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0 编辑
华严科学宇宙观
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阳以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运行的。直到大约500年前,有一位科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也就是说,太阳才是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这一比较正确的说法竟遭到当时天主教会的反对,那位科学家(布鲁诺)竟被教会活活烧死了。
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间宇宙构成的学说竟与今天最先进的天文学、宇宙构成学说是那样的吻合,那样相似。
佛陀不认为地球、太阳是中心;佛陀认为,宇宙本无中心、本无边际。这个说法也出自《华严经》。
在《华严经》第一卷之前、华严处会之后,是法界安立图。这里先讲了小世界——也就是我们的地球、月亮、太阳,都围绕须弥山转,因此,小世界应该不是太阳系本身,而应该是银河系。接着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千个银河系,算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谓之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谓之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接下去讲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
再接下去,佛陀讲了,若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标出十个世界海,它们都与华藏世界海相等,并且指出:‘广说者不可穷尽。’
说十方包括上下,早知地球是悬在虚空中,且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悬空的。
而且在《华严经》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华藏世界品更是专门、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无限宇宙之构成。
回转形世界。江河形世界。旋流形世界。轮辋形世界。 (插图)
在二十世纪快要结束的今天,天文学界的科学家们使用了那么多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才看到的宇宙空间,而我佛如来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而且更广远,并且讲得那样具体,那样清楚。难道这也是封建迷信吗?这能用一般的‘宗教’二字所能说明的吗?
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有说10万光年的),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对我们常人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对天文学家来说,精确地测绘宇宙天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离。光的前进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 9.7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距离我们有数十亿光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 如此遥远的距离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天文学家第一种估计,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约有100亿光年。而按第二种速率计算,则宇宙边缘距离地球达200亿光年之遥。
而一个娑婆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8万光年乘十亿=8 x 10^13 光年(800,000八十万亿光年),远大于现在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连一个娑婆世界都没有看到底,何况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的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
2、最早的天文数学。
二千五百年前的数学还没有现代这么复杂、高深。就在那个数学还处在比较原始的时候,佛开讲了幂,讲了无限次幂;讲了大数,并为大数定名。所谓幂,也就是乘方,它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字幕)
X的n次幂,也就是一个大写的X,在它的右肩上写上一个小写的n。念起来是‘X的n次方’。如果二者均为2,即是2的2次方,表示两个2相乘,结果是4。也就是‘2的2次方等于2乘2等于4’。
佛给我们讲了幂,讲了无限次幂。在华严经中所说的数字大大超过了现今宇宙学的天文数字。
佛还给我们讲了大数,给大数定了名,而且告诉我们数大无限。
这讲这件事是有根据的,是写在《华严经》上的。八十卷本《华严经》卷六十五第十一页到第十二页。上面写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自在主童子面前……原文是: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书数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
……我亦能知菩萨算法。所谓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广说乃至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只。僧只僧只为一趣。趣趣为一喻。喻喻为一无数。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善男子。我以此菩萨算法。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
洛叉(梵语lak'sa), 今依《俱舍论》卷十二的记载: 「一十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庾多,十那庾多为大那庾多,(中略)……十跋逻搀为大跋逻搀,十大跋逻搀为阿僧企耶。」
一洛叉(10万, 10^5)
一百洛叉为一俱胝(千万, 10^7),此处华严比《俱舍论》讲的大
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10^14)。
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10^28)
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10^56)
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10^112)
广说乃至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10^448)(按此逻辑推理,可能指:矜羯罗矜羯罗为一优钵罗:即10^224;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即10^448)
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只。(10^896)
僧只僧只为一趣。(10^1792)
趣趣为一喻。(10^3584)
喻喻为一无数。(10^7168)
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10^14336)
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10^28,672)
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10^57,344)
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10^114,668)
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10^229,376)
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10^458,752)
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10^917,504)
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10^1,835,008)
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10^3,670,016)
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10^7,340,032)
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10^14,680,064)
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10^29,360,128)
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10^58,720,256)
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10^117,440,512)
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10^234,881,024)
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10^469,762,048)
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10^939,524,096)
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101,879,048,192)
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103,758,096,384)
也就是1后面有3,758,096,384个0。(37亿5809万6384)
如果你一秒钟写两个0,不停地写,写3,758,096,384个0需要60年!
