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99|回复: 1

[以戒为师] 在戒法中增长——二〇一一年受戒体会(释亲源比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律宗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顶礼律藏会上优婆离尊者
顶礼得戒坛上十师
顶礼上妙下祥恩师

亲源很惭愧,没有报告可供养大家,借此机会忏悔。另有一点经验和教训,供欲受大戒的师父们及诸居士参考。

1、戒律真清净
以前听恩师老人家讲戒律真清净,没什么感触。受戒前恩师慈悲,给众求戒弟子充分的背功课时间,亲源趁此机会认真看了常住发的《沙弥律》和《毗尼》方面的书,以及恩师开示。在看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戒律的清净,有种荡涤心垢,身心清净的切实感受。

正是戒律和恩师的开示,将亲源从〇九年底到二〇一〇年秋那段时间学某法师讲法产生的痛苦烦恼中走了出来,得以顺利受戒。受戒前学诵沙弥律,受戒后坚持读诵比丘戒和菩萨戒,逐渐削弱乃至清除了不少邪见。产生痛苦烦恼,受邪见侵害,情绪低落消沉都源于没按沙弥律要求去做,没有先学戒,而去学教理。没有认真白师,持戒不严,使邪见有机可乘。清除邪见,树立正见,远离烦恼,积极,源于学戒持戒。

由此可见,戒律是清净,是正,是保护伞,是修行道路上的保障。要修行必须抓住戒律,亲源当沙弥期间吃了这一大亏,也体会到了戒律的巨大好处。塞翁失马,福由祸出,幸甚!

2、感慨
我们这次是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永清寺受的戒,寺院位于距阳泉约三十八公里,距县城约二公里的东杜村,是第一次传戒。二〇一一年农历三月初二至四月初二封坛。我们农历二月二十三一大早出发,四月初三上午回到寺院。永清寺不出名,又是首次传戒,但得戒和尚说盂县以前归五台山管,说我们是五台山的戒。由于三师及诸位戒师的关系,永清寺方丈一度大和尚更称这次是山西省佛协传戒,他们只是承办单位。出家后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常住,面对各地的出家人、戒兄弟们,经历了很多事,而使亲源产生了诸多的感慨。

感慨一:戒场殊胜
戒场的殊胜源于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尊证阿阇黎,开堂陪堂师父,诸位引礼引赞师父及戒常住的共同成就。

得戒和尚上妙下江大和尚是五台山碧山寺的方丈,少年出家,非常有修行,恩师老人家对他很尊重。亲源第一次见到得戒和尚即生起敬信心、欢喜心,此为得戒体的关键。《梵网经》中说:“以生重心故便得戒。”

迎请那天,戒和尚开示:“能在永清寺聚集五百余戒子受戒很殊胜,是累生累劫的福报因缘,也是将来成佛的因。受戒是修行中最清净、最纯洁的事,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珍惜。”一次打上堂斋,得戒和尚告诫诸戒子:“不是受戒了就圆满,要学戒、持戒。大家要种正因,种了生死的因,种成佛的因,好好学,好好用。”

受菩萨戒后我们去顶礼戒和尚请求开示。戒和尚说:“大悲寺的名气大家都认可,是你们师父有修行。你们能在大悲寺出家也是有点志向志气,回去后能在寺院长住下去很好。你们师父也是茅蓬的戒(茅蓬指五台山碧山寺十方广济茅蓬),你们也是茅蓬的戒。”他还谦称自己没什么修行。跟着这样的戒和尚求戒,不得戒只能怨自己。

羯磨阿阇黎上如下空法师是五台山大塔院寺方丈。开堂大和尚介绍时称羯磨阿阇黎别具手眼,显密通达,教理通达,戒律修行。迎请那天老和尚搭着一身藏传法服,举手投足,拈香礼拜,不急不缓,规规矩矩,从容自在,往那一坐稳稳当当,低眉垂目,很有威仪,让人十分信赖。

羯磨阿阇黎开示:“三无漏学戒为基。戒是如来亲制,菩萨罗汉不能制戒。受戒是人生大事,要重视。”受完比丘戒、菩萨戒后,羯磨阿阇黎反复告诫诸戒子:“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结夏安居。”真是婆心切切。有这么好的羯磨阿阇黎,受戒一定很顺利。

