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修密的两点特殊处密法修持有两点比较特殊的地方:
第一点是要深信,且心念不能偏差,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生命有一个术语叫作「生命能量」,亦即「生命力」。他不同于体力,体力不好的人可以透过运动、食疗、休息慢慢调养,但生命力不是这样。小孩的生命力就很强,整日翻天覆地,如果知见正确,他的生命力会永远很好;若所学偏差,见解变了样,生命力就变负的。生命力若有八分,知见正确就正八分,否则知见变了样,情势立刻倒转。 修持密法时,对法、上师、道场如果能感恩、好好修持,且信心坚定不移,生命力便是正向的;如果此中由于和同修意见不合、口角,或因个人的某些因素,造成不信、怀疑,乃至毁谤,生命力马上变成负的,这种伤害非常大。 密法法门很殊胜,能得大利益,但信心若是动摇,大利益即成大灾难。因此深信非常重要,不能轻易退心。我们一定要孜孜求证,建立起真正的信心以后,才正式传法给各位。 各位来到这里,不知是来凑合一下,听听看、修修看、问问看,修行又不是到餐厅吃饭,难吃下回就不来了。修行关乎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像投胎,这辈子就在这里,缩不回去的,这条路一定这样走。生命毕竟和社会上其它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每回传法之前,我们都不厌其烦地如此告诫大众。 一般买卖都是银货两讫就没事了,但修行不同于买卖,我们不是介绍产品,而是提醒大家,人人都得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认识。生在这时代、这世间,生命已然受到极大的污染,我们对自身生命认识不够,所以得为各位开导。深信!是修持密法的第一个特色。修持密法的第二个特点是:绝对会相应。各位必须留意,如果有所相应,自己本身必须保守秘密,否则挂在嘴上一直说,肯定会出事。就像拿着财富到处炫耀,会引起他人觊觎,落得座车被偷、子女被绑架。所以有所成就、见证,尽量不说,有些同修我们稍微提一下,增加其信心即可。例如我谈了很多相应的情形,但大家绝对听不出来,因为我可能托言「别人如何……」,是否真的相应,自己晓得就好,不要稍微有一些相应便大声嚷嚷,唯恐天下不知。你不知道魔王就在旁边等着呢!所以不要到处炫耀,若真有相应的境界,慢慢求证是正面或负面的,因为好坏与否尚不知道。 能致富的人都用三分力赚钱,用七分力藏钱。一直炫耀自己有什么境界,多半是假的,有真实境界者反而不多说,因为别人也未必懂。你看那座山,山神在哪里?一般人只见到山的「体力」,及山的一种尘境,而佛陀看到的却是山神、山本身的生命力。 世间再厉害的人都逃不出「成、住、坏、空」现象,因此如有相应的境界,切记要保守秘密。刚学佛时相应特别多,无论相应的是瑞相或恶相,都没关系。因为瑞相表示过去生没有什么大恶业,瑞相很多者则是乘愿再来的修行人。纵使有恶相,也有消灾之功,若恶相众多,表示过去造业不少、业障深重,而这辈子既然已经发心修行菩提道,则记得要先忏悔。 很多人过去都是修外道行,如今成为世尊弟子、修持正法,恶相必然现前。因此赶快忏悔,把种种恶相、业障消除掉。一旦业障忏除净尽,瑞相当即现前。不管恶相、瑞相都无差别,总之这类相应的状况大概会延续一年,只要持续精进,最后终归消失。若这些境界持续三、五年以上或更长的时间,表示你一直都没进步,还陷在坑洞里面,否则种种相应,应以消失。 修行人真实成长的原则则是精进,其余毋庸多问,因为既然已经知道学佛的最高目标,只要方法正确,便不用再多寻烦恼。像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一旦决定往北走,油门尽管踩下去就对了。