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65|回复: 42

[佛教文化] 僧伽图文微博【禅宗经典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8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非非很有爱 于 2013-5-8 17:50 编辑

南无禅宗二十八代祖师
南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文字及配图来自《禅宗经典故事》,樊锦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基本思想是强调“三界唯心”,即宇宙万物皆是虚假不实,唯是自心所见。认识的对象不在客观世界,而在主观内心。众生都有佛性,皆可得到解脱。解脱的重要途径就是修习六度,特别是六度之一的坐禅观心。经中将禅分为四种: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素位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9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楞伽经#对中国佛教影响颇大,为禅宗和法相宗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据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传禅法即以《楞伽经》为宗旨,并将此经传授给弟子慧可,告诫慧可云:“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也。”在慧可及其门徒的弘扬下,逐渐形成专以研习楞伽经为业的楞伽师,即为禅宗的先驱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楞伽经#【深山静思】(上图)僧人在深山老林席地而坐,闭目静思。榜题:“心能持于身,意恒审思虑,意识诸识俱,了自心境界。”【静虑修禅】(下图)两位僧人在树下结跏趺坐,静虑修禅。中间墨书榜题:“声闻为证三昧之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伽经#【下山请佛】(上)祥云从摩罗耶山飘至海边,罗婆那王、二夜叉及一天女下山请佛。罗婆那王长十个头,亦称十首罗婆那王。【接见】(中)罗婆那王跪请释迦佛。释迦佛结跏趺坐,举手说法,以示接见。【上山说法】(下)祥云从海边冉冉升空,云中有一花宫殿。释迦佛及罗婆那王等坐其中,共上摩罗耶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僧伽吒
顶礼禅宗二十八代祖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伽经#【佛国仙境】楞伽城上部天际一方形庭院,以五光十彩珍宝铺地。中央立一大塔,左右两侧置经幢。庭院外祥云缭绕,天人翱翔,一派仙宫圣境,令人神往、佛对罗婆那王讲完“甚深之法”后,以神通力化现“十方所有一切国土”。此即为佛所现国土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伽经#义趣幽妙,文字奥古,历来以难懂著称。敦煌楞伽经变画师结合这一特点,创作出大量的比喻画,约有13种,即照镜喻、陶师喻、幻师喻、象马喻、乾城喻、灯火喻、鸟游虚空喻、良医喻、母婴喻、猿猴喻、绳蛇喻、净衣喻和象陷深泥喻。这些比喻画穿插在说法图之间,图解了楞伽奥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照镜喻一】(上)#楞伽经#云:“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照镜可以立即映现客观物体,《楞伽经》以此比喻成佛可以像照镜映现般快速,此即“照镜喻”。【照镜喻二】(下)同样为人照镜,但它的比喻之意为人的认识虚幻不实。墨书榜题:“愚夫起妄想,如像经中安,不见心识时尤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00:59 , Processed in 0.292694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