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据悉,申遗后的兴教寺将建成集佛教文化、佛教养生、佛教旅游为一体的高规格旅游文化景区。西安市一名副市长曾口头表示,要把兴教寺打造成“第二个法门小镇”。为“申遗”而“毁遗”,为“旅游”而“灭祖”,这不是犯错而是犯罪。当“第二个法门小镇”浮出水面时,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有锥心之痛。恶的力量有多放肆,善的力量就有更多坚强。保卫西安兴教寺,让我们并肩。
兴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长安县樊川的少陵原畔,山门额上镶著“护国兴教寺”、“法相”“庄严”九个金色大字,映衬着朱红大门,格外显得庄严肃穆。
唐麟德元年(664),玄奘法师圆寂于译场玉华宫,安葬在长安城东白鹿原上。总章二年迁于今址,建五层砖塔藏之,并随即建寺,以示纪念。后来,唐肃宗游经该寺,题塔额曰“兴教”,从此这座寺院名曰兴教寺。
兴教寺是唐高僧玄奘的遗骨迁葬地,创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往印度取经,于贞观十九年(645)回到长安,携回佛教经典六五七部。回国后,相继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宫,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兴教寺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兴教寺系由殿宇、经楼、塔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院由山门、钟鼓楼、大殿、法堂、禅堂等形成中轴线。图为西安兴教寺大雄宝殿。
西安兴教寺大雄宝殿红柱碧椽,建筑古雅,门额上有康有为所书“兴教寺”三个大字。
西安兴教寺大雄宝殿精美砖雕。
西安兴教寺大雄宝殿殿门木雕装饰。
西安兴教寺钟楼。
西安兴教寺三圣殿。
西安兴教寺卧佛殿。
西安兴教寺斋堂。
1982年以来,兴教寺经全面修缮和增建,使千年塔寺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