这个意思。
  皈依法,法是自性正。自性正是什么?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觉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后得智」,我们讲「权智」。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去契入,然后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诸於实现,你就契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自自然然就超越十法界,六道轮回就不必讲,超越十法界了。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法身大士无二无别,我们并没有证得法身,可是跟法身大士真的是一模一样,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念佛往生,给诸位说,决定生实报庄严土,四土、三辈、九品,我们统统有分。善导大师讲得好,善导以前的古大德常说,上四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以前的人说,上四品都是菩萨往生的,凡夫没分。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告诉我们,「九品往生都在缘,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我们是凡夫,遇到的缘殊胜,我们就上品上生,菩萨要没有遇到这个缘,他要往生可能还中下品,在乎遇缘不同,不在别的。这个才叫平等法,符合经题上「清净、平等、觉」的教义,所以我们读经、研教,不能够空过、白过了。
  我现在的时间比较紧一点,同时讲四部经,此地是三部,到香港讲《四十华严》。我讲,虽然落实在现前生活上,但是古大德这些注疏我看,我很认真的看,我不一定依照他的讲,但是我所讲的跟他们的意思一定能契合。照古人注子讲,现在人听不懂,没有办法接受,也做不到。我们要真正明白经义,古人作的可以提供我们做参考,听听他们怎么说法。再看看现代是什么世界,现代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他们病在哪里?他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得到经典的启示,古大德注疏的启示,推陈出新,我们来帮助现代苦难的众生。
  今天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众生无量无边人为的灾难也好、自然的灾害也好,都是要从心理上做一个重大的转变,那就是一定要爱世人,把你爱护自己的心扩大,爱护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灾难都消除。只知道自己,没有别人,甚至於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这是世间人讲的,迷惑颠倒人讲的。真正明白人看是什么?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是损己之事,这个诸位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利益社会才是真正利益你的家族。世间人迷惑颠倒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为什么?因为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是自己身体里面各个细胞,顾这一部分,忽略那一部分,那一部分会生病。你要全面都顾到,饮食起居,吸收营养,身体每个部位都要达到。偏食就会生病,某一部分营养吸收了,那一部分缺乏了,你就会四大不调。用这个比喻来比喻这个世界就一样,只顾我的国家,不顾别人的国家,结果别人国家有难,我们也受连累。这个事实现在大家逐渐看到了,但是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根本的原因在哪里!所以佛法首先把我们的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真正「皈依正」;自性本具的正知正见,为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一切生活的依据。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净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讲,社团、团体。佛法称四个人为「众」,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小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这就是一个小团体。这一个团体里面的分子,都能够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团」,叫「僧众」。人人修六和敬,人人心地清净圆满,这个僧团天上、人间,在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么?它和合、和睦,我们中国古人也说:「和为贵」,《论语》里面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是最尊贵的,「众中尊」,尊是值得人尊敬,是一个很尊贵的团体。这个团体再大,人众再多,意见不和,那就不是僧团,这个团体就不是人家所尊敬的。意见从哪里来?意见都是妄想、分别、执著,诸位想想看,对不对?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本来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这十句里面意思很深,它以「大圆满」开端,以『大赞叹』结束,真是圆满到了极处。这当中八条,「慈悲」是我们发心依靠的,「智慧」是我们修行所依,「般若」破一切迷惑颠倒,「三昧」除一切障碍,「吉祥」是义利之德,「福德」是助道之德,「功德」是灭恶生善,「三宝」是真实的皈依处,这是性德圆满的大纲,后面总结「赞叹」。谁赞叹?对这些事理不明白、不清楚的人,他怎么能赞叹得出来!有能力赞叹、有资格赞叹的是诸佛如来,他们彻底明白了,所以诸佛如来赞叹你的成就,赞叹你真的回头了。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知道,生佛本来不二,所以诸佛如来礼敬众生,只有众生瞧不起佛菩萨,没看在眼里。毁谤佛菩萨、不信佛菩萨、诬蔑佛菩萨,佛菩萨绝不因此而远离众生,还是永远在那里关怀,永远爱护。佛没有离开众生,众生背离了佛菩萨,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今天学佛,要学佛菩萨,学佛菩萨的用心,学佛菩萨的行持,不能去学众生,学众生我们就又要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已经无量劫了,苦不堪言,还要继续吗?过去没有遇到大乘经,是障难,没有觉悟的缘、没有回头的缘。今天遇到了,真正是无量劫希有因缘。遇到之后要珍惜,要从此回头,不再造轮回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依教奉行,老实念佛,这才好。
  下面这一段: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这一段世尊是放光,显示自己所证的理体,也就是显示出圆满的性德;佛有,众生也有。放光现瑞,实在说只有法身大士才明了,一见到之后,世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圆满法轮,刹那之间圆满接受,法身大士,行!十法界的众生看到,觉得希有,欢喜赞叹,但是莫名其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懂。那怎么办?他说法,不说我们怎么会懂!所以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
  由此可知,放光现瑞度上上根人,出微妙之音度中下根人。中下根人看到光,他不能够明白里面的含意,必须要求佛来说法。这个地方说:『出种种微妙之音』,诸位要记住,这是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说的,这个世界文殊菩萨讲得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在楞严会上世尊让文殊菩萨为我们拣选圆通,也就是选择哪一个法门最适合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机。文殊菩萨选择的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说明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你给他看,读经,你让他看经,不容易开悟,你叫他听经容易开悟,耳根的功能比眼根要强。可是十方世界各地方的众生根性并不一样,像经上讲香积国的人耳根就不行,你让他看,他不会开悟,听,他也听不懂;请他吃饭,一吃他就开悟了,这个妙极了,所以他以香饭为佛事。为什么?舌根利。所以一切众生哪个根利,不一定的。如果世尊要在香积国讲《地藏 经》,后面这一段,一定是「又出种种微妙香饭」,是不是?就是这种情形了。不会「出种种微妙之音」,这是专门对我们这个世间说的,所以这个地方要懂,佛说法一定是契理契机。前面放光明云是契理,这地方是讲契机,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佛放光,我们也要放光,我们不能像佛那样明显,我们的光怎么放法?你心地有真慈悲,自然就有慈悲光相现露,人家一看到你,「这个人很慈悲」;心地很清净,「这个人很清净」,这是放光。经上所说的你心里头真正有,自然从你面门、从你身上就放光,不但放光,也放香,「香光庄严」。一般俗人身上气味很难闻,修行人他心地清净光明,他身上气味是香的,我们比较少见。
  过去我在香港听同修们说,听说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穿的衣服,寒暑就那么一件衣服,领子上油垢都好深,可是闻闻是香的,味道不难闻,这是香港一些同修们告诉我的。那是什么香?我们平常讲五分戒香,「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意思就更圆满了,真诚、清净、慈悲。可见得性德的流露,无处不流,不但身放光、放香,连他居住的环境都放香,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磁场不同。他住的环境我们进入之后,会感觉到非常舒服,感觉得很自在,那就是他居住环境有光,我们肉眼虽然见不到他的光波,但是我们能够感触得到。这一段是讲音声说法。
  请看经文:
  【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
  我们先说这六句,这六句讲的是六度。第一个「檀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布施」。诸佛菩萨,实在说就是法身,什么叫法身?以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他们肯定;他决定不是认这个身是我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所以他证得无量寿。虚空法界不灭,我们这个身有生灭,好比什么?我们身体里的细胞,细胞有新陈代谢,有生灭。可是这个身要住几十年,细胞的时间很短。现在的医学都告诉我们,人的身体七年是一个周期,所有的细胞就有一次新陈代谢。所以七年以前旧的细胞没有了,现在这个细胞是新生的,永远在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我们为什么不换一个新的、换成好的、全新的?譬如一个机器,机械的零件坏了,找一个别的零件跟这个相似的装上去也可以用,那是旧的不是新的。为什么不选一个全新的零件装进去,你这个身体就永远健康长寿,一百岁身体还像年轻人一样,为什么?你新陈代谢这个细胞是新的、清净的,没有污染的。可是我们所换的,总是换成污染的细胞。怎么污染?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污染了,换出来的东西很糟糕!你看小孩也一样,七岁的小孩、十四岁的小孩,换了两个周期了,为什么他还那么好?妄想少、妄念少。再说个不好听的话,害人害己的念头少,所以他换的细胞还是那么的新。年岁愈大害人害己的念头愈多、害人害己的念头愈强,愈换愈糟糕,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看看佛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好,华藏世界也好,为什么人家的体质永远不会改变?好像就停住在那个地方,实际上是不是停住?不是,还是生生不住。就是他的新陈代谢里面完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意思就是所换的零件是全新的,永远是新的。这机器里头换个十次、换个二十次还是新的,就是这么个原理。我们今天亏吃在哪里?自己害自己,自私自利,那个不是「自利」,是自私「自害」,名词都用错了,哪里是自利?是自害。利他才是自利,谁知道利他?佛菩萨知道利他,觉悟的人知道利他。迷惑颠倒的人只知道自利,自利是自害,不是自利。谈不上「利」。不要说别的,就说身体状况你就晓得,自己害自己。为什么新陈代谢的细胞不能换成全新的、不能换成健康的?要晓得贪、瞋、痴、慢是最严重的病毒,你心里头有贪瞋痴慢换成的细胞都是病毒,都是带著严重病毒的,你哪里有利!小孩,贪、瞋、痴、慢的心纵然是有,很薄弱不强,他新陈代谢换的细胞,所换带的毒素很轻微,成年人带的病毒很重。我们如果要不深入经藏,不明白一点大乘的道理,我们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怎么会知道!科学家搞到今天也没发现、也没搞清楚。所以一开端把六波罗蜜放在前面,一切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教众生修行证果,不出这六个纲领。
  布施里面「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世尊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种布施统统具足。讲经说法,「财布施」,什么财?内财;内财是智慧、体力,这是「内财布施」。所说出来的理论与方法是「法布施」。众生得到这个法、明白这个法,能离一切忧悲、苦恼,知道脱离轮回的道路,这是「无畏布施」。诸佛菩萨所做的三种布施。本身他持戒,「持戒」就是如法,他的生活有规矩,他说法有条理、有层次,没有一样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忍辱」是有耐心,生忍、法忍,一切众生的违逆,佛菩萨能忍,不在意,没放在心上。今天我们讲这些自然的灾变也能忍。修学佛法要很长的时间,《华严》末后给我们示现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学也很辛苦,没有一样不能忍。换句话说,他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他有大成就。成就的大小说实实在在与耐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没有耐心,你的成就就不能再往前进展了。所以忍辱之后才有精进。
  『毗离耶』是「精进」。进是进步、精是精纯;「精」完全是对妄想、分别、执著来说的,妄想、分别、执著愈来愈少,这是精。智慧德能愈透愈多,这是进步。「禅定」是心里面有主宰,不为一切所动摇。现在学佛的同修,我们对佛法得来实在是不容易,无上希有的法门,得力於祖祖承传,我们遇到善知识才明了、才懂得。不遇真善知识,这个法门摆在你面前,你不识货,当面错过,你说这多可惜。一切法门里头无比殊胜的是净宗法门,几个人知道?几个人能够透彻的明了?唯有真的明了了,信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救度末法众生。末法还有九千年,什么方法能度这些苦难众生?只有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所依靠的第一经是《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在中国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十二种译本。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所以原文版本就有很多种不同。我们要把许多版本合起来看,对西方极乐世界才能认识清楚,才能够坚定信愿,这很重要!可是这些原译本合起来看,在现在这个时代也不容易,何况古时候!因此会集就有必要。第一次会集的王龙舒居士是在家人,他的会集本收在《大藏经》里面。诸位要知道,著作、作品要能够入藏,就是得到佛门四众弟子承认、肯定决定没有错误,这才能入藏。不是随随便便的著作都可以入藏,是得到当时的高僧大德推荐,送给皇帝看,皇帝批准才能入藏,证明他这个东西没有错。
  净土宗的祖师莲池大师,注解《弥陀经疏钞》里面所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三分之二是用龙舒居士的《大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会集本,这说明莲池大师承认肯定。可是确确实实龙舒菩萨自己念佛站著往生,如果他会集是不应该的、有罪过的,他怎么能站著往生?说明他的功德无量无边。但是龙舒居士的会集只看了四种本子,唐朝《大宝积经》无量寿这一会,龙舒菩萨没见过,所以他的会集本不圆满。历代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清初彭际清做了一个节校本,他不是会集。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做了一个会集本,取舍都欠妥当,印光大师对这个本子有批评。所以这才到民国初年夏莲居居士,做了一个最圆满的会集本。夏老居士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有人给我讲从他的照片上看,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告诉我这不是普通人,是再来人,佛菩萨再来的,来救度末法众生。
  将来净宗经典到佛法灭尽的时候,《无量寿经》还能住世一百年。当时慧明老法师、律宗慈舟老法师、梅光羲居士这些大德几乎都肯定,将来最后还留传一百年就是这一个会集本。这个会集本是集《无量寿经》原译之大成,诸位要不信可以把五种原译本拿出来对照著看,不要再毁谤了、不要再歧视了,造作的罪业无量无边。你要说夏莲居是一个居士,居士没有能力来会集,那你出家,你来会集。王龙舒是居士,魏默深也是居士,会集的工作从宋朝到民国全是在家居士做的,莲池大师是出家的祖师,肯定它、承认它。都是一己之偏见,非常可惜!
