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69|回复: 0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孝顺父母之释迦佛陀世尊因地故事——《十奢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4 编辑

(摘自《杂宝藏经》) (一)十奢王缘 昔人寿万岁时。有一王。号曰十奢。王阎浮提。王大夫人。生育一子。名曰罗摩。第二夫人。有一子。名曰罗漫。罗摩太子。有大勇武。那罗延力。兼有扇罗。闻声见形。皆能加害。无能当者。时第三夫人。生一子。名婆罗陀。第四夫人。生一子。字灭怨恶。 在过去人寿万岁的时候,有一位国王,名叫十奢,他统治着整个阎浮提,国王的大夫人,生有一个儿子,名叫罗摩;第二位夫人,生有一个儿子,叫罗漫;罗摩太子,十分勇敢武力过人,有着那罗延那样的力量,还有扇罗,敌人若听到他的声音或看到他,都会闻风丧胆,不战而败,不可抵挡。第三位夫人,也生有一个儿子,叫婆罗陀,第四位夫人,也生有一个儿子,叫灭怨恶。 第三夫人。王甚爱敬。而语之言。我今于尔所有财宝。都无吝惜。若有所须。随尔所愿。夫人对言。我无所求。后有情愿。当更启白。时王遇患。命在危惙。即立太子罗摩。代己为王。以帛结发。头着天冠。仪容轨则。如王者法。时小夫人。瞻视王病。小得瘳差。自恃如此。见于罗摩绍其父位。心生嫉妒。寻启于王求索先愿。愿以我子为王。废于罗摩。王闻是语。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正欲废长。已立为王。正欲不废。先许其愿。然十奢王。从少已来。未曾违信。又王者之法。法无二语。不负前言。思惟是已。即废罗摩。夺其衣冠。 在四位夫人中,国王最喜爱第三夫人,国王告诉她说:“我现在就算把我所有的财宝给你,都没有一点吝惜,你如果有什么要求,都随你的愿望满足你”,夫人对国王说:“我现在没有什么要求,以后如果有愿望,我会再对你说”,不久国王生病了,命在旦夕,于是立罗摩太子,代自己作为国王,并且用帛结在头发上,头上带着天冠,仪容和轨则都和十奢国王一样。这时三夫人瞻视国王的病情,知道病痊愈了,见到罗摩继承他父亲的王位,心里生起了嫉妒,于是就向十奢王索取以前答应她的愿望,要大王立她的儿子为国王,把罗摩废除,十奢王听到她这么说,如同人吃东西被噎住不能咽下去又不能吐出来一样,如果废除罗摩,但是他都已经被立为国王了,如果不废除,原来有答应过三夫人随她愿而满足,然而十奢王,从小以来就很有信用,从来没有违背过自己所说的话,而且对于统治整个世界的国王来说,决不容许是这样又是那样,于是十奢王思考了一下,决定不违背以前对三夫人所说的话,废除了罗摩王子,让他把衣服帽子全部摘了下来。 时弟罗漫。语其兄言。兄有勇力。兼有扇罗。何以不用。受斯耻辱。兄答弟言。违父之愿。不名孝子。然今此母。虽不生我。我父敬待。亦如我母。弟婆罗陀。极为和顺。实无异意。如我今者。虽有大力扇罗。宁可于父母及弟。所不应作。而欲加害。弟闻其言。即便默然。 这时罗摩的弟弟罗漫,对罗摩说:“哥哥如此勇猛大力,而且有扇罗,为什么不使用,反而受到这样的耻辱?”罗摩对弟弟说:“违背了父亲的愿望,那么就是不孝的儿子,虽然现在三弟的母亲,没有亲生我,但是我的父亲尊敬对待她,那么她也就如同我自己的母亲一样,三弟婆罗陀就是一位非常和顺的人,实在是没有任何别有用心,我现在虽然有大力量和扇罗,难道能对父母和弟弟加害吗?”,二弟听哥哥这么一说,就没有说了。 时十奢王。即徙二子。远置深山。经十二年。乃听还国。罗摩兄弟。即奉父敕。心无结恨。拜辞父母。远入深山。时婆罗陀。先在他国。寻召还国。以用为王。然婆罗陀。素与二兄。和睦恭顺。深存敬让。既还国已。父王已崩。方知己母妄兴废立。远摈二兄。嫌所生母所为非理。不向拜跪。语己母言。母之所为。何期勃逆。便为烧灭我之门户。向大母拜。恭敬孝顺。倍胜于常。 