教授阿阇黎上昌下善法师是五台山黛螺顶寺方丈。开堂大和尚介绍说,教授阿阇黎规矩唱念、仪规等方面非常好,教导有方,桃李满天下。开堂和尚称赞教授阿阇黎法事非常精通,主持大型法事了不起,法相庄严,不仅是山西和尚的骄傲,出国了也是中国和尚的骄傲。教授阿阇黎教诫诸戒子:“要好好学规矩,这就是戒,一定要得清净戒。”

开堂大和尚上隆下悟法师是五台山碧山寺和奉化雪窦寺的首座,广灵朝阳古寺方丈。陪堂和尚介绍说开堂大和尚有修有证。开堂大和尚年龄不大,但已受戒二十多年,俨然一大修行,大德风范。少年出家,童贞入道,不仅法器、唱赞、佛门礼仪、丛林规矩样样精通,讲法也非常精彩,典故公案,古德事迹信手拈来。

开堂大和尚为法忘躯的精神特别值得敬仰,看得出来那种要让众多戒子多学点,不辜负出家一场的悲心,按他的话说:“我是拼了命教你们规矩。”晚上我们习仪或拜忏到很晚,他一直陪着,之后还要查房。与引礼引赞师父,本堂和尚开会,制定以后的日程安排。早晨上殿他又亲自到场,巡场检查、指导、领殿。白天讲规矩、习仪时我们还常坐着,他都亲身示范,言传身教。整个戒期事无巨细,似乎都要他操心安排,是最忙的一个。

正如有人说,戒子来受戒,诸戒师来受累。开堂大和尚真是受累,虽然很忙,精神一直很饱满。传戒期间曾感冒咳嗽严重,还坚持领殿,讲规矩。有几天脚伤了,瘸着腿照常为传戒忙碌,不吃药不休息。沙弥头沙弥尾去给泡脚被撵了回来。一引礼师父说看到大师父带病教我们,他都掉眼泪。开堂大和尚没有一点身架,把自己放得很低,无论在示范礼仪规矩时,还是在三师、诸引礼引赞师父面前,总像个跑腿干活的,很了不起!

开堂大和尚跟我们说过几次这样的话:“现在刚出家的人没人教,没人管,没处去。”在教我们时非常认真投入,要求严格,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多教一教、管一管某些没人教、没人管的戒子们。他教诫我们的一句话,亲源印象最深:“我最讨厌那双贼眼!”说话的声调表情,都记忆犹新。是要求我们摄住眼根,到处乱看如同贼眼。
当去申请燃顶燃指时,开堂大和尚做了一个有些夸张的动作:闭眼,身子向后靠,头向胸前一低,低头的动作很大。亲虚师会意,我俩一拜起身准备离开时,又嘱咐我们一些话。永清寺第一次传戒,上面不允许燃顶燃指,开堂大和尚在讲时说可以回去以后燃,或到善知识那燃。却非常详细地讲了如何燃及注意事项等,并说燃后告诉斋堂多放点蘑菇、木耳等。还开示说:“燃顶、燃指实际上是燃心,身体没有罪。如果不燃心,身体燃没了也没用。”戒场开堂大和尚中难有出其右者。

本堂和尚一度大和尚本事大,短短十年间能恢复扩建古刹,并得以传戒,很不容易。请来诸大德来传戒并有五百余戒子前来受戒,给大悲寺十五名戒子免戒费,足见大和尚的气度。从中佛协申请到近五百份戒牒,说明本堂大和尚活动能力很强。

他说他本人没有修行,但特别恭敬那些道心坚固,有修行的人。以前来此寺院的真正修行者,他都跪接跪送。请引礼引赞师父那天,他强调一定要恭敬这些师父们,说他也把诸位戒师当佛恭敬,与我们新戒作同学、同参,一起向诸大德学习,并领我们三念:“从今日起,恭敬开堂、陪堂、引礼、引赞师父,当如佛!当如父母!”离开前一天晚上礼谢本堂和尚时,开示我们:“大悲寺戒子有修行,为全国戒子带了好头,为戒场带来一股春风。回去以后好好按师父要求去做,坚持下去,把这条路走好。”

戒常住的首座兼知客师父跟我们说什么事,都带着商量的口气,非常谦和。亲虚师父和我代表大悲寺戒子去礼谢时,坚持不让拜,我们刚拜下去他也拜下回礼,并说:“你们威仪等方面,做得非常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柔和谦让的长者之风,是亲源应该努力学的。当家师父也是轻声细语,非常柔和,戒子们有事都愿意找他,对我们更是照顾有加。知道我们不穿大红主衣,特意要订做双层坏色主衣,得知我们自己带了才作罢。