  我们现在在新加坡,将《无量寿经》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我们发心详细再讲过一遍,这个分量要超过往年所讲的很多倍。净宗的事理、因果,我们要不能透彻了解,心里没有主宰。念佛念了几年,遇到一个人来说一些花言巧语:「我听说不必要念那么多佛,也不必要持戒,也不需要吃素,只要发愿往生,就行了!」这是提倡什么?提倡本愿念佛,这害死人!他们依照《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平常什么坏事都可以做,不要紧,到临命终时十念,阿弥陀佛就来接引,就往生了。话讲得没错,临命终时你头脑清不清楚?你要是临命终时人事不知,一塌糊涂,高僧大德来助念,你都不能往生。现在人没有定功,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楞严经》上说得好,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不要看外面来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轻视本地的,迷信外来的,你错了,大错特错!希望念佛的同修要回过头来,依照印光老法师的教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我们这一生才能得度。所以「禅定」就是心里头有主宰,不听谣言。
  持戒、念佛决定是正确的,不食众生肉是慈悲心,你看看前面表法,十种光明云,大圆满底下接著就是大慈悲,佛法「慈悲为本」,你怎么能舍弃根本!忘失了根本,怎么能往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怎么叫「念」?懂得的人很少,你只晓得口里头念,没用。古人讲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有口无心,喊破喉咙也枉然。你能往生吗?本愿两个字讲得没错,他没有讲清楚,你的心、你的愿、你的行要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然后念一声,一声相应,念十声,十声相应。你的心、愿跟佛完全相违背,你念十万声都不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在哪里?在《无量寿经》里面。
  我讲经,说九品往生,我这个说法跟古大德说法有一点不一样,可是意思没有两样,我的讲法大家好懂。净土法门也没有违背教理:「信、解、行、证」。其他的法门,是要先解后行,净土法门的方便,就是你可以先行,一面行、一面解,不是教你只行不解;是教你一面行,一面求解。只有行不解,也行,我们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经教,也没有听过经,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时候站著走、坐著走,我们见过。那种是什么人?那种人叫老实人。什么叫老实?你跟她讲任何话,她都不听,她一句阿弥陀佛念定了,这种人叫老实人。老实人少,太少太少了,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老实人。一天到晚心里头妄想、分别、执著叫不老实,不老实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论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明白了,那个佛号念得才相应。轻信、听信谣言邪说,是不老实;到最后把自己这一生往生殊胜的因缘错过了,你说这个多可惜!决定不能够听信谣言,心里头有主宰,这是「禅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是智慧,就是对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清楚、明白,绝不著相、绝不分别,这是真智慧。这是一切诸佛如来自行化他的总纲领,为人演说、表演的,是表演这些,劝导一切众生也是这几个纲目。
  下面再看:
  【慈悲音。喜舍音。】
  「慈、悲、喜、舍」叫「四无量心」,是色界四禅天人所修的主要的科目。参禅没有慈悲喜舍,不能生四禅天,禅的功夫再好,也只能往生欲界天,不能生四禅,所以慈、悲、喜、舍一定要修。「修」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没有,一定要学习。『慈』是与乐,帮助别人得乐。『悲』是看到人家有苦,帮助人离苦,这叫悲。帮助别人得乐,这叫慈。『喜』是欢喜心,看到别人离苦得乐心里生欢喜,就是「随喜功德」。世间一般迷惑颠倒的人看到别人有好事,心生嫉妒,这个错了。嫉妒有大伤害,害自己,所以「喜」是把嫉妒心转过来,没有嫉妒心,只有随喜心。『舍』是一切能放得下,一切不执著。
  【解脱音。】
  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出三界,这是解脱音。
  【无漏音。】
  就是清净音。「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无漏』就是烦恼断尽了,烦恼不生。
  【智慧音。大智慧音。】
  这就是权、实二智。佛法是以智慧为教学的总目标,三学里面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般若能生智慧」,般若就是实相智慧。而智慧就是权实二智,这里面不无因果权实的意思。诸佛菩萨以这两种智慧帮助一切众生,也开这两种智慧。
  【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
  这是比喻,比喻佛菩萨说法教学的威德,像『师子吼』一样,以「师子」比喻菩萨,以「大师子」比喻佛陀。菩萨能教三乘人;佛陀能教一切众生,包括等觉菩萨,所以称为大师子。
  【云雷音。大云雷音。】
  这是比喻。『云』能注雨,注是下。『雷』是讲雷电,能震动人心,比喻它的威力,比喻它的震动。佛菩萨说法能震动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佛所说之法比作法雨,遍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像《法华经》里面所说,雨落下来,大树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不是雨有分别,多给你一点,少给它一点,是你自己的根性不一样。所以一切众生闻佛说法,小根器的人得小利益,大根器的人得大利益。善根深的人悟入的深,善根浅的人悟入的浅,不是佛有分别,众生根性不同,所以才有种种差别现象。这是用「云雷」来做比喻,比喻佛说法的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比喻佛说法的威德,能令一切众生觉悟。
  再看下面经文:
  【说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
  这一句是总结音声说法。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佛说法的音声果然有效,震动虚空法界,不仅仅是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这是一个大千世界。『他方国土』就是娑婆世界以外,一切诸佛刹土全都震动了。十方世界里面这些有缘的众生,跟谁有缘?跟释迦牟尼佛有缘、跟地藏 菩萨有缘。因为这一次法会要宣扬地藏 菩萨修因证果,度化众生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特别是与地藏 菩萨有缘的人,十方无量无边刹土里面,天龙鬼神也都到忉利天宫参加这个集会。所以这一次法会里面有佛、有菩萨、声闻、缘觉。下面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天龙、神众、鬼王全都到了,这个法会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我们往下看这个经文: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这一段是讲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我们为了时间起见,在此地不能够细说。圣一法师上一次在九华山讲过《地藏 经》,他有一个讲记,他的讲记简单明了,都有概略的介绍。我在此地只介绍四天王天,给诸位介绍一个。四大天王,我们中国民间俗称作四大金刚,到寺庙里面去一看,大门口好像守卫一样,这是护法神,其实是『四天王天』,四大天王;确确实实在佛门里面他们是代表护法。天王殿里面供奉四大天王,同时也供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兜率陀天』,这是佛门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为什么把弥勒菩萨供在天王殿?而且弥勒菩萨的造像,又不是造印度传统的菩萨像,而是造中国宋朝时候布袋和尚的像。在南宋的时候,布袋和尚出现在浙江奉化,这个胖胖的,一天到晚笑咪咪的,背了一个大布袋。布袋和尚是从哪里来的?没有人晓得,也不知道他姓啥名谁,因为他一天到晚拿个大布袋,那个大布袋就变成他的标志,所以人家看到他就叫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了名。他在圆寂的时候,告诉人,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了之后他就走了,就坐化了。以后我们中国造弥勒菩萨的像,就造布袋和尚的像。
  他表示这个相,实在讲,经上常讲佛弟子化现在这个世间,对佛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他完全是表演给人看,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让人家看到他能生觉悟的心。肚皮大就是能包容,示现包容,世间人心量太小了,容不得人。弥勒菩萨是大慈大悲,弥勒是慈氏,代表慈悲,所以示现这个样子是包容,他能包容。布袋也是包容的意思,他到任何地方,人家供养他的,就往布袋一装,不分贵贱、也不分好丑,一律平等入布袋。有人问他:「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表示什么?「放下」;人家看到也懂得是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布袋提了走了。放下之后,「提起」。放下是心里头毫无牵挂;提起什么?为社会大众服务。没有私心,完全奉献。放得下、提得起,表这个意思。满面笑容,我们把他摆在佛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一进寺庙头一个看到他,要学他放得下、提得起,要学他大慈大悲、满面笑容,常生欢喜心,欢喜接引一切大众,所以把他放在天王殿当中,这个意思包含什么?护法。护谁?护什么?「护慈悲心」,表这个意思。护自己的慈悲心,护自己的放下、提起,不要忘掉!护自己的常生欢喜,笑面对人,布袋和尚表现的是我们的性德,要从这个地方护起。你看这个意思多深,这样你才有资格入佛门。入佛门要什么条件?要这个条件,真正放得下,心地清净无为,真正提得起,以六度教化一切众生,表这个意思。
  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南方增长天王,代表力求进步,天天求进步,绝不落伍;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代表广学多闻。我们中国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就自己真实的学问、真实的德能,然后你才能够为社会、为国家、为一切众生服务。你没有智慧、没有德能,你拿什么服务!表这个意思。意思非常非常的圆满,这是四大天王表法的意思。
  四王天,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人的寿命五百岁。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也算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人间五十年是他们的一天,他的寿命就很长。再往上去倍倍增加,所以天福很大。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五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5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学:因为我们使用的经本不同,所以没有办法每一次报告页数、行数,希望大家在每一次听经,讲到什么地方自己记住,下一次一定从这个地方接著讲,这是不得已,必须请大家原谅。
  请掀开经本。上一次讲到欲界天: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讲到这一段,我们四王天讲过了,要紧的是要懂得四王天的表法,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受用。简单的说,东方持国天王,顾名思义,这个天王教给我们,怎样保持你的国家永远的兴旺,不会衰退。从这个意思引伸过来,如何能保住自己的家,如何能保护自己的身,我们这一生当中建功立业,扬名四海,德泽后世,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真实的成就,所以这个意义很深很广。
  南方天王是教我们要求进步,时代永远在进步,我们常常说某些人跟不上时代,意思就在此地。时代天天在变、天天在进,这个「进」有往善的方面进,也有向恶的方面去进,这是我们不能够不辨别的。如果向善法精进这是正面,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向恶的方面去精进,向贪、瞋、痴、慢上精进,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动乱,天灾人祸,大家要受苦的,这是必须要辨别清楚。前面曾经讲过诸佛赞叹世尊「知苦乐法」,这一句了不起!真正之乐,不但今世乐、来世乐、后世永远享乐,这才是真正的乐。如果说是这一世当中我们享乐,来世受苦,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一切众生现前得乐来世得苦报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在享乐的当中就造业,福报享尽,恶业现前,你就到三途去受报,这是绝大的错误。南方天王代表的是智慧的精进、理性的精进,不是痴迷、不是感情。