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总数,为10的80次方,大概是我们能赋予意义的最大天文数字,而显然华严所说的宇宙概念比我们观测到要大的多。
佛典中经常出现很大的数字,反应出佛教的眼光不是只拘限在一小范围内,而是放眼在广大的时空,使心胸能含摄整个宇宙。
现在我们再考虑一个例子。假设我们乘上一架太空飞船,这架太空飞船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离地球。假设现在我们在太空飞船上用一个特定的时光仪器,每秒钟向地球观察人员发出一个光的讯号。我们在太空船中看到时钟信号仪器每秒钟发出的光信号很正常,每秒钟的时间长度没有增加或减少。而对于地球观察员来讲,他们所收到的光信号比较缓慢,因为光从高速飞离的太空船上返回地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地球观察员每次收到信号的间隔,比太空船上的一秒钟要拉长(即一秒钟又加上光返回地球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地球的观察员观察到的太空船员的每秒钟的时间间隔拉长了,也就是说,太空船员的时间走的缓慢了。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蔓延”(Time Dilation)。 另外一个关于时间蔓延效应的着名例子,是爱因斯坦的“孪生兄弟”的例子。刚才讲的太空飞船,假设离开地球高速运行二十年,当然这个二十年是按我们地球日历来算的。假设有两个孪生兄弟同一天出生后,便分成两种生活方式,一个留在地球上过普通人的生活,另一个被送上这一艘高速运行的太空飞船,二十年之后再返回地球。二十年过后怎么样呢? 我们看到地球上的兄弟变成二十岁的青年了,而从太空飞船上返回的这个峦生兄弟还很年幼,比方说可能只有三岁而已。这是因为对于太空高速飞行的孪生兄弟,二十年缩短为三年的时间,而他的身体功能的成长也相对缓慢。
根据哈勃的宇宙膨胀定理,离我们越是遥远的星系其离我们而去的速度越快。而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极限距离为200亿光年附近的星系,其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已经接近光速了,它们的时间也因此而非常缓慢。
根据狭义相对论,假设我们地球是静止的(如果假设是运动的那公式就比较复杂),一个以v 速度相对地球退行的天体的时间间隔与地球的时间间隔的函数关系是:
(字幕)
如果一个银河系在佛教里算是一个单位世界,则按此公式推导,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四王天所在的天体(须弥山腰)大概也是几乎以光速在相对地球退行的,因为佛经讲四王天一天等于人间五十年,则(字幕)的比率应该是18250(1*50*365)。那幺v 应该是等于于光速c. 在狭义相对论的假设局限是:c 为最大,当然,根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处处长傅承启研究员《宇宙膨胀与宇宙学距离》 的数学推导,天体退行也可以是超光速的,狭义相对论的范围被突破了。
当v超过c 时,便已经突破了我们所观测的三维空间。所以四王天应是另一维次空间。何况忉利天等!
和我们隔着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则更不用说。如果把一个佛土算成一个银河系(实际上比银河系大的多),一个银河系长达8万光年,而一个娑婆世界佛土有十亿个银河系,8万光年乘十亿=8 x 10^13 光年(800,000亿光年,即八十万亿光年),远远超过了科学家所观测到的极限距离(200亿光年),更何况是十万亿个佛土(800亿亿亿光年)!!