他还代为解决了供养十师的事,事前我们都不知道。他认真学戒,在道场自己坚持护衣、用钵、持午,非常难得。戒常住僧值师父对戒子们该慈悲慈悲,该严厉严厉,而对我们只有慈悲,没有严厉。在上殿、过堂、生活等方面都非常照顾,曾听他跟一位引礼师父说:“看他们日中一食还这么精神。我们……”言语中有赞叹,也有自我批评。

亲虚师去礼谢时坚持不让拜,后来勉强受一拜,拉我们坐下,说:“也没什么特殊对待你们的地方,没照顾好你们,你们都瘦了。”戒常住能聚集起几位这样的人才,也是取得这样的成绩,得以传戒的关键。阳泉地区产煤,干旱少雨,山多植被少,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寺院离阳泉市很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弘法利生,实属菩萨行为。

七位尊证阿阇黎和众引礼引赞师父大都是各道场方丈、首座、当家、知客等,受戒时间挺长,有修行,有威仪。在封坛那天晚上做净坛仪规,唱韦驮赞时开始下雨,逐渐下大,开堂大和尚、陪堂师父、诸引礼引赞师父一直在雨中与我们一起绕各殿堂,做仪规。在转弯,有台阶处均有引礼引赞师父拿手电照路并一再小声提醒“注意台阶”,“小心别踩着海青”等。从广场往回走时,雨已经比较大,戒子们走在房前走廊内,而引礼引赞师父们却在雨中照路。他们的法服都湿了,里面的衣服也好不到哪儿去,气温很低。诸师如此慈悲,让亲源在封坛第一天就对戒场产生了极大信心,相信在诸师共同成就下,传戒一定能圆满。

感慨二:越护持越惭愧
由于恩师老人家的行持,以及前几批出外受戒师父们的表现,加上大悲寺这些年的影响力,戒常住、诸戒师、戒兄弟、众居士对我们的照顾,对日中一食、不摸金钱的护持超乎想象,如同多女家庭看护唯一的男孩,也如《梵网经》中说:“如念一子,如事父母。”

这是对戒律的赞叹护持,也说明大家普遍知道戒律的重要性,佛法需要戒律,汉传佛教需要大悲寺这样的寺院。本堂和尚那句话很具有代表性:坚持下去,把这条路走好。这也是佛教大兴的希望所在。可是由于亲源做得不好,他们越护持,越觉惭愧。

去之前就听说戒常住为我们单独准备了一个二十人的寮房,去后才知道,我们的寮房位置和条件在诸戒子中是最好的。由于戒子多,条件有限,大的寮房住五六十、七八十人,空气潮湿不堪,后来只好加排气扇。能住人的殿堂也都住满了人,连往生堂都住了戒子。我们寮房在二楼,有暖气,空气好,离新戒堂、斋堂、厕所都很近,隔壁是常住戒子寮,非常方便。

临去前亲源有两件事比较挂碍,一是不让用钵过斋;二是要求穿大红主衣。结果是杞人忧天,根本不存在问题,不少戒子赞叹我们的钵和主衣。

封坛前上早晚殿,我们不与诸戒子在一起,而是与常住师父同堂上殿。念佛也多是与常住师父单独在一个殿,甚至让我们领念。受戒后知客师父还请我们为当地几位信众授三皈依,真把我们当常住看。恩师说:“你越把那当常住,人家越把你当常住。”

在封坛前戒常住安排我们过二堂,时间较充分,并说不必下去排班,会来叫我们。进堂时我们先进,西单头两排不摆碗筷,特意留着。行堂时别人主食大菜行一遍,我们行两三遍,还小声问够不够,就怕我们吃不好。有一天僧值师父来跟亲舟师父商量,能否安排我们过头堂,不随众结斋,用两堂时间来保证吃饱。亲舟师父可能是不想麻烦他们,没那么做。到第三天,快过斋前僧值师父到寮房通知我们过头堂,下去时已有不少戒子在斋堂前排班,我们则直接被领进斋堂,是特意安排我们十几人先过斋。还没坐稳,一居士在面前顶礼忏悔,说换变压器,影响正常过斋。真是让人特别惭愧,我们是去求戒的,换变压器是外界因素,又不是他们斋堂人为造成过斋不能正常,而且离过午还很早,却先让我们单独过斋,还向我们忏悔。这都是戒法的感召,恩师持戒的感召,我们是有前人栽树而得以乘凉。