  西方天王是广目天王,教我们多看,也就是多学习。北方天王是多闻天王,多看、多听,永远居在学位,也就是永远我是一个学生。只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才居师位,真正的导师;等觉菩萨还是学生,何况其余。自己永远要住在学生的地位,中国古人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也是这个意思,一生到老了还好学。佛法里面称为「学人」,学人就是做学生,学习做人,永远都在学习做人。谁能把人做好、做得圆满,一丝毫没有欠缺?成佛,只有佛才是个完人,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认真学习。
  四天王手上拿的,我们用现在的话说是道具,这样大家好懂,道就是表法,让你看到、接触到,你就晓得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就知道应该掌握著这个原则去学习。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不是说他喜欢唱歌、喜欢跳舞,你这个想法就错了。他用这个来代表,你如何护持你的国家,护国最重要的是行「中道」。儒家讲「中庸」,中庸之道,佛法讲「中道第一义谛」,他用这个弦乐器来表法。调弦,调紧了它就断了,松了它的音就不响了,一定要调到恰到好处,表这个意思。恰到好处,不紧也不松这叫中道,表这个意思。圣人高明之处懂得「用中」,不偏在两边。所以这是道具。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表智慧,慧剑,表这个意思。西方天王手上拿的是龙或是蛇,龙、蛇在印度、在中国都认为它会变化,代表这个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千变万化,你要看清楚。右手拿的是个珠,珠表示不变,在一切变化当中你掌握著不变的原则。不变就是定慧、就是诚敬,掌握这个原则处事待人接物,社会无论怎么变化,你只要掌握原则,都会应付裕如,都能够教化自在。
  北方天王拿的道具是伞,伞盖。伞代表防止污染;没有污染的时候伞就收起来,有污染的时候伞就张开。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意识到严重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见解的污染、生理的污染,外面是环境的污染。现在我们要造四天王的像,北方天王的伞盖要张开来不能收起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个教育的意义非常非常之深,我们不能把他当神明来看待,那就错了,那他就是迷信。
  忉利天,我们中国人称这个天主叫玉皇大帝,大概外国许多宗教里面称的上帝、天主就是他。天很多,每一层天都有天主,都有一个领导人物,为什么我们肯定说是忉利天主,不是其他天主?看到他们的经典,他所说的理论,所说的修行方法,跟忉利天非常接近。忉利天修十善业道就能往生。我们看看基督教的经典,摩西有十诫,他那个十诫跟十善业道非常相似。我们一定要明了,并不是信了上帝就能够得救,没这个事情。要修上帝教诲之法,上帝在经典教你们怎么做,你要做到才行。你不做到不可以生天,他有条件,这个才叫合情、合理、合法。
  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也是有条件,不是说我信了就能往生,不行。现在有一些人提倡本愿念佛,我发愿求生就决定得生,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愿」,里头有「行」,这个愿才叫真的愿,佛在经上不晓得讲了多少遍。愿,没有行叫虚愿,那个愿是虚假的,不能兑现。你要懂这个道理,佛不欺骗人,自己欺骗自己,那个亏就吃大了。以行践愿,实践你的愿望。我们为什么重视三福、六和,这是佛在《观无量寿经》给我们讲的基本法,三世诸佛都是修这三条做净业正因。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净业,我们信阿弥陀佛、信西方净土,愿生西方净土,最低限度你要把三福做到,三福做不到,不能往生。我每天念佛,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话是真话,不是假话。
  三福里面最低限度要做到一条,你才能往生。你能做到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下辈往生。你能做到第二条,第二条当然包括第一条,再能加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中辈往生。这是《无量寿经》上三辈。再能提升,你能够「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上辈往生。这是基本法,哪有说发愿,可以不要修行,就能往生,佛没这个说法。千万不能误会,不能把这一生大好因缘当面错过。《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根本法,全经讲的是什么?就是讲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部经上就讲这个。你要问第一福这四句怎么讲法?这一部《地藏 本愿经》就是注解。如理如法的修学,善导大师讲,「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你不如法,就去不了,佛没有说错,你自己把意思会错了。佛在《无量寿经》上也教导我们「当孝於佛」,教导我们尊师重道,这就是《地藏 经》的教义,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
  『须焰摩天』也叫做夜摩天,这个地区的名称应当是须焰摩天。称夜摩天,须焰摩天的天主叫夜摩。须焰摩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妙善」,现在我们普陀山的老和尚跟他的名字相同。这个天很快乐、很欢喜,除了修十善业道之外,还要修定,要加上定功才能得生。单修十善业道,不行,他不能往生,只能够生到忉利天,往上去要加定功。实在讲,还要修「慈、悲、喜、舍」,这是色界天主修的科目,他们也修,功夫当然比不上色界天人那么深;但是有,不是没有。往上去每一层定功、善利,我们讲积功累德,倍倍增加,逐渐往上升,很不简单!大家想一想生天都不容易,何况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这个事情我们不能看轻,不能看得太容易;也不能看得太难,太难了你就不敢修。看得太容易,粗心大意,决定会误事。欲界天他们修上品十善,里面还带一些「未到定」,他们修定功,定功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是把欲完全伏住,我们讲欲望,佛归纳为五条:「财、色、名、食、睡」叫五欲。这五欲他伏住了,虽然根没有断,决定不起现行,这才能到色界。他们有伏五欲,但是没有伏断,也就是说这六层天愈往上面去,他的欲念愈淡薄。如果欲念完全伏住,在面前确确实实他不动心、不起念头,他就到色界。这个定功就算成就了,他能够生初禅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层天。我们接著看底下经文: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这是初禅。初禅这三种天,我们说三层,实际上它是一层,福报享受不一样。『梵众』好比是人民,普通的人民;『梵辅』好比是大臣,作高官、大官,享受当然比平民要高出很多;『大梵天』好比是天王,福报就更大了,同一层天三种不同的享受。色界初禅,他们虽有享受,诸位要晓得,他们没有意念,心地清净。「梵」是古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清净的意思。初禅就心地清净了,往上去那更不必讲,愈往上愈清净。
  二禅叫「光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古德说,大概初禅好像还有我们人间社会这种组织一样,有人民、有官僚、有国王;二禅以上就没有,平等的世界,真正的共和,没有什么国王、大臣,大家统统都平等。平等当中福报还是有差别,差别怎么来的?个人修行的功夫不一样。譬如我们在学校念书,同是一个班级很整齐,考试还有第一名、第二名,还排名次,那就不相同,同中有不同。没有成佛以前,这个现象都存在。同样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在一起要考一考,也还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只有到如来果地,才完全平等,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了,这些理跟事都不难懂。『少光天』他有光,比起别人少一点;『无量光天』,光就大一点。光从哪里来?给诸位说,清净心就放光,心地清净,他就放光。
  其实所有一切万物都有光。前天悟全师拿个照片给我看,他说外面有种仪器可以照人的光,他去照了一下,拿了照片给我看;我说千万不要上当,被人骗了。确确实实人是有光,物也有光,连草木都有光,这是真的。每一个人光的色彩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一般练气功的人能看到,有定功的人那更不必说了。看到你身上放的光,练气功的人他讲气,他说这是气,修禅定的人说这是光。从你光的大小、色彩就能看到一个人心行的善恶。心地善良慈悲,心善、行善放的光是金色光明,这最殊胜、最好的;其次是黄色,颜色差一点。鬼神见到修行人为什么尊敬?他看到光,他这个能力是报得的,鬼神有报得五通。他看到心地善良、慈悲行善的人,不是修行人,那个光都好,鬼神看到尊敬,不敢伤害。
  『光音天』可以用光来表音声。二禅,人与人意见沟通不要说话,说话很累,说多了伤气、伤身体。他们往来放光,别人看到那个光,他表什么意思统统都明了。语言很有限、语言很笨拙,二禅以上都不用语言,用放光来代替。
  三禅这就更高了,心地更清净,三禅叫「净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也是在心地清净上差别而言,这是三禅的三天。三光、三净都是讲功行的优劣。
  四禅就很特别,一共有九种不同,九天。
  【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
  这是第四禅一般的天,跟前面三禅一样。『福生、福爱、广果』,四禅叫「福天」。福报最大,三灾不及。三灾他那里都没有,「三灾」是经上讲火灾、水灾、风灾。火灾可以烧到初禅,初禅天这三灾都有,都不能避免。二禅是水灾,水可以淹没到二禅,也就是二禅天没有火灾,他有水灾、有风灾。三禅天心地清净,水、火两种灾没有了,他有风灾。到第四禅这个人福报大,水、火、风这三种灾难都没有。「水、火、风」,佛经里面讲「大三灾」。「小三灾」是「刀兵劫、瘟疫、饥馑」,就是饥饿、饥荒。佛讲的大三灾、小三灾,意思我们也很难懂得。过去读经,也就含含糊糊过去了,讲经,依照古人的注子也含糊笼统过去。
  我在早年到日本去访问,到广岛、长崎原子弹炸过之后的现场去参观,才恍然大悟佛所讲的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核子弹爆发的地方,那就是刀兵劫。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不算小三灾,核子战争是小三灾。佛在经上讲刀兵劫是多长的时间?七天七夜。七天七夜的战争是刀兵劫。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不算刀兵劫,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不算刀兵劫。核子战争,核子弹爆发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佛就是讲这桩事情。爆炸之后,辐射七个月七天。七个月七天你还不死,你这个命能保得住。有些人不是当时炸死,七个月当中受辐射所照,七个月之后,他能不能活下去才能够作定论。佛说这叫瘟疫,原来瘟疫是这么一桩事情,是受辐射感染之灾难。日本人告诉我们,被炸的地方,到第八年地上才生草,我们就明白了佛所讲,饥饿是七年七个月零七天。地上才长东西,地上草木不生的话,人当然受饥饿。我们想一想,现在的核武比起广岛那里,那个威力不晓得要大多少倍。广岛、长崎那里被炸的地方,因为辐射尘的严重,到第八年地上才长草。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佛所讲的小三灾到了。大三灾是星球的毁灭,我们今天看到的火灾,发光的星体,那就是火,全是一片火海,太阳就是一片火海。大三灾的状况我们很难理解,现在小三灾的情形,大致上我们能体会到一些,非常可怕!第四禅才是福天,三灾达不到。
  《大智度论》上佛告诉我们,色界天人主要是修禅定,如果单修禅定不修福,哪有那么大的福报!所以他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是色界天人的存心。他布施、持戒,修布施心得乐,布施得多,快乐就多。所以他能舍、他肯施,这样才能够以他的定功生到四禅天。四禅的差别也是以定功浅深、修福多少,而产生的差别相。
  【无想天。】
  四禅里面还有一个特别的一层,『无想天』。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外道天,多半都是学佛,把佛的意思解错了。修定,定里面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念不生,无想,修成功就到这个地方去往生。有定没有慧,这是错误;禅定的意思是定里头有慧。「禅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静虑」;「静」是定,「虑」是有观照功夫在,也就是说他明了,他不是死定。一念不生,但是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这才叫禅定。如果只是一念不生,外面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行,这是有定无慧,这样修成功,你将来就到无想天去。佛法修的是「定慧等持」叫做禅定。奢摩他、毗婆舍那,「奢摩他」翻作止息,「毗婆舍那」翻作观想,或者是翻作观见、观察,它有这些意思。单修就偏在一边,都不能成就。单修定的人容易昏沈,修成了也是无想天;单修慧的人不能得定,心是飘浮的,妄想很多。为什么著重在禅定?禅是定慧均等、定慧等持,这个功夫就是正确的。
  后面这五种是圣人修行的处所。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通常也称为「五不还天」,什么人住?小乘三果,也叫做「净居天」,所以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凡夫天里面福生、福爱、广果跟无想,这四种天人见不到净居天人,知道他们是在这地方修行,但是看不到。就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有佛菩萨、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人看不见。你们拜慈悲三昧水忏,里面讲迦诺迦尊者的道场在四川,普通人去是荒山,什么也见不到,悟达国师去的时候,见到庄严道场。凡圣同居土,有缘才见得到,没缘见不到。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迦叶尊者还没有入涅盘,在鸡足山,他也常常出来,出来我们也不认识他,他会变化。他要等弥勒佛出世,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他。弥勒佛出世,经上讲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迦叶尊者要等这么长的时间。人心得清净,寿命是自在的,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碍事。