当目标、方向、方法都肯定以后,只是踩油门而已,不用多疑,一直走自然就到台北。你之所以发生问题,乃因没有目标。 很多人进了佛门,一心却罣碍着如何把家里弄好,这怎么精进呢?其实只要精进,其余何必庸人自扰。当年我决定出家、弘法,便如此发愿:「希望三宝加持,让我在弘法过程中无后顾之忧,不用烦恼其它事。」当然,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于精进。 很多人问我到底怎么修的?其实专心一意修法即可,不必东想西想,想要什么感应。小孩乖乖吃饭,自然慢慢长大;你从小立志当总统,长大后却只能盖章选别人当总统,所以小时候多想有何用?佛弟子应该「心不攀缘」,做自己该做的就可以了。所以何谓精进呢?唯「置心一处,心不他缘,若心他缘,摄之令返」十六字而已。心跑掉了,就抓回来! 来到护持正法的正信道场,遇到正信的上师说法,就要有信心,否则还修什么?如果不具信心,更不下定决心,即使释迦牟尼佛来到你面前说法,你也不会相信。为何释迦牟尼佛过去生得遇燃灯佛,而我们没有?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下决心。 谁是燃灯佛?能启发信心,让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就是。真实与诸佛菩萨证法相应,必须先以深信为基础,修持成就才会快。怕的是你没信心,而信心是多生累劫以来的善根。接着谈准提法的行持和仪轨。前面说过,行持准提法很简单,必须有一面镜坛。这面镜子是修法用的,不是给我们挤青春痘、化妆擦口红的。镜坛之外,最好有佛像。行者要有行者的特色,但要如何才像修行人?修行人平常一如大众,无非是活泼、轻松、快乐的模样,不要人家在谈笑,你便垮下脸道:「我是修行人,不能笑!」与人谈笑无妨,但当坛城一摆下去,开始修行时,我们就是行者,马上就得有修行人的样子。这面镜子是法界一切的总代表,返照我们的心,让心境在镜子里现前,行者必须如此观想。 一般人都不明白这面镜子具有很多作用,因此摆到最后都变成了照脸用的,忘记其真正的作用在于照心,让心境在镜子里呈现。对精进的菩提行者来说,每次镜坛一摆出来,准提菩萨像便会在镜中现前。准提菩萨像粘上去就不对,应是我们心境在镜中现前,而此种现前是不靠大脑运作的。准提菩萨像的中间为圆形,在镜中现前的代表整个境界,为何这部份会呈现在镜中?按一般佛法,这是「大圆镜智」,表法界一切的境界皆于此中现前;我们的心念、众生的心念,以及佛陀的境界,完全于中影现,故此镜乃对我们起观照的作用。 除了镜坛,各位还要注意手印。初学之时,必须经常打手印。手印怎么打都没关系,但务切记:中指不动,因为中指动的时候,表示「召请」。所以如果手养动来动去,当下心念想到鬼,鬼即刻就来,想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也立刻出现。而食指和拇指也一样,不要一养便抓,否则念头一到,什么人都跟着来。因此手印一打下去,心念便不能胡乱蠢动,否则晚上便会噩梦连连!初学必须谨记这一原则,中指、食指和拇指都不能动。至于手摆放的高度、离身体的远近……等,都没有关系,随自己的方便,自在即可。 手印一打上来时,一零八遍便得念完。这种训练要有,但眼前做不到没关系,我们在自己的界内尚可放心,但一出这个范围情况就不同。所以才奉劝大家每月十五来道场共修,修法前先结界、洒凈,才开始修持。行持的过程里,我们的起心动念一定要带着这个问题,例如有电话打进来,或打电话给别人,电话声响起时,几先把「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婆诃」持一遍或三遍,都无妨,重点在于经常提起此咒,这叫「一切灾殃化为尘。」 