所以,可想而知,极乐世界的时间一定很缓慢。《华严经: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 一劫约为12亿年。有人以为在极乐世界修行成佛要很久的时间。根据《观经》,即使是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的众生,临终才遇善知识教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需经过十二劫华开见佛,在极乐世界上的感觉是十二天而已!何等的快哉!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真是一种即身成佛、至圆至顿的无上法门。
物质的非真实性
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只是人的错觉。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在这种新的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他指明物质形成于场,场是具有能量强度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因此宇宙中根本没有物质,物质都是有能量之空间的组合。当代西方科学界先驱艾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质各系统,一般可归纳为物质、能、电荷等等,一概都是归于零(空)。”这证明《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谈到“空即是色”这个理念,让我们先引用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敦沃博士的一段结论:“自然界为我们揭示的物理现象往往同我们一般观察和认为的现象有天渊之别。例如,人在运动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间可以变形;物质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物质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忽然出现。” 只要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便会从此产生,所谓“无中生有”。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一下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定律。这个定律讲,在一定条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质量的物质,物质的质量(m)也可以分解为能量(E)。这个守恒公式是:
这里,c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约三十万公里;E是能量;m是质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反过来,质量也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我们只要将这个公式倒装一下,变成:
。
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量可以在一无所有的真空中变现出物质。换句话说,东西可以无中生有。事实上,在量子的微观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物质在虚空中自然出现。而即使在宏观世界里也如此。天文学家霍金斯说:“星点旋系从强度高能的虚无之中形成。”
天文编号为M87的无线电波星云旋系,从非物质的无线电波区,喷出长达一万光年的光炬,其中为高速高能电子。从非物质中,也即是从虚空中,射出物质,这个惊人发现,证实从“空”转变为“有”,因此“有”的本源是“空”。用佛法的术语说,“有”是假谛(错觉)称妙有;“有”的本体是空(空谛)称真空;真空妙有同时存在,空有不二即中谛。天台宗基本教义讲的空、假、中三谛三观,可由科学角度来理解。 清凉大师在疏钞中也有引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华裔物理学家林平奎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光学通信系统的一端把一束激光“毁灭”, 共摧毁了几十亿个光子,然后在一米外的另一端,然后成功地将其复制出来 ,将它重新现形。(有化为空,空中现有)。 据悉,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这次实验中,这个过程,便被称作“量子牵连”,花费的时间只有十亿分之一秒。 然而,用“远端瞬间传物”模式进行人类和其他物体实验目前似乎还遥遥无期。林博士承认:“我们的实验与科幻片仍有些区别。我们暂时只能遥距传送激光中的光子,还不能将物件瞬间转移。”
这些物理学的发现,证实了佛经里所讲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质),
《毗卢遮那品第六》: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
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焰普庄严幢。
于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
此林东有一大城。名焰光明。)
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乗空徃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
此世界中这种自在的生活状况,用现代的物理学完全解释得通。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时将能量变现出物质来用,用完之后,又将物质变为能量而化去。他们的能量从何而来?他们是从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随心所欲地变现物质。
《无量寿经·受用具足品》中所讲的:(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2)成住坏空
