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25|回复: 30

百业经(因果不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业经译序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从藏文《大藏经》目录可知,此经是在唐代由汉文译成藏文,为此汉族弟子在各地、各类汉文《大藏经》中反复查找,但未能找出此汉文本。法王开讲此经在即,故本学院五百多汉族僧俗弟子,再三劝请本人将此经重新译成汉文。我本人也很想在这一生中能与佛经结下一个殊胜的缘份,以报诸传承上师之恩德,加之以汉族为主的国内外弟子们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不能亲聆上师的传讲,为了更多人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故本人发心重译此《百业经》。本人以为,这部汉译本不但对现在的众生有利益,乃至我离开人间后的数百年、千年或许仍能利益众生。 因果规律是在世俗谛中一条真正打不破的真理,此经主要细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作为一名佛门弟子,坚信因果缘起法是学佛的首要条件,一个不信因果的人,无论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成就,而如果深信因果,则不可能造恶业,修行易得成就,如《涅槃经》所云:“知由善因生善果,知因恶因生恶果,恶远恶离矣。”而且,弘扬这部经典也是我的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一大心愿,法王曾郑重地对弟子们说:“我一直都很想传讲一次《百业经》,这样我一生中的许多愿望就可实现了。”由此也可见这部经典的重要。真诚希望大家通过拜读此《百业经》能产生增上对因果的信心。 考虑到原汉文译本以后即或找到,恐现代人在文字上也不易读懂,故本人在翻译此经时,采取了意译并略译的方式,其汉文是由藏文传讲中所译,词句虽然未全直译出来,但其含义已是和盘托出。尽量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以使人们一读便能了知其中要义。若译本中存在不达意之处,本人在诸佛菩萨及诸位高僧大德前诚心忏悔。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 愿增吉祥!

          译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1)         一只母狗
                  ——恶口骂僧  累世转狗

   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城,(古称奢婆提城,位于灵鹫山附近)。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⑴。这位施主也喜欢一些外道宗派,他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有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相貌端庄的孩子,其身金色,头如宝伞、鼻形妙高等种种相好。施主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并用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他,这个孩子如海中莲花般地很快成长起来。当他会自己行走玩耍时,施主买了只小母狗给儿子玩。这只小母狗很快乐,也很聪明:对外道不好,对内道欢喜。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不高兴,跑去咬他们,把他们的衣服咬烂;但见到内道比丘时非常高兴,去舔他们的脚,摇自己的尾巴或是绕转等等作一些恭敬的行为。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Buddha),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⑵、七菩提支⑶(Saptabodhyanga)、八解脱⑷、九等持⑸和十力⑹等无量功德,如来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得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财⑺(Saptadhana)等等。如是观察众生的种种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同时,圣者罗汉⑻(Arahan)亦如是。
    当时,世尊大弟子之一——圣者舍利子⑼(Sariputta)用声闻眼来观察世间,知度化施主的因缘已成熟。一天早上,舍利子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atra)到舍卫城化缘去。当走近施主家时,那只母狗远起相迎,一如既往,舔舔舍利子的双足,又摇摇尾巴,然后右绕三匝,作出非常恭敬的样子。施主见此情景,心想:这只狗真是很有善根!它只不过是堕入恶趣的众生之一,却对这位比丘如此的恭敬,此比丘肯定是位大德。一个傍生尚能如此,我毕竟是个人更应对他恭敬承事。便亲自迎请舍利子,祈求到他家应供,尊者默许了。施主心生欢喜,将尊者请入家中,敷高座,并亲手供养饮食,尊者也如理受食,饭食讫,准备洗钵,施主知受供圆满,便祈传法。舍利子以神通观察他的根基、意乐及随眠烦恼,传授了相应的佛法。因闻法的不可思议加持力,施主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⑽(Sakaya-Dithi),得到圣者预流果⑾位(Sotapanna Phala)。舍利子与他交谈良久便回去了。得果后施主生大欢喜广行布施,求施者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其财源如井水般令众生取之不竭。施主也常请舍利子应供,并为母狗祈求传法。舍利子给它传了相应的法,母狗也以恭敬心来听受。这时,施主心想:我现在得到圣果,还是这只母狗的恩德。若不是它去迎接尊者的话,我也不可能供养尊者,更不可能得到圣者的果位。对我来说,母狗的恩德确实很大。从此,他更加善侍这只母狗。
     有一天,母狗生病了,施主请舍利子尊者给它诵经。舍利子尊者对母狗与施主传了:诸行皆无常(Sabbe Sankhara Aniccam),诸行皆痛苦(Sabbe Sankhara Dukkham),诸法皆无我(Sabbe Dhamma Anatta),涅槃即寂灭(Nibbana Nirodha Hoti)。尊者说:“若对我生欢喜心的话,堕入傍生界的众生也能脱离恶道。”说毕,就回去了。不久,母狗去世了。施主前去请问尊者:“我的母狗死了,现在该怎么办?”尊者对施主说:“将母狗的尸体放于静处,它的肉体会腐烂但骨架以后会有很大用处。”施主听后便按照尊者的吩咐将母狗的尸体放在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
    母狗死后其灵魂又投胎到施主妻子体内,九个月后,施主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相貌端庄、眉毛黝黑、鼻形妙高、头如伞盖、双臂修长、身色金黄等各种相好。施主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并以牛奶、酸奶、酥油等喂养她。她如海中之莲很快地成长。长大后,舍利子见到她,叫她去听法,但她正值青春年少,性情娇纵,不肯去闻法。这时,舍利子把静处母狗的骨架放到她的面前。突然,她忆起了自己前世的情形。(译者:确实,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姑娘们,应该把前世的骨架放在她们面前或前世某种的因缘,使她们也能回忆前世该多好啊!)当她忆起前世的一些因缘时,内心生起无比的忧愁。思维:前世是舍利子为她传法,依舍利子的加持,使她离开了傍生界,今得人身,故尊者对我的恩德很大。因此,她对舍利子非常感激,心想:现在我应立刻往尊者面前闻法。她当下就堪能闻法。当时,舍利子观察她的根(Indriya)、界(Dhatu)、意乐、精进(Viriya)及随眠烦恼(Kilesa),然后传与她相应的法,她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个萨迦耶见。得到预流果位。得果后,她马上将袈裟披在肩上,对尊者舍利子恭敬顶礼,并且如是呈白:“我现在已得圣者果位(Ariya Phala),我愿意在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的教法下出家,行持梵净行(师言:这里是先得圣果后现出家相。按道理是应先皈依受戒后得果。过去的一些公案是这种程序而此处不然。)尊者告诉她说:“出家可以,但要请求你的父母同意。”她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后,舍利子把她带到众生主母(Maha Prajapradi)前,落发出家,受具足戒,众生主母为她传了相应佛法。后来她自己也精进修学,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Arahat)。(译者:这样很好,原来是只母狗,后来变成女人,开始不愿学法,后来学法终于证得罗汉果位。)证果后,在她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并具足种种神变。诸天赞叹她的功德,众天神恭敬她。因以往昔作狗时是舍利子为它传法,而今为人时又是舍利子为她传法。故她对舍利子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师言:小乘的罗汉是如此对上师念恩报恩,那么大乘密宗弟子更应该铭谢上师的大恩。但是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上师无论怎样摄受弟子并传殊胜密法,念恩报恩者又有几人?这也许是末法的一个标志。)经常顶礼尊者,报尊者的恩,也时常对舍利子说:“尊者,您对我的恩德很大,曾经我为傍生,是您把我从傍生界中救出来;今我得圣果,也是您把我从轮回中救度出来。”因她经常对舍利子说这类感激的话,舍利子身旁的比丘们听见了。有一次,比丘们问舍利子:“为什么这位比丘尼(Bhikkhuni)天天说非常感谢您,您使我从傍生界(Tiracchana Dhatu)中得到解脱。尊者问他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原来我们有位施主,他家的那只母狗吗?”“对,对,是有只母狗(Soni),它对我们很好。”尊者说:“它就是这位比丘尼的前世。当时,我对它传法后它对我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死后转生为施主的女儿。她现在能回忆前世,所以经常说些感激我的话。”众比丘听后,对因果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又往世尊前请问:“世尊,此比丘尼以何业感,转成一狗身?又以何业感转为人身?又是以何因缘而对佛陀与舍利子生大欢喜心,不仅在佛的教法下得出家并且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此乃她前世业力与今世的因缘。所谓前世的业力: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⑿(Kassapa Buddha)出世。当时在印度鹿野苑(Isipatane Migadaye),有位施主家有一女,相貌庄严。长大后,对迦叶佛生起无比的信心,并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精通三学、清净戒律(Sila)、具足梵行(Brahmacari)等等殊胜功德,并是传授佛法的一位说法上师。传法后,她得到许多供养,如各种饮食、衣药等,但她自忖:我一个人享受这么多供养,意义不是很大。就发心将所有财物供养僧众。后来,她找了僧尼二众,把她每次所得供养物供养僧众(Bhikkhu Sangha)。这些僧众的生活也是全由她来供养维持。有一次,这位比丘尼遇到急事请求僧众帮忙,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她。都说:‘我们很忙,要读经不能舍离善法而去帮你。’这位比丘尼顿时生起大嗔恨心,便恶口相骂:‘我平时对你们事事时时关照,供养你们,为你们作那么多事,可我遇到一件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你们一点良心都没有,像母狗一样。’她用‘母狗’来骂僧众,她自己造了很大的恶业(Akusala Karma)。(师言:因果方面的报应,应从中了解。本来这次讲《百业经》希望听法人越多越好,但人就是这样刚强难化。听法的人很少,许多堪布活佛也因种种原因外出,堪布活佛也好,大德高僧也好,如果没听此《百业经》将来可能在取舍因果方面会有些差错。不管什么人若没听此经,以后作事因果自负,希望各位认真地听。今后特别注意,不应用如‘母狗’等恶名来责骂别人。平时讲话必须有礼貌,经常观察自己的语言,不要造恶业。)僧众觉得她如此恶口相骂很不应理,就问她:‘你是什么人?我们又是什么人?’那位比丘尼生气的说:‘你们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僧众们告诉她:‘有点不同,虽然都是出家人,但我们当中有已得果位的圣者,你毕竟是个凡夫,这样恶口骂人造了很大的罪业,会使你在轮回(Samsara)中感受痛苦(Dukkha)的。所以,你应该以最大的后悔心来好好地忏悔你的罪业。’听此话后,这位比丘尼觉得言之有理,便在后半生中更加精进行持净戒,常求忏悔。她临终时发愿:愿我一生中持戒供养的功德使我能生生世世投身富贵之家,相貌庄严,并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在其教法下得出家身,证罗汉果!同时又发愿:愿我于僧众前恶口骂人之罪业不要成熟!(师言:有些业你不想成熟,但很快成熟。)虽然她临终时如是发愿,可这个恶业最先成熟并且转五百世母狗之身。其它的愿也如理如实地成熟。这是她前世的业力,那么今生的因缘又是什么呢?是她作母狗时对舍利子生欢喜心和信心,以这个信心转为人身,这是她今生的因缘。(师言: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持戒的人,在释迦佛时能证得果位;在释迦佛教法下受居士戒以上的人,在弥勒佛(Maitreya Buddha)教法下能证得果位。如果其中破了戒在贤劫千佛中任一佛的教法中能得解脱。我们在释迦佛教法下若不破戒定能在弥勒佛的教法下证得果位。若破了戒,在余九百九十五尊佛的教法下得证果位。)(译者:这些观点是荣素班智达《边法辩》讲义中的教证,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注意因果,另一方面至少也要受居士戒。要特别注意我们对僧众的态度,作为堪布管家有时会对僧众说些不入耳的话或不好听的比喻,但若自己有很大的忏悔心作忏悔,是否能忏悔清净也很难说!不过上师说过念四十万金刚萨埵心咒能忏净,自己也有点安慰。以上的这个公案对大家启发不小,应从因果取舍方面注意。)
                 
注:⑴  多闻天子:  四天王中北方天王,佛教中为护法并恒施福之神。法华义疏云:“恒护如
                    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子。”
    ⑵  四无畏:   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
    ⑶  七菩提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
    ⑷  八解脱:    又名八背舍,违背三界之烦恼而舍离其缚缠之八种禅定
    ⑸  九等持:    四禅、四无色及灭受想定(亦名灭尽定)。
    ⑹  十力:         知觉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根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
                  三三昧之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智一切至所道智力、知天眼  
                    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
    ⑺  七圣财:   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施财、定慧财。
    ⑻  罗汉:         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
                    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
  ⑼  舍利子: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意译为秋露子,被誉为“智慧第一”。
  (10) 萨迦耶见:  译曰身见,为五见之一。执著五蕴假合之体,思为有真实之我,起我与我所之见也。
   (11) 预流果:    又称初果,指断尽三界之见惑,预入圣道法流,以第十六至八无汛圣道(或圣者)之阶位。
⑿  迦叶佛:         於现世界人寿二万岁时出世而成正觉,释迦佛以前之佛也。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
   
        (2)           小眼沙弥
                       ——责骂圣者  累世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Vaisravana)。其子成人娶一贤妻,共度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有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诞生那天,施主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并取适合种姓的名字。家人用牛奶、油饼、酸奶等喂养他。他长到会独自玩耍时,施主给他买了只小狗。(师言:经中公案多有相同,但不要以为是千篇一律而是共同业力所感。)小孩子非常欢喜经常喂养小狗,(师言:其实小狗不用喂,自己一生下便会吃。)并把它带到路边教它咬人,后来它咬人确实厉害。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Buddha),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如来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得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财(Saptadhana)等等。如是观察众生的种种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同时,圣者罗汉(Arahan)也是对众生时时刻刻地观照着。
    当时,圣者舍利子(Sariputta)以声闻眼(Savaka Catu)观照世间众生,知道施主(Pindadayaka)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于是,一天清晨,尊者著衣持钵往施主家化缘(Pindapata)。施主远远就看到了舍利子,正准备迎接,但那只久训了的狗猛扑向舍利子狠狠地撕咬,将尊者咬得鲜血直流。施主见此情景立即赶开狗儿,把舍利子请到家中,将伤口清洗干净包扎好后,在舍利子前作了忏悔并请尊者受供。尊者默许了。施主敷垫请尊者入座,亲手供养美味佳肴。饭食已讫,尊者将剩下的食物喂了那只狗,小狗儿很欢喜。施主见尊者受食已准备洗钵,便请传法。尊者观察施主的根基和随眠烦恼(Kilesa),传给他一些相应的法,施主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座萨迦耶见(Sakya Ditthi)之山,证得预流果(Sotapanna)位。之后,才皈依受戒。他又对舍利子祈求道:“请您接受我们有生之年的饮食供养。”但舍利子说:“在你家也可以,可我还要利益其他众生。”(师言:当时这位施主想请尊者只接受他家的供养,现在有些居士也是这样,“这是我的上师,这个活佛是我们的活佛,不是其他人的上师、活佛”,有些“活佛”呢?也是执着“这个居士是我的施主,故他不能到其他活佛前供养,否则我要与他断绝关系!”)
   施主得果后,发心更加广大,常常迎请舍利子来受供。舍利子来的时候那只狗已不再咬他了,也不咬其他人了。(师言:也许因为舍利子喂了它糌粑,不过,印度可能没有糌粑。)倒是每见尊者来就远起相迎,恭敬地看着尊者,舔尊者的双足、右绕三匝等。尊者应供毕又护送尊者远远的一段路程。(师言:大约有学院到洛若乡那么远吧。)有一次,舍利子来施主家应供,那只狗照例远迎又远送,临别时,仍旧舔舔尊者的足、右绕三匝。可返回的路上不幸被一群狗咬死了。它死后,神识转生到施主家,施主的妻子又怀孕了。
  舍利子以神通观知那只狗在回去的路上被群狗咬死,其灵魂已投生到施主妻子的胎中,想前去度化这只狗。便独自一人去施主家了。施主很远就见尊者独自走来,他即高兴又遗憾,心想象尊者这样的大阿罗汉竟然连个侍者也没有。便问道:“尊者,像您这样的大阿罗汉,连侍者也没有吗?”舍利子说:“现在我没有侍者,也没有弟子,你能不能帮我找个侍者或弟子?”当时施主说:“现在我没办法找到,但我的妻子怀孕了,若这孩子生下来是个男孩,长大后就给您作侍者。”(师言:若是女孩也就没办法了。若是女子给一位大阿罗汉作侍者,在戒律(Sila)上是不如法的。)这时,舍利子对施主说:“长者既出此言,那我们就一言为定!”说毕就回去了。过了九个月,施主的妻子生了一个庄严的男孩,可他的眼睛非常小。家人照例为他举行了贺生仪式,取名时,因他眼睛非常小的缘故,就给他取名——小眼。施主用牛奶、酥油及酸奶喂养小眼。他如海中莲速长成人。年值豆蔻,聪明伶俐,智慧无碍。于文、武、理、术无不通达,并对象、马、天时、地理等八种观察也都精通。舍利子尊者见小眼已长大该出家了,一天早上,著衣持钵又到施主家化缘。施主很高兴地接待了尊者。尊者对施主说:“小眼未出生前,您已答应给我作侍者,像您这样的大长者不会言而无信吧!那么现在能不能将小眼给我?”施主欢喜地叫来小眼,并说:“尊者, 我一定言而有信。”又对小眼说:“在你未出生之前我已答应将你送给尊者作侍者了,现在你应该好好地侍奉尊者。”小眼也高兴地说:“这是您对孩儿最大的恩德,我一定好好地侍奉尊者。”舍利子立即给小眼剃度并将他带回经堂给他传了一些法。小眼也非常精进努力,最后断尽了三界(Tisso Dhatuyo)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远离世间八法⑴(Loka Dharma),诸天赞叹他的功德。这时舍利子是位罗汉,小眼也是位罗汉,但小眼仍是作侍者。一次,小眼给尊者洗脚时,见尊者腿上有个很大的疤痕,就问:“尊者,这么大的伤痕是怎么回事?”尊者说:“请你想一想这个伤痕是怎么来的。”小眼罗汉能知前世后世,所以他当时就观知是自己前世作狗时咬伤了尊者。接着,他观察到前世的前世他还是一只狗,一直连续观到前五百世都是狗。这时他又以宿命通⑵来观察他自己的后世,若不是遇到尊者,他后五百世仍就转狗身。此时他悲喜交集,(师言: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若不是上师的话,我们可能会继续轮回。但若遇到一个大成就者,今后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是不用再轮回了。小眼也如是,若没遇上舍利子,他仍需五百世作狗。遇到尊者,凭其对尊者生起信敬心之故而获得人身,再也不需作狗了。在我的周围,一些人比较辛苦。一方面较累很可怜;另一方面他们作各种事情也有一定意义。当然,我不是大成就者,但给他们传法也有一定的智慧和清净戒律的功德。另外,在说法上师前即使作芥子许的小事,功德也很大,能摧毁轮回的根本,这是至关重要的。)对舍利子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与感恩之情。心想:我有生之年不作比丘,仅以沙弥身来恭敬承事尊者,聊报尊者之恩。并对尊者说:“您对我恩深似海,将我从傍生中解救出来,我愿在有生之年不作比丘,仅以沙弥身份来恭敬供养承事您,祈能报尊者之恩。”后来许多比丘劝小眼沙弥:“你应当受具足戒,为什么不受?”他说:“我在舍利子尊者前发愿不受具足戒,只当沙弥。”“为什么在尊者面前这样发愿?”“因为尊者对我恩德很大。”“是怎么样的大恩?”小眼沙弥就原原本本地将经过告诉了众比丘:“我前世为狗,后遇尊者的摄受而得人身,没有尊者的摄受,我还将转狗身五百世。因尊者的恩德所以我发愿今生以沙弥身对尊者承事。”
  众比丘听后,往佛陀前请问:“世尊(Bhagava),以何因缘,小眼沙弥转生成狗?以何因缘,若没遇到舍利子还将转狗五百世?以何因缘,后得人身具大福报?以何因缘,虽得人身眼睛甚小?又以何因缘,他对如来生欢喜心并于佛的教法下得罗汉果位?”世尊告曰:“诸比丘,一切业果皆不会成熟于地(Dhatu)、水(Ab)、火(Tejo)、风(Vayu)之上,所作善恶亦不会成熟于外境之上,而是成熟在自己的五蕴⑶(Panca Khanda)、十二处⑷(Ayatana)、十八界⑸(Dhatu)之上。”即说偈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师言:对因果(Hetu Phala)要有一定的信解,这是佛教徒起码的标志。若对因果无信心则修什么甚深的法,所得和意义都不大。我们首先应该了知果报是众生的业感。这个业有善有恶;有定业有不定业;有今生受有来世受。来世中,有一百劫后受的,也有十万劫后受的。所以,众生的业感在时间、果报上是各不相同的。现在一些人以为今天造一个善业,今天能得到善报或今天造个恶业,今天就要得到恶报。这是不了解佛法中因果的缘故,若真正了解的话,当知“缘合应时际,其果定成熟。”还有些人说:“我一生念佛、参禅,为积累资粮作了许多布施等善业,但我心里仍是烦恼,家庭不和顺,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宝的加持力哪里去了?因果是虚妄的吧!”这都是很大的邪见。释迦教法中也没说造业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说“百劫(Kalpa)不毁灭”。既使经过一百个大劫,其业果也是不会毁灭消失的。所以业果是有今生报也有来世报。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论诽谤密法,他与一千多眷属一起活生生地由裂开的地缝堕入地狱(Niraya),这是现世现报。又如今生经常供养上师、僧众,自己今生中许多事业也很顺利圆满,也是现世现报。还有如五无间⑹罪(Panca-Nantariya)是来世成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有历经几大劫、几十劫以后才成熟。)(译者:现在汉地、台湾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来了一位上师给别人加持,别人的病马上就好了,那别人就认为这样的上师是有能力的上师,是位高僧大德;若上师加持后病没好转,则认为这位上师至少是没有加持力更不可能是位大德,甚至对三宝也失去了信心(Sadha)。这是一种不懂因果的邪见。当年,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去台湾尤其担心诸如此类的事情。总之,有些业报通过上师加持今生能解决;有些业报虽然通过努力,少许今生能解决,但大部分有待来世。因此,我们对因果报应应该长时间来作观察,否则,对因果生邪见,对上师三宝生邪见,唯有造更为严重的恶业而已。目前,世界上相信因果,如理取舍因果的人非常少。若能将此《百业经》成书流传,肯定会广利群生的。法王在此也作了较广的论述与教证,但在此是有侧重地略作些翻译。)世尊讲毕此偈复言:“诸比丘,曾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Tathagata)、正等觉(Samma Sambuddha)、(Lokavidu)迦叶佛出世。在印度鹿野苑(IsipataneMigadaye),有一施主,财富圆满如同多闻天子。其妻子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孩子,长大后对迦叶佛的教法生起了无比的信心,便祈求父母同意他出家。出家后他精通三学⑺,具足种种功德,成为一位非常著名的说法上师。这样一来,有许多人供养衣药饮食,其财富非常充裕。可他想:这么多财物一个人用不完,应该供养僧众。他自己又为法师又当管家,培养僧才,也多方联系施主供僧。每次供僧时,他专门安排几个负责人。有一天,他将自己和其他施主的财物一起供僧,但到中午僧众却没吃到饭,也没人负责供斋。便问:“今天由谁负责?”有人告诉说是某某比丘负责。原来这位罗汉比丘因上午为僧众作事,到中午有点儿困,便回房坐禅去了,所以僧众没吃到饭。这位罗汉比丘眼睛很小,于是,这位精通三藏(Ti-petaka)的大管家就在僧众前,眯起眼睛示意大家:‘今天就是像我这样的小眼人负责,让大家没吃到饭。’然后,他又去面骂这位比丘:‘我对僧众经常供养,也联系多方施主来供养僧众,可你呢?自己吃得饱饱的,也不管僧众事,自己去坐禅,简直象狗一样!’(师言:平时不要给他人取绰号、叫恶名。在我们五明佛学院这类情况较少,但有少数人喜欢给他人叫什么大鼻子、小眼睛、小个子、大胖子等。或说:“那个大个子不在!”若这样,也许自己后五百世一直转生为大个子,看起来很不庄严,所以往往我们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恶业。那位法师大管家恶口骂的是位罗汉,而我们这里有许多是发了大菩提心的菩萨。若对境是大乘菩萨,其恶口相骂的业报将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我们很多人不重视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因果报应,故从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那位罗汉比丘觉得他恶口骂人造了很大业,便立即对法师管家说:‘你觉得你是什么人?我又是什么人?你不应该这样吧。’他却回答说:‘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这有什么?’罗汉比丘说:‘你是凡夫而我已经证得罗汉果位,你这样说话果报很大,应该好好忏悔。’听了此话大管家自忖不应理。最后,他一生中厉力忏悔罪业且对罗汉比丘常顶礼忏其前愆,对三宝恒时恭敬并广弘佛法。临终时,他发愿:愿我一生中修习梵行(Brahmacari)及恒时供养僧众的功德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将来在释迦世尊出世时令佛欢喜,得以出家现证罗汉果位;愿我恶口责骂圣者的果报不要成熟。诸比丘,当时大管家,即今小眼沙弥也。因他恶骂(Pisuna-Navaca)罗汉比丘(Arahan- Bhikkhu)故,五百世转为狗身。若没能遇上舍利子,后五百世仍旧为狗。又以其愿力成熟,他生在财富圆满的施主家,于我教法中出家,后证得罗汉果。这就是小眼沙弥的前后因缘。”(译者:这个公案告诫我们平时不要给他人取恶名更不能用傍生来代叫一个人,其果报是不可思议的。大家要明白铭记这个道理。)(师言:我们现在应观清净心,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我觉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萨,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平时,我们说话、办事一定要谨小慎微。虽然在显现上有些菩萨似乎有烦恼,行为似乎也不如法,但这也许是大乘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故我们需护持自心,不能随意恶口骂人,更不能欺负他人,不然的话造无量的罪业。)
               
注:⑴  世间八法:称、讥、苦、乐、利、衰、毁、誉。       
    ⑵  宿命通: 谓能了知过去之事。
  ⑶  五蕴:    色、受、想、行、识
  ⑷  十二处:  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六境(色、声、香、味、触、法)。
  ⑸  十八界:  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
                  耳识、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⑹  五无间: 八大地狱之第八地狱阿鼻地狱,谓五无间。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无间、命无间、形无间。
  ⑺  三学:   戒学、定学、慧学。
   
