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57|回复: 2

[大德开示]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憨山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2 编辑

[转载]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憨山大师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其实他没有离开过他的脚跟一步。所以说历劫妄想变化流转生死轮转,实际上没有离开过当下一念。如果能在平时的见闻觉知念头生起的地方用力看破,生妄念的地方不再生起,那么历劫的生死情根就会当下顿断,其实不需要借助其他力量了。

我曾经对学道的人说,念头起来的时候就要看破,事情还没到的时候不要生(忧惧希冀的)妄想,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修心,那么妄想自然会断灭,外面的事情自然没有对你有干扰了,修道的能力自然增强了,修行的功夫也就容易成就了。

在平时想没有起心动念的地方立定脚跟返观内照于念头起来的地方,就是追究这一念是从哪里开始的,追到念头生起的地方本来是无生的,那么一切妄想情虑就当下冰消瓦解了。然而所忌讳的就是没有勇猛力,不能把断妄想的咽喉,不知不觉跟着妄想一去不复返了!

生死的根源就是平时种种爱取舍我慢贪嗔痴。既然知道这些是生死与苦的根源,发心要断除,也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在这些妄念起来的时候就照得清清楚楚,不让它起来,面对妄念不起心,那么妄念就自动消失了,消失以后也不要去延续它,这样修心,每个念头都不放过,心心不昧,觉知自然变成灵知,那么我们的心就遇到各种境界不会牵动本心,观察内心心不附着外境,内心里外境不能到,那么生死就无法依附了。这样去修心,没有必要再去求其他的玄妙诀窍了。

无论闲忙动静、迎宾待客,在日常言行处去参究,不能放过,放过了就被外境所扰动,扰动了就生起了厌烦心,厌烦了就会想休息,再没有念道修行的心思了。心志归一就百事可做了。如何修心呢,就在念头起来的地方著力,念头起来就看破,看破了就当下妄念消失了,就不会延续妄念被妄念所转了,这个就是参究心地的方法。所以古人说,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去做难事,从小事下手去做大事,当下一念就是容易的地方、小的地方,这里下手就会感觉容易。如果舍弃这个方法要等到有空了安静了才去修行,那么这辈子也不会有修行成功的一天了。沈生只要在当下一念上去做功夫,不要向外寻求,即使是礼佛持咒,也只在这当下一念可靠的力量上去做,总之种种修行的方法都是摄持心念的方法。

六祖慧能大师说,“常自见己过”,这一句话就是成祖作祖的要诀了,所说的“过”,不是做事的差错,而是自心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心上本来并没有一样东西,平平贴贴的,只要有一个妄想就是过错了,一个念头就是过错了,更何况种种恶习呢,而念头出现了自己不知道,怎么能免去过错呢?学佛的人如果用心不在心念上用功,那么会终生参学而不能得到真实的益处,这是因为用浮想抓住影子(而非真实)用功的缘故,这样是错到底了。

发表于 2012-7-2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2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2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0:35 , Processed in 0.29083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