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53|回复: 8

[事迹传记] 阿育王传奇,皈依药师佛一夜建塔八万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4 编辑

据史料记载和文物考证,约在公元前270年,印度历史上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阿育王,登上了孔雀帝国的王位,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几年的帝王生涯,古印度因着他而建成了一个疆域空前的大帝国,佛法因着他而有了第三次大集结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而依据佛经里的说法,释迦牟尼在世时,已对未来阿育王的出世作过授记。《杂阿含经》里说,有一天早晨,释迦牟尼在阿难陪伺下入王舍城乞食,遇两童子正在沙土中嬉戏,一童子见有僧人行乞,便掇了一把细沙,放进释迦佛的托钵里说:“喏,这是麦面,送给你。”释迦佛点头,微微一笑。在旁边的阿难不解,问佛陀为什么而笑?佛陀说:“阿难,你有所不知,这个小孩以麦面供养佛,在我灭度后一百年,他将转世于巴连邑统领一方,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以正法治化国家,还要广布我的舍利,造八万四千塔,安乐无量众生。所以我笑。”佛陀还随口对阿难诵出一首偈语:   于我灭度后,是人当作王。   孔雀姓名育,譬如顶生王。   于此阎浮提,独王世所尊。 10.幼时阿育王,丑陋且狂躁   孔雀帝国始建于公元前324年。其时,在古代中国为战国时期周显王(姬扁)四十五年,亦为秦孝公之子惠文王更元初年;大约一百年后,惠文王之后的第五任接班人秦王政结束了群雄纷争的战国局面,建立起类似于孔雀王朝而范围更为广大的秦帝国。   印度孔雀王朝的缔造者是阿育王的爷爷——旃陀罗笈多(又称月护,公元前345-296年),当侵占印度的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去世、局势出现混乱时,他以旁遮普为据地,率众而起,把希腊人赶出了西北印度,接着又攻占了摩竭陀的首都王舍城,并在这里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因他的家族属于孔雀氏族,所以他开创的王朝被称为孔雀王朝。到公元前317年,他统一了整个次大陆北部地区,他所创立的孔雀王朝又被称为孔雀帝国。   旃陀罗笈多王于公元前296年去世后,他的儿子宾头婆罗即位。   宾头婆罗在位二十几年,孔雀帝国的版图在他治领下进一步扩大。据传这位帝王手段残暴,杀人无数,先后被他攻占的十六座都城,十六位君主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杀掉,他因之而得了个“歼灭者”的外号。   宾头婆罗王有子八人及女数名,最小的两个儿子,母亲原为一婆罗门女,初入皇宫时遭皇后及众妃排斥,令习剃头业(在古印度此为贱业),后来才受到国王宠爱。该婆罗门女为宾头婆罗王生二子,一子生于皇后去世第七日,是为除忧日,所以国王为他起了个名字叫“无忧”,以音译之,为阿恕伽或阿输迦,传入汉地,译之为阿育。又生一子,名为离忧,成年后出家为僧,证道之后大弘佛法。   幼时的阿育,相貌丑陋,皮肤像黄沙一样粗涩不堪【按:有一种说法,阿育皮肤粗涩,即跟他的前世曾向佛祖施舍沙土有关】,性情十分狂躁,跟异母兄长不和,也不为父王所喜爱。长大后,虽精通技艺,勇猛过人,仲昆之间仍隔阂很深。   有一年,原先已臣服孔雀王朝的德叉尸罗国想摆脱宾头婆罗王的统治,发起叛乱。宾头婆罗王把他八个儿子叫来,问他们谁愿带兵去平息叛乱?   德叉尸罗国一带山势险峻,民风剽悍,去那里打仗,无异是个苦差事。几个兄长推来推去,谁都不肯应这个卯,一个兄长对父王说:“无忧力大无穷,英勇善博,我看让无忧去吧,最合适了。”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兄长也众口鼓掇父亲。宾头婆罗王想了想说:“那好吧,就派无忧去,不过你们弟兄几个,要帮无忧多准备些武器装备。”   一直到了阿育预定出发的这一天,几个兄长也没把说好要给他准备的武器装备给送来,按有的史籍记载,“器杖资具悉不予之”【《阿育王经》】、“唯予四兵,不予刀杖”【《阿育王传》】,这还不是存心要看他的好戏哪!   