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派钱未间断 安徽阜阳籍行乞者黎老伯已经在东莞行乞了多年,行乞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四个城区,但雷打不动的是,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他都会来到旗峰公园。“这一天,会有个讲东莞本地话的老板来给我们派钱。”黎老伯说,他来东莞行乞之前,这个东莞“老板”就已经在公园派钱派了好几年。“听之前的乞丐说,东莞‘老板’派钱至少派了十年。” 来自河南的行乞者王老太也说,东莞“老板”在公园里(楼盘资料)派钱有十年的历史。“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来,从来没有间断过。”王老太记得,在2008年,那一天正好是初一,下了很大的雨。“我们这些行乞者都站在公园门口的走廊下边躲雨,等他来派钱”,王老太说,那天雨下得非常大,两米内都见不到人。“我们都以为他不会来了,但他还是打车来了。” 给大家派完钱之后,看到雨下得很大,东莞“老板”还跑到马路上给大家拦出租车,要送大家回去。“出租车司机看到我们太脏,拒绝我们上车,他才作罢。”王老太说。 有时穿得比行乞者还差 东莞“老板”每次派钱有一定的标准。行乞者黎老伯说,凡是年轻的,给的钱就少;凡是身体有残疾的,给的钱就多。“一旦看到有行乞者在抽烟,他一概不派钱。”黎老伯说,还有一种不派钱的情形是,多嘴说话或者询问“你是干什么的,你为什么给大家派钱”,以致虽然与这位东莞“老板”打了多年的交道,众多行乞者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黎老伯说,目测这位东莞“老板”有七十多岁,说东莞本地话,大家只知道他姓黎。行乞者王老太说,每个月他两次来派钱,每次都要派出一两千元,一个月加起来少说也要3000,坚持了十年,“不是老板,哪有这么多的钱来派啊”。行乞者故又称他为东莞“老板”。 但让这些行乞者感觉到诧异的是,来给他们派钱的神秘老人又不像是“老板”。行乞者黎老伯说,每年夏天,东莞“老板”几乎都是穿白色背心和短裤,脚穿着一双拖鞋来给他们派钱,到了冬天,也仅仅是穿件土里土气的秋装。“他穿得有时比我还差”,黎老伯说。每次前来派钱,他都是坐公交车前来,那次下大雨,是老人唯一一次打车来。 行乞者王老太提到,有一次,她在东城岗贝市场附近的大街上沿街乞讨,遇到了正提着菜篮子回家的东莞“老板”。“他的菜篮子里尽是些蔬菜,而且那些蔬菜叶子都黄了,根也是硬邦邦的,没有一点肉菜。我都不知道他怎么吃得下去。”王老太说,当时她看到东莞“老板”进到了一栋很陈旧的楼房,她这才相信每个月两次来派钱的人可能不是“老板”。 邻居称其为香港人 神秘老人的家在东城岗贝市场旁一栋有着二三十年楼龄的六层楼的三楼。大楼的外表很是陈旧。楼底下的五金店老板左先生与派钱的老人很是熟悉。“我来这里开店有8年了,那个时候他就居住在这里,他经常下楼到我店里玩”,左先生说,他并不知道老人的名字,只知道他是香港人,从未看到过他的家人来这里。“我们这边的人都叫他‘香港佬’。” “香港佬”从来不主动与人说起他到公园派钱的事。“我们邻居也是四年前在报纸上看到新闻,才认出照片中的派钱人就是他”,左先生说,事后他们询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做,他笑着说“我身体好,多做善事,心里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