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5|回复: 1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诸法空相,是大乘法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泯相入体 约圣号明离去来 斥凡情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实在讲我们不懂,看不出它的意思来。虽然前面讲得多,诸位看这个经文能懂意思吗?若不懂意思,看看科题“泯相入体”。怎样“泯相”?不着相;不着相就见性,体就是性。由此可知,佛原来在这里面举一个例子来说,他举的什么例子?他举名号,举佛号。“约圣号明离去来”,举一个例子。如来这个名号没有来去,你要说如来若来若去,你根本不懂这个意思。名号如是,法法皆然,哪一法有来去?来去的意思深!“八不”里面,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你懂得一句,你全都懂了,知道“不来不去”,就晓得一切法都不生不灭,一切法都不一不异,跟《金刚经》前面讲的意思就通了。可见得这一句话里面,意思真的很深、很广、很细,粗心的人念这一句不懂,不知道佛说什么意思。

1、诸法空相,是大乘法印。不来不去等句,莫非法印。法印者,一切法皆可以此义印定之之谓。此示例,来去等,皆是对待之事相。”

“诸法空相,是大乘法印。”万法皆空,无论从体上说,无论从相上说,无论从作用上说,我们前面都说得很多很多。一般初学的,像小乘经上常讲,体讲空,相讲有,作用也讲有,不讲空;可是在大乘了义经上给我们说实话,体、相、作用俱不可得,这才彻底,这才究竟圆满,所以这是大乘法印。“不来不去等句,莫非法印。”不来不去,像前面讲的非一非异、无实无虚,都是法印,都是讲的原理原则。“法印者,一切法皆可以此义印定之之谓。”这是个原理,在数学里面讲这是个公式,它能够涵盖一切,能够包括一切。“此示例”,这一句话是世尊在此地举一个例子说。“来去等,皆是对待之事相。”由此可知,凡是相对的事相,都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观察,我们才得到它的真相。

2、欲证性体。必须超越一切对待。空其虚相,空其诸法之相,即泯相入体之义。

“欲证性体”,欲证性体就是你要想明心见性,我们念佛的人,你要想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就是证性,就是明心见性,“必须超越一切对待”。我们为什么见不了性?为什么得不了一心?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相对的环境里面,相对不是真实的。相对,它相对立了,那诸法就不如了;超越相对,法法皆如,那就一如。一如才能见性,相对的是凡夫境界。四相,四相怎么来的?四相是从对待当中产生,先有个我,我的对面就有人,我跟人就对立;我、人是一边,对面就是众生。由此可知,六道里面怎么建立的?从一个相对逐渐逐渐变成无量无边的对立,这是六道的现象。佛的方法很巧妙,教给我们斧底抽薪,从什么地方来突破这么复杂相对的环境?这么复杂它有个根源,那个根源是“我”,把“我”去掉了,再复杂相对的马上就解决了。所以佛教给我们,从我执、法执上下手,这个法子非常妙,非常的高明。所以,必须超越一切对待。

“空其虚相,空其诸法之相,即泯相入体之义”。“相”,相不会灭,相是决定有,但是要知道,相是假相、幻相。为什么说它是假的、是幻的?它会变,它虽然不会灭,它会变;会变就不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假,它的定义:永远不变就叫真,会变就是假的。我们这个身体的相是假的,它会变,不是一年一年的变,那变得太慢了,你看走了眼;也不是一天天的变,是刹那刹那在变。所以,哪里有“我”?不要以为你从家里到这里来,实在讲你家里也没有你,到这里来也没有你,你在哪里?这个幻相刹那刹那在变,刹那相续相,要懂这个道理,要知道事实真相。我们在这里坐一秒钟,一秒钟不知道变了多少,一秒钟太长太长。就以佛的方便说,也不可思议!佛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个生灭。我们讲一弹指一秒钟弹四次,我们一秒钟已经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生灭的变化,你说“我”在哪里?确确实实没有我,《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真话!是事实真相。

“空其虚相”,空是不要执着、不要分别,永远不去分别,永远也不要执着,一切事随缘就好。学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怎么生活?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佛菩萨得大自在、得大解脱,解脱就是自在,他懂得恒顺,懂得随缘。如果我们有分别、有执着,就决定不能随缘,决定不能随顺,必须要把一切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分别、执着很难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搞清楚。如果真正明了,《金刚经》上这个话也是法印,“三心不可得”,我们也可以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常常想着这一句话。三心不可得是无我,我没有了;诸法,诸法空相,相有体空,了不可得;内外俱不可得,我们分别、执着放下了,再不做这个傻事情。分别、执着是傻事,迷人干这个;觉悟的人没有,觉悟的人再不搞分别、执着。所以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一天到晚法喜充满,快乐自在。

