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乃常念常恭敬。常字贯下恭敬, 何可作朗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乎。须知南无二字, 即是皈依顶礼, 恭敬, 度我等义。现上海习勤所, 已印二三十万发往各处。而南京, 南通, 汉口, 无锡, 各有印者。汝印只在秦地分送。一心念佛, 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 当此极苦之时, 令念观音, 较彼令念佛, 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 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 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 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 普门品, 楞严经, 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 华严经, 善财参观音章, (第二十八参)大悲经, 则专说大悲咒, 及观音救苦之事, 悲华经, 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 其它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 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 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 或不生信, 故令念观音也。汝何可以佛与菩萨果位神通等较量乎。须知观音与我世界有大因缘。乃于无量劫前, 久已成佛, 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重, 不离寂光, (乃佛住处)垂形九界, 以行救济耳。况示迹为阿弥陀佛法王子。如民众欲求皇帝恩泽, 即向太子求耳。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 亦可满愿。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 非有二义也。(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凡念佛人, 于一切时, 一切处, 俱宜将一句佛号, 默持于心。若衣冠整齐, 地方洁净, 则声默均可。若未能如是, 则只可心中默持。至于女人生儿子时, 则须出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决定可以无有产难等苦。有谓此时裸露不净, 念则获罪, 此系不知经常达变之道。此时有性命相关之忧, 不能不裸露污秽, 非有意亵渎者比。而且菩萨以度苦为心。譬如儿女堕于水火, 呼父母以求救援。断不至父母以身体不洁净, 衣冠不整齐, 而不肯垂救也。以后凡有生产者, 皆令彼预念。及至产时, 正须认真念。不但易生, 且种大善根。当详与宗德说, 并与汝女等说。此系预救性命及免苦厄之无上妙法也。(三编·复马宗道居士书二)
观世音菩萨, 于无量劫前, 久成佛道, 号正法明, 安住寂光净土, 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 慈誓莫穷, 救苦情殷, 度生念切, 故复不离寂光, 垂形九界。于十方微尘佛刹, 普现色身, 寻声救苦, 而于娑婆世界, 愍念更深。其有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 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现之身, 所说之法, 各随机宜, 了无一定。其现前得离众苦, 将来常享真乐, 则一也。近多年来, 世道人心, 愈趋愈下, 争地争城, 互相残杀。人祸既烈, 天灾又临, 水旱虫疫, 同时降作。此种灾祸, 皆由大家宿世现生种种恶业之所感召。然心能造业, 心能转业。当此天灾人祸并临之时, 若能发至诚心, 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誓愿从今以后,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决定即蒙慈佑, 逢凶化吉, 于诸难中, 不受危险。乃以现前念菩萨圣号之别业, 转宿世现生所作之共业, 故得常获吉祥也。诸佛菩萨, 视一切六道众生, 犹如亲生儿女, 常欲令其离苦得乐。无奈众生迷昧, 不生信向, 以致徒费慈心, 不能获益。譬如杲日当空, 普照万方, 戴盆者纵立其下, 亦不蒙照。过在戴盆, 非日咎也。近来杀劫弥漫, 人民死亡流离, 苦不堪言。南通费慧茂居士, 久欲设法挽救, 故特搜求唐, 宋, 元, 明, 清五朝, 名笔所画观世音圣像, 一百四十二尊。以最上宣纸, 用珂罗版, 印一千部。期见闻者, 同生正信, 同念圣号, 同消宿现之恶业, 同种菩提之善根。须知菩萨无心, 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 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 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 与菩萨之心, 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 遂成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 虔持圣号, 背尘合觉, 返迷归悟, 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 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 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 桥梁船筏, 楼台房舍, 墙壁村落, 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 复登通衢。无躲避处, 得大遮蔽。种种救护, 难尽宣说。当看观音本迹颂, 观音灵感录, 观音慈林集, 可以知其大略。当此天灾人祸, 相继降作之时, 若不以改恶修善, 常念观音圣号, 以为恃怙, 则欲得安乐, 难之难矣。即绝无灾难, 亦当常念, 庶可生膺五福, 优入圣贤之域, 没登九品, 彻证大觉之心。能如是者, 方可慰菩萨救苦之心, 以菩萨普施无畏, 故以圆满菩提, 方息施无畏之大慈悲心也。法华经云, 若有众生, 多于淫欲, 瞋恚, 愚痴,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欲, 离瞋, 离痴。愿见闻者, 同常念焉。(续编·历朝名画观音圣像珂罗版印流通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