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335|回复: 12

[佛教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盂兰盆节》 超度累世父母及增益现世父母的大好机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0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寺里总会举办盂兰盆法会,此为中国佛教里非常重要的节日,佛光山宗长心定和尚值此节日来临前,特别针对盂兰盆法会的意义、缘起及殊胜功德,以及盂兰盆法会与中元普渡的异同做如下说明,期能在字里行间带给大众正确的观念引导。

盂兰盆法会的意义与典故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意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悬之苦。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受苦,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全部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以百味饮食、床敷卧具,放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功德,能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的忧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脱离饿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乐。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情形告诉佛陀,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由于这个因缘,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斋僧供佛,沿习成例。
  这个节日起源于《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有‘盂兰盆节’的流传。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叙述:佛陀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救度他去世父母,报答哺乳养育的深恩,当他以天眼通看见先母,堕落饿鬼道中,长年不得饮食,皮骨连立,消瘦不成人样。尊者在悲哀之余,立刻准备了满钵菜饭,前往供养他的母亲。鬼道中的母亲得到钵饭,一手遮住钵,一手捉饭,原以为可以饱足一餐,解除饥渴之苦,那知饭未入口,山珍海味顿时变成一团火炭,无法进食。尊者眼看此种惨景,不禁大声呼号,泪流满面,悲不自胜。无奈地回到祇树给孤独园,面禀世尊救母不成的经过情形。
 佛告目犍连:你的亡母生前罪业深重,不是你一人能力所能解救。虽然你的孝心感动天地,但纵使出动一切天神地祇、邪魔外道、四大金刚神,尽他们的全力,还是无法如愿救出你的亡母。唯一的办法,集合十方僧伽,凭众僧的功德威力,才能使她从饿鬼道中解脱出来。
 接着,佛陀宣说救济之法:「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目犍连尊者依教奉行,果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从这一段简短的文字中,给我们的启示,第一证明:神通力抵不过业力;神通广大,而非无所不能。第二显示僧宝不思议,「佛在僧数」,供僧即是供佛。
 后期佛教举行盂兰盆会以提倡孝道,即源于目犍连尊者的慈悲,向佛陀请示:「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得脱众苦)。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不?」佛言:「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佛教孝亲之道,不仅为世俗的生前奉养,死后的慎终追远,更重要的是教以佛法,止恶行善,避免恶道因;进而不造有漏业,往生佛国,解脱苦海。


在历史中的盂兰盆法会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怎样供养十方僧?
   成办殊胜供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供养具尽世甘美;二、供养境广大,普供十方众僧。
    供养具包括滋养身体的食物、焚熏的妙香、涂手脚的油、休息的卧具等等。“具”是营办;“饭”指食品;“百味”指种种美味,饭、饼、酥酪、醍醐等等;“五果”指根、茎、叶、花、果,包括各种蔬菜、瓜果;“汲灌盆器”,“汲”是汲取,“灌”是倒,指洗浴的器具,必须清净;“锭烛”是灯烛;“尽世甘美”是把世间的好东西都拿来供养;“盆”指种种如法清净的碗钵,罗列供养,总的叫“盆”。总而言之,凡是僧人能使用的物品,都可以作供养。供养境是十方世界无量的大德僧众。
    有人疑惑:我条件差做不到“尽世甘美”。
    蕅益大师说:“富则罗天下之珍奇,贫乃竭一人之力量,惟诚惟恳,无惜无悭。”可见“尽世甘美”是指尽到自己的心,尽自己的能力做。但是,有条件能多供只少少供一点,或者能供好的却供差的,就是心有悭贪。
    又问:我只能供养现前几个僧人,如何供养十方众僧呢?
    答:这是佛教我们供养时要运心观想:这些供养物,我普供十方众僧。自己供养的心量拓展开了,就能给父母种大福德。
    在僧自恣日这一天,一切圣众,有些在山间摄心入于禅定;有些证得一到四果,超凡入圣;有些在树下经行调身;有些获得六种神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还有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权巧方便示现比丘身,隐在大众中。总之,十方圣凡僧共同一心,接受供养,具足清净戒律。圣众的戒定慧三无漏道,功德浩瀚,如同汪洋大海,难测边际。
     由于比丘是住持僧宝、关系佛法,所以每每现比丘身。
像地藏菩萨以声闻相入大集会中,世尊赞叹其功德利益超过一切诸大菩萨,不可计数,赞叹之后演说了《地藏十轮经》,告诫末世众生对出家人不得轻贱、毁辱,因为只要剃发染衣,就是圣贤幢相,即使破戒乃至无戒必堕地狱之人,也仍为人天福田,何况具足戒律,更何况证果的圣僧。所以诸大菩萨为了护持正法,往往现比丘身,混于人群中,逆行顺行,纵横自在。这样示现是为了使增上慢人和无信心者知道圣凡境界难测,不能妄加评论,随意轻贱、毁辱,而造下滔天重罪。由此就能令僧宝种性不断,佛法得以久存。
   如意宝般的大德僧伽,能长养众生的功德种子。在能给予人天妙果的良田中,最好的莫过于佛法僧众。能以善心向僧众供养一掬之水,所得福德过于大海水量。大地上的微尘尚能数清数量,供僧的福德却无有穷尽。如果想越过生死贫穷的苦河,就应当快快地以至诚心在僧福田中树立因果。如果在最妙的僧田中种下功德种子,将来福报无边无际,就像云层中蕴含了倾盆大雨。
    所以,一切人都应当首先发起殊胜心,救度现世和七世的父母;在殊胜时,即每年七月十五佛所欢喜的僧众安居圆满自恣的吉祥日;在殊胜田即十方自恣僧中;尽心尽力地以百味饮食安放在盂兰盆中作殊胜供养。
人不论出家在家、高低贵贱,都同样得过父母的养育恩德,所以谁不该报恩尽孝呢?不报恩尽孝,不但非佛弟子,并且不可称为人类
   信受,叫做奉;专一忆念,叫做持。佛劝导一切佛弟子都应奉持孝慈法门。不依教奉行,岂是佛的弟子。所以我们应遵照佛的教导,年年设盂兰盆供,让这一天成为所有佛教徒的报恩节。


< 佛说盂兰盆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干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饭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莲。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盆时。先安在佛塔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尔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而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不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尔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发表于 2013-8-2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7 02:36 , Processed in 0.36586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