      (3)          能愿比丘
                                 ——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其有一子娶妻之后,一同愉快地生活着。但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因此他们常常祈祷诸天尊,如帝释天⑴、大梵天⑵、土地神、森林神等。后来,因祈祷和其它因缘的和合,其妻子终于怀孕了。她非常高兴地告诉丈夫:“我身已有孕且右侧偏重,可能会生个男孩。”同时,她发愿:“愿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对整个家族及自己的种姓有大利益。”听到这些,大施主的儿子非常高兴。为了保养妻子的身体使其身心舒畅,他特地在自己的房子上为她盖了一座宫殿,宫内冷暖适宜,设备齐全,还有五味饮食,动听的音乐等,非常舒适。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Buddha),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圣者罗汉(Arahan)亦于昼夜六时中观照着世间众生。这时,阿那律⑶(Anuruddha)尊者用声闻眼观知一位最后有⑷者已投胎到施主家中,并且施主家人被调化的因缘已经成熟。尊者同时又观知应该是声闻调 化而且是由他亲自去。这样,尊者阿那律去了施主家,为他们传了相应的佛法。施主一家对尊者生起很大的信心,并皈依(Sarana)了三宝守持居士五戒⑸(Panca Sila)。施主从此作广大的布施,求施者络绎不绝,其财富也是取之不尽。
    一天,阿那律尊者独自一人去施主家。施主惊讶地问:“尊者,您这样的大罗汉怎么会没有侍者呢?”尊者说:“我找不到侍者,你能否替我找一个?”施主马上说:“我家儿媳已怀孕,若生下来是男孩,一定送给尊者作侍者。”尊者说:“长者,既如此发心,那就一言为定。”说毕尊者便走了。
    九个月后,施主的儿媳生下一个很端庄的男孩,具足身色金黄等种种相好,家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家人祈祷了很久才得以满愿,故为孩子取名“能愿”。家人请了八个姨母以丰富的营养食品来喂养他。孩子如海中之莲很快地成长。长大后,他开始学习各种文学、武术、天文、历算等世间学术,并且无不通达。此时,尊者观察到他出家因缘已成熟,便著衣持钵去施主家化缘。尊者见到这个孩子就问施主:“这就是那个还未生下来就已答应给我作侍者的孩子吧!”施主说:“确实是。”并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孩子,在你还未生下来的时候,我已答应把你交给尊者作侍者了。”这个孩子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这是长辈对我最大的恩赐,我会好好地侍奉尊者的。”言毕,阿那律尊者就把能愿带回经堂给他剃度、皈依、授戒、传法。能愿比丘非常精进,前夜后夜都不睡眠而勤于修持。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父母听说后,马上带着药品等来寺中探望他。几天过后,能愿比丘仍旧病情严重,可父母因家务繁忙,不能长时间在寺院里照顾他,为此,他们去请示阿那律尊者:“尊者,我们身为俗家,家事繁忙,寺中久住多有不便,能否开许能愿比丘回家养病呢?”尊者观知能愿比丘回到家中也能证得罗汉果位,于是就开许了。能愿比丘被父母接回家中,遵医嘱多方治疗。渐渐地,能愿比丘对病苦生起了无比的厌烦心,于轮回生起了出离心。他励力精勤,最后,断除了一切烦恼,在家中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译者:也许出家人在家里也可以证悟大圆满,但我本人没神通,不敢开许你们回家,对在家中得证悟有些怀疑。所以,你们请假回去看病,尤其是平时很精进、持戒又清净的出家人向我请假时,我心里很痛,经常不准假,这样许多人没有断传承。虽然当时你们可能对我有点不高兴,可我总觉得出家人回家没多大意义。因为很多僧人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也比较乱,若清净僧人既便是死在静处,也是很圆满的。)
  能愿比丘得果后,观察父母及家人的根基,给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用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Sakaya Ditthi),得证预流果(Sotapanna)位。能愿比丘再观察自己的前世时,知道自己前世是人,前世的前世也是人,但每次得人身都是短命多病。(译者:这个公案主要说明杀生的果报是短命多病,相信会对大家有益。若对因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大家今后在如理取舍因果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由于能愿比丘在生生世世感受这样的报应,故他对自己的肉身生起厌烦心,就显示身体放光、出水、出火及闪电等各种神变,最后即趣入无余涅槃⑹(Maha Parinibbana)。涅槃后,他的父母用白、黄、红、蓝四色布包裹其遗体,准备抬到尸陀林去,但众人无论如何都抬不动遗体。便到阿那律尊者前请示。尊者觉得也许是能愿比丘前世的愿力所致,便往世尊前白言:“世尊,能愿比丘在家中圆寂了,但大家都抬不动他的遗体。”世尊告诸比丘言:“罗汉比丘已在家中圆寂了,所有比丘应该去供养他的遗体,我也同去。”世尊便率众比丘一同前往。众生主母(Maha Prajapradi)听到此事后,也带着五百比丘尼一同前往。同时,给孤独长者⑺也带许多优婆塞(Upasaka)和优婆夷(Upasika)前去。这样,佛与四众弟子(Catu Parisa)都集聚在能愿比丘家。优婆塞们请求世尊由他们将能愿比丘的遗体抬到尸陀林去,世尊答应了。他们就将遗体抬到尸陀林后,四众弟子(Catu Parisa)在遗体前发愿,并以各种花香等作供养。最后,将遗体火化(Sarira Nissanda),并为能愿比丘造了遗塔(Cetiya)。(师言:现在修塔很多都不如法,按规矩:佛有佛的遗塔,菩萨有菩萨的遗塔,罗汉有罗汉的遗塔。现在很多人不管是什么上师、师父,一旦圆寂了就造塔子。有些寺院有很多塔,“这个是某某方丈的塔”,“那个是某某当家师的塔。”在《大圆满前行》中讲过,如上师是佛的化身,应按佛的遗塔来造;如是凡夫则不能造佛塔。你们最好翻查历史。)(译者:你们以后作金刚上师、方丈、大和尚、阿阇黎时,应告诉弟子最好不要为自己修遗塔,既使修了也没多大用处。若是位圣者,不修塔也可以;若是个凡夫,修了遗塔或许对其转生有很大的危害。)当下,世尊为四众弟子(Catu Parisa)传无上甚深妙法。待传法圆满后,诸比丘请问:“世尊能愿比丘往昔造了什么业,今生在富贵之家却受短命多病的业报?”世尊言:“诸比丘,能愿比丘前世所造的业,无论是善是恶,其业果都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Dhatu)、水(Ab)、火(Tejo)、风(Vayu)上面;一定成熟在自己的界(Dhatu)、蕴(Khanda)上。如偈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众比丘,曾在贤劫人寿四万岁时有位国王。在国王的聚乐王宫前,住了一位大臣,大臣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对轮回中众生的生、老、病、死生起厌离心,就去森林里静修三十七道品(Bodhi-Paksika)等妙法,尔后证得无上正等觉(Samma Sambuddha)。于众生转十二大法轮,他就是贤劫中的第一尊佛——俱留逊佛⑻(Krakucchandha Buddha)。小儿子从小行为放荡,喜欢杀生邪淫等恶行,尤其是喜欢打猎,曾伤害了成千上万条生命。后来,俱留逊佛回宫传法,他的弟弟也被教化皈依佛门,受了居士戒。之后,他发心修一些经堂、供养僧众,并发愿: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愿我生生世世令如来欢喜,并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后来,他因杀生的果报成熟,无论投生哪一道都是短命多病。又因他供养僧众及修建经堂的功德,使他生生世世财富圆满,得受如来教言,又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众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能愿比丘的遗体众人抬不动?”世尊复言:“在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Satta Deva Manusanam)、如来(Tathagata)、正等觉(Samma Sambuddha)、应供(Lokavidu)、迦叶佛(Kassapa Buddha)出世,印度鹿野苑(Isipatane Migadaye) 有一施主生了个孩子。这孩子出家后得罗汉果趣入涅槃(Nibbana)。(这孩子的上师就是现在的能愿比丘)。涅槃后,罗汉的上师把遗体供养起来,并发愿:愿我将来在释迦佛教法下得罗汉果,入涅槃时,佛与四众弟子(Catu Parisa)也供养我的遗体。因此愿力成熟,故今日我与四众弟子(Catu Parisa)去供养那具抬不动的遗体。”世尊如是说。(译者:这个公案主要讲杀生的报应。这是从人寿四万岁一直到人寿八十岁之间,一个漫长的因果报应的过程。正如世尊言:“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大家要牢记在心间。)
                       
注:⑴  帝释天:  音译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提桓因。本为印度教之神,入佛教后称为帝释天。
                  为佛教之护法神,乃十二天之一,为忉利天(三十三天(Tavatinsa))之主。   
    ⑵  大梵天: 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世主天。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
                  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
                  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
    ⑶  阿那律: 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於佛传法时酣睡而被佛呵责,便立誓不眠而罹眼疾,至於
            失明,然以修行益进,心眼渐开,终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
  ⑷  最后有: 谓生死界中最后之身。阿罗汉及缘觉菩萨之身也。
    ⑸  居士五戒:指五种制戒。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
  ⑹  无余涅槃:即烦恼断尽,所余之五蕴亦灭,众苦永寂。
    ⑺  给孤独长者: 他是舍卫城之商主,后买下祗陀太子之园林供给僧众。
    ⑻  俱留逊佛:乃过去七佛中之第四佛。现在贤劫四佛之第一佛。
            
           (4)           驼背人
                                ——无意害兄  受驼背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译者:当时印度很富裕,每位大施主都富如多闻天子,但现在很贫穷。这是不同时期众生所感的依报不同。)其有一子娶妻后,共度幸福美满的生活。其儿媳怀胎九月,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全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并给他取了一个适合种姓的名字,以各种饮食精心喂养。这孩子长大后,学习各种文学、天文、地理,观察象、马、珍宝等世间学术,无不精通。
    一天,孩子突然生病了,背上长出个大疱,腰也佝偻弯曲,成了个驼背人。家人多方求医,花了许多钱治病也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决定请当时著名的大德们来为孩子医治驼背的病。印度当时的外道六大本师如弗兰利、迦叶子、弗利子等是非常的出名。(师言:释迦世尊居兜率(Tusita)天时,外道很兴盛,故世尊发愿降临南瞻部洲救度被迷惑的众生。)于是,施主供养外道六大本师财物、饮食等并作礼祈求:“你们是当今出名的大德,于过去、现在、未来世间的一切无不通达。现在,我的孩子重病在身,求你们医好他。”当时,六本师们用一些药物、咒语等用心地医治,仍不见效。施主一友是佛教徒,提醒他说:“您不要皈依那些外道本师,应该皈依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世尊是能仁遍知(Sabba-Vidu),无所不能的!”施主听后,欢喜无比,便前往拜谒世尊,世尊为他传授了一些法要。尔后,施主又祈求世尊率眷属于次日到家中应供,世尊默许了。施主非常高兴,回到家中作了很好地准备。第二天,他又亲自去迎请世尊及众弟子。世尊披上袈裟,手持钵盂,率众弟子前往施主家。驼背孩子看见远处走来的世尊,尤其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好⑴(Devatimsa Maha Purisa Lakkhanani),心中无比欢喜,安乐无比,胜过了十二年的禅悦(Samapatti)。竟然激动得在床上跳了起来。这么一跳,他的背立即直了,恢复如常人一样。便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信心,马上到世尊前恭敬、顶礼、供养赞叹。见此,施主是喜于心而乐于形,虽然,他没明说请佛陀来给孩子治病,但如今未经治疗而痊愈了。他们对世尊恭敬顶礼,敷起高座,请世尊及僧众分别入座,以最上品的饮食作供养。圆满后复请世尊传法。传相应的法毕,他们都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得到了预流果位。(师言:世尊在世时人人修法都能立即证果,善恶也是现世受报,而现在呢?我们修法不能很快得果,业报也不会很快成熟。很多人有这样的邪见。我们应了知:释迦世尊住世时即是果期,修法者马上证果,尤其是证小乘果位非常快;现在是教期末后,修法是不会马上证果,但业力的本性是不变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将来一定会证果的。)当时,痊愈了的驼背人心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断除我的痛苦,使我获得了安乐,为报佛恩,我应该生生世世出家。他经父母同意后,到世尊前合掌顶礼、随佛出家受近圆戒⑵(Upasamapada)。(师言:佛陀传戒不同于现在,当时是通过语句传戒,不需很长时间。)出家后,佛陀给他传法。他精勤修持,不久,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具足无量功德,诸天齐赞他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人以何善业得生富贵之家?以何恶业弯腰驼背?以何因缘得佛亲自加持而恢复如常?为何于您教法下断尽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诸比丘,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Lokavidu)、如来(Tathagata)、正等觉(Samma Sambuddha)、迦叶佛(Kassapa—Buddha)出世,鹿野苑有一施主,他的儿媳生了双胞胎,家人兴庆,作了贺生,给双胞胎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并用丰美的食品喂养他们。长大后他俩对迦叶佛深有信心,经父母同意后得以出家受戒。他俩认为迦叶佛教法中闻思修是得道的根本。故请问迦叶佛:‘世尊,我们应该先闻思还是先修行呢?’世尊告诉他们:‘先闻思然后再修行。’(师言:在迦叶佛出世时也是闻思修很重要。以前,世亲菩萨也说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最着重于闻思修,若无闻思修仅形式而已。)(译者:前年一位活佛在某学院住了两年后回本寺院,抵达寺院后便立即召集了所有僧众说:“咱们寺院内没有闻思修,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可那位修建寺院的老喇嘛听后怒气冲天,负气欲走,活佛急忙好言相劝:“修寺院是闻思修的助缘,别无它意。”又经多方劝解才平息下来。从此,活佛在寺院中再也不敢对僧众提闻思修了。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不懂闻思修的重要性,往往仅耽求形式上的造作,却忽略了闻思修行。)这样,他俩白天闻思,但每到夜晚休息时,那个顽皮的哥哥就去耍弄他那温和稳重的弟弟,经常压在他身上。日久弟弟很生气,开始起烦恼。一天,他拿了个大砖石裹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时哥哥又故计重施耍弄他,结果哥哥的腰搁在砖石上,把腰椎折断了,从此再也直不起来,成了个驼背子。弟弟心里很难过:哥哥虽然不应该对我无理,可我却使他残废了。带着后悔的心,他请了许多医生给哥哥治疗,渴望哥哥能早日康复。不久,哥哥终于恢复如前。因为生病,哥哥对轮回生起了无比的厌离之心,更加精进修持,终于证得了罗汉果位。(师言:生病的好处是能对上师三宝生信心,对轮回生出离心;不病的好处是能积累资粮。无著菩萨也如此说。)(译者:这里弟弟无意间伤害了哥哥,当时的哥哥是位凡夫,可见,即使对凡夫作一点损害,其果报也很大。)弟弟非常高兴,便经常恭敬承事罗汉哥哥。弟弟在临终时发愿:我一生中出家持戒,愿以此功德,能生生世世转生富贵家,并能在释迦佛出世时出家,证得罗汉果,愿我害哥哥的恶业不要成熟,若因果无欺定要成熟,则愿释迦佛亲来消除我的痛苦。当时,他害哥哥的业果成熟,而感今生的驼背,因发善愿成熟故,我今天亲自来消除他的痛苦,使他能立即恢复正常,(译者:如此的发愿是一个很好的忏悔方法。我们也该如此发愿,愿我们往昔所造诸恶业,最好不要成熟,但若果报成熟也愿在弥勒佛出世时,蒙佛陀慈悲能亲自遣除我的一切痛苦,或者愿其他任何一尊佛,甚至祈愿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成等正觉时,由上师老人家慈悲来遣除我的痛苦。)今生于富贵之家,并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注:⑴三十二种相好: 系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依大智度
                      论卷四所载即,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轮相3)长指相4)足跟广平相5)手足
                      指缦网相6)手足柔软相7)足趺高满相8)?如鹿王相9)正立手摩膝相10)阴藏
                      相11)身广长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大光相16)细
                      薄皮相17)七处隆满相18)两腋下隆满相19)上身如狮子相20)身广洪直相21)肩
                      圆好相22)四十齿相23)齿齐相24)牙白相25)狮子颊相26)味中得上味相27)大
                      舌相 28)梵音相29)目绀青相30)牛眼睫相31)顶髻相32)白毫相
    ⑵近圆戒:        略称具足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百五
                      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
        
         (5)       春乾摩比丘尼
                                       ——两世驼背  等流果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大比丘尼⑴(Bhikkhuni),名曰春乾摩,她有众多眷属和尼众经堂。所居附近有许多戒学较高的比丘尼,她们具足种种神变,经常以各自的神通力到北俱卢洲⑵(Vttara-Kuru)、西牛贺洲⑶(Apara-Godaniya)、东胜神洲⑷(Purva-Videha)、三十三天(Tavatinsa)⑸(Trayastrimsat-Deve)及人间富贵的地方去,带回各种珍宝与美食。见此,春乾摩比丘尼十分羡慕。心想:我若能象她们那样该多好呀!她一直琢摩:要学习神通,可是到哪里学呢?又跟谁学呢?去跟那些比丘尼学吧,她们的嫉妒心强,怕不一定会教我,(师言:释迦佛时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共的烦恼,尤其是嫉妒心,无论出家或在家都一样,故女众应该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对症下药。)若跟比丘学吧,男女众说话都遮止,更不要说想学窍诀了。(译者:男女僧众不许说话,在《百业经》中也有如此教证,并非有人擅自所定。)她天天苦思冥想,终于,她想到了寺院外的六群比丘(Cha-Bagiyabhikkhu)。春乾摩这时暗自高兴,觉得:这些恶行比丘即不受寺管辖,又不受戒律束缚,谁也管不了,我可以去跟他们学神通。于是,她就借口供斋与他们联系。她亲手作许多美味饮食好好地供养了六群比丘。然后,她说:“我有一个请求,希望你们传授我一个神变。”六群比丘对她说:“教,倒是可以。可你要知道,窍诀可不是随便教人的。按规矩:教窍诀,对方要么有大的供养、要么以学术交换、要么一生中不传任何人。不过,你吗?如果三个月内天天以饮食供养我们,再供养每人六种资具,我们可以发心教你一个神通。”听此言后,春乾摩比丘尼信以为真,便欣然答应了。三个月当中她按要求供养了六群比丘。三个月过后,她对六群比丘祈求:“我的供养圆满了,该教我神通了吧!”他们很爽快地说:“可以。不过,学神通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体越强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越容易修出来。”她赶忙问:“那,我该怎样锻炼呢?”他们漫不经心地说:“第一天,先站在一个凳子上跳下来,依此类推,到第七天从第七个凳子向下跳。这样,身体锻炼得很好了,接下来,第一天从一层楼上跳下来,第二天从二层楼跳下来,直辖到第七层楼上跳下来,一直坚持下去。这样,身体越来越好,神变也越来越大,以后,在空中飞来飞去肯定没多大问题。”然后,春乾摩比丘尼真的去按这个所谓的“教言”去作了,一天、两天、三天……结果到了第七天,她从第七个凳子上摔了下来,把腰椎骨给摔断了,成了驼背。她痛苦地对六群比丘说:“你们给我教的是什么神变?怎么把我的身体‘锻炼’成这个样子!”但,六群比丘神态自若,蛮不讲理地回答说:“这,我们就不管了,该教你的都教了。”听到这番话春乾摩比丘尼生起大嗔恨心。无论在经堂里还是在道路旁,逢人便说六群比丘是如何如何地作骗,使她成了驼背。(译者:现在有些居士也是先供养,然后说被骗了。所以,首先观察供养之境,极其重要。)众比丘听说此事后,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六群比丘作骗于春乾摩比丘尼,现在六群比丘骗了她,往昔也曾骗过她。那是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准备兴建王宫,请了许多木匠。这些木匠每天在那些弯曲粗硬的木料上,画线凿锯将木料作得端直平滑,手艺非凡。一位看国库的驼背妇女见此情景,心想:这些木匠技艺如此高超,能否把我的身体也作直了?那些木料弯曲不直又粗又硬;而我的身体是比较柔软光滑的,应该更容易作直吧。几经思考后,她就去对木匠说:‘您们的手艺很不错,能不能把我的身体作得象木料那样端直?’这些木匠说:‘按道理是可以。但有个条件,如果三个月内每天供养我们食物,我们就愿意。’听毕此言,这个驼背妇女欣然应允。三个月过后,她对木匠们说:‘已经供养你们三个月了,现在可以把我的身体作直了吧?’这些木匠一本正经地说:‘是,现在可以了。不过,我们作木料是先在上面画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这样木料就作得端直了。同样,也让我们在你身上画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听到这话,那个驼背妇女毛骨悚然,很害怕地说:‘怎么?用斧子砍?那不就把我砍死了吗?’木匠们满不在乎地说:‘那又有什么办法?除了斧子砍、锯子锯,我们别无它法。’当时,驼背妇女很伤心,但又不敢向任何人言及此事。诸比丘,当时的驼背妇女就是现在的春乾摩比丘尼,木匠们就是现在的六群比丘。往昔他们骗了她,没满其愿,今世她继续受骗。”(师言:这是同行等流果⑹。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亲怨若今生不了,则一直生生世世报下去。所以,我们平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眼觉得很好或讨厌,这都是前世的因缘,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注:⑴        比丘尼:  意译乞士女。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性。
    ⑵        北俱卢洲: 意译胜处、胜生、高上,以其地胜于其他三洲而得名。地形方正。
    ⑶        西牛贺洲: 以牛行贸易而得名。地形如满月。
  ⑷        东胜神洲: 以其身形殊胜故称胜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
  ⑸        三十三天(Tavatinsa):  六欲天之一。又作忉利天。於佛教之宇宙观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
                     天之须弥山顶上,四面各八万由旬。
    ⑹  同行等流果:一切由善因所生之善果,或从恶因所生之恶果,均与因同一性质,故称同行等流果。
         
          (6)          恰嘎国王
                                  ——轻慢尊者  王位复得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位布德作拉巴Ra多扎的人。他依佛陀的加持力遣除了三界(Tisso Dhatu)轮回的痛苦,获证了圣者罗汉的果位。尊者觉得世尊恩深似海,为报佛恩,他决定度化无边的众生。依所化众生的时、处、因缘等观察,他观知南方果贤巴(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汉译萨弥城)的众生与他有缘,且度化的时机已成熟。他便披上袈裟、手持钵盂往果贤巴城化缘。果然,城里一位著名的大施主和其他眷属经常供养他。尊者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给他们传授了相应的佛法。有的人得暖位⑴(Usma Gata)、顶位⑵(Murdhana)、忍位⑶(Khanti)、圣法位⑷(Lokikagra Dharma);有的得预流果(Sotapanna Phala)、一来果⑸(Sikitagami Phala)、不来果⑹(Anagami Phala)、罗汉果⑺(Arahat);有的得金轮王、梵天、帝释天;缘觉⑻的果位,有的种下了如来正等觉的种子,更多的人对三宝(Ti-Ratana)生起了不共的信心。(译者:一些汉人在我们学院住了一段时间后,为报答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的无比恩德,在汉地兴起广度众生的宏伟事业,其弟子肯定也有不同的证悟吧,所以,我们也有这样的缘起。)已得果的众弟子对尊者祈求:“尊者,您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把我们从三恶趣中解救出来,从此,再也不堕入轮回(Samsara)中。我们度过了生死海,越过了骨架山。所以,我们诚祈尊者在有生之年能接受果贤巴信徒们的供养。”尊者和善地说:“在这里也可以,但我还要饶益其他有情。”在场的信徒们都对尊者广度众生的大悲心赞叹不已。祈请者们礼毕尊者后各自回去了,可四面八方朝拜者纷沓而来。
    正当此时,恰嘎国王率领着四大军队打猎。经过此施主门前时,(师言:印度的国王总是爱好打猎,殊不知打猎是下劣种姓所为,非国王所应为,可他们无聊,赖以打猎虚度时日。)国王见施主院内济济满堂,便问手下大臣:“这个院里怎么这么多人?”大臣说:“听说有位布德作拉巴Ra多扎的人在这里,所以,有很多人来朝拜他。”国王听了尊者的名字,知道他是邻国一位国王的太子,出家后证得了罗汉果,而且与他尊者的父亲是故友挚交。“哦!原来是那个人,我应该去看看他。”于是,国王等来到了院内。尊者没出外迎接,也没起身,依然坐在法座上。国王顿时不悦,但还是勉强礼拜了尊者。之后,国王生气地说:“他毕竟是在我的国土上,居然敢对我不恭!”大臣们也议论纷纷,对尊者说些失礼的话。国王更是火上加油,怒气横生。打猎返回时,国王说:“我们再去,若那位尊者仍是那副姿态的话,我就砍断他的头。”“对,我们应该如此。”众大臣也随声附和着。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便向前跨了六步去迎接国王。因劳尊者亲自迎接,国王身上原有的光立即消失了,大地瞬间裂开。见此,国王非常害怕,他知道是尊者迎接他的缘故,便马上跪下来向尊者顶礼并祈求:“寡人愚昧无知,愿一心一意求忏悔。”尊者悲颜,慈眼看着他说:“这对我倒没什么,只是您既然知道错了,好好忏悔就可以了。”国王再三祈问:“我心发恶愿,身造恶业,惊动了尊者,这样,对我的王位有没有影响?对我的生命有没有危害?”尊者安慰道:“不用担心,对您的生命没有危害。但因我前迈六步迎接您的缘故,您将于六个月中失去王位,因您忏悔的缘故,王位会失而复得。若您对我生欢喜心,则身上的光可立即恢复,裂开的大地也无害于您。”国王立即生起欢喜心,当下,身光复原,地缝闭合。国王对尊者作礼便回宫了。
  时过不久,恰嘎国王又带着四大军队去森林中狩猎,捕杀了不少野兽。当时,国王自己向一方追捕,后来脱离了自己的眷属,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他心中很着急,四处狂奔,得见一牧童家便冲进去了。但牧童不知道他是国王,只是暂时让他安住下来一起生活。国王因害怕、着急及委屈,而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以至疯狂。太子、大臣等在森林中四处寻觅,却不见国王身影,他们只好作罢回宫。六个月过后的一天,国王手下的一位大臣忽然又想起了丢失的国王,与众大臣商量:“我们再去寻找国王吧,若能找回来,就最好;若是找不回来,则另立太子为国君。”议毕,太子与大臣共同外出寻找国王。同时,国王的神志已清醒。牧童也认出了他是国王,准备把他送回宫去。正巧在路上与寻找国王的大臣们邂逅。太子异常兴奋地问:“父王六个月来是如何度日的?”国王便将六个月中如何如何详细述说于太子。在他详述时,聪慧的太子就回想起尊者,当时对父王的授记。便禀白父王事情的前前后后,是应验了尊者的授记。国王听毕,也觉得此事不可思议,顿时,对尊者增上了信心对太子说:“父王暂不回宫,先礼尊者去。”他们直奔果贤巴城的施主家去拜见尊者,国王一见尊者便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请传法,尊者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后国王请求:“尊者,您能否接受我在七天中的供养?”尊者默许了。国王心悦神怡,在七天中,以各种上好饮食供养尊者。受供圆满后,尊者又给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赞叹尊者的传法功德后,返回宫中。时世尊与眷属也莅临果贤巴城住到施主家。恰嘎国王得知后立即去拜见世尊,世尊也对他传了法。国王请求:“世尊,您能否在三个月中接受我的供养?”世尊默然应允。在三个月的广大供养中,国王总是对尊者另眼相待,其余比丘众心怀不解,便问尊者:“为什么国王总是特殊对待您?”尊着就将国王对待他的前前后后告诉了众比丘,众比丘听毕,往世尊前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国王先对尊者生嗔心导致身失光色,后生信心使身光恢复?唯愿为说。”世尊告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久远以前,在追培城里有位宁布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富裕祥和。宁布国王部下的一位小国王家降生了位小太子。太子长大后,精通了经诗史学等十八明,这位颖慧的太子观察到他的父王时尔利于民众,时尔害于民众,及人生的苦乐悲欢截然不同而深有感触。经过日久的观察,太子生起了一个猛厉的出离心,便舍弃王位到寂静的森林中修行。他修得四禅八定⑼、五种神通⑽(Pancabhinna),成了一位著名的仙人。之后,他回宫传法,当时,对他恭敬供养者多不胜数。那位宁布国王打猎路过见到众多人群,就问大臣:‘怎么有那么多人会集?’臣曰:‘是您部下的一位小王子修证成仙人,回宫传法,所以众人济济。’听此言,国王心想:以前我们彼此颇为友好,现应该去看看他。(师言:今世的果报与前世的果报在细节上也几乎相同。佛陀曾在经中说:”今生作何业,来世亦受如是果。如今生对某人生嗔心,后来化解合好,肯定在前世也有同样的过程,这就是同行等流果。经中佛说:‘造业受报五百世’的喻意即此也。)宁布国王来拜见仙人时,仙人也是没起身相迎,当下国王顿起嗔心,想要杀掉他。正动念之时,国王身光消失,大地裂开,他害怕极了,立刻到仙人前求忏悔。仙人慈悲地说:‘这对我没什么,但您要从因果方面考虑考虑。’国王再三祈求:‘我对您发了恶心,将来对我的王位会不会有影响?对我的来有什么报应?’仙人安慰他说:‘您的王位不会有影响,如果您对我生起信心与欢喜心,身光会恢复如故。’国王立刻对仙人生起了欢喜心,眼前的地裂也合闭了,身光也恢复了。众比丘,当时的仙人,即今布德作拉巴Ra多扎的尊者也;时宁布国王者,即今的恰嘎国王也。因果如是毫厘不爽!”
                        