封坛后我们在西单,在楼上过斋,诸师父在楼下斋堂。刚开始几天怕结斋时我们未吃完,引礼师看我们吃完后给楼下一个信号才结斋。行堂的戒兄弟们一般会多给我们行几遍,一次开堂大和尚还给我们十五个单独行一圈。

诸戒师对我们特殊照顾,特意让我们十五位选出一位作沙弥尾,分班时先排常住戒子,接着就喊大悲寺的。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及诸戒师的弟子都排在后面,我们在西单最前面,出堂、回堂、过斋、上供、迎请都在前面。登坛则被分在第二、五、六、十、十一坛,排序非常靠前,与戒常住戒子穿插受戒。

诸戒师的照顾是多方面的,考功课毗尼时,就有引礼师父说:“是大悲寺的应该都会背。”又有师言:“听说他们不会背不让出来受戒。”考时几位师兄弟都是简单问问就结束了。给优的不少,而一位师兄弟则被要求背晚课从头背起,我们都结束了,他还没背完,可能是想让他表现一下背的熟练程度。

诸戒师的照顾也让人生大惭愧心。比如在学仪规听讲戒时,也有坐姿不妥,乃至昏沉的时候,恰巧我们坐在过道边,引礼引赞师父常走来走去,发现别的戒兄弟有此情况一般会呵责、打香板,对我们则不怎么管或轻声提醒。一次羯磨阿阇黎讲四种常住物,亲源正闭目听得投入,大概忽视了坐姿,一引礼师父过来用手轻轻碰碰肩膀,小声说:“别睡着了。”非常慈悲。

一引礼师父打上堂斋,要求我们十五人统计鞋号,买灰色布鞋供养。我们是一切供养归常住,他知道后又跟常住说是特供养我们。在他和戒常住坚持下,我们把鞋带了回来。有一引礼师父对我们特别关注,他带别的班,却常在我们周围走动,发现有什么不合适的即予以提醒,感觉像是一种怕我们有过失暴露出来给大悲寺丢脸的心情,对我们帮助挺大。

五百余戒子,加上诸戒师、护持居士及受菩萨戒者,寺院可谓爆满。而常住人不多,很多活需要戒子来做,尤其斋堂缺人。临去前向恩师请法,如果安排我们干不合适的活怎么办?恩师开示:找点能干的活出坡。亲源比较担心受戒后还让到斋堂干活。除有固定岗位外,余戒子轮班到斋堂行堂,大悲寺诸戒子既无固定岗位,也没被要求进斋堂帮忙。偶尔有急活一般也不叫我们,尽管去时我们就申请出坡干活。

戒兄弟中很多人对我们也很照顾,到的当晚,打水时就有戒兄弟过来要帮忙拎水。第二天早上打开水,下楼时被一戒兄弟拦住让到斋堂打,进去时还招呼女居士让开,出来时交待我们以后就到那儿打。他提前到的,临时在斋堂当典座。斋堂比指定打开水处近且人少。他这一弄我们打水轻易不敢从斋堂前面那条路走了。平时走道,戒兄弟遇到时大都主动让路,非让我们先走,去洗钵、刷牙时有不少戒兄弟主动让位子。

有时过斋行杏仁露、月饼,一看就知道是常护持大悲寺的居士供养的,月饼应该是在这边定做,带过去的。后来听张居士说,居士们怕我们吃不好,供养了不少细菜和水果。众居士的发心很好,如果是真心供养大众更好,不分别供养最好。月饼大家基本都吃到了,饮料和水果几乎没碰或干脆不要,时间不够。水果直接用纸箱或袋子行,做没做净不知道,不吃为好。当地居士在戒场碰到一般也主动让路合掌侧立。听亲舟师父说,有当地居士怕我们日中一食饿,买了几箱小吃送到客堂要供养我们。

同去护持的张居士、马居士非常辛苦,有什么事随叫随到,有时一天到寮房几次,主动询问有事没有,想得周到,办事认真,如理如法,恭恭敬敬。有的戒兄弟很羡慕地对马居士说:“还是你们北方居士会护持出家人。”他们还主动为常住烧锅炉,事情不少。我们过斋被照顾得那么周到,还时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他们就可想而知了。一看二堂快过午了,为护日中一食,抓紧到盂县县城对付一下。住的条件也差,到那儿后不适应气候和空气条件而生病挺长时间,两位居士都瘦了,马居士瘦得特别明显,人看上去老了一大截。

感慨三:饿一饿,挺好!