科学家已证实大宇宙出生于虚空,各种天体(星云、星球)皆在不断运行,不断生成和消灭。从空而有,因有而住,从住坏灭,复归于空。例如,猎人星座距离地球 15光年,乃距地球最近的星座。从夏威夷猫娜基山顶,用无线电望远镜摄得猎人座星云爆炸散开后(坏灭归空)的照片,后又用红外线镜头,摄得正在初步又形成新星云(从空复成)之照片,这就是星云宇宙由老到坏,坏又再生的最佳科学证明。猎人星座现正处于形成之初步。像这样新生的星体,宇宙中不计其数。星体经成,住而衰老,就开始发射红光,称“红光巨星”。太阳系中的太阳再经60亿年,即将老化为红光巨星。如果更趋衰老而濒临毁灭时,天文学家称之为“白光矮星”。因为它即将崩溃时,竭尽残力,辐射白光,星体缩小,最后突然爆炸而毁灭,又归于空。宏观世界中反复变迁,吻合佛说的宇宙规律——成、住、坏、空。
《华藏世界品第五》: (普贤菩萨说颂)
世界有成坏 譬如依树林 种种果差别 如是依刹种 种种众生住 譬如种子别 生果各殊异 业力差别故 众生刹不同
有刹住一劫 或住于十劫 乃至过百千 国土微尘数 或于一劫中 见刹有成坏 或无量无数 乃至不思议
劫,是一个时间单位。一劫到底有多长的时间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怎样计算的呢?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里说,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现在的年数来计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麽,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说的中劫,就是20个小劫。那麽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见一中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说的大劫,就是4个中劫或80个小劫,可见一大劫的时间就是 319,960,000×80=1,279,840,000年。(12亿年)
华严境界里面告诉我们,微尘这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现在科学讲的基本粒子,夸克,是不是佛法里面讲的微尘?还很难说,可是很接近。但是佛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世界,这个科学没说到。不但微尘有世界,我们在后面经文读到,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里头也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不可思议。是真的吗?真的。谁见到的?不但见到,普贤菩萨到那里去游览过,到微尘世界里面去观光游览过。那里头也有无量诸佛,佛也与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挺热闹的,微尘里面。而且告诉我们,所有微尘里面都一样,不是单独只有一个微尘是这样的,所有一切微尘没有例外的。
普贤三昧品第三: 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
有人问到我们宇宙以外的其它的宇宙时,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这样回答:“根据广义的相对论,我们的宇宙代表了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了时间空间,包括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们尚未发现的太空。其他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维次的时空。那些其它的宇宙现在或将来都无法与我们有物理性的交流。它们简直就是在无限与永恒 的另一边,无法用我们的观察而达到的。”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为我们介绍说,宇宙里有微尘,微尘里又有宇宙,是重重无尽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是由于我们的妄想执着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妄想执着通通放下,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心地极清净, “净极光通达”,便是“此方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即此方”。
华藏世界品第五:华藏世界所有尘 一一尘中见法界。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妄心是高速运动的,佛在仁王经上打一个比喻说,一弹指六十瞬那,一瞬那九百生灭,这是指我们妄心生灭的速度极快,而弥勒菩萨讲的更快: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三世等品〉第五)
可推断宇宙的实际生灭的时间是极其短促,以至于我们迟钝的肉眼无法感知宇宙生与灭的过程,正如《楞严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紧接着又来一个生灭的过程,又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如是循环不已,由于速度太快,我们的感受是一种宇宙在相续的样子。而实际上,整个宇宙是在每一个瞬息之间生了由灭,灭了又生,刹那生灭,循环不已。这种刹那生灭之相,只有到了八地(不动地)菩萨的果位才能见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全景一时顿现,一关灯,全景顿消。
因此整个宇宙是我们能感知的心(中峰禅师称“灵知心”,能见闻觉知)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生灭之妄心一停,整个宇宙的生灭现象也就立即停止了。正是禅宗永嘉大师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里的“觉”是指妄心不动,真心显现的状态。