不管做什么事都持准提咒,煮饭、洗衣,念头一起,准提咒就带上来,这是行者本色。平常与人谈话,别人一直在讲,我们便持咒。在种种情况下有办法持咒,殊胜的福报便都可在这些情况下成就,此称「一切胜福皆成就!」这都需要靠自己精进、用功。 准提咒才九个字,只比六字大明咒多三个字,但其运用很广,没有限制。如欲洒凈,准提咒非常好用;想利益众生,准提咒也很好用。例如经过交流道或十字路口,你便发愿与这些众生结缘,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众生,这时持准提咒最好。像这里地势高,刮风时便可发愿:「我在这里持准提咒,凡风所经之处,所有被风吹拂的众生,我都与他结缘。」这不得了,你可以跟多少众生结缘?那刮台风时更厉害了。因此,我们的愿可以一再地扩大,只要以利益众生的愿来持准提咒,殊胜的福报便会一直出现,智慧也将持续展开。不必问为什么,准提法就是这么殊胜! 修持准提法有什么仪轨、规矩?照理说,准提法修持规矩很复杂。华严海会有「显教」的会和「密教」的会,「准提仪轨」即属密教的部份。准提法修法的整个过程,同样需要五十三天,里面仪式很多,参加者各有一面镜子,大家用心去照,五十三天里最少要有一次能使准提佛像在镜中现前,此期间就看大家如何入法界了。所以,修持这个法之前,需要一段比较久的时间来训练。 准提法的仪轨很多,现在说的是最简单地方法,目的是方便大家进行。但千万不能就此认为准提法的仪轨最简单。事实上,它不仅不简单,甚且是最复杂的。准提法在密部里称「独部法」,这跟「五部密法」完全不同,它复杂的时候是跟五部密法合在一起修,若是「独部法」便不用这五部的部份,而仅需要镜坛便可;用镜子来统一这五部密法,以体包,那就幡然不同了。复杂的时候,对修行者是一大考验,简单的时候则是修行者最方便的法门。
一如母亲疼爱小孩,各方面都照顾周到,教小孩穿鞋、吃饭、上厕所等,母亲什么都教,巨细靡遗,如此也就什么都管。这就是母亲,真足以称之为「佛母」!然而出事情的时候,母亲什么也不说,全部替你打点得好好的,帮你把最复杂的情况都处理好。另一方面,小孩还不会煮饭之前,都有妈妈掌厨,对小孩子们来说,事情是不是很简单? 当发愿成为菩提行者时,什么都得学,仪轨不是摆给别人看的,其每一项摆设都是为了修持,每个步骤都必须明其所以然。我们应该全部了然于胸,虽然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这没关系,母亲先帮你代劳,重要的是你必须带着「心」,亦即这面镜子,它是我们的心,要让心境在镜子里完全现前。 别以为这很简单,很多人常把镜坛当成挤青春痘的镜子来用,这样保证会破功。殊胜的境界与世俗事,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修行人应当了解两个原则:行持很殊胜、仪轨很踏实。行持绝对是殊胜的,我们必须带着这种心境。仪轨的每一部份都是要进行的工作,千万不能偷工减料,以为香炉随便一摆就了事。要知道,任何一个仪轨、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修行。你不能像试穿婚纱店的礼服那样,要拍照时随便摆一盆花就拍起来。我们不能对师父的要求感到不耐烦。修行时,为何要摆一盆花,都有特定的意义。这盆花摆下去,我们的心境,我们的慎重也要做到那里! 「坛城」每一个人都得修,至于该怎么摆?把握一个原则,即慎重。就像录音,为什么用这种录音机?他的用意何在?同样的,为什么要供水果?所供的水果不同,意义有别,其实也代表我们起观想的地方会有差异。例如这西瓜那么大一颗,是最大的一颗,表示「佛道无上誓愿成!」葡萄一大串有非常多颗,表示「法门无量誓愿学」;番石榴的籽很多,代表百子千孙。我们应该了解其意义,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比方求「多子多孙多福气」,结果却拿香蕉来拜,香蕉里头没半颗籽啊!