注:⑴  暖位:     此位可烧除烦恼,接近见道无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并以此位观欲界、色界、无
                   色界之四谛及修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观慧。修至此位即使是退欲而断根造恶业,
                   乃至堕入恶趣,然而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槃。
  ⑵  顶位:    于动摇不安定之善根(动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绝顶位,乃不进则退之境界。
                 于此 修四谛、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堕地狱也不至于断善根。
  ⑶  忍位:    为确认四谛之理,善根已定,不再动摇(不动善根)之位,不再堕入恶趣。分上
                 忍位、中忍位及下忍位。
    ⑷  圣法位:        为有漏世间法中能生最上善根之位,观修欲界苦谛之一行相。于次一刹那入见道位而成为圣者。
    ⑸  一来果:        即四圣果中之第二果。指断除欲界九品修惑中之前六品而证得圣者果位并以来返人天一次而得名。
    ⑹  不来果:        略称那含,意译不还、不来,乃声闻四果中第三果之圣者。彼等已断尽欲界九品
               之惑,不再还来欲界受生。
    ⑺  罗汉果: 即第四果又作极果,无学果。指已断尽色界,无色界之一切见惑、修惑而永入涅槃之圣者。
    ⑻  缘觉:    又作独觉,因缘觉。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现在身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
          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
  ⑼  四禅八定: 四禅又作四静虑,即色界天之四禅。八定谓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
           定,合之而成八定。(应知八定包含四禅)
    ⑽  五种神通: 指修四根本静虑所得五种神通。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及宿命通。
        
          (7)       嘎希美女
                                ——六国争娶  毅然出家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国王——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囿果园、牛肥马壮,整个国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梵施国王如理如法的掌管着这个国家,人们过着祥和的生活。不久,王妃怀孕,十月后生下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孩,宫庭内外为她举行一个隆重的贺生仪式,准备给她取名时,因为王家种姓是嘎希,而她又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故取名嘎希美女。国王特地为她请了八位姨母,(师言:世尊时代,印度有个习俗,富家孩子由姨母抚养,世尊亦如此,只是因世尊的母亲在世尊出世七天后与世长辞了。)八位姨母分门别类,从吃喝拉撒睡到玩耍戏乐无不精心地照顾抚养她,她如海中的莲花很快地成长。自幼她便学习各种文武理数、经史诗赋等,并对释迦牟尼佛有无比信心,还经常籍父母之力供养三宝。时嘎希美女青春芳龄,窈窕贤淑,其貌美丽质堪称世间第一,无与伦比,以至于六国的国王无不知晓,均欲据为己有。六国各派信使往印度梵施王那里希求通婚。梵施国王听后心里很是不安。心想:我仅有一女,若答应其中一位,则其余五国必定挑战,将危及到举国臣民。他有些担忧,故未答应任何一位国王。六位国王都按乃不住内心的不悦,各自统帅四大军队向鹿野苑进军,准备抢人。
  一天早上,梵施国王登上鹿野苑的城墙时,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六国的军队,突然,他觉得一切都完了,内心万分焦急。拖着沉重的步子无精打采地回到房顶上,托腮凝思。这时嘎希美女来到梵施国王身边,见父王满面愁容,忙问:“父王为何心事重重?”王曰:“为你”。“为我,莫非是我貌不够美?”梵施国王苦笑着说:“不是因为不美,而是因为你太美了,六国竞相争娶,我一一回绝,以至今日六国兵临城下,这可如何是好?”嘎希美女略作思索便问:“父王,女人有没有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力?”(师言:按佛法与法律来说,每人都有婚姻自由,但现在有些地方的习俗仍是父母包办婚姻,子女们生活得并不融洽,如果自己选择的话,相对会好些。)国王痛快地回答:“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嘎希美女得到开许后,对父王宽慰道:“父王,请不要担忧,您告诉六位国王,我将亲自挑选他们。”国王听完这些话,心里轻松了许多。便派了六个信使将此事告诉六位国王,请他们收兵稍侯几天,准备参加侯选。六个国王这时都骄傲地认为嘎希美女一定会选中自己,因此,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答应退兵了。信使把情况如实地禀白了国王,国王心想,女儿肯定要出嫁作王妃了,但不管怎样,只要国泰民安,吾心足矣。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了。
  那六位侯选的国王各自兴修宫殿,身着各种宝饰,带上大象财宝及眷属,几乎是倾其所有,准时来到了鹿野苑。他们各自为阵,坐在狮子座上,等候着嘎希美女的到来。嘎希美女著妙衣宝饰,骑着大象,徐徐从每一位国王面前走过,最后真诚地告诉他们:“我不愿与任何人过世间真真假假的生活,我愿意礼拜释迦牟尼佛。”说毕离去。六位国王及眷属都看着她姗姗远去的背影,都深感失望,但又觉稀有:这么美丽的女子,却不贪恋世间的生活,又不愿享受人生的荣华富贵,居然情愿皈依佛陀。梵施国王及眷属们也目睹了嘎希美女此举,他们半信半疑地尾随着嘎希美女观其真相。
    嘎希美女路途中能骑则骑,不能骑则徒步前行,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了佛陀圣居。见到佛陀后,她于佛足下合掌,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净戒,唯愿恩准!”(译者:这里嘎希美女虽被六个国王争娶,可她毅然回绝,舍俗出家。现在人们听说什么歌唱家、名演员出家了,大家都感到稀奇,这是见识不广的原因。在我们学院里可能也有如嘎希美女般不顾名誉地位、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而毅然走进西藏,走进喇荣的。)佛陀欣然应允,叫来众生主母,亲自交予。(译者:众生主母乃众比丘尼之首。现在我们学院尼众经堂与僧众经堂间的距离,就是当年上师如意宝(Cinta Mani)朝圣地印度时,在舍卫城亲自度量了的。并说:以后尼众会越来越多的,我们是按照舍卫城佛陀当时的大僧与二僧经堂间的距离来修建我们学院的经堂。)众生主母给她剃度出家,授具足戒,传授佛法。她积累资粮精进修持,断尽了三界轮回的根本,证得了圣者罗汉的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无有贤劣),手掌与虚空无别(显空无二),诸天赞叹。尾随的人们见嘎希美女真的出了家并证得果位,觉得非常稀有。嘎希美女又去佛前礼谢,世尊也对尾随而来的人们传了法。
    时众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嘎希美女生帝王之家?以何因缘,相好庄严?以何因缘于如来教法生大信心?以何因缘速证圣果?”佛言:“这是她往昔的愿力。曾在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鹿野苑有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施主家的儿媳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她长大后,对迦叶佛生起极大信心。借父母的力量,她修建了一座经堂,供佛及僧。经父母同意,她得以出家,一生中她严守净戒,精进闻思修行。临终前,她发愿:愿我今生中,布施、供养、持戒、闻思等功德,能于生生世世中,生于富贵家,相貌庄严,并于释迦世尊教法中出家,证罗汉果。这位发愿的比丘尼即嘎希美女,以其往昔的愿力成熟,今生于富贵之家,相好庄严,对我生起信心,得出家为尼,证得圣果。(师言:发愿非常重要。每天我们都应以诚心念诵《普贤行愿品》来发愿,愿我们能生生世世值佛出世并证得圣果,或发愿在弥勒佛出世时,获证殊胜的解脱果。)
?
          (8)       生乐母
                                  ——婚前证果  智慧第一

  一时,佛在舍卫城,(译者:据说佛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也有说是二十四年。佛当年所居的遗址尚在,在更顿秋培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与许多印度的佛教史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佛陀的宿舍、僧众的寮房等遗址都非常明显,前几年上师如意宝(Cinta Mani)曾亲自朝拜。舍卫城距鹿野苑之间的距离,若乘坐火车约几个小时的路程,相当于色达去道孚的距离,因佛在舍卫城居住很久,故许多公案在此发生。)城里有位萨迦国王,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两位国王因一些争议而起兵征战,双方均是伤亡惨重。一日,梵施国王又率领军队在康丹河边安营扎寨,气势汹汹;萨迦国王也是不甘示弱,统率大军不可一势地涌向康丹河,准备迎战。双方交兵,死伤众多,两国兵力相当,作战良久,难分胜负。正打得难解难分时,萨迦国王家生了位秀丽的女孩,而梵施国王家也生了位端庄的男孩。双方都歌舞奏乐庆贺各自孩子的降生。此时两国都听到对方的欢悦声,于是便派人探情,得知:萨迦国王得了个王女,梵施国王得了个王子。梵施国王暗自高兴:这是个很好的缘起,双方对阵时,同时各得一子,将意味着和平的到来,停战合亲。于是,派一来使与萨迦国王和谈:“虽然咱们两国一直是兵戈相交,但现在,我方愿意停战,并希望贵国的小王女能许给我国的小王子和亲解结!”萨迦国王听此很是高兴,心想:自己兵戎战场,操劳国事,够艰辛的了,如果两国和好,正合我意。双方互相道歉,(师言:原在炉霍的罗科玛和宗麦两个部落曾天天打仗,后来也是采取和亲的办法,从那时起,部落之间的战争就平息了。)还以厚礼互赠。在给萨迦国王女取名时,国王想:自王女诞生起,战争便停止了,自己身心安乐,故取名生乐母,并精心地喂养她,生乐母如海中之莲很快地成长着。她自幼秉性贤善,皈依受戒,好行布施,经常去尼众经堂听经,对释迦佛生起极大信心,并证得无来果(Anagami) ,具种种神通及八大解脱⑴(Attha Vimokkha)等功德。回到宫中,对父母显示神变并告诉父母:“我已得如是胜法,不愿再享受世间的生活,愿于佛陀的僧团中出家,请父王母后恩准!”父母都说:“你要出家我们无权开许,因你刚生下来就已许配给梵施国王的王子了,你当去他面前请求。”听了父母这番话后,王女就说:“好,我自己去跟王子商量。”而她的父母却暗派信使对梵施国王说:“你们是否应择吉日将王子的婚事办了,否则,王女若出家了,我们可是没办法了。”梵施国王听后马上选定吉日,通知众人参加王子的婚礼仪式。当天,王子身著最上好的服饰,王女也是身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这时,王子王女各坐在一张凳子上,正准备举行仪式,突然,王女飞在空中显示种种神变,如打雷下雨、闪电发光、下冰雹燃火等等。并对王子说:“我已得胜法,不愿在欲界⑵(Kama Dhatu)享受,以后您自己随便,但请您同意我出家!”王子想了想,觉得王女言之有理,就对她说:“请下来,我好说,您自己怎么作都可以。”王子答应了生乐母后,生乐母就高兴地对在座各位传讲了一些佛法。后来,她得到父母的恩准,直奔给孤独园佛陀座下。她于佛双足下合掌,恭敬顶礼,祈求:“世尊,如有因缘,请世尊慈悲摄受,我愿出家受持净戒。”佛陀开许了,把她交给众生主母。众生主母为她落发、授戒、传法,她自己也是勤恳精进,断尽了三界烦恼,获得了罗汉果位,亲证殊胜的境界,诸天也赞叹其功德。这时,她已成了尼众中智慧第一的圣者。那位王子听说生乐母已得圣果,也在释迦佛教法中出家,他勇猛精进,后来,断尽了一切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王子王女皆生于高贵王家?以何因缘,皆于佛生欢喜心,出家证果?”世尊告曰:“这是往昔的愿力所致!众比丘,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鹿野苑有位财富圆满的施主,与妻子共享安乐,并对迦叶佛具大信心,二人共议:‘我俩膝下无子,甚多财产也无意义,不如趁有生之年于迦叶佛前作些功德。’商定后,他俩用自己的财富修一座经堂,供养迦叶佛及僧众。后来他俩都在迦叶佛前出家,虽然,他们一生中没得圣果,但临终时他们共同发愿:以今生布施出家之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生于贵族王家,值释迦世尊出世,令佛欢喜,于佛教法中,一起出家,证罗汉果。他俩如此发愿,凭其愿力成熟故,今生富贵家,得已出家,并证圣果。今王子王女即迦叶佛前的夫妇俩也。”(译者:这个以愿力成熟果报的公案启发我们:在释迦佛教法下,如果我们不能证果,但只要好好地发愿,将来在弥勒佛出世时,也能获证果位,故发愿很重要!)
                  
注:⑴八大解脱:谓依八种定力而舍却对色与无色之贪欲,也作八背舍、八惟无。
  ⑵欲界:    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
              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故称欲界。
?
           (9)        宝光天子
                                  ——宝珠供塔  报为天子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有一天子名曰宝光,财富圆满,众宝缨络庄严周身,光芒四射。一天晚上,宝光天子来到世尊所居圣地——给孤独园。他对世尊以鲜花供养,顶礼求法。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位,之后,便飞回天界去了。当天晚上,许多前后夜精进不眠的比丘们见到世尊处光芒普照,推测可能是帝释天(Sakra Devanam Indra)、大梵天(Maha Brahma Deva)或四大天王来到世尊前。
    次日,诸比丘请问:“世尊,昨晚是不是帝释天、大梵天或四大天王等来世尊前?”世尊言:“不是,是宝光天子,他身具宝光遣除黑暗,来到吾所,祈求传法,吾传给他相应的法后,他证得圣果,飞回天界了。”复次众比丘请问:“世尊,宝光天子以何善业,今为天子,身具宝光,还来世尊前求法得果?”世尊告诸比丘曰:“这是往昔的善业良愿成熟之故。众生所作之业,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其蕴(Khanda)界(Dhatu)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其果定成熟。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有位施主,其财富如多闻天子。施主对迦叶佛具大信心,把迦叶佛的指甲和头发放在塔里常作供养,并在塔上装饰各种宝珠,宝珠光芒四射,僧众们也借此光作事,他还修建经堂、供养迦叶佛及僧众。(译者:我们学院中有些人在暗处,路口等装灯照亮行人,可能籍此功德以后也转为光明天子。所以供佛、供僧、供塔并以珍宝等装饰,其功德无量。以后,哪位愿意积功德,可以在佛像前或经堂里供莲花灯或酥油灯等,其善果不可思议。)施主自己也皈依三宝,守持净戒,临终时殷重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身具宝光,于释迦世尊教法下证果。这是宝光天子往昔因缘,当时的施主即宝光天子,现在成熟往昔的愿力,身为宝光天子,财富圆满,于我教法下得证圣果。”(师言:发愿很重要,愿力不可思议。我的传承弟子都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发《普贤行愿品》里的愿。这样往生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容易。以后度众生也方便,在此有许多教证,不再赘述。)
        
        (10)        豆蔻花
                              ——以花供塔  生降花雨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巨富施主,娶妻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一直膝下无子。他们祈祷诸天,后来众缘会合,一位最后有者入了施主妻子的胎中,妻子高兴地告诉了施主。施主特地为她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内有甘美的饮食,优雅的音乐,让她能很好地保养胎儿。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如来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得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财等等。如是观察众生的种种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同时,圣者罗汉亦如是。
    这时,阿那律尊者观知施主全家被度化的机缘已成熟。便独自一人,著衣持钵去施主家化缘(Pindapata)。施主见尊者独自走来,疑惑不解地问:“尊者为何没带侍者?”尊者说:“我没有侍者,您能帮我找一个吗?”施主痛快地说:“我的妻子怀孕了,如果生个男孩,将来就给尊者作侍者。”说定后,尊者就回去了。
    九月怀胎,分娩那天,产房内外,芬馥四溢,室内还降下豆蔻花雨,故施主给婴儿取名为“豆蔻花”。施主夫妇用上好的食物精心地喂养豆蔻花,他如海莲般很快地长大了,并对世间学术甚为精通。此时阿那律尊者了知豆蔻花出家的因缘已成熟,又到施主家化缘。慈祥地对豆蔻花说:“你没出世之前,你父亲已把你给我作侍者了。”豆蔻花很高兴,愿随尊者左右,施主亦是言而有信。尊者就把豆蔻花带回经堂,给他剃度、授戒、传法,不久,豆蔻花证得罗汉果位,具有圣者的一切境界,诸天共赞其功德。他自忖:一切功德成就来源于世尊的慈悲加持,为报佛恩,我应去度化有缘的众生。而度化的因缘在哪里呢?他观知首先要度化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便于父母前显示种种神变。施主夫妇对三宝生起了无比的信心,皈依佛门,精进修法,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豆蔻花以何因缘,相好庄严,降生时,降下豆蔻花雨,芬馥四溢;出家后,令佛欢喜,证得圣果?祈为我等开示。”佛告比丘:“曾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他的儿子对迦叶佛具有无比的信心,后来出家精通三藏(Tipetaka)。他觉得不仅应闻思修行,还应供僧积累资粮。就把自己所有的财物资具都供养了僧众,把佛的毛发与指甲作成塔,常以鲜花供养,多用豆蔻花等各种花蔓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相貌庄严,入胎、降生时,均降下豆蔻花雨,(译者:在佛堂、佛像、佛塔前供一束花,尤其鲜花,功德很大,同时,要好好发愿。上师亦如是言:一定要发善愿,不要发恶愿。愿力是不可思议的。以前在色达的丹坚神山有位修行人,发了一个恶愿,后来,恶愿成熟,成了新龙的恶官宫布泽仁,杀了很多众生。因为,他是玛哈嘎拉为本尊,念咒一亿,当时很多人欺负他,他就发下了恶愿。如今我们在这么殊胜的环境里,一定要发善愿,不发什么衣食住行方面的,而是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将来能于释迦佛教法下证得圣果。这时父母也随儿子发愿将来仍作他的父母,闻法得果。当时的施主夫妇就是现在的夫妇俩,其子即豆蔻花。豆蔻花及其父母对我生起欢喜心,在我的教法下证得圣果。”(译者:这个公案与前一个公案都是说明:发愿非常重要,发善愿尤为重要,千万不能有一念的恶愿,一起恶念应马上忏悔,如果随恶念行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愿力成熟的果报现前,将是不可思议的。望诸位道友切切铭记!)
?
       (11)        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rata)到城中化缘(Pindapata)。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其中有‘拉达’,不远处的婆罗门儿子见到了‘拉达’(面饼或食团),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没有立即给他,略作思索,便对他说:“你说一声‘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这个婆罗门儿子迫不及待地照说了,世尊很慈悲地把‘拉达’给了他。这一幕情景,被在一旁的给孤独长者看见了,他立即劝婆罗门儿子:“世尊已圆满了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以给你五百嘎夏巴涅(印币单位)。”贪心的婆罗门儿子听闻此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于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得了五百嘎夏巴涅。世尊化缘毕返回经堂。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皆说‘阿那新,阿那新’,又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拉达’,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唯愿开示。”        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很重,于百世、千世中见到什么食物都说‘阿那新’生生世世中从未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给他种下一个善根,等到将来有位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对众比丘讲述了前后的因缘。(译者:这个公案主要是讲:众生无始以来的贪心非常猛烈,对财、色、名、食、睡,皆是无止境的贪求。但我们是修行人,当贪心生起来的时候,要彻底地对治,初时是困难些,但是,我们在生贪心的刹那应该尽量舍弃它,无论是贪财或贪人,这种贪心能放下的都应放下,若实在放不下贪欲心,则正当贪心生起时应立即忏悔或发善愿断除此垢心,将来并于某位如来出世时,愿以此善根于其教法下出家,甚至获得一定的果位。目前,社会上的人们每天只想发财。日夜为赚钱绞尽脑汁,今天赚到了,明天还想赚更多,真是贪心无止尽。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未有过布施、供养的概念。偶尔作一点小布施、小供养,以此不明就理地种下了一个善根,凭此善根而在来生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功德。这就是此公案给我们的启迪:勿以善小而不为)。
         
           (12)         集聚母
                                 ——雄辩获胜  合家证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爱达下些拉的地方,有位莲藏国王,在他统治的这片土地上,举国祥和安宁,财富圆满,无病无灾,田野里苗肥禾壮,道路旁果木成行,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莲藏国王如理如法地管理着国家,与王妃共同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王妃怀孕后,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新的念头:如果与任何人进行辩论,则自己一定会获胜。她将这个念头告诉了莲藏国王,国王询问婆罗门相士:“我的王妃怀孕后产生想与人辩论的新念头,我把世上所有雄辩家都邀请来与王妃辩论,是否有意义?”相士说:“有必要,也有意义。若是辩论,王妃一定会获胜;若不辩论,则王妃很可能会残废或出现婴儿六根不具等违缘。”果然,王妃在辩论中获胜了。怀胎九月,王妃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女孩,宫中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准备给她取名,因她入胎后,集聚众人与王妃辩论之故,取名为集聚母。刚出生的集聚母,父王母后安排了八位姨母来照料、喂养她。她如海中之莲迅速地成长。稍大后,她在宫中学习文字及其它学问,并在短短时间内,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问,聪慧的集聚母与世上许多善辩者进行辩论,但从未输给他人。一天,国王问她:“你已经长大了,将来你希望自己与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她非常坚定地说:“世上的美貌我不希求,世上的财富我也不希求,唯有辩才胜过我者,父王可以将女儿许配给他。”国王听后也很赞叹王女的志向。于是,通告全国将设辩论擂台,选招驸马。此时,印度南方有位日悟辩论大师,他英俊潇洒、财富圆满、具足辩才。一路风尘仆仆经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终于来到了莲藏王的国家,国王热情地接待他,让他与王女展开辩论。辩论中,集聚母见日悟大师一表人才,谈吐潇洒,就生起了贪心,心不在焉无意赢他,结果败在日悟大师手下。莲藏国王对日悟大师也非常满意,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并按当地习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日悟大师也成为莲藏王手下的重臣。
  集聚母婚后,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相貌庄严的男孩,为他取名呷达亚那。他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地成长,年龄尚幼,便精通了十八明,到十六岁时,已是辩才无碍。他自忖:自己的辩才在整个南瞻部洲也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很骄慢。在王宫附近的一位优婆塞见他是如此骄慢,就劝告他:“太子,不要太骄慢了。据说在印度中部有位悉达多太子,这位太子降生时,婆罗门相士就预言:此太子若在家即是金轮王⑴;若出家则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后来,悉达多太子舍却王位出家,现已证得无上菩提,他相好庄严功德圆满,相比之下你不及他的十万、百万、千百万分之一,你若见到他,内心的骄慢(Atimana)肯定会被摧毁。”当呷达亚那太子听到佛陀的名号时,汗毛竖立泪水横溢,顿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和信心,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刻到父母前请求,于释迦佛座下出家!父母难以劝阻,就和蔼地说:“不要着急,等我们把家中内外事情安排妥当,我们也随你一起去释迦佛前出家。”几天后,一切安排妥当,合家三人前往舍卫城。很远的地方他们就见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金身,当下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对佛陀顶礼供养,祈求传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界意乐后传了相应的法,全家都证得预流果。后又请求出家,世尊给父子授比丘戒,众生主母给集聚母授比丘尼戒,并给他们传法,他们各自精进,都获得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得诸天共赞。(译者:在藏族中全家出家的甚多,汉族则多是只有父亲出家或者只有母亲出家,很少有全家出家的。)
    诸比丘请问世尊:“呷达亚那以何因缘相貌庄严,财富圆满,具足辩才?以何因缘于世尊教法下全家出家,皆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世尊告诸比丘:“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罗门,婆罗门之子对迦叶佛深具信心,于父母前祈求出家。最初,父母不答应:‘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你出家了父母以后怎么办?’但经不起儿子的恳求,最后还是同意他出家。这个孩子在迦叶佛前出家,并将迦叶佛的指甲、毛发等供在塔中,也常对僧众作广大的供养,对他们恭敬顶礼。后来,他发愿:以今生恭敬供养等的功德,愿我以后生生世世中财富圆满,相貌庄严,十六岁时精通一切学问,具足所向无敌的辩才,并且我的父母也具雄辩才能,将来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摧毁三界烦恼,证得罗汉果位。父母闻此愿,同时也发愿:愿我们来世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证果;愿来世为其父母,具雄辩才能。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迦叶佛时的那位比丘就是现在的呷达亚那,当时的父母即现在的呷达亚那的父母。众生的愿力不可思议,现在他们的愿力已如是成熟了。迦叶佛与我的功德与威力等皆等同。”
               
注:⑴金轮王: 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世,统治四洲。

         (13)         跛  子
                                ——恶骂圣者  得跛子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大施主(Pinda Dayaka),他的妻子生下一个跛脚的孩子,故此夫妇俩为之取名为‘跛子’。跛子长大后,父亲觉得:跛子以后也不会有很大的前途,不如让他学裁缝,依一门手艺来维持生活。施主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和儿子。跛子遵父命学裁缝,不久,他的手艺已很好,在城中也是小有名气。
    一次,当地举行一个大型宴会,有位施主的妻子想去参加,苦于没有礼服,就在朋友家借了一套。但不小心在宴会上把礼服弄破了,她很担心别人知道无法还于主人。回到家中,丈夫出去了,她心想:最好快把跛子裁缝请到家中,把礼服缝好就可以还给主人了。她赶忙去把跛子请到家中,关紧大门准备让他缝补礼服。正当此时,她的丈夫从外面回来了,边敲门边高声叫:“开门!”她听到丈夫的叫门声害怕极了,(一方面丈夫不在家自己将跛子请到家来有失妇道;另一方面,又担心丈夫知道自己弄破了借来的礼服。)真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无奈她只好把跛子装在大口袋里,手忙脚乱地把口袋捆好,藏到隔壁的房子里,她喘了口气,定定神后便开门迎接丈夫。她假惺惺地对丈夫说了番温情话,然后,夫妇俩就上床睡觉了。半夜,一个小偷溜进了她家,黑夜中小偷四处乱摸,结果摸到了那个大口袋,再上下仔细摸了摸,觉得捆得又紧又好,自忖:可能是个无价之宝。心中暗自得意:得到这个如意宝(Cinta Mani),我的子孙七代不会再受贫困之苦,财富无穷匮也。他欣喜若狂,背起这个装人的大袋子就跑。走了一程,明月从东山升起,月光下,他扛的袋子淅淅沥沥流出水来,这是因跛子呆在口袋里太久忍不住撒尿了,可这个小偷却觉得:唯有水晶如意宝(Cinta Mani)在月光下才会流出甘露,现在正巧是月亮升起来的时侯流下甘露来,必定是如意宝(Cinta Mani)。想着想着,他心里更加欢喜,步伐也更快,最后,走到森林里五百个土匪中。他们一看这个小偷兴致勃勃地背个大口袋满载而归,就问:“你到底背了什么东西?”小偷自豪地说:“什么东西?这次我可是得到个无价之宝!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应该高兴,以后七代的生活都可以解决了。”众贼听他这么一说都急着要马上打开看。小偷满有把握地说:“打开就打开吧!”于是,众贼一拥而上,将口袋打开一看,他们都愣了:除了一个残废的跛子外,哪里有什么‘如意宝(Cinta Mani)’啊!众贼有的烦恼,有的失望,有的惊奇,有的觉得好笑。那个小偷在一边一言不发,痛苦不堪,无精打采地坐着。
    原来入睡的夫妇,夜间妻子醒来还惦记着口袋中的跛子,就蹑手蹑脚地去隔壁房子里,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大口袋,于是就唱了支歌:“屋中的口袋哟,不知去何方?谁人背走了,我心喜而悲;林中众贼哟,不知有何感?有的失望又惊奇,有的痛苦又可笑。”那群盗贼凑在一起商量:“这个跛子对我们一点用处也没有,干脆把他祭供药叉算了。”(译者:药叉是需血肉供的。)于是他们在药叉像前堆了一些柴薪,准备将这个跛子活活焚烧以供药叉,强盗们把跛子拉到药叉像前,这时跛子心想:“彻底完了!世界上能救我的人在哪里呀?”他终于想到:唯有释迦世尊能救我。这时,他便开始一心一意地祈祷:“众生的怙主啊!释迦世尊请快来救我!”
  诸佛如来时时刻刻观照着每一个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跛子一心一意地祈祷世尊,世尊悉皆了知,于是就化成一个药叉的形象来到众贼集聚的森林中,当佛陀显现于众贼前时,他们非常欢喜,又很稀奇:“今天,我们正准备作供,药叉真的亲临了。”这个‘药叉’告诉众贼:“你们将此人释放了,不要杀他。若能这样,我可以给你们传授相应的法。”于是众贼放了跛子,然后一齐祈求‘药叉’传法。当时,世尊观察他们的根基,给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五百盗贼都摧毁了萨迦耶见,证得了初果(Sotapanna)圣位;那位跛子也获证了不来果(Anagami)。(译者:这个跛子初为裁缝,后在施主家口袋里呆一晚,又在森林里差一点儿被作为祭品,最后得到佛陀的救度而证得不来果位。所以,人生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看到这些公案后会觉得:确实芸芸众生各有各的人生道路;在座的各位以前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以后的道路可能会有不同的酸甜苦辣,时常静静思维也是对人生有甚多感慨。无论如何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不能退失,同时要仔细取舍因果呀!)五百盗贼证得初果后,世尊复现相好庄严;众贼见之无不合掌恭敬顶礼,并祈求在佛陀教法下出家。佛陀摄受他们并为之授戒传法。他们精进修持,终于摧毁了三界烦恼,同证罗汉果位。
         此时的跛子因六根不具足不能出家而生起惭愧心,他想:我这个人太可怜了,假如我身根具足,我一定会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因他如是发心,他的脚立即不跛了,身也立直了,他欢喜无比,马上去佛前祈求出家,佛陀同样摄受他,为他授戒传法,他自己也精进修持,最后获证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业感,他今世为跛子?又以何因缘他能复原并得出家证果?唯祈开示,愿乐欲闻。”佛言:“此乃前世业力所至。曾经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译者:大家也许会认为:《百业经》中怎么多是迦叶佛出世时的因缘,于释迦教法时成果的公案?这是因为若没有在迦叶佛前发愿之因,也就不会有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证果之果,是共业成熟之故。如今我们在座的四众弟子(Catu Parisa)今在释迦佛教法下共同修学佛法,此共同善业力,将在弥勒佛教法时共同成熟因缘。每每忆起十多年来,我一直给你们传法,你们一直听我讲法,我想这也是往昔就结下的殊胜缘份吧!)鹿野苑的一位施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对佛起信,精进修持后证得无来果。他洞察到世态炎凉,俗世的是非而生起厌离心,对迦叶佛生起极大信心,便天天静住修持。小儿子则是无论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不辞辛苦地劳作,痛苦难忍之时便对哥哥生大嗔心恶口相骂:‘你象跛子一样天天安住睡觉,可我为你的生活整天操劳,你实在是太懒惰了!’弟弟骂后,哥哥知道他造了很大的恶业,(师言:他成熟业缘有三个条件:一、对境是得果之圣者,二、意乐上相续生大嗔心,三、究竟恶口相骂。我们是学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不注意而恶口骂人,则果报不可思议,当慎之!)便对弟弟说:‘不要这样恶口(Pisuna Navaca),我已是圣者(Ariya Puggala),你这样徒有造罪,应当立即忏悔(Khamapana)。听此言弟弟猛然觉醒,深感自己不应如此,忙向哥哥求忏悔,并跟哥哥商量同去迦叶佛前出家,商定后就出了家。哥哥出家后精进修持证得了罗汉果位。弟弟一生虽然修持但没有即生证果,他在临终时发愿:(译者:有些人说:“我今生一定要成就,否则,出家修行是白费了。”这个决心很好,但实际上,若今生因缘未成熟,也不可能今生成就,有些人过于着急,非要马上成就不可,否则,觉得一切都浪费了,殊不知这是很愚痴的想法,是没有智慧的观点。若诚信因果,当知供一朵花的功德也是很大的,更何况出家修行呢?因此,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今生不成就,愿来世一定成就,发一个深切的大愿!我们通过这部经即知道,当年在迦叶佛前的许多出家人一生修圣教,清净戒律,但没有即生成就,而是到释迦佛时才证果的呀!)愿我恶口相骂的恶业不要成熟,若一定成熟,则愿我发清净心出家的一刹那,立即使业障消除;虽然今世我没证果,愿我于释迦佛教法下出家证得圣者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那位弟弟就是现在的跛子,因他恶口骂人的业报成熟之故,在许多生中也变成跛子,感受极大痛苦。他后来发心出家的一刹那,身体立即恢复,脚不再跛了,后出家证果,这乃是他临终的愿力成熟之故。”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那五百盗贼与跛子之间是什么因缘?五百盗贼与跛子共同证得罗汉果,又是什么因缘?”佛告众比丘:“这也是前世的因缘。很久以前,有五百名土匪聚在森林,出入城镇,以抢劫掠夺为生。一天,一个人走进森林与土匪们相遇,土匪们立即抓住他准备将他火焚以供药叉,正要火焚时,这个人觉得必死无疑,心里非常害怕,突然,他记起离此不远的寂静处有位头陀仙人道行很高,便立即数数祈祷。有位与头陀仙人要好的天神知道后,特地去告诉仙人说:‘有个人处境危险,正祈祷您去救他。’仙人立刻去五百土匪中,这五百土匪一见仙人便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合掌恭敬。仙人对他们说:‘把这个人放了,不要杀他,这样,我可以给你们传授佛法。’土匪们放了那人,以闻法的加持力,都得到了四禅五通。诸比丘,当时的仙人就是我,当时的五百土匪就是现在的五百盗贼。当时林中遇难者就是现在的跛子。他当时因五百名土匪得四禅五通,如今他因他们而出家获圣果。”(译者:这种同行等流果真是丝毫不爽。大家对《百业经》的信心要稳定,对你们自身的修行有一定的利益,要反复读法本,思维要义,身体力行。往往擅学者多学则受益亦多;不擅学者多学而无益,日无所获反生邪见。那位甲曲喇嘛与我谈及上师仁波切所讲的每句话对他的启发与受益时,我自己没有他那样大的信心深感惭愧,时常想:这个与昨天讲的差不多,这是上师的方便语吧!故众修行人在同一时聆听教言时,各人受益不一,修行好的人即使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其领悟也不寻常。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对讲因果的《百业经》生起一个稳固的信心。)
?