恩师老人家当年与性空比丘从五台山行脚回东北,可能经常吃不饱,看那时的照片恩师很瘦。现在随众行脚吃不饱的机会很少,如果不是去受戒,难得有多日吃不饱挨饿的机会。亲源前世不知造了什么业,吃快了会噎住,嚼不碎可以引发肠病,必须细嚼慢咽。过斋时间紧,出去四十天没一天吃饱过,期间感觉还不错,回来仔细想想,这样饿一饿挺好。

出去第一天在路上过斋,怕大家等,亲源没多要。封坛前戒常住十分照顾,可是他们过斋速度很快,诸师兄弟也不慢,几次亲源都是最后吃完,未及刷钵就结斋了,自然不能要够份量,让大家等着的压力太大。封坛后头堂五百来人一齐过斋,更是不能让人等。那里午斋一般过斋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而大悲寺通常在四十分钟左右,有几次都是没吃完已敲引磬。所幸菜是混在一起炖的,很烂乎,另外有汤,午斋基本都有米饭和馒头,经汤一泡,不用嚼,很方便下咽。

在时间紧、贪吃作怪下,威仪上就不那么讲究了,更有犯过失的时候,在此向大众发露忏悔。一次汤要得少,钵里汤快没了,还有一个馒头没吃,如果次第吃,轮不到馒头汤就要划拉没了,馒头不泡汤就要耽误事了,勺子一动把馒头拨前面来摁到了汤里。斋后找师兄弟忏悔。

那是明知故犯,被一个馒头所转,可怜可悲。一个馒头都不能舍,何谈舍命换戒?差得太远。得戒和尚打上堂斋那天,亲虚师作为沙弥尾在下面斋堂跪堂,上来时我们刚开始过斋,他的位置空着,一引礼师父可能为让他早点过上斋,少走几步路,行堂人员也方便点,让我们六位串一下位置。站起来挪位置是不行的,情急之下就在长条凳上蹭了一下,以为不犯戒斋。后打电话请教恩师,恩师训诫:“一点骨气也没有,不吃就完事了!”恩师曾开示过:吃饭事小,威仪事大!亲源惭愧,为一顿饭大失威仪。

临受戒前一师父说:就你们这业力,还不得饿个一顿两顿。总也吃不饱,比饿两顿也差不多。受比丘戒和菩萨戒两天都差点吃不上,本来安排第二坛上午登坛,遮难都已问过,我们搭好衣在大殿前等第一坛出来。11:46了还没出来,如果登坛只能过二堂,那时已过午,我们三人也想舍一顿。

关注我们的那位引礼师父此时又过来关心,去找开堂大和尚给推到下午,赶到斋堂时别人已经开始过斋。受菩萨戒仪式结束后按正常排班进堂,肯定是来不及,开堂大和尚及时关照大悲寺的和各持午的先去斋堂。我们和十几位戒兄弟与一群女居士分两边坐下,两三个行堂人员忙于摆碗,抽空给行了点,又忙他的去了。东西太少,时间都富余,最多也就五分饱,挺知足了。若不是开堂大和尚照顾,一口也吃不上。

不知是不是当地风俗,在永清寺最后一顿主食是又宽又厚的短面条,亲源猜是一路平安之意。面条是现煮现送上来行堂,煮面速度跟不上行堂速度,烫得嘴里起了几个泡。那天的菜是在那吃到最易嚼易咽的,奉钵等着要第二勺时,旁边师兄弟碰亲源一下,把钵收了回来。过完斋感觉像没吃东西,早早就饿了。

第二天要走了,日程还特紧,除少数留下来的,大部分戒兄弟要收拾东西排班乘大巴往太原、石家庄、五台山去,其中持午的基本是没时间过斋了。我们顶礼常住后赶紧上车找地方过斋。护持居士知道大家饿,给准备了黄金饼,并有上好的副食、饮料、水果和小食,非常丰富。当地缺水,人又实在,饼做得干而结实,二斤饼入钵,亲源不敢怠慢,不能急不能躁,细嚼慢咽,稍有不慎在路上犯病太不方便。结斋时饼剩了不少,再有半小时估计能吃完,那样的话,居士就得饿一天了。这下算圆满了,整四十天没吃饱了。