  所以我劝导大家要发愿,愿力要超过你的业力,你就转了,你就得自在。你要是不肯发愿,你的一生决定受命运的支配,你逃不出命运。一定要发大愿舍己为人,你才能够得自在,生活自在、寿命自在、住世自在、教化自在,所有一切事业没有一样不自在,愿力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发愿?唐朝法照大师,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祖师,他在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的大圣竹林寺,这是有缘的人。他见到文殊、普贤,看到法会一万多人聚会,文殊菩萨在讲经说法,他还听了一座,还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已经进入到末法,末法时期的人根性比较钝,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法照本来是参禅,听了文殊菩萨的教诲,发愿专心念佛。他又请教:「佛怎么念法?」文殊菩萨传授他念佛的方法。以后他离开五台山,离开之后还到处做记号,怕迷了路,下次再来。结果做了几次记号再回头,庙没有了,一片荒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知道不可思议,道场不见了。凡圣同居土,凡夫见不到,没有那个缘分见不到圣人的境界。
  经上讲凡圣同居土有三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这个世间是一处,欲界第四天兜率天是一处。兜率内院是弥勒菩萨道场,兜率天人见不到,只听说,不知道在哪里。第四禅的净居天,就是五不还天,这三处是凡圣同居土。他们在这里修行,虽然都是三果圣人,为什么叫「不还」?不再到欲界来了,他在这个地方就成就了。经上说,利根的人,他就在五不还天,直接在这里证阿罗汉果超越三界,超出六道轮回,这是利根的阿罗汉。如果迟钝的,他还要通过四空天,才能出得了三界;利根的人不必通过四空天,直接就证阿罗汉,就出了三界,这是净居天人。五不还天我们不必再多介绍。三界里面见思烦恼讲见思惑,三界八十一品;三界分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到五不还天才能够断尽,断尽再证阿罗汉果。
  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成佛之后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要有人启请,没人请,佛就无能为力。世间人谁认识释迦牟尼佛!谁知道这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天人大导师,谁认识?世间人没有人启请,在这种情形之下佛就要入般涅盘,就要示现灭度。净居天人见到了,他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赶紧下来启请,净居天人代我们启请,所以佛才住世八十年为我们讲经说法三百余会,我们要感激净居天人。他要不请法,我们这个世间哪有佛法能闻,他们也很慈悲,怜悯一切苦难的众生,劝请如来说法。
  末后有一个
  【摩醯首罗天。】
  有些经上说『摩醯首罗』就是色究竟天。在此地为什么要把它单独列个名字?经上也有说,摩醯首罗是净居天人的上首,这个意思也还不错。净居天就是五不还天里面,最受人尊敬的这一位大德,称为摩醯首罗。这是於禅定得大自在,所以摩醯首罗也可以称为大自在天。这是色界十八层天,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底下一句是,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乃至』两个字是省略。这是讲「四空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天人,实在是凡夫里面很聪明、很有智慧。在中国古代的老子,他出现在周朝,春秋的时代,与孔子同时代,年龄比孔子大。这个人聪明,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很大的忧患,什么忧患?就是我有身体。身为苦本,如果没有身体多好、多自在,高级凡夫,所以他知道身是苦本。如何把身舍掉,不要身?他厌弃色身,加强他的定功,确确实实他能够把这个色身舍弃掉、离开了,往上再提升,我们一般人讲灵界,依佛法来讲只有神识没有色身,这一类我们就称作「无色界」。色界天,色界天人欲离开了,这严重的烦恼五欲六尘舍掉了,出离欲界到了色界。色界还有色相、身体、居住的环境,这个东西还是麻烦,还不是究竟,把这个舍掉就到了四空天。四空天还是六道的范围,并没有出离六道。
  「四空天」第一个是「空处天」,色离开之后这就进入空处,心缘虚空没有色相,这个定叫虚空定。第二叫「识处天」,空也能舍掉,空跟色是相对显现,所以虚空不是真实的。他要把空也舍弃掉,空舍弃掉了还有个识存在,这是就他所缘之处给它建立一个名称,叫它「识处」。其实舍空是不著空,不是真正把空舍掉。不再执著空相,心里头空跟色对立的念头没有,这个时候识在,所以叫识处。这一个修行人,如果发现「识」还是个麻烦事情,还不是究竟,识就是分别,分别也把它舍掉,那就入「无所有处天」,无色界的第三层。修这个定的时候,一切内外境界都放下,内外两边境界都放下、都舍弃,所以叫「无所有」。到最高的这一层,『非想非非想处天』,因为他连「识」也不缘,所以叫「非想」;不起作用之处也不缘,所以叫「非非想」。「非想非非想」这是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说法很多,可以参照经论里面的说法,《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一般《佛学大字典》里面也有详细的解释,这是无色界天。
  往往一些学人到这个境界,以为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讲的大涅盘,他不知道这是非想非非想天,以为入这个境界就永远不生不灭。哪里知道他还是有寿命,他的寿命就是他的定功,他的定力能够保持多久?经上讲八万大劫,这个数字很可观。八万大劫是怎么回事情?我们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一个大劫里面有四个中劫,就是成、住、坏、空这四个。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现在住的是成、住…的「住劫」。八万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有这么深的定,他的寿命这么长。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到了时候,他还是要堕落,不能再往上升,只有往下堕。那个堕就堕得很惨!一般人常讲爬得高摔得重,《楞严经》上讲四空天人,堕落下来之后多半是堕阿鼻地狱。从最高的跌到最低,为什么?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过失,堕阿鼻地狱。为什么他有毁谤三宝的念头?他一想我已经成佛,证得大涅盘,为什么今天还会堕落?心里就起怀疑,诸佛如来说的话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就堕落了。是他自己误会错认,那不是如来涅盘境界。不但不是如来果地,小乘果地也不是,完全产生误会。
  所以修行愈往上面去,那个境界邪正愈难辨别,这是世尊在《楞严经》上,为什么给我们说五十种阴魔。魔境现前我们把它当作佛境界,就吃大亏了。所以我们初学的人要想避免魔障,唯一的方法依教修行,佛在经上讲的决定顺从,别人讲的,不是佛经上所说,决定不能够依靠,这样就能够避免落入魔道。所以最要紧的是我们要信佛,我们是跟佛学,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所说的,是经上所有的,我们相信;经上没有的我们不相信,不能跟他学。佛说无量法门,说的时候应机而说,机不同佛说法不同,因此我们要学哪个法门,依靠哪个经典,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然后才不至於错解如来真实义。譬如佛跟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有,我们修净土就依净土经典。佛在其他经典讲万法皆空,你要说,佛曾经说过一切皆空,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也空,好了,你就不相信,你不是把自己这一次机会错过了吗!学哪个法门就依照这个法门经典来修学,与这个法门讲的不一样,那个经典决定不能依靠。
  其实这个道理很浅,并不是很深,不难懂。像现在在大学里念书,你学那一个科系,一定要依照这个科系本科的课程,你不能学别的科;你学其他的科目,跟你的科目不相同,不但不能有帮助反而要破坏,这不是一个道理吗!佛在经上常常以医王来做比喻,这个比喻就更明显。大夫给病人诊断开的药方,开给你的药方别人不敢吃,因为害的病不一样。你吃这个药,一吃就好;别人一吃就死了。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药方,度八万四千种不同的病人,怎么可以随便乱吃!所以我们修往生的法门,一定要依据「往生经」。《大藏经》里面,三经一论叫「往生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天亲菩萨的《往生论》,这三经一论。《普贤行愿品》、《大势至圆通章》是后人加进去,加得很好,也可以依靠,决定没有问题,现在称为五经一论。我们念佛求往生要依据这个经典,那就没错,不能依靠其他经典。其他经典里面所说的,与我们这个经典理论、方法、境界相应的可以参考,不相应的决定不能读,决定不要去看,我们自己的功行才真正有把握、才会有成就。
  如果你什么经都看、什么经都学,你的麻烦就大了,不但你自己修学不能成就,也不能教化众生。你教化众生这里扯一点、那里扯一点,会把众生搞得迷惑颠倒。今天学佛非常非常困难,我为什么不教佛学院,道理就在此地。佛学院开了许多课程,请了许多法师,把这些学生天天讲得迷惑颠倒,如醉如痴,收不到效果。我自己学佛得一点利益,好在很幸运遇到善知识,是一个人教,接受一家之言,走一条路,这很单纯,不复杂 ,不会有疑惑,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以后我们才了解,儒家、佛家所讲的师承,就是这个意思。我跟一个老师学,听一个老师的话,这一个老师对我要负责任。如果我还要去跟别人学,那这个老师没法子教。真正亲近善知识,依照古人的师承,你跟定这一个老师决定不可以跟第二个人学,不能听第二个人的教诲,你才会有成就。老师对你要负因果责任,这个责任很重,把你的路指错、带错了,他要受恶报。可是你自己不接受,你要到处听别人,还要看别的东西,那这个老师对你不负责任。
  现代、往后师承恐怕已经没有,不可能有了,所以能不能成就完全在个人。换句话说,没有对你认真负责的这种老师,老师要找这样的学生,实在讲也找不到,完全靠自己的觉悟。真正觉悟、真正成就还是要走老路子,跟定一个人学。我劝勉大家,我们今天跟谁学?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读《无量寿经》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训,阿弥陀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阿弥陀佛不教我们做的,我们决定不做,我们只听阿弥陀佛的话,不听任何人的,你这一生决定往生!另外这有一个大德可以帮助我们一把的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字字句句与往生经相应,常常读诵印祖的《文钞》,跟印祖为友,听他的教诲,遵从他的指导,断恶修善,敦伦尽分、深信因果、老实念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求往生、求出离三界六道,除这一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这一段是讲天龙八部这些大众。我们再把下面这一段经文念下去,下面是神众。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我们本地,还有『他方』世界。
  【海神。江神。河神。】
  这是水神,水有大小,我们中国人讲龙王。
  【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苖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我们把这两段合起来说。这两段是讲八部跟一切神众。过去圣一法师在九华山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对於这些神众都有一个介绍,神众也来参加这个大会,这一次的集会并不偶然,都是与地藏 菩萨往昔有深厚的因缘。没有缘,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开这一次的法会,他们有什么资格来参加!我们看到与会的大众不能有疑惑,不但有这些天众、神众,后面还说有鬼众。我们继续看经文: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气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鬼王里面列了十种。鬼道也相当复杂,鬼道里面有福德的则称之为『鬼王』。我们在人间修福,福不唐捐,福报是真实的,你所修的福,你将来一定得福报。可是福报在哪个地方享?不一定。要看你在哪一道,你有福,无论在哪一道都享福,落在鬼道里头也享福。给诸位说,只有地狱道没有办法,你在人道、在天道、在畜生道、在饿鬼道,有福德的人都享福,在鬼道里面当鬼王。这些人、这一些众生都是与佛有缘,特别是与地藏 菩萨的缘深,我们从这个经上来看,十法界的众生统统都在这里聚会,很不可思议,这是所有一切法会里面,我们没见到过。《华严经》上也有,十法界众生也都来集会,但要是跟《地藏 经》比一比,还不如。为什么?《地藏 经》上这个集会,前面我们看到一切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个不漏,统统都到齐,这在《华严》上没看到。从诸佛如来一直到地狱众生,到这些鬼王,鬼王有很多是管地狱的,统统来集会,太希有了!