        (14)        第一辆马车
                                     ——绕佛三匝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婆罗门施主乘着满载物品的马车,准备去城中上供下施。当世尊在城中托钵行走时,这位婆罗门施主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威仪具足,顿时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立即向世尊右绕三匝,才返回。
    世尊见此便破颜微笑,身放黄、红、白、蓝四光,光上射诸天,下照地狱。当光照彻到八寒地狱(具疱〔颇〕地狱、疱〔颇〕裂地狱、紧牙地狱、阿秋秋地狱、呼声地狱、裂如青莲地狱、裂如红莲地狱、裂如大红莲地狱)、八热地狱(复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烧热地狱、极烧热地狱、无间地狱)时,八寒地狱的众生顿觉温暖;八热地狱的众生顿觉清凉。然他们不知暂萌佛恩却猜测:可能是我们的业报已尽,该转升他方世界了。后来才了知是萌佛威神力,才得以消除寒热之苦恼,便对佛陀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因此消尽了地狱受苦的业报,得以转生到人天。分别转生到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及他化自在天)、十七色界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他们转生天界后,听到了无常(Aniccam)、苦(Dukkha)、空(Sunnata)、无我(Anatta)的法语,同时共诵偈曰:“生起出离心,入于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净行,远离轮回苦,灭尽诸烦恼。”世尊放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入于白毫间,以示那位婆罗门施主将得到独觉(Pacceka Buddha)的果位。(佛陀身光入处的不同,其授记众生的去处也不同。如:授记过去事则光融入于世尊的后面,授记未来事光入世尊的前面,授记去地狱光入世尊的脚掌,授记去傍生道光入世尊的脚跟,授记去饿鬼道光入世尊的脚母指头,授记转生人道光入世尊的膝盖,授记转生天人光入世尊的肚脐,授记为大力转轮王光入世尊的左手掌,授记为金轮王光入世尊的右手掌,授记得声闻果光入世尊的脸面,授记得缘觉果光入世尊的白毫间,授记将得无上正等觉光入世尊的顶髻。)
    时阿难尊者见此(Ananda Sagara),便恭敬合掌请问:“世尊,诸如来正等觉无因缘是不会身放豪光破颜微笑的,今世尊以何因缘而身放豪光破颜微笑?唯愿开示,愿乐欲闻。”
         佛告阿难:“诸如来正等觉无缘无故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你刚才看见一位乘马车的婆罗门施主吗?”“看见了。”佛告阿难:“那位施主因右绕我三匝的功德,将在未来的十三大劫中不堕恶趣;又将于十三大劫中转生人天,享尽各种妙乐;最后转生为人,出家并于阿兰若独修三十七道品,证得独觉果位,名曰能绕独觉。故尔我今放光微笑。”

        (15)        第二辆马车
                                    ——对佛生喜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位婆罗门的儿子乘着满载物品的马车到城中上供下施,他见到世尊托钵化缘,刹那间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译者:有些人以为这些公案几乎都相同且又简单,不值得多闻多思,甚至觉得很浪费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邪见(Miccha Ditthi),若佛经不值得闻思,不知道世间什么杂书能胜于佛经?只有从一切经论中及取窍诀才易证悟佛的密意,大家应该好好闻受,将受益于生生世世。我十多年的传讲也多是论典,除《药师经》外,便是《百业经》,这次若能圆满讲完,其功德不可思议。整理出的法本,大家要常看,领悟其要旨,实行于自己的行住坐卧,言谈举止中,将对自身受益非浅。)世尊见后便破颜微笑,身放红、黄、白、蓝四光。其光上照天界,下射地狱。当光照射至八寒八热地狱时,八寒地狱的众生顿觉温暖,八热地狱的众生顿觉清凉。他们不知其因,自以为是业报消尽,该转生他方世界了。后来,他们才知道不是业报消尽,而是世尊的幻化神变对他们的加持。于是,这十六个地狱的众生都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因此,于刹那间,他们在地狱的业报消尽了,得以转生到人天、六欲天、十七色界天。他们到天界后听到了无常(Aniccam)、苦(Dukkha)、空(Sunnata)、无我(Anatta)的法语(Dhamma),同时共诵偈曰:“生起出离心,入于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净行,远离轮回苦,灭尽诸烦恼。”世尊放光,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入于白毫间,以示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施主将得独觉(Pacceka Buddha)果位。
    时阿难尊者见此,便恭敬合掌请问:“世尊,今日以何因缘放光微笑?若无缘无故,诸如来正等觉不会如此?唯愿为说,愿乐欲闻。”世尊告曰:“如是无缘无故诸如来正等觉不会放光微笑。你刚才见到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的儿子吗?”“见到了!”佛告阿难:“他见我时,生极大欢喜心,以此功德他将在十三个大劫中不堕恶趣,又将于十三个大劫中转生天人享受诸乐,后转为人身,出家修持三十七道品⑴,证得独觉果位,彼名曰欢喜独觉。故尔我今放光微笑。”
                        
注:⑴三十七道品:即为追求智慧进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为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助道法,其学处分: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
              
       (16)        第三辆马车
                                   ——供佛鲜花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钵到城中化缘,途中正巧与一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同路,这位婆罗门见到世尊心想:大清早出门便遇见比丘乞食,很不吉祥。便加快速度想远离世尊,但世尊却以大慈悲心一直跟着他。他四处躲避,可都躲不开世尊。他想走出城门,可走了四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一位世尊。这时,他才意识到世尊的大神变力很不可思议,便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手捧鲜花亲供世尊。世尊微笑,身放白、红、黄、蓝四色毫光。其光上彻天界下射地狱。顿时,八寒地狱的众生均感受到温暖,而八热地狱的众生顿时感到清凉。这些众生原来的嗔心和恶心都消尽了,他们觉得希奇:是不是我们该转生他方世界了?还是我们的业报已尽?后来,他们才知道即非该转生他方世界亦非业报已尽,而是世尊的大力神变所荫,因此,他们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以此欢喜的功德,皆得转生人天。有些转生四天王天⑴ (Caturmaharajika Deva),有些转生到色界的一禅天⑵(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天⑶(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天⑷(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及四禅天⑸(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等。他们到天界后听到了空、苦、无常、无我的法语,齐说偈曰:“生起出离心,入于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净行,远离轮回苦,灭尽诸烦恼。”世尊放光,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最后入于佛的白毫间以示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将得到独觉(Pacceka Buddha)的果位。
     时阿难尊者见此,便恭敬合掌请问:“世尊,今以何因缘,破颜微笑?身放四色豪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若无因无缘世尊不会如此,愿为演说。”世尊告曰:“诸如来正等觉无缘无故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你刚才看见一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吗?此婆罗门因供养鲜花的善根,将此后于十三个大劫中不堕恶道,又将于十三大劫中转生人天享受妙乐,后得人身出家并在没有善知识摄受的寂静处,修持三十七道品,现前独觉果位,其名曰鲜花独觉。故尔我今放光微笑。”
                    
注: ⑴四天王天: 系六欲天中第一天。
     ⑵一禅天:  此处已不食人间烟火故无鼻、舌识,但有眼、耳、身、意四识生起之喜乐二受和寻伺思维能力。
   ⑶二禅天:   更无眼、耳、身三识,亦无寻伺思维,唯有意识和喜受,舍受(非苦非乐之感受)相应。
    ⑷三禅天:   唯有意识活动与乐受、舍受相应。
     ⑸四禅天:    唯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活动。
 

      (17)          第四辆马车
                                    ——供佛马车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天特意到王舍城去化缘,途中遇见一位婆罗门乘着马车与世尊同路,他们几乎并排而行。时婆罗门见佛陀相好庄严,于是将自己的车乘供养了佛陀。(师言:供养的功德很大,目前修上供有两个窍诀:一是切莫轻视《百业经》,二是圆满此传承。因为暇满人生极难得,人身既得胜法难遇,今人身已得,胜法已遇,所以,诸位徒众应好好地想一想,今生能第二次听闻《百业经》的机会不会再有,现在遇此胜法的有缘众,也是前世累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诸位徒众心当生喜,以欢喜心来谛听佛语,以信心来取舍因果,以此以后一定会精进修持的。从传承方面,传讲的时间可能较长,但无论遇到什么违缘都最好不要间断,无论何人何事,凡对你们闻思修作障碍的都是魔的加持,无论如何一定要圆满《百业经》的传承啊!)佛陀于是显示神变,坐在马鞍上方的虚空中。(师言:当年阿底峡尊者初来藏地,也是在马鞍上方一尺许的虚空中跏趺而坐,令藏地的人生起很大信心。)这位婆罗门更加生起信喜心,世尊也是开颜微笑,身放白、红、蓝、黄四光,光至十六地狱处,遣除了他们的热恼与寒苦,当他们知道是佛陀的大悲神变所至时,立刻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因此而消尽了他们的恶业,即得转生到人天中去了。有的转生到四天王天,有的转生到四禅天,有的转生到三十三天(Tavatinsa)。他们到天界后听到了空、苦、无常、无我的法语,共诵偈曰:“生起出离心,入于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净行,远离轮回苦,灭尽诸烦恼。”世尊放光绕三千大千世界,最后入于佛的白毫间以示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将得到独觉的果位。
     时阿难尊者见此,便恭敬合掌请问:“世尊,今以何因缘,破颜微笑?身放四色豪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若无因无缘世尊不会如此,愿为演说。”世尊告曰:“诸如来正等觉无缘无故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你刚才看见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了吗?”“见到了。”佛告阿难:“刚才那位婆罗门以供养马车的善根,将在未来的十三大劫不堕恶趣,又将于十三大劫转生人天享乐,最后,转人身出家并在阿兰若处,独修三十七道品,现前独觉果位,名曰施马车独觉。故此我放光授记,欢喜微笑。”

       (18)           干布国王
                                  ——杀众罗汉  恒受狱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正在地狱受苦的众生,其躯体庞大,无有双眼,周身糜烂,中有诸多小虫时时刻刻噬食其身。他不堪其苦,四处狂奔乱吼。当他跑到平原时,有众多狮子、猛虎、烈豹、人熊等群兽,用铁嘴一块一块地撕咬他的身体,他痛苦难忍;于是又跑到河里,却有铁嘴大鳖鱼或摩羯穷追不舍,追食着他,他无法忍受;再飞到空中,空中的铁嘴雄鹰、乌鸦、鸱枭等群鸟也争相啄食,他无比难受;再跑进森林,森林刹那变成铁刺林,布满了剑、矛、弩、弓、大嘴矛、一杵金刚等各种兵器,这些兵器纷纷刺向他,他全身被刺得千疮百孔,痛苦极了;他又跑到墙角或山洞里,又有业力所现的许多人手持刀矛剑弩等各种武器击打他,他没有安身之处,到处奔跑到处受害,身心痛苦不堪,大声嚎叫。(师言:各位,现在仍有许多如母众生在地狱里哭喊、号叫,忍受着不堪忍受的痛苦。其中有曾为我们造下罪业而堕入地狱的父母们,而我们现在为救度自己往昔的父母作一点苦行,受一点不足挂齿的人间痛苦,相比之下能算得了什么?所以,各位对《百业经》之道理不能仅在文字上理解,而应该深深领悟铭记其内在的义理:因果如实不虚。如果不如理取舍因果,若堕恶趣该如何是好?若能自然而然地生起这种定解,说明你修法是有一定的境界了。否则,不闻《百业经》对因果不能如理取舍,去闭关修什么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我不敢相信能修成。今天六千僧众一齐共念七遍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为普度恶道众生。)(译者:人间不及地狱苦百万分之一,现在稍有一点病痛都很难忍受,如果我们现在不励厉忏悔业障,万一堕入地狱,那又该如何忍受?你们看那位地狱的众生在受苦时无一人能代受,无一人能救度,真是可怜极了。所以,我们学院中那些看上去不雅观的藏族老居士们,上师发大悲心不顾外界的种种谣言还是摄受他们,因为他们造了很多恶业,若现在不摄受他们,让他们忏悔的话,以后恶业成熟受大苦报,那太可怜了。所以,除上师如意宝(Cinta Mani)外世界上可能愿救他们的人不会再有。)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一切三世诸佛,具二智慧、四无畏(Catasso Appaman Nayo)、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ni)、八正道分(Aryastan Gikamarga)、九等持、十力等无量功德,昼夜六时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该以何种方法调化等,如是恒时观照着。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观察舍卫城的有情,该用何等方法来调化?世尊观知当以使他们生起厌离心的方法来调化,便以神变力将那位正在地狱受极大痛苦的众生勾召到人间来,显现在舍卫城边的康丹大河内。(译者: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如来的幻变亦不可思议,那位在地狱受苦的众生在人间还是感受着地狱里的痛苦。)他四处奔跑,到平原时,有众多狮子、猛虎、烈豹、人熊等群兽,用铁嘴一块一块地撕咬他的身体,他痛苦难忍;于是又跑到河里,却有铁嘴大鳖鱼或摩羯穷追不舍,追食着他,他无法忍受;再飞到空中,空中的铁嘴雄鹰、乌鸦、鸱枭等群鸟也争相啄食,他难受无比;再跑进森林,森林刹那变成铁刺林,布满了剑、矛、弩、弓、大嘴矛、一杵金刚等各种兵器,这些兵器纷纷刺向他,他的身体被刺得千疮百孔,痛苦极了;他又跑到墙角或山洞里,又有业力感召所现的许多人手持刀、矛、剑、弩等各种武器刺杀他,无论他躲到哪里都被各种禽兽、争相逐食、各种兵器穷追杀打,他没有安身之处,到处奔跑,到处受害,身心痛苦不堪,于是大声地哭喊,大声地嚎叫。其哭喊嚎叫的声量大至全舍卫城的老少妇孺都能听到。(师言:据阿底峡尊者说他的故乡班格拉城有十万户人家,其还不在印度六大城市之中,由此推知,印度六大城市之一的舍卫城中,至少有几千万户人家。)一时,城中成千上万的众生倾城而来,全都目睹了那位地狱众生所遭受的一幕幕极为痛苦的惨景,他们都觉得稀有,互相议论着:“这到底是什么业缘?这到底是什么果报?”
          此时,世尊告阿难集合众比丘一同前往康丹河边。(师言:世尊肯定带着上万位比丘随同前往,为度化众生故。当年,阿底峡(Atisha)尊者入藏时,有二十五位大班智达(Pandita)随同,世亲菩萨出门平时都是上千的僧众随从。现在有些持戒具慧具德的上师外出弘法时,有众多随从则会令人生信心,若是山兔学雪狮则会贻笑大方的。)远远地,众人都见到佛陀向康丹河边走来,他们议论纷纷。未信佛法者趁机轻毁道:“你们看,本来世尊规定出家人不得看集会,可今天他亲自率众比丘去河边观看……”(师言:当高僧大德在弘扬佛法时,总有魔来干扰,借人之口乱造谣言。)而信仰佛法者满怀欣喜:“你们看,今天佛陀亲临,肯定会有一个精彩的授记,或者有一个殊胜的法缘……”在众人的议论中,世尊率领众比丘来到了河边,敷座入座。大家都看见那位受苦的众生,世尊心想:我应该让他能回忆前世,并以人话与我对答从而使大众自然而然地深信因果。之后,世尊就入了使他能忆起前世并能以人话与世尊对答的禅定。世尊慈祥地问他:“你是干布吗?”他垂泪说:“世尊,我是干布啊!”“你真的是干布吗?”“我真的是干布。”“身口意所造的业有报应吗?”“有啊,有报应啊!”“所感受的果报你觉痛苦吗?”“痛苦,非常痛苦!”“你以前依止何等恶知识,今天成这样呢?”他说:“不是其他的,只是我未能调伏自心。”当世尊与他问答时,在场的观众都觉得奇怪议论说:“干布是何人?他怎能回忆前世?不但如此还能说人话,说有报应受痛苦。”众人很是怀疑,却因佛陀的无比威严而不敢亲问世尊,只好在一边悄悄地问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也不知道,也只好发心代众人请问。于是,阿难尊者恭敬、顶礼、长跪合掌请问:“世尊,刚才那位众生是何人?造了什么恶业受大痛苦?祈佛开示,唯愿欲闻。”
  佛告阿难:“无量劫以前,有位俱光如来出世,(译者:较贤劫千佛更久远,这里要思维业报在时间上的不可思议,真是“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在他的教法下有五百罗汉。有一天,这五百罗汉出游,到了王宫内化缘后,去附近的公园里,在树下结跏趺坐入灭尽定⑴(Nirodha Sampatti)。第二天早上,干布国王带着王妃眷属共去花园中游乐,干布国王独坐一处观赏景色,王妃眷属们四处采花撷果自由地戏耍,当她们看见了树下一一安祥坐禅的罗汉时,顿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便对他们合掌、恭敬祈求传法,其中一位长者对她们宣说了佛法。当时,国王听见花园中有男人的声音,因嫉妒生起大嗔恨心,他立刻抽出宝剑,怒气冲冲地向罗汉们冲去,用鞭子把罗汉抽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然后,命手下持各种剑、弩、矛等兵器刺他们,割他们。并且还用剑、刀等将他们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干布国王以邪眼瞅着罗汉们,叫凶手把他们丢出去喂狗,就这样一一地把五百罗汉全部残杀了。”诸比丘,汝等作何想?当时的干布国王就是这位正在受极大苦的众生。当时国王生嗔心又以邪眼盯着罗汉们,故其今世无双目;用鞭子抽打他们,故其全身糜烂;因他残杀五百罗汉的恶业成熟,他自俱光如来至今,都一直在无间地狱中受大痛苦。”众比丘紧接着请问世尊:“既然如此,干布国王还需受多久的苦报?”佛告诉曰:“未来贤劫五百佛出世后,干布方从此苦报中解脱并转生在劣等种姓家作猎人。一天,他来到了一片绿草丛生的森林中,心想:这么优美的环境,肯定会有野兽来此。于是便在林中设下一些网罟。准备次日再来取回猎物。恰巧当天来了一位独觉,于此处坐禅,诸野兽不敢亲近。第二天他满怀希望四处察看,只见一位独觉在那里参禅入定,其余一无所获,他便生起了憎恨心,想:如果没有这位独觉,肯定能捕到猎物。于是在一怒之下把独觉杀害了。因此,又堕入无间地狱⑵(Avici)受无量劫难言之苦。(师言:往昔所造诸恶业,必须依四对治力进行忏悔,立誓绝不再犯,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否则,这个等流果继续下去是很可怕。一方面为不再造恶业而诚心好好忏悔,另一方面为不再造恶而好好发愿。)此业报尽,遇正觉师如来,在其教法下出家得证罗汉果。他得圣果后,现比丘相,外出游方。一天,他到王宫化缘后在王宫附近的花园内坐禅。当时,国王带着王妃一同游乐,王妃四处采花撷果,恰巧见到他,对他生起信心祈求传法,在传法时,国王的耳边传来了男子的声音,立即跑过来举鞭抽打他,又令凶手拿刀、剑、矛、弩等各种兵器切割鞭打他,把他身体切成块喂狗,这样他的果报才完全受尽。”(师言:据《俱舍论》讲,得罗汉位后照样感受业报,只限身受苦但心住自在,此处罗汉受苦是不了义的说法,杀生的报应,即便得圣果仍要受报。)释迦世尊宣讲了这个漫长的因果过程,舍卫城的所有观众们谛听了佛言后,都觉得因果不虚,人身是苦,于是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及无比的忧愁,世尊也觉得他们堪为法器,给他们宣说了相应的法。闻法后,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顶、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预流果(Sotapanna)、一来果(Sikitagami)、不来果(Anagami)、罗汉果(Arahat);有些得金轮王位,有些得梵天位;有的得独觉果;有的种下了无上菩提的因;其他的人也对佛法真实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佛了门。(师言:无始以来我们肯定造了恶业,故我们应当猛厉忏悔。消尽恶业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发起一个度化众生的无畏菩提心,可以消尽业障;二是入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证悟等净之实相,无有轮回涅槃取舍,可以消尽业障;三是具足四对治力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无始以来之业障;四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业障可以消尽。欲忏清罪业,当以此四窍诀勤修。)
                                 
注:⑴        灭尽定:   唯有圣者能得,系一种无漏之无心定,圣者修定时,生起以止息想作意而入此,   
                    定其时,不仅断灭不恒行六识,且恒行染污之七识及与之相应之五遍行,别境
                    之慧,我痴、我执、我慢、我爱苦四烦恼。
  ⑵        无间地狱: 即五无间,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身血等五逆罪。
  
       (19)          耶惟檀王妃
                                   ——同行等流  两世被辱
 
    一时,佛在迦毗皤窣堵城(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提婆达多(Devadatta)当时杀害了莲花色比丘尼,(师言:提婆达多原本造了两个无间罪(Panca Nantariya),此时又造一个无间罪。)因此,萨迦国王把他驱逐出境,他无处可归,就想:应该到迦毗皤窣堵城去。到了之后他又琢磨:我现在杀释迦比丘没有能力,证得佛果也没有能力,那就回到原来悉达多太子的王宫里去,跟那些王妃搞好关系,再进一步得到王位。他作着这样的美梦。之后,他特地派人跟耶输陀罗(Yasodhara)、耶惟檀等说:“释迦比丘说自己远离了贪心,可又娶了这么多王妃,若无贪欲心就不应娶妃子,这种作法很不如法。如果你们对提婆达多有信心,就跟他商量,他很想作国王。”听后,两位王妃一起商量对策。后来她们决定:我们如果直接制止可能不太好,不如让他来王宫我们当众奚落羞辱他。于是派人告诉提婆达多说:“我们很乐意让你来宫中,有什么事我们一起商量,会让你如愿以偿的。”提婆达多闻此欣喜若狂,立刻赶赴宫中。当时宫中仍有悉达多太子的法座,他得意洋洋地想坐法座,但诸天以为很不如法,马上把法座用神变隐藏。耶惟檀王妃带着所有王妃坐在宫门前的台阶上准备接待提婆达多。耶惟檀独自高坐,当她见到提婆达多得意忘形地走来,内心觉得好笑,就上前假装殷勤地说:“欢迎您的到来。”提婆达多合掌对王妃客套几句。王妃上前狠狠地捏住他的双手,他使劲抽也抽不出来,就这样耶惟檀王妃把他双手捏出血来。提婆达多疼痛难忍,继而王妃又将他摔倒在地,狠狠地踢他,众王妃一涌而上,以各种东西砸他,有的用牛粪打他,有的用油烫他。最终他狼狈不堪遍体鳞伤的回到了他的眷属果嘎乐嘎那里。果呷乐嘎等人问他:“今天你运气不错吧,去王宫与王妃一起享乐。”提婆达多十分尴尬。
          诸比丘得知此事,前白佛言:“今天耶惟檀王妃等当众羞辱了提婆达多。”佛言:“耶惟檀夫人不仅是今天羞辱他,往昔也曾羞辱过他。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提婆达多的前世),离印度不远的布德哈拉城有位自在部国王(世尊的前世),这两个国家因一些嫌隙互相作战,残杀了很多人。一天,梵施国王与众臣谈论一些关于女人的事情。梵施国王问众大臣:‘哪些女人长得最漂亮?’群臣各抒己见。其中一个人告诉国王:‘他们所见的都比不上自在部王妃(耶惟檀的前世),其貌美非其他女人能比!’听到此言,梵施国王突然生起了极大贪欲心,想: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得到自在部王妃,但要得到她唯有先平息两国之争,缓解矛盾之后再找机会。于是便设法与自在部国王言欢合解。过了一段时间,他专门派人告诉自在部王的王妃说:‘两国和合我意在于你,能否赏个机会,我俩面谈为宜!’自在部王妃就将此事悄悄地告诉了自在部国王并说:‘如果您同意,我想召集众人当众羞辱他。’国王同意了。接着她又宽慰国王:‘请您放心,我会处理好的,您不要过于计较!’然后自在部王妃派信使告诉梵施国王:‘臣妾明白陛下之意,但有碍于自在部国王,若您真有诚意,最好先杀掉他方便我俩行事。’梵施国王得信后觉得这很容易。他马上又恶化两国之间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派四大军队攻打自在部国。一天早上,整个布德哈拉城被包围得水泄不通,自在部国王手下的一些人也被杀害了。这时王妃又派人对梵施国王说:‘你杀下面的人有什么用,你的目的是为了我,现在本宫仅有我独自一人,你穿上一套普通市民的衣服来就是了。’梵施国王信以为真,马上迫不急待地找了一套破烂衫换上,溜进了王宫。这时候自在部王的王妃突然抓住他的手高喊:‘自在部王、王子、大臣、商主们,梵施国王非法偷溜进我宫,欲行邪淫……。’自在部国王进来说:‘你身为国王却溜进我宫中欲行邪淫,实不如法,当以刑处之。’自在部王妃说:‘杀了他也没多大意义,不如当众羞辱他,再让他滚。’于是,王妃上去狠狠地踢他,众人也用各种东西打他,用油烫他,他也是半死不活的离开了自在部王的王宫。众比丘,当时的自在部国王就是现在的我,王妃就是现在的耶惟檀王妃,梵施国王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师言:这个公案说明了释迦世尊与提婆达多前后的因缘也是一种同行等流果报。所以有些专门害别人的人,也是前世业力所现。)

