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发心中担当责任
我们佛教青年经常会说要“发心”,但是很少听说要担当“责任”,更不知道责任的重要。因此,“发心”往往只有五分钟的热度,而不能坚持自己的发心,贯彻自己的发心;我们应该把发心所做的一切,看做是自己理所当然、必需担当的一种责任。
我们知道“发心”的重要之后,进一步要了解“责任”的重要;比方说船只遇到海难的时候,船就要沉没了,船上的人开始逃生,但是最后一个离开船只的必定是船长。这是为什么?因为维护船上人员生命的安全,就是他的责任。所以当船长的人,甚至于必须与其所负责的船只共存亡。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我们平常认为发心是一种义务,于是,高兴就发心,不高兴就不发心,这是有流弊的,现在,我要在“发心”后面加上两个字“责任”,因为发心就蕴含着责任。
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为什么?他不爱家吗?他不爱老母妻儿吗?是因为责任不容许他放弃自己的职守,为了要完成责任,只有牺牲小我。
《梵网经》说:“菩萨见外道及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为什么听见人家谤佛会觉得像三百矛刺心那么痛切?因为佛法不能兴隆,遭受外来的毁谤,就是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心理怎么能不痛苦?常听人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家务也好,事业也好,都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弘法利生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负担的责任。
二.从拥有中养成节俭
平时讲到节俭,大家都会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钱财,还要节俭什么?其实,节俭不光是钱财的节俭,所有拥有的东西都应该节俭。你拥有什么?你拥有了生命、时间,因此,你要好好的利用你的生命和时间,对于你的生命、时间更要节俭。俗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说:“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节俭时间就是爱惜生命。我们浪费多少宝贵的时光在懈怠、放逸、散漫上面?有多少宝贵的时间在颓唐、随便、马虎中而消逝?我们把大好的年华、青春、生命虚度浪掷过去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浪费的事吗?
除了时间要节俭外,对于感情也要节俭,我们每人都拥有感情,假如你不节俭,把感情滥用了,那会招受多少烦恼?把感情用在不当不正之处,这不是一个学道者所应有的行为。
佛教并不是不重感情,而是要净化感情,是要以智化情,我们要转化自己的私情私爱而来爱佛教、爱国家、爱人群,以及爱自己未来的前途;儿女情长,那是社会上一般未成熟男女幼稚的行为,我们已经进入佛门,我们的感情已经经过一番磨练与净化,应该是成熟的。有成熟感情的人,应该要知道节俭感情,把节省下来的感情,用在一切众生的身上。
物品要节俭,弘一大师为什么一条毛巾用了几十年?为什么一件破衲衣穿了三十几年?他没有钱吗?不是的。他是在节俭物品,佛教常说“惜福”,惜福能给我们什么好处呢?这就如银行存款,有一定的数目,若不节制用度,随便支付,到头来,终会有取尽存款的时候,这时生活就艰难了。所以,我们应该“有时当思无时”、“有”的时候应该节省,好好珍惜自己的东西,时时记住一针一线,来处不易,一米一饭,得之维艰。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来到世间上二三十年了,所有的一切是仰赖社会、国家、师长、父母、常住而有的,你们日常所需,都是社会大众成就你们的,你对他们有贡献吗?你能这样浪费吗?印光大师吃饭时仅吃一样菜,弘一大师也一样,你拿二样来他也仅吃一样,为什么呢?他想到:我对社会贡献的有限,我不能享受丰富的物品。
我们佛教青年,不能养成节俭的美德,将来不但不能贡献社会,反而会成为社会的消耗者,大家都知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这句话,不可以拿不劳而获的金钱充阔老,或者做人情,应该在有限的金钱之下,去学习无限的知识,在很少的金钱之下,完成自己永恒的事业。
三.从物欲中有力自制
从世间物欲的诱惑当中,我们要有力量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一个人伟大与否,倒不是看他的钱财多少,地位大小,而是看他有没有自制的力量。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君子能自制而小人不能自制;快乐与烦恼从那里分别?快乐幸福的人生是由于能自制,烦恼痛苦的人生是由于不能自制。
佛教为什么要讲布施?就是要我们对于金钱物品不要贪着;为什么要讲持戒?也是要我们在生活里面要有自制的力量;为什么要我们忍辱?就是在人事上我们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当然,现在的青年,血气方刚,一切行动往往凭着一时的血气冲动,这样的人并不是勇者,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能自制的人,能自己要求自己的人。