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96|回复: 0

[佛教文化]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六十一:山中寻访宝林禅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3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04 编辑

4月29日中午,我们随法师抵达大屿山,朝拜完天坛大佛之后,直向山中深入,去寻访我们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地——宝林禅寺。 大屿山景区内的路标系统很详细,在我们参访大佛的路上,处处都有指引。可是眼前,四处也没有找到指示通往宝林禅寺去的路牌。路在哪里?只得去问。 “宝林”与“宝莲”一字之差,发音很相似,本地人的普通话不太好,问起来颇费了一番周折。有人告诉我们,没有车,只能步行,大约要走45分钟。这与我们早上向挂单寺院的居士打听得来的信息差不多,她说,沿着一条崎岖的小路翻过大屿山顶,要走一个多小时。看看表,这会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雨后大雾弥漫,目及范围不过数米。一条一米多宽的小路延伸向前,不知通往何方。虽然如此,我们没有犹豫,即刻决定出发。
巧遇同行人
走在山间小路上,时不时有微风拂过,习习清凉,有如幻境,简直让人忘了这里是香港。深山中的宝林禅寺是一座什么样的寺庙呢? 法师边走边向大家介绍:宝林禅寺是香港出家众最多的道场,上世纪六十年代,承接虚云老和尚法脉的圣一法师到这里参禅办道,率众修行,不仅在香港佛教界德高望重,而且声名远播到大陆、东南亚乃至全世界。这番讲述让大家心里都生起了一分肃穆恭敬之心,对此行的意义也多了一些了解。 约十分钟后,在一个岔路口终于出现一座指示牌“十方道场宝林禅寺”。大方向没错,大家都放心了,继续往山里走。迎面来了一些游客,我们上前去打听,但他们都只知道宝莲寺而不知宝林寺。正在这时,法师忽然回头一指,说道:“问问那个人。” 这下大家更惊讶了,我们竟遇上了一位外国同行人,法师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法师笑道:“一看他就不是普通的游客。” 仔细打量一番,果然!这位年轻的西方人,上身穿一件印有一个大大梵文的棕红色T恤,灰色的裤管一高一低挽在脚踝以上,光脚穿着一双十字拖,肩挎一个灰色的小布包,手里拿着一把灰色的雨伞——除此以外没有任何行李。看样子,他一定是直奔目的地来的。那专注和淡然的表情好像一位行者。 这位外国朋友用中文介绍说,他叫Frank,是厄瓜多尔人,不久前去了尼泊尔,刚来香港一天,住在宝莲寺。因为对禅修很感兴趣,慕名来寻找宝林寺。昨天已经找过一次,没有找到,今天又来找。看到有位法师在前面走,以为是宝林寺的出家人,所以就跟过来了。 很自然地,我们与Frank同行,法师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龙泉寺的名片和介绍师父多语种微博的光盘结缘给他。平时常说“因缘不可思议”,深山中的巧遇令我们真实感受到这句话,而法师主动与他人结善缘的能力更是不可思议。
山中的指引
除了第一个路口看到的指示牌,我们再没有看到别的路标。然而,一路上,我们处处受到指引。先是一根木柱上写着“法门古道”。往前走,一座牌楼横额上书“东山法门”,竖刻两行字:“到此处一尘不染,行将去普利群生。”不知谁用油漆在对联后面各加了两个字“古佛”和“宝林”。 从“东山法门”下走过,继续前行,小路随山势而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翻到大屿山北面来了,这里雾气淡一些,空气湿润清新,淡淡花草香味在从林中飘散开去。 继续走,又看到一座“中道亭”,六角飞檐,绿瓦白柱,写着“道路即舍家小歇风光有山有水,归元初心所本来面目无我无人”。连路边长着厚厚青苔的石头上,也写着各种充满意味的文字,如“清净本然,云何忽空”,“贪嗔难登普度舟,悔教雷曼险中求,股场若是生财地,笔底顽石也点头”,再往前走,一面石壁刻有六个大字:“学子尊师重道。”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些字也许都是和我们一样慕名参访的人留下的吧。一路走来并不枯燥,禅意盎然,对宝林禅寺更多了一分景仰向往之心。 更妙的是,脚底下是狭窄的石子山路,两边是茂密的丛林,高空雾气流走,而往前方看去,一眼能看到繁忙的香港国际机场,也依稀可见高楼大厦的轮廓。滚滚的红尘与归隐的山林,其实并不遥远。 法师并不耽于美景,他一边观察环境,一边若有所思地说:“这么远的地方,他们吃菜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法师的提问,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啊,这条窄窄的山路,汽车恐怕很难开进来。宝林寺的运输工具是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在这样的大山里清修,并且距离不远就是繁华的都市,倘若没有坚固的道心一定很难坚守吧? 行走了约四十分钟,Frank忽然停了下来,徘徊不前,他担心这么久还没到,是不是走错了路。眼看他第二次寻找宝林禅寺的行程又要中断,我们都劝他相信集体的判断,继续坚持,和大家一起走下去。Frank仍然在犹豫,法师则向远方眺望。这时,一记厚重而悠扬的钟声传来,法师用手一指:“那边有座塔。”果然树梢上露出一个塔尖。于是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向那个方向走去,Frank也跟了过来。 迷途中,有善知识的指引多么可贵!有跟随善知识的信心更是极为重要!