        (20)             梳发女
                               ——同佛母愿  精进第一
 
    佛为兜率天子时,印度迦毗罗卫城(Kapililavastu)有一狮须国王,与王妃过着美好的生活,他们先后生了四个王子、四个王女,分别取名:净饭、白饭、斗饭、甘露饭,净母、白母、斗母、甘露母。邦西城有个施迦Ra萨国王,与王妃生了两个王女,取名为:大幻化母、幻化母。(译者:大幻化母就是摩耶夫人(Maha Devi),幻化母是世尊的姨母摩诃波阇婆提夫人(Maha Prajapadi)。)两位王女出生后,宫中用牛奶等喂养,她俩如海中莲迅速地长大了。有位相士说:“幻化母可以生一个具足相好的太子,而大幻化母可以生一个金轮王。”邻国的狮须国王得知这个授记,派人去施迦Ra萨国那里求婚:“请您将两位王女许配给我净饭太子吧!”(当时释迦族的规矩是不能一夫二妻。)狮须国王派人进一步疏通,终于得到了整个释迦族的同意。施迦Ra萨国王就将两位王女许配给净饭太子。狮须国王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施迦Ra萨国王还送给两位王女一位女仆——梳发女。她们一起与净饭太子过着舒美的生活。不久,大幻化母生下了悉达多太子,七天后便转生到三十三天(Tavatinsa) (Trayastrimsat Deva)。梳发女非常忧伤,任何人都无法解除她心里的痛苦。悉达多太子长大后,见生、老、病、死等痛苦,舍弃王位出家苦行六年,获证无上正等正觉。他回到迦毗罗卫城,许多释迦族的王子随佛出家。幻化母随后出家为众生主母。梳发女也跟随世尊出家,她精进修持,断尽了三界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为世尊教法下的精进第一。
     诸比丘请问世尊:“世尊,梳发女以何因缘转生富贵之家却身为女仆?”世尊告曰:“这是她前世的愿力成熟故。九十一个大劫(Maha Kalpa)以前,毗婆尸佛⑴(Vipassi Buddha)出世。时有二女,见佛相好庄严,一女发愿:‘愿我将来能生下一位象毗婆尸佛那样的太子,即生成佛。’另一女发愿:‘ 我愿作太子的姨母。’还有一女随同发愿:‘我就作你们的梳发女。’此中前两位发愿女即大幻化母和幻化母;另一位即梳发女。”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梳发女以何愿力,得于世尊教法下出家证果,并精进第一?”世尊复言:“这也是往昔的愿力成熟。在如来(Tathagata)正等觉(Samma Sambuddha)、人天导师、迦叶佛(Kasspa Buddha)出世时,有位堪姆(师言:‘堪姆’这一名词早在迦叶佛时就有,不是藏地密宗特有。)为迦叶佛教法下精进第一,其座下有一比丘尼见自己的堪姆如此的精进,就发愿:以我一生中持戒闻思之善业,愿我将来于释迦佛教法下出家证果,并且精进第一。当时发愿的那位比丘尼,即今梳发女是也。现在她的愿力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果且精进第一。”(译者:大家知道,迦叶佛时一位普通的比丘尼,仅以愿力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得果。所以,我们现在修行虽然没现前神通成就,但要好好发愿,再积累资粮,因果是不会虚妄的,有些人认为今生不成就没多大意义,好象不承认后世和因果报应一样。另一方面,现在的堪姆们应该作个楷模,让别人都见贤思齐:精进第一,智慧第一,持戒第一……。以后在弘法利生方面会有很大的利益的。)
                                
注:⑴        毗婆尸佛:  为过去七佛之第一佛,即过去庄严劫中出现之佛。
       
     (21)           莲花色比丘
                                   ——供圣得报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位涅德比丘,四处参访,到了仲雪,此地有一位富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与爱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施主常常担忧:我们有这么多财富,若无子继承,等我俩死后也是被国王没收。所以,他夫妇二人常祈求大梵天、帝释天等诸神,也常到佛菩萨前作供养,久而久之因祈祷与众缘和合,终于有一个凡夫来入胎了。妻子高兴地对丈夫说:“我身已有孕且右侧偏重,肯定会生个男孩……。”说毕夫妇俩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共同祈愿:“愿这个小生命长大后孝顺父母,对整个家族种姓有利,对佛法有利,在我们去世后能好好地作个超度。”施主还另建一座宫殿,宫内冷暖适宜,设备齐全,还有五味饮食,动听的音乐等,非常舒适。
    怀胎九月,施主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男婴,身如白莲,夫妇就为他取名‘莲花色’。他们用上好的食品精心喂养着莲花色,莲花色犹如海中的莲花般迅速成长。他长大后,无碍通达世间的十八门学问,并对释迦教法生起极大的信心。祈请父母同意后,就到那位四处参访的涅德比丘前出家受戒。
         有一天,莲花色比丘未禀白自己的堪布,便擅自出游了。(师言:按照教规:初出家始,当依止上师十年不得离开,除绕塔外,凡一切事经上师开许后方可,师不开许则不能去,若违师言将于自己的修行方面不得增益。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希望全院的四众弟子(Catu Parisa)千万不要乱跑。)(译者:我在此也奉劝各位,得遇一位戒律清净、闻思究竟的上师,或者是自己具有极大信心的上师,一定要恒时依止,并常常祈祷上师三宝空行护法加被自己的身心,才能有这个福份恒时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你们中间有的人固执己见,不辞而别,我是没办法。但对于修法呢,请大家以后慢慢地观察,会自有分晓的。)莲花色比丘到磨吐罗城(觉拉市),与城中的僧众一同安住下来。一天清晨,莲花色比丘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因初到此地,人生地疏,竟然走到一家妓院去了。一妓女见到莲花色比丘,即刻欲火纵烧,生起了极大的贪心,便迎上前去热情地说:“尊者,请到我家应供吧!”莲花色比丘还真以为她是位虔诚的信徒就随她去了家中。难以抑制贪欲的妓女坦然地对他说:“尊者,您相貌端严,我青春貌美,我俩一定有很深的缘份,应该同眠共枕。”此言一出莲花色比丘真是大吃一惊,连忙捂住耳朵不敢听下去,并请求她:“请你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我已出家受了戒,无论如何是不能这样作的。”妓女听了并不以为然,强辩道:“您如果不能这样作,却为什么跑到妓院来呢?”莲花色比丘忙解释:“我跑来这里是想应供别无它意,我新来此地,既不知这里是妓院,也不知你是妓女,我的确不是生贪心而来此地的,不管怎样,我是不会作破坏戒行的事。”妓女忍不住贪欲便威胁道:“那好,你若不答应我,今天,我是不会放过你的。”莲花色比丘听了,害怕极了,不顾一切地冲出去逃走了。(师言:希望我的每位弟子每到一处首先要仔细观察处境,否则,象莲花色比丘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也很难免,但象他那样具正知正念,能当下对治的怕是很少!)他没再化缘,空着肚子一直跑回经堂去了。
  那位妓女欲火焚烧,难以克制,想尽办法找到了一位会咒术的贱女。贱女对于咒术非常精通,能很快勾召来男人。妓女对贱女说明自己的心意,并许诺若能圆满这个心愿定会以很多黄金回报,贱女就答应了,她用牛粪作各种坛城,供香花、食子等,烧护摩、白芥子等,口中念诵仪轨、咒语,果真把莲花色比丘勾召到她家来了。(师言:咒语的力量不可思议。在马罗札瓦译师的传记中,当时马罗札瓦译师想杀米拉日巴,就专门念咒语。果真把米拉日巴勾召来了,但怎样也杀不了他,马罗札瓦译师很奇怪。米拉日巴告诉他:“因咒语的力量不可思议,使我不得自在被勾召来,但我的杀业已忏悔尽,所以你杀不了我。”)贱女说:“今天勾召你来有两条路任你选:一是你跟那位妓女过夫妻生活,二是将你作火供。你自己看着办!”莲花色比丘毫不犹豫地自言自语:“如来出世犹如昙花一现,暇满人身亦是难得,出家为僧更是难中之难。我今已得出家就应坚守净戒,所以,跳入火坑是我最好的选择。”(译者: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若遇到这样的违缘,有没有象莲花色比丘那样坚定的信心?)贱女听了这番话,顿时觉得非常惭愧,想到自己的言行又很懊恼,自己造了太大的恶业,立即对莲花色比丘生起恭敬心,放弃一切勾召仪轨等,恭敬、合掌、顶礼于比丘前忏悔。在一旁的妓女见此事,她也减退贪欲之心,二人共在莲花色比丘前诚恳地忏悔后,祈求传法,莲花色比丘给她们传了相应的法,她们如理修持后,证得了预流果。二人再次祈求:“我们愿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尼戒。”莲花色比丘把她们交给其他比丘尼众,在那里出家受戒修法,她们二位勇猛精进,最终得证罗汉果。(译者:佛法平等,人人都有佛性,无有高下,无有贵贱。这里原来是妓女和贱女,后来也证得罗汉果,何况其他人。只要你具信心和精进,无论是什么人都能成就。)(师言:《萨迦格言》里,有一位大天比丘,他传法后许多弟子都证得罗汉果位。他死后,这些具神通的弟子才观察上师转生哪去了,一个观察到上师正在无间地狱里哭喊着。他觉得是不是看错了,再次观察时,上师已在三十三天(Tavatinsa)了。于是他们去请问佛陀,佛陀告诉他们:“因他曾造了无间罪故堕地狱,刹那许,借他传法使许多弟子得圣果之功德而得升三十三天(Tavatinsa)。所以,传法上师假使没有功德、成就,只要弟子具信心也能得究竟成就,如果弟子不具信心,上师是普贤如来,也无法引凡入圣。)莲花色比丘见她俩已得圣果,心生惭愧:我可以成熟他人的相续,但自相续却没能成熟,弟子已是罗汉,自己仍是个凡夫。尔后,他请佛说广闻五德:①知根、②知界、③知处、④缘起、⑤处与非处,按照教言而断除烦恼,开始精进闻思修,灭尽所有烦恼,证得罗汉果。时诸天降下花雨,齐声赞叹他的功德。得果后,他又在磨吐罗城住了一段时间,才返回舍卫城。返回后,他就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在磨吐罗城的经历。
  时众比丘请问:“世尊,妓女以何因缘首先对莲花色比丘生极大贪心?又以何因缘她俩今生成为妓女和贱女,尔后出家得罗汉果?祈请开示。”佛告曰:“妓女与莲花色有五百世的夫妻因缘,因往昔的习气现前,故她一见莲花色自然生起了贪心。后来妓女得出家证果是她往昔愿力成熟故。曾贤劫在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鹿野苑有一大施主,娶有二妻,他们共同享受人世间的美好生活。渐渐地施主对迦叶佛生起了很大信心。一天,他告诉两位妻子:‘我对迦叶佛的教法很有信心,并准备出家修梵行,望你俩在家和睦度日。’二位妻子也说:‘夫君,您若发心出家,我俩也想出家。’大施主听了很高兴,说:‘那很好,我先把你们送到僧团出家,我把财物妥善处理后,再出家。’他就把她俩带到尼众经堂,交给尼众出家受戒。事毕,施主就回到家中把财物上供下施,都安排妥善后,也出家了。出家后他精进修学,很快通达了三藏,具足一些功德,成了位说法师,得到衣食药物等供养。而那两位比丘尼呢?则是业习未断常常跟僧众起烦恼并恶口骂人,一个骂:‘简直象个妓女’;另一个骂:‘真是个贱女’等。这位比丘却是对僧众作广大布施供养,还供养迦叶佛的指甲与头发,并发愿:‘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生富贵家,相貌庄严,于释迦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证果!’当时,那两位比丘尼问他发了什么愿,他如实地告诉了她们,她们也发了同样的愿,并且又发愿:愿我们在僧众中恶口骂人的恶业不要成熟。当时的比丘即现在的莲花色比丘,两位比丘尼就是先作妓女和贱女后出家证果的比丘尼,他们当时咒骂僧人的果报,今世先变成卑贱的妓女和贱女。又以发殊胜慧愿的果报。而证得圣果。”
    众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莲花色比丘身色如莲花甚为庄严?”佛告曰:“这也是往昔的善愿成熟。曾经有一位看守众人喜院根呷拉瓦(指经堂或大园子)的人,他经常用各种花鬘、香、水供养经堂,经堂内有鲜花水果,又有天鹅群鸟,是个鸟语花香非常幽美的环境。后来有位独觉来到根呷拉瓦打坐修行,守门人见了生大欢喜,对独觉供养食品及莲花,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富贵家,身色如莲花。诸比丘,此守门人即今莲花色比丘,因其愿力成熟,故身色如莲花,甚为庄严。”(师言:《百业经》中多是往昔愿力成熟的公案,故我们平时在诵《普贤行愿品》时,每句愿词的内容都应用心观想,若不能全部作观,即使是其中的‘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偈能观想也可以,切莫随随便便在字音上滑过去。若是为度化无边众生而发心念诵,也会直接得到普贤如来的果位。有的念《普贤行愿品》发愿供养;有的发愿得佛、菩萨的果位。但不管怎么样,好好地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年的普贤云供是为你们四众弟子(Catu Parisa)打开了一个积累资粮的方便大门,故每次念诵时别忘了自己发愿。)

        (22)           屠夫之子
                                 ——猎人供圣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个富裕的屠夫与妻子共同过着美好的生活。后来,妻子生下一个极为庄严的男孩,非常逗人喜爱。他们为孩子的降生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一个适合其种姓的名字。并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他。长大后,他既孝顺又能干。当父亲表示希望他能继承父业作屠夫时,他推辞说:“父亲,我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难道我还愿意杀生(Pana Ghata)吗?”那位有善根的母亲听后便劝屠夫说:“既然儿子这么说了,就不要勉强他,屠夫又不是一门很好的行业,不要让他造业,事情可以另请别人帮忙,让他随缘吧。”(译者:古印度的习俗对种姓非常重视,是贵族的就一定是贵族,是下劣种姓的一定是下劣种姓,丝毫不得越界。从生活到事业都有相当严格的界限,如今虽然政府规定不分种姓作业,但不少城市的民间风俗流传相当久远。若想了知,我的《印度巡礼记》中有记载。)由于父母通情达理,屠夫的儿子舍弃了父亲传下的行业。后来,他对释迦佛的教法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佛在祗陀太子园林时,他去佛前闻法,并发心舍俗出家。经过父母同意后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共赞他的功德。此时,他用神通观察所化众生的因缘,首先应该调伏的是自己的父母,于是他就回到父母前对他们宣说佛法,使他们从杀生的行业中解脱出来,夫妇俩也立誓断恶行善,皈依三宝,行持五戒,广作布施,屠夫家财源如同井水,求施者连绵不断。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比丘以何因缘生于富裕的屠夫家?虽生在屠夫家却不作屠业,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果?唯祈演说前后因缘。”
  佛告众比丘:“这是往昔的愿力。很早以前,在一寂静森林里有一群猎人聚集生活,正在享用饮食时,有一位独觉前来化缘,其中的一位猎人见到独觉颇为欢喜,立即上前供养了许多食品,独觉默然受供,并以身体的示现传授了一些佛法,再飞入空中。(译者:据佛规,独觉、罗汉们虽俱神变力能取一切所需,但要遵循因果规律,自己必须去化缘。)供养的猎人见了,更加欢喜,并发愿:以今供养独觉的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得生富裕的屠夫家,但不造任何恶业;并能于此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前,令他欢喜,并出家修证成果。当时作供养的猎人就是现在的那位比丘,愿中的‘比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就是我,因愿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译者:这个公案是两世的愿力成熟于一生:一个是作猎人时的发愿,一个是作比丘时的发愿。以般若经的观点是不能发小乘愿,但我们发愿:若今身未成就,最迟在弥勒佛出世时,自己回小向大,现前正等觉。特别是临终前发愿最殊胜,也易成熟。平时在诸佛菩萨僧众前作少许的供养时,殷重发愿能即生证悟大圆满。《百业经》中多是凡夫发愿而成熟的,所以大家现在应以《普贤行愿品》或大圆满愿文的愿词来作广大的发愿。)
 
  
   (23)           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个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她的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他溺死,然后再拿去喂狗。”母亲说:“夫君,您不要这么说,杀人是天理所不容的,(译者:但现在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提倡搞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使许多无辜的生命被杀掉了,而且还给予奖励,变相的杀人也变成合法的了,真是众生业力所感!)毕竟她是我们俩的孩子,等她长大生活能自理了就把她赶出门。”丈夫听了,想了想就同意了。从此后,他们就把她关在家中悄悄地喂养,不让任何人知道,也不让任何人看见。到她能独自行走时,父母就把她驱出家门,流浪街头,四处行乞,她每日食不充腹,衣不弊体,本来相貌奇丑,又染上了严重的麻疯病,实在是痛苦难忍,在街道上辗转乱喊。阿难尊者见此情景生起无比的悲心,于是上前以温和的语气问道:“女孩,你是谁呀?怎么成这个样子?”她的神智还清楚,悲伤地对尊者祈求说:“尊者,这是我前世的业力所感,才成这个样子,祈求尊者把我的恶业消尽。”尊者悲愍地安慰道:“你不必担心,我教你行善,以善业之力来消尽你的恶业。”便从别处找来些芝麻油、供香等并把她带到佛的发塔和指甲塔前作了香、灯、涂香、花等等供养。孤独长者刚好也来到此处,见了这一情景就问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长者。长者看见丑女无衣穿便生起悲心,给了她一件衣服。同时,我等大师遍知佛陀知道这个可怜的女子,就亲临塔前,丑女见佛陀三门寂静、相好庄严圆满严饰的金身,马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心想:我供养发塔、指甲塔的功德很大,今若能亲自供养佛陀,功德更是不可思议。想着想着,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供养了佛陀,(师言:虽然是件脏血垢染的衣服,但释迦世尊还是乐意接受了她清净的供养。)她无比地欢喜,在佛前合掌祈祷,后来她在对佛的欢喜心中已去世了。死后,她转生到当地的一位商主家,生下来时非常端庄,且身色金黄,故取名‘金色’。商主这家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金色刚满七岁就对佛生起信心,求父母同意她在释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后昼夜精进,很快就灭尽了烦恼,获得罗汉果位,成为具大神通的罗汉。以后,她用神通观察自己的前世,知道是阿难尊者把她从十八丑相的劣种中救了出来,她对阿难尊者特别地感激,天天恭敬供养阿难尊者。众比丘见之便去请问:“世尊,金色罗汉以何因缘生富贵家,身色金黄,年龄尚幼能具信出家证果?唯愿为说。”世尊说:“你们还记得舍卫城曾有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子吗?”“记得,记得,其丑无比。”“当时她正供养我的发塔时,我亲自去了,她见我后生大信喜心,并在充满欢喜及信心之中去世了,后来她投生到当地的大商主家,身色金黄。”“那么,请问世尊,她造了什么业而成为十八丑相的贱女呢?”世尊告曰:“这是她往昔业力成熟。早在人寿两万岁有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家有一女,长大后对迦叶佛具有信心,祈求父母同意她出家,出家后,她个性刚强,恃财好胜,时常恶口骂别人‘贱人’、‘丑人’等。(师言:我的根本上师土嘎如意宝(Cinta Mani)也曾经常讲给别人取外号的果报,并引用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公案,有一位人常为别人取牛头马面的绰号,后来他转生成有一身十八个头的众生。故大家平时说话要讲文明礼貌。)后来,她一生中修持梵行,临终前发愿:今生出家修持虽无成就,唯以出家功德,愿于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并愿恶口骂人(Pisuna Navaca)的恶业不要成熟。然而,因果不虚,骂人的恶业先成熟了,使她成为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劣种女,后得遇我并起信心,出家获证罗汉果。前后因缘如是也。”

 
      (24)           牧  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威力无比的萨迦国王。(师言:萨迦国王在释迦佛时代非常著名,世界上称他是第五大王,仅在四大天王之后。)他有一次恭请世尊及眷属在祗陀太子园(处灵鹫山下,距舍卫城很近)应供三个月,国王用牛奶、酸奶、醍醐等各种上好食品供养,并派五百牧童帮忙作杂事。三个月圆满后,萨迦国王对释迦佛供养无价妙衣,对应供僧众也以各种资具一一供养,然后世尊率众眷属回经堂了。当时,五百牧童不约而同地想:萨迦国王往昔一定是造了很大的善业,才成为一位有权势、有威望、有福报、举世闻名的国王,可他现在继续上供,积累资粮;而我们这些人呢?因前世未造善业,故今世为牧童。现在我们得了人身也应该发心供养僧众(Bhikkhu Sangha),他们就共同决定以饮食供养世尊及僧众,一切准备就绪。(师言:对一个牧童来说,虽然财物不是很多,但发心清净,功德同样很大)便恭请世尊及眷属应供,世尊默许了。中午世尊率眷属前来应供,牧童们虔诚供养,供养已毕,五百牧童一起去世尊前求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界意乐,传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个萨迦耶见,得预流果位。得果的牧童们发心出家,就先到对佛法极有信心的萨迦国王那里祈求,得到开许后,再去世尊前祈求:“我等欲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戒,唯请世尊悲愍摄受。”世尊开许了,并以“过来”之方便言词,令他们当下得到近圆戒体。五百牧童成了身披袈裟手持钵盂,净持梵行的清净比丘了。世尊又给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各自六时精进,很快摧毁了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的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见之无不欢喜赞叹!得果后,他们心想:现在有没有我们可以调化的众生?若有则在何方?他们以神通观察到了一些具缘调化的众生,就前去调化,其中有一个牧女,想尽办法也不能使她对佛陀生起信心,无奈之余他们就强拉硬扯把她拉到世尊前。她一见世尊三十二相好,顿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胜于十二年的禅悦,不可言说。她看到左右的人都捧着供品,而她什么也没有。她看见路边的果夏达呷花很好看,便采下来去供养佛陀,并在佛前恭敬礼拜,祈求传法。世尊观知她寿命不长,给她传了相应的法。传法圆满后,牧女就回去了,不久,她因四大不调很快去世了,因她对世尊生起欢喜心故,去世后得以转生天界,成为一个可爱的天女。一般天人有个规矩:得生天界后进行三观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自己前世是哪一道众生?以何因缘得生天界?以后又转生何处?这个天女观察到:自己前世是人道的一个牧女,因为以欢喜心供佛果夏达呷花的善根而转生成天女。她怀着对世尊的感恩之心,想马上去拜见大恩世尊,于是身着妙衣霓裳,上下金装银饰,手持天上的青莲、白莲、曼陀罗花等来到世尊前,合掌恭敬供养鲜花,再祈传法,世尊给她传了相应的法,她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个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又对世尊顶礼,右绕三匝返回了天界。
     当时,有前后夜精进不眠的比丘们见到夜间光芒普照,以为是大梵天(Maha Brahma)、帝释天或四大天王来拜见世尊,次日就去请问:“世尊,昨夜光亮如白昼,是否是大梵天、帝释天亦或四大天王来世尊处?”世尊说:“昨夜既不是大梵天、帝释天,也不是四大天王前来。你们还记得一个牧女对我欢喜地供养果夏达呷花吗?”“记得,记得!”佛曰:“这个牧女以欢喜心对我供花,死后得以转生天女,为报恩故昨夜前来拜见我,我又应她所求传了相应的法,她得圣果后返回天界了。”“请问世尊,此天女以何因缘今生转为贫穷的牧女?后又转生可爱的天女?唯愿宣说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前世的业力与今生的因缘。所谓前世的业力就是,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比丘尼,性情暴躁,以嗔心恶口骂人‘牧女’。(译者:‘牧女’意思是下劣、贫穷、愚笨的人。莲师说过‘上至班智达,下至牧童间’其喻意亦在于此。有时想起我当年读书时,能说会道,别人让我帮他们取外号去嘲笑他人,我可以马上根据其相貌取个令人哄堂大笑的外号,取了好多,现在想起来念忏悔心咒对我很重要。上师也讲:听《百业经》后仅仅是谨小慎微,不造口业也是一大收获,上述公案中,大多都是口业成熟之过,所以大家应该注意不要造口业。)临终前生大惭愧的比丘尼发愿:我于迦叶佛教法下一生持清净梵行,虽然没有证果,但愿我在释迦佛出世时,在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并得以证果;愿我恶口骂人之业不要成熟。’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时恶口比丘尼即今牧女,此是前世业力成熟。所谓今世的因缘,就是她以欢喜心供养了我一朵果夏达呷花,而得生天女,此是今世的善业所感。”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那五百名牧童,以何因缘今世共为牧童?后来遇佛并出家证罗汉果?愿乐欲闻,唯愿为说。”世尊告曰:“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那五百名牧童都是比丘,当时他们以‘牧童’互相戏骂。临终时发愿:虽然在迦叶佛前我们没有什么圣者的境界和功德,但是,以一生中持戒的功德愿于释迦佛出世时,于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得证罗汉果位;愿恶口相骂之业不要成熟。(师言:平时业力现前,不留意骂人,马上念“嗡班札儿萨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万遍,方能忏清,以咒力不可思议故。)当时的五百位比丘就是现在的五百牧童。以恶口之业成熟故,又以其愿力成熟,今生能遇佛,令佛欢喜,出家后精进修持,证得阿罗汉果。”
?
       (25)          扎德沃
                              ——青年供花  佛述前因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五百位优闲自在的扎德沃青年,他们经常逛野外的公园,享受大自然明媚的风光。在盛开着白莲、青莲等各种奇花异草的公园里,他们无忧无虑地嬉戏,还经常编织各种花蔓作头饰、耳环、鼻环、项链、臂环、手环等等,一边还放着动听的妙乐,他们就这么欢快地度日。
    我等大师遍知能仁释迦世尊以慈悲度化他们,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很远处,这五百位扎德沃人就看见了佛闪闪发光的金色身相,顿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纷纷跑到世尊前供上各种花鬘,恭敬顶礼令佛欢喜,右绕三匝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世尊此时破颜微笑,身放白、红、黄、蓝四种光,光上照天界,下彻八寒八热地狱。地狱众生各自觉得冷暖舒适,都误以为是业报已尽当转生他方世界。后来知道是世尊的慈光给他们消除寒苦热恼,便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信喜心,因此而转生到各个天界,同时得到了无常(Aniccam)、苦(Dukkha)、空(Sunnata)、无我(Anatta),共偈曰:“生起出离心,入于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戒行,远离诸轮回,灭尽诸痛苦。”佛光随后绕三千大千世界三匝复入白毫间。阿难尊者见此恭敬合掌请问:“世尊,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不会放光微笑,今世尊以何因缘面显微笑身放四光?唯愿为说,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今吾见五百扎德沃人以信喜心供养鲜花,右绕我三匝故,彼等当于十三大劫中不堕恶趣,再十三大劫转生天界享受欲乐,然后转为人身出家(Nikkhamamana)修行(Padipata),在阿兰若处独修三十七道品而得独觉果位。其名曰:无愿独觉。以此因缘今我破颜微笑身放四光。”
    时诸比丘闻此,复请问:“世尊,彼等往昔以何善业对您作鲜花供养?”世尊告曰:“诸佛善逝是往昔积集善业,我亦如是。本来一切众生的业不会成熟于器界的地水火风,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蕴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那是在久远前第二个大阿僧祗劫时,有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燃灯佛(Dipamkara Buddha)出世,燃灯国王安住在燃灯王宫内如理如法的掌管上下,举国安泰,佛法兴盛,无有战争灾难,人人都安闲度日。有一次,燃灯国王准备恭请燃灯佛光临王宫应供。同时派人特邀其部下的具财子国王到时也能参加应供。(译者:以后堪布、活佛到汉地去了,居士们应该象燃灯国王一样通知别人,不要保密。密法是该保密的却不保密,堪布活佛不该保密却偏要保密,密法是有传承的应该保密,对堪布活佛保密却至今未找到传承。)此具财子国王也是财富圆满行大布施者,他已是十二年如一日地恒行上供下施,这次他准备作最后的五大供养:金盘、金掌、金瓶、五百嘎夏巴涅及一位美女。
    在另外的地方,有二位婆罗门的儿子在一婆罗门上师前学习《吠陀》,学了很久,想报答上师恩德却又苦于没有财物。后来他们听说了具财子国王好施,就前往求施财物。在他们未到前,具财子国王的天尊告诉他:‘今来二人,一名贤慧;一名智慧,他俩前来求施,如果你将五大供品奉献给贤慧,则胜过你十二年的上供下施功德。’言毕不久,果真来了二人,具财子国王把他俩迎进宫中,一问之下知道是贤慧后,就满心欢喜地将五供品献给了贤慧,而贤慧仅是没有接受美女,其余的四供都欢喜纳受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已受梵行不淫戒,不宜接受美女。可这位美女却是钟情于贤慧,愿意随他去。在一旁悄悄的说:‘贤慧,既然国王已把我赐给您,还是接纳我吧。’贤慧还是毅然地谢绝了。这时美女已是无处可依,便独自朝燃灯国走去了。见一位卖花的人,她就把全身的金银珍宝交于卖花摊主,并要求道:‘我把这些很值钱的金银珍宝全交给你,以后我将每天定时来取一朵青莲去供养天尊。’(译者:这里所谓的天尊,也许是燃灯佛,在经论中有时佛和菩萨也可用天尊之名。)
    贤慧得到四大物品后去供养他的上师,上师唯有五百嘎夏巴涅没有接受。当晚,贤慧就作了十个梦:一是自己饮用大海水,二是行走于虚空,三是手持日轮,四是手持月轮,五是乘国王的马车,六是乘仙人的马车,七是骑大象,八是骑天鹅,九是骑狮子,十是登悬崖。清晨醒来,他觉得稀有,便四处探询能解梦的人。后听到附近有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擅于解梦,他便前去求解。仙人告曰:‘此梦非吾所能解,听说最近燃灯国王将恭请燃灯佛去王宫应供,届时汝亦可前往请求燃灯佛解你的十种梦相。’贤慧听毕就前往燃灯国。与此同时,具财子国王也率八万大臣前往燃灯国。
    燃灯国王为供养燃灯佛在前七天就规定:国内所有鲜花一律交给王宫以备供养燃灯佛,任何人不得违越!因此,全国大小地方没有一朵花敢留下来。那位美女还是照例去取她每日订购的一朵花,卖花者说:‘您看,国王有约,不得留一朵花,我已全部上交了。’美女稍作默然,尔后很有把握地告诉卖花人:‘你去莲池边看,以我福德力,肯定池中有绽开的莲花。’卖花人半信半疑地走过去,果然,池中有绽开的七朵青莲。他觉得稀有回告美女:‘奇哉!奇哉!我刚刚全采了,怎么突然又有新开的七朵青莲?’美女让他采下,他怎么都不敢去采,因为害怕有违国王条规。美女灵机一动说:‘不要紧,你去采来后,我把花放在宝瓶里用水养着,任何人都不得见的,放心好了。’卖花人采来了花,美女把它们装在宝瓶里藏在身上往城中去了。此时,贤慧也到了燃灯国,他自言自语:‘我没有供品很不应理,应该找些鲜花供养燃灯佛。’于是他走遍全城的大小花园,从东门出,北门进,四处寻找鲜花,可是一无所得,正失望地往回走时,又与那位美女不期而遇了,以贤慧婆罗门的福德力,美女藏在宝瓶中的青莲从瓶中露出来了。
    贤慧婆罗门见到了开在瓶外的七朵青莲,很想借此供佛,于是他上前对美女商求道:‘我给你五百嘎夏巴涅,能否把青莲花给我?’美女定神看了看贤慧婆罗门,故意不肯地说:‘噢!是你呀?不就是当初不愿接纳我的那位婆罗门吗?怎么?现在想要我手中的花?我当然是不会给你的。’但美女还是忍不住又接着问他:‘不过……,您要花到底作什么?’贤慧说:‘别无他意,只是想借花献佛而已。’美女略微思考了一下说:‘给你倒可以,但我不要钱,只是要您发个愿∶生生世世让我作您的妻子。否则,我是不会给您花的.’贤慧听后很真诚地对她说:‘我一生好行布施,将来生生世世中将会布施自己的妻子、儿女,甚至我自身的血肉,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美女说:‘无论如何,在您以后的布施中我绝不造任何违缘,只要您现在发愿就可以。’(译者:这个故事在义城王子为婆罗门布施儿女时,其妃不愿时,王子劝他,‘你曾经发愿……’当时她回忆起往昔之愿)之后,美女将五朵莲花送给了贤慧,并同时发愿:‘您何时成佛转法轮,我就何时作您的弟子行持佛法;乃至未成佛间,我生生世世作您的妻子。’
    燃灯佛光临燃灯王宫应供的日子临近了,宫庭内外,大街小巷扫洒清洁,无有瓦砾沙石,地平如掌,用甘露水、涂香、妙香敷撒大地,种种幢幡、宝盖、伞盖林立,庄严着宫城内外,环境非常悦意。燃灯国王手举百幅宝伞率领他手下各持宝伞的大臣们,具财子国王也率领他手下的八万眷属们一起前往迎请燃灯佛,在佛前顶礼合掌祈求:‘恭请世尊及众比丘光临我王宫应供。’燃灯佛率众比丘默许前往。一路上,燃灯国王手持百幅宝伞举在佛的上方,其余的随从也打着宝伞,这时,燃灯佛给他们作个加持,他们每个人突然间都觉得在亲自为佛打伞。燃灯佛被隆重地迎请到王宫,当佛的双脚跨在门槛上时,整个大地震动,盲者复明,聋者能听,喑哑说话,跛子能行,疯狂者恢复正常,难产孕妇顺利生子,余多苦缚众生各自自然解脱,大象、骏马能说人话,布谷鸟等也叫出悦耳的声音,各种乐器不击自鸣,美妙动听,大地鲜花怒放等等出现许多瑞相。不计其数的众生,各持香花纷纷对燃灯佛顶礼供养。在这热闹非凡的拥挤人群中,贤慧、智慧及美女三人也随众想亲近燃灯佛。当时,燃灯佛以慧眼观察到贤慧婆罗门是众多人中福报最大的人,就想给他一个机会,马上用神变下了一场大雨。结果拥挤的人众都被雨淋散了,贤慧三人就马上去亲近佛陀,他以无比的欢喜心把五朵莲花供养了燃灯佛,燃灯佛加持这五朵青莲马上大如车轮,并上升到燃灯佛头顶的上空如伞盖一样,佛陀行走时,这五朵青莲也跟随着,佛陀安住,这五朵青莲也停留。美女见了生起很大的欢喜心,把剩下的两朵也供养了燃灯佛,佛陀加持后也大如车轮停留在佛陀的双耳旁而随佛陀一同停留。燃灯佛在前行,贤慧见前面泥泞不堪,就把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对燃灯佛祈求:‘如果我能现前菩提果位,成就转法轮的话,就请佛陀的双足在我的头发上踏过。’果然,佛陀在贤慧的头发上踏过了。当时,智慧却生了嗔恨心,想:怎么佛陀把贤慧作畜生一样对待,竟然从他头发上踏过,不应理。后来,燃灯佛对贤慧授记:‘你将来得解脱现前无上正等正觉,号释迦牟尼佛,成为三界轮回的唯一明灯。’授记毕,刹那腾入空中,离地约七多罗树⑴(Tala)高的虚空中,刚才践踏脱光头发的贤慧同时又长出了新头发。在场的无数的信众都有目共睹,生起了信喜心共同发愿:愿我们将来在释迦佛的教法下成为声闻弟子。(译者:当上师如意宝(Cinta Mani)讲解到此处时,禁不住泪水横溢,哽咽良久,深深地劝诫大家:即使将此身心奉尘刹,也难足以报佛恩,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人披如来袈裟,吃如来的饭,还天天破如来的教规。大家好好地想一想,当时我们也在其中发愿的话,现在可能已得解脱了;但转念一想毕竟我们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得出家守戒,也许当时我们也在其中发愿。可是在座的有些人在当时连一只蚂蚁都不是,非常痛苦,深忆这些前后因缘,释迦佛对我们的慈恩深似大海广似虚空,如果我们与世尊在因地没结上缘,现在不可能出家修行,不定将轮回到何时?每每我自己想这些末法年代的众生,报佛恩者寥若晨星,内心难以抑致的痛苦。)美女也深深发愿:以今天供花之功德,愿我将来在释迦佛转法轮时成为他的声闻母,在未成佛之前生生世世作他的妻子。时诸天人见了也发愿:在释迦佛转法轮时我们愿成为佛的首座声闻。(后佛于鹿野苑转法轮时有八万天子证得圣果,即此缘起。)那些被燃灯佛踏落在泥坑里的头发,燃灯国王把它捡起来,具财子国王求得了,数了数有八万根就分给了他手下的八万大臣,他们回去后都作了发塔(Kesa Dhatu)。(译者:以前燃灯佛、迦叶佛时,作发塔非常重视,供养功德很大;但现在,一般若上师健在是不能修发塔的。上师也一再强调,他在世时任何人不得用他的头发修塔。)贤慧得到授记后,燃灯国王、具财子国王和其他许多信众对他作了欢迎和供养。当时,贤慧问智慧是如何发心的,智慧说:‘完了,我算是完了,当时燃灯佛在踏你头发时,我生了嗔心(Dosa)。’贤慧听了很可怜他。他们一起去佛前出了家,贤慧很快地精通三藏,后来转生到兜率天;智慧则堕入地狱。众比丘,当时的贤慧婆罗门就是现在现前菩提果位的我,因供花于燃灯佛前的果报我在轮回中也得到了很大的福报和安乐,以此善根,我得无上正等觉果位,也是有很殊胜的因缘,得果后又受五百扎德沃人的供花其缘于此也。”
                        