于是十奢王就让他的两个儿子罗摩罗漫,迁到深山里面去住十二年,然后方能回国,罗摩罗漫兄弟就遵照父亲的命令,内心没有怨恨,礼拜辞别父母,去了遥远的深山。这时婆罗陀还在其他国家,于是召他回本国,准备立他做国王。然而婆罗陀,向来与二位兄长都和睦恭敬顺从,内心都存着敬让,回国后,父王已经驾崩,这时也知道是因为母亲的原因废了大哥,令两兄长去了遥远的深山,婆罗陀觉得母亲做得非常没有道理,就不向母亲礼拜做跪,对母亲说:“母亲的所作所为,没想到让我们兄弟悖逆,如同烧灭了我的门户一样”,婆罗陀于是向大哥的母亲礼拜,恭敬而孝顺,胜过平常。 时婆罗陀。即将军众。至彼山际。留众在后。身自独往。当弟来时。罗漫语兄言。先恒称弟婆罗陀义让恭顺。今日将兵来。欲诛伐我之兄弟。兄语婆罗陀言。弟今何为将此军众。弟白兄言。恐涉道路。逢于贼难。故将兵众。用自防卫。更无余意。愿兄还国。统理国政。兄答弟言。先受父命。远徙来此。我今云何。辄得还返。若专辄者。不名仁子孝亲之义。如是殷懃。苦求不已。兄意礭然。执志弥固。弟知兄意终不可回。寻即从兄。索得革屣。惆怅懊恼。赍还归国。统摄国政。常置革屣于御坐上。日夕朝拜问讯之义。如兄无异。亦常遣人。到彼山中。数数请兄。然其二兄。以父先敕十二年还。年限未满。至孝尽忠。不敢违命。 这时婆罗陀,带领着军队,到了二位哥哥所在的深山边,把众人都留下,自己一个人独自进山,当婆罗陀进来后,罗漫对罗摩说:“先一直都说弟弟婆罗陀懂礼仪、谦让、恭敬、顺从,今天带领着军队来,想要杀我们兄弟两人。”罗摩对婆罗陀说:“弟弟为何今天带军队过来?”婆罗陀对罗摩说:“怕路途遥远,万一遇到贼人,所以带着兵众,用来防卫,没有别的意思,希望哥哥能够回国,统理国家。”罗摩对弟弟说:“我先受了父亲的命令,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我现在怎么能够独断专行而返回去呢?这不能叫做仁子孝顺亲人啊。”婆罗陀如此殷勤劝请,苦苦哀求,但是罗摩决心已定,不能动摇,婆罗陀知道了哥哥的决心是不会回去的,于是就让他哥哥把鞋子给他,惆怅懊恼的回了国,统理国家政事的时候,常常把哥哥的鞋子放在御座上,每天问讯朝拜,如同面对哥哥一样,而且常常派遣人,到深山里数次请求二位兄长回来,然而这两位哥哥,因为父亲命令是十二年后才能回,因为年限没有满,至孝尽忠。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 其后渐渐年岁已满。知弟殷懃屡遣信召。又知敬屣如己无异。感弟情至。遂便还国。既至国已。弟还让位。而与于兄。兄复让言。父先与弟。我不宜取。弟复让言。兄为嫡长。负荷父业。正应是兄。如是展转。互相推让。兄不获已。遂还为王。兄弟敦穆。风化大行。道之所被。黎元蒙赖。忠孝所加。人思自劝奉事孝敬。婆罗陀母。虽造大恶。都无怨心。以此忠孝因缘故。风雨以时。五谷丰熟。人无疾疫。阎浮提内。一切人民。炽盛丰满。十倍于常 后来年复一年,十二年时间到了,罗摩知道弟弟很多次殷勤劝请,而且礼敬自己的鞋子如同自己本人一样,被弟弟的真情感动,于是回到了国,婆罗陀就要让位给罗摩,罗摩也同样礼让弟弟,说:“父亲是把国王之位让给你的,我不能要这个王位。”弟弟也礼让说:“哥哥是长子,担负这父亲的伟业,这正是哥哥所要做的”,就这样两兄弟互相礼让,最终哥哥还是没有答应,弟弟还是国王,但两兄弟诚恳而恭敬,国家风气纯正,道德之所披覆,百姓都蒙受大利益,忠孝所加,人们都想忠心奉事和孝敬父母。婆罗陀的母亲,虽然造了很大的恶,但是罗摩都没有怨心,因为这个忠诚孝顺的因缘,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民都健康无瘟疫,阎浮提的一切人民,都炽盛丰满,十倍于平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18:57 , Processed in 0.48560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