然而,我们凡夫的妄心不能刹那停止,因而所见生灭之相也无法刹那停止。《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有人可能会问:这前念与后念所现的两个宇宙有联系吗?” 答曰:“没有。前念与后念各不相知,因而前念所现的宇宙与后念所现的宇宙没有关联瓜葛,是独立的存在。”《华严经·菩萨问明品》开头便说:“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这里用河中流水比喻。宇宙中前一个相喻作前流,后一个相喻作后流,前流与后流各不相知。这是由于前流和后流均无自性,皆是众缘和合,因而各不相知。而前后可以相牵流,牵引的力量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宇宙中万有不变的规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虽然妄念在不断生灭,但是能知的心却没有因为宇宙生灭而动摇。所以中峰禅师说:“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能知之心是永恒不变的,这是我们真心本性。正因为它永恒不变的作用,才使我们众生生灭的妄心里观察到宇宙生灭之相,但众生迷惑,不识真心,只迷在生灭相中。而诸佛在生灭之相中了达有一个不变真心。此谓“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我们每一个念头都各不相知,所现的宇宙也是各不相联,为什麽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却是相续而没有分断的相呢?这是因为我们凡夫着相,当看到前一个相时,便立即起念执着这个相,而这个执着的妄念马上又产生了第二个相,由于执着的作用,第二个相与第一个相非常相似,因而在我们凡夫眼中,宇宙成了相续相。实际上第一个相和第二个相是互不关联而独立存在的。比方说,电影底片每张每张都不一样而且独立存在,但在连续放映时,电影机的底片每1/24秒
换一张,我们已无法觉察画面的分断了,我们所见的影像就连续起来了。由于念头的不住牵引,使因果互相牵缠,而众生迷惑在妄相里头,“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沉,亘古至今而靡间”。当我们了解宇宙原来是我们相牵不断的念头所产生的现象,才知道宇宙中一切众生皆是我们同一心念中的生命共同体。因为我们的这一心念有能出生宇宙万物的功能,因而它的德是爱是慈悲,净空上人把它称为“爱心”。上人说:“爱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因为它是能生之源头。“爱是神圣、上帝、真主、圣灵”,因为它有造宇宙万事万物之功能。所以“爱孕育出宇宙万物。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从爱心而生而长。”
明白这个真相之后,我们对万物众生的慈悲关爱之心油然而生,晓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我们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且我们全部紧密团结在一个心念当中!我们说“活在一个地球村里”,或者说“环宇一家”,都是方便说。而真实说,是“我们活在共同的一个念头里!” 所以,哪里还能可以跟宇宙里任何一人一物起对立冲突呢?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三世等品〉第五)
这段话说明宇宙间这些森罗万象,在佛法里面讲的自性能生万法,怎么生?波动现象。你看佛说的「迷唯一念」,那个一念就是波动,只要一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现象就生了。它有没有次第?是有次第,太快了,我们没法子观察到。它的次第在《唯识论》里面讲得很清楚,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无明就是不觉,不觉就叫无明。这一念不觉怎么样?大光明藏见不到了。不动的时候,心里没有念头不动的时候是光明的,自性是光明的、是圆满的,宇宙是大光明。所以性德的光是柔和的,可是你心一动,这就失掉,你就见不到了,这个光明就变成黑暗,所以叫无明,明没有了。本来是明的,你心一动就变成无明;心不动的时候,无明就没有了。所以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里面有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就是动,就是此地讲的它不断的在动,从来也不停。但是你要晓得,它那个动就像我们电影的放映机一样,确实这个动不是连续的,它是刹那刹那,像闪光一样,一闪一闪的,它闪得太快了,我们看到好像是连到,其实它是一念一念的。所以你一念觉,无明就没有了,觉也是一念,迷也是一念。我们现在这个现象就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它全是迷,念念都没有觉悟过,都在迷,它都在动,不动就觉了,极其微细的还是在动。
八地菩萨可观察到此生灭相八地菩萨能见此境界
十地品第二十六:
观世间成。观世间坏。
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
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
空间裂缝,即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以前。大光明藏,常寂光土。
入法界品:
善财童子,参访慈行童女,慈行童女开示:
智眼无瞖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虗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
过去世人观念中的世界、宁宙,超不出地球的范围。我国汉代著名大学问家王充公元27一96年)乃是旷世奇才,学识渊博。恻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王充虽有如此才华学识,并集前代科技文化之大成,然而他对天地的认识却 为:’’天乃玉石之类。(《论衡·谈天》)“天之与地,皆体也,地无下,则天无上矣。”《论衡·道虚》)’’天体非气也……犹有体在上,与人相远,《秘传》或言:天之离天下,六万余里,数家计之,三百六!五度一周天。下有周度,高有数里;如天审气,气如云烟,安得里度?…天有形体,所据不虚。由此考之,则无恍惚明矣。”《论衡·谈天》)王充认为天是有限度的,有形体的、玉石之类的东西,离地六万里。这种见解在现代人看米是多么幼稚荒唐。相比之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释迎牟尼<魏书·释老志》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687年,比王充要早七百多年。早已认识到世界宁宙的无限性,达到了关于宏观宁宙的真理性认识。
