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5|回复: 3

[佛教文化]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七: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七: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从开幕式主旨演讲略窥佛教的普世价值
  2012年4月26日,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由香港佛教联合会副会长宽运法师和台湾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主持,近十位嘉宾围绕“和谐世界,同愿同行”的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他们分别是:联合国文明联盟主席帕桑约(视频),台湾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长老,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孟加拉国佛教复兴会会长苏塔难陀大长老,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尼泊尔文化和国家结构改革部长蓝毗尼开发委员会主席吉拉迪,韩国佛教曹溪宗中央宗会议掌权者普善长老,中日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会长持田日勇长老,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斯里兰卡全锡兰佛教会主席贾噶特。

   
宽运法师与果东法师主持开幕式主旨发言
  其中,佛教界的诸山长老大德共七人,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孟加拉、斯里兰卡,代表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及南传佛教三大语系。蓝毗尼是佛诞之地,来自蓝毗尼的代表象征着佛教的清净源流与传承的延续。许嘉璐先生既是中国学界的代表,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联合国文明联盟(UnitedNations Alliance ofCivilizations)是联合国下设机构,由西班牙总理于2004年9月在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倡导,2005年正式成立,目的是在跨文化领域进行全球合作,在不同的社群中鼓励并搭建对话的桥梁,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关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和谐发展。事实上,在本次论坛的现场,我们就能看到天主教、伊斯兰教代表的身影。
主席台就坐的发言嘉宾
  在这样富有代表性的宏大格局中,如何来体会在全球视野下,为什么必须以佛教教义中的普世价值来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内涵呢?

联合国文明联盟主席视频致辞
  一、在当今的时空因缘下,佛教应该关注什么?
  世纪之初,太虚大师就提出:“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而以适应现代之文化故,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佛法虽无间生死存亡,而以适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故;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佛法虽亦容无我的个人解脱之小乘佛学,今以适应现代人生之组织的群众化故,当以大悲大智普为群众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二义。”
惟觉长老
  各位大善知识的发言中,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人类命运的探讨,正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悲心与共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主旨演讲中说:“当今世界注重‘外物科技’,忽视‘内心科学’。由于贪欲不断膨胀、‘三毒’侵蚀人心,从而恶缘泛起,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仍、疾病蔓延、战乱不止,严重危害着有情众生的今生来世。对此,贤达智者们都在努力探寻着世界和平安定之道。”许嘉璐先生则说到:“当今佛法之外的娑婆世界,环境和社会的危机五洲遍布,战争与暴力的乌云到处飘荡,多少人为名利心力交瘁,这些现象自古就有,但是恐怕此时为甚。是什么原因造成财富增加了,精神却丢失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自毁之象越发严重?经论所说,末法时代有教无行,是不是指的就是当下?佛陀的教诲仍在,弘法护法的人一直在努力,但是物质的刺激和诱惑为人所喜,而摆脱甚难,恰如妖魔缠人。”普善长老说:“如今佛陀的教导不能只限于个人觉悟的宗教。我们要竭尽所能,让人们知道:佛教是能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对策的实践性的宗教,因此世人应当一起探究并弘扬佛教这一真理之教诲。佛教集宗教、学问、思想、理念于一体,应能与全人类一起携手同行。”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二、为什么佛教可以应对危机、改变社会人心?
  在主题发言中,多位嘉宾就东西方文化的区别与作用进行了比较。普善长老说:“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发展出了物质文化,但目前正要求变化。作为其对策,人们开始关注东方的思维,尤其是佛教的精神和教导。人们承认,精神上的富裕和安定比物质更为重要,因此洞察人生问题根源的佛教是既科学又合理的思维。”持田日勇长老说:“作为佛教根基的东方思想,是以绵延不息的共生为目的,以求共存共容。同时,始终践行寡欲知足之道。与此相对应的西方思想是以满足无尽的欲望和对财富的积累为目的。”贾噶特先生说:“在西方社会,他们一直在建立人的外部元素,但是我们佛教徒追寻的是内心世界。”许嘉璐先生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圆融的角度,提供了解读,“中华民族一向崇尚道德,崇尚和而不同,这是儒释道共同的教义。惟其如此,所以三者能够并存融通而共生,相敬互学而同融。”“在中华大地上从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三者的内部各有众多的宗派,同样的教派之间也是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也从来和谐相处。中华民族的这一情况,在人类历史上是仅有的奇特的现象,保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延绵未曾中断,根源就是三者整体性的宇宙观,最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伦理观,包容他者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反诸自身内省的修养方法。”如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所言,实现自然和美、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完美的“内心科学”,而佛理正是“内心科学”的精髓。

许嘉璐先生
  三、佛教教义中有哪些具有普世价值?
  惟觉长老以中台四箴言为例,提到了佛法和中华传统文化之“敬、慈、和、真”精神。上、下、人、事,已包罗世出世间日常生活所有层面。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对上以敬,以恭敬心除去我慢;对下以慈,以慈悲心去除瞋恚;对人以和,以和合心去除粗暴;对事以真,以真诚心去除虚伪。持田日勇长老指出,在当今社会,包含了自戒之志的“寡欲知足”,应当成为人类的共识。所谓“寡欲知足”,不仅应当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个人的自戒之语,同时还应当是对于能够让我们生存下去的对人的一份关心。对于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怀有彼此尊敬之心。《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的话,就是常不轻菩萨对所有人常讲的一句话。慈悲、平等、和合等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善知识们的发言中。

持田日勇长老
  “和谐世界,同愿同行”。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世界佛教论坛正是这样一个践行悲心大愿的平台,凝聚共业力量,主动传递佛教的声音,照亮黑暗的世界。如许嘉璐先生所言:“人类的历史从来是两种力量的博弈史,一种引人走向崇高与和平,一种拖人奔向卑下和毁灭,二者永远互相制约。”佛法的弘传和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正是这股带领我们走向崇高与和平的力量。

                                                                  

                                                                       
                                   


本文转自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5404259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发表于 2012-5-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16:03 , Processed in 0.23214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