宝林禅寺
拾阶而下,看到一个被竹林环绕的小院子,一座绿瓦白墙的三层塔楼静静地伫立,窗户开着,钟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我们隔着栅栏抬头看,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人。法师问道:“阿弥陀佛,有人吗?”又一记清脆的钟声响起,并没有人回答。鸟叫蝉鸣,树叶摇动,在这样极安静的氛围下,大家几乎屏住了呼吸。“阿弥陀佛!”法师再道,仍然没有应答。第三次,依旧如此。仿佛有一种默契,我们带着敬意离开了,内心止不住有一丝雀跃,宝林寺一定就在附近了! 往前没走几步,果然看到一片开阔田地,地里种着菜,地头堆着柴。经过菜园,一片浓密的竹林之中,面朝西开的山门上赫然写着“宝林禅寺”四个字。终于到了!这时是下午五点四十,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 寺里的房子都很简朴,依山而建,首先看到的几排简单房子是大寮,顺着台阶走下去,找到了客堂。衣着简朴的知客师带我们去大殿。门一打开,就有一股清凉之意扑面而来,令人觉得心一下子静了,看里面的陈设,原来是个禅堂,三面靠墙整齐地安放着一溜溜禅座。据知客师介绍,最多的时候寺里安住着一百多位僧众,每年打十几个禅七,十分精进。 大殿中央供奉着佛像,及一尊自斯里兰卡迎来的佛陀真身舍利。这实在是意外的惊喜!法师恭恭敬敬地问讯顶礼三次,虔诚庄严的姿态令我们震撼,内心受到极大加持。大家也依次恭敬效学。 “凤凰山半麓,宝林禅寺,远绍宗门之洙泗,继振六祖家风。开山祖悟明大师苦行见称,淘沙击砾,砌石成室,立山门清勤之风范。中兴祖圣一和尚,法承虚云祖师,兴殿堂,行祖训,御徒众,道场得以耸现。十方云集,丛林既立,清风轨范,顺理成章,以为后学之津梁。今此宝林堂组织章程,乃契目下因缘,而不失祖师遗旨,以便来者能尽合时宜,依宗风而活于运用”。 “一九九七年初,有锡兰僧人为师之德行所感,请般若难陀大长老从锡兰送来佛陀真身舍利,宝林四众弟子热烈欢迎。舍利今存寺中,师有颂文如下:法身清净如虚空,报身功德赞无穷,化缘已毕应身灭,却留舍利度童蒙。” 在这本略传中,还记述了圣一法师一生求道弘法的事迹:1922年出生于广东,19岁矢志出家,1943年在南华寺虚云老和尚座下受三坛大戒,承事常住,积累资粮。1947年到焦山定慧寺,担任佛学院班长。觉得自己辩才不足,向观世音菩萨祈求,一天晚上梦见童子帮他把舌头拔长,“出广长舌”;第二天又向菩萨祈问,“今学经,他日回港,有成就,能说法否?”梦中得到祖衣授记。1948年在青云庵为大众讲《楞严经》,后回香港发勇猛心,割舌滴血抄《金刚经》。1950年决定用功参禅。1951年在荃湾竹林禅院升座,梦中善财童子请法师讲《法华经》。后来法师到昂平大屿山一带参禅办道,1954年与震天法师同住7个月,日坐四支香。某日,参话头打破妄想,一拍两散,不见身心,内外俱寂。1958年回云居山接虚云老和尚法,成为沩仰宗第九代传人。虚云老和尚以紫衣传圣一法师。离开云居山后,法师朝山求道,广结法缘。1960年任宝莲禅寺维那及西堂,期间遇到正在建寺的悟明长老,便协助他建立宝林禅寺。悟明长老圆寂后,法师接管宝林。1978年去韩国参访,1979年回国朝山,协助重兴普陀等各道场,心系大陆。1982年,宝莲禅寺智慧法师请法师为迎藏经团团长,前往北京,为文革后首批回国并为国家热情接待之宗教团体,意义重大。1983年,法师出任宝莲禅寺第四代主持,在任时始筹建于1970年之天坛大佛,终出现于木鱼峰上。1990年回宝林一心教御徒众。2010年圆寂。
拜别
六点钟,我们带着寺里结缘的书籍和满满的敬仰之心,离开宝林禅寺,往山下走去。Frank决定明天再来这里参加禅坐静修,我们与他挥手告别。 下山的路轻松了很多,仍旧是规整平滑的石阶,大家忍不住赞叹香港市政周到细致。法师说:“六十年代的时候恐怕没有这样的路,那时候我估计他们连草皮树叶都可能吃过。”体会法师的这句话,心中忆念圣一老和尚的功德,再远望薄雾笼罩下的香江,对这次参访之行的意义终于有些明白。想到法师与宝林寺知客师说“我对贵寺很仰慕”,内心也终于生起了同样的感受。 借圣一老和尚弟子所著略传上的一句话,来做本文的结尾:“屿山凤岭似若失依,怀缅慈颜训勉,无量恩德;漕溪灵莺俨然还在,细味拈花微笑,顿然朗开。” (后记:4月30日,即本次香港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随师参访香港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衍空法师恰是《圣一老和尚略传》的作者,曾在欧美留学,后出家,在宝林寺修行十年,下山弘法。令人再次感悟:因缘不可思议!)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5404259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22:45 , Processed in 0.31408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