注:⑴  多罗树: 多罗树为高大之植物,极高者可达二十五公尺。故譬物体高大,常谓七多罗树,言
                 其较多罗树高七倍也。
     
       (26)        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王舍城,准备徒步去舍卫城,途中走进了一片寂静的森林,林中有些令人畏惧的猛兽,世尊在树下小憩。小憩后就继续走,阿难看见一个路叉口就禀白世尊:“世尊,通往舍卫城有两条路,一条是直的但有很多狮子猛兽等很可怕。一条是弯弯曲曲的,但没有什么违缘。请问世尊我们该选哪条路?”佛告阿难:“如来正等觉从无任何畏惧,走直路就是了。”佛率从眷属朝着直路走了。路旁有两个孩子正在玩耍,他们看见佛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一个手拿小鼓一个手拿弓箭,蹦蹦跳跳地跑到世尊旁边。对佛陀恭敬顶礼后说:“世尊走这条路有猛兽很可怕,但我们可以作您的侍卫保护您。”世尊笑着问:“你们怎样保护我?”一个说:“如果猛兽来了,我就摇小鼓吓唬它。”一个说:“如果它们来了我用弓箭射它们。”(师言:曾在石渠求学时,我们有四个人去观音上师那里朝拜,当时,三天三夜都下大雪,又没饭吃非常困难,到了一个地方有二十多条狼在狂吼,我们几个都很害怕,有的拿人腿骨笛吹、有的摇手鼓都没有吓走狼,后来祈祷上师狼才慢慢散了。)释迦牟尼佛听了很高兴,觉得他俩发了清净的心,积累资粮很圆满,就告诉他们:“不用给我护身,你们已经圆满资粮,可以回去了。”这时世尊放光微笑,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入于白毫间,以示他们将得到独觉的果位。(佛陀身光入处的不同,其授记众生的去处也不同。如:授记过去事则光融入于世尊的后面,授记未来事光入世尊的前面,授记去地狱光入世尊的脚掌,授记去傍生道光入世尊的脚跟,授记去饿鬼道光入世尊的脚拇指头,授记转生人道光入世尊的膝盖,授记转生天人光入世尊的肚脐,授记为大力转轮王光入世尊的左手掌,授记为金轮王光入世尊的右手掌,授记得声闻果光入世尊的脸面,授记得缘觉果光入世尊的白毫间,授记将得无上正等觉光入世尊的顶髻。)阿难合掌请问:“世尊,今以何因缘放光微笑?”世尊告曰:“刚才的两个天真的小孩对我生起清净的欢喜心故,将于十三大劫转生人天享乐,尔后转人身出家在静处独修三十七道品,证得独觉果位。一名无畏独觉,一名鼓声独觉。故我放光微笑。”(译者:可能有人怀疑:为什么此经中有很多情节基本相同?我认为这是世尊的愿力所致。凡发愿单独与佛结缘者至少也将得到独觉果位。在众多人一起结缘时不一定授记仅得独觉果位。肯定是发愿力。上师说:这次讲《百业经》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为一切众生发起一个大悲心,二是对上师三宝生起永不退转的信心,三是对因果产生坚定不移的信解,故大家不要辜负我的这片期望。)
      
        (27)          宝海童子
                                 ——供养佛塔  俱生具宝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位富如多闻天子的大施主,娶妻后他们一起过着美好的生活。其妻怀孕后,有许多不共的瑞相:所居宫殿自然显出佛幢、宝伞等各种严饰;大地开满鲜花,芬香四溢;所睡的床也变成天人的宝床……等等。这些瑞相另施主疑惑不解,他担心妻子着魔了或遭到夜叉的危害。于是找了一位相士问究竟是什么原因?相士告诉施主,并非遭到违缘而是因胎儿的福德力故显现。听了这话施主放心地回去了。十月过后,妻子生了一个非常可爱且端严的男婴。与众不同的是:他没有胎盘,无血污的垢染非常洁净,俱身有宝珠、璎珞、天衣等严饰。仆人们准备给他沐浴时,想脱下他身上的服饰,可刚脱下来,马上又自然显出一套,(师言:本来出家人不能穿白衣、不能佩戴饰物,但象这种俱生的特殊情况是开许的。如:在释迦佛其它公案中的白衣比丘尼,因她福报显现生来就著天人无垢的白衣;另外有一位经常去饿鬼道的“桌新吉”,他俱生就带一付昂贵的金耳环,复摘复现。这些于戒律中都是开许的。)仆人没办法,只好遵其母言合衣沐浴。浴毕将他抱上床,床刹那就变为妙宝大床,房顶上显出一个非常庄严的宫殿,宫殿上方有宝幢、宝幡、巴达等,宫中有五彩缤纷的鲜花和芳香扑鼻的香水,床前显出一个宝塔,塔里有各种宝藏,取出很多宝藏也无有减少,非常稀有。施主内心无比喜悦,给孩子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诞生仪式,因他生下来家中宝藏如海,故取名宝海童子。宝海童子由八个姨母用牛奶、酸奶、油饼等护理喂养,他如海莲般迅速成长。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非人为他铺地毯,非人、天人散鲜花。长大后他精通了文学、医术及八种观察,父亲为他造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宫殿上宝盖幢幡自然出现,很多天女也下凡与他一起戏乐,他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后来,他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独自思维:世间的人天福报我已享受够了,现在该出家,精进修行,断除生死轮回的一切痛苦。之后,他作了广大布施,使许多穷人得到安乐,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后,不管到什么地方,还是很多非人为他铺地,为他举宝幢,很多天女也跟着他。其他出家人都觉得:这是搞什么?他自己也是为此苦恼,便去问世尊这一切该如何对治。世尊告诉他:“你观想这一切都不必要,它自然会消失。”他依教奉行,果然一切都消失了。他觉得很轻松,更加精进修持,不久断除了三界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宝海童子以何善业得生富贵之家,相貌端严,俱身有各种宝饰,生下来身无垢污,自然显现宫殿、宝塔、鲜花,所到之处非人天人为他铺地散花?以何因缘对三宝生起信心出家得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愿乐欲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都是他前世发愿力(Aditthana Bala)。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对三宝很具信心。他特地建了一座经堂,迎请迦叶佛及其所有的眷属,供养各种甘美的饮食,请他们沐浴,还将迦叶佛的头发和指甲造塔供养。他见很多飞鸟在塔上筑巢拉撒觉得这样很不应理,就在塔上再修一层楼并以幡盖、宝伞装饰,室内用璎珞等装饰得非常圆满。后来,他发愿:以此善业,愿我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相貌端严,俱身有各种宝饰,生下来身无垢污,自然显现宫殿、宝塔、鲜花,宝藏任人取之不尽,所到之处非人、天人为我铺地散花,然后对三宝生起信心,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宝海童子,当时有如此善业及愿力,故今生他获得世间一切圆满,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

       (28)       宝  喜
                             ——舍自生命  救五商主
 
  尔时世尊从嘎西城出游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憍陈如等五比丘⑴(Panca Vaggiya Bhikkhu)(阿若憍陈如(Kondanna)、頞鞞(Asajit)、拔提(Bhadrika)、十力迦叶(Dasabala Kasapa)、摩诃拘利(Mahanama Kulika))在苦行,他们远远地看见世尊向他们走来时,就共同商定:“沙门果达玛今天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一刹那都不应对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礼拜,只是坐在那里招呼一下‘你来了,请坐!’就可以了。因为原来我们一起苦行,后来,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饭菜、酥果、芝麻等许多甘美丰盛的食物,还用热水沐浴,这些行为很不如法。他今天来是可以,不要对他多作其它的侍奉。”渐渐地世尊已经临近了,以其内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请佛入座;有的端来温水,请佛洗足;有的接过袈裟;有的接过手杖、钵盂并热情地说:“果达玛,您来了,请入坐!”世尊知道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但还是缄默不语。入座后,五比丘直呼世尊的名,直接叫世尊的种姓,语气态度仍有失恭敬。(师言:在学法的弟子中,对我有信心的会恭称: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金刚大阿阇黎、大恩上师、勇列吉祥贤等,但那些对我有看法的人则直呼我的名字,这些对我是无利无害的。但按规矩:对传法、灌顶等六种上师必须要有一个自己最恭敬的称呼,不能直呼上师之名,否则,果报很大。这在许多经论中有专门的教证。)释迦牟尼佛对他们说:“你们不应该对我如此称呼,这样你们自己将在轮回中恒时受苦,对圆满一切功德的如来正等觉必须有相应的恭敬称呼。”听了世尊的这些话,他们也就直言不讳地说:“以前你和我们一起苦行,你没有得到圣者的一些功德;现在,从功德和智慧方面好象你也没有什么增长,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贪食物,享用热水沐浴……。”世尊就问五比丘:“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你们没有现量见到吗?”五比丘异口同声地回答世尊曰:“见到了,见到了。”然后世尊慈祥地对他们讲:“我们修行要想得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能堕入二边:一是不能过于耽著世间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蕴(Panca Khandha)过于受苦,毕竟是欲界众生,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师言:在一般欲界凡夫修行的过程中,如果世间各方面享受过于优越,则不易生起出离心;如果太苦了,无食充腹、无衣蔽体就不安,身不安则道不隆,所以大乘论典中讲不堕两边,应行中道。)远离二边,当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五比丘听了世尊的开示后,态度迥然不同,对佛生起了恭敬心,祈求传法。于是,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从此便开始为他们转法轮。
    此时,世尊与五大比丘共住在鹿野苑附近的森林中,他们把化缘与听法作了适当的安排:上午两位比丘留下听法,三位比丘去城中化缘,回来与大家共享;下午三位比丘听法,两位去化缘。这样一起共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世尊为五比丘传授四谛法⑵:苦谛⑶(Dukkha Sacca)、集谛⑷(Samudaya Sacca)、灭谛⑸(Nirodha Sacca)、道谛⑹(Magga Sacca)。应知苦而断集,灭集而修道。(世尊在此作了广泛的演说,详见藏文原版)此五大比丘听受四谛法后,都摧毁了三界的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的果位。世尊初转四谛法轮,欲界、色界的人、非人、天人等听说佛在鹿野苑转法轮都议论纷纷。此时许多众生请问:“世尊,此五大比丘以何因缘从轮回的大海中解脱出来,获得无上菩提之珍宝?唯愿为说,愿乐欲闻。”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我把这五大比丘从轮回的大海中救脱出来,往昔我也曾用自己的生命把他们从世间的大海中解救出来。”“请问世尊往昔是怎样把他们从大海里解救出来的?”世尊曰:“久远以前,印度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当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财富圆满,无争无灾,佛法兴盛,国王也是声望极高,为世人所公认。在这个吉祥圆满的国度里有位名叫‘宝’的大商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其身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等等。商主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父亲特别高兴,就给他取名‘宝喜’,用牛奶、酸奶、油饼等上好的营养品喂养着宝喜,他如海莲般地迅速长大。年少的宝喜对文理、观察衣服、珍宝、如意宝(Cinta Mani)、香、药、大象、骏马、兵器等八种观察法都已精通无碍。且具有大慈大悲心,常籍父母之力对贫穷的人作大布施。一次,宝喜的父亲生病了,他就采些根、茎、叶等配制成草药,想方设法地给父亲治病。但终因没有疗效,其父亲去世了。宝喜用黄、红、白、蓝四种布将尸体裹起,供养了很长时间,尽了子女对父亲的孝道后,才把父亲的尸体抬到尸陀林去。后来,梵施国王为宝喜加冕,封他为大臣。宝喜大臣经常辅助国王处理很多国事,如商业贸易,外交等等。原来,宝喜曾借先父之财富作了大布施也满了很多众生的愿,可他想:那些财富都是先父积累的,如果我自己想行布施就应该凭自己的能力才应理;仅借先父之财富来布施,别人会讥笑:‘这人没有一点福报,只借父亲的财富来布施,这是不应理的。’我应该自己积累财富广作布施。于是他便通告下面的人:现在你们当中生活困难、财资匮乏无钱交税者,谁愿意跟我一起去大海里取各种珍宝。这个通告发布后,约有五百商人纷纷牵着牦牛、骆驼、驴、骡等满载着出海的资具,经过大大小小的城、镇、森林、荒原等抵达大海边。宝喜大臣用五百嘎夏巴涅包了艘大船,并且安排了五位负责人:一位负责饮食的生活委员;一位负责调解人际争论矛盾的治罚管理员;一位负责排水清理船舱的卫生员;一位负责全舱财务的管理员;一位负责观察天气方位、下锚起锚的巡逻员。当五百位商主见到波涛翻滚的大海时,心惊胆战怕得都退失了信心。这时,宝喜大臣叫巡逻员如理如实地把去大海的利益功德介绍给各位商主们听。于是巡逻员高声地对他们说:‘南瞻部洲的商主们,这次出海远航能取到如珍珠、蓝宝石、海螺、宝石、珊瑚、金银石藏、冰珠石(带在身上能制止各种传染病、瘟疫)、红宝石、右旋海螺等各种珍宝,你们当中谁需要这些珍宝,并且想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奴仆、亲友满愿,还能对比丘、仙人等作供养,想得到今生与来世的安乐,就上船与我们同舟共济。’听了这翻话,大家争着往船里涌。人太多了,宝喜大臣又叫巡逻员如理如实地将去大海的一些违缘告诉他们。于是巡逻员又高声地对他们说:‘南瞻部洲的各位商主们,海中取宝诚然很殊胜,但可能会有很多违缘,有很多大得连人都可吞得下的鱼,又有可怕的黑风会掀翻轮船,直接沉下海底,有专门吃人的鲸鱼、嘎巴和西西玛等大鳖鱼(梵语摩羯),还有穿蓝色黑色衣服的海盗会抢走财产等违缘。你们当中谁愿舍弃自己的父母、妻儿、奴仆、亲友的,自己也是能舍身忘死的,我们可共同出海。’听了这些话,一些胆小的都下了船,这样,正合这艘船的载重量,就准备正式启锚远航。照例启锚前解绳三次警告三次:“今天要远航,大海有种种的危险,是否真要去?”这样依次解下第三根系索后,剩下的一部分人稳坐在船舱里,大船扬起风帆,如行云般驶向宝洲。
  一帆风顺地来到了宝洲,在取宝之前,巡逻员又告诫大家:‘各位!来到宝洲有以下几方面的须知:一是此中珍宝有真有假,要仔细鉴别以免后悔;二是此地有很多魔女会千方百计地引诱你们,请大家千万别上当;三是有一种水果不能吃,若是吃了七天中将昏迷不醒;四是这里还有非人引诱,七天内可以与它共住,过了七天后它会有些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它马上造违缘把船毁在大海里。请大家千万注意!’这些话事先都已明告,商主们小心翼翼地行事。在巡逻员的引导下,他们各自圆满地得到了珍宝满载而归。回印度后诸位商主以各种金银财宝广行布施满众人的愿。如此宝喜大臣六次航海取宝都顺利返回。宝喜大臣已拥有自己的财富,作了广大的布施,满足了无数众生的愿望,已是远近闻名。后来,在宝喜附近五大城中共有五大商主,他们曾屡次去大海中取宝,而每次都是失败而归。他们觉得自己的福报不够,应该有一位具足福报者同去,方可成功。他们得知宝喜大臣曾六次去海中取宝,每次都是圆满顺利地归来,便共同商量:如果我们能令宝喜生欢喜心,答应与我们同去,那么我们就会有发财的机会了。他们商定后便到宝喜大臣那里请求:‘我们久仰您的大名,六次都能顺利地取回珍宝,而我们每次都遭违缘,空手而返。我们今天特意来拜访您,请求您能一同去海中取宝。’宝喜大臣告诉他们说:‘古往今来去大海中取宝有一个规律:前六次取宝可以顺利返回,但第七次却不会如此顺利地回来,能回来的是史无前例。虽然我担心自己回不来,但为了满你们的愿,无论如何我发心与你们同去。’这五位商主听了非常高兴,他们就一起去大海里,在宝洲取了各种各样的珍宝往回返。宝喜大臣心想:这次顺利回去是不可能的,途中肯定会遇上违缘,为了满他们的愿,我应把所有珍宝装在口袋里系在腰上。然后,他告诉五大商主:‘万一我们遇到违缘,请不要担心,你们只要抱着我的身体不放,就能度过违缘,。’话音刚落,船就撞到一座小山上,翻了。五位商主紧紧地抱着宝喜大臣。这时,宝喜大臣心想:我们六个人都从大海里解脱是不可能的,如果我自杀,他们一夜之间就会回到岸边……。他一边想一边安慰他们:‘你们不要担心,不要着急,我会有办法把你们从违缘中救出来的,但你们没到岸边前,一定不放开我的身体,到岸后解下我腰上的口袋,将里面全部的宝贝分了,你们的子孙七代可借此过幸福日子。’宝喜大臣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发无上的菩提心:愿我以此舍身之善根,将来获得如来、善逝、人天导师、无上正等觉果位。发愿的同时,他就用宝剑砍掉了自己的头。因为大海里的龙王喜欢洁净,不跟尸体共住,马上会把尸体推到岸边,这是大海的习性。所以很快他们被巨浪推到岸边。上岸后,五大商主每人分得一份珍宝,满了愿。又将宝喜大臣的尸体造塔供养后就回去了。诸比丘,当时的五位商主就是现在的五比丘,当时的宝喜大臣就是现在现前正等觉位的我。当时,我用自己的生命把他们从世间的大海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得到世间的珍宝;现在我用自己修证的四谛法,使他们从轮回的大海中解脱出来,得到出世间无上菩提的珍宝,功德圆满,获得涅槃。” 世尊如是演说,众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注:⑴  五比丘:乃释尊成道后,初转法轮所度化之五位比丘。
  ⑵四谛法: 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又此四者为
               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
    ⑶苦谛:   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
    ⑷集谛:   招集之意。审实一切烦恼惑业,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
               生起及起根源之真谛。
    ⑸灭谛:   即寂灭;审实断除苦之根本——欲爱,则得苦灭,可入於涅槃之境界。灭谛即关于灭
               尽苦、集之真谛。
    ⑹道谛:   能通之义。审实灭苦之道,乃正见、正思维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则可超脱苦、
               集二谛,达到寂静涅槃之境。道谛即关于八正道之真谛。
 