佛教中所讲的世界,就是普通所称的宁宙。《淮南子》云:’’上下四力一谓之宁,古往今米谓之宙。”佛教经典《楞严经·卷四》云:’’世为迁流,界为力一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米、现在为世。”这二者同是无量空间和无限时间的合称。因此佛教的世界观,也就是普通所称的宁宙观。佛经中经常提到“三千大千世界”这一概念。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指三千个世界,而是集一千个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其中含有三个千的倍数,故称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包含着!亿个世界。如此广大无际的虚空宁宙范围,在释迦牟尼佛眼中也只不过是一佛摄化之土。《妙法莲华经·如米寿量品》云:’’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它阿僧瘤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东力一五百千万亿那由它阿僧瘤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羚意云何,是诸世界,知其数否。”可见释迦牟尼佛所观察到的宁宙空间是多么深大无量,不可胜言。诚可谓:世界无量,国土众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亦是无量,那里有什么中心可言。我们人类所居的地球,在宁宙天体中,相比之下,不过是宁宙中的一粒微乎其微的微尘。现在人类的天文学研究已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实现了古人‘举头天外望”的梦想。人们看到茫茫宁宙,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仅仅银河系中的星球就已多至不可胜数,星球之间的距离亦大至不可限量。非但古人的地球中心说固无道理,即使哥白尼的日心说实属滑稽可笑。而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虚空无尽,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才是究竟的宁宙真相。
不借助任何科学仪器,释迦牟尼佛何以能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就认识到宁宙的无限性,并给子真实的描述,这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隋。现代天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恰恰验证了古老的佛教理论的正确性。
佛教理论中的地理概念更有“ 俗地理”和“ 圣地里”之分。“ 俗地理”是指我们平常的人在凡夫地,以肉眼凡胎所能够认识观察到的宇宙景象。“ 圣地理”是指我们平常凡夫根本就观察不到,只有开了天眼的得道圣人才能看得见的神秘宇宙景象。最简单的如:以刀断水,水中会留下伤痕,鸟在虚空中飞过,虚空中会留下痕迹,而我们平常人却看不到。至于佛国中的妙宝庄严,重重无尽,百味饮食,应念现前,受用种种,一切丰足等不可思议的神奇境界,目前人类的科学研究尚无法认识和理解,只可存而不论。
神奇的“ 风轮”摄持世界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第五》云:“ 诸佛子,此华严庄严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 华严庄严世界海”就是指华藏世界,这是一个比我们人类所能观测到的范围大得多的一个世界,也具有“ 圣地理”层面上的意义。任何一个世界都存在许许多多的星球,星球之间并不是杂乱无章、各自为政,而是有一定的秩序,有一定的轨道,相互之间有一种“ 风轮”的力量在相互摄持,以维持其世界宇宙中的秩序。古代,人们的科技文化水平相当落后,古人对天体星球之间的这种相互吸引摄持的力量无法认清其本来面目。古时佛教的译经师们一定吃了不少苦头。中国古代的译经师只好煞费苦心地将这种缔结星球世界之间关系的纽带力量称之为“ 风轮所持”。风是看不见的,却具有力量,具有功能;“ 轮”则是圆形的,环绕的,旋转的;“ 持”则是摄持,吸引,维持的意思。犹如杂技演员的表演,用绳子拴住一碗水,给碗一个速度,由于绳子的摄持,碗飞不出去,只好绕着手不停的旋转。绳子的摄持力是看得见的,而星球之间的摄持力则是看不见的“ 风轮”的力量。这种神秘的“ 风轮”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现在的天体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天体和太空轨道的一些奥秘。当一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它便可以离开地球表面,像月球一样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按一定的轨道,不停地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它与地球之间产生万有引力的结果。正是由于地球万有引力的摄持作用,月球才不会从空中掉下来,或任意飞到别的地方去,而只能按其固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同样,如果一物体的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便可以冲破地球的束缚,成为一颗行星,而环绕太阳旋转。如果该物体的的运动速度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便可以冲出太阳系,成为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而像太阳一样在银河系中的轨道上运转。月亮围绕地球运转,地球等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系又在银河系中按一定的轨道运转,这都是与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分不开的。万有引力是维持世界宇宙秩序的一种重要力量。释迦牟尼佛在《 华严经》中讲的“ 风轮摄持力” 何以与现代科学的万有引力如此相似,佛祖讲的“ 风轮摄持力”是否就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万有引力,这或许还有待于科技工作者和佛教学者们的进一步验证和思考。
美丽壮观的星系,最先发现者是佛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