这就表示你不知如何用心。 坛城里任何一部份都是修法的地方,仪轨也具有确实的意义。每一部分都要大家去修持,并非在那里摆热闹。「摆起来较庄严」是俗的说法,其意义不光是庄严,而必须发挥出殊胜的效果,并且能够在镜子中现前。所以只要处处用心,时候一到,便会明白就中的真正原因和意义。否则,到处都不用心,修法时懵懵懂懂、胡里胡涂,修行不踏实,什么意义都发挥不出来。 法本身很殊胜,仪轨本身则是很踏实的,它是实践的轨迹,行者必须本着一颗极殊胜的心来行持。修法前,先了解师父在哪里得到这个法,我们同样要起恭敬、殊胜之心。因此每回修法以前,必定先礼敬师父,若没有他来传法,我们便无法可修。所以说,「道场的殊胜、法门的殊胜、上师的殊胜」这三项一定要时常带在心上,不要连师父最近是瘦是胖都想不起来,那表示你与「法」的距离愈来愈远了。 我们必须经常思考法门本身,看看是否有疑问,想一下「唵 折隶 主隶 准提娑诃」这九个字的意义,每一音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思考其中的意涵,为何这样念而不那样念?听过后,忘了没关系,不用特地去查问,在听第二遍、第三遍就可以了。如果有人发心将我所讲演的部份整理起来,当作法本也不错。会整理的人来整理,这是一种殊胜,不会整理的受持别人的整理,也是一种殊胜。各人殊胜的因缘不同,但总要有人发心整理、发心修持,才能相扣相应。 准提法是唯一在显、密当中皆可圆融的密法,其它密法要圆融很困难,唯有准提法可以圆融。一般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准提法法本,都是「不空三藏」翻译的居多,准提法的真正法本是《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这是一本大经,我们买准提(铜)镜时,里面会附一法本,但这只是在《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里头整理出来的一小部份,对全部过程都未做完整说明。这是密教里的大经,在台湾尚无人开示过,现在我慢慢为各位讲解。
密教的修持有两部份:一是「修法藏」,一是「修多罗藏」。「修多罗藏」以经典为依据,「修法藏」则着重密法修持。上师的交待是密法的菁华,如果听不懂上师所说的,那便不用修了。 若想修密法,必须先听经、听开示,把显教的基础先打好,再来修密。你如果说:「我在别地方已修过」,对不起!这不算数。因为在别处所修的,跟我们所陈述的讲法、意义并不相同。你不明究理,忽然间换个道场就去听,不管任何前行准备,那等于是在造业。所以换个道场修密法,是有一定限制的。希望各位一定要能够在语言、思惟模式上统一,且具备显教的基础才可以。打好显教基本义理的基础,了解这个行法道场的思惟模式之后,才开始修法。光每月十五号来一趟也不行,因为基础薄弱、资粮不足便来修法,一定会出问题。就像买头等车,却配三等的零件,发动两下就坏了。我们绝非排斥他人来此修法,而是提醒大家:修无上密法,内心却还没做好准备,肯定会出乱子,造成种种困扰。所以一定要先建立显教的基础,至于显教和密教在准提法里如何统一起来,将来再作详尽的解释。 九、镜坛的运用 前面提过修准提法的镜子(镜坛的运用),另外是它的手印。镜坛是用以观照自身最重要的媒介。以显教来说,不可避免要训练这种观照。一般人或许觉得很抽象,「观照?怎么观照?」准提法用镜子,有如我们揽镜自照般,让内心投身出来。镜子真能照出我们的心境吗?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关涉到事相和理论。 显教通常由事相谈到理论,理论乃藉由镜子的形为代表,来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譬如某些人其实很爱钱,可是一谈到钱就觉得粗俗,于是不敢谈。