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47|回复: 1

[大德开示] 净慧长老真际禅林第一届七日禅修系列讲座 第十三讲 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慧长老真际禅林第一届七日禅修系列讲座  第十三讲  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

2007年1月24日晚
河北真际禅林


各位道友:

    我们人类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能源危机。这里所说的能源危机,是指外在的能源,比如说石油、煤炭、电力、水资源,这些都是能源的主要部分。我们不能一天没有石油,也不能一天没有煤、没有电。假设人类有一天没有石油了,大家可以想象,我们眼前的所谓繁荣社会,所谓的经济发达,所谓的人民的幸福,将在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由此可见能源的重要性。

    回过头来看我们人类自身,是不是也存在一个能源问题呢?我们人自身的能源,可以称为精神能源。人类有两大能源,物质的能源和精神的能源。光有物质的能源,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还是没有保证。人类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充分的、积极的精神能源,我们人类才能真正生活得幸福。

    精神能源是什么呢?精神能源就是我们从修习善法当中所获得的种种功德。佛教提倡修戒定慧三学,是精神能源;道家所提倡的精气神,也是精神能源;国家所提倡的“八荣八耻”,更是精神能源。不过从根本上讲,精神能源应该是主动的,应该是从生命自身中的挖掘、开发的潜在的精神能源。潜在的精神能源,就是这几天讲的七觉支和八正道中的择法和正见,也就是无漏的大智大慧和无漏的大慈悲。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能源。

    我们人类只有朝着保护和开发自身的精神能源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获得幸福,获得安定,获得和谐。

    怎么样来开发人类的精神能源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我们开发人类精神能源最主要的课题、最主要的功夫。我们这几天在这里所进行的禅修活动,就是在开发我们每个人的精神能源。我们要做两件事。一是要做好心灵的环保工作,这可以叫做“诸恶莫作”;一是要开发精神能源,这可以叫“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者,搞好心灵环保;众生奉行者,开发精神能源。大家想想看,这两件事重要不重要?我觉得这是我们人生最最重要的两件事。做好这两件事,人生的进步、提升、解脱才真正有希望。

    精神能源一方面是要开发,另一方面也要保护。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是开发,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是保护。因为人类自身在现有的水平上,在现有的层次上,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的精神能源,那就是宿世所积累的善根福德因缘,以及我们人体所固有的精气神。这些都是我们在凡夫位中所具备的精神能源。我们对于这一部分的精神能源要知道保护,不要过量地消耗。过量地消耗了,比如说精气神亏损了,消耗得太多了,那就会多病,甚至于折寿。所以要懂得保护我们已有的精神能源。然后,要进一步地来开发深层次的、高浓度的、能力非常强大的精神能源,那就是无漏的智慧、无漏的功德。

    这样一看,这样一想,或许能够悟出某种道理来。原来,我们人体的健康或者不健康,长寿或者短寿,多病或者基本没有病,那都与人体自身能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情况如何有关。如果过量地消耗自身的能源,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想要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工作、修行,那一定是有困难。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很晚才睡觉。如果你很晚睡觉是在打坐,是在诵经,是在修行,那就是在补充能源;如果你是在消磨时间,或者是在过什么所谓的夜生活,看电视,无谓地消耗自身的能源,那一定就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第二天无精打采,一个结果是从长远来看对于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外在的世界有很多的诱惑,佛教把这些诱惑综合为五大类,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五种诱惑,都是消磨、消耗自身能源的消极因素。如果我们自身没有抗拒的能力,随时都有可能这被五欲所牵引而迷途不知回头。

    修行的两个任务:止恶与行善,或者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话听了无数次,但是好象总是不深刻,总是没有太深的印象,觉得这些话很平淡,觉得这些话听来听去就是那么个意思。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在于没有结合生命中深层次的问题加以理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件事,这两句话,是和生命深层次的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这都是一些现代的语言。这些语言,原来都是用在物质上,很少把它引申到心灵方面来。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时时刻刻会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如果把它引申到我们人类的自身修养方面来,可能会认识得更加深刻一些。在心灵环保和精神能源开发的问题上,历代的智慧宝典中、人生经验中,留下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参考,引起我们对这两大问题的高度重视。

    我记得在前些年,曾经引用过不知道是哪一本书上,不知道是哪一位法师讲过的四句话:“调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这四句话看起来很通俗,但是它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善于保护精神的能源,善于爱惜物质的能源。

    人们在发怒的时候,对精神能源的损耗最大。往往一个人,一怒之下,就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特别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千万不可以发怒。一发怒,很可能引发很严重的疾病。有许多脑溢血症、半身不遂的人,都是由于一怒之下引起的。更严重的,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调养怒中气”。怒中气厉害得很,所谓“怒发冲冠”,发脾气的时候头发都竖起来了,能够把帽子顶掉。虽然形容得有点过分,实际上不仅是如此啊,何止把帽子顶掉!甚至会把生命也丢掉!一个人最好是不是发怒,要息灭贪嗔痴。一怒之下,许多的功德法财,都被一把无名火烧得一干二净。

    提防顺口言:人往往在说话的时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话失掉了和气,一句话得罪了许多人,一句话造成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一句话造成了家庭的不和,一句话造成了朋友之间的隔阂。我们今天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从语言上来说,就是要说爱语,要说诚实的语言主,要说和美的语言,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不要说损讽刺挖苦的话,那都会有伤和气,那都会有伤和气,那都是在无谓地消耗彼此的精神能源。

    留心忙里错:做事情要三思而行,不要忙中出错。越急的事,越要慢慢来做;越是越不急的事,越是要赶快做。急事办得太急了,有欠考虑,会造成忙中有错。忙中有错,有可能是影响心灵环保,有可能是损耗精神能源。

    爱惜有时钱:一个单位过日子,一个家庭过日子,个人过日子,都要算了吃,不要吃了算。古人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一分钱来得不容易,今天的社会尽管比过去不知道丰富了多少倍,但是发展还不平衡,还是有许多经济条件并不那么好的家庭和个人。我们每一天能不能省下一毛钱、一块钱,救济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救济那些弱势群体,救济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救济那些有病没钱治的人?有钱的人,经济条件稍微富裕一点的人,一定要经常想到:世人还有受苦人,世上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去救助。我们要有大慈大悲的心,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对待那些弱势群体。这样,我们的节约意思就会树立起来,“爱惜有时钱”的理念就有可能得到落实。

    这四句许,虽然都是世俗的话,但是对于我们人生的修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佛教讲“惜缘惜福,修福修慧”,惜缘惜福就是叫我们不要过多地消耗自身的福德因缘,不要过多地消耗自身的精神能源;修福修慧就是要我们积累和开发精神能源。我们结合世法来学习佛法,可能更容易落实佛教的许多高深的理念。我们能够在世法上认识清楚,来转变世法,提升世法,世法就是佛法。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就看我们会不会灵活地掌握,灵活地运用。
发表于 2014-3-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6 15:51 , Processed in 0.25599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