为什么说饿一饿挺好呢?四十天难得吃饱,质量也远不如大悲寺饭菜,因天冷、空气差等原因生病,却基本没瘦,受戒过程中繁忙的日程安排未受影响,想象不到。因此经历让亲源对行脚更充满期待,将来如有因缘两三个人或独自长时间行脚,对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空钵算是积累了点经验。另外这么饿一饿,也能让亲源在大悲寺消受如是供养生起惭愧心,也降低了对食物的贪着。

感慨四:大悲寺难遭难遇
出家前亲源去过一些寺院,有的还常去,对佛教现状有所见闻。刚有出家想法时就打算走一走有名的道场,找到合适的地方再出家。当时就认为很多道场一定有大修行者,可是亲源不适合,缺乏自制力和行力,需要非常好的修行环境。了解大悲寺后,哪也不用去看,有了明确的方向,那时作为在家人,对出家生活了解不深,感受也不强烈。

这次值遇全国各地的出家人,戒兄弟们见闻更深入,使亲源感慨良多。最明显的就是各种佛事、超拔、延生、供斋、打斋、授幽冥戒、放焰口、打水陆,络绎不绝。这些佛事都有一个在主导——钱。可能因山西产煤,出了很多有钱人,也有不少北京人、河北人过来,大概以为出家人多,做佛事效果会更好,有时一堂殿下来六七位斋主,上殿、出堂,过斋时总有人发钱,有时达五六人。

幸有引礼引赞及常住师父护持,我们受打搅的次数不多,“持不捉金钱戒”的牌很少用。一天早殿普佛有人发钱,亲源摄心不好,被纸币的声音吸引,见有人将折叠整齐的绿色纸币往嘴上贴了一下才仔细放入口袋。此时发钱者已过去几个人了,也有人对发钱者合掌感谢,完全把早课的唱念放在一边。金钱毒害世人,世人却视为宝,又拿来毒害出家人,中毒如此深,可见其毒性恰如毒蛇。高旻寺地处苏北,经忏发达,来果老和尚为断经忏根,拒绝一贵夫人四万元大洋的水陆,被人称为太愚。老和尚有骨气:宁可饿死不作经忏主。大悲寺更清净,远离了金钱,少了多少麻烦。仅仅“不摸金钱”这一条就足够我们今世不离开大悲寺。如恩师所说,大悲寺还有那么多宝贝:日中一食、行脚、乞食、四小时睡眠、听话干活、不攀缘、不求人等等。

出去经受或看到听到的很多事情,使人心里常常很苦的,更觉得戒律的稀有难得,难遭难遇。现在的汉传佛教正需要戒律,需要有人严持戒律带这个头。

3、戒体
来大悲寺发心出家之前就妄想将来能在本道场受戒,可惜机缘不成熟。临来前去了宝华山隆昌寺,登了见月律师建的戒坛,非常有摄受力。当时跪在中间,对佛陀感激涕零,若非世尊制戒,时至今日,佛法早灭,何得闻法出家?

出家受戒非常殊胜,受戒拿不拿戒牒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戒体。恩师教我们要得戒体就别打妄想。三番羯磨中会反复提到登坛者的法名,大概在第二番羯磨时,听到亲源的法名时竟起了贪名的妄想,当时非常懊悔,关键时刻怎么能这样?赶紧打住,上品清净戒估计是没份了。

原以为出家了,对名的贪著不那么强了,谁知到了考验的时候就露馅了,平时打妄想成习惯了,不注意摄心,到时候想控制根本没用。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哪一条都很难去,关键时候就成了束缚,以致堕落。如果当时顺着妄想走,能否得戒体就很难说了。

当然现在也不知道是否得了戒体。登坛当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往墙上钉钉子,钉的人是什么身份都很模糊,当时就想比丘不能往墙上钉钉子。梦都是假的,出家人更不应执著梦,可是刚登完坛就做了一个关于比丘戒律的梦,还是挺高兴。受菩萨戒那天风很大,三师做法时所讲基本没听懂,当时以为没得戒体,就打妄想以后大悲寺传戒重受菩萨戒。后来看菩萨戒本知道对戒和尚生殷重心即得戒,就不再想这事了。