  这一段经文我们读了之后,决定不能够轻易看过,晓得这个法会无比的殊胜。什么原因?这些人、这一些诸佛如来都是地藏 菩萨的学生,今天老师有事,学生怎么敢不来!地藏 菩萨有这么大的威德?对!地藏 是什么?心地,不是讲一个人。前面一开端就给你讲,「地」是心地,真心本性,「藏」是本性里面具有的无量智慧德能,所有一切众生都依这个修行成佛。今天讲地藏 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拥护,一切众生要依靠、要仰赖,所以这个法会就第一殊胜,《华严》不能比,《华严》也是要依它起来的,它是根本依。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根本依就是《观经》的第一福。给诸位说,如果我们今天疏忽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修什么样的法门,在这一生都不能成就。为什么?你没有根本,所以学佛要无量劫。我们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闍王子这一帮人,实在讲就是讲我们,过去生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现在还是凡夫,还是流转六道。供养四百亿佛,修行、闻法不在少数,为什么不能够出三界?为什么不能往生?这是过去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难得两、三个往生。什么道理?你没有从根本修。
  你别看那些往生的人,往生那么好的瑞相,可能他很少听经,闻法也不多,他真的往生了。你再细细打听,这个人一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心地很慈悲。你去打听,他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决定符合三福的第一条,有没有人教他?没人教他。他本来就是这样,他做人很慈悲,对人很尊重,真做到了。我们不如他,为什么?念了一点书,学了一点佛法,贡高我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人家都不如我。他能往生,我们反而落后,还搞轮回,为什么?他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很谦虚、很卑下,处处总是别人在高处,自己不如人,他往生了。所以书念得愈多,从前李老师讲,不念书的时候还知道孝顺父母,书念多了,父母没念过书,他的学问、学位比父母高,愈念眼睛就愈到头顶上去了,连父母都瞧不起,哪里还会尊重师长!这样的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大道理,依教奉行才不至於空过了这一生。这一部《地藏 经》,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开这个法会是讲基本法,所以十法界的众生统统到齐来参加这个法会,非常非常不可思议!
  这些天神、鬼神名号不难懂,大家可以顾名思议,我在此地省略掉。如果诸位想知道,可以参考圣一法师的讲记。这个讲记流通得很广,他讲得非常好简单明了。请看经文: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这个「不」字念「否」,可否之否。『文殊师利菩萨』是菩萨当中智慧第一,佛不叫别人,叫他。他如果不知道,那其他的都不必问了。佛叫著他问,你看看,观察一下来集会这些大众,『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这是讲正报,来的这些人。他们从哪界来的?『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包括了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依报;我们讲来自四面八方,这是来自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来了这么多人,你知道人数有多少?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这一会上,我们看到大众两万人,这个法会参与的大众不可思议,看到法会殊胜就晓得法门的重要性。我们看看文殊菩萨怎么答覆。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文殊是菩萨当中智慧第一,他说,以他的能力来观察、来衡量;『度』就是度量,多少时间?『千劫』,这么长的时间,我的能力来计算,算不出来。与会人数多少?太多了!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佛眼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佛在此地说这句话,是谦虚、客气的话。告诉文殊师利,就是我以如来佛眼,我也算不尽,何况是你!极力的形容参与大会人众之多,就是法会的殊胜庄严。内里面含的意思,是法会的重要,无比的重要,说一切经都没有说《地藏 经》重要。这好比像新加坡不断的都在建筑,我们看每一条街都在施工、建大楼,无论盖什么样的大楼,先把地基打好;地藏 法门就是打地基,你说多重要!无论建多高的楼,无论建什么样的形式,地基是相同的,要坚牢、要坚固。说明佛法深广法门无尽,无量的法门都建筑在这一个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的重要性。来的这么多人是代表法门无量,无量法门都归在这一个基础上。一切诸佛修行成佛,不是依一个法门成就,门门都能够圆成佛道。但是都是安立在这个基础上,舍弃这个基础决定不能成就。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疏忽了这个基础,所以不能成就。这一生当中如果依旧把这个基础疏忽掉,这一生念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还是不能往生。你要问,什么时候你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把三福头一条,就是地藏 法门做到,就能往生。
  我给诸位讲过,你第一条做到,往生西方极世界下辈往生;第二条能做到,能做到两条中辈往生;三条都做到上辈往生,这是事实。你要说是我头一条做不到,我第二条、第三条做到,没那个话,假的。像盖大楼一样,我不要地基,也不要第一层,我第二层、第三层盖好了,哪有这种道理!下面世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不思议事。请看底下经文: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这一段经文是世尊为文殊师利菩萨,说出地藏 菩萨往昔度化众生的因缘事迹。告文殊师利就是告诉我们,文殊师利在此地做为我们大家的代表人。这一段先比喻数量不可思议;这个比喻我们不必一句一句解释,圣一法师在讲记里有说明,我们在这里省略掉。这个数字没有法子计算,世间,人不能计算,现在科技发达最高级的电脑也算不出来。
  【地藏 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於上喻。】
  像前面比喻这个数字,这是讲地藏 菩萨证十地果位,从证初地到十地;换句话说,十地之前那都不算,要算的话就更多了,数不清。
  【何况地藏 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这是讲以前的不算,从证得地上菩萨算起,到现在这个数量,恒河沙劫哪里能说得上?这个比喻实在讲,也只有佛能说得出来,我们要用言语文字来形容这个数字,形容不出来。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这是赞叹地藏 菩萨,他的威德神通、他的弘誓都不可思议。可是诸位必须要记住,地藏 菩萨的本愿就是我们自性的本愿;换句话说,没有地藏 菩萨的本愿,我们决定不能证得圆满的佛果。你要问为什么?性德里头有欠缺,你怎么能圆满!地藏 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第一课,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讲,这是入门的课程、基础的课程、必修的课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什么发这个愿?地狱是我们自性变现的,不是外头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心地变现出来的。你心里面还现地狱的现象,还现六道轮回的现象,你怎么能证得圆满菩提!这个是一定的道理。佛法是跟你讲理,真实之理,真实之事,不发这个愿行吗?地狱苦难的众生都要无条件去度脱,我们现前一些苦难的人,能够不帮忙、能够不伸援手吗?人跟事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不如意、会生气,这要懂得,不是外面境界的过失,是我们自己的过失。他为什么造恶事、造作一切不如法?我自己没有修好,没有给人做一个好样子,是我的罪业,要从这里修。你还要给别人拍桌子、瞪眼睛,你是罪上加罪,你不知道众生从哪里来?众生造罪业从哪里来?佛菩萨晓得,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一片慈悲。
  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要从这个地方觉悟,真正觉悟!恶人对於我们,我们要以善意帮助他,他不接受没有关系。《地藏 经》上讲得很清楚,众生根机有四种,不能接受,就愈显得我们自己罪业深重,我们要从这里修忏悔,自度而后才能度人,这是一定的道理。佛菩萨接引众生也没有定法,有时候也发脾气、也瞪眼睛,但是你要晓得,他那一发脾气众生觉悟、改过、回头向善;我们这一发脾气众生生怨恨心、生报复心,那你就错了。我们愚痴,菩萨有智慧,我们要懂得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所以特别提示出来「作师作范」。佛菩萨天人师,我们这一出家,人家一见了面称「法师」,都称你为师;「师」就是表率模范,我们起心动念、举止行为,能做人的模范吗?
  昨天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我才晓得。我是这一生当中,对於任何人的事情向来不闻不问。他告诉我,前期的同学们离开之后,他们就整理房间,看到有些不要的东西都是丢弃在那边,还看到吃了的苹果咬了一口就放著。他们看了很难过,这一种作法能够做世间人的好榜样吗?我们听了很难过,我们不责怪同学,只责怪自己,我们自己做得不好,但是我们努力在改进,这些道理都要懂得。常住点点滴滴,我们都要爱护、都要爱惜。我一生当中不向任何人要一分钱,为什么?人家赚钱不容易,要体谅别人。我们自己用钱总要节省,我们节省一分钱,就是对於常住、对於佛法布施一分钱,我们修福。你不修福,你的福从哪里来?你今天没有能够断无明,你的性德不能流露,你的福报都是修来的,决定不敢浪费。古大德都做到,丛林的规矩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微不足道的,无不爱惜,这是惜福!惜福就是修福。现在人所有一切过失,根本的原因就是从小没有人教,长大了养成这个习气,习气养成了很难改,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为什么天天读经?读经就是检点自己,反省,依照经典的教诲改过自新,我们这才有救。处世要忍让,要替别人想,要替整个社会安全去想;不要想个人,想个人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自己天天在造作罪业,不知道,还以为自己修了功德。这是打闲岔的话,但是也很重要。
  我们再看经文。佛说地藏 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我们要晓得这一句话里面,甚深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从哪个地方去学习?再看底下经文: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佛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话,佛没有妄语。有很多人读到这个经,以为造一点罪业没有关系,我们供养地藏 菩萨,将来还有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永远不堕恶道。望文生义,然后又堕到恶道去就毁谤: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的话靠不住,是假的,欺骗我们。谤佛、谤法、谤僧,又堕阿鼻地狱,他不知道佛在这里的意思。
  『闻是菩萨名字』,这个「闻」里面就有「思」、「修」,菩萨的三慧。你听到地藏 菩萨的名字,地藏 菩萨名字的意思是什么?你要真正懂得才叫「闻名」,名号里面的意思完全不懂得,没有闻。真正懂得,听到这个名号,自己心地宝藏就相应了,这叫闻名。「称赞」是什么意思?称赞就是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称赞,勉励自己、大众向地藏 菩萨学习,这是称赞。下面瞻礼、称名、供养那是真正修行。『瞻礼』,瞻仰礼敬,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对父母、对师长。地藏 菩萨的精神是「孝亲尊师」,然后把孝亲尊师这一种心行扩大,孝敬一切众生,这是地藏 本愿,这是把瞻礼才做到圆满。对於任何一个众生有轻慢心,不是修地藏 行。看到瞻礼以为就是供一张地藏 菩萨像,每一天给他磕几个响头,哪有那么简单!那是完全错解如来真实义,佛说得没错,是你错解了。
  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多次的劝勉我们要深解义趣,你解得愈深,明了得愈透彻,做得才圆满。只在文字表面上,那就完全错了。古德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话错解、错会了。今天错会的人有多少!你要问他为什么错会?他没有做到,只有做到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入微,才能往深处体会,你不做怎么行?你能做到一分,你就体会一分;体会一分,你又能做到一分,解跟行相辅相成,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这样辗转深入才能入到深广。
  『称名』是称地藏 菩萨名号。这里面两重功德,自利是提醒自己,念念不离地藏 法门,也就是念念不离心地法门,这是自利德。利他德是念念唤醒有缘的众生。实在讲,今天有缘的众生少,太少了,几个人听到这个名号就觉悟?虽不觉悟,也要让他听到,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了名号的种子,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生不得利益,也许多生多劫之后再遇到缘,这个种子发芽,这是为一切众生做远益,将来的利益。根熟的众生现前得利益,听到之后,他就晓得怎么样修学。
  「供养」,诸位一定要知道,供养里头最重要是「依教修行供养」。普贤行愿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法供养在《行愿品》里面举了七大类,第一条就是如教修行供养。我们不能够如教修行,那个供养是假的。不是说供养一点香花、水果,这就是我天天在供养佛,错了。我们看真正修行的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佛堂里什么都没有,香花、水果都没有,他到哪里去办?我们看到人家佛堂里供具只有一杯水,点一盏油灯,其他什么都没有,人家是真供养,是依教修行供养。
  下面是供养的扩大,供养的引伸,就是造菩萨形像。画的像也好,雕刻的也好,『刻镂』就是木雕,『塑漆』是塑造,泥塑的也好,金属塑的也好,这是供养的扩大。使一切众生有这个机缘听到菩萨的名号,见到菩萨的形像,给他种善根。自己行菩萨道,菩萨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就叫做行菩萨道。劝化一切众生,这样的福德才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你想想看,他为什么不堕恶道?不造恶业,修地藏 菩萨行的人怎么会造恶业!过去生中所造恶业的种子虽然在,这一生当中恶缘都断掉。他学菩萨,念菩萨,是菩萨心、是菩萨行、是菩萨的言语,这十法界里面,其他六道的缘都断掉,他怎么会堕恶道!这是当然之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再看世尊给我们讲地藏 菩萨往昔的因缘,这个意思深。
  【文殊师利。】
  佛经里面凡是一开端叫著当机的名字,下面的经文就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底下有重要的开示,提起他注意。
  【是地藏 菩萨摩诃萨。於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
  这个句子在这里断好。不可说不可说劫,这个是时间就太长太长,说不尽。
  【身为大长者子。】
  古人有这个意思,他从前身分是个大长者子。大长者子,我们很多人把他看错,大长者的儿子。而实际上「子」是我们中国古人对人一种尊称,孔子、孟子、老子,称「子」是尊称。大长者子,这个「子」就是孔子、孟子那个子,是尊敬的称呼。要用现代话来讲,子就是尊敬的,我们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尊敬的大长者,把这个尊敬的话加在前面,从前这个尊敬的话在后面。
  【时世有佛。】
  那个时候这个世间有一尊佛。
  【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师子奋迅』是比喻,狮子是兽中之王。『具足万行』,是说菩萨修行功德圆满,证得无上的佛果。这是名号里面简单的意思。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
  这是我们的学处。这个时候尊敬的长者,见到师子奋迅如来『相好』光明,他生了欢喜心;向佛请教:你这个相好怎么得来?相好重要,我们为佛弟子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形象我们就是灭佛法。出家谈何容易,古德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一般社会世间人造地狱业不容易,出家人造地狱业太容易,为什么?没有一个好形象的时候你就灭佛法,你这个罪业就堕阿鼻地狱。为什么?教社会大众毁谤佛法,人家一看到你这个样子,瞧不起你、轻视你、毁谤你,就能把整个佛法统统都毁谤,你这个罪业还得了!诸佛菩萨是九法界最好的模范、最好的形象。长者子称为子,成为大家尊敬有学问、有德行这样的人,佛的形象能够教他看到对佛都起尊敬心,都想来学习,你说这个形象多好。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上不出家那无所谓,你出家了,你就一定要学佛的形象,要具足菩萨的形象。否则的话,在家学佛也一样,何必造罪业!何必再造谤佛、谤法、谤僧这个事情!这个重要!