阿育冷笑一声,带着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踏上了险恶丛生的征程。   几个月过去了,有的兄长以为阿育一去不回,肯定把命丢在那里了。谁也没想到,阿育凭着他过人的机智勇武,平息了德叉尸罗国的动乱,凯旋归来,声威大振!   宾头婆罗王喜出望外,就此对阿育另眼相看。他问阿育:“我的爱儿,你打了个大胜仗,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吧。”   阿育说:“几个哥哥老是要欺负我,我想离他们远一点,请你把波吒厘佛城给我住吧。”波吒厘佛城是仅次于国都王舍城的大城市,人口众多,物产丰富。   国王哈哈一笑:“好,你小子的胃口可真不小,你要波吒厘佛城,就给你波吒厘佛城!”于是阿育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实力雄厚的小天地。  11.人间活地狱,奇僧来拆除   公元前270年,宾头婆罗王患重病突然去世,阿育依托波吒厘佛城实力和诡计多端的阿耨楼陀等人扶持下,登上孔雀王朝的御座。长兄修师摩对庶弟继承王位不服,率兵来围。阿耨楼陀此时已被阿育王任为宰相,他在东城门前做一机关木象,又做一阿育王塑像,让塑像骑象身上,再于象前挖一无烟火坑,上面以伪装物覆盖。当修师摩到来时,阿耨楼陀假意指点他说:“王子,阿育正在东门,你若把他打败,自然就该由你作王。”修师摩往东门奔去,坠入火坑,当即身亡。   阿育为王后,暴躁的脾气更无所收敛。他觉得手下有些大臣对自己不恭敬,一下子就杀掉五百。他见皇宫花园中的无忧树花被人折断,以为是宫女借此发泄对自己不满,就下令将宫女活活烧死。   阿育王把帝国首都从王舍城搬到了波吒厘佛城。虎视天下,他的勃勃野心极度膨胀。他连年征伐,吞并邻土,使疆域一再扩大。他率众亲征的羯陵伽之役,杀人十万,血流成河,最终占领了这个东海岸的军事强国,扫平了通往南印度的必经之路。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他建立起古印度史上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在当时世界上也树立了显赫的威名。   在帝国内部,他实行严酷的专制政策,凡事他一个人说了算,容不得任何不同意见。他听信瞿竭卢那仙人的邪说,建造了一座四方围墙高耸的“祭堂”,里面种植各种花果,外面装饰得更加漂亮,使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想进去看看。而实际上,那里面是一所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凡进去的人,都被加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残害致死。这所“祭堂”的看守,是他专门派大臣去全国各地明查暗访找来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人必须是国中最冷酷凶残的恶人!被找来的这个恶人,名叫阇梨,又高又壮,浑身黑色,眼睛发青,头发发黄,普通人看他一眼,都会吓得心惊肉跳,他来这所“祭堂”前,因父母不赞成,一气之下就杀了父母。在数年时间里,进入“祭堂”丢了性命的无辜民众多达五千余人。人们暗中把阿育王称为“凶暴的无忧”。   有一天,有个外来的出家人误入“祭堂”,阇梨一把抓住他,要按“祭堂”规矩把他杀死。出家人对刽子手说:“我是僧人,请你给我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再叫我死吧。”刽子手冷笑一声,答应让他再活七天。   这个出家人名叫加行,是佛陀大弟子阿难的弟子耶舍罗汉的弟子。他在“祭堂”满是血污、骨骸和内脏的禁室里,死下一条心,修观无常十六圣谛法,终于证得了罗汉果位。   七天后,刽子手把加行扔进滚烫的大油锅,可是,不管大铁锅下的柴火烧得多旺,不管锅子里的油沸腾得多厉害,加行面带微笑,如洗温浴,丝毫不受伤害。   刽子手大为惊讶,他无法相信,却不得不面对这一不可思议的现实。   国王听说后,跑到“祭堂”里去看这个油锅炸不死的奇僧。   国王问僧人,为什么滚烫的油锅炸不死他?太不可思议了。   加行回答说,佛法不可思议而又真实不虚,是不可思议而又真实不虚的佛法保护了他。   加行问国王,为什么要设立“祭堂”杀害那么多无辜的人?   