圣一法师讲:戒有很多类,戒体则只有一个。已经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里面有两方面内涵,皈依三宝和不皈依外道。恩师讲过:发菩提心从戒开始,戒从三皈依开始,因为三皈一直通到成佛,没有三皈不能成佛,只有三皈才能达到解脱。体光老和尚开示:“出家想了生死,能把这三皈体会,照着三皈行动,今生定了生死。”佛在世时,很多人甚至外道或佛陀的圣弟子们听佛讲法后证得初果,自言:我自今日始,尽其身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证知我。那种皈依,清清楚楚,永不退悔,令人羡慕。

三皈依是如此重要,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破坏三皈,失戒体却很容易,那就是皈依外道。在东北主要表现为供仙堂、拜大仙。恩师总劝告那些人把仙堂送走,重受三皈,常告诫在家居士从三皈五戒学起。在全国则是以三教同源、五教同体、多元文化为旗号,引导佛教信众学习外道典籍,礼拜外道神像等等,包装得非常好,欺骗性很强,被误导者也大有人在。

比如把《弟子规》吹得很高,达到是一切佛弟子的根本的高度。把《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安士全书》等作为佛法公开流通。这些书有的是儒家的,有的是道家的,有的属于世间善书,所讲的善只是世间善,非出世间善。有一定佛学常识就能判断这些与了脱生死、离苦得乐了不相干。

更有甚者,要求佛弟子到外道的神庙、教堂,要以他们的方式礼拜外道神像,说这些是未来诸佛,甚至是现在佛或过去佛的示现,应以平等心去恭敬礼拜。我们知道普贤菩萨礼敬十方诸佛,绝不会拜外道像。常不轻菩萨视一切众生皆未来佛,而恭敬礼拜一切众生。平等礼拜一切众生,没有分别,那是菩萨的行为。不能做到见一切众生平等礼拜,单教人礼敬外道像,已经是骗子行为,是导人堕落的行为。

凡是教唆佛教信众学习外道典籍、礼拜外道像者,绝非善知识,很可能就是天魔外道来破坏佛法。只要记住:皈依佛,永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不论怎么包装,怎么言之凿凿,也永不会上当,能保住三皈依戒体。

《弟子规》等书在许多寺院广泛流通,讲传统文化的寺院也不少,甚至佛学院开设《四书五经》等课程。亲源来大悲寺出家前曾旁听一堂佛学院的课,教授讲课,题目大概是“佛教应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讲课内容一句也不记得了,印象最深的是教授课后坐车直奔阳澄边美食街,饱餐大闸蟹去了。

4、教训
此次受戒亲源还有诸多做得不好的地方,算作教训,供欲受戒者引以为戒。

一是威仪不好。明显地表现在收摄六根方面做得不好。在去的路上,进入北京东六环后就常往窗外看,观察地貌或分别树是否发芽了,麦子长多高了等等。到后来觉得非常累,头疼,才发现不摄眼根、意根是这么累。知道累还是看,习气太重。

二是依教奉行做得不好。一件明显的事是,去取投单条时,我们去时暂时没有了,发单的戒兄弟让我们回寮,等会儿送过来。亲虚师我俩觉得那样太麻烦他们了,就在那儿等。那位戒兄弟请来一引礼师父,是碧山寺书记兼僧值,我们还是称怕给常住添麻烦,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依教奉行最不麻烦!”我们赶紧称:“依教奉行!”问讯后回寮。

早点依教奉行,就不劳引礼师父训诫了。

另一件事是,开堂大和尚要求我们在封坛期间,每天将《新戒必读》装在海青袖子里,准备随时用。受比丘戒前一晚是审戒忏悔,亲源起了知见,觉得拜忏内容已熟了,用不上了,拜忏时也不方便,搭衣时就取出来了。到广场才知道有一个赞偈要唱,还有请羯磨和尚的词要用到《新戒必读》。回去取已不可能,亲源抓紧借一本把偈子和词背了下来。还有一师兄弟也是临时搭衣时取出来的,那天我们九人未带,一位引礼师父过来特别指出这也是我们没依教奉行。别的戒兄弟也有很多不带的,甚至经常不带,一般也没见引礼师父提出来。是那位引礼师父希望我们做得更好,绝非故意找茬,亲源惭愧的同时,也心生感激。

5、提醒
还有几件事在此提出来,供欲受戒的师父和诸居士参考。

一是和合。恩师临行前也要求我们出去不要争执。出去了,虽是沙弥,也是代表大悲寺,压力不小。加上诸多方面的关注,压力更大,受戒又是出家人的大事,不可有闪失。在诸多压力下,言语行为上难免有过激的地方。亲源触恼过几位师兄弟,在此向众师兄弟忏悔,恳请谅解。以后有因缘出去受戒,对此应有所准备,注意自己的言行,相互理解,互谅互让,圆满受戒。