这时镜子的作用就在于将内心深处的那层想法映出来,那便是照到了。显教由相而看到理,理会变得较深。 密教刚好相反。理要先说,当我们把内心境界看清楚时,相便自然现前,此即「相应」。所以密教说相之现前,含义比较深,显教说相之现前则比较浅。换言之,即显教是理在相的后面,密教则是理在相的前面。 不过,密教说的相和显教所说的并不相同。一般人开始修行时出现的境界,通常都是虚假的相。密教谈的相却是真的,这差别很大,意思是说,修到有相现前时,应即是到达开悟、了生死的境界。但一般所谓相现前通常是假的,是想出来的,有如做梦一般。 当年密勒日巴修行成就后能御风飞行,他行经一个没有树林的山头,里面只有剑笋林立般的石头,心想:「这山林灾难真多,身为有成就之行者,我应为这山林的妖魔鬼怪超度!」密勒日巴从两排山中间走过,这念头一起,山神们为其大悲愿所感动,都向他弯腰致敬,以致于那些山至今都是歪斜的。 各位可能也曾遇到类似的境界,只不过隔天去看,山是挺直的。密勒日巴已经不在,那山历八、九百年后还在行礼,盖由于他的大悲愿而对其表示尊敬与感恩。这都是真实境,并非痴人说梦。大部份人由于困了,出现某些假的境界。当然有些人自认境界真实,但重点是烦恼有减少吗?智慧有开启吗?所求愿望顺遂吗? 社会生活不断压迫我们,总觉得事情不尽如意,于是生起一些幻想,想追求一种如意的境界,然而当外在现实难以兑现时,压力一来,就只能留着晚上做梦。 很多人会说:「这我从来没想过,它怎么会这样蹦出来?」其实它只是在你心里透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而非想珠子便梦到珠子的那种方式。我们都有生活压力,极力追求美满,梦中便出现美满的境界,至于他用什么方法展现,这是我们难以掌握的。总之,这美满的相是在压力下产生的,真正不东想西想的人,什么梦也无。 压力一来,我们开始追求理想,而这理想会慢慢变形。如炸油条一般,油炸之前小小一条,出了油锅即变成好大一条。愿望亦然!所以,千万别认为那些情形是真的境界。初学的境界多为假相,必须经严格的训练与考验。所以,各位学佛人必须注意这三点,一是完全投入,其次是专心、专注,最后一点是放下一切。 一、完全投入,看看身体能否承受大压力。你尽管推托没时间,想办法逃避,也可以一天当三天用,在廿四小时内完成七十二小时的功课。你扪心自问有这样拼命过吗?没有的话便不用奢谈什么境界。何况要你在五年内完成十五年的功课。 二、做功课时是否有攀缘的心念?我这样修就是要怎样又怎样……或者随时想着要休息一下?存有这些念头,功课等于白做。具备了一心一意向前钻下去的心境,做功课便不至于感到疲累而想休息;深信一直钻下去就会到,最后也果真钻过去了,反会觉得怎么这么快就到,而你钻通的却是全世界最长的通道。 心境不对,两下子便怀疑自己钻错。别问怎么做才好,也不用老是烦恼对或不对,做下去便是!都不做便没有资粮,更遑论对错了!我们所谈的境界如此殊胜,有什么好担心害怕的?这是我们奋斗修行中很大的局限。 三、修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铲除杂念和不相关的愿望。很多人修法有点像小孩买「乖乖」(台湾的一种零食),其实真正想要的是内附的赠品。学佛情况亦然。学佛到底为了什么?是想在学佛过程中求些境界、财利或所愿皆遂?还是希望获得同修赞叹?这和小孩买乖乖不是很雷同吗?你到底是要乖乖,还是要赠品? 你能坚定修持,经过五年再谈境界才有意义,那时便能分辨境界的真假。其实经过五年的修行奋斗后,你根本就不会再想什么境界了,因为种种境界已然毫无意义。现代人急功近利,急于成就,那是不对的!用功时放下一切,完全投入,成就必然殊胜。 修行人不能像皇帝,人人对之毕恭毕敬,吃住都很讲究,这样的话很难成就。