  我们今天讲《华严经》很长,到末后五十三参,不但是要求出家人,在家学佛跟出家学佛一样,都要做社会大众最好的形象。你要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是冒充的佛弟子、假佛弟子,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果报在三途,非常可怕,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既然学佛,心地一定要清净、平等、觉,要息灭贪、瞋、痴。还要与人争利,还要这个好、那个不好,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想到佛心多么清净,一尘不染,常常念著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所以在内、外都能得到清净;内里面一念不生,外面一尘不染,这是佛菩萨。这样才能够过真正的生活,我们常讲真实真、善、美、慧的生活,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一点不假,佛菩萨过这个生活。我们过什么生活?内里面起心动念,外面处处攀缘,我们过的是烦恼的生活,业障的生活,是轮回的生活,再说得不好听的话,是恶道的生活。我们读到这一句,佛把这一个摆在地藏 业因里面第一条,用意好深!诸位无论是在家学佛、是出家学佛,一定要给社会做一个好榜样,一定要有好的形象。
  『千福庄严』,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就不讲千福庄严,就说三十二相,三十二相从哪儿来的?三十二相是福德之相,你不修福就得不到这个相好。善有:有漏、有无漏,我们今天修无漏善我们做不到,这个太高,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从哪里学起?从有漏善学起,一定要断恶修善。世间法的标准,我们能做到就是世间的善人,就是世间人的好样子。佛的广长舌相是不妄语这个功德成就的。中国古时候司马光,大概一般人都知道,司马光的别号叫君实,君子诚实,他真做到了。他在晚年自己反省,自己一生不妄语,一生所作所为,他说过「事无不可告人也」,一生所做的没有见不得人的事情,没有做一桩不可告人之事。他也是皈依三宝,在家人的好形象。我们今天说老实话,学的什么佛!每一天读诵大乘,天天要认真反省、认真检点,不在乎读的经论多少,一句、两句一生做到终身受用无穷。
  佛给我们讲修行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一展开就是一切佛法;无量无边的佛法浓缩起来,就是那十一句,决定不能够看轻。而十一句里面再把它归纳,实在讲就是一句,「孝养父母」,就这一句。千经万论,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出不了这四个字。我们讲三学、讲六和、讲六度、讲十愿,种种修行方法都是孝敬的落实,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的学佛。真的学佛要改样子,心改、行为改,这叫真正学佛。天天读经,甚至於天天讲经说法,心没有改,还是世俗心、还是轮回心、还是贪瞋痴慢心,这怎么得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舍念清净,念念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到,如果为自己,他住大涅盘,那个多自在;为众生,就要随类化身,不辞辛劳。这是我们世俗人的观念,佛菩萨没有辛劳,为什么没有辛劳?佛菩萨无我,有我才有辛劳,无我哪来的辛劳?我们读这一句感慨万千,我们怎样学成佛菩萨的形象?若不认真依教奉行,怎么行!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这是地藏 菩萨本愿的由来。诸位一定要记住,现在的道场建立不如从前,从前如法,所有一切佛寺的建立都跟表法的义趣能相应,现在条件不具足。正规的道场一进门是天王殿,第一个见面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教你什么?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弥勒菩萨代表慈悲为本,四大天王代表方便,方便为门,天王殿教我们这个东西。你在一个道场上每一天都要经过山门,天天接受这个薰陶、薰习,让你回心转意,我们今天谁懂得?谁有慈悲心?谁有方便门?方便不是教我们自己方便,那就错了。是方便一切众生,教他得方便,我行慈悲,不能颠倒。他行慈悲,我得方便,那你就颠倒了。所以一定要发心,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特别是一切受苦众生,受苦众生指哪里?指六道,特别指三途。诸位要知道,三途众生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周边,甚至於包括自己,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我们的心是贪瞋痴,语贪瞋痴,一切造作没有离贪瞋痴,我们造的是三恶道的业。
  地藏 菩萨有能力到三恶道化身去度脱众生,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没有能力,要度这些还没有进入三恶道,但是造三恶道业因的这些众生,我们要度这些人。要知道这些人是苦难众生,不要认为这些人当中现在可能有大富大贵的,世间人看到他不得了是大富大贵,佛眼睛里看到他是恶道众生。我们怎么样度他?先要自己舍贪瞋痴,只有说没用,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我舍掉贪瞋痴,不要贪瞋痴,我的日子过得也很自在,过得也不赖,让他从这个地方反省,从这个地方觉悟。前面佛讲要树立形象,《华严经》上你看一开端的表法,第一个是讲大地,心地,第二个讲宝树,宝树什么意思?树立最好的榜样。一切众生此界他方没有不喜爱树木花草,佛就用这个方法来比喻,我们要树立最好的榜样,让人接触到之后生喜爱之心。再看经文: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在这段经文当中,我们又看到释迦牟尼佛叫著『文殊师利』的名字,这个经文不可以疏忽,不能大意。『长者』正是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做出一个好样子,劝我们发心,他听了佛的开导,他就觉悟、就回头,也发大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这个时间长,不是短时间,尽未来际劫,换句话说,永恒无限长的时间。『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完全接受佛陀的教诲为苦众生,一切众生造作一切苦因,他不知道,苦果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那个时候就来不及。长者子发这个心,就是地藏 菩萨。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经文,能不能发起这个心?如果能发这个心,我们在《地藏 经》上就得到真实受用。我们自己生活苦,要想到这个世间还有比我们更苦的,我们不怕苦,我们因为苦才能够体会到一切苦众生。我们如果生活在很富裕的环境里面,人家说苦,我们体会不到,唯有自己从这个苦里头出来,才真正体会到苦,帮助苦众生的心才真切。没有受过苦难,你要想「为是罪苦众生」,那个心总是隔了好几层,体会不到。
  所以佛教弟子们,一个是「以戒为师」,又说「以苦为师」。特别是出家人,过苦日子好,常常在警惕之中,一享受没有不迷惑颠倒。所以一定要晓得,有福,出家人真正修行决定有福报,福报来了不能享,一享就糊涂;福报来了,要给这一切罪苦六道众生,给他们去享,你是真正度苦。这几天我们在《华严经》上讲到,毗卢遮那佛建立华藏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给十方一切刹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些菩萨们,有个安身立命之处,有个好好的修行道场,提供他们享受,佛没享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建立极乐净土,也不是自己享受,提供给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往生到那个地方修行受用,哪里是自己享受?这都是做出最好的形象给我们看。所以有大福德的这些祖师大德们,建立道场自己有没有享受?没有,自己住的房子「方丈」,住一个小房子,福报让一些清众来享受,平等心、清净心。只要是真正修行人没有地方去,到他那里去,没有不收容、没有不接待,所以叫十方常住、十方道场,哪里是为个人名闻利养。佛教导我们自身示现给我们做样子,一点不假,我们看到他发心,不怕时间长,不怕教学工作的艰辛。
  『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这就是说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所以地藏 菩萨永远示现在菩萨地。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经里面所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参与这个道场,都是地藏 菩萨度化的,已度、当度。已度、已成就是诸佛,他还在菩萨地。学生都成佛,老师还是菩萨,这一些诸佛对这个老师,没有不感恩戴德。今天释迦牟尼佛要宣扬地藏 法门,他们来与会就是报恩,来作影响众。哪一个法会诸佛来参加?没这个道理。这个法会所有的佛都来齐,庄严道场、庄严法会、庄严这个法门,让一切众生警觉到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这个法门非学不可,是一切诸佛成佛的基础、是成佛的根本。你要舍弃这个法门,你决定不能成就。念佛,说老实话,也决定不能往生。我自己这一生当中,凡是遇到新道场建立请我讲经,第一部一定讲《地藏 本愿经》。有地,我们有个土地、有个道场是硬体建设,《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心地建设,这才相应。道场建立、道场的恢复第一部讲什么经?决定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愿。於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世尊将这一段公案因缘说出,我们要能体会到他的用意无限的深广,他的教学是无尽的慈悲。我们能知,然后才能行,才能谈得上报恩,知恩报恩;你含糊笼统念过,这段文不长,粗心大意的看过,没有用处。再看底下这一段,这是第二个公案:
  【又於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
  这个时间是在大长者之后,大长者是第一个,最先的。
  【时世有佛。】
  世间有一尊佛。
  【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只劫。】