阿育王回答说,瞿竭卢那仙人告诉他,只要“祭堂”能杀死一万个人作祭祀,他就可以永久获得解脱。   加行说,你别相信这外道的胡言乱语,你滥杀无辜,罪业深重,死后将在无始的轮回里坠落到三恶道里去。他随即以神通让国王亲眼见到了地狱里的种种恐怖景象。阿育王心灵感受极大震撼颤秫。   国王问,如何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加行告诉国王,只有忏悔罪业,敬供三宝,才是求解脱唯一行之有效的正途。   阿育王当即狠下决心,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可当他想走出“祭堂”的时候,凶悍成性的刽子手拦住了他——这正是他当初授予阇梨的特权:杀死每一个进入祭堂者,不让一个人活着出来。   阿育王问:“你今天想杀我是不是?”   阇梨说:“是。”   阿育王问:“是谁先到这里来的?是你还是我?”   阇梨说:“是我。”   阿育王说:“既然这样,你应该先死。”就令人处死了阇梨,并随即拆除了这座人间地狱。 12.放下屠刀后,达摩大法行   自此以后,这位专制残忍的帝王洗心革面,虔供三宝,跟过去彻彻底底换了个人。   他颁布了一系列倡导公正、宽容、非暴力的昭书、谕令,实行了被现代史学家称之为“达摩(大法)政策”的新政。为了让国民都知道他的新政,他命石匠把他制定的“达摩(大法)”,刻在街衢、寺院、聚居区等人烟稠密处的岩壁和石柱上。为保证“达摩(大法)的”贯彻实行,他常派出达摩大臣到各地明查暗访。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如停止军事征伐,禁止狩猎、斗兽、宰杀牲畜,废除肉食,兴办慈善事业和公共福利事业等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印度陆陆续续发现的“达摩(大法)”岩刻敕令和石柱铭文敕令共有二十几种。在一道保存较完整的铭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放下屠刀后的阿育王对他当年发动战争大肆杀戮的内疚与悔恨之心:   在天帝所宠爱的国王登基的第九年,他占领了羯陵伽。十五万人在那里被放逐,十万人在那里遭杀戮,还有更多的人死亡。这以后,羯陵伽被占领了。这位神的宠儿非常热切地实践达摩、渴望达摩、教授达摩,征服羯陵伽使这神的宠儿感到后悔。因为当一个独立的国家被征服时,屠杀、死亡和人民的放逐使他感到及其悲伤,心情沉重。更使他感到悲哀的是,住在那里的居民,不管是婆罗门、沙门及其它教派,或是居家之主,那些尊崇父母、尊长、老师的人,那些对朋友、熟人、同事、亲属、奴隶和佣人行为端正友好的人,都遭受暴力、屠杀,与亲人别离。即使那些幸免的,那些没有失去亲人的,也为他们的朋友、熟人、同事和亲属的痛苦而难过。所有的人都受苦,使得这位神的宠儿心情沉重。除了希腊人之外,任何地区都有婆罗门和沙门的宗教体系,任何地区的人民都支持这个或那个宗教。如今如果有人再遭受同样的命运,哪怕人数只有羯陵伽战役中遭到杀戮、致命、放逐人数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这位天帝的宠儿都认为是极其痛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来自佛经中的成语,在阿育王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在阿育王的大力支持下,当年净饭王的一位王子创立的佛教在孔雀帝国得到蓬蓬勃勃发展,全国新建了许多寺院和灵塔,僧侣受到全社会极大尊敬。阿育王为了表示对佛教三宝的敬养,曾先后三次把整个国家布施给佛教事业,然后再以珍宝赎回。唐代高僧玄奘法师(600-664)在《大唐西域记》里有关于这一史实的记载:“无忧王信根贞固,三以赡部洲施佛、法、僧,三以诸珍宝重自酬赎。”   13.一千比丘众,佛典三次结   自释迦牟尼去世之初,已证罗汉的五百弟子在大迦叶带领下,曾历时七月,在耆奢倔山的毕钵罗窟,举行了佛教经律的第一次结集,得以将佛法的基本内容以书面形式完整地记载下来传诸后世。这次结集,因地点在摩竭陀国王舍城,又称王舍城结集。过了百年,以长老耶舍为首的七百比丘,在毗舍离国的波利迦园举行了佛教律藏的第二次结集,就小乘三藏取得了共识,这次结集,又称毗舍离城结集。   由于阿育王崇信佛教,沙门在社会上地位崇高,不少外道之人披上僧侣衣衫以谋衣食,有的还打着佛法旗号散布似是而非的外道邪说蛊惑人心。