?
      (29)       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  遭彼杀害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佛陀在去嘎雅山的路上,显现感冒,(据印度史及根顿秋培的记载,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请了当时最著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草药等调合制成汤药,供世尊服用,病愈后,剩下了许多药。耆婆医生请问:“世尊,这剩下的药该如何处理?”(译者:现在有些邪见:某某上师可能不是高僧大德吧,否则怎么还会生病呢?殊不知世尊在成正等觉后,仍然显现生病,其目的是使众生知晓因果无欺的道理。同样现在的大德高僧所显现的病痛及许多凡夫不能理解的行为,都有其密意与调化方便。所以切不可以凡夫之心测度大德高僧之腹,更不能信口评论妄加言说,以免徒增自己的口业。若有不明白之处应以诚心祈祷三宝加持,自己能明了其究竟之义。)佛告耆婆说:“供养僧众即可。”耆婆医生(Bhisakka)遵佛所教,均分给每位僧人,可谁也不敢接受。(译者:不敢接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佛有不共的功德,佛的药一般人不敢同佛一样享用;二是佛的法身与自己的肉身在体质上不同,恐怕自己吃了消化不了,难以吸收故不敢接纳。平时,我们对待上师的所给,也不要随便接受,要按《上师五十颂》的教言去作比较如法。)提婆达多⑴(Devadatta)见了,上前问耆婆医生是怎么回事,耆婆医生说:“你看,这是世尊服剩的药,令我均供给每位僧人,但谁也不敢接受。”提婆达多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他们不敢接受我敢。沙门果达玛(Samana Gotama)(释尊)的药有什么,他服多少我照样能服多少。”耆婆医生劝诫他:“可能不行,你还是注意些,世尊的体力强且消化力强,你想跟世尊一样服用,可能消化不了吧。”提婆达多不听劝告,把剩下的药照世尊的服用量一样吃下去了。结果因未能消化而生病了。耆婆医生又给世尊作了稀饭,提婆达多又知道了也要喝。医生就说:“你还要喝世尊的稀饭?昨天的汤药你还没消化呢!”提婆达多蛮横地说:“什么没有消化?他沙门果达玛能消化的,我也能消化,我就是要喝!我就是要喝!”强要去后,他喝了,马上就体内不调,疼痛难忍,在地上翻来滚去,大声哭喊。(译者:世间有句俗语:无论再好的人也有三个敌人,无论再恶的人也有三个好友。)当时,提婆达多的一些好友就特地去告诉阿难(据星云大师的《释迦牟尼佛传记》中记载:阿难与提婆达多是白饭王的儿子,佛陀与难陀 (Nanda)是净饭王的太子):“快!提婆达多生病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痛得倒在地上翻滚,医生也不见人影该怎么办?”阿难对自己同胞兄弟特别关照,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达多已濒临死亡,请佛陀慈悲救护他!”大慈悲的佛陀听后,立刻去提婆达多前,给他摸顶加持,(译者:此经中显然世尊早就有摸顶之举,并非藏传佛教另僻独径的不如法的行为,如果摸顶不必要的话世尊仅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并慈祥的对提婆达多说:“提婆达多,你天天加害于我与我子罗睺罗⑵ (Rahula)天天承敬我,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差别是平等无二的,若我心中实具平等心,则愿以此真实力的加持,你的病马上痊愈。”世尊说毕此谛实语,一刹那提婆达多病痛痊愈了,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时,很多比丘在提婆达多前赞叹说:“世尊对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使你病愈。”提婆达多反而埋怨道:“如果不是他的药我也不会生病,生病全都怪他;再说,我的病,它自己生自己灭,与他加持不加持又有什么关系?”他一副蛮不讲理的神态。诸比丘闻此,即禀世尊:“世尊,提婆达多的言行实不如法,非但不报恩,而且不知恩,人格真不好。”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多不但是现在不知恩不报恩,往昔也是对我恩将仇报。很早以前,有寂静的山林,离此不远的城里有位穷人,以卖草卖柴维持生活,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他又去山上砍柴,突然狂风四起,大雪纷飞。他走投无路,将近冻死的时候,看见一个山洞,竭力爬了进去。在山洞里有一位菩萨幻化的大熊,大菩萨身虽堕入恶道,但心却没有堕落,它平时都是积累果实、草药来维生,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众生。砍柴的人爬进山洞后发现竟有一只大熊,他吓呆了。心想:今天可是逃不脱了,大熊肯定会吃掉我的。生起了很大的恐惧。这时,大熊安慰他(当时有些傍生也会说人话):‘朋友,请不要害怕。’说着就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他。因大雪封山,七天当中都没转晴,每天大熊都用身体温暖着他,与他共吃水果等。七天后天气转好了,大熊慎重地对他说:‘现在你可以回去了,去后,一定不要跟任何人说我在这里,因为有很多怨敌想杀我,想吃我的肉,念在我对您七天中的解救之恩,请您不要说我在这里!’这个砍柴人表面应承:‘是的,你在七天中对我解救之恩,我非常感谢。’说毕他就背着柴下山了。快到城镇时,遇见了两位猎人,他们见了在山上住了七天的砍柴人,心生诧异,想:这人在山上七日是怎么活着回来的。于是上前问他,砍柴人就详详细细地把经过如是如是地告诉了那两位猎人,两位猎人听了之后就生了贪心,想杀大熊。就对他说:‘你带我们去,把那只大熊打死后,也给你三分之一的肉,如何?’这个砍柴人心里合计着:‘七天中它照料我,这也没什么;回去后家里也没什么吃的,如果我带他们去打死那只大熊得到一份肉,回去后,又能饱餐一顿。’想了想,他就带着两位猎人直到大熊的山洞前,他们见了大熊就用毒箭射中了,当时,负伤的大熊说了一个偈子:“吾常住静处,从未夺他财,饮用草水果,从未害他众。今知临终死,我亦无可奈,众生之苦乐,皆以往昔业。”说毕,大熊就去世了。那两位猎人剥开熊皮,将肉分成三份,一份给砍柴人,当他伸手正准备取肉时,突然双手掉落在地上。猎人见了怀着极惧的心问他:‘为什么你的双手会突然落在地上?’这时,他才如梦初醒,说:‘可能是因果报应,这只大熊在七天中照料我,也叮嘱我不要告人知,我却带来你俩把它杀了,肯定是这个果报。’听了这番话,两位猎人也不太高兴,觉得这个大熊肯定不是一般的傍生,我们吃它的肉实不应理。他们就将熊肉送到经堂里供养僧众,当时有一位罗汉以神通观察,警告诸比丘:‘这是贤劫中一位大菩萨的肉,我们不能随便食用。’即说偈颂:‘此熊大缘份,菩萨持木轭,具有大悲心(Maha Karuna),三界皆应供。’偈毕,罗汉率众比丘及猎人将熊肉作成遗塔供养。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大熊就是现在现前菩提的我,当时那个恩将仇报的砍柴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他往昔也是不知恩不报恩的劣种人。”
                  
注:⑴  提婆达多:为佛世时犯五逆罪,即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故称为恶比丘。世尊的伯父白饭王之子亦是阿难的兄弟。
  ⑵  罗睺罗:在胎六年,生于佛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拜舍利弗为师,遂证阿罗汉。果谓佛十大弟子之中密行第一。
?
     (30)         第二只大熊
                                  ——舍命救人  恩得仇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佛陀在去嘎雅山的路上(据印度史及根顿秋培的记载,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患了感冒,就请当时最著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草药等调合制成汤药供佛陀服用。病愈后,药还剩下了许多。耆婆医生请问世尊:“世尊,这剩下的药该如何处理?”世尊告耆婆说:“供养僧众即可。”耆婆医生就依佛所教,平均供养每位僧人,可谁也不敢纳受。这时,提婆达多(Devadatta)见了,上前问耆婆医生是怎么回事,耆婆医生说:“你看,这剩下的药是世尊服毕令我均供给每位僧人,但他们谁也不敢接受。”提婆达多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他们不敢接受,我敢接受,沙门果达玛(世尊)的药有什么的,他能吃多少,我照样也可以吃多少。”耆婆医生就劝诫他:“可能不行吧,你还是小心为好,释迦牟尼佛的体力强且消化力也强,你想跟世尊一样服用,可能消化不了吧。”提婆达多不听劝诫,把剩下的药照世尊服用量服下去了。结果,未能消化而生病。耆婆医生又给世尊作了稀饭,提婆达多又知道了,也要喝,医生就说:“你还要喝稀饭,昨天的汤药你还没消化呢,”提婆达多蛮横地说:“什么没有消化?他沙门果达玛能消化的,我也能消化,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就是要喝!我就是要喝!”强要了稀饭喝下肚,他马上体内不调,疼痛难忍,倒在地上翻来滚去,抱着肚子哭喊。(世间有句俗语:无论再好的人也有三个敌人,无论再恶的人也有三个好友。)当时,提婆达多的一些好友就特地去告诉阿难:“提婆达多生病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痛得在地上翻来滚去,医生也不见人影,快!该怎么办?”阿难对自己胞兄特别关心,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达多已濒临死亡,请佛慈愍垂护救他!”大慈悲的佛陀听后立刻去提婆达多前先给他摸顶加持,再慈祥地对他说:“提婆达多,你天天加害我与我子罗睺罗(Rahula)天天承敬于我,在我的心中是一样平等无别的,若我确实具此平等心,则愿以此真实力的加持,你的病马上痊愈。”世尊说毕谛实语,刹那间,提婆达多病痛消失,身体完好地跳了起来。这时,很多比丘在提婆达多前赞叹说:“世尊对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你的病才痊愈的。”提婆达多反而埋怨道:“什么呀!我生病全怪他?如果不是他的药我也不会生病;再说,我的病它会生,它自己也会好的,与他加持不加持又有什么关系?”他还是不高兴。诸比丘闻此,即禀:“世尊,提婆达多的言语真不应理,不知恩也不报恩,人格真不好。”
  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多不但是现在不知恩不报恩,往昔对我也是恩将仇报。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寂静的山林,离此不远有个城市,城里有位穷人以卖柴维持生活,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他在去山上砍柴的路上,遇到一头饥肠辘辘的大狮子紧跟着他,他害怕极了,跑着跑着看见前面有棵大树,就急匆匆地爬了上去,抬头却见树上已有一只大熊,这只大熊也是被狮子追食,先躲到大树上了。这个人心想:‘地上有狮子,树上有大熊,我在中间,今天肯定逃不脱了’。他吓得浑身发抖。因大菩萨身虽堕入恶道,但心是不会堕落的。它看到这个担惊受怕的人,生起了大悲心,劝慰道:‘朋友,请不要害怕,我可以保护您。’说着就伸出熊掌把那个人拉了上来,他们两个共住在树上,可狮子还是不肯离去等在树下。大熊就跟那个人商量:‘你我都知道有很多象狮子一样的猛兽都想吃掉我们,这样的话,我俩轮番休息,你睡了我可以保护你,我睡了你可以保护我,互相照应能得到安乐。’那个人也答应了。首先他熟睡了很久,大熊一直悉心地保护着他。树下那只久等的狮子对大熊说:‘大熊,你最好把那个人甩下来,他是个不报恩的恶劣人,你把他甩下来我吃了就离去,你也得到自由。’大熊告诉狮子:‘凡是皈依我的众生,我甚至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舍弃他们的。’这时,那个人也睡醒了。大熊说:‘你醒了该我休息了,你要好好保护我。’那个人也答应了,大熊便睡了,树下的狮子又骗那个人说:‘你最好把大熊甩下来,我吃掉它就离开,你最好是我在这里的时候甩下来,不然,我不在这里,它会吃掉你的。’那个人觉得也是个道理,就真的将大熊甩下去了。即将落在狮子口里的大熊说了一个偈子:“呜呼此世中,非法极可怕,劣种恶人中,也有害恩者。”说毕,狮子就把它吃了,吃饱了的狮子就离开了。树上的那个人在甩下大熊时清清楚楚地听了这首偈子,心里一直有很大的执着,口里也一直不由自主地念:‘呜呼此世中,非法极可怕,劣种恶人中,也有害恩者。’他时时刻刻地念,懊悔不安,后来疯了,到处一边呼叫一边念这个偈子。他的亲戚朋友四处寻医,给他看病但都查不出是什么病,后来,就带他去附近的一位具五种神通的大仙人前询问:‘他究竟是什么病?’大仙人用神通观察知道:是因为他害了一只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大熊,在他遇到狮子穷追不舍的时候是大熊救他上树保护他,他居然把大熊甩给狮子吃了,是这个果报现前。大仙人就专门对他宣说一首偈子加持他:‘你却不讲理,狮子追你时,大熊救护你,非但不报恩,反将它送命,今以此果报,今生来世中,无量苦逼身。’讲过此偈,那个人的精神基本正常了,然后在仙人前出了家。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那只大熊即今现前菩提的我,当时那个砍柴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往昔他也是对我不报恩反加害于我的。”(师言:我们无论哪一个人在即生中对自己的大恩上师和恩人要结善缘,千万千万不要结仇缘,否则,生生世世不能清净。有些全是前世的仇缘,但今生一定要好好忏悔,自己要观想:凡是我的冤仇与我同时在上师三宝前忏悔,发誓再不结为冤仇。有些是今生才结上恶缘,这样结上恶缘应后马上忏悔,不要报到来世。提婆达多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忏悔以至于生生世世与世尊是仇缘。)(译者:也许有人认为这里是不了义的公案。这一点不能这么断定,大乘经典中也说提婆达多是佛的化现,但是,在显现上因果是不昧的。譬如《佛遗教经》中说:将来说法师全是佛的化身。但现在的善知识、说法师仍多是前世因果的报应。所以,大家一定要铭记因果不昧,时时谨小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

        (31)          小驼背
                                 ——饿死母亲  圣者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婆罗门非常贫穷,以乞讨为生。他妻子怀孕了,自妊娠起,他乞讨更加困难,几乎一无所获。怀孕九月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又瘦又小又丑还是个驼背,父母给他过了生日,取名小驼背,就用牛奶、酸奶、油饼喂养着。过了几天,因他前世业力现前,他母亲的奶水就枯竭了,只好靠牦牛、犀牛的奶汁来喂养他,又因业力显现,牛奶也不易得到,好不容易喂养他,仅仅是不会死而已。因为他是一个最后有者,在没有受尽业报,还没达到自己的境界以前是不会死的。这样,总算是把小驼背拉扯大了。一天,父亲对他说:“我们家是乞食为生,没有务农经商,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一直靠家里养你是不可能的,你自己应该去乞讨。”小驼背依父亲所教,便开始去乞讨了。
    小驼背离家行乞,因其业力现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象其他乞丐能讨到很多食物的,他经常讨不到吃的,仅仅是维持生命不至于死掉,身体遭受如此的饥寒,内心也是异常的痛苦。渐渐地,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一天,他见到一位比丘就向比丘祈求:“我愿意在您面前出家、守持比丘戒,请求尊者开许。”比丘问他:“你父母还健在吗?”“在”“如果父母在,他们有没有开许?”“没有”“我们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声闻必须要通过父母开许方可出家,所以你必须先去父母前请求开许。”然后,小驼背回家祈求父母道:“我能不能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父母心想:我们家里实在太穷了,他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如果他出家也许今生能得一些安乐,来世也有利益,给他开许较好,就对他说:“你愿意出家我们也同意,只是若你得到成就那时回来看看你的二位老人。”得到开许的小驼背高兴地跑到祗陀园,在那位比丘前祈求出家受戒,那位比丘摄受了他,给他剃度授戒。初时几天他与师父一起吃住生活得还可以。一天,师父对他说:“我象一只野兽一样到处找吃的,一只野兽养另一只野兽是不可能的,最好从现在开始,你自己去化缘吧,天天养你那是不可能的。”从此小驼背有时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就这样在僧团中生活。但他与僧众一起受供时也经常得不到食物,其他的比丘都吃饱喝足。有时轮到他施主的供饭恰巧没了,有时排列到他施主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又不供给他接着供养下面的比丘。所有的僧人中他是最苦的。很多比丘知道这种情况很怜愍他,就去世尊前请问:“世尊,小驼背比丘经常吃不到饭,有时后面的比丘们已经吃到了,却漏掉他,该怎么办?”世尊马上制定了:“上面的比丘未得食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的一条戒律。尽管如此规定,但在实际中小驼背还是经常吃不到饭。有时他到城中化缘,也是经常得不到,空钵而返。(若人没有往昔的福报,办什么事情都有很大的困难,真是:有慧若无福,罗汉托空钵!)后来有两天他去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起来,他就勇猛精进,断除了一切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虽然已是位罗汉,但仍受业报。他想:我还是很愿意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打扫佛陀的内殿,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先来把殿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心想:“今天可能又吃不着饭了,干脆化缘去。”然后,他著衣持钵在城中四处化缘还是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着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打扫殿堂,谁知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干净了,他觉得在哪儿都得不到饭吃,就回寮了。回去后听说当天附近有位大施主中午给世尊及眷属作供养,小驼背心里有点希望,想:到中午我可以随世尊他们一起去施主家应供。看看时间还早,他就回房中坐禅去了。可施主因有急事提前请佛等去应供了,而小驼背比丘仍在坐禅又不知道。(译者:据佛制,凡大众事当楗槌集众的,怎么他会不知道呢?)尔后,世尊率众比丘应供毕,为施主回向传法,回到祗陀林,施主也出门了。这时,坐禅的小驼背见已是中午便出来,准备随佛等同往施主家应供,哪知供斋已结束了,今天他又没吃到饭;第三天,他又是早早地拿着扫帚去打扫殿堂,又见已有比丘打扫了,心想:今天又得不到饭吃。就回寮了。阿难(Ananda)得知他已是第三天没吃到饭,就特意给他介绍一位施主:“今天中午你一定要给小驼背比丘供养。”施主爽快地答应了,阿难又特意回到小驼背那里告诉他:“今天我已经给你介绍了施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小驼背也答应了。然而,施主又出了一件大事必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也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中午,小驼背著衣持钵到了已经介绍的施主家化缘,可谁也不理他,他又没吃到饭;阿难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心生怜愍去宽慰他:“你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手持二钵到城中化缘去了,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带给小驼背比丘,到了祗陀林时,因小驼背的业力现前,来了很多恶狗抢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再去化吧赶回来已过午了,下午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小驼背又没吃到饭;目犍连(Moggallana)听说小驼背罗汉已经是四天没吃饭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去给他化缘,第五天目犍连就持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一钵准备带回来,又是到了祗陀林突然飞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得尽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没能护住钵中的饭食。(师言:本来目犍连在佛陀的教法下是神通第一,即便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与他对抗的话也会败在他的手下的,但众生业力的显现,目犍连对这几只乌鸦也是束手无策。)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已经过午了,也就只好空空地回来了。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舍利子(Sariputta)听说小驼背五天没得饭吃,就去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给你好好供养。”第六天,舍利子持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的,一钵自己吃了,带着另一满钵往祗陀林来,以小驼背的业力突然来了一群非人,他们抢走钵一会儿就不见了,舍利子无奈(在佛陀教法下,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业力现前时,他也无可奈何),觉得再去化缘吧过午了,只好空钵回来了。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他又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给你好好供养。”第七天舍利子又持两个钵到城中化缘,化了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就顺利地带到了小驼背的房前,可是因为小驼背罗汉的业力现前,全部的门窗都封死了没法进去。这时,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罗汉洗脸受供,他洗脸后准备用斋,可手刚一伸,钵就落在地下一直堕落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显示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回来再让他吃,小驼背取第一口食刚到嘴边被非人抢走不见了,取第二口又被非人抢走了,舍利子就亲自持钵亲手喂他,而他的口却紧闭着,舍利子再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怎么都打不开。过了一会,已经过午不能食了,他的嘴又好好地张开了。舍利子万般无奈,最后问他:“你现在是否很痛苦,有什么感受?”他说:“其它没什么,只是口干,最好给我一口水喝。”舍利子就取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众多非人把灰撒进水里成了一钵灰汤汤,最后,小驼背罗汉知道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灰汤,显示种种神变取入涅槃(Nibbana)了。时有天降冰雹、闪电打雷各种瑞相,尔后,诸比丘将他的遗体作成塔,并作种种供养。
    众比丘往世尊前合掌请问:“世尊,小驼背造了什么业,在七天中众比丘都竭尽全力也没能使他得救,虽得罗汉果位却是饿死而取入涅槃的?唯愿演说。”
    佛告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业力所现,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界蕴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那是很早以前,有一位大施主,娶了一位妻子,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那位大施主就去世了,他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可她的孩子很反对,告诉母亲:‘父亲广行布施,而我们不能这么作,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部布施(Dana)给别人。’多次这样警告他母亲,但母亲仍作广大布施。他心生恶念:我已警告她多次却不听,不如把她杀了。有一天,他真的把母亲关在一间房子里,不给吃的,不给喝的,母亲哀求他:‘你把我放了吧,以后一定听你的话,不再布施了,这样活活地饿死真太难过了。’他恶狠狠地答道:‘我会把你的尸体放出来那是等你死了以后,在你还有一口气前,不要想我会把你放出来。’他居然忍心把自己的母亲关了七天,一口饭也没给,一口水也没给。七天后,他的亲戚朋友们都闻风而至,呵责他,让他立即释放他的母亲,等他被迫放出母亲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们问她:‘现在你需要什么?’她说:‘想喝一口水。’儿子听了,觉得:把水里撒进去灰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于是他就把母亲要喝的水里撒了灰,母亲喝了一口灰汤,就去世了。众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这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罗汉。因他用这样的手段杀了母亲而于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现在虽然他已是最后有者不再转生轮回(Samsara)了,但也是喝了口灰汤涅槃的。”(译者:这都是他往昔业力成熟,所以今生无论是智慧(Praj?a)第一、神通(Abi??a)第一的大阿罗汉都无法救度。业力成熟现前时,上师加持也有点困难,就象生米作成了熟饭再也没办法让饭变成米一样。前天我们在县上买屠夫的牦牛放生,有一头牦牛,首先我们找到卖主他不愿意,找屠夫也不肯,晚上讲价到十二点多,加七百元还不肯,第二天早上再加了钱勉强可以,刚准备去拉牦牛,又一位屠夫来说:如果这样……恐怕以后不方便,又不答应了。我们再找到办婚事的小伙子,把他说通了准备去拉牦牛时,他父亲来了,我们对他说市场上有牛肉卖等等说了好半天勉强答应了,他母亲又来了,死活不答应,没办法,这一头牦牛最终还是被宰杀,这是众生的业力现前,已经是想尽一切办法都解救不了。所谓的“众生业现前,如来亦无力”)。
   世尊复告曰:“诸比丘,他还有另外的一个因缘。那是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施主,家有双胞胎,长大后对迦叶佛教法生起了信心,两位都出家了,后来他们都成了说法上师,得了许多供养。一位心地纯善的,就把自己所得的财物供养僧众,尤其对那些生活水平困难的出家人长作供养。另一位不但不随喜,还反对说:‘你不要把我们的财产全部供养僧众。’那位纯善的法师就劝他:‘我们这么充裕,而许多僧人那么困难,作为一个具悲心的出家人,有什么理由不作上供下施?’这位纯善的法师讲得他没法回答,还是一直作供养。另一位实在无奈就劝他到别处去说法,因此,僧众没人供养,受到很大的违缘,僧众中又派人请他们两位回来,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Maccharayati)法师听到后,生气地说:‘这些僧众原来是我们对他们作供养,现在,我们到了别处还是纠缠不休让我们作供养,整天都是没吃没喝的,简直象饿鬼(Peta)一样。’他当时这样恶骂(Pisuna Navaca)僧众(Bhikkhu Sangha),那位善良的法师好言相劝说:‘你这样恶口骂僧众很不应理,应好好忏悔(Khamapana)。’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如此,生了很大的后悔心。在临死前他发愿:愿我对僧众恶口相骂的恶业不要成熟;愿我将来在释迦牟尼的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并获证罗汉果位。”当时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法师,就是如今的小驼背比丘,他因恶口骂僧众的果报,使他五百世中转生饿鬼,后来,无论转生为哪一道的众生全是饿死的。又因他临终发愿将来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罗汉果,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对我生欢喜心,出家后摧毁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译者:通过这个公案可能大家会有很大的感受。这位小驼背比丘已得罗汉果位,可是在他业力成熟时,连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的圣者都救不了他。在座的各位,若真正对业力不可思议有甚深的定解;或有一定的认识,则在以后修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病痛、嫉妒、辱骂、诽谤、加害等违缘时,会立即生起忏悔心,觉得是自己的业报就不会生烦恼,并且会高兴地对待,会象《修心八颂》中所讲的“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那样。另一方面,有些人遇到违缘请上师加持、僧众念经都不能遣除就觉得上师没有加持力,僧众也没有加持力,这样本来就因业障重才不能遣除违缘,又加上个邪见,真应该好好忏悔前愆,殷重地发个殊胜究竟的大愿,否则将会受苦绵绵无绝期的。有时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乞丐以及那些被屠宰的傍生,欲救不能时,总是内心又悲愍又想到业力现前时无法改变,这是因果不昧的真实道理。所以,大家在平常的生活细节乃至广大众生的共不共的苦乐中,都应该静静地思维观察其中的道理所在。对因果不昧这个道理能有解行,即是自己得了如意宝(Cinta Mani)。)
 
       (32)        一只大虫
                                ——盗用僧物  恒时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外有个不净粪池,池中有个奇形怪状的动物:头是比丘头,身是大虫身。(译者:有人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怪物。这是孤陋寡闻及不懂业报的缘故。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造什么奇怪的业就有什么样的业报。如曾经四川江油市的一位姑娘,三年中昼是姑娘夜变毒蛇;去年新加坡的一位九十五岁的老人,头上长出牛角,其照片在我手中;前几年有个对婆婆很恶的妇女去拜九华山时,拜着拜着手变成了猪蹄等等。)这个大虫身上有许多似针似毛的小虫寄生在它的身上啖食着它,又有难以忍受的臭气恒时熏着它,使它难受极了,它实在难忍就痛苦地在粪池中大哭大叫。
    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具足种种功德,如来悉知一切众生的根基,时时刻刻观察着众生的苦乐。此时,世尊以智慧观知这个大虫应该授记了,借此调化舍卫城的众生因缘也到了。于是佛就作了一个加持使那个粪池的臭味弥漫整个舍卫城,城内所有的人都觉得奇臭无比,追究根底才知道是城外那个大粪池里散发出来的,便都自然而然地集中在粪池边查其原由。看见了一个奇怪的动物:比丘头,大虫身。他们都自忖:它究竟是前世造了什么业才会这样?有些觉得稀有,有些觉得讨厌,有些觉得可怜等各种感受。
    此时,释迦佛陀知道该去调化众城民了,就率众比丘一同向城外走来。远远地他们都见了佛陀,纷纷议论。未信佛法者趁机轻毁道:“你们看,本来世尊规定出家人不得看集会,可今天他却亲自率众比丘来此观看……。”而信仰佛法者满怀欣喜道:“大家看,今天佛陀亲自光临,肯定会有一个精彩的授记,或者将有一个殊胜的法缘……。”在众人的议论中佛陀已经来到了粪池附近,知道有各种根基的人都集中在此,世尊想:为了让更多人相信因果,我应该与这个受苦的众生进行对话,让它亲口说一点觉受给众人听。为此,世尊特意对这个傍生作了加持,再入一个能令它回忆前世,且能说人话的禅定。(师言:现在并不是说瑜伽士、空行母等没有神通,如果他们说地狱、中阴的众生跟他们说话了,那至少也能入这个定,诸佛菩萨专门有这样的禅定,否则与牦牛等世间傍生不能对话而与地狱众生对话恐怕要有困难。)过了一会儿,那个大虫就能说话了,佛陀慈祥地问它:“贤首,你是三藏 (Tipitaka)法师吗?”它说:“世尊啊,我是三藏法师。”“你真的是三藏法师?”“真的,我真的是三藏法师。”“那身口意所造的恶业会不会成熟?有没有报应?”“身口意所造的恶业确确实实会成熟,一定有报应。”“那报应是怎样的感受?是安乐还是痛苦?”“世尊,恶业感召的痛苦不堪忍受。”“你以前曾依止哪位恶知识才致于此?”“不是因为恶知识而是因为没能调伏自心的缘故。”(师言:我们每个人在修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调伏自相续,象这个傍生所感受的痛苦,并不是因为善知识如何而是自心未能调伏,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堕地狱,调伏自心甚为重要!)众人们听了这翻对话都疑惑不解:“这三藏法师是何人?到底造了什么样的恶业?都暗自怀疑低声耳语,想请问世尊又惧世尊之威严望而却步。就找到阿难问:“刚才说的三藏法师究竟是谁啊?到底造了什么恶业?”阿难说:“我也不知道,你们去请问世尊吧。”众人都说我们惧于世尊的威严,还是劳驾您代为请问吧。阿难便去世尊前恭敬合掌请问:“世尊,这个众生能忆前世又说人话,它到底是谁呀?”世尊说:“它是往昔造恶业的三藏法师转成了今天这样的傍生。”阿难紧接着问:“世尊,它前世造了什么恶业以至于转生成这样一个傍生?”世尊复告曰:“在久远劫前,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普胜如来出世。在他的教法下有一位大施主对佛法生起极大信心,后来舍俗出家。出家后精进修学精通了三藏,人们都称他为三藏法师。人人对他恭敬供养,他财物圆满,本人也很发心,将许多财物供养僧众,僧众因此生活得比较圆满。有一年,在洛日的地方准备结夏安居⑴(Vassa)三个月,会集了有学⑵、无学⑶的僧人共七万七千位。安居时需要有一位具福报又能干的安居执事员,负责安居僧众的生活、纪律等里里外外的一切事务。他们都觉得三藏法师财富比较圆满,与许多施主有很好的联系,多方面因缘比较成熟,是这次安居中最理想的执事员。(有关戒律中规定:在安居中请执必须经本人同意方可,否则不得实行。)他们就到三藏法师前征求他本人的意见,问他:‘我们七万七千僧人准备集在洛日山安居,想请您担任我们的安居执事员,僧众依靠您能顺利地结夏,您同意吗?’他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说:‘我将尽力而为,可以担任你们的执事员。’这样他们七万七千位僧人在洛日山开始安居了。三藏法师每天把他们的生活纪律各方面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时隔不久,他自己觉得:七万七千僧人全靠我,我却安闲居住不太应理,应该外出跟一些施主化缘,把僧众各方面安排得更好一些。一天早上,他就著衣持钵下山化缘去了。他到城边之时,正巧遇到从大海里取宝回来的五百名商主在卸货。他们看见洛日山上集聚了众多僧人,生起了很大信心,一边卸货一边向洛日山看。当他们见三藏法师托钵向他们走来时忙问:‘法师去哪里?’三藏法师就把事情告诉他们:‘今洛日山上集七万七千僧人结夏安居三个月,我是他们的执事员,所以下山来找一些施主,对他们作供养。’这五百位商主都很发心说:‘既然如此,我们刚从大海里取宝回来,供养七万七千人的生活没问题,三个月的生活我们全部负责,不要到别处化缘去了。’法师也很高兴,商主们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并嘱咐说:‘若是不够,尽管来取,不但整个安居生活我们全负责,而且等安居圆满时,我们将供养每位僧人一套僧服。’三藏法师兴奋地拿着这些财宝往回走。可在路上他生起了一个贪念,把这些财宝全藏起来据为己有。(师言:这个人平时是布施供养,但因一念之差,没能很好地对治,还是很危险。若发心的人平时不观察自心,因一个恶念便造极大恶业,摧毁了今生和来世的善根。所以,对僧众的财产一定要谨小慎微,必须专款专用,供佛的钱只是供佛,供僧的只供僧,供灯的只供灯等等,不得挪用,更何况盗用?在别人知不知、见不见时都应注意因果如理取舍,切莫因今生之小恶而苦了后世受恶报!)因此,僧众一天比一天困难,经常吃不饱,大家意见也很大,很多人找到三藏法师请他想办法,他不象原来答应的那样而是推辞道:‘我只有这个能力,不然你们自己找施主化缘吧。’僧人们确实无法忍受就派几个僧人下山化缘去。刚下山也是遇上那五百位商人,就上前问他们:‘你们能不能给我们七万七千僧众供养,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困难。’商主们说:‘我们早就把财物交给三藏法师了,还告诉他不够尽管来取。’这几位出家人说:‘这些我们不知道,现在僧众的生活非常困难。’听了这话,商主们都有点不高兴,就专程来找三藏法师质问:‘那天已经答应所有安居僧三个月的生活全由我们负责,为什么不把我们供养的金银财宝拿出来供养僧众?’他见事已暴露,就掩饰说:‘本来想给他们供养,但他们不让我作执事员了,也就没办法了。’那几位僧人听他简直是胡说八道,就据理力争反问他:‘谁不让你作执事员?当初发心答应尽力而为也是你,现在把施主的供养不拿出来供僧也是你,害得大家无法生活下去,我们只好自己外出化缘。’这些话更加暴露他的恶行,他顿时恼羞成怒生大嗔心破口大骂:‘你们这样当众羞辱诽谤我,愿你们以后变成享用不净粪的傍生,一直住在粪池里生活。’众人见他如此恶口骂人已造了极大恶业,就不再说下去,担心他会造更大的口业。后来,他自己也有点醒悟,觉得自己不应理,就到僧众前发露忏悔,僧众对他说:‘我们可以原谅你,但在因果面前可能得不到原谅。’众比丘,当时普胜如来教下的三藏法师就是现在正在粪池中受苦的大虫,(师言:三藏法师所造的恶业极其严重,将七万七千僧人结夏安居的供养全贪污了,还恶口骂人,以至于恒时中自受果报。我们平时若是贪污了僧众的钱或是粗心大意没认真对待三宝的财产,这个后果非常可怕!)(译者:以前四川新都宝光寺的一位当家师无意中将一个供养僧众的宝瓶放在地板下没安排妥,后来变成一只牛来到他原来住房里,一直用牛角顶破地板,见到宝瓶还很乐意地舔着,有些老和尚知道原来的当家师有个供僧的宝瓶没安排好,觉得可能与此有关,就与它对话:“你是不是原来的当家师?”牛点点头。“是不是曾把宝瓶丢在地板下了?”牛又点点头。老和尚告诉它会把这事妥善安排,叫它常来听法。后来,它一直去经堂听法,死时,是在野外作狮子卧去世的。这个公案以前在台州佛教、四川宗教等有关报刊上报导过。这是无意错对僧众财产的果报,若是故意这么作,那果报真是不可思议!)(师言:你们发心为常住作事的人一定要仔细取舍,人生是短暂的,虽仅一念之差,其果报却是恒常的。现在我们当中的活佛堪布不要认为精通三藏作事情很方便,若不仔细取舍因果,我很担心象三藏法师一样将来受报应。)自普胜如来至我的教法这么长时间,它生生世世都是变成大虫受果报。”
    众比丘又请问世尊:“世尊,这个众生到何时才得解脱?”世尊复告曰:“在贤劫五百位佛出世后,(译者:应该想想他受苦如是的漫长,从普胜如来到释迦世尊之间很多佛出世也未解脱。本来他听到佛金刚语并与佛进行对话可得解脱,但因其业报未尽还不能解脱,现在它正在受苦,以后弥勒佛等出世也不能解脱真是……。)它才得解脱。五百位佛出世后,有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作明如来出世,它才得一人身出家,出家后,因前世业力现前又造一个无间罪,堕地狱几十万年受苦,受尽后得一人身,在作明如来的教法下出家,摧毁三界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大家对他恭敬供养,最终取得无余涅槃 (Parinibbana)⑷”。
    当时,舍卫城所有的城民,听世尊详细地讲述了这个因果报应的经过后,都对三界轮回生起了厌离心,深深感觉到因果不虚的道理。世尊观知他们已堪为法器,就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其中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顶、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罗汉果;有些得金轮王位;有些得梵天位及帝释天;有些得声闻、缘觉、辟支佛位;有些种下了无上菩提的因;其他多数人也对佛法真实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佛门。之后,佛陀率领僧众返回了经堂。
                        