二是忏悔。本来三坛正范中对忏悔要求很多,时间很长,三次受戒前都是通宵忏悔。开堂大和尚慈悲,减免了很多,一般晚上9:00多就结束了,大概有一次到了11:00左右,总体来看拜忏时间太短了。

也是因为戒子多,有些六七十岁的,天气和身体都受限。但人多一起忏悔,特别是在诸师加持下,忏悔效果挺好,如能抓住机会认真忏,见瑞相灭罪衍,于纳受戒体上一定大有裨益,稀里糊涂错失可惜。

受菩萨戒前一天晚上拜忏中间,开堂大和尚开示:拜忏好好拜,就能当下见取无生。就能知道曹溪一滴水,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也就能越三大阿僧祇劫。

大悲寺法会总有不少居士专程来拜忏,他们大约是拜出好处了才再次来的。受菩萨戒的居士拜忏时间更短,应珍惜。亲源拜忏妄想多,没利用好机会,是个遗憾。不是在受戒时要好好忏悔,平时也应多忏悔。有人将要去受戒了,生病受伤不能去,就是业力的关系。

也有刚到戒场就现业被清单的。三月初八晚上正讲求戒时,一戒子从座位被叫到中间罚跪,他突然双手拍地,带着哭腔说;“师父呀,我不求了,不求了。”开堂大和尚说把他轰出去,也是借此因缘,开堂大和尚为我们开示说:“古人发生的那些事都是真的,大家也都看到了,不真心求戒,龙天护法都不容你。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忏悔。”

三是护衣。不仅护三衣具很要紧,缦衣也要护。封坛后不让搭缦衣了,上早殿应带上。

四是功课毗尼。既然“功课不会背不让去受戒”的传说已流布出去,欲出去受戒者需要多下点功夫,五个一等奖我们只拿了四个,恩师老人家训诫做得还不够,丢了一个。正如陪堂二师父复考前开示:出家人本来不讲究考试,那是世间人的事,无非是希望大家背熟,日后修行中能用上。我们也一样,不为拿奖,为修行,背不熟,日常用起来也困难。

五是借此机会与诸居士交流。

第一个是有关大悲寺居士称谓。有些居士常年护持大悲寺,甚至全身心长期护持大悲寺,为护持需要,自称“大悲寺居士”,应该没啥问题。有的只是在大悲寺受三皈五戒,或来过几次,自称大悲寺居士似乎不妥。可以学学闫居士,自称“黑龙江的居士”。自称大悲寺居士会被人另眼相看,如果有个别地方做得不太恰当,可能遭人讥嫌,给自己徒增压力。若有高别的居士一等的想法更成问题,不妨说去过大悲寺,在大悲寺受的三皈五戒,或者说常去大悲寺。

第二个是平等恭敬。众居士刚到永清寺就说要找“我们师父”,这种事以后最好别再发生。作为在家居士皈依三宝,一切出家人均是师父,哪有我们师父非我们师父之别?面对常住执事、比丘师父,却要找来求戒的沙弥,所谓我们师父,有轻视常住之嫌。

对常住或别的出家人有轻慢心更不好。还有一次,我们跟一位引礼师父去取东西,正好几个居士在,见到我们就要顶礼,被制止。有比丘师父在,不应给沙弥顶礼,要顶礼先顶礼比丘师父。那位引礼师父受戒很多年了,是某山全山方丈,他先进的房间,有的居士坐着都没起来,看到我们却反应很快要顶礼,很不合适。对所有出家人平等恭敬才好。

第三个是金钱供养。亲源眼根收摄不好,看到滚动字幕上写有大悲寺居士供平安斋多少元的字样。如果是居士供养点什么物品,自己去或委托别人买来就完事了,没必要称是哪的谁供养的,更不必将所花费用表露出来,那个名是种堕落的因。《金刚经》讲无住相布施,是舍贪。供养贪心,打出大悲寺居士供斋多少钱,有给不摸金钱的大悲寺抹黑的嫌疑。

耽误大家时间了,阿弥陀佛!


                                                                                                                  惭愧新戒释亲源
                                                                                                                  佛历三〇三九年正月
发表于 2013-7-7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7 04:45 , Processed in 0.23911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