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84|回复: 5

[佛化生活] 点燃内心的黎明◎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素位 于 2014-1-18 22:03 编辑

点燃内心的黎明◎禅
图文 蔡志忠

打坐的起源


大概由于古时候没有报纸杂志电视,很多古人没事时便独坐,不为什么。

而在无意中发现静坐会引发身心细微的神妙作用,因此,发展出坐禅的独门学问。

从欧洲古代遗留下来的图画中便可发现,

早在两千多年前,北欧便有静虑禅坐的历史了。

虽然早在2300多年前,庄子的著作便有一篇“颜回坐忘”,描述颜回的打坐境界,

但中国的禅起源于印度的禅那,于公元527年由达磨祖师带来中土。

禅来自美丽的传说


2500年前,印度的圣人佛陀在灵鹫山为大众说法,

他拿起一朵莲花示众,一言不发。

众人皆困惑不解,只有迦叶尊者会心微笑。

佛陀于是对众人说:

“我悟道的方法是:看透一切、包容一切,以喜悦的心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这种微妙法门超越语言文字教理,不能用逻辑思考,而是要用体会才能领悟的。 刚才迦叶尊者已经领悟而起共鸣,所以我将禅心传给他。”

于是迦叶成为禅宗的初祖,
拈花微笑便是禅宗的起源。
禅宗在一花一笑间诞生了。

无有功德


菩提达磨来到中国,梁武帝请他到金陵问道。

梁武帝问达磨说:“我造寺庙、抄佛经、度和尚无数,请问我有多少功德?”

达磨回答说:“没有功德。”

梁武帝又问:“佛法圣教的第一义谛是什么?”

达磨回答说:“廓然无圣。”

梁武帝又问:“在我面前者是谁?”

达磨说:“不识。”

由于与梁武帝话不投机,达磨就离开梁,到北方的魏国,隐居于少林寺。

参禅学佛的目的,不是预购天堂入场券,期待死后自己能进入西方净土。

悟道为的是此生能成为身心的真正主人,而不是为了来世的生意投资。


禅是什么?

禅不是宗教,不是哲学,

不是科学,不是心理学。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

禅不是巧辩,是灵慧。

禅即是融入当下、而不是思维空想。

举心即错,拟议即乖。

禅是生命的态度


禅是看清世间之后,真正认识自己。

禅是体悟生命实相之后的生活态度。

禅存在于无涯的时空之中,

世间随时随处都能见到禅,

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体会。

参禅不只是打坐


有位名叫薛简的官员问六祖慧能说:“京城参禅的大德们都说,觉悟必须要坐禅习定。请问大师有什么高见?”
六祖慧能回答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参禅悟道不是经由打坐便可获得成果。

六祖慧能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原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磨砖不能成镜,枯坐也不能成佛,

参禅悟道要能觉悟出真心本性,才能进入禅的境界里。

禅即是离一切相


习禅并不是要向外求取,

而是对内心的自我省察。

法海问六祖慧能说:“什么是即心即佛?”

六祖慧能回答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藉教悟宗

禅是透过佛陀的教导,

悟出禅宗的根本精髓。

禅是直接实践佛陀言教的方式,

抵达最终的寂静无苦智慧彼岸。

禅宗的传道方式也非常特殊: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不立文字

六祖慧能说:“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禅宗重视“自力、自度、自救”。

培养特立独行的坚强人格以至达到禅悟的境地。

欲想成就得道,就必须亲自经历种种艰苦磨练。

承言者丧,逐句者迷。

禅宗极少使用佛教的术语,重视体证、经验、实践,

而不是言说、论析、理论。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讲。

语言文字只是媒介,而不是真理。

禅是活生生的体验,不存在任何的言语文字中。

禅宗讲求实践而不重视言说,禅并不依据固定的佛教经论。

教外别传

禅宗是经论言教以外的另一支传承,

禅宗是创造性的宗派,它不依据固定的经论,

没有复杂的思想体系,没有神秘的宗教仪式。

禅以一跃而入、直截了当的方式,

直接传承佛陀的心髓达至开悟。

直指人心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

禅宗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向外寻求解脱之道,便是骑驴觅驴。

禅,不是依样画葫芦的鹦鹉学嘴,

禅,是用自己的心勇敢面对生命。

见性成佛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心即是佛,佛原本即是众生,众生的问题在于他的心。

心佛众生本是一体,三者无所差别。

长沙景岑禅师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人生的种种痛苦烦恼,缘起于我们的自心。

未悟通生命实相的凡夫,即是红尘此岸的众生。

佛是调御丈夫,降服自己的心而达致无苦境界,

即是抵达寂静彼岸的佛。

生命即是无穷当下的积累


禅:

不说生之前;

不说死之后。

不说过去;

不说将来。

它最重要的法门是观察:

此时、此地、此刻、当下、刹那、瞬间!

禅 定

弟子问:“何名为坐禅?”

禅师说:“对一切好坏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六祖慧能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

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

习禅并不是使人有所得,而是为了舍弃!

舍去心中种种习性:

偏爱、憎恶、贪婪、仇恨、嫉妒、虚荣、自卑、自大、骄傲。

坐 禅


弟子问禅师说:“禅是什么?”

禅师回答说:“今天的月亮特别圆。”

对弟子的疑惑,

禅师总是回答以最终的情境。

虽然一生看起来很长,但每天的月亮不一样,

每一段时间都不相同,每个当下都独一无二。

禅,即是珍视每一时、每一物、每一刹那当下。

禅者的心像一面镜子,永远只反映当下现前。

禅说了什么?


如果你问:“禅说什么?”

表面上它什么都没有说。

如果你认为:“禅什么都没说。”

开悟者会说:“实质上它什么都说了。”

禅是看到生命的真实:

满目青山一任看,

云在青天水在瓶。

一切天下万物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

处于自己的位置,展现该有的样子。

凡夫妄想世界能依自己的期待化现,

开悟者没有一个期待的自己,他只是无我地融入变化。

不受世间污染


佛陀说:

“莲花生于水、长于水,但高出水面纯洁不受污染。

人生于俗世、长于俗世,但借着心灵的升华,而高出俗世不受俗世污染。”

禅即是生存于红尘,而不受红尘的一切所污染。

  

开悟的禅者,永远活在当下!不为过去、不为将来。

因为开悟者们知道生命的实相是:“时间是由所有无穷多的当下所积累而成,任何刹那当下才是生命的真实。”

在没有马的国度里,驴子被当成马。现今世上,谈禅说道鹦鹉学嘴的假禅者很多。如何分辨真假禅者?真正开悟的禅者不是用口说,他们真确地生活于禅境界里如实而行。

禅是体悟生命实相之后的生活态度!

自己当家作主,活在每一刹那当下。


  


来源:《禅》刊

发表于 2014-1-2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诸行无常 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 寂灭为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6 17:29 , Processed in 0.26975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