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268|回复: 20

[佛化生活] 当代画僧史国良:禅心慧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同史国良一起聊天,走进他位于北京紫竹院的家中,听他侃侃而谈。他讲那些浓重的色彩总会让他兴奋和感动,他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更多也是现实主义题材,充满了张力和震撼;而身为一个僧人,出家人的思维和生活则更需要一种定力和超越尘世的彻悟,二者之间似乎有着让常人难以解读的地方,然而却在史国良身上真切地体现着。不同的心境,带给他的是不同的生活况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史国良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工人家庭,家里7个孩子,他排行第六。母亲是个家庭妇女,父母都不识字。1956年出生的他,从记事起就赶上了一个特殊的年代:“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小时候他和很多民工住在一起,因为当时首都搞十大建筑,从全国抽调工人来北京,他父母被抽调来北京之前在河北大城县。史国良的童年是苦涩的,当他能分辨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饥饿,由于当时的粮食都有定量,很多时候他吃不饱,地里的各种野菜,什么能吃,什么味,怎么吃法他都一清二楚。史国良小小的心灵深处有了摆脱穷苦命运的强烈欲望。   爱画画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小时候的他喜欢涂涂抹抹,看了电影回来,会把银幕上的故事背着画下来;从外面见到了有趣的事情,他讲不清楚,却可以用线条和图像演绎出来。在家里,也到处画画。墙上,地上,玻璃上被他画得满满的。父母没有文化,更不懂艺术,但却知道保护家里这个爱画画的孩子的天性。   上小学,除了画小人书和电影之外,还画学校的黑板报。当时的他特别喜欢画人像的人,经常地跑过去给人家打小工,从帮人扫地、送水,到挤颜色,就是为了能凑近一些看仔细。那个时候,让史国良最崇拜的画家就是《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刘春华了。这幅画像给少年的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可以背临下来,还曾经做成剪纸,这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史国良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1978年,第一次全国性招考硕士研究生,史国良那年22岁,要从只有中专生基础的水平直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对他来讲无疑是有点“自不量力”了。国画专业在当年只录取16人,一同报考的一些人在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气的画家了,过去他经常临摹过他们的美术作品。扎实的绘画功底,再加上他多年临摹写生,过硬的速写功底,让他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名列第五,终于梦想成真考取了中央美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不久,史国良离开北京画院,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开始了留洋生活。出国时只带了五千港币的他依然在画。国外艺术家的生存充满了艰辛,而且能画出来的并不多。在国内是知名的画家,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一切要靠自己,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有时苦闷无处诉说,身边又没有亲人,精神上的孤单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抑。幸好遇到很多热心人的帮助,让他有机会在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尽管是在UBC大学的亚洲中心,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幸运的事情,这样可以基本上保证了他今后的经济来源。   生活上有了收入,但精神上依然是压抑的,在加拿大期间,他经常飞回国内,也经常去西藏写生,他向往着宗教的神圣,因为那里可以让他的内心得到一种放松与解脱。   当他人生最为苦闷的时候,结识了佛光山住持星云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当年见了星云大师就像见了神一样。那一天他突然而至,他围绕我转了一圈说:”这个史先生,怎么看都像个和尚。‘或许当时是他的幽默,没想到我却当真了。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却变成现实,真像冥冥中有什么力量在左右自己的命运。我不但成了和尚,他还成了我的师父。我曾经为师父做了一副画像——《祈祷和平》送给他。“   星云大师喜欢写作,喜欢绘画,对书画艺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史国良觉得他的这位师父是位颇具人情味的佛教领袖,也是宗教中的性情中人。他无论在加拿大还是在台湾,师父对他的关心无处不在,每当回忆起这些,总会有一种温暖感。史国良很欣赏星云大师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佛法就是活法,活法就是佛法。”这一点他感触颇深,也让他摆脱了苦恼,对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影响。立足当下,做好今生今世的事情,是他出家后最深切的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念念不忘的3个人  一直到现在,让史国良念念不忘的有3个人:周思聪、黄胄和叶浅予,他们曾经是他的恩师,对他的从艺之路影响最大。跟这几位美术界前辈交往久了,好像有一种情同家人的感觉。周思聪是他的启蒙老师,从十几岁时就跟她学画,如果没有她的肯定与鼓励,史国良很难能有今天的成就。与黄胄先生绘画一脉相承的他,至今人觉得受他的影响最大。就连黄胄先生的一些生活趣味,比如对古董的痴迷与喜爱,也都让他继承了下来。每次学画时,他就帮先生研磨墨、抻纸,听先生谈论古今,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直接在学校中受教的是叶浅予老师。史国良的单纯与诚实让老先生非常喜欢。先生经常给他开小灶,经常把史国良一个人留在身边,从不让别人看,有时还教他几招,比如如何画动态,如何构图等等。史国良每次画一大堆速写回来都要请先生过目,听取老师的意见,这使他在技巧上长进不少。老师还时常打趣说,“你比黄胄画得好,你能学出个‘小黄胄’,为什么不能学成‘小叶浅予’呢?”由于经常去先生家里,他与浅予老师的夫人王人美也成了相知的人。   他曾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三个圆:从小学到出国前是第一个圆;走出去到国外是第二个圆;而人生第三个圆,是现在每天画画的史国良。对艺术的执著加之对生活的深切的感悟,让史国良有了一种超然的心境,最近,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作了一本名为《回望红尘》的书,其中记录了他的艰辛,也记录了他不懈努力的过程。回望过去所走过的路,每一种经历所带来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种特殊的经历也将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创新与超越。   史国良简介:1956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现定居北京。 ( 文章原题;画僧史国良:自己的人生有三个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顶礼星云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18:42 , Processed in 0.38428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