  从佛的寿命,可以看到那一个时代众生福报很大,寿命是福报之一。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佛的寿很长,但是住世化缘已经满了,佛示现灭度。灭度之后跟我们世尊一样,佛灭度之后法运还有三个时期:正法、像法、末法。我们释迦牟尼佛正法一千年,佛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不管是中国的说法,还是外国人的说法,现在都是末法时期,佛灭度两千年之后,这是末法时期。在中国,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像法时期。佛在经上有预言,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依照戒律修学就能够证果。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所以中国的佛教禅风非常盛,什么原因?像法时候传来,跟世尊讲的很相应,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人的根性大不如从前,修禅不但不能开悟,连得定都不可能,唯有修净土带业往生能成就。经上所讲这是觉华定如来,他的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这个婆罗门女也是皈依佛法,也是个学佛的。
  『宿福深厚』,我们讲善根深厚,宿世过去生中培的福、培的善根很深。『众所钦敬』,钦是佩服,对她尊敬,大众见到她,刚才讲的形象殊胜,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尊敬。『行住坐卧』,这是讲「四威仪」,都足以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所以连天神都尊敬她。『诸天卫护』,我们现在世间讲天神保佑,时时刻刻不离开他叫做护卫。诸位同修要晓得,现在这个社会造恶的人多,行善的人少,如果有一、两个行善的人,天神的卫护就特别之多;过去善人多,天神分别护持行善的人,每一个人护的人并不多;现在的时候人都作恶,只有一、两个善人,所有那些天神统统来护卫你。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不修善?为什么要造恶?我们断恶修善,不求菩萨、不求佛,也不求天神,诸佛自然护念,天神自然卫护,哪里要我们求他!这个地方讲的是,信佛太难,现在世间人学佛不信佛,为什么不信佛?特别是出家,佛教我们万缘放下统统都舍弃,明天生活怎么办?不相信佛。你要真正是个出家人,心地清净,於这个世间法一丝毫攀缘求得的心统统没有,你要是被饿死、冻死,给诸位说,所有的护法神都要撤职查办,这真的,都不是假的。可是大家不相信,还是要自己去攀缘、自己搞,护法神一看,乐得好自在,你自己搞去,好,我可不管,他悠闲自在。
  我是有一年在基隆十方大觉寺,老和尚请我讲《楞严经》,在夏安居的时候。讲堂就在韦驮殿的隔壁,我就告诉大家,你们要相信,不要攀缘,寺庙里头好好修行,不要做佛事、不要做经忏,也不要做法会,饿死了,韦驮菩萨撤职查办,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说连出家人都不信佛,你怎么能教一般大众信佛!没这个道理。我们真的相信,不怕,佛菩萨保佑,护法神卫护,也许饿个一、两餐无所谓,绝对不会饿死;挨一点冻,不会冻死,他一定会来。一定要有信心,这样才叫学佛,这样才叫真正信佛,你所需要、需求的因缘成就了一定会来。我这些道理章嘉大师传给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他老人家有信心,他不欺骗我。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苦,对章嘉大师一分钱供养都没有,我没有这个能力;他知道,不会怪我,对我非常好,非常慈悲、非常关怀。每一个星期我跟他见一次面,我那个时候上班有工作,星期天的时候去看他向他请教;每一个星期他给我两小时,忙的时候给我一小时。如果我有一次、两次没去,他一定派人或者打电话来问我:为什么没去?是不是生病了?非常关怀,那个爱心让你不能不去。
  这是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不到是因为你有业障,你业障消除了没有不感应。可是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你用贪瞋痴求,佛菩萨不会增长你的贪瞋痴,佛菩萨不会帮助你造恶业。你果然是行善、是为众生,佛菩萨感应道交;为自己不可能,绝对没有感应。为自己如果有感应那是邪魔,魔促成你的欲,魔帮助你做坏事;佛菩萨不会帮助人做坏事,只给你善缘不会给你恶缘。由此可知,凡是助长我们欲望,助长贪瞋痴的,自己要有高度警觉是恶缘,不是善缘。但是人有这个缘没有不欢喜、不堕落、不上魔的当,落入魔的魔掌,这个要有高度警觉心。所以年轻亲近善知识,好,根扎住了,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有很高的警觉心。我们要想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卫护,就在这个地方学。再看底下经文:
  【其母信邪。】
  母亲是外道。
  【常轻三宝。】
  这个罪业就重了。
  【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他母亲知见不正,烦恼习气很重。大概也是看到学佛的人好的形象少,像法时期佛法衰,正法时期四众弟子好形象多,像法时期好的形象就少;末法时期就更少,更是希有。所以末法时期,我们要真正能够如教修行的话,诸佛欢喜比像法要加倍,龙天善神的护卫也是加倍,希有难逢。我们遇到这样殊胜的缘,为什么自己糟蹋自己?那叫真正可惜,造作罪业必定堕落。
  她为什么会轻慢三宝、毁谤三宝?实在讲,我们出家人的形象不好。为什么佛那个时代,佛的弟子在社会上受到国王、大臣,一切大众的尊敬。什么原因?我们要仔细想想。末法时期出家人走到外面,人家瞧不起你,轻慢你,在旁边指指点点讥笑你,这又是什么原因?我们能怪别人吗?怪别人完全错了,回过头来想一想怪自己,我们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形象,不值得社会大众的尊敬。里面还有贪瞋痴慢,外面处处攀缘,所表现真的是迷信,引导社会大众搞迷信,你怎么能值得人尊敬?人家凭什么尊敬你?人家尊敬你的也都是迷信,迷跟迷才相应,觉跟迷决定不相应。但是造作罪业,无论你是有意造、还是无意造,果报决定是有。不可能说,无意造就没有果报,没这回事情。你知法犯法,不知法你犯法还是要判刑,还是有罪;不能说是我不懂法律,我造作这个,犯法我就没有罪过,没这个事情,那讲不通。所以婆罗门女的母亲,堕无间地狱。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她这个女儿,这是孝女,她学佛明白道理,知道她母亲在生前,不相信因果报应。『计』是心里面想著,心里面在度量。想想母亲一生所造的业,将来果报在哪里?善业一定得善果,恶业一定遭恶报,她想一想她母亲造作的业重;毁谤三宝,这个业重。
  【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这是为她母亲修福。『於先佛塔寺』,「塔」是藏佛舍利的处所,供养佛舍利的处所是塔。「寺」是教化众生的场所。寺的本意、寺的意思,《科注》注得很清楚,寺这个意思怎么解释?是嗣续的意思,我们一般人讲后裔、延续,这个事业要永远延续下去,这就叫寺。这个场所是续佛慧命的场所,所以称之为寺。现在人对这个意思都不懂,看到寺,寺是庙,里面鬼神搞迷信,他不晓得这个字的本意。从前皇帝下面办公的机关都用寺,意思是他的帝王基业希望永远继续不断传下去。这个意思很好也很深广,佛教学众生的事业,帮助一切众生修行证果的事业要永远相续不断,这个场所是做这桩事情的,所以称之为寺。
  供佛,记住要用自己的财物,用别人的财物来修福,错了,自己一点都得不到;一定要用自己的,不能用别人的。她没有财力,把自己的家宅卖掉,得到这个钱『广求香华。及诸供具』,到佛寺里面来修供养。这种供养是形式,这种形式的供养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很多人都会。形式供养有没有效果?要看他用心,表里相不相应?表里相应有功德,表里不相应没有功德。还有一些人供养是造罪业,不但没有福,是造祸。哪些供养?到佛菩萨面前大修供养,求发财、求升官,佛菩萨面前许愿,我要升了官、发了财,我再来还愿,再来给你大供养;跟佛菩萨谈条件、贿赂,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这种供养不但没有福,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保佑我发财,我发一百万,我一定拿一万来供养你;佛菩萨哪有那么傻,让你占九十九万的便宜,哪有这个道理!你把佛菩萨看作什么人?所以这样的供养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会堕三途。不要看到人来修供养以为是好事情,不见得是好事情,你要去打听打听他的动机是什么?你才晓得他是福还是祸。那个供养,又得不到升官,也发不了财,回头过来就怨恨佛菩萨:这个佛菩萨不灵,我去供养,他没有保佑我发财,就怨恨,再毁谤三宝,那个罪业就愈造愈重。我们看下面经文: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这是婆罗门女到寺庙里面去供养供佛。佛不在世,这是像法时期,所以这寺里头只有佛的形像,塑的佛像;在佛像面前供养,佛像造得很庄严。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
  这是真诚,这些供具是外表,内里面真诚的心,显示表里一如。供养一点物品,像我们跟人家见面,不管是生人、熟人,很久没有见面总有点礼物,礼物不在多少,表敬意。表示我们对这个人没有忘记,常常挂念在心,表一点敬意。供佛,而且是为母亲修福,所以这个心更真诚、更恳切;诚就能感,佛就能应,就产生感应道交。
  【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
  怨恨自己福报不足,没有生在佛的当世,而生在佛的像法,佛已经不在世。如果佛要在世的话,佛是有大智慧、大神通,我要来向佛请教,我母亲死了之后落在哪一道,佛一定告诉我,可惜佛不在世。心里面有这个『私自念言』,不一定说出来,心里有这个意念,显示她的孝心,想帮助母亲脱离苦难。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
  这一句是形容婆罗门女当时在寺院里面,那种殷勤至诚恳切的愿望,我们从这个句子里面能体会得出来。多么真诚、殷切的期望著,这个就能感。
  【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诚则灵,感动佛来指引她。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
  这个『界』就是哪一界?十法界里头哪一界?六道里头哪一道?她得到这个感应非常感激,她不知道这个声音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谁说的?所以她只有向空,音声是空中来的,没有见到形相,只听到音声。『是何神德』?