“空其诸法之相”,这个意思深。平常我们讲浅的意思,我在讲经常讲,只讲什么?把我们心里面,想的那个相去掉,没有叫你取外面,把心里面的思、想拿掉;思就是分别,想就是着相。“思”,心里面有个田,划上格子,那是分别,分别就有界限,田字是表示界限,你心里面起了分别。“想”,心里面就有相,想一个人就有人的相,想一个事有事的相,想一个东西,有一个东西的相。把那个田拿掉、相拿掉,就剩下一个心,那个心就干净、就清净,这个意思浅。《金刚经》上半部有深有浅,《金刚经》到下半部这个讲法不行了,这个讲法不彻底。固然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事实上的相呢?事实上的相真的没有,事实上的相是梦幻泡影。可见得《金刚经》后半部的意思,真的唯深无浅,后半部的意思深广、微细。确确实实没有,确确实实了不可得,这才真正见性,即相即性。所以后半部经法法皆是,不像前半部法法皆非,后半部是法法皆是,这是“泯相入体”的精微之义。

3、倘着一相,必致愈引愈多,万相纷纭,永永不得清净。”

这是真的,刚才我说出六道里面,六道的现象是无量无边的对立,形成这样复杂的现象。这种复杂的现象,实在讲就是最初着了一个相。佛在经上讲,最初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这里第一个对立起来。这一个对立起来,马上就起了一个连锁的作用,从一个对立一变就变成无量无边的对立,这个麻烦大了。这就是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怎么回事,把它的根源观察到。

4、读经闻法,不可著文字相,不可着言说相。佛所说法,无非令人离相证性。故语言文字,皆不可执。”

“读经闻法,不可著文字相,不可着言说相。”这几句话,大乘经里面时时提示,不断的在提示,为什么佛不厌其烦这么多次的提出?实在讲,就是因为我们凡夫无量劫来,分别、执着的习气太深。说实在的话,佛提示一千次、一万次都不多,我们没做到;做到就不必再提了,没做到是时时刻刻要提醒。我们今天读经,哪有不着文字相的道理?我们听经,哪有不着言说相的道理?果然不着,那就好办,你读经会开悟,听经会见性。我们读经不开悟,听经也不见性,什么原因?着文字相,着言说相。这个老毛病、老习气改不掉。听了经,离开讲堂,这个法师还讲得不错,比那个讲得好,那个不如这个,你不都在分别、执着、打妄想吗?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屡次的提醒,这是大慈大悲。

“佛所说法,无非令人离相证性。故语言文字,皆不可执。”我们读经、学佛,我们的目的,跟佛教给我们的目的不一样。佛教我们目的是希望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希望升官发财、家庭平安、健康长寿,目的不相同。佛的目标究竟圆满,我们的目标太渺小。但是我们这个小目标是牢牢的执着,死都不肯放松,所以佛显示这个大的方向、目标,我们永远不能够完成,这个道理在此地。佛的确在了义经中苦口婆心为我们开示,希望我们在这里觉悟。真正学佛就是真正取佛所教导的方向、目标,我们以见性、以成佛、以往生净土为目标,那你就要真学,一切放下,都不能够执着。

5、此人全不知性,着于名言。是于佛说之义,毫无领会。故曰:“不解我所说义。”呵斥此人不解。正欲一切人深解空相之义趣也。”

“此人全不知性”,就是经文里面说“若有人言”,这是什么人?凡夫之人,就像我们现在。我们要问:“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怎么个讲法?你读了《金刚经》,如来是若来若去若坐若卧,你讲得没错,《金刚经》上说的。这个说法是不解如来所说义。前面经文上讲的,那个意思很正确,“如来者,诸法如义”,那个意思是对的,这个意思就完全错解了。“此人全不知性,着于名言。”教你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言说相,他文字相、言说相统统都着了。“是于佛说之义,毫无领会。故曰:不解我所说义。呵斥此人不解。正欲一切人深解空相之义趣也。”佛责备这个人,菩萨聪明,从这个人的反面,就是菩萨应当要学习的,反面就是真正理解佛所说的义趣。

发表于 2012-7-28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0:33 , Processed in 0.20232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