同时,在佛教界内部,上座部与大众部之间也发生了不休的争执。为了保持佛法的纯洁和僧界的团结,阿育王在他即位第十七年(即佛陀去世二百三十五年),下旨召集一千比丘,一起聚集在波吒厘佛城的鸡园寺,重新进行经律论三藏的结集。鸡园寺亦为阿育王所造,楼宇重重,规模宏大,住在里面的僧人都由朝廷给予四时供养,唐代玄奘法师九百年后游历此地时,见该寺院毁坏已久,但遗址还存在。这次结集,应阿育王的迎请,由德高望重的目犍连帝须担任主持人。在鸡园寺里,僧众仿前两次结集之法,一一诵出正宗法藏,驳斥了外道的异端邪说。   这次结集,历时九月才完成。完成之日,空中彩虹夺目,大地发生震动,万众为之欢呼,全国沉浸在喜悦之中。后世将这次结集称为第三次结集或波吒厘佛城结集。此次结集之后,在印度一度比较猖獗的外道邪见遭到重大挫败。   为扩大影响,阿育王还派人去次大陆各地、希腊化国家、锡兰、黄金地(今缅甸、苏门答腊等地)宣传“达摩”和第三次结集,使正信佛法得到更广泛的宏扬。从阿萨姆到兴都库什山,从迈索尔到西马拉雅山南麓,阿育王被帝国的万千民众敬称为“法王阿育”。 14.药师佛相助,建塔八万四   从“凶暴的无忧”,到“法王阿育”,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此时,作为一个帝王,阿育王依然要日理朝政,不辱当朝皇帝的职责;而作为一个虔信的佛教徒,他退朝之后便每每把自己锁进密室,精进修行。他听说东印度鸡胤精舍的阿罗汉耶舍度婆奢德行高深,便亲自上门,拜他为师,把他恭恭敬敬请到波吒厘佛城里来,为他在城里建了精舍,常向他请教修行方面的问题。有一次,帝国派往国外的商船在返国途中,所载宝物被海浪沉入海中,阿育王去精舍询之师父,耶舍度婆奢指示国王,此为得罪龙王所致,只要你供养天空、地神、佛陀和僧伽,可将众龙降服。阿育王遂依耶舍度婆奢所授之法,供养六万阿罗汉等三宝,比以往更精进地念经诵咒不止,三个月后,众龙果然亲自将宝物送到门上。   耶舍度婆奢有一次告诉国王,他在定中得悉佛陀在世时为阿育王所作授记,当年分成八份的佛陀舍利,现在已到广布天下、利乐无量众生之时。耶舍度婆奢所说,正合阿育王之意。此事亦不难办到,因当年各自为政的八个国家,如今都已被囊括在孔雀帝国大一统的版图内。阿育王便将各国的佛陀舍利塔依次拆毁,取出贮于宝瓶中的佛陀舍利。他十分惊喜地看到,二百年来佛陀舍利增长了好多倍,有的舍利塔里,不仅宝瓶里面舍利已经长满,连瓶外也堆满五彩夺目的舍利子。   当阿育王拆掉了七座舍利塔,准备拆最后一座时,塔旁水池里的龙变成一个婆罗门,来到他乘骑的象前叩头说:“大王,您对佛充满情感,广建福田,我大胆地请您屈驾降临我家作客。”阿育王问:“你家在哪里?是远是近?”婆罗门说:“我是这水池里的龙王,日日看护供养佛陀舍利塔,因大王来此,特来谒见。”阿育王便随婆罗门一同进入龙宫,看到了种种人世间没有的珍奇宝物。龙王请求阿育王保留这座舍利塔,不要拆毁,他愿以龙宫珍宝相赠。阿育王想想七塔已拆,聚集的佛陀舍利已经够多,便答应了龙王的请求。   阿育王回到皇宫后,诰书天下,广建灵塔,并派出使者,携佛陀舍利,分送给各地新建的灵塔,一时间,不仅在印度建新塔成千上万,在东南亚各国包括中国都建塔无数。   据传,阿育王广建佛陀舍利塔,得到本尊药师佛鼎力相助。他依耶舍度婆奢之说,拆当年七国所建佛陀舍利塔,将佛陀舍利聚拢来后,摒一切杂务,除一切杂念,勤念本尊药师佛心咒:“班堪则呀,班堪则呀……”,诵满十万遍后,十二药叉明王于一刹那间将佛陀舍利送往世界各地,建塔八万四千座,供各地人民瞻仰供养。   我国晋代高僧法显(335-422),于后秦弘始年间去印度求法,曾到过阿育王当年的都城波吒厘佛城,那时离阿育王时代已有六百多年,他还亲眼见到当年阿育王所建的大塔。法显回国后在其所著《佛国记》中,记下了他看到的景象:“阿育王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所作大塔,在城南三里余。此塔前有佛脚印。起精舍,户北向塔。塔南有一石柱,围丈四五,高三丈余,上有铭题,云:‘阿育王以阎浮提布施四方僧,还以钱赎,如是三返。’”又过了两百几十年,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游历印度各地时,到这儿也来过,只见该塔已倾斜陷落,他回国后,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此记载说:“地狱南不远有窣堵波,基址倾陷,惟余覆钵之势,宝为厕饰,石作栏槛,即八万四千之一也。”