  【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於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这是把能感之因说出来。这是个真正的孝女,至诚感佛,我们中国古人常讲孝感天地,所以感动了佛来指示她,满她的心愿。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知道这个音声是佛的音声,感动得五体投地的礼拜。这个礼拜用全身的接礼,所以拜下去之后肢节都受伤;拜得勇猛,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磕响头,感动得至深。所以拜倒在地下就昏过去了,很久这才苏醒过来。一醒过来赶紧求佛,希望佛说出她母亲生的地方。她悲痛到极处,『将死不久』,是悲痛到极处。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佛没有直接告诉她,你母亲现在在什么地方。而教她一个方法,你照这个方法去做,你一定会知道。什么方法?念佛的方法。教给她,你供养完了之后,你快回家,回家去之后,一心执持名号,你就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一心称念,『端坐思惟』。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思惟」就是忆念,没有说口念,用思惟这个意思深。我们一般念佛是有口无心,正是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是心里有佛,思惟才是真的念佛,他心上真有佛。
  【时婆罗门女。 寻礼佛已。即归其舍。】
  听到佛说赶快回去,这个供养仪式做完之后,赶快回家。
  【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她回去真念,依教奉行,以真诚心一心持名,效果就现前了。『经一日一夜』,时间不长。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噉。】
  这是定中见的境界。诸位要晓得,佛为什么教她这么做法?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你母亲在地狱?给诸位讲,这样告诉她没用处,救不了她母亲。怎么样才能救她母亲?自己一定要修功德,你才能教你母亲得度。一日一夜,她是专精,心地至诚,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乱,在所有修行法门里这个法门最快,修其他法门要得到这个功夫很难。念佛法门容易,一天一夜。《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她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就证「念佛三昧」。诸位要晓得,念佛三昧有浅深不同,下品念佛三昧是功夫成片,中品是事一心不乱,上品是理一心不乱,她是得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她自己就成菩萨了,她母亲当然得度。她为什么一日之功夫就能够证一心不乱?是她母亲的缘,她母亲要是不堕恶道,她不是这么精进,所以她母亲就有福。母亲帮助她,让她这么样用功,一下就证到菩萨的果位,母亲生天是这个道理。
  佛要不教给她这一套,告诉你母亲在那里,哭死了也枉然。佛不能度她母亲,佛要能度的话何必要让我们修行?不要修了,统统都得度,那佛是大慈大悲,佛不能度。她度她的母亲,是她母亲这个缘,她才认真修行,一日之间才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为什么这样真诚?为什么这样精进?是因为度母亲那个心切,这个力量在那里推动她,道理在此地,然后你才晓得佛门讲超度的原理在此地。超度,那个超度的人心要是不真恳切,自己不能够把境界往上提升,修行证果,被超度的人没用处,他得不到。她一成菩萨了,她母亲是菩萨之母,而且菩萨之母对这个菩萨有很大的贡献,她当然从地狱生天,这一定道理。
  所以佛门讲超度,它有个理在。理不懂,以为念几卷经就超度,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世间造很多罪业的人,造到最后自己也害怕,找几个法师来念经、消灾,超度。超度不了!没用处。但总是做比不做好,还能找几个法师念经、回向,还知道自己有罪。但是要晓得这个方法效力很差,无济於事,只能说是种一点点善根而已,得不到效果,像她这样才能得效果。所以孝子要为自己过世的父母或者家亲眷属超度,要懂这个道理。请法师诵经超度自己一定要参与,为什么?自己不熟悉仪规,不会念,跟著法师一起念。谁超度?自己超度,法师只是做助缘带著你,你自己要真心忏悔,要契入境界,你超度的那个亡人真的得度、真得福。如果只把超度事情委托给几个法师,自己还在那里若无其事,这没有用处,一点感应都没有。
  甚至於我那个时候是刚刚学佛没有出家,也没有皈依,才接触佛法。有一天去玩,到寺院去玩,寺院正在做佛事,大概在超度他的父母。法师在外面念经,家人在里面笑笑嘻嘻、欢欢喜喜在打麻将,我看了之后不是味道。好像什么?好像父母死得好,好快乐,一家人一点悲伤的心都没有。到要叫去拜的时候,法师说:来!你们来拜一拜。家人:好,赶紧去拜。回头马上又坐麻将桌上,那个不像话,现代人就是不懂礼,不了解事实真相,非常非常可怜,真是佛在经上讲的可怜悯者,我们要体会佛这一句话的意思。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七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7
  请掀开经本。上一次讲到佛教给婆罗门女,用念佛的方法,就能够知道自己的母亲死后神魂落在何处。我们知道大、小乘佛法,法门无量无边,所谓门门都能成无上道。佛为什么不教她用参禅、持戒、持咒的方法?为什么不教这些法门,而特别教她念佛法门,这里面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懂得。任何法门都能够得定、都能够开慧,佛法修学的总纲领就是定、慧,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所以无量的法门都是修定、慧的方法,都是开智慧的门径,方法门径不一样,所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同。但是这里面确实有根性难易的差别,唯有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无论是利根、钝根,而且成就快速、稳当容易,所以佛用这个法门教她。她果然算是不错,在我们法门里面来说,她是属於上等根性的人;因为她一天一夜就得一心不乱,就得定。定中境界现前,她自己才亲自能见得到。佛告诉她,你母亲已经生到忉利天三天,她未必能相信,因为不踏实。她想可能这是佛看到我很可怜,安慰我的话,未必是真的。但是佛不妄语,大概是真的,这个信心不踏实。她亲自到地狱里面去见到了,这没话说。
  而且她母亲怎么生天?决定不是佛力,昨天跟诸位说过。是因为母亲这个增上缘,使她自己勇猛精进,在一天当中成就念佛三昧,她母亲是这个功德生天。如果她自己不能够勇猛精进,得不到念佛三昧,她母亲得的福就没这么大。她母亲得福之大小,是随她自己修持功夫浅深而定,这个理才讲得通,才是合情、合理、合法。所以过去儿孙飞黄腾达,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都受到朝廷的封赏,朝廷为什么要封赏他的父母、祖父母?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朝廷上封官,他父母虽然不在世,过世了,封他父母的爵位跟他自己的爵位相等。为什么?他是孝子,他的成就是父母调教出来的,他为了报父母之恩,所以才勇猛精进;父母、祖父母对他都是善的增上缘,是这么一个道理,朝廷才封赏。这个道理走遍任何诸佛刹土、虚空法界,都受一切众生所肯定,我们讲真理永恒不变,就在此地。我们读这个经才晓得怎样超度,超度得什么样的利益才恍然大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地藏 经》是我们大乘佛法的根本经,实实在在讲要细说,但是我们这一次受到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讲二十次,四十个小时,不能够细说。将来我们一定再找时间详细的讲解,这个是我们修学的根本法,决定不能够忽略。
  我们看著经文: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
  这一句话重要。她为什么能依教奉行?为什么能『端坐念』?端坐念就是以真诚之心,一心念佛。『以忆母故』,就是发菩提心,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原则就相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她不眠不休!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宋朝莹珂法师,传记里面记载这个破戒的比丘,造作许多的恶业。他最大的长处,是他自己晓得,造恶多了,将来必定堕地狱。晓得,为什么还要造业?习气太重,遇到恶缘他不能够控制自己。但是知道将来堕地狱可怕,想到这个果报他就吓到了。他向同参道友请教,同参道友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关起门来念佛,不睡觉、不吃东西,连水都不喝,一口气念到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我们见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念佛念了七天,念了七个七天,佛都没见到,那个是不如法,一面念佛,还有妄想、杂念,所以没有感应。这个念佛是一个杂念都没有。像莹珂因为恐怖地狱,救命要紧,所以也是一个杂念没有,这是中等根性的人。婆罗门女上根人,一天一夜成就,莹珂法师是三天三夜成就,至诚恳切感动佛来应。这是一天一夜得念佛三昧,得事一心不乱。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噉。】
  这是婆罗门女定中所现的境界,她见到地狱的现象,看到这么多人在那里受罪。接著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又见夜叉。】
  『夜叉』是地狱里面的恶鬼。
  【其形各异。】
  奇形怪状。
  【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
  『利刃如剑』是讲他的牙齿锋利。
  【驱诸罪人。使近恶兽。】
  地狱里头的恶兽太多,都在那里吃那些罪人。罪人当然看到恶兽,跑啊!这些夜叉赶著,拿这些受罪人去喂这些恶兽。不但赶他们,
  【复自搏攫。】
  『搏攫』是鞭打,拽著摔。
  【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不敢久视』,不忍心看这个样子,看到心地发软。这是我们这个世间造作恶业的人,堕在地狱里面受苦的形相,婆罗门女亲自看到。底下经文:
  【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她看到地狱这个现象,念佛三昧之力,支持著自己看到这个现象没有恐惧。但是怜悯心,不忍心看这个极其悲惨的状况。到地狱里面,地狱里头也有人来招呼她。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地狱的境界只有两种人能见到:一个是受罪的人,到里面去受罪;另外一个是菩萨到地狱度化众生,只有这两种人。除这两种人之外,地狱在你面前,你也见不到。过去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故事是真的,他写在他的著作里面。这个故事里面的主角是他的老岳丈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在生的时候,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秘书长,地位很高。在中国有五岳,五岳是大鬼王,管五、六个省,他的地位仅次於阎罗王。阎罗王好像是皇帝,管全国;他好像是个诸侯,管一方,比省大得多。章太炎是个学佛的人,知道地狱里面刑罚很惨,非常残酷,他也有仁慈的心。有一天向东岳大帝建议,能不能把地狱的刑罚炮烙之刑废除,炮烙是什么?铁柱子烧红了之后叫受罪的人去抱,这非常非常残酷,我们讲不人道的刑罚;希望东岳大帝能够有仁慈心,把这种最残酷的刑罚废除。东岳大帝不说话,派来两个小鬼带著章太炎,实际上到刑场里面去看。章太炎就跟著两个小鬼去看,大概走了有相当远的距离,这小鬼告诉他,到了,刑场就在此地。他看不到,他才恍然大悟。佛经里面讲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境界,不是阎罗王设的,阎罗王没有办法废除,是你自己业力变现,这才晓得佛经里面讲的道理。
  地狱里面种种的这些境界、刑具,夜叉、饿鬼,都是自己造作恶业变现出来的形相,就像作梦一样;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见的千差万别,就是自己念头妄想纷飞变出来的。所以佛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三恶道也是从心想生,为什么心里头有恶念!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才知道。如果不愿意见到三恶道,一定要把心里头这些恶念,不但不可以恶口、身造恶业,念头都不可以有。一切法从心想生,所有境界都是法,法界,没有一桩不是从心想生。
  有定功的人见到,婆罗门女刚得念佛三昧,她因为忆念她的母亲,这个境界就现前。无毒鬼王来接待她。『稽首』,是礼拜,对她很有礼貌来迎接她。问她:『善哉菩萨』,善哉是称赞,难得菩萨光临地狱,但是不晓得你是为什么原因到此地来?请看下面经文: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这是她所见到的境界。『大铁围山』究竟在哪里?佛在经上讲我们这个四大部洲当中是须弥山,到底须弥山在哪里?七重山,八重海,七重山在哪里?经上讲咸水海,我们现在看到的海洋水是咸的。佛所说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我们凡夫见不到。这个东西有没有?决定是有。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我们没有能突破空间的层次,如果我们有定功,能够见到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这些事实真相一定就在眼前。这个地狱,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婆罗门女是在定中见到,定中界限突破了。我们知道在中国唐朝时候,智者大师读《法华经》入定,在定中他见到灵鹫山,见到释迦牟尼佛还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在会下听了一座。这就是说在定中的时候,他超越了时间。智者大师离释迦牟尼佛大概是一千七百年,这是说他能够回到过去;自己在天台,在那里打坐如如不动,他能够见到印度的灵鹫山,这超越了空间。所以只要有定功,定里面分别、执著没有了,就能突破时空。过去、现在有许多修定的人都展现出这个能力,这是我们能信得过的。何况婆罗门女真诚恳切、勇猛精进,她得的是念佛三昧,所以地狱境界她见到。再看经文: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
  『我闻』,是过去常常读经、听经,听佛在经上讲,铁围山里面大海之中有大地狱。问他:这是不是事实?可见得虽然常常听经、常常读经,佛讲的话也相信,依旧有问号。如果没有怀疑,到这个地方来何必去问鬼王!用不著问他。然后才晓得信心是多么难建立,佛在大乘经里面,大经大论像《华严》、《大智度论》里面,都再次的说明信心难得,「信为道元功德母」。菩萨修行证道的根源在信心,信心真正建立不动摇,修行证果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不需要。我们凡夫的信心,所谓是露水道心,很容易动摇,小小风一吹信心就丧失掉,还有什么成就!我们在经上读得很多,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的例子,自古以来世法、佛法,不孝父母、背师叛道,如果有成就都落在魔道里面,他将来成就不是佛道,是魔道,我们相不相信?这些都是佛在经上说的,魔所摄持。正法一定是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理如法依教修学而成就。这是我们在读大乘经论不能不明白,不能不细心去体会。再看无毒答覆:
  【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非常肯定的告诉她,确确实实有地狱。实在说六道里面,其他道造恶少,造恶的机会、机缘少,人在这个世间,人间造恶的机会太多。天人好善好德,只有阿修罗这一类,习气未断,还继续在造恶。恶道的众生,我们讲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只是受罪完全没有机会造恶。饿鬼道跟畜生道造恶的机会都少,毒蛇、猛兽心很毒,它也杀害别的众生,杀害得有限,它一生当中能杀多少生?我们看到狮子、老虎这些猛兽,它吃饱了,小动物在旁边走来走去,它就好像没看见一样。我们常常在电视「动物奇观」上看到,它一生杀生少,哪有人杀生多!人杀生不一定要吃它,所以最容易造业。人杀人不是为了要吃人,今天造的核武,一颗核子弹下去要杀几十万人、几百万人,你说造的罪业多重!他怎么不堕地狱!地狱从哪里来?恶业变现出来,绝不是佛造的,也不是鬼神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13:42 , Processed in 0.20296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