西藏和印度之间有位大德,距今大约五、六百年,修行、讲经都不错,弘法十五年后,出了一位不错的弟子。他教导这名弟子修持法门,弟子自行奋斗修持了十二年,大成就之后回来又遇到师父,这时大德讲经已快三十年,但尚未成就,弟子便劝师父赶紧修行,于是他闭关修行十二年而证果。各位看到没?这位师父前后花了四十年才成就。 从这则公案可以看到,讲经不错又能出好弟子的,不见得即是成就者。当然这位大德愿意忏悔,重新踏实修行,最终也证道,这已经很不错了。踏实修行无法作假,而现代人都很假,往往把修行变成一种流行,很会讲,实际却做不到,实在非常可惜。 修准提法要会运用镜坛。古时候取得佛像较为困难,故以镜坛作为修法的代表,没佛像也无所谓。现在佛像很多,我们不妨准备一下。至于镜子里包括的意义很多,譬如观照时,八万四千法门皆浓缩于镜中;另一方面,镜子也能照出八万四千烦恼。关键全在于我们是否懂得运用其中的八万四千个法门。 镜坛的运用,首先是心量要扩大,镜子不是让大家照脸用的,也非外面一般所说,见到准提佛母在镜中现前就好。在观照当中能够让本尊于境中现前固然没错,但不应只设定这一法为修持目标,否则会很痛苦。心境放大后,镜子里会现出很多境界,然而这些境界必须以断除烦恼为首要目标。所谓「烦恼无尽誓愿断」,现在烦恼什么?镜子运用得当,能断除烦恼,它本身的妙用很大。各位开始修法后,会慢慢发觉其中的奥妙,这部份以后还会再谈到。 接着谈手印。我们所讲的这个手印是「须弥印」,向外结是一印,向内又是一印。我们阿阇梨教的是向里的,向外是另一种修法。两食指相互顶着就好,大拇指倂列平放,若要召请诸天护法,就动大拇指,这是「召请印」。大拇指倂回来后便不要乱动,否则所思所念的东西都会请来,晚上睡觉你就知道,那些绝非梦境! 大手印时要持准提咒,当手印一打,咒语最少持一0八遍。如果不这样算的话,持咒时容易打妄想,可是两只手都在打手印,那一0八遍该怎么算?这里,我们应该起观想,观想自己的指头,每根手指刚好三节,四只手指十二节,加上大拇指两节就成十四节,反过来便是二十八节,转弯的时候算十三,二十八减一为二十七,两手加起来即成为五十四,算两遍就是一0八了。 一节一节,要很专心地算,一不专心便会跑掉,那就得重数。所以有人数一个多钟头,也有人一下便数完。至于从哪一节算起,倒没关系,反正只要专心数,持咒绝对不会打妄想,如此大概经一个月便可进入状况。头一个月你会蛮紧张的,因为怕心念跑掉,尤其算到一0五、一0六时跑掉,又得重来,简直会气死人,因此必须好好地专心数,数到一0八遍时该放下来才放下来。 一0八0遍会不会算?其实方法一样。我们刚好有十根手指,第一次一0八遍时数一根,第二次一0 八遍时数另一根,以此类推,算到第十根手指便是第一0八0遍。当然,也可以用脚,甚至用脸。双眼、两鼻孔,连同鼻子数到五,加上两眉是七,再来嘴巴和双耳,全部加起来刚好是十,非常好算! 会用心的话,全身上下皆是法器,不必刻意拿什么念珠,只要手印一结,坐下来好好做功课就行了。 一心学佛、一心在道的修行人不起妄想,也就不会有是非,有各种是非的人,根本没在修行。试问你管人家吃素或吃牛肉干嘛?要背因果是他们的事,你只要管好自己的一0八遍就够了。 刚开始持「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可能还没办法数到一0八遍就已经散乱,那可以先念一个「唵」字一0八遍,然后「唵 折隶」,再过来是「唵 折隶 主隶」,就这样愈来愈长,最后整句咒语凑起来。方法需要自己开发,太长消化不了便咬断再吞下去,可以分开一步一步进行,就像小孩子学走路,需要耐心引导。疼己如疼孩子般,步步荐引,加上同修间的鼓励,最后终能成就。 再来是准提菩萨像的修法。我们现在这张像是十八只手,微观来讲,修两只手、四只手、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乃至于十八、廿一、廿四、廿七、卅六、四十八,甚至千只手,修法各不相同。