注:⑴  结夏安居:印度每年夏季长达三月之久,此三个月间出家比丘禁止外出游方而聚居一处修行。
                  此为避免雨季期间外出,踏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木之新芽而引世讥。
    ⑵  有学:    指十八有学之圣人。即随言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家家、一间、预流
                  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中般、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般。
    ⑶  无学:  指九种无学之人又作九种阿罗汉。自己之所作成办,无复修学之位,也称为无学位。
  ⑷  无余涅槃:  谓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即烦恼断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失去一切有为
                    法之所依,自然归于灭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众苦永寂。

      (33)      甘藏嘎比丘尼
                                    ——百世佛母  解经第一
 
    一时,佛在沃达那城郊的寂静森林中。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钵往城中化缘。远处一位衣衫褴褛的村妇头顶一罐水走着,当她看见佛陀金光闪闪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时,欣喜万分,立即放下水罐,不顾一切地冲向世尊,一边喊着:“儿子,儿子,我的儿子!”一边想抱住世尊。很多随从比丘上前阻挡,(戒律中有男女授受不亲之条规,更何况抱住。)世尊告诸比丘:“不要挡她,否则,她会立刻吐血致死的。”诸比丘就随她去抱。她抱着世尊的脖子仍旧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等她平静下来后,世尊观察她的根基,为她宣说了相应的法要,她用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这时,已得圣果的村妇跪在佛前恭敬合掌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尼净戒。”世尊答应了,把她交给众生主母为她剃度授戒,还传了相应的法,她自己也精勤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赞叹她的功德。时佛陀授记甘藏嘎比丘尼:于我教法下声闻比丘尼中,其解经为第一。(译者:在《释迦牟尼佛传记》中,诸比丘中目犍连神通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须菩提(Subhdi)解空第一等等;比丘尼中也有甘藏嘎解经第一、梳发女精进第一等;优婆塞(Upasaka)优婆夷(Upsika) 中也是如此。)
    诸比丘请问:“世尊在化缘时有成千上万的妇女见到佛陀,没有一个象这位村妇那样抱住世尊的,这是什么因缘?请为演说,愿乐欲闻。”
  世尊告曰:“这是往昔的缘份,从此世以前的五百世,她一直作我的母亲,今天这样,是她前世习气的现前。”诸比丘又问:“世尊,她曾五百世作您的母亲,今生为何不再作您的母亲?”世尊告曰:“她今生不作我的母亲有两个因缘:一是我今生的母亲大幻化母她有这个愿,在我成佛时她作我的母亲;二是往昔她作我的母亲时,她的一些作法不如法让我生起了厌烦心。”“世尊为何生厌烦心?”世尊告曰:“大菩萨(Maha Bodhisatva)喜欢布施,具足出离心,她作我母亲五百世中经常对我作布施、生出离心造违缘,所以对她生厌心。”“世尊,她造了什么业,使她转生成穷人?到晚年才出家呢?”世尊复告曰:“这是因为她作我母亲时,经常对我布施和生出离心作违缘的业报,使她今生贫穷,晚年才得出家。”“请问世尊,她又以何因缘在佛的教法下摧毁三界烦恼证得罗汉果位,并且解说佛经第一呢?”
    世尊告曰:“此乃她往昔的愿力。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尼,她的堪姆在迦叶佛教法下解经第一。这位比丘尼终身行持净戒,临终时发愿: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一生守持净戒,虽无什么境界,愿我将来于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并能象我的堪姆一样,解说佛称第一,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因她临终的愿力今已成熟故,于我教法下出家,对我生欢喜心,获证罗汉果,并为尼众中解说佛经第一的比丘尼。”(译者:这个公案主要讲述了前后世的因缘关系:她前世作佛陀的母亲,今世认识前世的儿子。藏地以前也有类似事情发生过:是在巴塘的一个大寺院里,一位大格西文革后去世了,转生在拉萨的汉人家里,谁也不知道。后来他姐姐去朝拜拉萨觉沃神山时,路过一幼儿园,正巧是中午放学老师带着幼儿园的孩子们回家。其中有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见了她拉着不放,并用深情的眼光看着她哭喊:“姐姐,姐姐……。”她猜疑:是不是已去世的格西弟弟的转世?四处寻问别人。当时寺院的两位喇嘛来拉萨买大藏经(Tipitaka),她跟他俩说了当时的情况,他们三人一块儿去幼儿园里看大格西,大格西马上认出了本寺院的两位喇嘛,姐姐觉得肯定是她的格西弟弟无疑,就去跟他家人商量带他回本寺院,后来他家人也答应了,八岁时请回寺院准备举行上座仪式,他一到寺院就非常熟悉,高兴地上到自己原来的最高的那个法座上,因为他生前是寺院里的三大格西中最大的,法座也最高。以前作格西的习气都显现出来了,当时因各种因缘不具足没有举行上座仪式,又将他护送回拉萨一寺院里,在寺院里背诵解经深义都胜过常人,又非常顽皮,一位老喇嘛把他送到印度,请一位大喇嘛认定,这位大喇嘛用佛教所特有的观察方法和窍诀,认定他即是以前的大格西。现在,国外如美国的灵魂研究机构等,都是通过生命转换形式的了解研究,从而证实轮回不虚,因果不昧。)
         
       (34)         两位仙人
                                 ——偕众眷属  出家证果
 
  尔时,世尊住在印度阿丹玛城郊的一个名叫仲付羌的地方。一天早晨,世尊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毕返往住处。这时,阿丹玛城的上空霹雷阵阵轰响,霹死了两兄弟和四头牦牛,许多人围着他们哭喊。世尊正好路过这里,从人群中走出一个人,到世尊前恭敬合掌顶礼,然后跟着世尊。世尊问他:“城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哭闹?发生了什么事吗?”那个人回答说:“世尊,刚才打雷了,打死了两个人及四头牦牛,故大家一直在那里哭闹,难道那么大的雷声,世尊您未听到吗?”世尊言:“我没听到。”那个人觉得有点奇怪,便问世尊:“啊!世尊您是不是睡着了?”世尊言:“我没有睡觉。”那人更加惊奇地问:“世尊,您既未睡觉,耳根又尚好,怎么雷声那么大竟然没听见呢?”世尊言:“是的,我既未睡觉,耳根又具足,但我确实没听到雷声。”那人想:“既然佛未听到雷声的巨响,那么肯定是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禅定,真是稀有!他便对世尊生起了更大的信心。
      在阿丹玛附近有两个森林:一个森林中住着一位名叫革涅雅的仙人,带着五百名具足神通的眷属共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另一个森林中住着一位名叫热俄的仙人,也带着五百眷属共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如来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得解脱;哪些众生具七圣财等等。如是观察众生的种种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时,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而恒时对众生作观察。
  此时,世尊以智慧观察到这两位仙人该调化了,但以何种方便来调化呢?世尊略作思维便觉得应该先给四大天王传法,借此方可调化二位仙人。世尊就对四大天王作个加持让他们会意这个缘起。四大天王领会了佛的密意后,各派一些眷属到那个森林附近的海边去铺座垫、散鲜花、洒香水等作一些传法的准备。革涅雅仙人见此情景便问:“你们在这里作什么?”四大天王的眷属说:“释迦牟尼佛准备给四大天王传法,我们在这里事先作些准备工作。”革涅雅仙人用傲慢的口吻说:“不知是我给四大天王传法,还是释迦牟尼佛给四大天王传法呢?”四大天王的眷属听了觉得好笑,不屑一顾地对他说:“哈哈!你传法?你能传得了什么?搞清楚,不是你,是释迦牟尼佛!”革涅雅仙人不满地反问他们:“那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他们说:“我们跟着你是为了保护你,因为四大天王来时会有很多眷属,其中有些或许是要害你的,明白吗?”革涅雅说:“那你们仅仅是保护我呢?还是既保护我又保护释迦牟尼佛?”众眷属说:“释迦牟尼佛是人天的怙主,自然会有众多人、天等时刻保护着,根本不用我们保护;只是怕你到时有危险,所以,仅仅是保护你。”革涅雅仙人心想:释迦牟尼佛是人天怙主,人天时刻保护着,那肯定具足大神变,是很不可思议的。
  尔时,释迦世尊示现神变从住处来到海边,持国天王及其数千眷属手捧鲜花等供品来到世尊前,恭敬顶礼供养毕,退坐东方,面向世尊;增长天王及其数千眷属手捧各种珍宝来到世尊前,恭敬顶礼供养毕,退坐南方,面向世尊;广目天王及其数千眷属带着各种珍宝来到世尊前,恭敬顶礼供养毕,退坐西方,面向世尊;多闻天王及其眷属带着各种金银财宝,恭敬顶礼供养毕,退坐北方,面向世尊。世尊观察到四大天王的方言不同,有些是中土方言,有些是边地方言。便分别对他们宣说了相应的法,四大天王及其眷属都得到了无垢法要(传法经过藏文《百业经》中有详细宣说)。
    释迦牟尼佛对四大天王传法后,四大天王对世尊恭敬顶礼供养,从世尊处受三皈五戒(师言:四大天王在佛教界都只知道是护法⑴(Dharmaphala),由此可知他们也是优婆塞,现在汉地几乎每座寺院都在山门内第一层天王殿内塑有四大天王,是指护持正法。)他们虽然未能证得罗汉果位,但是他们发愿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释迦佛赞叹他们的功德,他们也称赞世尊的种种威德,才对世尊作礼,退返天界。
    时众比丘合掌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四大天王有些会说中土语有些会说边地语?唯愿为说。”佛告众比丘:“此乃前世之愿力因缘成熟故。贤劫人寿二万岁时,我等大师、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须弥山下有两大龙王和两只大鹏鸟(师言:你们以后塑大鹏鸟的像或配戴在身上,会有种种缘起、加持、护身作用的。因为一些天龙夜叉及世间的龙病等传染病,也只有通过大鹏金翅鸟的修法才能对治。藏地佛教传统中,用大鹏金翅鸟来表示金刚上师和降伏邪魔的本尊,用毒蛇表示被伏的邪魔外道,常见的大鹏鸟口中含咬毒蛇即是愤怒金刚降伏邪魔外道的标志。)(译者:还有一个缘起是我们的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也是属鸡的,鸡与大鹏鸟同类。另外在喇荣沟我们学院的对面是一座护门的大鹏山,挡住了许多邪魔外道和违缘。上师如意宝(Cinta Mani)一九六八年十月十日,在大鹏山的山坡上放牧时,因众生业力所感,当时,藏地雪域几乎见不到僧人,佛法处于危机之时,上师发起大愿,再次广弘佛法于人间,并发愿:为一切众生的究竟利益,我愿将佛法再弘于此国;并劝众多人各自念诵文殊心咒一亿遍。果然十二年后就在大鹏山的对面,我们现在的喇荣沟里创建了五明佛学院,再一次转起法轮。上师本人也觉得大鹏山各方面的缘起殊胜,加持极大。有许多人认为藏传佛教有前弘期、后弘期和再弘期,而很多世界历史研究者认为:再弘期将从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这里开始。)这两只大鹏鸟经常对两大龙王制造恐怖,两大龙王吓得逃到金刚大地去了。后来,迦叶佛出世常转法轮,这二龙王去亲近迦叶佛,对佛生大欢喜心,从佛皈依,受居士圆满戒,从此以后再不受大鹏鸟的危害,便从大海中来到人世间,自由自在地生活。两只大鹏鸟看到这两大龙王时,便扑过来想侵害它们,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侵害到它们。大鹏鸟心想:以前伤害它们是轻而易举的,现在竭尽全力也无法伤它们一根毫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大鹏鸟颇感怀疑。一次,它们特意去问龙王:‘为什么?以前害你们非常容易,现在却怎么都害不到你们呢?’龙王说:‘不是其它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们皈依了迦叶佛,及受戒的功德所致吧!’大鹏鸟问:‘什么是佛呀?’龙王详详细细地讲给它们听,它们也对迦叶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并往迦叶佛前皈依受戒。两只大鹏鸟也觉得真正皈依后,遣除了很多违缘。(译者:佛经中有这种说法:一般皈依佛门后,前世的业障可以消尽。有些业障暂时不能消除,但皈依后,邪魔外道是侵害不了你的。所以,有些仅仅是办个皈依证的所谓的信徒,说什么魔来了怎么怎么的,如果真的是魔找到你,说明你没有真正将自心至诚地皈依,不具甚深的信心,或者是你前世的业缘已成熟暂时受到一些违缘。)(师言:现在听了《百业经》的人很多对因果非常害怕,担心以后作事有意无意中会违背因果,作起来心里很困难,一方面这种畏惧因果的诚心非常好,说明真正对因果不昧有信心和解行。另一方面也不用害怕。虽然在迦叶佛教法下造恶业者自己忏悔了,后来仍受果报,但是,他忏悔的方法仅仅是小乘的忏悔方法,根本没有大乘菩萨的忏悔方法,如《入菩萨行》中寂天菩萨亲口宣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显然“诸重罪”的对治法是无伪的“菩提心”;另一方面迦叶佛当时也是因机施教,对那些小乘根基的众生前,只讲造了业必须受报,所以,大家要搞懂了佛的密意,就不用害怕了。《普贤行愿品》中有“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我们现在有大乘的忏悔法又有金刚萨埵等密乘的忏悔法,而小乘中他们仅是生后悔心只具有四对治力中的一个,余三种对治力都不具足,但造的业又重,那么肯定受报。现在我们以种种忏悔方便法励力忏悔,还有不少人身带系解脱,每天口诵一子续,就不用害怕了。)两只大鹏鸟和两大龙王在临终时发愿:我们在佛的教法下受持三皈五戒,以此善根愿我们生生世世都成一位主尊;(译者:此《百业经》中主要结集了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人得阿罗汉境界的一些公案,所以讲到傍生和在家人的很少。释迦牟尼佛观察他眼前一些出家人能证得罗汉果位的缘起,都是由在迦叶佛时出家发愿之因。)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我们对佛生欢喜心。时世尊告众比丘:当时的两个龙王即现在的持国天王⑵(Dhata Rattha) 和增长天王⑶(Viru Tarastra);当时的两只大鹏鸟即现在的广目天王⑷(Viru Paksa)和多闻天王⑸(Vessavana)。前两位说中土语言,后两位说边地语言,也是当时它们发了不同的愿,以它们受持三皈五戒的善根,在我教法下转成了四大天王并对我生欢喜心。”(译者: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受个三皈五戒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本来是四个傍生,借此功德便转成四大天王,故各位至少都是居士戒具足,再在此精进修学,发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那肯定将来会有胜过四大天王的果报。)
  当时,世尊给四大天王转法轮及对众比丘讲述前后因缘时,旁边的革涅雅仙人全都听到了,马上对佛陀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去亲近佛陀。他对佛陀恭敬顶礼,佛陀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一来果位(Sikitagami)。得圣果的革涅雅仙人在佛前祈求:“现在已过午,我想供养世尊和您的眷属各种水果饮料,祈求世尊纳受。”世尊默许了。他拿来红花汁、芭蕉汁、柏子仁汁、阿输陀树汁、昙花果汁、毛诃子汁、柿子汁、葡萄汁八种饮料供养世尊及僧众。世尊都一一接纳了,并告诸比丘虽已过午但可以饮这八种饮料。世尊及僧众饮用后,革涅雅仙人又祈求:“世尊,请您和您的眷属明天中午来这里应供。”世尊也默许了。“请世尊今晚住在我们附近的森林中,可以吗?”他进一步祈求,世尊又默许了。他异常高兴,将世尊及众眷属安排在一个森林中休息。次日拂晓前,革涅雅仙人就起身了,高声吩咐:“所有的婆罗门儿子,诸位圣神、贤首们,快起来,一些人劈柴,一些人生火,一些人炒菜,一些人烙油饼……。”当时,热俄仙人也在此处过夜。天未亮时,他听到革涅雅仙人一大早起来大叫大闹的,他猜想:或许他们今天有婚嫁之事或许有国王或贵客登门。热俄仙人如是猜测着,便去问革涅雅仙人,是要办婚嫁事,还是有国王贵客登门?革涅雅仙人说:“都不是,今天我要迎请释迦牟尼佛及僧众来此应供。”这从未闻过佛号的热俄仙人,一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圣号,立刻毛发竖立、泪如涌泉生起了无比的信心,殷切地问:“什么是佛呀?”革涅雅仙人慢条斯理地向他道来:“在我们雪山有条古老的恒河,在恒河边住着色迦仙人,离色迦仙人不远的地方有个释迦族,当释迦太子刚降临人间时,就有位婆罗门相士给太子授记:若太子出家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Samma Sambuddha)的佛果;若在家将作金轮王。后来太子舍弃王位,六年苦行,于菩提树下现前如来正等正觉的果位,所谓的佛就是这位证得无上正等觉的释迦太子。”热俄仙人听毕又问:“你刚说释迦牟尼佛及什么僧众,僧众是什么?”革涅雅仙人耐心地讲给他:“所谓的‘僧众’(Bhikkhu Sangha)就是一些国王、太子、大臣、婆罗门、施主等众多人随佛出家修行的人。”“现在佛及僧众在哪里?”“在我旁边的森林中过夜。”“我能不能去拜见佛陀及僧众?”“你能去拜见,去了后肯定对你有极大的利益。” 热俄仙人刻不容缓地奔向佛陀所在的森林,他很远就看见佛陀身放金光,具三十二种庄严相,内心的喜悦胜过十二年的禅悦,即往世尊前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他证得了不来果(Anagami)。热俄仙人恳切祈求:“世尊能否摄受我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问他:“你有没有告知你的眷属?”“没有”世尊说:“你是有福报、威望高的人,若告知你的眷属将有很大利益。”听了此话,他立刻回到自己的眷属中,集中所有眷属,宣告:“我想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五百眷属都说:“我们过去信赖您,现在仍是信赖您,您是我们的上师,上师怎么作我们也随上师怎么作。”热俄仙人说:“若想出家,就随我来。”于是他们全都跟着热俄仙人到世尊前随佛出家,世尊用‘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们出家授戒。此时,热俄仙人及五百眷属皆身披三衣,手持钵盂,身带滤水器,成为名符其实的僧人。
    尔时,革涅雅仙人已把午斋准备圆满,往世尊前迎请:“世尊,午斋已备,恭请世尊应供。”世尊著衣持钵率领僧众前去应供。革涅雅仙人请佛入座,待僧众一一入坐,他亲手供养饮食,当见到热俄仙人已出家时,他非常高兴地说:“你出家了,很好很好,我非常随喜(Amodana)。”热俄比丘问:“你什么时候出家?”“等供养圆满后我就出家。”待饮食已毕,他马上在佛前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请佛慈悲摄受。”世尊问他:“你有没有告知你的眷属?”“没有。”世尊说:“你是有福报、威望高的人,若告知你的眷属将有极大利益。”革涅雅仙人听后马上召集五百眷属对他们宣告:“我欲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你们如何作?”众眷属异口同声:“您怎么作,我们也怎么作。”他与眷属在世尊前三番祈求:“世尊,我及五百眷属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请世尊慈悲摄受。”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们传授近圆戒。革涅雅仙人和热俄仙人各带五百眷属在佛的教法下出家后,佛陀分别为二仙人传了教言,二仙人也精进努力断尽了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佛陀又将一千名眷属,分别交给嘎单那大罗汉五百(嘎单那尊者持戒非常清净,甚至于小乘戒中的轻罪亦无犯)、目犍连尊者二百五十、舍利子尊者二百五十,并叮嘱三位尊者好好摄受这一千比丘。他们三位依教奉行,把一千比丘带到海边给他们传法,嘎单那的五百比丘得了罗汉果,目犍连的二百五十比丘得了无来果,舍利子的二百五十比丘得了预流果。到了夏天,带他们结夏安居三个月,有些住在森林中,有些住在山洞里,有些住在茅蓬里,有些住在尸陀林⑹(Sita Vana),待安居圆满后,舍利子、目犍连、嘎单那他们三位带领众比丘,皆著三衣⑺(Ti Civara),去谒见释迦牟尼佛,世尊为众比丘也传授了应机的法要,他们都证得了罗汉果。
  众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嘎单那尊者的五百眷属现证罗汉果,目犍连尊者的二百五十眷属现证无来果,舍利子尊者的二百五十眷属现证预流果?为何这三位尊者所化眷属有不同果位的差别?唯愿开示,我等乐闻。”
     佛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有差别,往昔他们摄受的眷属也有差别。在过去嘎单那比丘的眷属全得了四禅五通,目犍连的眷属全得了无色界的禅定,舍利子的眷属全得色界禅定,也是有如是差别的。很早以前,有两位仙人各自带着五百眷属安住在山林中,后来一位仙人去世了,他的眷属把他的骨灰作了塔(Cetiya)供养。他们苦于没有上师,就去依止了另一位仙人,这位仙人也乐意摄受他们。到他年迈寿高时,他独自心想:如果我死了,弟子们将无人依止,不如生前就安排好。就在弟子中选了三位能干有智慧的人,并叮嘱各位弟子:‘若我在世别不多言,若我去世了,则当如理如法地依止这三位大德。’(师言:本来一切无常,我们学院也是一样。如果我在世不用多说什么,如果我不住世了,则希望你们能好好依止我们当中的具足福慧功德的堪布活佛们,把喇荣沟当作自己的家,依旧闻思修,荷担起如来的家业。万一我不住世,喇荣沟里不要人走鹰飞,那很不好,恐怕对你们以后修行不利。不管怎样,大家观修无常非常重要,易于成就。)其中五百个交给一位婆罗门,他们都得了四禅五通,二百五十交给一位婆罗门他们都得了无色界禅定,另二百五十交给另一位婆罗门他们都得了色界禅定。诸比丘,当时带五百眷属得四禅五通的婆罗门就是现在的嘎单那比丘,那位带二百五十人得无色界禅定的婆罗门就是现在的目犍连,另带二百五十人得色界禅定的婆罗门就是现在的舍利子。当时他们各自眷属的证悟有差别次第是因为嘎单那的眷属是利根的,目犍连的眷属是中等根基的,舍利子的眷属是钝根的。然而若是舍利子的眷属依止嘎单那的话,不要说是预流果,甚至连加行道⑻(Prayoga Marga)的暖位也得不到。(师言:我们当中有些人,今天去依止这位上师,明天又依止那位上师,后天又另寻一位上师,天天东寻西找的,身无定处,心无深信,很没意义。一方面要依自己前世的因缘,另一方面要看自己的信心和资粮,全凭上师这个单一的缘得解脱有点困难。所以在舍利子前能得预流果的眷属,佛说在嘎单那前连加行道的暖位都得不到,说明前世的因缘很重要。)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革涅雅仙人和热俄仙人,今生令佛生欢喜心,并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断尽三界烦恼,得证阿罗汉果位?唯愿为说。”佛告众比丘:“这也是前世的发愿力。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Lokavidu)、如来(Tathagata)、正等觉(Samma Sambuddha)迦叶佛(Kassapa Buddha) 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两位大施主,对佛生起信心舍俗出家,出家后二位很快精通了三藏,各自摄受了五百眷属,得了很多供养。临终时发愿:愿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我令佛欢喜,并在其教法下出家,摧毁三界轮回的烦恼(Kilesa),获证阿罗汉果位。他们的眷属们问他们发了什么愿(Aditthana),他俩也如实地告诉了眷属,他俩的一千位眷属也发愿:既然我们的上师如此发愿,我等亦如是,愿将来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诸位比丘,当时的两位比丘就是现在的革涅雅仙人和热俄仙人,当时的一千位比丘是现在的一千位眷属,当时他俩及眷属发了这样的愿,所以在今生中他们全部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师言:在座的各位,可能我们曾一起于迦叶佛前或其他佛前共同发过愿,才有今天我们共同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现在我们再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能在一起共同谛听佛法受持佛法,共享法乐,肯定前世我们有共同的愿力。)(译者:我本人认为大家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重要,如今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及其眷属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若有一个人不这样发愿以后堕落也很难说。我们现在能一起共在一位上师的座下闻法、共绕一个坛城、共饮一溪水、共住喇荣沟、共同上课、共同下课、共同聆听妙法等等、等等,皆是往昔的愿力所致,我本人也很珍惜现在的法缘,如此公案中以前是五百眷属现在又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9:06 , Processed in 0.19057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