但玄奘法师行至萨他泥湿伐罗国(在今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内)所见的阿育王塔,倒还完好无损,《大唐西域记》里记载说:“城西北四五里,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砖皆黄赤色,甚光净,中有如来舍利一升,光明时照,神迹多端。”玄奘法师回国时,还带回了一百五十粒获赠的佛陀肉身舍利。 15.半个庵摩勒,最后施天下   阿育王共有十一个儿子,立三波提为太子继承皇位。   晚年阿育王卧病在床,自知不久人世,对三宝的施舍之心更为强烈,一次又一次将皇宫中的金银珍宝施舍给寺院僧侣。   众臣对太子三波提说:“看来大王将要命终了,不能让大王再这样施舍下去,不然国库要空竭了,今后你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太子答应不再让父王把宫中的东西拿出去。   阿育王见大臣不肯再替自己向寺僧施舍宫中财宝,就把自己吃饭用的金器送给了鸡园寺。太子见状,叫伺者换用银器给阿育王送饭。阿育王吃完饭,将银器也送给了寺院。太子又令人换铜器。结果阿育王将铜器也施舍掉了。太子得知后,令伺者再换瓦器。   阿育王心里很难过,令伺者把众臣叫到跟前,手里拿着吃剩半只的庵摩勒果,眼中噙泪,问大家:“你们说说,谁是天下的主子?”众臣齐声回答:“当然是您大王啦。”   阿育王摇了摇头,说出一首偈语:   汝等护我心,何假虚妄语,   我今坐王位,不覆得自在。   庵摩勒半果,今在于我手,   此即是我物,于是得自在。   呜呼尊富贵,可厌可弃舍,   先领阎浮提,今一旦贫至,   如恒河驰流,一逝而不返。   富贵亦复然,逝者不覆还。   群臣没什么话好说,皆沉默不语。   阿育王将手中的半只水果交给伺者,对他说:“你把这半只庵摩勒果拿到鸡园寺去,代我礼拜诸比丘僧,对他们说,就说是我阿育王说的,我曾统领阎浮提,阎浮提是我所有,可我现在再也没有任何财宝可供布施,只有这半只庵摩勒果是我的,我把它布施给你们,这是我今生最后的布施了,希望你们接受,并让我最后得到供养僧侣的福报。”   伺者受命来到鸡园寺,走到上座跟前,奉上半只庵摩勒果,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将阿育王要他说的话转述了一遍。   上座手捧半只庵摩勒果,对众僧说:“阿育王从前期望周济天下,如今重病在身,奸臣弄权,他已没法支配自己的珍宝,只好以这半个庵摩勒果作最后的布施,每个人都应分到。”他叫人将庵摩勒果磨成粉末,煮一大锅石榴羹,把庵摩勒果粉末倒入搅匀,这样每个僧人都吃到了。庵摩勒果中的果核,则收集在一起,建塔供奉。   伺者回去禀告阿育王说,按照他的吩咐,每个僧人都已吃到了他送去的那半只庵摩勒果。   阿育王又问身边几个还没离开的大臣:“谁是阎浮提的王?”大臣齐声回答:“当然是您大王。”   听此回答,阿育王由卧而坐起,眼望虚空,合掌作礼,心念口言:“我今再次以此阎浮提布施三宝,随意用之。”   言讫,命终。
发表于 2012-6-2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4 编辑

感恩师兄分享~ 第一次看到阿育王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5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55 编辑

愿我所有化报身,在其因缘国土世界中,皆为第一正法护持王主,与无量因缘幻眷属皆遇诸佛宣讲僧伽吒,于法会中正信受持,当下成就僧伽吒无上境界,以僧伽吒威德于一念间度一切因缘幻眷属为十地以上大菩萨,具足一切善境界。 愿法界众生皆能理解透彻僧伽吒至善的深意,心合至善,升起大慈悲心,得无穷精进的动力,直证金刚三昧。 愿我与法界众生皆了知五逆重罪皆是至善化现,明了菩提烦恼本是一体,修习僧伽吒,断一切恶业报之根。 愿我与法界众生了知一切法如幻,不落空亡,不落放逸,不生疑惑,如法严谨不失大慈悲心,担起如来家业,世出世间法皆得成就圆融无二,成第一法师,具足一切善境界,广为弘扬僧伽吒,直至成佛。 愿诸佛如来以不可思议威神力故,于一念间此愿流布无量不可思议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2:15 , Processed in 0.37599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