宏观来说,皆不外乎同样的修法。 这里谈的,基本上以两只手为一单位。先把手印学好,才能观想。我们观想准提菩萨的脸,他头顶上有佛陀,额头上有第三眼,此即「智慧眼」,或称「慧眼」。 观想准提菩萨的面像和法座:法座是莲花座,其下有两位龙王,他们是你的护法。所以这些都属观想的背景,真正要观想的是手印,在十八只手当中,两只手为一对、一个法门,十八只手便有九个法门,加上基本身像,共十个法门,此乃一般修法。 十个法门并非一起修,而是一个个分开修。你若打算一次在镜中观想十八只手出现,很可能修了一辈子也无功!若是分开两只手来修,一或两个手印便能很快在镜中现前。等这十法门一个个通了,再加以浓缩,将十法门凑在一起,才可能同时出现。 一般人修持的成就大概都属这种十八只手、十个法门的身像。观想时较常出现的部份其实就是你的法门,例如每次观想都出现莲花那只手,表示此法门与你最相应,就专攻这部份;若是手拿甘露瓶的手印,便专攻那部份,但别奢望十个法门皆能观想成功。 各位的根器、功夫大不同于古人,尤其这娑婆世界众生欲望甚多,如想专攻这些行法,让十个法门、十八只手的身像一体现前,那就必须全天候长住道场,一天最少得十八个小时在密坛里精进修持,才有可能凑功。换句话说,你必须整天浸泡在修持里面。 而今天这个因缘可能还未到,若缺乏外来的助缘与福德资粮,从何修持呢?别说修持,光要遇到、听到这么清楚,且一步步教导观想法门与次第的机会实在很少。 这是总体的方法,把这十个法门分开来修持,之后再予以结合。换句话说,以两只手来表示每一法门,共有十法门,你综合运用,不管所谓十八只手或千手,这个身像的显现,其实都指修持而来的法门,乃是我们观想时的综合运用。 注意看佛像右手边拿的法器,由下而上,某些古代的武器,如金刚杵、钩戟(类似古时候的鎗)、斧头等武器,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是用以除掉我们的烦恼魔与烦恼贼。 再来是右手与左手合并成一手印,表示正法的相互交融,把对立性转化为圆融。右边还有俱缘果、念珠、剑……,剑也是斩烦恼用,念珠是帮助我们净心,另外有一只手什么都没拿,代表空性。右边的手是净心以及断烦恼用的,属于自利方面。 左手的部份,从下面看上来,丹田附近的手拿经本,再来是宝瓶、法螺、法轮、绢索(绳子)、军持(澡灌)、盛开的莲花、如意宝幢(伞盖),全都是利他用的。所以右手自利,左手利他。 最重要的是手印,左右手合着的手印,是「须弥山顶印」(须弥山印),亦即「准提印」。前面提过,两手合并意谓将对立转化为圆融,但这不是指合掌的圆融,而是须弥山的圆融。这个世间的对立性有如须弥山那么大,而种种对立当中,又以人、我对立最为严重,此外便是是非对立。如果无法超越是非、人我的对立性,我们便难以成就。因此,周围所有法门皆为此一法门而来,自利、利他都是我们周边修持地方法,以此共同成就中间的法门。 修的时候要注意左右手是一对的。例如最下面这两只手,一个拿杵、一个拿宝瓶,分别是自利、利他,这是一对。钩戟和法螺是一对,法轮和斧头、俱缘果与绳子也各是一对,绳子是帮众生消灾之意。法器、法门做不同种类的组合会有迥异的解释法,例如以自利和利他来进行剖析,意义就不太一样。 所以密教语言并非透过文字表达,而是另一种语言模式,它透过图像的方式表露,全然有别于禅宗的语言模式。禅宗是不说,但一讲起来便直入真理。密教也是不说,却是用画的,而其中所代表的意义则很多方面。例如,我们不能对手上拿的剑作单一的解释,因为右手的武器与左手的法器合并起来时,意义又有殊异。 行者修行之际,本身要能感受。我说得愈多,大家开悟的机会愈少。然而不说,你又难以开悟,所以只能讲一半。将原则提起,知晓原则后,你自己就得努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